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 > 晚明霸业 > 第909章 族中子弟的安排

第909章 族中子弟的安排

推荐阅读:穿越者大联盟我的神秘赶山异闻犁汉大明与新罗马与无限神机诡秘之主:瑶光刚毅坚卓的他们机战:从高达OO开始求求了,快回家练琴吧斗罗:萧炎穿越成唐三兄弟这无限的世界

    徐梁素来念旧,方家子弟但凡有能力出众者,自然不吝拔擢。
    方轩知晓自己是承袭的祖辈的余荫,自然也格外的卖力。如今的方家,在江浙一带,也算是有卓有名气的官宦家。
    此次方轩在浙江为官,心念念不忘将老父母接到苏州来封样。子弟除了些有心科举,拔得头筹的,仍然留在苏州进学,当然更多人觉得考公务行政才是真的捷径,而且方家诗书传家,基础知识不错,所以不少子弟很识时务的跑到了杭州,资质不错的已经混到了省级的主事。
    方轩到了内堂,见父母端坐长椅上,弟弟侧立一旁,双目红肿,显然刚刚哭过。
    “儿子见过二位大人。”方轩上前行礼。
    “坐。”老夫人嘴里明显带着火气。
    虽然长子本事大,而且自己母凭子贵,得了皇帝赏赐的诰命,但是人心总是那么奇怪,他偏偏喜欢一事无成的小儿子。
    “你弟弟被都察院抓了好几天,今日才放回来,你到现在还不知道吧?”老夫人上下打量着长子,冷声道。
    方轩先是一惊,旋即略带怨气的扫了弟弟一眼,家出了如此大事,却不禀告自己,只会找父母出头。父母年纪大了,岂能经得这种惊吓?况且家外事由自己处理,你找他们,他们除了训斥自己,还能做什么?能解决问题么?
    “儿子确实不知,如今的都察院已经不是当年的漏风筛子了。”方轩有看向弟弟问道:“都察院那边儿什么态度?”
    “都察院的家伙让我缴纳两千两的保释金,放我回来,但是由官员监察,不允许我私自离开杭州。”方泽这个弟弟明显惧怕兄长,躲在母亲身后,刚一开口,就带了哭腔,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一般。
    “你……”方轩想要骂人,却在父母年前控制住了火气,让声音尽量显得温和道:“你到底做了何等大事,竟然让御史们抓住你不妨?”
    方轩心里清楚,国家现在讲究法制,一般刑事案件,是上升不到都察院的,都是由警署衙门先行侦查,确定嫌疑人之后,交给都察院提公诉。
    若是都察院出手,拿一般都是官员犯罪,别看这帮家伙心狠手黑,一个个跟黑无常似的,但是一般小事儿,人家都懒得管。自家弟弟,废物一个,连功名也没有,行政公职又考不上,按理说让都察院搭理的资格都没有。
    是奔着我来的?
    方轩心一紧,仔细回忆自己主政浙江一来的一幕幕,确定自己并未做任何触犯政令之事,这才放下心来。
    “前些日子,我猪油蒙了心,在一家茶庄入了股子,结果不知道怎么都察院也要管。”方泽带着哭腔道:“大兄明鉴,我什么都没做啊!”
    方轩心一冷,道:“你哪里来的银子入股茶庄?”
    “我给的!”老夫人一顿拐杖,横眉道:“这事别的不管,你是浙江方伯,竟然让人欺负到自家头上了?你去把那两千两取回来,把案子销了,你弟弟明日便回苏州。”
    方轩顿时头胀如麻,道:“母亲大人容秉。保金是待开庭审理之后退还。至于销案,那是行大理寺和都察院的事,儿子鞭长莫及。而且……既然都察院不许弟弟离开,他这一走便是妨碍公务的罪名,到时候可就不是罚金了事了。”
    “你都是一省方伯了,他们还敢抓你弟弟入罪?你这是在唬弄我这妇道人家!”
