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1章福祸相依,治理良机
推荐阅读:完美世界之证道轮回、苟成圣人,仙官召我养马、诸天万界游戏,只有我知道剧情、混在末日,独自成仙、修仙:开局从药童开始、献祭成神、整个诡异世界都在等着我上天、天倾之后、一人之下:我,张之维,嚣张的张、两界:别叫我邪魔!、
在诸葛亮和庞统两人商议的时候,骠骑将军斐潜正在琢磨着校官的问题。
如今斐潜麾下,一流的武将也是不少,但是有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在这些一流武将之下,第二梯队,或是更下一层的第三梯队的人员较少。
现在还可以让这些第一梯队的将军冲锋陷阵,但是再过几年,总不能依旧让这些将军冲杀在第一线罢?要知道这些将军最大的价值不是在战场上死去,而是要将他们这么多年来的战争经验传授下去。
严格说起来,廖化算是比较优秀的第二梯队人员,甘风、张绣等也算,朱灵么,年龄大了一些,勉强罢,但是他们的问题也比较明显,若说是能像第一梯队那样独挡一面,恐怕是还需要好些时间。
盘算了半天,斐潜着实有些头疼,主要是没有什么头绪。
毕竟在印象之中,比较耀眼的都是在三国初期风华绝代的那些家伙,若是说在关老二死后还剩下那些优秀将领?
姜维?
现在怕是还没生出来?也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将姜囧先调回来再说,否则能不能生姜维还是两说,搞不好成了姜伟了……
这些问题又不能说,只能是斐潜一个人自己烦恼。斐潜考虑了半天,只能是大概有个构想,具体的事情还是只能慢慢筹划。
都说英雄爹不会生下狗熊儿子,可放到三国中明显就不是。纵使父亲是纵横沙场的军事天才或是武艺高强的战场名将,可他们的儿子似乎都未能继承父亲的天赋,只有几人身上依稀还带着父亲的英姿。
斐潜印象最为深刻的,自然是关羽的后代,关平关兴都挺强的,根据正史记载,关羽的两个儿子都曾投身战场,从这一点看都不是孬种。关平与父亲一同战死,关兴也没有给父亲丢脸,在战场上颇为英勇,可惜英年早逝,没能留下更多的英雄事迹。
张飞的儿子么……嗯,怎么说呢,似乎就比关平关兴要差一些了……
刘备刘大耳朵的儿子么,算了罢……
赵云么,历史上两个儿子的官职都不高。不过赵云的小儿子赵广却很英勇,为了维护姜维死在战场,可以说是没给赵云丢脸了。
张辽的儿子似乎才能有限,最终也就到了偏将军的位置,没什么名气像是,就连叫什么,斐潜都想不起来。
至于徐晃?
太史慈?
