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〇一八回 吕嫦安演说颓心事 朱允炆遭逢惊
推荐阅读:假千金穿成和亲公主后、我的狐仙大人、不能倒,A起来、揣着反派的崽跑路、亡国后又成宠妃、穿成残疾总裁的AI伴侣、龙香拨、影后今天崩人设了吗、六十年代平凡生活、公主找了个女驸马、
书接上回。
浴佛节(1)当日。
辰时一到,佛音响彻金陵。护经法阵自天界寺而来,一路绕至城南,穿聚宝门、周处台、秦淮河、乌衣巷,过淮清桥、元淮桥、竹桥,朝皇城西安门进发。沿途,民众夹道,数以万众,伏首相迎。
仪仗前方,十八罗汉立掌合什,领诵《大明咒》开道;其后,宗泐奉引宝经居中而行,左右各有四大金刚手擎华盖,又携十八护法,齐击云磬;身后是天界、灵谷、鸡鸣、报恩、清凉、千佛、能仁、回龙、永宁九大名刹僧官,领碧峰、普贤、承恩等九庵二十七寺住持;再往后,是七十二僧手敲木鱼,两侧各三十六尼,朝民众洒净赐福。
最后是沙弥一百零八人,分九队一十二列。前四列手捧莲灯香烛;居中四列肩架莲台法座;后四列高举幡幢,浩荡而来。
再说另一头——皇宫,奉天殿外早已布下道场,其声势空前浩大。
但见殿前广场,香烟缭绕。殿外月台上,侍婢左右分立,居中华盖高悬,朱元璋与马皇后端坐其下观瞻。自月台石阶至奉天门的御道上,铺红缀金,遍洒菊霙(2)。
御道两侧,宝幡升扬,依制分列高僧、东宫、文官、武将、内命妇、外命妇、皇亲国戚仪仗,数以千计。至东西两侧文武二楼下,又分立太常寺(3)、鸿胪寺(4)、光禄寺(5)、钦天监(6)、司礼监、仪鸾司(7)等各署典席执事、纠察、侍卫、乐师、仆役数百。
将近巳时,只见奉天门正中,协律郎高举麾旗,振臂一挥,示意护经法阵入宫。道场内,引得众乐师齐奏起《遍应曲》——此乐,乃宗泐所作《赞佛乐章》八曲之一。坛下众人闻声,皆伏首跪迎。
至此,迎经大典拉开帷幕。
其后,又经历了交经复旨、彰表功者、帝王述愿、唱经诵法、信众祈福一干繁复仪程,其势自然非比寻常隆重。
诸事俱毕,已近午时。按事前典仪规程,凡与会者,皆与赐食。倒是马皇后,单携了内外命妇三四十余人,至御花园用膳。
见命妇仪队鱼贯而去,毛骧暗里唤了两个暗插进仪队的爪牙,到西掖影壁后头私问了谢氏纰漏。可二人回应皆令其大失所望。又暗自思忖,主子令其搜罗那“十恶不赦”之罪尚欠一二,不觉犯起愁来。再一想到那大限将近,便越发显得急恼。于是,便指使当中一只爪子跟去御花园继续盯尻寻脏。
那人去后,这毛骧竟忽然想起昨夜潜入徐府时,分明窥见谢夫人所着那身私造的翟服,顿时闪出个念头来,接茬儿便附耳吩咐那爪子如何行事。
却说这会儿,那御花园中正是别样风光。碧水天光边缘,宫婢来往正忙。太液岸边的浮碧连环亭里,早已置下五六桌宴席,只等那一众贵妇人前来赏游。
这宴席,虽只简备了些素菜、茶果和不落夹招待,倒也十分精致。宫婢们置齐若干吃食之时,马皇后已在燕王妃与另一名妃嫔搀扶下,领衔内外两队命妇款款而来。
这内命妇,指的是皇帝妃嫔与太子良娣;而那外命妇,自然不外乎品官诰命夫人——殊不知,连那公主、王妃也算在里头。
此刻,两队贵人中,能算得上“内命妇”的,除去马皇后和后头几位上了年纪的皇帝妃嫔之外,就只有同马皇后和燕王妃并行的那位少妇了。
只见那人,头戴九翚(7)四凤冠,身着凤褾翟纹衫,青绮玉带描金凤,四彩大绶衔玉环。近瞧时,两道幽兰细梢眉,一双星眸耀珠辉,唇齿好似梅映雪,粉面恰如芙蓉蕾。雍容不匿恬雅笑,芊姿洋溢娴静美。在此,作者特作一首《念奴娇·绘咏腊梅仙》
『红梅浣雪,春自来,红粉脱颖冰台。眸如静水,任风来,但见惊澜何在?可叹二乔,虽有风华,空枕英雄怀!未若此姊,度审乾坤之才。
上下自在指掌,洞观内外,袖底安排。掐指江山,闲坐处,笑看春深似海。身在寒崖,心向寒时开,天地解襟怀。若依眼前,定难看个明白!』
说话间,一行人等进了浮碧亭。但见马皇后入了主位,朝众人面带和煦让说:“今日,并无内外之分,诸位良人毋庸拘泥陈规繁礼,各自寻位坐了就是。”
众人听闻,先是一阵愕然,瞬间又渐显茫然无措。
这会儿,又见马皇后和颜悦色,一番说笑:“诸位到了本宫这儿,若被那礼术说道缚了身心言行,岂不坏了雅兴?今日,就只当回了娘家,若非要论资排辈,就依年纪以姑嫂妯娌,或是母女而论即可。”
众人接连相视一笑。趁这火候,马皇后伸手在人堆儿里拉过谢氏袖腕,笑说:“这里,魏国公夫人与本宫年纪最长,当与本宫同座。”随即牵着她,挨了主位落坐。
