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此乃倭寇首级
推荐阅读:444号医院、惊!摄政王的小哭包重生后杀疯了、全球进入大航海时代、被迫和亲蛮荒后,可汗他日日娇宠、她也有翻车的一天、红楼之剑天外来、重生后,我宠上冷戾大佬、摊牌了,我的卡组来自东方、说好军转民,这煤气罐什么鬼?、直视古神一整年、
夏日蝉鸣。
满天满地的金黄。
沟通大明南北的千里大运河,两岸杨柳依依,绿水碧波。
从两岸水稻田里,有沟渠连通到运河边上。
潺潺细水,从水稻田里,流入到运河之中。
这是夏收在即,水稻田需要清空积水,承接烈日的暴晒,为最后的成熟收割做准备。
而这条功在千秋的运河,年复一年的,发挥着它那卓越的功效,被万世之人称赞。
然而,它的建造者,却背负着万世骂名。
得了一个坏的不能再坏的谥号。
亦如始皇帝,焚的是鬼力乱神、邪典祭祀的书籍,坑的是那些妄图颠覆大一统的人。
却被一句四字,给按上了一个暴君的名声。
永远没有完美的制度。
一个庞大的体系,需要坚守被证实了的优点,也要及时革除腐朽的弊端。
如此,才能得以永驻青春,富有活力。
也唯有如此,才能民有信仰,族有希望,国有力量。
运河边上的官道上。
平坦得直通地平线。
一行队伍,驾马而行,不过十余人。
领头之人,身穿一袭青袍常服,面目黑黝,手掌生茧的七品小官儿,如同农夫一般。
小官儿骑在马上,撸起裤腿,挽着袖子,姿势很不错,看不出生涩,倒像是久经御术。
在其后,两名师爷,同样一副农夫打扮。
再往后,则是两班一十三人的差役,身穿青皂吏服,足蹬马靴,腰佩快刀。
被护在队伍中间的几人背上,背着个大包袱,鼓鼓囊囊的,却让人看不出是什么。
周围的差役,目光带着些紧张,不时的看向四周,以及身后尘土飞扬的官道。
队伍走的很快。
万高的心中有些急躁,也有些不安。
江都城就在眼前,不过三五十里地,按着现在的速度,天黑落下城门前,他就能入城。
但是此时的他,却有些纠结,有些胆怯。
不知自己入了城,该会发生怎样的事情。
前方的官道上。
同样升起一道烟尘。
整个队伍不由一紧,两名差役,驾着马从后面冲到了前面。
手已经压在了快刀刀柄上,目光警惕的看着纵马而来的那人。
“大人!”
“御史大人!”
“江都城的消息。”
来人同样是骑着马,腰佩着快刀,挂着一块两淮巡盐御史的衙门官牌。
看清了来人,挡在万高前面的两名差役,赶忙向着两侧,让出中间的路来。
队伍的速度,也逐渐缓了下来。
“万大人,江都城消息,两淮都转盐运使司衙门,前几日召集两淮盐商,已替朝廷募捐三十万两白银,供给南疆大军征伐。”
从江都城而来的两淮巡盐御史衙门的差役,到了队伍前,翻身下马,一个健步到了万高马前,单膝着地,手捧着一卷文书。
万高坐于马上,弯腰俯身,取过文书,翻阅细看。
众人静候在侧。
良久。
万高长叹一声。
脸上阴晴不定,布满阴霾。
“三十万两?”
在其身后一名年长些的师爷,稍稍上前,小声道:“大人,三十万两应当能支撑南疆大军,到夏收了……”
如今,国朝上下,对南疆征伐,皆有关注。
知道那边现在是个什么情况,于是这位师爷,才有此一说。
他所想的,与当日叶英发在转运司衙门里想的,一般无二。
三十万两,能撑到夏收。
只要夏收开始,南方诸省就能源源不断的,输送钱粮军饷,供给南疆后面的征伐。
皇太孙在朝堂上,掷地有声的两百万两,上上下下并没有多少人看好。
万高冷哼一声,手中的文书,被握成一团。
另一位师爷,赶忙上前,拉了一下同僚:“三十万两虽能支撑南疆征伐,但事情却不是这么简单的。”
说完,他看向御史大人。
万高偏头,看向正值日头最毒,却还在田地里务农的百姓,冷声道:“南疆征伐,国事当前,讨价还价,蝇营狗苟,这才是如今两淮的矛盾所在。盐商重利,不思报国,你们且看着,太孙决然不会拿了三十万两,就此满意!”