特喵的谁记得徐晃儿子叫啥,太史慈的孩子又怎样?至于魏延的家族就更憋屈了,根本没啥机会就被一锅端走。
斐潜捏着下巴上的胡子,现在是不是要准备个二代目培训班什么的,以便不至于断了传承?作为一个优秀的资本家……呃,作为一个优秀的接班人,自然不能只割一代的韭菜,要年年岁岁世世代代的割下去才好。
这倒是个很有些意思的事情……
斐潜正想着,忽然一阵狂风吹拂而来,似乎连带着房顶上的瓦片都要吹走的样子,跨拉拉的一声乱响,不由得打断了斐潜的思绪。
『报!庞令君、诸葛二人求见!』在外值守的护卫禀报道。
斐潜愣了一下,放下了笔,然后一边让人请将进来,一边将记载了这些比较隐蔽的事项的书卷先收了起来,放到一旁的书架之上。
不多时,庞统和诸葛亮就到了。
『见过主公……』
庞统和诸葛亮行礼。
在短暂的寒暄之后,便谈及了正事。
听完了庞统和诸葛叙说,斐潜微微有些皱眉。
如果说要用强制手段,当然很方便。
甚至都不需要斐潜特意出面,庞统就能办了。甚至只需要将大户之中平日里不怎么听招呼的拘几个到长安之中,第二天再开个『动员会』,各家就得乖乖的把该办的都办了。
各家都有各家的经,而且大多数都不好念。即便是有人一生下来就是富二代,起跑线就跟别人不一样,但是鬼知道是不是会有坑爹的儿子,还是有坑儿子的爹,若是简单坑一回倒也罢了,若是爱是一道光,那简直就是发慌啊……
『孔明之策……』斐潜缓缓的说道,『虽说也是良策,亦为可行,不过么……』斐潜看了一眼诸葛亮,没有说下半句。
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也表示斐潜并不赞成诸葛亮所提出的策略。
诸葛亮微微皱眉,然后看着斐潜。
庞统则是转着眼珠子,似乎想到了一些什么。
其实诸葛亮能想出『以道衡之,以利诱之』的策略,先是以斐潜劝耕也好,约谈也罢,反正是做出表率,确定了农桑的地位,顶一个基调,然后再利用这些士族大户看重的是各项利益,便用利益作为把手,一边提高粮食的赋税重视比重,确定明确的奖惩标准,另外一边提升粮食的收购价格,以此改鼓动士族的耕作庄禾的积极性,整体上来说,也不失为一个非常不错的方法。
这个基调的标准自然是需要斐潜来定的,否则其他人都言之不顺。
斐潜看着诸葛亮,从这个策略上来说,也可以看出诸葛亮的一部分执政思想。历史上诸葛亮在川蜀,似乎也是秉承了这样的模式,但是很遗憾,诸葛亮还没有跳得更高一些,脱离原本历史性的禁锢。
可以说,如果真的按照诸葛亮的建议来做,效果一定也有,甚至也会不错。但是么,斐潜想到的是更多的东西。
这也不能怪诸葛亮,毕竟眼前这个诸葛亮还是个青春版的萝卜头,水嫩水嫩的……
至于庞统么,斐潜看了一眼庞统,虽说这个事情,庞统也应该早些发觉,但是现在也不算是太晚,因此斐潜也没有要指责庞统的意思。
庞统每天需要处理的事务也是很多,别的不说,光是这几天临时调配物资民夫,对于各地的屯田进行保护,牵扯的事项就是千头万绪,一时间没有能够考虑周全也是很正常的,毕竟庞统每下一个指令都需要三思后行,这本身就是极其消耗精力的了,又不能像是见习的杠精喷子一样,说话做事都不用负责任。
当然历史上的诸葛亮是能做到事无巨细,大小通透的,但是当那是以诸葛亮透支生命为代价而做到的,这要把诸葛亮搁现代,这就是个病!诸葛亮就是一个有着变态权利欲望的工作狂,最后捞到过劳死的命运。
庞统显然不是这样的人,而且斐潜也不想看到一个过劳死的庞统,因为那反而说明了上下者皆无能……
说实在的,在粮食储备这个事情上,真是再多的粮食都不够。若是再多些时间就好了,有时候斐潜心中也会浮现出这样的念头来。多些时间,就多一些准备,甚至棉花都能多种几季。
『士元,孔明……』斐潜缓缓的说道,『凡事皆有利弊……此间或弊之,然则亦利之……』
『凡事皆有利弊?』庞统和诸葛亮不由得对视了一眼,隐隐生出了一些骠骑将军又要搞事情的感觉。
万事万物都是如此,只不过有人只能看到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另外一个方面,就像是斐潜骑兵强盛,这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贵啊。
斐潜兵力精锐,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贵啊。
就简单的以骑兵粮食来算,大牲口看起来萌哒哒的,又可以揉搓又可以骑乘,但是饭量也是很大,基本上一匹马顶五个人,再加上骑兵本身,一名骑兵就基本上等同于六个普通的兵卒口粮数量了……
当然,这是作战之时,不作战的时候消耗就会降低很多。
如果斐潜麾下只是几百,亦或是几千骑兵,那么一些多数量大概也无所谓,但是现在斐潜的骑兵数量已经是接近三万,骑兵这一块消耗的粮草自然是相当可观。光粮草消耗就差不多等同于普通步卒十几万的数量,若不是斐潜推动了家猪饲养,替代且减少了原本普通兵卒摄入的一块碳水化合物的比重,让出了更多麦麸豆类给战马食用,想要支撑起这么多的战马进行高强度的作战,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所以现在斐潜要支撑一个小规模的区域作战,问题不是很大,但是要是全部范围内大规模动员作战,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曹老板正是看到得比较全面,所以才有些信心和斐潜掰手腕,要是真的斐潜强到没朋友,那么即便是曹老板咬着牙死撑,其他的士族大姓也不愿意跟着曹老板一条道走到黑,不是么?