那谢氏满目悦色,略显几分得意,燕王妃几次暗递眼色示意其婉拒,谢氏均未理睬。于是,燕王妃又暗压了气闷,强现出几分爽利,附和马皇后之意,又转身朝众人笑盈盈催促道:“诸位快快就座,我等若再拘泥,岂不生分?不瞒大伙说,席上这道‘桐衣不落夹’可是娘娘亲手料理,乃是世上少有的美味呢——此时不打牙祭……”其目光扫向了几位妃嫔,“只怕连这腑中的肠胃都要骂咱这嘴巴不作为呢……”
几位妃嫔听出这言外之意,便接二连三地圆和起来,纷纷领那些贵妇入了席。为避免谢氏失礼,坏了氛围,燕王妃顺势于其邻位落了座,以备周旋。
至此,马皇后面朝太液,居中而坐。谢氏居右;依次是燕王妃及公、侯、伯夫人及一品诰命夫人;适才与燕王妃同扶马皇后来的少妇则居左而坐;其余内宫妃嫔,均三两一席,招待一品以下淑人、恭人、宜人、安人、孺人一众外命妇。
殊不知,依照宫中礼制而言,此番坐序并不合乎规矩。但就马皇后看来,若要把人心看个通透,平易近人之效远比循规蹈矩来得实在。
见众人俱已入席,马皇后满怀厚谊开口道:“素日里,我等皆深居宫苑、府邸,难得一聚。幸逢今日迎经盛会,诸位良人莅临这般齐整。备此素斋清茶,只为小坐闲叙,随意就是。”
众命妇各个面带喜色,齐声答谢。
打燕王妃在身旁落座那刻起,谢氏已然满身不自在。至于燕王妃用意她也能猜得一二,于是便寻了由头,抻颈探头地瞧向主位左侧那少妇,故作青睐地朝马皇后询问:“皇后娘娘,恕妾身眼浊。这位良娣生得如此貌美,竟不知是哪位贵人?”
马皇后听她一问,爽然笑望了谢氏一眼,又转头朝那女子会心一笑,对众人笑说:“是本宫疏忽,竟忘了引见。这贵人亦是本宫儿媳,太子妃吕良娣,乃前太常寺卿吕本之女,闺名嫦安。”
吕嫦安应引缓缓起身,众诰命夫人亦纷纷起身朝其施以见礼,吕嫦安静然笑对,淑行答礼。
谢氏之周全,更是超呼寻常。但见其礼毕之后,一面落座,一面晃悠乌珠环视众人笑赞:“妾身早有耳闻,吕氏一族乃是宋将之后,堪称系出名门。今日一见这般气质,果非寻常人物。”
此言一出,众命妇纷纷点头示笑,一番附和。
吕嫦安听闻这般逢迎,诚然一笑,道:“魏国公夫人谬赞。本宫幸得父皇与母后垂爱,荣浴隆恩,续居东宫……”她说着,目光又转向马皇后,相视一笑后,又继而对众人说道,“照那已逝的常姐姐相比,尚需诸位长辈多多提点才是。”
她口中那位“常姐姐”乃是太子朱标嫡妻,已故鄂国公常遇春之女,元妃常氏。其四年前因疾早亡,时年二十有四。如今膝下遗留两位王子:太子长子朱雄英、齿序三子朱允熥。
至此自然明了,这吕嫦安实为太子续妃。
听其那般说辞,引得一干身份略低一等的命妇忙欠身示礼:“臣妾惶恐。”
吕嫦安目如静水,微漾三分和缓,略作欠身,以表回应。此时,方见她两袖之间垂出一串念珠,纤纤玉手暗暗捻动。
马皇后在一旁笑说:“太子妃入主东宫虽已近四载,却因本宫那二皇孙炆儿之疾,终年深居皇姑庵中面佛祝祷。若非今日浴佛盛典为儿祈愿,只怕是诸位只能等到他日太子登极之时,才可一见呐……”
燕王妃附和感慨:“夫子说,于子女,父母唯其疾之忧。王嫂惜子之心,我等身为人母之人俱是感同身受。”
众妇人纷纷点头,以示敬意。
马皇后一声长叹,说笑:“常言道,可怜天下父母心。但愿他日,那帮小子莫要成了龙虎志,忘了父母恩呐……”说完,爽朗一笑。引得众人会心笑语起来。
谢氏暗瞟了燕王妃一眼,略作了盘营,接茬询问道:“不知小王爷身患何症?”她话刚出口,就招了燕王妃一丝暗怼。但见其故作娇嗔地轻唤了谢氏一声“姨娘……”
谢氏故作笑态,慈母一般反嗔道:“你这孩子,姨娘问问又有何妨?说不准哪位贵人就有那太医都没见识的好法子不是?”言毕,她又瞧向马皇后,对方笑眼回应。
倒是吕氏略作盘营,一弯笑目,回与燕王妃说:“妹妹,无碍的。姨娘也是一片好意。毋庸因忧心礼术,而浇了她老人家怀中的火盆。”这番言语过后,她那目光落在了马皇后脸上。
马皇后摸过谢氏手腕,一面亲切拍打,一面笑语圆和道:“你姨娘这般爽直,深合本宫性情。况今日小聚,为的就是畅言家常,无关国事礼法。”她说着,眉头一皱,调笑道,“莫要搅了我们这些老人家的心气儿。”
谢氏接了话柄,故弄慈母声气,朝燕王妃笑骂道:“娘娘不知,府上满堂儿女,属这利嘴气我最甚。如今出了阁,还要隔三差五地跑回去给我讲体统呢。”
众妇人掩面而笑。
马皇后打量一眼燕王妃,笑道:“若非至亲,岂如你母女这般尽兴?”
