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钦差巡抚
推荐阅读:熊学派的阿斯塔特、食飨之诗、重生八一渔猎西北、领主又红名了、亡灵之息、NBA:我虽然嘴臭,但我打架强、灾变卡皇、黄昏分界、圣杯战争?龙珠战争!、综漫:从尸魂界开始砍穿万界、
杨士奇在固安与皇帝都密谈了一些什么外人并不清楚,回到京城之后,杨士奇便着手派遣御史调查京畿受灾州县官员的操守问题。
这些地方官员,有一个算一个,真要查贪腐全砍了可能有冤枉的,隔一个砍一个肯定有漏网之鱼。
杨士奇选中了官场愣头青于谦,这位佥都御史于大人现在在京城官场是人人憎恨,就连他的顶头上司左都御史顾佐都不愿意跟他有任何的私下来往。
于谦却不以为意,他知道皇帝让他抓贪腐就是个得罪人的差事,只要走出第一步,就别想回头。无数人的眼睛都盯着他看着,一点点毛病出现都会被其他官员弹劾。
如果有人觉得不可能,请参考一下嘉靖年间的海瑞,吃顿肉都能引起京城官场的传扬。若是无人盯着会出现这种无聊的新闻吗?
好在于谦现在的官位是左佥都御史,正四品的官位,如今虽然朝廷发放俸禄不及时,可是就算一年发半年的俸禄也比以前没有加俸时拿到手的钱多,维持一个体面的生活没有任何的问题。
都察院巡查地方本就是分内的职责,杨士奇点名于谦负责调查京畿官员的操守,顾佐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于谦出京不在都察院待着,他也顺心一些。
这个人太轴了,根本就不懂官场的潜规则,花花桥子人抬人,你这么不管不顾的查别人,难道别人就不会对付你吗?
报给皇帝之后,皇帝直接给了一个钦差巡抚京畿的名头,并且赐给了尚方宝剑,五品以下官员只要证据确凿可以先斩后奏。
于谦第一站就选择了京东的通州,通州乃是大运河北端,漕运兴起之后通州地处运河要冲,便有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京城的漕粮仓库大半都在通州储存,有需要时才会从通州经通惠河调运到京城朝阳门码头。通州下辖四县,分别是三河、宝坻、漷县、武清,都是此次蝗灾的重灾区。
于谦到了通州第一件事就是将所有官仓全部封存,各仓的账册全部收缴,同时派人到京城求见户部郎中唐三任,请他派遣懂账册的账房人员到通州查账。
唐三任正愁在户部如何打开局面,收到于谦的求助,立刻派人到通州协助于谦查账。为了不走漏风声。唐三任没有用户部的账房,而是调用了几家皇家生意的账房前去查账。
这年头守仓库的屁股哪有干净的,连带着通州上下也是在官仓中吃的满嘴流油。就连普通的库子每个月也能分润个十贯八贯的银钱,这里就是大明朝官员贪腐的集中地。
让朝廷上下谁都没想到的是,于谦竟然敢直愣愣的把漕粮仓库这个马蜂窝给捅了,官仓一封整个官场一片哗然。
纷纷弹劾于谦胆大妄为,竟然敢动漕粮重地,可是所有的弹劾到了首辅这里都压了下来,甚至都没有送到临清皇帝那里。
群臣着急了,那就证明于谦这一棍子敲对了地方,杨士奇有预感,这次的仓场案一定小不了,这些人越是着急,愤怒,就说明案子抓住了他们的痛脚。
于谦虽然性子耿直,但是却不是没脑子,不然也考不中进士。他把钦差行辕设在了户部分司,并将大大小小的与漕运仓库有关的官员全部软禁在户部分司。
谁也没想到这个愣头青敢这么干,要知道软禁官员一旦证明官员无罪,那是要反坐的。
就这一招为账房们争取了好几天的时间,等到有人发现不对,开始要求于谦放人的时候,于谦已经把仓场的大部分账目核对的差不多了。