所以斐潜提出的问题,就很有意思了。
即便是斐潜对于百姓有各种优待政策,甚至有免费派发的福利,然后关中的百姓的幸福指数就会等同于后世么?显然不可能,毕竟这依旧还是在封建时代,是特权统治的岁月。士族在乡野之中,权柄还是比较大的,但是这些权柄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
是上一级的机构赋予了这些地方机构的各项执法权……
那么作为朝堂,是不是希望看到地方荼毒百姓,横征暴敛呢?显然不是。那么作为朝堂是不是历朝历代都不知道地方有这样的行为,然后从头到尾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呢?显然也不是。
那么既然有问题,又为什么不去改呢?
因为改不了。
根源就是四个字『小农经济』。
【送红包】阅读福利来啦!你有最高888现金红包待抽取!关注weixin公众号抽红包!
就像是斐潜当下,农桑庄禾是很重要,但是除了『赋税』之外,还有『口、课、色、贡、需、徭、役』等等,别看每个数目可能都不是很大,但是种类繁多,不仅仅是在秋季一个时间段,而是四季都有。
比如鱼胶。在没有化工胶水之前,这是很多地方都需要用到的东西。这么这些鱼胶哪里来?当然就是收来的,就像是收取赋税一样,一个农夫交一点。
但是一年四季都有大量鱼可以捕杀的么?
那么为了这一点鱼胶,中央朝堂派人下去收,划算不划算?同时这些鱼胶也不是全数上交朝堂,地方郡县要不要修葺武备?要不要也留一点?难不成全数收上去,再发下来?
所以不是说中央的人不知道,而是要改很麻烦,最为关键的问题是这些朝堂大佬还不知道要怎么改,于是就只能是维持现状……
这一维持,就维持了千年!
『若某亲农桑,那么要不要重葛麻?』斐潜看着庞统诸葛二人问道,『如今天寒,若是今年再续严寒,所缺冬装亦是繁多……若是短缺,又当如何?』
这个就是诸葛亮的策略的问题所在。
既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也不能说只是侧重农桑,其他什么成为了陪衬。就像是诸葛亮在川蜀,确实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诸葛亮在执政期间,川蜀之中除了蜀锦之外,还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贸易商品?
即便是不能卖铜铁等管制品,但是川蜀多竹啊,还有像是打了藤牌兵,就卖藤牌啊,反正弱点不是很清楚么?亦或是干脆让孟获南下,搞些后世缅甸的玛瑙翡翠过来,不也是一样可以么?实在不行卖几头大象么,曹冲不是喜欢称么?