差役们不懂御史大人的话。
但两位师爷,却大概是懂了一些。
按着御史大人的话,说到底,皇太孙来两淮募捐。
就不会为了募捐。
说不得就是一场试探。
在朝廷有需要的时候,两淮的这些盐商,会做出何种选择。
如今,两淮盐商给出了选择的答案。
朝廷要两百万两,两淮盐商给三十万两。
是盐商真的没有钱了吗?
身后差役们背上的,可是有不少,能开展话题的东西。
万高看着自己的两位师爷,流露出明悟的表情,微微点头。
但他的眉头,却是皱的更紧了一些。
形式很严峻。
他不希望此时正值皇帝北巡,南疆征伐之际,两淮再出乱子。
但是,希望就能如此吗?
……
一阵铺天盖地的马蹄声。
将万高的忧虑和思绪,给拽了回来。
身后的官道上,旗帜林立,战马云集。
尘土,夹带着血腥味,从官道上席卷冲面。
这是一支,刚刚凯旋的大明军队。
如箭一般,扑面而来。
“两淮巡盐御史万高,万大人在此!”
万高队伍里的差役,眼看着大军速度不减,赶忙纵马上前,高呼呼喊着减速。
军中,有官兵通传。
不时,队伍前,以及边上,有数支小旗挥舞了起来。
大军的速度,在一节一节的降低下来。
“呸!”
万高面带不悦,吐出了一口混杂着尘土的唾沫星子。
“大明扬州卫,指挥使戴围,斩杀三百倭寇,携敌首而归!”
对面,军队报出了来历和名号。
竟然是月前,前往扬州东北部,迎战侵犯大明海岸百姓倭寇的扬州卫。
万高目露疑惑,看着凯旋却行色匆匆的扬州卫,少顷后松了一口气。
他趋马上前。
对面,一员魁梧大将,甲胄之上还带着斑驳深红。
“万高,请见扬州卫戴指挥使。”
国朝如今,虽然是文官当国,但文武之间还未彻底不等,品级任要遵守。
两淮巡盐御史官阶正七品。
扬州卫指挥使乃是正三品。
说请见,没有问题。
那魁梧大将,眯着眼看了一会儿万高,放在提马上前两步:“本将便是扬州卫戴围。”
扬州卫指挥使戴围,出身昔日燕王府亲卫。
随皇帝靖难,历经两次北征,因功获封,镇守扬州。
戴围是个彻彻底底的武人。
看着浑身染满血腥味的戴围,万高心中如是想到。
他抱拳抬手:“万某,提前为戴指挥使贺,扬我大明国威,护我大明百姓!”
戴围似乎有些倦怠,尽管是昂首挺胸,但却不太精神。
他看了一眼万高的巡盐御史队伍,缓声道:“万大人也是要回江都?”
