第108章 爱莲说
推荐阅读:苟道修仙,从种田开始、封神:从吞噬补天石开始、东京大律师:开局律所破产、我在三国骑砍无双、红龙有仙术、这个武圣血条太厚、洪荒:阐教大师兄,我是广成子、不死秦王,从吃下金蝉开始、我白锦一身正气、带着淘宝去修仙、
随便说一句,笔者认为普通穿越者的文化素质肯定不会高于古代的文人,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至少绝大部分是这样,除非你是文科高材生,就是这样也不一定比古人强,想一想古人生下来就用毛笔,而后世人天天用硬笔就知道了,后世人也就比古人多了解一些信息和历史的走向而已,但又是几个人是历史学家,不妨在脑子里想一下历史上的大事和人物,又能真正的了解几个古人、几件历史事情,再则当时的历史环境和社会状况,难道真的和历史教科书上说的一样吗?
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历史同时也是为政治服务的,什么历史有什么样的评价,这就造成了后世人很难真正的了解历史的真相……!
····不说了,以下是正文····
对于封万年给自己的司户位置,甄乾并不稀罕,真正看中的是管理流民的权力。
现在流民才刚刚兴起,还未在大唐广袤的土地上流窜,对暴力还处于懵懂状态,换句话说就是心还没有野,当抢劫财富带来的快感大于幸苦耕种的时候,社会的认知度就会荡然无存,流民也将如决堤的洪水到处肆虐。
财富循环的逻辑便是帝国抢占富人财富,富人为了保值便把货币用于大量购买土地,而封建官商依托权利挤出富人,富人中的强者与官商合谋成为豪强,最后倒霉的当然是小农。
“明府,治理流民分为文武两个办法!”
“说出来听听?”
封万年没有想到甄乾竟然折腾出治理流民文武两策,饶有兴致的看着甄乾,终于想到给甄乾端上一杯茶汤。
自古聪明之人必为妖孽,妖孽多灾多难,可不是甄乾想要的结果,自然没有把黑科技献给封万年的想法。
“武一策,挑选流民中精壮之人土团乡勇,一来可以安定民心,防止出现动/乱,二来当作免费徭役修桥铺路,这样流民之祸可是消于无形。”
封万年摇了摇头,虽然这个办法看起来不错,可惜代价太高了,建立土团乡勇可是要大把的银钱撒下去,几十个流民看不出来,数千流民就不是一个小数字了,想想都肉疼。
“文策说来?”
甄乾知道封万年不会选武策,这办法在宋代可是大行其道,每到灾年,宋朝廷就将流民编为厢军,战斗力不是问题,因为这不是考虑的重点,平时充当工程兵、抢险员、开垦团等等,有效的防止了流民大规模的作乱,也是宋代一朝相对稳定的原因之一。
当然最后宋朝覆灭的原因,有人归结于三冗:冗官冗兵冗费,说到底就是收支不平衡,钱都花到狗身上了。
土团又称团结兵,大规模出现在盛唐安史之乱之后,是有当地人组成的武装集团,甄乾不过是拿土团来试探一下封万年。
唐玄宗的开元、天宝之际,团结兵一般由州剌史或上佐统领;而安史之乱后,随着团练使、都团练使的大量设置,团练兵之管辖权则完全归于兼领本州团练使的刺史、诸道兼领都团练使的藩帅,即团练兵成为由本州、本道统帅的地方(民)兵。
“所谓文策,既给流民找一条活路,流民之所以称作流民,无非是无牵无挂四处游荡,只要给他们一口饭吃,让他们有事可做,自然就不是流民,如果措施得当,能变百害为百利,不仅繁荣当地经济、增加本地人口,社会安定治下太平,而且税赋增加,乃一项善政,明府以为如何?”
“继续说下去,如果才是善政?”
“开山川水泽之利,提供生活基本保障,言明利弊得失,官府、乡绅、流民三方本为利益共同体,官府想要安定赋税,乡绅出钱招收流民开垦土地、挖掘矿产、扩大生产,流民有活干填饱肚子就会安定下来……。”
除了宋代没有对土地兼并和商业限制之外,历朝历代都重农轻商抑制商业贸易,长安东西市其实就是对商业的一种严加管束监控,市场活动的范围和时间受到限制,创新活力被遏制,很难形成大规模的市场经济。
很多人说到唐代商业,都会谈起繁华的长安,三百六十行的东西市场,全国有一扬二益、商贾络绎不绝的丝绸之路,什么国际大都市,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城市人口超过了百万等等,其实那些人眼睛从来都没有放眼整个大唐,用我们今天的话,一个人富不叫富,国家的富强要看所有人的富裕程度,一个大唐如果没有几座繁华的大城市可能吗?