重农桑不是不好,只重农桑就有问题了。
就像是斐潜所说的,兵卒的衣装,这也不是一个小数量,若是没准备好,到时候一样很麻烦。
汉代之前,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气候都是非常温暖的,这些大体上可以从后世的壁画之中窥见一些端倪。在战国之前,所有的服装都是宽袍大袖,直至赵国改装才形成了一些适宜作战的服饰。为什么是宽袍大袖?一个因素或是因为裁剪简单,工艺水平不足,另外一个原因恐怕就是天气太热,比如后世常年穿袍子的中东土豪。
如今斐潜给麾下这些兵将配发的是早期定下的制式葛布、麻布衣袍,纯天然的,绝对不添加任何的化纤成分。这些天然织物不产生静电,透气透汗的效果极好,比起后世许多材质都要好,唯一的问题就是因为纺织工艺的问题,编制比较稀疏,若是经常洗刷,就容易散开散架……
之前因为气温还行,冬季的服饰并不需要很多,但是现在么,大规模的生产和储备厚一些的冬装,就必须立刻提上议程了,而田地里面出产的葛布麻布,对于严寒的抵御效果就不足了,就要侧重于发展另外的冬装。
初略估算了一下,初期大概需要十万套,如果按照每套用布12尺来算,那么差不多就要2万5千匹到3万匹左右的布料,同时还需要填充物……
川蜀一带比较偏南方的兵卒暂且用不到,那边平均气温都在20度以上,毕竟有秦岭阻隔,即便是降温也不会很大,那边更多的问题主要是降水,旱涝交替也同样不适宜农作物生长。
什么?棉花?
没错,最为廉价的,当然是棉大衣。
但是现在棉花产量跟不上去,再过几年或许应该勉强可以用了,而现阶段硬是要做的话,只有木棉。同时也不是什么地方都有大规模的木棉,只有川蜀一带有,另外交趾和南越地区应该也是有,而北方基本没有,像是关中就基本上没有看到有什么成片的木棉。
斐潜已经让徐庶派人在川蜀一带多搜寻收集木棉,主要是看看有没有成片大规模的木棉林,定期采摘才是王道。
另外就是毛线衣了,算是毛线衣罢,粗一些的毛线罢了。
这玩意么,保暖性也是不错,就是不抗风。
要抗风还是要羽绒服,可问题是绒的问题么,倒是不少,毕竟斐潜现在麾下饲养的牲畜数目也可以供给一些,不需要全数都依靠胡人,但是问题是别以为羽绒服就是两片布包一坨绒,其实技术含量也是不低。
即便是在后世,在八九十年代中羽绒服依旧还有出现『钻毛』现象,而作为汉代当下,无论是哪一种布料都无法避免这个问题,只能是凑合着用而已。
最后一种就是胡人的毛毡、皮草之类的,但是那些东西同样也有缺陷,就简单来说,按照现在的工艺水平,天气一暖和潮湿,这些皮草发霉生虫简直就是不要太常见,别说一个月不照料,就是十几天都能吃出大窟窿来,而兵卒若是在作战之中,是要上战场搏杀啊,还是停战下来先翻晒皮草啊?
而不管是毛衣还是毛皮,显然都不是农桑能搞定的,而现在庞统诸葛然斐潜做出姿态,『以道衡之,以利诱之』,那么将来又需要御寒物的时候,还要不要再做一个关于畜牧的动员大会?将来或许还要加大煤炭石油的采集,是不是又要再做一个关于能源的表态?
而且这个动员大会年年开,即便是初期效果好,时间一长么,怕是也不怎么好开……
士族大姓也不是傻子,斐潜要当做是很平常的推动,就像是现在这样,表示倒春寒很严重,老子的庄禾有问题了,老子没收成了最后倒霉的还是你们!所以你们现在都要出人力帮忙!
这些士族大姓就会哀叹一声,真他娘的倒霉,然后默默的乖乖的服从庞统的调配,因为这些人清楚若是真的斐潜不够用了,粮草的压力迟早还是会落在他们的头上,所以帮斐潜也等同于帮他们自己。
但是斐潜一旦用力过度,侧重推动农桑……
市面上的粮食甚至有可能不仅不会多,反而会更少信不信?