笑声又起,燕王妃暗忍满心气闷,只得强颜欢笑,逢场作态。
笑音落时,只听太子妃眼望谢氏说道:“想必姨娘有所耳闻,我儿允炆未满周岁就已爽利言谈,两岁即能成诵百家诗,识得千字文……”众人相望,纷纷点头,“可不想两年前,本宫省亲回宫途中,正逢宫外斩首胡党,我儿竟被午时三刻一通震天鼓惊了神魂,之后便终日嗜睡……虽偶有醒来,便是连续几日惊悸悲啼。”
“朱元璋,都是你作的孽!”谢氏心中暗骂,但太子妃所述之情,却使她忆起了那早夭的孩儿徐添福。恻隐之心,溢于神色。旋即,又转头问道:“宫中太医众多,竟无对策?”
吕嫦安顾看一眼马皇后,转而回应:“各家医方均有尝试,皆无成效。”
马皇后一声叹息,道:“本宫也曾请宗泐大师瞧过,为其诵了几日金经。说来也怪,这孩子但凡听闻那云磬和木鱼之声,便会破涕为笑。只是那嗜睡之症,至今未曾好转。”
“正因如此,本宫这两年一直携孩儿在那皇姑庵中求佛祝祷……”吕嫦安说着,已泪光盈盈,不胜难过。
听至此处,众人默然不语,个个面露难过之色。
谢氏暗中沉吟了片刻,竟自鸣得意道:“皇后娘娘,看来今日是被臣妾问着了。”
吕嫦安急问:“莫非姨娘有何良方?”
其余人等目光顿时聚集于谢氏身上,燕王妃当即坐立不安,暗以膝盖撞了她一下。
谢氏着了力,暗揣片刻,抬头阴阳怪气地笑说:“只怕臣妾妄言,回去又要招人数落呢……”
马皇后,打量了谢氏一眼,领会了其中意思。随即将目光转看燕王妃一眼,笑说:“嗳……有本宫为你做主,但说无妨。”
燕王妃央求道:“母后……”
马皇后慈容一笑,道:“你家姨娘也是好心。若真真是个救命的法子,当记大功才是,何必拘泥太多?谢姨娘性情耿直,本宫信得过。”
燕王妃气不可耐,但听了马皇后这般说辞,将满心恨火忍了又忍,咽了又咽,干脆没了声气。
这时,只听众人纷纷催促道:“是啊,就让谢姨娘说说吧,难说不是个好法子呢。”
“就是。”
“您就快说吧。”
当然,这其中不乏有煽风点火,又隔岸观火之人。
吕嫦安诚然说道:“姨娘若能救我孩儿,本宫愿向娘娘请旨,将您认作干娘。”
燕王妃听得此言,面露一惊。
马皇后牵过吕嫦安的手,爽快笑说:“本宫准了。”
谢氏转头瞧着燕王妃得意一笑,又抬眼环视众人一遭,最终望向马皇后和吕嫦安,道:“早年,臣妾在吉水老家时,曾听闻有一名为解开的夫子,其次子名唤解缙。那孩子三岁就被传为神童,都说是文曲星下凡。可三岁那年,被惊春鼓吓丢了魂魄,之后形状便与咱小王爷极似。”
吕嫦安急问:“后来如何?”
“后来,那谢开寻遍了全城名医,也未见好转。如斯一年之久,幸得一日,门上来了一位姓袁的道士,说那孩童他日必是朝中一二等人物,并为其布下还魂之法。”
马皇后问:“那孩儿可曾痊愈?”
“受法当日即见好转。”
众人皆惊,个个瞠目结舌,独燕王妃不屑一顾。
吕嫦安急问:“果真如此?”
“臣妾岂敢诓语?”
马皇后问:“可知那姓袁的道士是何方人士?”
“臣妾不知。”
听她这一说,众人头上着实似遭了一盆冷水,个个面显失望与气馁之色。
“不过,那法子臣妾倒是记得真切。后来,听闻城中也曾有孩儿雷同此状,皆是以这法子救了性命。”
吕嫦安急不可耐,喜泪追问:“是何法子?”
谢氏解说:“挑选年满十二周岁男童一十二名,围其周遭嬉闹一刻即可唤回神魂归府。”
众人讶然,议论纷纷。
“竟是如此简单?”