“湖广熟天下足”,宋代时期才真正的开发湖广地区,而唐代中期经济已经开始重心南移,安史之乱后,苟延残喘的大唐安全是依靠江南地区延续了百年之久。
封建王朝豪强之所以没有产生新兴的资本体,除了国家政策限制外,大规模的招收自由人(无恒产者)是官僚体制下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官府聚集成千上万劳役修桥铺路兴修水利都要派兵监督,地方豪强手下有几千精壮,你让官府怎么想!
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和大规模生产的资本经济,用脚指头都会知道谁更容易控制。
豪强家中的隐户、部曲和奴婢已经让官府非常的头疼,现在又要无限制的招收流民生产,固然可以解决流民滋扰地方的问题,万一要是惹出是非来……,封万年有些头疼起来!
豪强可比流民可怕十倍,封家也是地方豪强大户,其中的利弊岂能不知。
数千流民出现让封万年措手不及,事情总有转机的时候,只要到了春季万木复苏,一些流民就会到野外觅食,再加上豪强收买了一些流民,流民的数量应该不会危机到县城。
封万年的判断是对的,至少在安史之乱前,大规模的流民动/乱并没有爆发,这倒不是因为流民有了新的去处,而是还没有到量变引发质变,就被安史之乱裹挟进历史的洪流中,安史之乱后北方百里无鸡鸣、千里无人烟,失去土地的流民自然不会缺少土地,直至大唐灭亡都不能将原因全部归结于流民。
封万年最后还是没有采纳甄乾的建议,但强压的司户并没有收回,算是在县衙里挂了一个差,还是协调流民的工作,权力限制在帮助流民过冬事情上。
甄乾和郝仁刚走,一名妇人从屏风后面走了出来,半老徐娘带着几分风韵,又不失大户人家的气质,她就是封万年的妻子:杜氏。
“老爷,你为什么采纳甄大郎的建议,我就感觉不错!”
“妇人懂什么,家国大事岂是你能知晓的”,封万年虽然口中训斥杜氏,可脸上却没有怒意:“你和瑾娘在屏风偷听,就以为甄大郎不知吗?”
甄乾当然知道屏风后面有人,还闻到了淡淡的胭脂气,只是不知是何用意。
“此子淡泊名利,身为恒州郡望,通过明算、明经两科,又有亲属在朝中做官,博取功名不过是举手之事,就连老爷指派的司户都推三阻四,如何让瑾娘嫁给此人?”
甄乾不知道,封万年有意将女儿瑾娘许配给自己,更不知道自己的抄袭大作“爱莲说”迷得瑾娘神魂颠倒,硬要说这是甄乾为自己而作,从此喜欢迷恋上了莲花。
封万年也的确想和甄家结为秦晋之好,可甄乾却和家中三叔一样非要做什么隐士,自己的女儿怎么能嫁给一个隐士呢?
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历史同时也是为政治服务的,什么历史有什么样的评价,这就造成了后世人很难真正的了解历史的真相……!
····不说了,以下是正文····
对于封万年给自己的司户位置,甄乾并不稀罕,真正看中的是管理流民的权力。
现在流民才刚刚兴起,还未在大唐广袤的土地上流窜,对暴力还处于懵懂状态,换句话说就是心还没有野,当抢劫财富带来的快感大于幸苦耕种的时候,社会的认知度就会荡然无存,流民也将如决堤的洪水到处肆虐。
财富循环的逻辑便是帝国抢占富人财富,富人为了保值便把货币用于大量购买土地,而封建官商依托权利挤出富人,富人中的强者与官商合谋成为豪强,最后倒霉的当然是小农。
“明府,治理流民分为文武两个办法!”
“说出来听听?”
封万年没有想到甄乾竟然折腾出治理流民文武两策,饶有兴致的看着甄乾,终于想到给甄乾端上一杯茶汤。
自古聪明之人必为妖孽,妖孽多灾多难,可不是甄乾想要的结果,自然没有把黑科技献给封万年的想法。
“武一策,挑选流民中精壮之人土团乡勇,一来可以安定民心,防止出现动/乱,二来当作免费徭役修桥铺路,这样流民之祸可是消于无形。”
封万年摇了摇头,虽然这个办法看起来不错,可惜代价太高了,建立土团乡勇可是要大把的银钱撒下去,几十个流民看不出来,数千流民就不是一个小数字了,想想都肉疼。
“文策说来?”
