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 > 黄天之世 > 第五百二十二章:学院

第五百二十二章:学院

推荐阅读:星际最强大脑怪猎:猎人的笔记吞噬进化:我重生成了北极狼我曝光前世惊炸全网全球废土:避难所无限升级名门第一儿媳从机械猎人开始天灾降临:我靠捡破烂当大佬我也是异常生物收到未来短信,我赚百亿很合理吧

    随着四州百万民众进入并州,安稳了下来,太平道也正式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各地持续增设学堂,修建道堂,各处的工坊也建立了工坊学院。
    第二期、第三期符祝也从道堂之中,加入到了政务和军伍之中,为在前几次大战之中损失颇重的黄巾军及时补充了新鲜的血液,缓解了太平道政务的压力。
    “讲武堂”和“太平道陆军学院”两座军事院校,于晋阳落成之后,黄巾军的军事也开始慢慢的步入了正规,现在许安不要太过于担心军官的素养问题了。
    接收了系统化教学的中下级军官,和接收了基础战略,熟悉了兵书的将校,将会进一步提高黄巾军的战斗力。
    如今汉军军中的军官素质确实更高,他们拥有着渊源的家学,他们拥有着常人所没有的条件去学习。
    但是不久的将来,如果他们不做出改变,那么黄巾军将会迅速的超过他们。
    拥有着渊源的家学的汉军军官却是少数,他们死去之后,却难以弥补。
    但黄巾军如今设立军事院校,集百家之所长,系统化的教学,教授基础的知识。
    却可以迅速培养大量的合格的军官,他们可能称不上优秀,但是他们大部分都可以胜任他们的职责,他们将会是合格军官。
    正因为如此,黄巾军就算是战死了大量的军官,但是黄巾军却可以迅速的弥补。
    虽然这么说很残忍,很无情,但是事实就是如此。
    起义是革命人民为反抗反动统治而举行的武装暴动。
    而革命必然会导致流血牺牲,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被推翻的阶级绝对不会坐以待毙,他们会用最酷烈的手段,最残忍的手法来维护自己的统治。
    想要解放天下,一统天下,必然要经历无数的艰难险阻。
    而要度过无数的艰难险阻,必定会有无数的人倒伏在终点之前,必定会有无数的人牺牲在前行的道路之中。
    “太平道医科大学”也在七月的时候,正式在晋阳建立。
    华佗招收的第一期的学生,除了数名并州当地的医者外,其余尽皆都是在黄巾军充任军医的符祝。
    太平道医科大学第一期的学生,共计有一百人。
    医学院的教材是华佗编写的医书,以及一些世家之中的藏书,还有一些医者贡献出来的医书。
    那几名进入太平道医科大学修习的医者,都是将藏有的医书贡献了出来之后,才被许安允许加入医学院之中。
    那些敝帚自珍的医者,都被许安排除了在外。
    他尊重这些人的个人意愿,但是既然他们并非太平道中之人,又不愿意交流医书,那么也没有必要,也没有义务让他们进医学院修习。
    太平道新设立的工坊学院刚刚草创,都是比较简单。
    第一批招募的学生,也都是有基础的人,都是那些匠人的后代。
    这个时代子承父业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铁匠的儿子还是铁匠,木匠的孩子多半还是木匠,稀疏平常。
    如同农户家的子弟很小的时候就要帮助家庭做农活一样,这些匠户的子弟在很小的时候就要开始帮助家庭做一些杂活,而这些杂活都是关于他们父辈工作的,自然而然也懂一些基础的东西。
    工坊学院也是聘请的一些老工人,教材也是通过赏金让那些工匠提供知识,还有一些世家的藏书,提供的一些技术,然后派遣人专门归拢而成。
    当然除了教导技术以外,还负责教导一些简单的识字读写。
    至于蒙学、郡学、国学三类学院。
    蒙学现在是最为兴旺的,因为四州百万民众进入了并州。
    各地择优录取学子,许安在各地下令再度扩建了蒙学堂,如今第二期蒙学的童子,也有一万三千余人。
    现在一共三万三千名学童在蒙学堂之中就读。
    不过相比于兴旺的蒙学堂,郡学堂和国学堂就要差的比较远了。
    现在黄巾军的郡学堂学生一共只有两百余人,国学堂更是一个学生没有。
    不过国学堂倒是称得上真国学,祭酒乃是许安,负责教授的老师则是阎忠、杨绩、庞渤、傅祁、许攸等人,都是可以被称为名士的人。
    现在的郡学堂之中,大部分的人实际上都是阎忠、杨绩、张辽、郝昭等人家族之中的族人。
    不过要不了,郡学堂就将会多出大量的并非是世家豪强出身的学生。
    学堂制度也经过了整改,现在规定为蒙学之期为三年,通过考试毕业者称为童生,成年后有资格去各乡亭为吏,绩优者可以升入郡学。
    郡学之期也是三年,第三年可以进入各地郡县协助办公,通过考试毕业者被称为秀才,成年后有资格进入各地郡县为吏,绩优者可以升入国学。
