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9章 政策
推荐阅读:苟道修仙,从种田开始、封神:从吞噬补天石开始、东京大律师:开局律所破产、我在三国骑砍无双、红龙有仙术、这个武圣血条太厚、洪荒:阐教大师兄,我是广成子、不死秦王,从吃下金蝉开始、我白锦一身正气、带着淘宝去修仙、
叶赫部的东西两城,其实离开原并不算太远,大致就在后世四平市西南不远处(四平市铁东区叶赫镇)。
西城原称“夜黑寨”,因修筑时间比东城早,又位于叶赫河之西岸,故称老城或西城。为叶赫部褚孔革及其子孙清佳砮所居。始建于嘉靖十三年,后经清佳砮扩建加固,乃成叶赫象征之一。此城有外城和内城之分,外城三面依山,一面临水,平面呈椭圆形。城垣以土石堆筑,高一丈余,周长约千丈。辟东、西二门,城内地势平坦。
东城原称“台柱寨”,因修筑时间比西城晚,又位于叶赫河东岸,故称新城或东城。为叶赫部褚孔革长子台柱(又称台杵或太楚),次子台坦柱及其子孙杨吉砮等人所居。始建于嘉靖二十五年,也是经杨吉砮所扩建加固,乃成今日模样。此城也有内城和外城之分,外城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平面呈圆角方形,城垣为土石堆筑,周长千丈有余,略大于西城。
这一日东西两城皆是大军齐聚,两位贝勒各点起一千精骑,带着部分亲信和儿子聚兵一处,耀武扬威地打起旗帜南下,准备经北关入明境,与大明辽东巡抚高务实商议新形势下的开原马市互市问题。
所谓北关,其实就是商监府城,又称珊延沃赫城,即白石山城。为叶赫部老贝勒褚孔革第三子尼雅尼雅喀所建。为尼雅尼雅喀及其子孙延柱、南太等人所居。因靠近大明的镇北关,故明人称其为“北关”。
此城之所以建立,是为远居松花江、黑龙江和图门江流域的女真诸部至开原马市榷场提供驿馆和中介,从中“获居停主人”之利,故称商监府城。
明初,在辽东最早设立的马市有广宁马市(义县团山堡)、开原镇北关女真马市、开原广顺关女真马市、开原新安关达达马市、抚顺马市(抚顺城东)。
到了后期,又设宽甸马市、爱阳马市(凤城)、清河马市(开原后施家堡)。
在这辽东八马市中,仅开原便占其四。其中,又以镇北关、广顺关、新安关三马市规模最大,号称辽北“三关三市”。
由此也可以说,开原马市是有明一朝辽东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边贸市场。
原历史上叶赫、哈达、建州,为什么能快速发展?主要就是得利于开原的三关三市,高务实此来打着视察兵备和马市的名义,其实也不是单单只是说说,他的确对开原马市有着一些思考。
开原马市的创设时间并不是相同的,其中镇北关马市创建于永乐四年、新安关马市是成化二年、广顺关马市为成化十五年、而清河关马市则创建于万历初年。此外,开原城南门外市场始于成化二年。
“市场”是现代经济用语,但这两个字则是古已有之,在古代,物品交易称市,交易之地称场。因此往往在“市”之前还冠以某物品名,如开原马市,抚顺木市等。
大明的马市,按例是由官府控制,管理很严。山东布政司、按察司(这个之前说过,辽东行政隶属山东)、开原兵备道等,都派官亲临监督。
市易规定,不许携带武器,“只将马匹并主产货物,赴彼处委官验收入境”。马市必须按规定时日开市。
最初的规定是,“开原每月初一日至初五日开一次”。后又规定,“每月初一日至初五日,十六日至二十二日开两次”。入市者,如持有大明官府签发的“敕书”,就会得到马市官员的
“通关优待”。
与宣大一样,马市虽然都是官府控制的,但却也分为官市和私市两种。明廷收购军马的市场,称为官市;各边民与汉人的民间交易,则称私市。
其交易的商品,来自女真的有马匹、鹿茸、貂皮、人参等产品;来自汉族地区的那就多了,其中尤以铁制农具等生产资料和各类生活用品为最。
开原地区的马市,由设在开原城的马市公署负责管理及征税;军方的卫、所,负责维持市场周边秩序。