    吴老太爷从来惧内,不敢为儿子说话,又觉得老妻有失偏颇,只得干咳两声以助声势,表示附和。
    方轩连忙道:“母亲大人!今时不同往日,我这方伯也只是替圣天子牧民。我与行大理寺的法官和都察院的御史,只有数面之缘,多的话都不曾敢有一句,哪里能使唤他们?去年浙江茶税偷漏极多,都察院和国税总署都当一桩要案在查,这时候岂能将自己陷进去?以儿子之见,赔钱总比赔人要好,若是让疯狗御史们咬住,儿子都说不得去辽东挖矿啊。”
    老夫人也是一吓,旋即勃然作色:“你推三阻四就是不肯帮你弟弟一把!从小教你的忠孝之道何在?给我跪下!”
    方轩方泽两兄弟噗通一声都跪了下来了。
    老夫人回头看了看小儿子,颇觉无奈,低声道:“不是说你。”
    小儿子连忙站了,站在母亲身后,偷偷抹去额头的冷汗。
    “手心手背都是肉,你就忍心看你老娘半截子入土的人蒙受此辱不成!”老夫人连连顿着拐杖,嘶声力竭喝道。
    方轩眼泪都下来了,哭道:“大人既然说了手心手背都是肉,为何独独不顾念儿子的前程?”
    “历朝历代没有听说方伯家人受罪的!”老夫人骂道:“你这般怯弱,日后官场上也少不得为人欺凌。”
    “今时果然不同于往日啊!”方轩哭道:“儿子年不过而立,官则封疆,不知引了多少人觊觎。焉知今日之事不是构陷儿子的陷阱?儿子实不能就此入彀。”
    “你、你、你……你这逆子!”老淑人气得站身,先取了案上一盏青瓷杯砸了过去,见方轩身子一缩,更是大怒,举杖便打将过来。
    这回方轩不敢躲了,硬挺着让母亲打了两下出气。
    “滚出去!明日我便回苏州老家,再也不用看你这逆子脸色!”老淑人怒道。
    方轩连忙身,忍着后背的痛楚,抹着眼泪退了出去。
    外面的仆从见老太君收拾儿子,不敢上前,直到方轩退了出去,方才上前道:“老爷,黄大参来访,已经迎入花厅奉茶了。”
    黄三身为浙江参政,与都察院并没有往来。只是警察在民间的影响力扩大之后,大量的案件由警察率先发现,所以与都察院也就有了政务上的衔接工作。
    方轩的弟弟被抓属于机密,他事前并不知道,但都察院既然允许他取保候审,说明内部已经定了性,也就不妨卖个顺水人情,也好方便未来的工作展开。
    “其实也不是大事,国税的人不知道从哪里弄到了一份账簿底册,还听说有什么江湖侠士相助,搞得跟戏似的。不过从这底册里倒是足够将几个乡绅大佬送去辽东安度晚年。”黄三解释道:“他们最初让令弟入股,也是存了背靠大树好乘凉的念头,只是还没来得及走你这条门路,都察院的人已经先一步登门了。”
    知道都察院的疯狗不是针对自己家,方轩也算是吃了定心丸,想想自己的委屈,也不顾颜面,忍不住哭道:“黄兄,你说这官当得还有什么盼头?多大点事,就要如此提心吊胆的。”
    “方兄,”黄三脸色一正,“此言差矣!”
    方轩被黄三当头棒喝,连忙收敛心情,道:“是是,是愚兄孟浪口不择言。”他顿了顿又道:“如今看报纸上动辄有官员发配辽东,真是如履薄冰。好些个怕都是被家人拖累的。舍弟娇生惯养,不读书明理,难保有一天不会酿成大祸。”
    黄三对此深以为然,道:“这倒是不假,小弟族也多有不肖子,幸好家祖是个明白人,治得他们不敢放肆。”
    “哦?可有教我?”方轩连忙取经。
    “呵呵。玩笑耳,焉敢称教?”黄三笑道:“家祖无非三个法子。凡是家子弟浪荡不堪教育者,便在辽东买块地,将他迁徙过去,让他自己独立门户,名在宗籍。实同发配。即便犯了大罪,也连累不到家人。”
    方轩微微摇头:“这是老令公威德所在,我家里却是行不得的。”
    若是让母亲知道自己将弟弟送去辽东,岂不是要翻天了?