甄乾知道封万年不会选武策,这办法在宋代可是大行其道,每到灾年,宋朝廷就将流民编为厢军,战斗力不是问题,因为这不是考虑的重点,平时充当工程兵、抢险员、开垦团等等,有效的防止了流民大规模的作乱,也是宋代一朝相对稳定的原因之一。
当然最后宋朝覆灭的原因,有人归结于三冗:冗官冗兵冗费,说到底就是收支不平衡,钱都花到狗身上了。
土团又称团结兵,大规模出现在盛唐安史之乱之后,是有当地人组成的武装集团,甄乾不过是拿土团来试探一下封万年。
唐玄宗的开元、天宝之际,团结兵一般由州剌史或上佐统领;而安史之乱后,随着团练使、都团练使的大量设置,团练兵之管辖权则完全归于兼领本州团练使的刺史、诸道兼领都团练使的藩帅,即团练兵成为由本州、本道统帅的地方(民)兵。
“所谓文策,既给流民找一条活路,流民之所以称作流民,无非是无牵无挂四处游荡,只要给他们一口饭吃,让他们有事可做,自然就不是流民,如果措施得当,能变百害为百利,不仅繁荣当地经济、增加本地人口,社会安定治下太平,而且税赋增加,乃一项善政,明府以为如何?”
“继续说下去,如果才是善政?”
“开山川水泽之利,提供生活基本保障,言明利弊得失,官府、乡绅、流民三方本为利益共同体,官府想要安定赋税,乡绅出钱招收流民开垦土地、挖掘矿产、扩大生产,流民有活干填饱肚子就会安定下来……。”
除了宋代没有对土地兼并和商业限制之外,历朝历代都重农轻商抑制商业贸易,长安东西市其实就是对商业的一种严加管束监控,市场活动的范围和时间受到限制,创新活力被遏制,很难形成大规模的市场经济。
很多人说到唐代商业,都会谈起繁华的长安,三百六十行的东西市场,全国有一扬二益、商贾络绎不绝的丝绸之路,什么国际大都市,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城市人口超过了百万等等,其实那些人眼睛从来都没有放眼整个大唐,用我们今天的话,一个人富不叫富,国家的富强要看所有人的富裕程度,一个大唐如果没有几座繁华的大城市可能吗?
“湖广熟天下足”,宋代时期才真正的开发湖广地区,而唐代中期经济已经开始重心南移,安史之乱后,苟延残喘的大唐安全是依靠江南地区延续了百年之久。
封建王朝豪强之所以没有产生新兴的资本体,除了国家政策限制外,大规模的招收自由人(无恒产者)是官僚体制下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官府聚集成千上万劳役修桥铺路兴修水利都要派兵监督,地方豪强手下有几千精壮,你让官府怎么想!
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和大规模生产的资本经济,用脚指头都会知道谁更容易控制。
豪强家中的隐户、部曲和奴婢已经让官府非常的头疼,现在又要无限制的招收流民生产,固然可以解决流民滋扰地方的问题,万一要是惹出是非来……,封万年有些头疼起来!
豪强可比流民可怕十倍,封家也是地方豪强大户,其中的利弊岂能不知。
数千流民出现让封万年措手不及,事情总有转机的时候,只要到了春季万木复苏,一些流民就会到野外觅食,再加上豪强收买了一些流民,流民的数量应该不会危机到县城。
封万年的判断是对的,至少在安史之乱前,大规模的流民动/乱并没有爆发,这倒不是因为流民有了新的去处,而是还没有到量变引发质变,就被安史之乱裹挟进历史的洪流中,安史之乱后北方百里无鸡鸣、千里无人烟,失去土地的流民自然不会缺少土地,直至大唐灭亡都不能将原因全部归结于流民。
封万年最后还是没有采纳甄乾的建议,但强压的司户并没有收回,算是在县衙里挂了一个差,还是协调流民的工作,权力限制在帮助流民过冬事情上。
甄乾和郝仁刚走,一名妇人从屏风后面走了出来,半老徐娘带着几分风韵,又不失大户人家的气质,她就是封万年的妻子:杜氏。
“老爷,你为什么采纳甄大郎的建议,我就感觉不错!”
“妇人懂什么,家国大事岂是你能知晓的”,封万年虽然口中训斥杜氏,可脸上却没有怒意:“你和瑾娘在屏风偷听,就以为甄大郎不知吗?”
甄乾当然知道屏风后面有人,还闻到了淡淡的胭脂气,只是不知是何用意。
“此子淡泊名利,身为恒州郡望,通过明算、明经两科,又有亲属在朝中做官,博取功名不过是举手之事,就连老爷指派的司户都推三阻四,如何让瑾娘嫁给此人?”
甄乾不知道,封万年有意将女儿瑾娘许配给自己,更不知道自己的抄袭大作“爱莲说”迷得瑾娘神魂颠倒,硬要说这是甄乾为自己而作,从此喜欢迷恋上了莲花。
封万年也的确想和甄家结为秦晋之好,可甄乾却和家中三叔一样非要做什么隐士,自己的女儿怎么能嫁给一个隐士呢?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100022/2324232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