开市初期,以物易物,后来逐渐施行货币交易,货币以大明的铜钱为主,但也包括直接使用白银。
一直以来,女真族参加马市贸易的,不仅有叶赫、哈达、乌拉、辉发等部,还有黑龙江、松花江、图们江一带的少数民族。早年时,建州女真也到这里入市,后来因为新辟他处,这才使开原专门做海西四部的生意。
好吧,蒙古其实也有,只是官府不承认,或者说很多时候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蒙古人打着女真的旗号在开原交易。
实际上蒙古虽然游牧,但紧邻大明的地区,也都有程度不等的农耕倾向,不仅需要犁铧等农具,还需要棉布、盐、铁锅等生活资料。而最关键的是,他们生产的牛、马、羊、皮革等物又无处推销,所以他们也非常需要大明在开原西境开关贸易。
这一次煖兔、恍惚太之所以插手叶赫与哈达之间的战争,就和马市贸易有着非常直接的联系。
这个联系的关键点,在于当前敕书的分配不合理。
本来按照早前的规定,海西女真共占有敕书999道,建州女真占有敕书500道。
然而,王台在哈达称“万汗”时,光是哈达一部,就占有敕书约700道——这是什么意思?“天下三分有其二”吗?几乎就要开始吃独食了!
叶赫部的实力此时已经不比哈达弱,但叶赫只有一百多道敕书,这怎么能忍?换了谁取代清佳砮和杨吉砮,都不得不和哈达部大打出手不是?
但这只是叶赫与哈达必然开打的原因,还没有把蒙古人插手的原因说清楚。
蒙古人为什么要介入这档子事?打开地图一看就知道:叶赫部正巧介于蒙古与哈达的中间,把他们给分开了,所以蒙古人想要通过取得哈达部的同意,使用哈达部的敕书与大明进行马市交易是很困难的,蒙古人最好、最省事的办法就是走叶赫部的“门路”。
但叶赫手中的敕书有限,连自家使用都不够,怎么“租”给蒙古?哈达那边的敕书倒是有多,但又给不到蒙古人手里,再说哈达部此前仗着大明的关照,心气比较高,敕书的“租金”收得也不是太合理——简单的说就是贵,所以蒙古人也不太乐意去走哈达这条路子。
那怎么办?有两个主意:第一个主意简单粗暴,直接打服叶赫,然后打着叶赫的幌子跟大明互市。
这个办法看起来似乎很儿戏,但其实是完全可行的——现在的朵颜三卫早就不是以前的兀良哈三卫了,但照样打着旧时的幌子和大明时不时互市一下,大明一直都是装作不知道的——大明也不蠢,你总是不跟人互市,人家活不下去了就只能来抢,那是平白无故给自己找麻烦。
所以在大明这边来看,谁来互市不重要,重要的是控制互市的规模和次数,既要让人能勉强活下去,又不能让人活得太好。
当然高务实是不同意这个观点的,他在宣大那边通过互市控制土默特的时候,根本就不是靠着这些,他是靠着强大的经济实力直接影响土默特的生死来达成目的。
只不过,这个法子对“本钱”的要求很高,辽东这边在京华没有大举进入之前,的确是做不到的。就好比后世有一个“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帝国”,那个国家可以搜刮全球,但“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不是谁都可以做的,需要极其强大的本钱才行。
辽东这边的官市,其本钱在高务实眼里,那是远远不够看。
“若开办马市贸易,必先物色入市者。”汉族方面自不必细说,朝廷拨款给管理马政的机构太仆寺,向广宁、开原等马市发放购买马匹所用资金,规模一般是白银数万两,最高达十万两或二十万两。
也就是说,辽东这边的本钱,最高的时候也就是二十万两。
二十万两看似是很大一笔钱——如果拿来买粮食,的确不少,这个早就算过,不必细说了。但实际上,二十万两如果单单用于买马,那就不多了——也就一万匹马而已。
虽说一万匹马倒也不是小数目,但倘若和如今的宣大那边相比,这个数目就不够看了,因为光是宣、大、山西三镇,去年从土默特、鄂尔多斯两部手中买入的马匹就高达三万七千匹之多!