“就是。”
马皇后与吕嫦安俱是惊喜,问:“可有何忌事?”
“有的。”
“……”
谢氏一本正经道:“未满十二岁男童绝不可为用。年幼者固然奏效,然近身之人轻者失魂痴傻,重者魂飞丧命。”
……
言转另一头,魏国公府,环碧山房。
自打一大早,听了周嬷嬷回禀朱福的一番明挑之言,又细想此前种种暗算皆被皇后捉了马脚,恐是此生再无翻身之日,孙氏恨火攻心,恼羞成怒。
但见其猛抡一根本是用来支撑轩窗的木棍,冲花架上几十盆花木就是一通狂砸乱打。棍落之处,枝断花残,陶飞瓦碎。直惊得身后的周嬷嬷呲牙咧嘴,随即哭天抢地拉扯道:“夫人,莫要再砸了!都是老身的错,将那事做得黏了手脚。”
孙氏并未理会,自顾将一腔恨火发泄于棍头上。
情急之下,周嬷嬷扑通跪地,硬扯住孙氏手臂哭求起来,“夫人,莫要气坏身子啊!您若不解恨,就责罚老身吧!”
孙氏已没了气力,摇摇晃晃停了手,闭起一双泪眸,仰面长舒满心郁恨之气。
“夫人放心,若皇后娘娘深究起来,自有老身顶着。到时,所有罪责皆由老身一人承担。”周嬷嬷哽咽悲泣,一派誓死之状,“老身已是身埋半截黄土之人,拼却一死又有何妨?倒是夫人您,切莫就此消沉才是。老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夫人定要保全是好,三个孩儿全指望着您呢……”言至于此,更见其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孙氏听闻这般肺腑忠言,渐感些许慰藉。可再盘营后来之事,祸福难知,顿将手中木棍再次朝花架抡去,正中一盆“茜縠罩雪芍药王”。顷刻间,棍落花飞,凋红坠碧。偏又独见其中一枝全朵,被那棍头自花托处攓离,于半空里翻飞一遭之后,悠然落地。
这时,只听孙氏有气无力地反问:“事到这步田地,我岂能安生?”
周嬷嬷无奈,道:“谁曾想,那婆娘竟有皇后娘娘贴靠,夫人……”
孙氏顿时血目圆瞪,咬牙切齿道:“就算我死,也不会令她好活!”话声落时,地上那一朵芍药已被其足碾作花泥。
与此同时,朝二人身后望去,竟见门旁一侧探出两张小脸——他们,正是其子徐增寿和其女徐妙蔷。见孙氏那般阴狠形状,这一双子女先是满脸奇惑。可复看孙氏脚下那一滩花泥,二人竟四目相对,渐现一丝顽劣神色。只是,其意莫明。
……
再转另一头,皇宫,御花园。
这会儿,斋宴已近尾声,众妇人笑意亦浓。马皇后宣说宴毕之后,将携众命妇入画舫游太液观光。
其间,但见浮碧连环亭外,侍婢队伍后头匆匆行来一个小太监,入亭后悄然来到燕王妃身边,附耳一番低语。只见燕王妃听闻,面色骤然错愕,深拧眉头瞥向了谢氏。
这时,只听马皇后讯问:“何事?”
那小太监刚要张口回话,却被燕王妃强颜使笑,抢以藉口回说:“是煦儿不服水土,又在哭闹,乱了乳娘和侍婢的阵脚。”
马皇后支应:“你且先去瞧瞧。”
燕王妃故作忧心,却无奈含笑回答:“无碍的。”
“瞧瞧你那忧急的神色,还是去顾看一眼是好。”马皇后慈眉笑语,“莫要怠慢了本宫孙儿……”
燕王妃顺势起身,佯作欣然施礼,连声道:“是是是。儿媳这就去瞧……”礼毕,又转头对众命妇示笑作礼,“诸位娘娘、夫人,本宫暂且失陪了。”
众命妇各施礼仪相送。燕王妃渐收笑目,暗中冷瞟谢氏一眼,转身与那小太监匆匆离去。
望其背影,谢氏渐显几分忌惮之色,心中暗揣:瞧她那般闷恼的鬼态,定是因那洪嫣之事……
想到此处,她不觉于胸口暗压出一丝愁气来。
这时,只听马皇后故作玩笑:“咱这为娘的,没几个能安享一日全乎清闲的。”
众人陪笑。
但说燕王妃与那小宫监匆匆远离了浮碧连环亭,待行至偏僻之处时,她追问道:“那洪嫣几时死的?”
小宫监回说:“说是昨个下晚儿。”
燕王妃故作气恼,骂道:“倒灶的破落户,到了还是生出了事端!”
小太监请示:“娘娘,眼下如何行事?”