万高淡淡一笑:“太孙专办两淮盐务,万某身为两淮巡盐御史,已经耽搁多日,不敢再做耽搁。此次回江都,便是为了请见太孙。”
若不是身上的官服。
万高便如那些百姓老农,没有多少分别。
执掌两淮盐务监察之责,却不早早入城面见太孙,却因为手头上的公务,耽搁到现在。
很不同的一个文官啊。
这是戴围对万高的认识。
他眨眨有些惺忪的双眼:“既如此,万大人可与我扬州卫一同入城。”
说着,他看了一眼时刻不忘戒备的巡盐御史衙门的差役,以及那几人背后的包裹。
万高赶忙道谢,指挥着衙门差役,进到扬州卫的队伍之中。
……
时隔大半个月。
皇太孙,终于从扬州府衙里,走了出来。
英姿飒爽。
无半分,江都城中近些日子,所谓传言,太孙不知节制、已染重病的样子。
在他的身边。
是扬州知府邓永新领着的一干扬州官员。
也有张天、于谦等随行人员。
更有。
面无表情的,现如今依旧是扬州头等花魁的花锦官小娘子。
扬州卫大败倭寇,斩首三百多,驱逐犯边贼子。
捷报,早就传回了江都城。
今日便是扬州卫指挥使,领军凯旋的日子。
国朝胜仗。
身为本地官府,扬州府是要出城迎接的。
皇太孙如今在江都,身为宗室,更是代表朝廷在两淮公务,自然也是要一同迎接的。
甚至,是要率领两淮、扬州上下官员,主持迎接凯旋大军的。
邓永新的姿态放的很低。
他与前面的皇太孙,差着一步距离。
众人从府衙而出,在官府差役、守城官兵的护卫下,往城外赶过去。
似乎是官府宣传的到位了。
城中的百姓,也都已经知晓了,扬州卫大败倭寇,今日凯旋回城的消息。
大伙儿一早就等在家中。
此时,眼看府衙里的大人们都出门了,所有人闻声而动,一同往城外赶去。
等到了城门处,已经是人山人海,热闹得不行。
朱瞻基眺望过去,微微一笑:“扬州百姓,很是拥护明军啊!”
邓永新正要谦虚两下,却见街道另一边,也有一帮差役正在开路。
看着对面亮出来的官牌。
竟然是两淮都转盐运使司。
叶英发已经从官轿里下来了。
他也看到了皇太孙,以及扬州府的人。
连忙抬手,朝着这边招呼着。
两方人汇到一处,出了城门。
“下官未想到,太孙如此重视扬州卫得胜,竟然会亲自出城迎接。”
城门外,迎接的队伍已经摆好。
叶英发离朱瞻基半步距离,笑着奉承。
朱瞻基摇摇头,看向叶英发:“叶大人,扬州乃是大明的扬州,扬州卫乃是大明的兵,贼子侵犯大明,我军杀敌凯旋,本宫身为宗室,自当出城迎接。”
说完,他不再看叶英发,转头看向已经升起一道浓烟的官道。
一旁的邓永新,听着太孙的话,心中嘿嘿一笑。
叶英发的脸稍稍一愣,太孙的话大有深意啊。
扬州卫并没有给叶英发留足思考的时间。
先头的骑兵,已经到了城门下,正跪地奏请禀报。
少顷。
上千人的大军,军容整齐的开停在城门下。
指挥使戴围,带领军中将校,快步上前,单膝着地,面朝太孙。
“臣扬州卫指挥使戴围,参见皇太孙。”
“今,扬州卫不负皇恩,斩杀倭寇三百余,尽驱贼子,还我扬州安宁,请太孙审阅倭寇首级!”
说完。
军阵中,诸多扬州卫官兵走了出来。
两人一组,提着一个个箩筐。
不多时,数十个箩筐,就一字排开,摆在了城门下的官道上。
扑鼻的血腥味,瞬间布满整个城门。
周围的百姓,心中热切,脸上厌恶,沿着鼻子稍稍后退,却又伸长了脖子,想要看看倭寇究竟长什么样子。
朱瞻基在观察,还跪在自己眼前的戴围。
邓永新有些气恼,这个戴围怎么好端端的,摆出了倭寇的首级,还要太孙看。
他有心组织,但见太孙并未露出不悦,一时也只能按下心思。
叶英发的目光,并未停留在近处,而是眺望向城下的扬州卫军阵之中。
他在军阵中,看到了出城多日,许久未见的两淮巡盐御史万高。
他看出了,万高比往日里,更加的黑了,官样也越发的少了。
两淮巡盐御史啊!