这还没算牛羊,如果把牛羊等也算进去,那么辽东这边的规模……真的只配吃屁。
所以简单的说就是制度有问题,导致实际贸易量根本达不到需求贸易量的标准,于是女真也好、东部蒙古也罢,都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得急不可耐,为了争夺大明批准的那点贸易量,不得不你打我、我打你,狗脑子都打出来了。
拿敕书控制贸易额度,进而控制女真人之间的实力差,这个主意并非没脑子,只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之中太容易“跑调”,很多时候一个弄不好就把自己也给拖下水了——比如哈达部这次的挨打,原历史中就把大明给拖下了水,逼得时任辽抚(先李松,后顾养谦)和李成梁不得不直接出手打压叶赫,甚至到最后直接出兵进攻叶赫。
当时的李成梁还是有实力的,的确也把叶赫给打服了,不过那又导致了连环变数,比如叶赫先把哈达给打崩,使得哈达的实力始终没有恢复过来,而李成梁又转头把叶赫基本打崩,导致努尔哈赤趁机发展,结果后来又把叶赫的“九部联军”给打崩——这个时候的辽东局势就已经不可控了。
其实叶赫当时搞九部联军,就是因为叶赫发现自己挨了大明一顿胖揍之后,原先的小老弟努尔哈赤居然坐大了,看起来有取代自己的趋势,为了保住“女真之主”的位置,不得不跟努尔哈赤见个真章。
这件事恰好出在大明在跟日本打抗倭援朝的时期(万历二十一年),辽东方面对此根本就有心无力,只能眼睁睁看着双方经由一场古勒山之战导致实力扭转。
那一战,努尔哈赤在古勒山(后世辽宁新宾县上夹乡古楼村西北)一带,大败海西女真叶赫等九部联军,此战是女真各部统一战争史上的转折点。它打破了女真九部军事联盟,改变了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的力量对比,表明女真力量的核心开始由海西而转为建州。
而更糟糕的是,这时候大明刚刚陷入朝鲜泥潭,前前后后打了七八年,等打完回头一看辽东……哦豁,努尔哈赤已经控制不住了。
不过当时的努尔哈赤还是畏惧李成梁、李如松父子的——其实是他可能不知道李家军这时候在朝鲜战场损失巨大,所以继续对李家保持谦卑,而且很精明的让李如松把注意力放在蒙古人那边。
结果偏偏李如松自己出了意外,死在一次和蒙古人的作战中,这时候努尔哈赤就有些蠢蠢欲动了。
但李如松死后,李家的底子已经暴露出来,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在辽东想打谁就打谁的李家军,所以大明这边连续换了一溜儿的辽东总兵,结果李家那边又不服气,几个总兵都被搞得没脾气,最后只好又把李成梁搬出来“二度镇辽”。
李成梁这时候其实已经没有什么冲劲了,但好在威名还在,努尔哈赤幼年在他手底下干过好几年,印象深刻得很,因此也不敢造次,一直等到李成梁死后,努尔哈赤觉得这下没人能压制他了,于是以七大恨起兵,辽事遂不可为。
在这整个过程中,其关键的一点看似是努尔哈赤运气好,而大明运气差,其实这只能说是一个方面,实际上在制度上,或者说在大明控制女真的手段上就有问题。
大明的这个控制方案,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动不动需要自己亲自出马,这在高务实看来是很不理智的,只方便辽东将领“刷功劳”,而当辽东本身的实力被其他事情牵制,或者干脆实力大损,这个法子就不灵了。
因此这一次,高务实虽然也要打击叶赫,毕竟现在叶赫过于强势,但他的根本目的还是在于调整政策。
打压归打压,一棒子过后,甜枣也是要给的。
感谢书友“电念1”、“年久失修nn”的月票支持,谢谢!