燕王妃长舒一腔郁烦之气,闭目沉吟片刻,回道:“你且去回与徐棠,令他莫要声张。私底下择个清静地界,将那尸首好生安葬。后头的事,容本宫想想再作周旋。”
“是。”
小太监得令正欲离去,却又被燕王妃唤住:“等等。此外,交待徐棠,如有人问津此事,就说洪嫣这几日似是得了郁症,时有轻生之念。”
二人对视时,小太监应道:“小的明白。”
“去吧。”
望着小太监远去的身影,燕王妃眉头竟涌出一丝痛快之色,暗道:莫急,昨夜是她,今日便是你……
欲知端地,下回自解。
浴佛节(1)当日。
辰时一到,佛音响彻金陵。护经法阵自天界寺而来,一路绕至城南,穿聚宝门、周处台、秦淮河、乌衣巷,过淮清桥、元淮桥、竹桥,朝皇城西安门进发。沿途,民众夹道,数以万众,伏首相迎。
仪仗前方,十八罗汉立掌合什,领诵《大明咒》开道;其后,宗泐奉引宝经居中而行,左右各有四大金刚手擎华盖,又携十八护法,齐击云磬;身后是天界、灵谷、鸡鸣、报恩、清凉、千佛、能仁、回龙、永宁九大名刹僧官,领碧峰、普贤、承恩等九庵二十七寺住持;再往后,是七十二僧手敲木鱼,两侧各三十六尼,朝民众洒净赐福。
最后是沙弥一百零八人,分九队一十二列。前四列手捧莲灯香烛;居中四列肩架莲台法座;后四列高举幡幢,浩荡而来。
再说另一头——皇宫,奉天殿外早已布下道场,其声势空前浩大。
但见殿前广场,香烟缭绕。殿外月台上,侍婢左右分立,居中华盖高悬,朱元璋与马皇后端坐其下观瞻。自月台石阶至奉天门的御道上,铺红缀金,遍洒菊霙(2)。
御道两侧,宝幡升扬,依制分列高僧、东宫、文官、武将、内命妇、外命妇、皇亲国戚仪仗,数以千计。至东西两侧文武二楼下,又分立太常寺(3)、鸿胪寺(4)、光禄寺(5)、钦天监(6)、司礼监、仪鸾司(7)等各署典席执事、纠察、侍卫、乐师、仆役数百。
将近巳时,只见奉天门正中,协律郎高举麾旗,振臂一挥,示意护经法阵入宫。道场内,引得众乐师齐奏起《遍应曲》——此乐,乃宗泐所作《赞佛乐章》八曲之一。坛下众人闻声,皆伏首跪迎。
至此,迎经大典拉开帷幕。
其后,又经历了交经复旨、彰表功者、帝王述愿、唱经诵法、信众祈福一干繁复仪程,其势自然非比寻常隆重。
诸事俱毕,已近午时。按事前典仪规程,凡与会者,皆与赐食。倒是马皇后,单携了内外命妇三四十余人,至御花园用膳。
见命妇仪队鱼贯而去,毛骧暗里唤了两个暗插进仪队的爪牙,到西掖影壁后头私问了谢氏纰漏。可二人回应皆令其大失所望。又暗自思忖,主子令其搜罗那“十恶不赦”之罪尚欠一二,不觉犯起愁来。再一想到那大限将近,便越发显得急恼。于是,便指使当中一只爪子跟去御花园继续盯尻寻脏。
那人去后,这毛骧竟忽然想起昨夜潜入徐府时,分明窥见谢夫人所着那身私造的翟服,顿时闪出个念头来,接茬儿便附耳吩咐那爪子如何行事。
却说这会儿,那御花园中正是别样风光。碧水天光边缘,宫婢来往正忙。太液岸边的浮碧连环亭里,早已置下五六桌宴席,只等那一众贵妇人前来赏游。
这宴席,虽只简备了些素菜、茶果和不落夹招待,倒也十分精致。宫婢们置齐若干吃食之时,马皇后已在燕王妃与另一名妃嫔搀扶下,领衔内外两队命妇款款而来。
这内命妇,指的是皇帝妃嫔与太子良娣;而那外命妇,自然不外乎品官诰命夫人——殊不知,连那公主、王妃也算在里头。
此刻,两队贵人中,能算得上“内命妇”的,除去马皇后和后头几位上了年纪的皇帝妃嫔之外,就只有同马皇后和燕王妃并行的那位少妇了。
只见那人,头戴九翚(7)四凤冠,身着凤褾翟纹衫,青绮玉带描金凤,四彩大绶衔玉环。近瞧时,两道幽兰细梢眉,一双星眸耀珠辉,唇齿好似梅映雪,粉面恰如芙蓉蕾。雍容不匿恬雅笑,芊姿洋溢娴静美。在此,作者特作一首《念奴娇·绘咏腊梅仙》
『红梅浣雪,春自来,红粉脱颖冰台。眸如静水,任风来,但见惊澜何在?可叹二乔,虽有风华,空枕英雄怀!未若此姊,度审乾坤之才。
上下自在指掌,洞观内外,袖底安排。掐指江山,闲坐处,笑看春深似海。身在寒崖,心向寒时开,天地解襟怀。若依眼前,定难看个明白!』
说话间,一行人等进了浮碧亭。但见马皇后入了主位,朝众人面带和煦让说:“今日,并无内外之分,诸位良人毋庸拘泥陈规繁礼,各自寻位坐了就是。”
众人听闻,先是一阵愕然,瞬间又渐显茫然无措。
这会儿,又见马皇后和颜悦色,一番说笑:“诸位到了本宫这儿,若被那礼术说道缚了身心言行,岂不坏了雅兴?今日,就只当回了娘家,若非要论资排辈,就依年纪以姑嫂妯娌,或是母女而论即可。”
