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军舰、防线
推荐阅读:她也有翻车的一天、红楼之剑天外来、重生后,我宠上冷戾大佬、摊牌了,我的卡组来自东方、说好军转民,这煤气罐什么鬼?、直视古神一整年、重生猫咪:你是我的铲屎官吗?、汉末波涛之风起、穿越远古种田搞基建、北朝帝业、
阿尔伯特王子究竟下定了怎样的决心已经和陈墨无关,他只不过是轻轻推了一下,让原本的事件走向变换了一种可能。
至于说之后的事情该怎么发展,已经和他这个埃及国王没有任何关系,因为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英国人自己的事情了。
或许阿尔伯特王子还会向他求助,但他显然并不适合直接插手到这件事情之中。
所以在这之后,陈墨没有再过问这件事情,而是在伦敦又盘桓了两天,待诸事完毕便动身前往了英国最大的军港和造船基地朴茨茅斯。
两艘航母已经齐装满员,只等一个盛大的服役仪式之后,它们就将成为埃及海军的一员。
这个入役仪式事关英国和埃及两国之间的一系列合作,因此两国都对此非常重视,不仅王室成员和政府官员会悉数到场,同时英国方面还准备了相当盛大的庆祝仪式。
虽然这两艘航母因为陈墨向英国赠送了一对美人鱼的事情而享受了造价上的优惠,但两艘航母的订单对于朴茨茅斯的造船厂,乃至大萧条时期的英国来说都是一笔大生意。
所以英国对这两艘航母的事情格外重视也就非常好理解了。
尤其是这两艘航母还涉及到一整个航母战斗群的建造以及配套维护设施的建设,这又是一笔让大英帝国都无法拒绝的大生意。
英国政府和王室或许还在这件事上维持着绅士的体面,保持着足够的矜持,但对于朴茨茅斯造船厂来说,一个舰队的建造可是他们无法拒绝的诱惑。
为了能够吃下这笔大订单,他们早早的就派出了自己手上最好的船舶设计师和业务员来到伦敦求见陈墨,希望能够给他一个好印象。
为此他们还非常遵循传统的以和军舰相同的材料制作了两艘航母的模型,作为礼物赠送给了陈墨。
这笔庞大的订单陈墨当然还是打算给英国,不过对于朴茨茅斯造船厂拿出来的设计他却并不怎么满意。
虽然做设计的是朴茨茅斯造船厂最好的设计师,英国人在这笔订单上也没有藏着掖着而是拿出了自己手上最好的技术,但在陈墨看来却还是有些保守和落后。
当然,这并不是英国人的问题,而是陈墨的视野太超前了。
在已经见识过了二战之后人类海上力量迅猛发展,战列舰等旧时代霸主被淘汰之后,陈墨对于大炮巨舰虽然很喜欢,却也知道它们跟不上时代了。
未来是飞机和导弹的时代,二战将是大炮巨舰最后的绝唱。
这也是为什么他要打造航母战斗群,而不是买战列舰的原因。
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雷达。
雷达技术是英国人发明的,英国人在这一方面有着很强的技术储备,未来的不列颠空战,英国人正是靠着雷达的发挥,在空战中取得了巨大的优势。
任何一个对现代军事技术有了解的人都知道雷达对于海战的重要性。
只是1936年英国人才建造起第一个雷达站,现在他们显然没有考虑将雷达装上军舰的问题。
这个时代的军舰侦查手段还和风帆时代没有任何区别,全靠瞭望手在桅杆上拿望远镜人肉搜索。
这也是为什么日本人会把自己的战列舰造成那样一幅违章建筑的样子,他们为的就是能够尽可能的加高舰桥,让瞭望手能够取得更高的视野优势。
雷达校射这种在后世已经司空见惯的技术,在这个时代还是根本没人去想的东西。
日本人建造的世界最大战列舰大和,虽然安装了雷达,但它的主要观瞄设备依旧是那个巨大的十五米光学测距仪,世界上最大的炮队镜。
然而对于陈墨而言,军舰上没有雷达,全靠水手肉侦显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在军舰的设计上,陈墨和朴茨茅斯造船厂的设计师有着极大地分歧。
不过这个问题并不怎么严重,无非是修改设计图的事情,这一点对于朴茨茅斯造船厂来说,并不是什么问题。
在动身前往朴茨茅斯之前,陈墨还和英国现任首相斯坦利·鲍德温有过一次秘密会谈。
双方所讨论的话题,自然是现如今的欧洲局势。
对于德国可能发动战争这件事,英国显然早有预料,法国人同样也早有准备,不然的话他们也不会花费大量的金钱去修马奇诺防线。