    黄三又道:“再次一等嘛,便是送去参军。”他道:“听说明年《兵役法》的实行省份要扩大到九边,想来通行全国是难免的。军自有一片天地。又是个锤炼人的地方,又能给家里带来实惠,实在是个好法子。”
    “舍弟年纪大了,又吃不得苦……”方轩连连摇头。
    黄三暗道:你我这般年纪去当兵都可以,何况你弟弟,怎地就大了?关键还是吃不得苦吧。
    “最后一个法子就不单是惩戒了。”黄三道:“有些子弟不务正业。其实本质并无差,只是少个做事的机会。”
    譬如他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方家家大业大,你又不乏本金,不如直接出个本钱,叫令弟做个营生,一来涨些本事,二来说不定有所收益,给令弟一个安身立命的本钱,毕竟你也不能照拂他一辈子不是。”黄三开口道。
    方轩虽然年轻,但也是官宦家出身,思想终究是传统,略微思索一番道:“这倒是可以,只是我担心他打着我的名号胡作非为。”
    “眼下你家已经被盯上了,还前怕狼后怕虎的做什么?”黄三笑着说道:“将账目记清楚,该申报的家产申报,自己干干净净的,弟弟再管教好,不就结了。修身齐家治国,你家要是管理不好,如何替天子牧民,你这弟弟终究是要费心的。”
    都察院的三板斧无非就是钓鱼执法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之类的手段。
    大明虽然经过徐梁的诸多改革,但是终究无法摆脱宗法社会的影响,家族之有借着官员的庇佑赚点钱,属于常态。
    当然,也有肆无忌惮给官员惹来麻烦的,都察院借此入手,拿下的门风不正的官员数不胜数,在辽东垦荒的主力选手,也少不了他们。
    方轩知晓自己的弟弟,若是被自己放出去,肯定会拿着他的名头折腾,但是只要自己管教的好,财务清晰,都察院也查不到自己的头上。
    “还有自己的名刺要放好,别让家里的宵小偷了去。”黄三又提醒的:“这两年因为名刺而下马的官员不少。这官场的陋习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改的过来的,一份驾贴,说不准那个愣头青就给你捅出去。”
    这事儿栽了跟头的还是陛下身边儿出身的官员,当时在圈子里颇为震动,黄三是方家家奴出身,所以消息基本上是互通的。
    方轩闻言连连点头,“我已经行,要求衙门力,凡是以我私贴走动的,一律按照伪造名刺之罪送官。”
    “还是要小心小心再小心。”黄三连声嘱咐道。
    黄三出身不好,所以凡事小心翼翼,自从得知名刺会惹事,吓得他把家里的名刺全都烧了,连带着连自己的私章都换了,还跑到官署里专门报备了一番,因为他清楚,像是他这种私奴出身的官员,最容易倒霉。
    两人再次对都察院的疯狗们表示了无奈之后,黄三道:“今日来见兄台,却是为了官道的事。”
    浙江的官道原本比北方好得多。因为浙江富豪众多,而铺桥修路又是传统善事,必须要做的。然而现在北方因为作战需要,大量劳工修建标准道路,这些年来反倒把江南比下去了。
    “贤弟也在关心此事?”方轩略有些头痛道:“如今修路的费用日益巨大,实在有些捉襟见肘。”
    “小弟却是在关心官道的用料。”黄三道。
    在道路硬化工作上,最初是以夯土路为主,比之烂泥路要强了许多。随着人力和财力的充沛,碎石路也总算步上了议程,从排水性能而言又要比夯土路强许多。当然,现在北方还处于小冰河期的旱季之,对排水的问题并不在意。
    随着炼煤行业的铺开,剩下的焦油也找到了买家——可以用来制造油墨,使金属活字印刷得以普及,降低书籍成本,也加快了件排版的速度。滤除焦油之后还剩下的渣滓,最初被人废弃,但很快人们发现废弃这些残渣形成的表面是比碎石路更好的路面。
    这就是沥青。
    其又分了两种。一种是秦青,用的是延安府出产的石油残渣,毒性小,效能好,但是产量低,价格高,也就只在陕西能用。
    另一种则是普遍的煤青,各地皆有,产量足,但是毒性大,最早用沥青铺路的山西就有不少黑毒病患。而且煤青还有天热易软,天冷易裂的问题,县城以下的道路还能用,官道上就没人敢用了。
    方轩对于江南道路修葺早就有了想法,不过也是碍于条件,心有余力不足,只能看着硬路一点点夯出来,而且还时常需要修补。