    进入国学之后,修习四年,第四年可以进入晋阳府衙之中协助办公,绩优者可以留任于晋阳府衙,其余通过考试毕业生成年后则有资格进入其他郡县为官。
    从国学堂毕业之人,皆被称为举人。
    原本许安定的是六岁到十二岁可以进入蒙学院修习,但是考虑现在的年龄是按照虚岁算,出生当年是记为一岁。
    所以许安将蒙学堂的年龄要求提了一些,提到了在七岁到十三岁的孩童,可以进入蒙学院中修习。
    也就是说,如果按部就班,从七岁开始修习,进入蒙学院,那么最早在十七岁,便能于国学院毕业。
    不过实际上这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真的是天资过人,不然绝对不可能这么顺利。
    从蒙学到郡学再到国学,三所学院跨度颇大,要想通过考试毕业,并非是一件易事。
    第一要知道的是考试合格和能否升学自然是两个概念。
    蒙学的考试考试合格还是比较容易,但是郡学的考试就难上一筹,而国学的考试,则更为困难。
    蒙试,郡试、国试三次考试,升学的名额都有限度的,全部是择优录取,这三次考试无疑将会淘汰大量的学生。
    以第一期的两万名学生举例,蒙学入郡学,十里取一,入郡学者人大概的数量会控制在两千之数。
    而这两千名郡学生,再十取其一,取二百人,进入国学院之中修习。
    蒙学学生,三年期满未通过毕业者,会有两个选择。
    一是留下继续就学,直到通过考试,成功毕业为止,当然这个时候,太平道便不再为其提供饭食,支助其学业。
    学生的学费,还有一应的吃穿用度都将由学生自己负责。
    二便是领取结业证从蒙学堂毕业,这类学子被称为学员,没有成为吏员的资格。
    设立蒙学堂的目的,第一是为郡学、国学输送人才,还有便是进行启蒙教育。
    不过这一部分人,他们能认识一部分的字词,学过术算,人需要尽其才。
    许安的计划是不仅仅在军队之中推行识字班,还要在乡间推行识字班。
    如今在并州的农户农闲时分并没有像之前那么忙碌,农忙之时,虽然忙碌,但是黄昏之时也会返回家中。
    因此,许安想的便是这些学员日后返乡,可以教导其他的人识字,术算等知识。
    还有便是太平道发布政令和条律,这些学员可以正确的解释意思,而不至于再被乡间的豪强掌握话语权,掌握解释权,不至于被人诓骗。
    现在黄巾军治下的世家和豪强虽然已经是被鹰狼卫清除了大半,但是地方宗族的势力实际上依旧颇为根深蒂固。
    这是上千年以来文化影响,并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变的事情。
    旧的世家豪强灭亡了,但是新的世家豪强很快也会从崛起。
    而且许安也没有想要将其改变的想法,宗族其实并非是什么洪荒猛兽,世家豪强形成的原因并非是宗族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在制度的原因。
    郡学和国学和蒙学的学制也是一样,未能通过考试者,郡学称为茂才,国学称为监生。
    皆是领取结业证,名单收录于府衙之中。
    茂才成年后有资格去各乡亭为吏,监生成年后则有资格进入其他郡县为吏。
    茂才的待遇大致等同于童生,而监生也是大致等同于秀才,但是因为其学习的时间要更长,所以实际上待遇还是要高一些,可以填补更重要一些的位置。
    郡学和国学两所学院也允许学生继续自费学习,准备考试。
    学生学习在学院学习,也可以在校外修习,并不规定地点,只要能够通过考试即可。
    蒙学考试,一共要考三科,语,数,道。
    语就是语文,顾名思义,考校的是基础的语言文字。
    《三字经》《千字文》这两本书,就是语文的启蒙书籍,当然蒙学院启蒙的教材远远不止这两本书,还有其他的教材。
    数则是数学,术算一科,则是简单的术算,加减乘除,数学的教材一部分是缴获自世家的书籍,另一部分则是由许安编辑出来的。
    虽然许安并不是老师,但基础的数学知识他并没有忘记,编写一本简单的教材还是绰绰有余。
    而且也并不是没有人帮助许安编写,阎忠和杨绩等人也从旁协助,帮助许安整理。
    古代中国的数学相较于当时的其他国家,虽然算的上先进,但是许安学习后世的数学,也对其有很大的帮助。
    许安也没有墨守成规,他将后世的阿拉伯数字也编入了教材之中。
    阿拉伯数字的发明,确实使得计数和数的运算都变得简便了许多,有助于数学的进步。
    不过现在它们并不叫阿拉伯数字了,毕竟这个时候,阿拉伯人都还没有征服了旁遮普地区。
    这些后世的阿拉伯数字,就简单的被称为数字,许安将这些数字的来历定为了黄天特有的用作术算的字符,因此也没有任何反对,很快都接收这一简便的数字。
    道科则是有些类似于后世的思想品德课,主要教授经过了许安修改了之后的太平道思想,还有一些品德相关的教育。
    蒙学、郡学、国学皆有道科,不过学堂之中教授的太平道思想,也是有选择的,经过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基本将迷信、鬼神的地方全部都去除掉了,只留下了一些好的关于思想文化的内容。