剧透一下,马上努尔哈赤要杀岳父了……哈哈哈!
西城原称“夜黑寨”,因修筑时间比东城早,又位于叶赫河之西岸,故称老城或西城。为叶赫部褚孔革及其子孙清佳砮所居。始建于嘉靖十三年,后经清佳砮扩建加固,乃成叶赫象征之一。此城有外城和内城之分,外城三面依山,一面临水,平面呈椭圆形。城垣以土石堆筑,高一丈余,周长约千丈。辟东、西二门,城内地势平坦。
东城原称“台柱寨”,因修筑时间比西城晚,又位于叶赫河东岸,故称新城或东城。为叶赫部褚孔革长子台柱(又称台杵或太楚),次子台坦柱及其子孙杨吉砮等人所居。始建于嘉靖二十五年,也是经杨吉砮所扩建加固,乃成今日模样。此城也有内城和外城之分,外城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平面呈圆角方形,城垣为土石堆筑,周长千丈有余,略大于西城。
这一日东西两城皆是大军齐聚,两位贝勒各点起一千精骑,带着部分亲信和儿子聚兵一处,耀武扬威地打起旗帜南下,准备经北关入明境,与大明辽东巡抚高务实商议新形势下的开原马市互市问题。
所谓北关,其实就是商监府城,又称珊延沃赫城,即白石山城。为叶赫部老贝勒褚孔革第三子尼雅尼雅喀所建。为尼雅尼雅喀及其子孙延柱、南太等人所居。因靠近大明的镇北关,故明人称其为“北关”。
此城之所以建立,是为远居松花江、黑龙江和图门江流域的女真诸部至开原马市榷场提供驿馆和中介,从中“获居停主人”之利,故称商监府城。
明初,在辽东最早设立的马市有广宁马市(义县团山堡)、开原镇北关女真马市、开原广顺关女真马市、开原新安关达达马市、抚顺马市(抚顺城东)。
到了后期,又设宽甸马市、爱阳马市(凤城)、清河马市(开原后施家堡)。
在这辽东八马市中,仅开原便占其四。其中,又以镇北关、广顺关、新安关三马市规模最大,号称辽北“三关三市”。
由此也可以说,开原马市是有明一朝辽东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边贸市场。
原历史上叶赫、哈达、建州,为什么能快速发展?主要就是得利于开原的三关三市,高务实此来打着视察兵备和马市的名义,其实也不是单单只是说说,他的确对开原马市有着一些思考。
开原马市的创设时间并不是相同的,其中镇北关马市创建于永乐四年、新安关马市是成化二年、广顺关马市为成化十五年、而清河关马市则创建于万历初年。此外,开原城南门外市场始于成化二年。
“市场”是现代经济用语,但这两个字则是古已有之,在古代,物品交易称市,交易之地称场。因此往往在“市”之前还冠以某物品名,如开原马市,抚顺木市等。
大明的马市,按例是由官府控制,管理很严。山东布政司、按察司(这个之前说过,辽东行政隶属山东)、开原兵备道等,都派官亲临监督。
市易规定,不许携带武器,“只将马匹并主产货物,赴彼处委官验收入境”。马市必须按规定时日开市。
最初的规定是,“开原每月初一日至初五日开一次”。后又规定,“每月初一日至初五日,十六日至二十二日开两次”。入市者,如持有大明官府签发的“敕书”,就会得到马市官员的
“通关优待”。
与宣大一样,马市虽然都是官府控制的,但却也分为官市和私市两种。明廷收购军马的市场,称为官市;各边民与汉人的民间交易,则称私市。
其交易的商品,来自女真的有马匹、鹿茸、貂皮、人参等产品;来自汉族地区的那就多了,其中尤以铁制农具等生产资料和各类生活用品为最。
开原地区的马市,由设在开原城的马市公署负责管理及征税;军方的卫、所,负责维持市场周边秩序。
开市初期,以物易物,后来逐渐施行货币交易,货币以大明的铜钱为主,但也包括直接使用白银。