剩下的时间,就是要根据账目出现的差额核查各个仓库实际的存粮。
这时候凡是牵扯到通州仓场案的官员们都是人心惶惶,更是各种手段齐上阵,甚至使出了暗杀的手段。
于谦虽然对于人情世故表现的如同愣头青一般,但是对于官场的尔虞我诈,却是异常敏感。指挥着手下兵丁布下了埋伏,只等杀手一来便撒下大网将杀手网住,将杀手活捉。
不过这杀手是死士,没有问出任何有用的口供,便咬舌自尽。这让于谦心中大震,这样的死士可不是普通人家能够养得起的。
现在死士一死便死无对证,搜遍了死士的全身也没找到一件代表身份的物件,看来人家随时都做好了失败的准备。
如此大案不但震动了整个朝廷,就连在临清的朱瞻基也没想到,从上一次清查仓场贪腐到现在这才几年的工夫,怎么就又成了窝案。
于谦的奏疏中描写让人触目惊心,整个仓场几乎到了无人不贪,无人不腐的地步。案件还在进一步的审理当中,就连于谦都差一点被刺杀。
为了保护于谦的人身安全,朱瞻基从羽林军中调拨了一个队的官兵对于谦进行保护。随着案件的深入审理,不断有官员被牵涉出来,不断有官员被抓捕。
一向以愣头青形象示人的于谦都有些慌了,再深挖下去,是不是整个京城官场都要为之一空。于谦就不明白,圣贤书读到哪里去了,怎么一个个的口中都是忠君报国、冠冕堂皇的话,轮到做事的时候,就恨不得把刮地三尺,黑眼珠见不得白银子。
为什么官员个个都只想着捞好处,读书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去了哪里。
这一刻于谦对自己所学的学问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这些人不能按照圣贤书的教导做事,嘴里喊着耻于言利,背地里却恨不得把所有的钱财都捞到自己的手里。
于谦把这个疑问写成奏疏发给了皇帝,奏疏在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到临清,朱瞻基看到了这个奏疏,知道于谦陷入了自我否定之中。觉得自己的所学与现实对比格格不入,为什么四书五经之中都是在讲忠君爱国,仁政爱民,清廉自守。
可是实际当中,这些读了圣贤书的读书人,贪腐起来比没有读过书的人更加的肆无忌惮。
这些地方官员,有一个算一个,真要查贪腐全砍了可能有冤枉的,隔一个砍一个肯定有漏网之鱼。
杨士奇选中了官场愣头青于谦,这位佥都御史于大人现在在京城官场是人人憎恨,就连他的顶头上司左都御史顾佐都不愿意跟他有任何的私下来往。
于谦却不以为意,他知道皇帝让他抓贪腐就是个得罪人的差事,只要走出第一步,就别想回头。无数人的眼睛都盯着他看着,一点点毛病出现都会被其他官员弹劾。
如果有人觉得不可能,请参考一下嘉靖年间的海瑞,吃顿肉都能引起京城官场的传扬。若是无人盯着会出现这种无聊的新闻吗?
好在于谦现在的官位是左佥都御史,正四品的官位,如今虽然朝廷发放俸禄不及时,可是就算一年发半年的俸禄也比以前没有加俸时拿到手的钱多,维持一个体面的生活没有任何的问题。
都察院巡查地方本就是分内的职责,杨士奇点名于谦负责调查京畿官员的操守,顾佐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于谦出京不在都察院待着,他也顺心一些。
这个人太轴了,根本就不懂官场的潜规则,花花桥子人抬人,你这么不管不顾的查别人,难道别人就不会对付你吗?