众人接连相视一笑。趁这火候,马皇后伸手在人堆儿里拉过谢氏袖腕,笑说:“这里,魏国公夫人与本宫年纪最长,当与本宫同座。”随即牵着她,挨了主位落坐。
那谢氏满目悦色,略显几分得意,燕王妃几次暗递眼色示意其婉拒,谢氏均未理睬。于是,燕王妃又暗压了气闷,强现出几分爽利,附和马皇后之意,又转身朝众人笑盈盈催促道:“诸位快快就座,我等若再拘泥,岂不生分?不瞒大伙说,席上这道‘桐衣不落夹’可是娘娘亲手料理,乃是世上少有的美味呢——此时不打牙祭……”其目光扫向了几位妃嫔,“只怕连这腑中的肠胃都要骂咱这嘴巴不作为呢……”
几位妃嫔听出这言外之意,便接二连三地圆和起来,纷纷领那些贵妇入了席。为避免谢氏失礼,坏了氛围,燕王妃顺势于其邻位落了座,以备周旋。
至此,马皇后面朝太液,居中而坐。谢氏居右;依次是燕王妃及公、侯、伯夫人及一品诰命夫人;适才与燕王妃同扶马皇后来的少妇则居左而坐;其余内宫妃嫔,均三两一席,招待一品以下淑人、恭人、宜人、安人、孺人一众外命妇。
殊不知,依照宫中礼制而言,此番坐序并不合乎规矩。但就马皇后看来,若要把人心看个通透,平易近人之效远比循规蹈矩来得实在。
见众人俱已入席,马皇后满怀厚谊开口道:“素日里,我等皆深居宫苑、府邸,难得一聚。幸逢今日迎经盛会,诸位良人莅临这般齐整。备此素斋清茶,只为小坐闲叙,随意就是。”
众命妇各个面带喜色,齐声答谢。
打燕王妃在身旁落座那刻起,谢氏已然满身不自在。至于燕王妃用意她也能猜得一二,于是便寻了由头,抻颈探头地瞧向主位左侧那少妇,故作青睐地朝马皇后询问:“皇后娘娘,恕妾身眼浊。这位良娣生得如此貌美,竟不知是哪位贵人?”
马皇后听她一问,爽然笑望了谢氏一眼,又转头朝那女子会心一笑,对众人笑说:“是本宫疏忽,竟忘了引见。这贵人亦是本宫儿媳,太子妃吕良娣,乃前太常寺卿吕本之女,闺名嫦安。”
吕嫦安应引缓缓起身,众诰命夫人亦纷纷起身朝其施以见礼,吕嫦安静然笑对,淑行答礼。
谢氏之周全,更是超呼寻常。但见其礼毕之后,一面落座,一面晃悠乌珠环视众人笑赞:“妾身早有耳闻,吕氏一族乃是宋将之后,堪称系出名门。今日一见这般气质,果非寻常人物。”
此言一出,众命妇纷纷点头示笑,一番附和。
吕嫦安听闻这般逢迎,诚然一笑,道:“魏国公夫人谬赞。本宫幸得父皇与母后垂爱,荣浴隆恩,续居东宫……”她说着,目光又转向马皇后,相视一笑后,又继而对众人说道,“照那已逝的常姐姐相比,尚需诸位长辈多多提点才是。”
她口中那位“常姐姐”乃是太子朱标嫡妻,已故鄂国公常遇春之女,元妃常氏。其四年前因疾早亡,时年二十有四。如今膝下遗留两位王子:太子长子朱雄英、齿序三子朱允熥。
至此自然明了,这吕嫦安实为太子续妃。
听其那般说辞,引得一干身份略低一等的命妇忙欠身示礼:“臣妾惶恐。”
吕嫦安目如静水,微漾三分和缓,略作欠身,以表回应。此时,方见她两袖之间垂出一串念珠,纤纤玉手暗暗捻动。
马皇后在一旁笑说:“太子妃入主东宫虽已近四载,却因本宫那二皇孙炆儿之疾,终年深居皇姑庵中面佛祝祷。若非今日浴佛盛典为儿祈愿,只怕是诸位只能等到他日太子登极之时,才可一见呐……”
燕王妃附和感慨:“夫子说,于子女,父母唯其疾之忧。王嫂惜子之心,我等身为人母之人俱是感同身受。”
众妇人纷纷点头,以示敬意。
马皇后一声长叹,说笑:“常言道,可怜天下父母心。但愿他日,那帮小子莫要成了龙虎志,忘了父母恩呐……”说完,爽朗一笑。引得众人会心笑语起来。
谢氏暗瞟了燕王妃一眼,略作了盘营,接茬询问道:“不知小王爷身患何症?”她话刚出口,就招了燕王妃一丝暗怼。但见其故作娇嗔地轻唤了谢氏一声“姨娘……”
谢氏故作笑态,慈母一般反嗔道:“你这孩子,姨娘问问又有何妨?说不准哪位贵人就有那太医都没见识的好法子不是?”言毕,她又瞧向马皇后,对方笑眼回应。
倒是吕氏略作盘营,一弯笑目,回与燕王妃说:“妹妹,无碍的。姨娘也是一片好意。毋庸因忧心礼术,而浇了她老人家怀中的火盆。”这番言语过后,她那目光落在了马皇后脸上。
马皇后摸过谢氏手腕,一面亲切拍打,一面笑语圆和道:“你姨娘这般爽直,深合本宫性情。况今日小聚,为的就是畅言家常,无关国事礼法。”她说着,眉头一皱,调笑道,“莫要搅了我们这些老人家的心气儿。”
谢氏接了话柄,故弄慈母声气,朝燕王妃笑骂道:“娘娘不知,府上满堂儿女,属这利嘴气我最甚。如今出了阁,还要隔三差五地跑回去给我讲体统呢。”
众妇人掩面而笑。
马皇后打量一眼燕王妃,笑道:“若非至亲,岂如你母女这般尽兴?”