    郡学则是增加了两科,吏科和杂科。
    蒙学培养学生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识字,明理,启蒙,脱离懵懂。
    而郡学的目的则不同,许安建立郡学的目的是为了太平道选拔人才,郡学培养出来的学子是有资格成为吏员的。
    所以除语、数、道三科外,还增设了吏科和杂科。
    吏科主要是就是教导普通的吏员简单的工作,还有一些实用的技巧。
    杂科则是许安编写的一些关于现代物理、简单的化学之类的教材,还有各世家的一些实用的知识。
    吏科和杂科的设立,可以使得郡学院的学生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学以致用。
    郡学院的第三年第一学期,是实践期,这个学期郡学院的学生都会被统一安排进各地的署衙去观察吏员的生活,工作。
    至于国学院,比起郡学院来说,对于太平道意义更为重大。
    国学院是太平道的官员候补、培养的学堂,是三所学堂最为重要的学堂。
    虽然现在还没有正式运作,但是大概的科目都已经划分了。
    国学院修习共有五年时间,前两年时间,学习基础的知识,更为困难和深奥的语、数、道、吏、杂五科知识。
    等到第三年的时候,也就是第四年和第五年,国学院之中增设政、民两科。
    学生除了要修习语、数、道、吏、杂五科知识,还要再学两科的知识。
    政科教授政务处理的办法,官员的经验和职责等等。
    政科的目的是为了让国学院的学子熟悉过程明白义务。
    而民科,则是这七门学科之中最为重要的科目,具体讲的便是民生政事。
    类似水利修建的技巧,和如何治理水患,或者是当灾害来临时的举措,以及军屯、民屯等等黄巾军如今施行的政策,都有重要的解析。
    民科开设的目的,就是这些学生上任为官之后,能够更好履行责任,明白自己需要做一些什么,明白当发生一些紧急事情后,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应对。
    而非是死读书,读死书,像某些士人只知道圣贤书之中的经义,却不知道为官该做什么,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民科、政科的教材,都是选自原本各地官吏的治理经验,经过了阎忠和杨绩等人的筛选之后,整理成册的,在实践之中基本都是可行的办法。
    这些经验原本只是传于那些人各自的家中,但是现在却被全部归纳在了一起。
    家学变成了公学,这也是太平道如今和汉庭完全不一样地方。
    汉庭,世家有着数百年,乃至千年的积累,根深蒂固,枝繁叶茂,家学渊源。
    但是这也是制约他们发展的一点,家学始终是家学,学问如果没有交流,注定是得不到充分的发展,闭门造车并不可取。
    国学院的毕业生,相比于蒙学院、郡学院的毕业生有更多的选择。
    他们不仅仅可以成为官员,还可以选择进入太平道的军事院校和医学院继续修习。
    虽然现在国学院还没有学生,但是许安已经早早的计划好了,在太平道的军事院校和医学院两所学院之中,安置这些国学院学生的地方。
    太平道的讲武堂之中,设教导班,教导班之中全部招募国学院的学生。
    教导班学制两年,第一年学习军事理论之类的课程,第二年则是进入军队实践,以参谋的名义跟随作战,跟随将校作战,最低在军司马一级中。
    毕业之后可以担任军侯一职,表现优异者,可以越级成为军假司马,不过这样待遇,是授予以第一名毕业的毕业生。
    而医学院之中,许安则是计划招募医师开设一个基础班,先教授基础的医学知识,然后再进入正规班之中,由华佗亲自教导。
    许安现在没有世家的掣肘,没有豪强的牵扯,依靠着雕版印刷术和造纸术,让许安有了能力印制大量的书籍。
    军屯和民屯的实行,也让许安原本紧张的财政得到了缓解,让许安能够养起如此多脱产的学子。
    现在太平道的人才确实比不过世家豪强,比不过汉庭。
    但是未来,三年以后,六年以后,十一年以后,等到蒙学的学子,郡学的学子,国学的学子毕业之时。
    等到那些学子变成了童生,变成了茂才、秀才,变成了监生,举人的时候。
    一切都会改变,一切都将改变。
    到时候,太平道将会有足够多的人才,来管理工坊,来管理地方,来管理军队。
    等到那个时候,等到成千上万的人才出现在太平道之中,等到数以万计拥有着新思想的志士出现在太平道之中的时候。
    等到那个时候。
    这个天下恐怕再也没有任何人,任何势力,任何国家,能够抵挡住太平道滚滚的洪流。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100266/3167276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