一直以来,女真族参加马市贸易的,不仅有叶赫、哈达、乌拉、辉发等部,还有黑龙江、松花江、图们江一带的少数民族。早年时,建州女真也到这里入市,后来因为新辟他处,这才使开原专门做海西四部的生意。
好吧,蒙古其实也有,只是官府不承认,或者说很多时候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蒙古人打着女真的旗号在开原交易。
实际上蒙古虽然游牧,但紧邻大明的地区,也都有程度不等的农耕倾向,不仅需要犁铧等农具,还需要棉布、盐、铁锅等生活资料。而最关键的是,他们生产的牛、马、羊、皮革等物又无处推销,所以他们也非常需要大明在开原西境开关贸易。
这一次煖兔、恍惚太之所以插手叶赫与哈达之间的战争,就和马市贸易有着非常直接的联系。
这个联系的关键点,在于当前敕书的分配不合理。
本来按照早前的规定,海西女真共占有敕书999道,建州女真占有敕书500道。
然而,王台在哈达称“万汗”时,光是哈达一部,就占有敕书约700道——这是什么意思?“天下三分有其二”吗?几乎就要开始吃独食了!
叶赫部的实力此时已经不比哈达弱,但叶赫只有一百多道敕书,这怎么能忍?换了谁取代清佳砮和杨吉砮,都不得不和哈达部大打出手不是?
但这只是叶赫与哈达必然开打的原因,还没有把蒙古人插手的原因说清楚。
蒙古人为什么要介入这档子事?打开地图一看就知道:叶赫部正巧介于蒙古与哈达的中间,把他们给分开了,所以蒙古人想要通过取得哈达部的同意,使用哈达部的敕书与大明进行马市交易是很困难的,蒙古人最好、最省事的办法就是走叶赫部的“门路”。
但叶赫手中的敕书有限,连自家使用都不够,怎么“租”给蒙古?哈达那边的敕书倒是有多,但又给不到蒙古人手里,再说哈达部此前仗着大明的关照,心气比较高,敕书的“租金”收得也不是太合理——简单的说就是贵,所以蒙古人也不太乐意去走哈达这条路子。
那怎么办?有两个主意:第一个主意简单粗暴,直接打服叶赫,然后打着叶赫的幌子跟大明互市。
这个办法看起来似乎很儿戏,但其实是完全可行的——现在的朵颜三卫早就不是以前的兀良哈三卫了,但照样打着旧时的幌子和大明时不时互市一下,大明一直都是装作不知道的——大明也不蠢,你总是不跟人互市,人家活不下去了就只能来抢,那是平白无故给自己找麻烦。
所以在大明这边来看,谁来互市不重要,重要的是控制互市的规模和次数,既要让人能勉强活下去,又不能让人活得太好。
当然高务实是不同意这个观点的,他在宣大那边通过互市控制土默特的时候,根本就不是靠着这些,他是靠着强大的经济实力直接影响土默特的生死来达成目的。
只不过,这个法子对“本钱”的要求很高,辽东这边在京华没有大举进入之前,的确是做不到的。就好比后世有一个“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帝国”,那个国家可以搜刮全球,但“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不是谁都可以做的,需要极其强大的本钱才行。
辽东这边的官市,其本钱在高务实眼里,那是远远不够看。
“若开办马市贸易,必先物色入市者。”汉族方面自不必细说,朝廷拨款给管理马政的机构太仆寺,向广宁、开原等马市发放购买马匹所用资金,规模一般是白银数万两,最高达十万两或二十万两。
也就是说,辽东这边的本钱,最高的时候也就是二十万两。
二十万两看似是很大一笔钱——如果拿来买粮食,的确不少,这个早就算过,不必细说了。但实际上,二十万两如果单单用于买马,那就不多了——也就一万匹马而已。
虽说一万匹马倒也不是小数目,但倘若和如今的宣大那边相比,这个数目就不够看了,因为光是宣、大、山西三镇,去年从土默特、鄂尔多斯两部手中买入的马匹就高达三万七千匹之多!
