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张居正与申时行(求订求票支持!!
推荐阅读:洪荒:悟性逆天,我为截教第一仙、深渊入侵?身为魔修的我笑了、战锤:向虚空领主致敬!、好好好,我抢功劳是吧?、不死秦王,从吃下金蝉开始、横推武道:从降妖伏魔开始、皇帝替身:我的体质每天增加一点、艾尔登法环,但是带着风灵月影、领主:序列主宰、金丹是恒星,你管这叫修仙?、
其实,冯保今日也不是顺路才去内阁的,而是特意去找的申时行。
但去了仍然发现申时行是个不紧不慢或者叫慢热性子的人。
冯保极度不习惯,总感觉话不投机似的说不到心里去。
所以与申时行谈话几次起身要走,但都被申时行和颜悦色拉住了。
申时行一直态度良好,哪怕给他脸色,他也是笑呵呵的一副不急不躁十分友好的样子——这也是冯保唯一觉得申时行的可取之处。
本来好不容易去一趟内阁,有许多话要说有许多问题想问,比如接下来的工作怎么展开?需不需要换几个得心应手的大臣?待王恭妃孩子生下来后何时立为太子……
等等等等,反正有好多话好多问题。可到头来冯保都没有说没有问,全程只围绕着朱翊镠展开,好像只有这一个共同话题似的。
而且,没得说硬说,说完后冯保就气煞煞地起身走了。
申时行再也拉不住。
从内阁出来,冯保也没有回司礼监,而是直接找朱翊镠去了。
如今找朱翊镠也不用非得晚上偷偷摸摸的去,大摇大摆也不怕。
刚好朱翊镠也在,他正想着待努尔哈赤进京后怎么安排。
“潞王爷。”冯保到了偏殿也不用内侍引导,自个儿进去了。
“伴伴来得正好。”朱翊镠忙让冯保在他的对面坐下。
见冯保灰着脸、一副不悦的神情,朱翊镠鉴貌辨色地问道:“伴伴咋滴?遇到不开心的事儿了?”
“刚去了一趟内阁。”冯保表情僵滞地回道。他的情绪确实不太好。
“去内阁找元辅了吗?”
“哎!”冯保深深叹了一口气,喃喃地道,“去了还不如不去呢。那个申时行,简直无法沟通啊!”
接着,冯保将申时行如何慢腾腾的样儿,又故意揣着明白装糊涂,还胆小怕事儿等,抱怨了一通。
抱怨完还气咻咻地评价道:“潞王爷,不是我瞧不起申时行,他与张先生相差十万八千里啊!”
朱翊镠笑了,不以为然道:“伴伴,申时行能得张先生青睐,身上肯定有过人之处,你不要只一味地盯着他身上的缺点嘛。”
冯保不服地道:“潞王爷,不是奴婢只盯着他身上的缺点,而是身为首辅本来就要有魄力的嘛。他总软绵绵慢腾腾的,我看着就来气。潞王爷你就说说,他身上有哪些优点嘛?我看即便有,也不是首辅该有的。”
冯保对申时行这般偏向极端的评价,可不是朱翊镠希望看到的。
在朱翊镠看来,冯保与申时行的关系虽然肯定达不到冯保与张居正的关系那样好的程度,毕竟申时行与张居正一来确实有差距,二来无论是历史还是后人喜欢张居正那样的多。但如果冯保对申时行全然一副鄙夷不屑的姿态,那以后的工作如何展开?
关于张居正与申时行两个人两任首辅,即便不承认,好像也得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张居正或是类似张居正式的人物,是功是过是清是廉,后人争论不休,就是再过几个世纪恐怕也找不到答案。但申时行以及类似申时行式的人物,他们逐渐不被人们提起,真正成了历史成了过去,他们最终的宿命好像就是被忘记。
无疑,张居正是历史的宠儿。
我们深知,事实也如此: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时代总是偏爱于张居正那样精明练达的人物,而对申时行那类人总是饱含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情愫。
历史上的申时行,上任以后的确不同于张居正的铁面无私、雷厉风行、一呼百应,所以给予申时行这个为明朝任劳任怨,鞠躬尽瘁数十载的首辅(当首辅八年)只有“和事佬”这三字的评价。
著名学者王世贞所作的《内阁首辅传》中对申时行的评价也是“蕴藉不立崖异”。
这句评价中的褒奖之意可谓真情流露,但其中的轻视之意更是让人玩味。蕴藉,即温和谦让,不立崖异是说不树敌。申时行老成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和张居正的快意恩仇性格相比,申时行一度不能服众。
申时行是状元出身,是万历皇帝任课时间最长的老师,没有人否定他对四书五经的了解程度,也没有人怀疑他吟诗作赋的能力,他的才干或者说才华自然是出众的。
只是,在那深宫之中,最不缺的也正是书本才子。
对首辅,人们的期望更高,更期望他们能造就,至少能改变一个时代,张居正做到了,申时行没有。
这就是历史极其后人偏爱张居正的原因,即便他身上同样有许多甚至比申时行更多的缺点。
那是不是说申时行真的那么不堪呢?肯定也不是。
否则朱翊镠不会一直力挺他。
不妨可以细想一下,一个熟读经书、文笔流畅的人,如果仅凭那两把刷子,有几个能到御前为官?而且还是堂堂首辅!