笑声又起,燕王妃暗忍满心气闷,只得强颜欢笑,逢场作态。
笑音落时,只听太子妃眼望谢氏说道:“想必姨娘有所耳闻,我儿允炆未满周岁就已爽利言谈,两岁即能成诵百家诗,识得千字文……”众人相望,纷纷点头,“可不想两年前,本宫省亲回宫途中,正逢宫外斩首胡党,我儿竟被午时三刻一通震天鼓惊了神魂,之后便终日嗜睡……虽偶有醒来,便是连续几日惊悸悲啼。”
“朱元璋,都是你作的孽!”谢氏心中暗骂,但太子妃所述之情,却使她忆起了那早夭的孩儿徐添福。恻隐之心,溢于神色。旋即,又转头问道:“宫中太医众多,竟无对策?”
吕嫦安顾看一眼马皇后,转而回应:“各家医方均有尝试,皆无成效。”
马皇后一声叹息,道:“本宫也曾请宗泐大师瞧过,为其诵了几日金经。说来也怪,这孩子但凡听闻那云磬和木鱼之声,便会破涕为笑。只是那嗜睡之症,至今未曾好转。”
“正因如此,本宫这两年一直携孩儿在那皇姑庵中求佛祝祷……”吕嫦安说着,已泪光盈盈,不胜难过。
听至此处,众人默然不语,个个面露难过之色。
谢氏暗中沉吟了片刻,竟自鸣得意道:“皇后娘娘,看来今日是被臣妾问着了。”
吕嫦安急问:“莫非姨娘有何良方?”
其余人等目光顿时聚集于谢氏身上,燕王妃当即坐立不安,暗以膝盖撞了她一下。
谢氏着了力,暗揣片刻,抬头阴阳怪气地笑说:“只怕臣妾妄言,回去又要招人数落呢……”
马皇后,打量了谢氏一眼,领会了其中意思。随即将目光转看燕王妃一眼,笑说:“嗳……有本宫为你做主,但说无妨。”
燕王妃央求道:“母后……”
马皇后慈容一笑,道:“你家姨娘也是好心。若真真是个救命的法子,当记大功才是,何必拘泥太多?谢姨娘性情耿直,本宫信得过。”
燕王妃气不可耐,但听了马皇后这般说辞,将满心恨火忍了又忍,咽了又咽,干脆没了声气。
这时,只听众人纷纷催促道:“是啊,就让谢姨娘说说吧,难说不是个好法子呢。”
“就是。”
“您就快说吧。”
当然,这其中不乏有煽风点火,又隔岸观火之人。
吕嫦安诚然说道:“姨娘若能救我孩儿,本宫愿向娘娘请旨,将您认作干娘。”
燕王妃听得此言,面露一惊。
马皇后牵过吕嫦安的手,爽快笑说:“本宫准了。”
谢氏转头瞧着燕王妃得意一笑,又抬眼环视众人一遭,最终望向马皇后和吕嫦安,道:“早年,臣妾在吉水老家时,曾听闻有一名为解开的夫子,其次子名唤解缙。那孩子三岁就被传为神童,都说是文曲星下凡。可三岁那年,被惊春鼓吓丢了魂魄,之后形状便与咱小王爷极似。”
吕嫦安急问:“后来如何?”
“后来,那谢开寻遍了全城名医,也未见好转。如斯一年之久,幸得一日,门上来了一位姓袁的道士,说那孩童他日必是朝中一二等人物,并为其布下还魂之法。”
马皇后问:“那孩儿可曾痊愈?”
“受法当日即见好转。”
众人皆惊,个个瞠目结舌,独燕王妃不屑一顾。
吕嫦安急问:“果真如此?”
“臣妾岂敢诓语?”
马皇后问:“可知那姓袁的道士是何方人士?”
“臣妾不知。”
听她这一说,众人头上着实似遭了一盆冷水,个个面显失望与气馁之色。
“不过,那法子臣妾倒是记得真切。后来,听闻城中也曾有孩儿雷同此状,皆是以这法子救了性命。”
吕嫦安急不可耐,喜泪追问:“是何法子?”
谢氏解说:“挑选年满十二周岁男童一十二名,围其周遭嬉闹一刻即可唤回神魂归府。”
众人讶然,议论纷纷。
“竟是如此简单?”
“就是。”
马皇后与吕嫦安俱是惊喜,问:“可有何忌事?”