叶英发心中默念了一声,然后他就看到,万高的目光,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是迎上了自己的目光。
叶英发露出一抹笑容,微微抬手,对着远处的万高示意。
万高静默无声,转移视线,看向已经弯腰,想要抬起戴围的皇太孙。
“戴指挥使辛苦,快起身吧。”
朱瞻基的双手,实实在在的托住了戴围的双臂。
有些黏糊,离着更近了,血腥味也更重。
他却没有松手的意思。
戴围微动,顶着血红的双眼,抬起头迎上太孙的视线。
朱瞻基再次说:“起吧。”
戴围重重点头,应声而起。
朱瞻基松开了手,径直走到那一个个的箩筐前。
耳边嗡嗡声响个不停。
此时正值夏日,蚊蝇众多。
箩筐上,乌泱泱一片。
一枚枚首级,被随意的堆放汇聚在箩筐中。
竹子编成的箩筐,被血水染成了深红。
恶臭味,四面八方的涌进鼻腔之中。
邓永新终于是忍不住,上前小声开口:“太孙,城中庆功宴已摆,我等在此逗留太久了……”
朱瞻基抬起头,看向四方,沉声道:“将贼子首级,弃于此地荒野!我等入城圣饮之!”
暴尸敌首。
入城圣饮。
这是大明的豪情。
现场,百姓们都听到了太孙的话。
有人脱口而出。
“大明威武!”
“大明威武!”
随着一人而起,无数的百姓,应声响应。
百姓们已经控制不住了。
随着皇太孙的一句话,他们纷纷冲了出来。
搬着那些旁人不敢靠近的箩筐,就冲到了官道旁。
箩筐被踹倒在地。
一枚枚倭寇的收集,散落一地。
被激起的百姓们,拿着石块,提着脚。
狠狠的践踏在这些倭寇的首级上。
朱瞻基含笑,放任这些百姓此时的行为。
叶英发脸色微变。
他有心提醒,要压制民意,谨防场面生变。
百姓里头,已经开始转变口号。
高呼着扬州卫神武,太孙英明。
民意不可违了。
叶英发心中长叹一声,默默甩袖,紧闭言语。
朱瞻基这时候,也已经是拉着戴围的手臂,带着众人,往城里回。
满天满地的金黄。
沟通大明南北的千里大运河,两岸杨柳依依,绿水碧波。
从两岸水稻田里,有沟渠连通到运河边上。
潺潺细水,从水稻田里,流入到运河之中。
这是夏收在即,水稻田需要清空积水,承接烈日的暴晒,为最后的成熟收割做准备。
而这条功在千秋的运河,年复一年的,发挥着它那卓越的功效,被万世之人称赞。
然而,它的建造者,却背负着万世骂名。
得了一个坏的不能再坏的谥号。
亦如始皇帝,焚的是鬼力乱神、邪典祭祀的书籍,坑的是那些妄图颠覆大一统的人。
却被一句四字,给按上了一个暴君的名声。
永远没有完美的制度。
一个庞大的体系,需要坚守被证实了的优点,也要及时革除腐朽的弊端。
如此,才能得以永驻青春,富有活力。
也唯有如此,才能民有信仰,族有希望,国有力量。
运河边上的官道上。
平坦得直通地平线。
一行队伍,驾马而行,不过十余人。
领头之人,身穿一袭青袍常服,面目黑黝,手掌生茧的七品小官儿,如同农夫一般。
小官儿骑在马上,撸起裤腿,挽着袖子,姿势很不错,看不出生涩,倒像是久经御术。
在其后,两名师爷,同样一副农夫打扮。
再往后,则是两班一十三人的差役,身穿青皂吏服,足蹬马靴,腰佩快刀。
被护在队伍中间的几人背上,背着个大包袱,鼓鼓囊囊的,却让人看不出是什么。
周围的差役,目光带着些紧张,不时的看向四周,以及身后尘土飞扬的官道。
队伍走的很快。
万高的心中有些急躁,也有些不安。
江都城就在眼前,不过三五十里地,按着现在的速度,天黑落下城门前,他就能入城。
但是此时的他,却有些纠结,有些胆怯。
不知自己入了城,该会发生怎样的事情。
前方的官道上。
同样升起一道烟尘。
整个队伍不由一紧,两名差役,驾着马从后面冲到了前面。
手已经压在了快刀刀柄上,目光警惕的看着纵马而来的那人。
“大人!”