才能只是奠基石,伴君如伴虎才是其中的精密奥义,这丝丝缕缕,申时行岂能不懂?
申时行从来没有否认过张居正的辉煌功绩,也认为张居正身负雄才大略,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但以申时行的观念以及后来他的执政偏向上来看,即使这样,他也不认为自己那一套不可取:张居正虽然刚正铁面,但也正是因为这样,不懂得诚意团结。
张居正后期朝廷文官不和,派系林立,内斗不暇,这不仅不是长久发展大计,而且一不小心还会招来杀身之祸。张居正的及张家的命运遭遇就是明显的例子,在这方面,申时行要小心谨慎得多(大明有几位首辅能像申时行那样光荣的退休了?看他前面几任首辅,全都出了事儿,只有他相安无事地活到了八十岁。仅想想这一点,就知道他为人处世之道,其实有其过人之处的,只是不被历史钟爱而已)。
首辅虽为文武百官之首,但朝堂不是首辅一个人的朝堂,国运也不可能仅凭首辅一人之力而亨达。国家的长治久安还需要文武百官上下精诚团结,百姓才能安居乐泰。为了这个心愿,申时行甘愿充当和事佬。
他深知政策需要人施行,而每个人都有私欲,每一张忠孝仁义、道德高尚的脸下面都被不为人知的欲望所驱使着。申时行不想冒险撕破,只想折中调济,相安无事,推行国政。
对申时行而言,追求相安无事才是最重要的。
然而,这不能为对他有所期待的人满意。
这才落得“政绩一张白纸”、“最大功绩和事佬”的评价。
朱翊镠对申时行的感情极其复杂,但也绝不是像冯保那种鄙视的态度。
所以听完冯保的抱怨,朱翊镠迅速组织了一下语言。
……
。
这个月就剩最后三天了。
双倍月票啊!
手上有票的大佬们给俺投几张吧!求求你们了!今天我争取多更两章。叩谢!叩谢!
书友们有些反应我写故事的节奏有点慢,确实,我也知道情节高潮好像不够,自己清楚这一点,也会尽全力改善、进步的。
写文这个东西急不来,一急就没有思路灵感了。
暂时我只能保证绝不断更,认认真真地将故事讲完。
诚心诚意求订求票!
也不敢开单章求,只能偶尔在章末叨扰两句!
多谢!多谢!
但去了仍然发现申时行是个不紧不慢或者叫慢热性子的人。
冯保极度不习惯,总感觉话不投机似的说不到心里去。
所以与申时行谈话几次起身要走,但都被申时行和颜悦色拉住了。
申时行一直态度良好,哪怕给他脸色,他也是笑呵呵的一副不急不躁十分友好的样子——这也是冯保唯一觉得申时行的可取之处。
本来好不容易去一趟内阁,有许多话要说有许多问题想问,比如接下来的工作怎么展开?需不需要换几个得心应手的大臣?待王恭妃孩子生下来后何时立为太子……
等等等等,反正有好多话好多问题。可到头来冯保都没有说没有问,全程只围绕着朱翊镠展开,好像只有这一个共同话题似的。
而且,没得说硬说,说完后冯保就气煞煞地起身走了。
申时行再也拉不住。
从内阁出来,冯保也没有回司礼监,而是直接找朱翊镠去了。
如今找朱翊镠也不用非得晚上偷偷摸摸的去,大摇大摆也不怕。
刚好朱翊镠也在,他正想着待努尔哈赤进京后怎么安排。
“潞王爷。”冯保到了偏殿也不用内侍引导,自个儿进去了。
“伴伴来得正好。”朱翊镠忙让冯保在他的对面坐下。
见冯保灰着脸、一副不悦的神情,朱翊镠鉴貌辨色地问道:“伴伴咋滴?遇到不开心的事儿了?”
“刚去了一趟内阁。”冯保表情僵滞地回道。他的情绪确实不太好。
“去内阁找元辅了吗?”
“哎!”冯保深深叹了一口气,喃喃地道,“去了还不如不去呢。那个申时行,简直无法沟通啊!”
接着,冯保将申时行如何慢腾腾的样儿,又故意揣着明白装糊涂,还胆小怕事儿等,抱怨了一通。
抱怨完还气咻咻地评价道:“潞王爷,不是我瞧不起申时行,他与张先生相差十万八千里啊!”