报给皇帝之后,皇帝直接给了一个钦差巡抚京畿的名头,并且赐给了尚方宝剑,五品以下官员只要证据确凿可以先斩后奏。
于谦第一站就选择了京东的通州,通州乃是大运河北端,漕运兴起之后通州地处运河要冲,便有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京城的漕粮仓库大半都在通州储存,有需要时才会从通州经通惠河调运到京城朝阳门码头。通州下辖四县,分别是三河、宝坻、漷县、武清,都是此次蝗灾的重灾区。
于谦到了通州第一件事就是将所有官仓全部封存,各仓的账册全部收缴,同时派人到京城求见户部郎中唐三任,请他派遣懂账册的账房人员到通州查账。
唐三任正愁在户部如何打开局面,收到于谦的求助,立刻派人到通州协助于谦查账。为了不走漏风声。唐三任没有用户部的账房,而是调用了几家皇家生意的账房前去查账。
这年头守仓库的屁股哪有干净的,连带着通州上下也是在官仓中吃的满嘴流油。就连普通的库子每个月也能分润个十贯八贯的银钱,这里就是大明朝官员贪腐的集中地。
让朝廷上下谁都没想到的是,于谦竟然敢直愣愣的把漕粮仓库这个马蜂窝给捅了,官仓一封整个官场一片哗然。
纷纷弹劾于谦胆大妄为,竟然敢动漕粮重地,可是所有的弹劾到了首辅这里都压了下来,甚至都没有送到临清皇帝那里。
群臣着急了,那就证明于谦这一棍子敲对了地方,杨士奇有预感,这次的仓场案一定小不了,这些人越是着急,愤怒,就说明案子抓住了他们的痛脚。
于谦虽然性子耿直,但是却不是没脑子,不然也考不中进士。他把钦差行辕设在了户部分司,并将大大小小的与漕运仓库有关的官员全部软禁在户部分司。
谁也没想到这个愣头青敢这么干,要知道软禁官员一旦证明官员无罪,那是要反坐的。
就这一招为账房们争取了好几天的时间,等到有人发现不对,开始要求于谦放人的时候,于谦已经把仓场的大部分账目核对的差不多了。
剩下的时间,就是要根据账目出现的差额核查各个仓库实际的存粮。
这时候凡是牵扯到通州仓场案的官员们都是人心惶惶,更是各种手段齐上阵,甚至使出了暗杀的手段。
于谦虽然对于人情世故表现的如同愣头青一般,但是对于官场的尔虞我诈,却是异常敏感。指挥着手下兵丁布下了埋伏,只等杀手一来便撒下大网将杀手网住,将杀手活捉。
不过这杀手是死士,没有问出任何有用的口供,便咬舌自尽。这让于谦心中大震,这样的死士可不是普通人家能够养得起的。
现在死士一死便死无对证,搜遍了死士的全身也没找到一件代表身份的物件,看来人家随时都做好了失败的准备。
如此大案不但震动了整个朝廷,就连在临清的朱瞻基也没想到,从上一次清查仓场贪腐到现在这才几年的工夫,怎么就又成了窝案。
于谦的奏疏中描写让人触目惊心,整个仓场几乎到了无人不贪,无人不腐的地步。案件还在进一步的审理当中,就连于谦都差一点被刺杀。
为了保护于谦的人身安全,朱瞻基从羽林军中调拨了一个队的官兵对于谦进行保护。随着案件的深入审理,不断有官员被牵涉出来,不断有官员被抓捕。
一向以愣头青形象示人的于谦都有些慌了,再深挖下去,是不是整个京城官场都要为之一空。于谦就不明白,圣贤书读到哪里去了,怎么一个个的口中都是忠君报国、冠冕堂皇的话,轮到做事的时候,就恨不得把刮地三尺,黑眼珠见不得白银子。
为什么官员个个都只想着捞好处,读书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去了哪里。
这一刻于谦对自己所学的学问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这些人不能按照圣贤书的教导做事,嘴里喊着耻于言利,背地里却恨不得把所有的钱财都捞到自己的手里。
于谦把这个疑问写成奏疏发给了皇帝,奏疏在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到临清,朱瞻基看到了这个奏疏,知道于谦陷入了自我否定之中。觉得自己的所学与现实对比格格不入,为什么四书五经之中都是在讲忠君爱国,仁政爱民,清廉自守。
可是实际当中,这些读了圣贤书的读书人,贪腐起来比没有读过书的人更加的肆无忌惮。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105932/3148110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