“御史大人!”
“江都城的消息。”
来人同样是骑着马,腰佩着快刀,挂着一块两淮巡盐御史的衙门官牌。
看清了来人,挡在万高前面的两名差役,赶忙向着两侧,让出中间的路来。
队伍的速度,也逐渐缓了下来。
“万大人,江都城消息,两淮都转盐运使司衙门,前几日召集两淮盐商,已替朝廷募捐三十万两白银,供给南疆大军征伐。”
从江都城而来的两淮巡盐御史衙门的差役,到了队伍前,翻身下马,一个健步到了万高马前,单膝着地,手捧着一卷文书。
万高坐于马上,弯腰俯身,取过文书,翻阅细看。
众人静候在侧。
良久。
万高长叹一声。
脸上阴晴不定,布满阴霾。
“三十万两?”
在其身后一名年长些的师爷,稍稍上前,小声道:“大人,三十万两应当能支撑南疆大军,到夏收了……”
如今,国朝上下,对南疆征伐,皆有关注。
知道那边现在是个什么情况,于是这位师爷,才有此一说。
他所想的,与当日叶英发在转运司衙门里想的,一般无二。
三十万两,能撑到夏收。
只要夏收开始,南方诸省就能源源不断的,输送钱粮军饷,供给南疆后面的征伐。
皇太孙在朝堂上,掷地有声的两百万两,上上下下并没有多少人看好。
万高冷哼一声,手中的文书,被握成一团。
另一位师爷,赶忙上前,拉了一下同僚:“三十万两虽能支撑南疆征伐,但事情却不是这么简单的。”
说完,他看向御史大人。
万高偏头,看向正值日头最毒,却还在田地里务农的百姓,冷声道:“南疆征伐,国事当前,讨价还价,蝇营狗苟,这才是如今两淮的矛盾所在。盐商重利,不思报国,你们且看着,太孙决然不会拿了三十万两,就此满意!”
差役们不懂御史大人的话。
但两位师爷,却大概是懂了一些。
按着御史大人的话,说到底,皇太孙来两淮募捐。
就不会为了募捐。
说不得就是一场试探。
在朝廷有需要的时候,两淮的这些盐商,会做出何种选择。
如今,两淮盐商给出了选择的答案。
朝廷要两百万两,两淮盐商给三十万两。
是盐商真的没有钱了吗?
身后差役们背上的,可是有不少,能开展话题的东西。
万高看着自己的两位师爷,流露出明悟的表情,微微点头。
但他的眉头,却是皱的更紧了一些。
形式很严峻。
他不希望此时正值皇帝北巡,南疆征伐之际,两淮再出乱子。
但是,希望就能如此吗?
……
一阵铺天盖地的马蹄声。
将万高的忧虑和思绪,给拽了回来。
身后的官道上,旗帜林立,战马云集。
尘土,夹带着血腥味,从官道上席卷冲面。
这是一支,刚刚凯旋的大明军队。
如箭一般,扑面而来。
“两淮巡盐御史万高,万大人在此!”
万高队伍里的差役,眼看着大军速度不减,赶忙纵马上前,高呼呼喊着减速。
军中,有官兵通传。
不时,队伍前,以及边上,有数支小旗挥舞了起来。
大军的速度,在一节一节的降低下来。
“呸!”
万高面带不悦,吐出了一口混杂着尘土的唾沫星子。
“大明扬州卫,指挥使戴围,斩杀三百倭寇,携敌首而归!”