朱翊镠笑了,不以为然道:“伴伴,申时行能得张先生青睐,身上肯定有过人之处,你不要只一味地盯着他身上的缺点嘛。”
冯保不服地道:“潞王爷,不是奴婢只盯着他身上的缺点,而是身为首辅本来就要有魄力的嘛。他总软绵绵慢腾腾的,我看着就来气。潞王爷你就说说,他身上有哪些优点嘛?我看即便有,也不是首辅该有的。”
冯保对申时行这般偏向极端的评价,可不是朱翊镠希望看到的。
在朱翊镠看来,冯保与申时行的关系虽然肯定达不到冯保与张居正的关系那样好的程度,毕竟申时行与张居正一来确实有差距,二来无论是历史还是后人喜欢张居正那样的多。但如果冯保对申时行全然一副鄙夷不屑的姿态,那以后的工作如何展开?
关于张居正与申时行两个人两任首辅,即便不承认,好像也得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张居正或是类似张居正式的人物,是功是过是清是廉,后人争论不休,就是再过几个世纪恐怕也找不到答案。但申时行以及类似申时行式的人物,他们逐渐不被人们提起,真正成了历史成了过去,他们最终的宿命好像就是被忘记。
无疑,张居正是历史的宠儿。
我们深知,事实也如此: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时代总是偏爱于张居正那样精明练达的人物,而对申时行那类人总是饱含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情愫。
历史上的申时行,上任以后的确不同于张居正的铁面无私、雷厉风行、一呼百应,所以给予申时行这个为明朝任劳任怨,鞠躬尽瘁数十载的首辅(当首辅八年)只有“和事佬”这三字的评价。
著名学者王世贞所作的《内阁首辅传》中对申时行的评价也是“蕴藉不立崖异”。
这句评价中的褒奖之意可谓真情流露,但其中的轻视之意更是让人玩味。蕴藉,即温和谦让,不立崖异是说不树敌。申时行老成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和张居正的快意恩仇性格相比,申时行一度不能服众。
申时行是状元出身,是万历皇帝任课时间最长的老师,没有人否定他对四书五经的了解程度,也没有人怀疑他吟诗作赋的能力,他的才干或者说才华自然是出众的。
只是,在那深宫之中,最不缺的也正是书本才子。
对首辅,人们的期望更高,更期望他们能造就,至少能改变一个时代,张居正做到了,申时行没有。
这就是历史极其后人偏爱张居正的原因,即便他身上同样有许多甚至比申时行更多的缺点。
那是不是说申时行真的那么不堪呢?肯定也不是。
否则朱翊镠不会一直力挺他。
不妨可以细想一下,一个熟读经书、文笔流畅的人,如果仅凭那两把刷子,有几个能到御前为官?而且还是堂堂首辅!
才能只是奠基石,伴君如伴虎才是其中的精密奥义,这丝丝缕缕,申时行岂能不懂?
申时行从来没有否认过张居正的辉煌功绩,也认为张居正身负雄才大略,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但以申时行的观念以及后来他的执政偏向上来看,即使这样,他也不认为自己那一套不可取:张居正虽然刚正铁面,但也正是因为这样,不懂得诚意团结。
张居正后期朝廷文官不和,派系林立,内斗不暇,这不仅不是长久发展大计,而且一不小心还会招来杀身之祸。张居正的及张家的命运遭遇就是明显的例子,在这方面,申时行要小心谨慎得多(大明有几位首辅能像申时行那样光荣的退休了?看他前面几任首辅,全都出了事儿,只有他相安无事地活到了八十岁。仅想想这一点,就知道他为人处世之道,其实有其过人之处的,只是不被历史钟爱而已)。
首辅虽为文武百官之首,但朝堂不是首辅一个人的朝堂,国运也不可能仅凭首辅一人之力而亨达。国家的长治久安还需要文武百官上下精诚团结,百姓才能安居乐泰。为了这个心愿,申时行甘愿充当和事佬。
他深知政策需要人施行,而每个人都有私欲,每一张忠孝仁义、道德高尚的脸下面都被不为人知的欲望所驱使着。申时行不想冒险撕破,只想折中调济,相安无事,推行国政。
对申时行而言,追求相安无事才是最重要的。
然而,这不能为对他有所期待的人满意。
这才落得“政绩一张白纸”、“最大功绩和事佬”的评价。
朱翊镠对申时行的感情极其复杂,但也绝不是像冯保那种鄙视的态度。
所以听完冯保的抱怨,朱翊镠迅速组织了一下语言。
……
。
这个月就剩最后三天了。
双倍月票啊!
手上有票的大佬们给俺投几张吧!求求你们了!今天我争取多更两章。叩谢!叩谢!
书友们有些反应我写故事的节奏有点慢,确实,我也知道情节高潮好像不够,自己清楚这一点,也会尽全力改善、进步的。
写文这个东西急不来,一急就没有思路灵感了。
暂时我只能保证绝不断更,认认真真地将故事讲完。
诚心诚意求订求票!
也不敢开单章求,只能偶尔在章末叨扰两句!
多谢!多谢!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105204/2892859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