华夏从来就不缺少聪明人,尤其是有小聪明的人。
『故而……』斐潜微微笑着,看了看庞统和诸葛亮,『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倚!此时亦是治理良机也……』
治理什么?
治理拖累华夏千年的小农经济!
如今斐潜麾下,一流的武将也是不少,但是有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在这些一流武将之下,第二梯队,或是更下一层的第三梯队的人员较少。
现在还可以让这些第一梯队的将军冲锋陷阵,但是再过几年,总不能依旧让这些将军冲杀在第一线罢?要知道这些将军最大的价值不是在战场上死去,而是要将他们这么多年来的战争经验传授下去。
严格说起来,廖化算是比较优秀的第二梯队人员,甘风、张绣等也算,朱灵么,年龄大了一些,勉强罢,但是他们的问题也比较明显,若说是能像第一梯队那样独挡一面,恐怕是还需要好些时间。
盘算了半天,斐潜着实有些头疼,主要是没有什么头绪。
毕竟在印象之中,比较耀眼的都是在三国初期风华绝代的那些家伙,若是说在关老二死后还剩下那些优秀将领?
姜维?
现在怕是还没生出来?也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将姜囧先调回来再说,否则能不能生姜维还是两说,搞不好成了姜伟了……
这些问题又不能说,只能是斐潜一个人自己烦恼。斐潜考虑了半天,只能是大概有个构想,具体的事情还是只能慢慢筹划。
都说英雄爹不会生下狗熊儿子,可放到三国中明显就不是。纵使父亲是纵横沙场的军事天才或是武艺高强的战场名将,可他们的儿子似乎都未能继承父亲的天赋,只有几人身上依稀还带着父亲的英姿。
斐潜印象最为深刻的,自然是关羽的后代,关平关兴都挺强的,根据正史记载,关羽的两个儿子都曾投身战场,从这一点看都不是孬种。关平与父亲一同战死,关兴也没有给父亲丢脸,在战场上颇为英勇,可惜英年早逝,没能留下更多的英雄事迹。
张飞的儿子么……嗯,怎么说呢,似乎就比关平关兴要差一些了……
刘备刘大耳朵的儿子么,算了罢……
赵云么,历史上两个儿子的官职都不高。不过赵云的小儿子赵广却很英勇,为了维护姜维死在战场,可以说是没给赵云丢脸了。
张辽的儿子似乎才能有限,最终也就到了偏将军的位置,没什么名气像是,就连叫什么,斐潜都想不起来。
至于徐晃?
太史慈?
特喵的谁记得徐晃儿子叫啥,太史慈的孩子又怎样?至于魏延的家族就更憋屈了,根本没啥机会就被一锅端走。
斐潜捏着下巴上的胡子,现在是不是要准备个二代目培训班什么的,以便不至于断了传承?作为一个优秀的资本家……呃,作为一个优秀的接班人,自然不能只割一代的韭菜,要年年岁岁世世代代的割下去才好。
这倒是个很有些意思的事情……
斐潜正想着,忽然一阵狂风吹拂而来,似乎连带着房顶上的瓦片都要吹走的样子,跨拉拉的一声乱响,不由得打断了斐潜的思绪。
『报!庞令君、诸葛二人求见!』在外值守的护卫禀报道。
斐潜愣了一下,放下了笔,然后一边让人请将进来,一边将记载了这些比较隐蔽的事项的书卷先收了起来,放到一旁的书架之上。
不多时,庞统和诸葛亮就到了。
『见过主公……』
庞统和诸葛亮行礼。
在短暂的寒暄之后,便谈及了正事。
听完了庞统和诸葛叙说,斐潜微微有些皱眉。
如果说要用强制手段,当然很方便。
甚至都不需要斐潜特意出面,庞统就能办了。甚至只需要将大户之中平日里不怎么听招呼的拘几个到长安之中,第二天再开个『动员会』,各家就得乖乖的把该办的都办了。
各家都有各家的经,而且大多数都不好念。即便是有人一生下来就是富二代,起跑线就跟别人不一样,但是鬼知道是不是会有坑爹的儿子,还是有坑儿子的爹,若是简单坑一回倒也罢了,若是爱是一道光,那简直就是发慌啊……
『孔明之策……』斐潜缓缓的说道,『虽说也是良策,亦为可行,不过么……』斐潜看了一眼诸葛亮,没有说下半句。