对面,军队报出了来历和名号。
竟然是月前,前往扬州东北部,迎战侵犯大明海岸百姓倭寇的扬州卫。
万高目露疑惑,看着凯旋却行色匆匆的扬州卫,少顷后松了一口气。
他趋马上前。
对面,一员魁梧大将,甲胄之上还带着斑驳深红。
“万高,请见扬州卫戴指挥使。”
国朝如今,虽然是文官当国,但文武之间还未彻底不等,品级任要遵守。
两淮巡盐御史官阶正七品。
扬州卫指挥使乃是正三品。
说请见,没有问题。
那魁梧大将,眯着眼看了一会儿万高,放在提马上前两步:“本将便是扬州卫戴围。”
扬州卫指挥使戴围,出身昔日燕王府亲卫。
随皇帝靖难,历经两次北征,因功获封,镇守扬州。
戴围是个彻彻底底的武人。
看着浑身染满血腥味的戴围,万高心中如是想到。
他抱拳抬手:“万某,提前为戴指挥使贺,扬我大明国威,护我大明百姓!”
戴围似乎有些倦怠,尽管是昂首挺胸,但却不太精神。
他看了一眼万高的巡盐御史队伍,缓声道:“万大人也是要回江都?”
万高淡淡一笑:“太孙专办两淮盐务,万某身为两淮巡盐御史,已经耽搁多日,不敢再做耽搁。此次回江都,便是为了请见太孙。”
若不是身上的官服。
万高便如那些百姓老农,没有多少分别。
执掌两淮盐务监察之责,却不早早入城面见太孙,却因为手头上的公务,耽搁到现在。
很不同的一个文官啊。
这是戴围对万高的认识。
他眨眨有些惺忪的双眼:“既如此,万大人可与我扬州卫一同入城。”
说着,他看了一眼时刻不忘戒备的巡盐御史衙门的差役,以及那几人背后的包裹。
万高赶忙道谢,指挥着衙门差役,进到扬州卫的队伍之中。
……
时隔大半个月。
皇太孙,终于从扬州府衙里,走了出来。
英姿飒爽。
无半分,江都城中近些日子,所谓传言,太孙不知节制、已染重病的样子。
在他的身边。
是扬州知府邓永新领着的一干扬州官员。
也有张天、于谦等随行人员。
更有。
面无表情的,现如今依旧是扬州头等花魁的花锦官小娘子。
扬州卫大败倭寇,斩首三百多,驱逐犯边贼子。
捷报,早就传回了江都城。
今日便是扬州卫指挥使,领军凯旋的日子。
国朝胜仗。
身为本地官府,扬州府是要出城迎接的。
皇太孙如今在江都,身为宗室,更是代表朝廷在两淮公务,自然也是要一同迎接的。
甚至,是要率领两淮、扬州上下官员,主持迎接凯旋大军的。
邓永新的姿态放的很低。
他与前面的皇太孙,差着一步距离。
众人从府衙而出,在官府差役、守城官兵的护卫下,往城外赶过去。
似乎是官府宣传的到位了。
城中的百姓,也都已经知晓了,扬州卫大败倭寇,今日凯旋回城的消息。
大伙儿一早就等在家中。
此时,眼看府衙里的大人们都出门了,所有人闻声而动,一同往城外赶去。
等到了城门处,已经是人山人海,热闹得不行。
朱瞻基眺望过去,微微一笑:“扬州百姓,很是拥护明军啊!”
