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疑难病例讨论(一)
推荐阅读:洪荒:悟性逆天,我为截教第一仙、深渊入侵?身为魔修的我笑了、战锤:向虚空领主致敬!、好好好,我抢功劳是吧?、不死秦王,从吃下金蝉开始、横推武道:从降妖伏魔开始、皇帝替身:我的体质每天增加一点、艾尔登法环,但是带着风灵月影、领主:序列主宰、金丹是恒星,你管这叫修仙?、
这周五,又是例行的危重及疑难病例讨论的时间。这一次,有两个组的组长各拿一份病例进行讨论。所有人都认为,与往常一样,这些病例都是他们感到十分棘手的病人,需要施远腾进行拍板处理。
杨修影私下告诉施远腾,其中一个病人是郭华所分管,诊断明确,治疗有效。以杨修影的猜测,郭华将这个病例拿出来,无非是想炫耀一下自己的学识。
杨修影还告诉施远腾,有位护士告诉她,郭华前天请已经退休的主任来看这个病人,并全程陪伴,详细做笔记,估计是想在病例讨论会上出一下风头。
杨修影的话提醒了施远腾,周五前的几个下午,施远腾都回到病房认真查看这两例病人的诊疗经过,对一些情况已经了然于胸。
当然,郭华的葫芦里究竟想卖什么药,施远腾不得而知。他施远腾相信,以郭华这连“半桶水”都没有的修行,就算请老主任看,他也不能消化得了,自然翻不起什么大浪。
周五上午,一如往常一样,医生们以最快的速度开出医嘱,然后坐在课室里开始汇报需要讨论的病人的资料。
汇报一般由主管的住院医生完成,如果有缺漏,则由同组的中、高级医生补充。按郭华的意思,汇报完一个查看一个。这样一来,耗费的时间将会成倍增加,施远腾马上否定了。
在施远腾主政期间,这样的场合是施远腾说了算。现在,在这样非常专业的领域和时刻,也是施远腾说了算,郭华不敢反对。
令很多人感到好奇和佩服的是,施远腾是如何记住如此多的病史、资料、检验和检查结果以及用药经过的。因为每一次查房,主管的医生们都被施远腾问得无所适从却又心服口服。
听完汇报,施远腾带着全科医生,包括实习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进修医生和轮科医生,蜂拥着向病人所在的病房走去。
第一位病人是以“大面积脑梗死、高血压病三期极高危组”收进来的。在脑梗死和高血压的情况稳定之际,病人开始出现发热、咳嗽、咳痰。
主管医生根据痰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针对性用药,但发热就是不退,每天都必须用退热药或者使用物理降温。
在主管教授提出将病人拿出来全科讨论前,他们已经将医院有的、外院购买的抗生素都全程足量用了一遍,也先后请了医院各个相关科室来会诊,并按会诊意见进行处理,但病人的发热依然没退。换而言之,他们已经束手无策。
第二例病人相对简单。这位患者曾经患有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而住院,住院过程中出现癫痫发作,出院后因为擅自停药,导致癫痫发作频发而入院。入院后,经过调整治疗药物,癫痫发作已经控制,病人一般情况很好。
本来,这样的病人已经可以出院了。也许,杨修影的想法是对的,郭华没有什么可以炫耀的资本,想拿一例如此简单的病例的诊疗成功来炫耀自己。
但郭华显然忽略了他曾经的老师,对专业的要求非常严格,治学非常严谨的施远腾的实力。施远腾会让郭华这样的小心思得逞?郭华会在这个过程中出丑吗?除了杨修影会想到这些,估计科室里任何一位医生都不会想到,郭华正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查完病人,大家回到课室坐好。
“先从复杂的病例开始讨论吧,现在开始,讨论发热不退的脑梗死病人。”施远腾掌控着讨论的节奏。
按照危重疑难病例讨论的惯例,所有参加讨论的医生都需要发言。一般从实习医生开始,到非主管床位的各级医生,然后到主管床位的各级医生,最后才由施远腾作总结发言。