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也表示斐潜并不赞成诸葛亮所提出的策略。
诸葛亮微微皱眉,然后看着斐潜。
庞统则是转着眼珠子,似乎想到了一些什么。
其实诸葛亮能想出『以道衡之,以利诱之』的策略,先是以斐潜劝耕也好,约谈也罢,反正是做出表率,确定了农桑的地位,顶一个基调,然后再利用这些士族大户看重的是各项利益,便用利益作为把手,一边提高粮食的赋税重视比重,确定明确的奖惩标准,另外一边提升粮食的收购价格,以此改鼓动士族的耕作庄禾的积极性,整体上来说,也不失为一个非常不错的方法。
这个基调的标准自然是需要斐潜来定的,否则其他人都言之不顺。
斐潜看着诸葛亮,从这个策略上来说,也可以看出诸葛亮的一部分执政思想。历史上诸葛亮在川蜀,似乎也是秉承了这样的模式,但是很遗憾,诸葛亮还没有跳得更高一些,脱离原本历史性的禁锢。
可以说,如果真的按照诸葛亮的建议来做,效果一定也有,甚至也会不错。但是么,斐潜想到的是更多的东西。
这也不能怪诸葛亮,毕竟眼前这个诸葛亮还是个青春版的萝卜头,水嫩水嫩的……
至于庞统么,斐潜看了一眼庞统,虽说这个事情,庞统也应该早些发觉,但是现在也不算是太晚,因此斐潜也没有要指责庞统的意思。
庞统每天需要处理的事务也是很多,别的不说,光是这几天临时调配物资民夫,对于各地的屯田进行保护,牵扯的事项就是千头万绪,一时间没有能够考虑周全也是很正常的,毕竟庞统每下一个指令都需要三思后行,这本身就是极其消耗精力的了,又不能像是见习的杠精喷子一样,说话做事都不用负责任。
当然历史上的诸葛亮是能做到事无巨细,大小通透的,但是当那是以诸葛亮透支生命为代价而做到的,这要把诸葛亮搁现代,这就是个病!诸葛亮就是一个有着变态权利欲望的工作狂,最后捞到过劳死的命运。
庞统显然不是这样的人,而且斐潜也不想看到一个过劳死的庞统,因为那反而说明了上下者皆无能……
说实在的,在粮食储备这个事情上,真是再多的粮食都不够。若是再多些时间就好了,有时候斐潜心中也会浮现出这样的念头来。多些时间,就多一些准备,甚至棉花都能多种几季。
『士元,孔明……』斐潜缓缓的说道,『凡事皆有利弊……此间或弊之,然则亦利之……』
『凡事皆有利弊?』庞统和诸葛亮不由得对视了一眼,隐隐生出了一些骠骑将军又要搞事情的感觉。
万事万物都是如此,只不过有人只能看到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另外一个方面,就像是斐潜骑兵强盛,这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贵啊。
斐潜兵力精锐,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贵啊。
就简单的以骑兵粮食来算,大牲口看起来萌哒哒的,又可以揉搓又可以骑乘,但是饭量也是很大,基本上一匹马顶五个人,再加上骑兵本身,一名骑兵就基本上等同于六个普通的兵卒口粮数量了……
当然,这是作战之时,不作战的时候消耗就会降低很多。
如果斐潜麾下只是几百,亦或是几千骑兵,那么一些多数量大概也无所谓,但是现在斐潜的骑兵数量已经是接近三万,骑兵这一块消耗的粮草自然是相当可观。光粮草消耗就差不多等同于普通步卒十几万的数量,若不是斐潜推动了家猪饲养,替代且减少了原本普通兵卒摄入的一块碳水化合物的比重,让出了更多麦麸豆类给战马食用,想要支撑起这么多的战马进行高强度的作战,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所以现在斐潜要支撑一个小规模的区域作战,问题不是很大,但是要是全部范围内大规模动员作战,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曹老板正是看到得比较全面,所以才有些信心和斐潜掰手腕,要是真的斐潜强到没朋友,那么即便是曹老板咬着牙死撑,其他的士族大姓也不愿意跟着曹老板一条道走到黑,不是么?