    “小弟有个族亲,在山东时发现用煤青与水泥、碎石搅炒铺设,再用石碾碾过,道路即成。而且夏日毒性小,冬天也不容易开裂。成本上比全都用水泥要省了许多。”黄三道。水泥路固然最好,但成本也是最高,而且热胀冷缩容易开裂,总得有人修补,又是一笔开销。
    方轩暗道:这便是你家给子弟谋的活计吧,果然是不用怕查。
    “他想将此法卖给衙门?”方轩问道。
    黄三摇了摇头,道:“他想包工。”
    由布政使司出银钱,修路队承包工程,按时按质提交验收。这种官民交易在明代已经出现在了运河疏浚上,被移植到官道修建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方轩想了想,道:“质量可不能轻忽啊,万一陛下再来浙江……”
    “放心,这种新路比纯铺沥青强得多。”黄三道:“这事我亲自过问了的,否则也不敢来找你。”
    “江南的料贵,他真能赚到钱?”方轩更疑惑了。
    江南修路成本高于北方,除了人工本就偏高之外,用料也是重头戏。江南不出煤铁石材,这些都得从北方买了运来。浙江更是水网稠密,修路的同时还要兼顾修桥,更增加了一笔费用支出。
    “他有办法的。”黄三神秘笑道。
    “你我异姓兄弟,如何这般遮掩?快快说我知道。”方轩催道。
    “好吧,”黄三长吸一口气,“其实说破了也没甚么。他从台湾买煤,自己炼焦。油墨可以卖给书坊,沥青正好用来铺路。”
    “碎石呢?”
    “山石总还是有的,贵的是人工,所以他不打算用人力。”
    “那是什么?水碾?”方轩奇道。
    浙江多水,但能用于水力工业的河流并不多。
    “蒸汽机。”黄三神秘兮兮地揭露了答案。
    方轩见过蒸汽机,正是丝镇那边用来给蚕庄提水的大东西。
    “那东西能碎石?”方轩颇为惊讶。
    黄三点了点头:“除了费煤,比人力强多了。我大明总共不到十台,能碎石的却只有他这一台。”
    “有点问题……”方轩觉得哪里不对,轻轻敲着自己的额头,突然想来了,道:“陛下当初将蒸汽机送到浙江来,还说了不许外泄……你这族亲哪里搞来的?”
    蒸汽机的原理很简单,重点在于工艺,其次在于创意。徐梁不确定工艺上的领先程度,所以在创意上就要保密。然而没有不透风的墙,既然有样机在外使用,总会被有心人看上的。
    比如黄氏。
    “是他自己做的。”黄三无所谓道:“咱们都见过那机器,无非就是一个大炉子烧水罢了,有什么稀奇?”
    “你那族亲是技工学院的?”方轩试探问道?
    “当然不是。”黄三矢口否认。
    方轩这才放心。
    ——他是京都大学堂的。
    黄三心补了一句。
    黄岐龙是在前两年考上京都大学堂,完成了大学学业之后,没有导师收他为徒,所以被分配去了炮厂。
    从任何一方面来说,黄岐龙都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不同于那些精力旺盛的年轻人,他进大学的时候已经四十二岁了——虽然他与黄三在族是同辈。因为年纪大,性格沉稳,所以也不能像年轻人一样在教授门前撒娇卖萌求收留。
    黄岐龙还曾是家的“痴子”。
    在黄家这个全身是基本上都是方家奴仆出身的家族之,黄岐龙的父亲给方家当过账房,他也从小跟着账房先生学习算术。因此开启了对数学的兴趣——以至于对其他任何事都漠不关心。
    这样的人在原历史时空是注定要被淘汰的,充其量成为一个的小有名气的账房先生。然而在如今的大明,数学作为基础学科被皇帝所重视,京都大学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学习数学。这也是宗族的好处,人尽其用,让这么个“数痴”去京都大学读书,家族里又能多一条路子。
    但是谁都没想到,黄岐龙在京都大学的两年之,基本处于自学状态。如今的数学还处于整理归纳古代数学成果上,譬如割圆术、天元术、大衍求一术之类,对于黄岐龙而言早已经学得心应手了。至于徐光启等人翻译过来的泰西数学,就深度而言并不比秦九韶、刘徽、祖冲之等人研究得更深,只能算是开拓了眼界。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105449/3130861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