包括主管医生在内,所有发言的医生,都不约而同地将发热的原因锁定为感染所致。至于感染源是什么,有说是特殊类型的、我们医院无法培养出来的细菌感染。也有医生认为,因为长期应用如此强大的抗生素而导致的真菌感染。
宋明虽然软弱,但对提高自己专业水平的意愿是非常强烈的。每次谈论,他都踊跃发言。这一次,他也无计可施,选择同意大家的意见。当然,他自己也知道,这样的结果,意味着病人将在发热中走向死亡。
郭华选择低着头,一声不吭。在施远腾当主任时,他本来可以选择认真跟着施远腾学习,但他的心思都放在如何谋取官位,谋取钱财上。将自己的利益置于科室的利益之上,施远腾曾经提醒过他,告诉他专业对一个医生的重要性,但他不加理会。
施远腾也懒得理会郭华,对于这样的反复小人,施远腾除了提防,别无他法。
“刚才大家的发言很有意思,观点出奇地一致。我想提请大家思考几个问题,第一,为什么从一开始,我们已经很规范地跟着痰培养和血液培养结果进行治疗,却没有半点效果?”
“第二,大家都看过这个病人的体温曲线了,除了使用降温的药物和物理降温措施外,病人的体温基本呈一种稽留热。换句话说,病人在整个用药期间,体温都没有向好的方向变化。”
“第三,这里要表扬主管医生们。他们请了相关的科室,也考虑到了二重感染的可能,在检验和治疗上都兼顾到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结果却是,发现不了任何真菌,包括呼吸道和消化道的检查,都没有发现。所使用的药物都是对真菌感染很有针对性的,但依然没有效。”
“我提出这几个问题是相关联的,听完大家的发言,看完病情记录和用药经过,我有些思考,供大家参考。”对于这样的病人,施远腾从来不敢将话说满。
“其实,我对于这个病人的答案,已经体现在前面的问题里。我现在再展开来讲述一下我的观点。”
“首先,我看了病人从入院到现在的所有化验检查,只有在入院时血糖和白细胞稍增高,其他时间,那怕是发热的时候,白细胞都是正常的。各位,谁可以给我一个可能的答案?”施远腾习惯在这样的场合提问。
杨修影私下告诉施远腾,其中一个病人是郭华所分管,诊断明确,治疗有效。以杨修影的猜测,郭华将这个病例拿出来,无非是想炫耀一下自己的学识。
杨修影还告诉施远腾,有位护士告诉她,郭华前天请已经退休的主任来看这个病人,并全程陪伴,详细做笔记,估计是想在病例讨论会上出一下风头。
杨修影的话提醒了施远腾,周五前的几个下午,施远腾都回到病房认真查看这两例病人的诊疗经过,对一些情况已经了然于胸。
当然,郭华的葫芦里究竟想卖什么药,施远腾不得而知。他施远腾相信,以郭华这连“半桶水”都没有的修行,就算请老主任看,他也不能消化得了,自然翻不起什么大浪。
周五上午,一如往常一样,医生们以最快的速度开出医嘱,然后坐在课室里开始汇报需要讨论的病人的资料。
汇报一般由主管的住院医生完成,如果有缺漏,则由同组的中、高级医生补充。按郭华的意思,汇报完一个查看一个。这样一来,耗费的时间将会成倍增加,施远腾马上否定了。
在施远腾主政期间,这样的场合是施远腾说了算。现在,在这样非常专业的领域和时刻,也是施远腾说了算,郭华不敢反对。
令很多人感到好奇和佩服的是,施远腾是如何记住如此多的病史、资料、检验和检查结果以及用药经过的。因为每一次查房,主管的医生们都被施远腾问得无所适从却又心服口服。
听完汇报,施远腾带着全科医生,包括实习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进修医生和轮科医生,蜂拥着向病人所在的病房走去。
第一位病人是以“大面积脑梗死、高血压病三期极高危组”收进来的。在脑梗死和高血压的情况稳定之际,病人开始出现发热、咳嗽、咳痰。