所以斐潜提出的问题,就很有意思了。
即便是斐潜对于百姓有各种优待政策,甚至有免费派发的福利,然后关中的百姓的幸福指数就会等同于后世么?显然不可能,毕竟这依旧还是在封建时代,是特权统治的岁月。士族在乡野之中,权柄还是比较大的,但是这些权柄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
是上一级的机构赋予了这些地方机构的各项执法权……
那么作为朝堂,是不是希望看到地方荼毒百姓,横征暴敛呢?显然不是。那么作为朝堂是不是历朝历代都不知道地方有这样的行为,然后从头到尾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呢?显然也不是。
那么既然有问题,又为什么不去改呢?
因为改不了。
根源就是四个字『小农经济』。
【送红包】阅读福利来啦!你有最高888现金红包待抽取!关注weixin公众号抽红包!
就像是斐潜当下,农桑庄禾是很重要,但是除了『赋税』之外,还有『口、课、色、贡、需、徭、役』等等,别看每个数目可能都不是很大,但是种类繁多,不仅仅是在秋季一个时间段,而是四季都有。
比如鱼胶。在没有化工胶水之前,这是很多地方都需要用到的东西。这么这些鱼胶哪里来?当然就是收来的,就像是收取赋税一样,一个农夫交一点。
但是一年四季都有大量鱼可以捕杀的么?
那么为了这一点鱼胶,中央朝堂派人下去收,划算不划算?同时这些鱼胶也不是全数上交朝堂,地方郡县要不要修葺武备?要不要也留一点?难不成全数收上去,再发下来?
所以不是说中央的人不知道,而是要改很麻烦,最为关键的问题是这些朝堂大佬还不知道要怎么改,于是就只能是维持现状……
这一维持,就维持了千年!
『若某亲农桑,那么要不要重葛麻?』斐潜看着庞统诸葛二人问道,『如今天寒,若是今年再续严寒,所缺冬装亦是繁多……若是短缺,又当如何?』
这个就是诸葛亮的策略的问题所在。
既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也不能说只是侧重农桑,其他什么成为了陪衬。就像是诸葛亮在川蜀,确实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诸葛亮在执政期间,川蜀之中除了蜀锦之外,还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贸易商品?
即便是不能卖铜铁等管制品,但是川蜀多竹啊,还有像是打了藤牌兵,就卖藤牌啊,反正弱点不是很清楚么?亦或是干脆让孟获南下,搞些后世缅甸的玛瑙翡翠过来,不也是一样可以么?实在不行卖几头大象么,曹冲不是喜欢称么?