邓永新正要谦虚两下,却见街道另一边,也有一帮差役正在开路。
看着对面亮出来的官牌。
竟然是两淮都转盐运使司。
叶英发已经从官轿里下来了。
他也看到了皇太孙,以及扬州府的人。
连忙抬手,朝着这边招呼着。
两方人汇到一处,出了城门。
“下官未想到,太孙如此重视扬州卫得胜,竟然会亲自出城迎接。”
城门外,迎接的队伍已经摆好。
叶英发离朱瞻基半步距离,笑着奉承。
朱瞻基摇摇头,看向叶英发:“叶大人,扬州乃是大明的扬州,扬州卫乃是大明的兵,贼子侵犯大明,我军杀敌凯旋,本宫身为宗室,自当出城迎接。”
说完,他不再看叶英发,转头看向已经升起一道浓烟的官道。
一旁的邓永新,听着太孙的话,心中嘿嘿一笑。
叶英发的脸稍稍一愣,太孙的话大有深意啊。
扬州卫并没有给叶英发留足思考的时间。
先头的骑兵,已经到了城门下,正跪地奏请禀报。
少顷。
上千人的大军,军容整齐的开停在城门下。
指挥使戴围,带领军中将校,快步上前,单膝着地,面朝太孙。
“臣扬州卫指挥使戴围,参见皇太孙。”
“今,扬州卫不负皇恩,斩杀倭寇三百余,尽驱贼子,还我扬州安宁,请太孙审阅倭寇首级!”
说完。
军阵中,诸多扬州卫官兵走了出来。
两人一组,提着一个个箩筐。
不多时,数十个箩筐,就一字排开,摆在了城门下的官道上。
扑鼻的血腥味,瞬间布满整个城门。
周围的百姓,心中热切,脸上厌恶,沿着鼻子稍稍后退,却又伸长了脖子,想要看看倭寇究竟长什么样子。
朱瞻基在观察,还跪在自己眼前的戴围。
邓永新有些气恼,这个戴围怎么好端端的,摆出了倭寇的首级,还要太孙看。
他有心组织,但见太孙并未露出不悦,一时也只能按下心思。
叶英发的目光,并未停留在近处,而是眺望向城下的扬州卫军阵之中。
他在军阵中,看到了出城多日,许久未见的两淮巡盐御史万高。
他看出了,万高比往日里,更加的黑了,官样也越发的少了。
两淮巡盐御史啊!
叶英发心中默念了一声,然后他就看到,万高的目光,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是迎上了自己的目光。
叶英发露出一抹笑容,微微抬手,对着远处的万高示意。
万高静默无声,转移视线,看向已经弯腰,想要抬起戴围的皇太孙。
“戴指挥使辛苦,快起身吧。”
朱瞻基的双手,实实在在的托住了戴围的双臂。
有些黏糊,离着更近了,血腥味也更重。
他却没有松手的意思。
戴围微动,顶着血红的双眼,抬起头迎上太孙的视线。
朱瞻基再次说:“起吧。”
戴围重重点头,应声而起。
朱瞻基松开了手,径直走到那一个个的箩筐前。
耳边嗡嗡声响个不停。
此时正值夏日,蚊蝇众多。
箩筐上,乌泱泱一片。
一枚枚首级,被随意的堆放汇聚在箩筐中。
竹子编成的箩筐,被血水染成了深红。
恶臭味,四面八方的涌进鼻腔之中。
邓永新终于是忍不住,上前小声开口:“太孙,城中庆功宴已摆,我等在此逗留太久了……”
朱瞻基抬起头,看向四方,沉声道:“将贼子首级,弃于此地荒野!我等入城圣饮之!”
暴尸敌首。
入城圣饮。
这是大明的豪情。
现场,百姓们都听到了太孙的话。
有人脱口而出。
“大明威武!”
“大明威武!”
随着一人而起,无数的百姓,应声响应。
百姓们已经控制不住了。
随着皇太孙的一句话,他们纷纷冲了出来。
搬着那些旁人不敢靠近的箩筐,就冲到了官道旁。
箩筐被踹倒在地。
一枚枚倭寇的收集,散落一地。
被激起的百姓们,拿着石块,提着脚。
狠狠的践踏在这些倭寇的首级上。
朱瞻基含笑,放任这些百姓此时的行为。
叶英发脸色微变。
他有心提醒,要压制民意,谨防场面生变。
百姓里头,已经开始转变口号。
高呼着扬州卫神武,太孙英明。
民意不可违了。
叶英发心中长叹一声,默默甩袖,紧闭言语。
朱瞻基这时候,也已经是拉着戴围的手臂,带着众人,往城里回。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103900/3021957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