主管医生根据痰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针对性用药,但发热就是不退,每天都必须用退热药或者使用物理降温。
在主管教授提出将病人拿出来全科讨论前,他们已经将医院有的、外院购买的抗生素都全程足量用了一遍,也先后请了医院各个相关科室来会诊,并按会诊意见进行处理,但病人的发热依然没退。换而言之,他们已经束手无策。
第二例病人相对简单。这位患者曾经患有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而住院,住院过程中出现癫痫发作,出院后因为擅自停药,导致癫痫发作频发而入院。入院后,经过调整治疗药物,癫痫发作已经控制,病人一般情况很好。
本来,这样的病人已经可以出院了。也许,杨修影的想法是对的,郭华没有什么可以炫耀的资本,想拿一例如此简单的病例的诊疗成功来炫耀自己。
但郭华显然忽略了他曾经的老师,对专业的要求非常严格,治学非常严谨的施远腾的实力。施远腾会让郭华这样的小心思得逞?郭华会在这个过程中出丑吗?除了杨修影会想到这些,估计科室里任何一位医生都不会想到,郭华正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查完病人,大家回到课室坐好。
“先从复杂的病例开始讨论吧,现在开始,讨论发热不退的脑梗死病人。”施远腾掌控着讨论的节奏。
按照危重疑难病例讨论的惯例,所有参加讨论的医生都需要发言。一般从实习医生开始,到非主管床位的各级医生,然后到主管床位的各级医生,最后才由施远腾作总结发言。
包括主管医生在内,所有发言的医生,都不约而同地将发热的原因锁定为感染所致。至于感染源是什么,有说是特殊类型的、我们医院无法培养出来的细菌感染。也有医生认为,因为长期应用如此强大的抗生素而导致的真菌感染。
宋明虽然软弱,但对提高自己专业水平的意愿是非常强烈的。每次谈论,他都踊跃发言。这一次,他也无计可施,选择同意大家的意见。当然,他自己也知道,这样的结果,意味着病人将在发热中走向死亡。
郭华选择低着头,一声不吭。在施远腾当主任时,他本来可以选择认真跟着施远腾学习,但他的心思都放在如何谋取官位,谋取钱财上。将自己的利益置于科室的利益之上,施远腾曾经提醒过他,告诉他专业对一个医生的重要性,但他不加理会。
施远腾也懒得理会郭华,对于这样的反复小人,施远腾除了提防,别无他法。
“刚才大家的发言很有意思,观点出奇地一致。我想提请大家思考几个问题,第一,为什么从一开始,我们已经很规范地跟着痰培养和血液培养结果进行治疗,却没有半点效果?”
“第二,大家都看过这个病人的体温曲线了,除了使用降温的药物和物理降温措施外,病人的体温基本呈一种稽留热。换句话说,病人在整个用药期间,体温都没有向好的方向变化。”
“第三,这里要表扬主管医生们。他们请了相关的科室,也考虑到了二重感染的可能,在检验和治疗上都兼顾到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结果却是,发现不了任何真菌,包括呼吸道和消化道的检查,都没有发现。所使用的药物都是对真菌感染很有针对性的,但依然没有效。”
“我提出这几个问题是相关联的,听完大家的发言,看完病情记录和用药经过,我有些思考,供大家参考。”对于这样的病人,施远腾从来不敢将话说满。
“其实,我对于这个病人的答案,已经体现在前面的问题里。我现在再展开来讲述一下我的观点。”
“首先,我看了病人从入院到现在的所有化验检查,只有在入院时血糖和白细胞稍增高,其他时间,那怕是发热的时候,白细胞都是正常的。各位,谁可以给我一个可能的答案?”施远腾习惯在这样的场合提问。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105058/2851901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