“有的。”
“……”
谢氏一本正经道:“未满十二岁男童绝不可为用。年幼者固然奏效,然近身之人轻者失魂痴傻,重者魂飞丧命。”
……
言转另一头,魏国公府,环碧山房。
自打一大早,听了周嬷嬷回禀朱福的一番明挑之言,又细想此前种种暗算皆被皇后捉了马脚,恐是此生再无翻身之日,孙氏恨火攻心,恼羞成怒。
但见其猛抡一根本是用来支撑轩窗的木棍,冲花架上几十盆花木就是一通狂砸乱打。棍落之处,枝断花残,陶飞瓦碎。直惊得身后的周嬷嬷呲牙咧嘴,随即哭天抢地拉扯道:“夫人,莫要再砸了!都是老身的错,将那事做得黏了手脚。”
孙氏并未理会,自顾将一腔恨火发泄于棍头上。
情急之下,周嬷嬷扑通跪地,硬扯住孙氏手臂哭求起来,“夫人,莫要气坏身子啊!您若不解恨,就责罚老身吧!”
孙氏已没了气力,摇摇晃晃停了手,闭起一双泪眸,仰面长舒满心郁恨之气。
“夫人放心,若皇后娘娘深究起来,自有老身顶着。到时,所有罪责皆由老身一人承担。”周嬷嬷哽咽悲泣,一派誓死之状,“老身已是身埋半截黄土之人,拼却一死又有何妨?倒是夫人您,切莫就此消沉才是。老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夫人定要保全是好,三个孩儿全指望着您呢……”言至于此,更见其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孙氏听闻这般肺腑忠言,渐感些许慰藉。可再盘营后来之事,祸福难知,顿将手中木棍再次朝花架抡去,正中一盆“茜縠罩雪芍药王”。顷刻间,棍落花飞,凋红坠碧。偏又独见其中一枝全朵,被那棍头自花托处攓离,于半空里翻飞一遭之后,悠然落地。
这时,只听孙氏有气无力地反问:“事到这步田地,我岂能安生?”
周嬷嬷无奈,道:“谁曾想,那婆娘竟有皇后娘娘贴靠,夫人……”
孙氏顿时血目圆瞪,咬牙切齿道:“就算我死,也不会令她好活!”话声落时,地上那一朵芍药已被其足碾作花泥。
与此同时,朝二人身后望去,竟见门旁一侧探出两张小脸——他们,正是其子徐增寿和其女徐妙蔷。见孙氏那般阴狠形状,这一双子女先是满脸奇惑。可复看孙氏脚下那一滩花泥,二人竟四目相对,渐现一丝顽劣神色。只是,其意莫明。
……
再转另一头,皇宫,御花园。
这会儿,斋宴已近尾声,众妇人笑意亦浓。马皇后宣说宴毕之后,将携众命妇入画舫游太液观光。
其间,但见浮碧连环亭外,侍婢队伍后头匆匆行来一个小太监,入亭后悄然来到燕王妃身边,附耳一番低语。只见燕王妃听闻,面色骤然错愕,深拧眉头瞥向了谢氏。
这时,只听马皇后讯问:“何事?”
那小太监刚要张口回话,却被燕王妃强颜使笑,抢以藉口回说:“是煦儿不服水土,又在哭闹,乱了乳娘和侍婢的阵脚。”
马皇后支应:“你且先去瞧瞧。”
燕王妃故作忧心,却无奈含笑回答:“无碍的。”
“瞧瞧你那忧急的神色,还是去顾看一眼是好。”马皇后慈眉笑语,“莫要怠慢了本宫孙儿……”
燕王妃顺势起身,佯作欣然施礼,连声道:“是是是。儿媳这就去瞧……”礼毕,又转头对众命妇示笑作礼,“诸位娘娘、夫人,本宫暂且失陪了。”
众命妇各施礼仪相送。燕王妃渐收笑目,暗中冷瞟谢氏一眼,转身与那小太监匆匆离去。
望其背影,谢氏渐显几分忌惮之色,心中暗揣:瞧她那般闷恼的鬼态,定是因那洪嫣之事……
想到此处,她不觉于胸口暗压出一丝愁气来。
这时,只听马皇后故作玩笑:“咱这为娘的,没几个能安享一日全乎清闲的。”
众人陪笑。
但说燕王妃与那小宫监匆匆远离了浮碧连环亭,待行至偏僻之处时,她追问道:“那洪嫣几时死的?”
小宫监回说:“说是昨个下晚儿。”
燕王妃故作气恼,骂道:“倒灶的破落户,到了还是生出了事端!”
小太监请示:“娘娘,眼下如何行事?”
燕王妃长舒一腔郁烦之气,闭目沉吟片刻,回道:“你且去回与徐棠,令他莫要声张。私底下择个清静地界,将那尸首好生安葬。后头的事,容本宫想想再作周旋。”
“是。”
小太监得令正欲离去,却又被燕王妃唤住:“等等。此外,交待徐棠,如有人问津此事,就说洪嫣这几日似是得了郁症,时有轻生之念。”
二人对视时,小太监应道:“小的明白。”
“去吧。”
望着小太监远去的身影,燕王妃眉头竟涌出一丝痛快之色,暗道:莫急,昨夜是她,今日便是你……
欲知端地,下回自解。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101065/2373668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