重农桑不是不好,只重农桑就有问题了。
就像是斐潜所说的,兵卒的衣装,这也不是一个小数量,若是没准备好,到时候一样很麻烦。
汉代之前,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气候都是非常温暖的,这些大体上可以从后世的壁画之中窥见一些端倪。在战国之前,所有的服装都是宽袍大袖,直至赵国改装才形成了一些适宜作战的服饰。为什么是宽袍大袖?一个因素或是因为裁剪简单,工艺水平不足,另外一个原因恐怕就是天气太热,比如后世常年穿袍子的中东土豪。
如今斐潜给麾下这些兵将配发的是早期定下的制式葛布、麻布衣袍,纯天然的,绝对不添加任何的化纤成分。这些天然织物不产生静电,透气透汗的效果极好,比起后世许多材质都要好,唯一的问题就是因为纺织工艺的问题,编制比较稀疏,若是经常洗刷,就容易散开散架……
之前因为气温还行,冬季的服饰并不需要很多,但是现在么,大规模的生产和储备厚一些的冬装,就必须立刻提上议程了,而田地里面出产的葛布麻布,对于严寒的抵御效果就不足了,就要侧重于发展另外的冬装。
初略估算了一下,初期大概需要十万套,如果按照每套用布12尺来算,那么差不多就要2万5千匹到3万匹左右的布料,同时还需要填充物……
川蜀一带比较偏南方的兵卒暂且用不到,那边平均气温都在20度以上,毕竟有秦岭阻隔,即便是降温也不会很大,那边更多的问题主要是降水,旱涝交替也同样不适宜农作物生长。
什么?棉花?
没错,最为廉价的,当然是棉大衣。
但是现在棉花产量跟不上去,再过几年或许应该勉强可以用了,而现阶段硬是要做的话,只有木棉。同时也不是什么地方都有大规模的木棉,只有川蜀一带有,另外交趾和南越地区应该也是有,而北方基本没有,像是关中就基本上没有看到有什么成片的木棉。
斐潜已经让徐庶派人在川蜀一带多搜寻收集木棉,主要是看看有没有成片大规模的木棉林,定期采摘才是王道。
另外就是毛线衣了,算是毛线衣罢,粗一些的毛线罢了。
这玩意么,保暖性也是不错,就是不抗风。
要抗风还是要羽绒服,可问题是绒的问题么,倒是不少,毕竟斐潜现在麾下饲养的牲畜数目也可以供给一些,不需要全数都依靠胡人,但是问题是别以为羽绒服就是两片布包一坨绒,其实技术含量也是不低。
即便是在后世,在八九十年代中羽绒服依旧还有出现『钻毛』现象,而作为汉代当下,无论是哪一种布料都无法避免这个问题,只能是凑合着用而已。
最后一种就是胡人的毛毡、皮草之类的,但是那些东西同样也有缺陷,就简单来说,按照现在的工艺水平,天气一暖和潮湿,这些皮草发霉生虫简直就是不要太常见,别说一个月不照料,就是十几天都能吃出大窟窿来,而兵卒若是在作战之中,是要上战场搏杀啊,还是停战下来先翻晒皮草啊?
而不管是毛衣还是毛皮,显然都不是农桑能搞定的,而现在庞统诸葛然斐潜做出姿态,『以道衡之,以利诱之』,那么将来又需要御寒物的时候,还要不要再做一个关于畜牧的动员大会?将来或许还要加大煤炭石油的采集,是不是又要再做一个关于能源的表态?
而且这个动员大会年年开,即便是初期效果好,时间一长么,怕是也不怎么好开……
士族大姓也不是傻子,斐潜要当做是很平常的推动,就像是现在这样,表示倒春寒很严重,老子的庄禾有问题了,老子没收成了最后倒霉的还是你们!所以你们现在都要出人力帮忙!
这些士族大姓就会哀叹一声,真他娘的倒霉,然后默默的乖乖的服从庞统的调配,因为这些人清楚若是真的斐潜不够用了,粮草的压力迟早还是会落在他们的头上,所以帮斐潜也等同于帮他们自己。
但是斐潜一旦用力过度,侧重推动农桑……
市面上的粮食甚至有可能不仅不会多,反而会更少信不信?
华夏从来就不缺少聪明人,尤其是有小聪明的人。
『故而……』斐潜微微笑着,看了看庞统和诸葛亮,『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倚!此时亦是治理良机也……』
治理什么?
治理拖累华夏千年的小农经济!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102792/2780319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