这还没算牛羊,如果把牛羊等也算进去,那么辽东这边的规模……真的只配吃屁。
所以简单的说就是制度有问题,导致实际贸易量根本达不到需求贸易量的标准,于是女真也好、东部蒙古也罢,都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得急不可耐,为了争夺大明批准的那点贸易量,不得不你打我、我打你,狗脑子都打出来了。
拿敕书控制贸易额度,进而控制女真人之间的实力差,这个主意并非没脑子,只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之中太容易“跑调”,很多时候一个弄不好就把自己也给拖下水了——比如哈达部这次的挨打,原历史中就把大明给拖下了水,逼得时任辽抚(先李松,后顾养谦)和李成梁不得不直接出手打压叶赫,甚至到最后直接出兵进攻叶赫。
当时的李成梁还是有实力的,的确也把叶赫给打服了,不过那又导致了连环变数,比如叶赫先把哈达给打崩,使得哈达的实力始终没有恢复过来,而李成梁又转头把叶赫基本打崩,导致努尔哈赤趁机发展,结果后来又把叶赫的“九部联军”给打崩——这个时候的辽东局势就已经不可控了。
其实叶赫当时搞九部联军,就是因为叶赫发现自己挨了大明一顿胖揍之后,原先的小老弟努尔哈赤居然坐大了,看起来有取代自己的趋势,为了保住“女真之主”的位置,不得不跟努尔哈赤见个真章。
这件事恰好出在大明在跟日本打抗倭援朝的时期(万历二十一年),辽东方面对此根本就有心无力,只能眼睁睁看着双方经由一场古勒山之战导致实力扭转。
那一战,努尔哈赤在古勒山(后世辽宁新宾县上夹乡古楼村西北)一带,大败海西女真叶赫等九部联军,此战是女真各部统一战争史上的转折点。它打破了女真九部军事联盟,改变了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的力量对比,表明女真力量的核心开始由海西而转为建州。
而更糟糕的是,这时候大明刚刚陷入朝鲜泥潭,前前后后打了七八年,等打完回头一看辽东……哦豁,努尔哈赤已经控制不住了。
不过当时的努尔哈赤还是畏惧李成梁、李如松父子的——其实是他可能不知道李家军这时候在朝鲜战场损失巨大,所以继续对李家保持谦卑,而且很精明的让李如松把注意力放在蒙古人那边。
结果偏偏李如松自己出了意外,死在一次和蒙古人的作战中,这时候努尔哈赤就有些蠢蠢欲动了。
但李如松死后,李家的底子已经暴露出来,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在辽东想打谁就打谁的李家军,所以大明这边连续换了一溜儿的辽东总兵,结果李家那边又不服气,几个总兵都被搞得没脾气,最后只好又把李成梁搬出来“二度镇辽”。
李成梁这时候其实已经没有什么冲劲了,但好在威名还在,努尔哈赤幼年在他手底下干过好几年,印象深刻得很,因此也不敢造次,一直等到李成梁死后,努尔哈赤觉得这下没人能压制他了,于是以七大恨起兵,辽事遂不可为。
在这整个过程中,其关键的一点看似是努尔哈赤运气好,而大明运气差,其实这只能说是一个方面,实际上在制度上,或者说在大明控制女真的手段上就有问题。
大明的这个控制方案,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动不动需要自己亲自出马,这在高务实看来是很不理智的,只方便辽东将领“刷功劳”,而当辽东本身的实力被其他事情牵制,或者干脆实力大损,这个法子就不灵了。
因此这一次,高务实虽然也要打击叶赫,毕竟现在叶赫过于强势,但他的根本目的还是在于调整政策。
打压归打压,一棒子过后,甜枣也是要给的。
感谢书友“电念1”、“年久失修nn”的月票支持,谢谢!
剧透一下,马上努尔哈赤要杀岳父了……哈哈哈!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100973/2368926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