在陈墨和鲍德温首相会谈之前,英法两国对这个问题其实也进行过探讨和磋商,双方也在考虑对德国进行一些政策上的解绑,让德国能够恢复一些元气,而不至于做出再一次发动大战这样不理智的事情。
只是法国人同样在战争中损失惨重,他们并不想就这么放过德国人。
英国一直以来所遵循的是大陆均衡政策,欧洲大陆不能有任何一个国家强大起来可以威胁到英国的霸权。
所以他们既不希望法国太强大,同样也不喜欢德国人再次崛起,对英国人而言最好的结局就是德法两败俱伤。
因此解绑德国在英国人看来是可以允许的事情,尤其是在德国的东面是红色的苏联,英国人可是打着让德国人去抵挡苏联的主意的。
对于英国人的这些盘算,陈墨并没有什么意见,他唯一对鲍德温首相提出的建议是英国向比利时施压,让法国人把阿登山脉那一段也用碉堡和防线堵上。
“首相先生,我希望您能明白,如果德国人进攻比利时,法国人花费了大量金钱和资源修建的防线就将是一个摆设,会被德国人完美的绕过。”陈墨拿出了一张地图摆在了鲍德温首相的面前,指着地图上的比利时说道:“阿登山脉虽然地形崎岖,森林密布,但这并不能完全阻挡德国人,如果他们真的从这里进攻,法国人的战斗意志将会因为马奇诺防线被绕过而迅速崩溃。
所以如果英国希望法国还能像一战时那样在战争中发挥足够的作用,那最好帮法国人把这最后一个缺口补上,不然的话我担心法国人连两个月都坚持不了。”
至于说之后的事情该怎么发展,已经和他这个埃及国王没有任何关系,因为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英国人自己的事情了。
或许阿尔伯特王子还会向他求助,但他显然并不适合直接插手到这件事情之中。
所以在这之后,陈墨没有再过问这件事情,而是在伦敦又盘桓了两天,待诸事完毕便动身前往了英国最大的军港和造船基地朴茨茅斯。
两艘航母已经齐装满员,只等一个盛大的服役仪式之后,它们就将成为埃及海军的一员。
这个入役仪式事关英国和埃及两国之间的一系列合作,因此两国都对此非常重视,不仅王室成员和政府官员会悉数到场,同时英国方面还准备了相当盛大的庆祝仪式。
虽然这两艘航母因为陈墨向英国赠送了一对美人鱼的事情而享受了造价上的优惠,但两艘航母的订单对于朴茨茅斯的造船厂,乃至大萧条时期的英国来说都是一笔大生意。
所以英国对这两艘航母的事情格外重视也就非常好理解了。
尤其是这两艘航母还涉及到一整个航母战斗群的建造以及配套维护设施的建设,这又是一笔让大英帝国都无法拒绝的大生意。
英国政府和王室或许还在这件事上维持着绅士的体面,保持着足够的矜持,但对于朴茨茅斯造船厂来说,一个舰队的建造可是他们无法拒绝的诱惑。
为了能够吃下这笔大订单,他们早早的就派出了自己手上最好的船舶设计师和业务员来到伦敦求见陈墨,希望能够给他一个好印象。
为此他们还非常遵循传统的以和军舰相同的材料制作了两艘航母的模型,作为礼物赠送给了陈墨。
这笔庞大的订单陈墨当然还是打算给英国,不过对于朴茨茅斯造船厂拿出来的设计他却并不怎么满意。
虽然做设计的是朴茨茅斯造船厂最好的设计师,英国人在这笔订单上也没有藏着掖着而是拿出了自己手上最好的技术,但在陈墨看来却还是有些保守和落后。
当然,这并不是英国人的问题,而是陈墨的视野太超前了。
在已经见识过了二战之后人类海上力量迅猛发展,战列舰等旧时代霸主被淘汰之后,陈墨对于大炮巨舰虽然很喜欢,却也知道它们跟不上时代了。
未来是飞机和导弹的时代,二战将是大炮巨舰最后的绝唱。
这也是为什么他要打造航母战斗群,而不是买战列舰的原因。
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雷达。
雷达技术是英国人发明的,英国人在这一方面有着很强的技术储备,未来的不列颠空战,英国人正是靠着雷达的发挥,在空战中取得了巨大的优势。
任何一个对现代军事技术有了解的人都知道雷达对于海战的重要性。
只是1936年英国人才建造起第一个雷达站,现在他们显然没有考虑将雷达装上军舰的问题。
这个时代的军舰侦查手段还和风帆时代没有任何区别,全靠瞭望手在桅杆上拿望远镜人肉搜索。
这也是为什么日本人会把自己的战列舰造成那样一幅违章建筑的样子,他们为的就是能够尽可能的加高舰桥,让瞭望手能够取得更高的视野优势。
雷达校射这种在后世已经司空见惯的技术,在这个时代还是根本没人去想的东西。
日本人建造的世界最大战列舰大和,虽然安装了雷达,但它的主要观瞄设备依旧是那个巨大的十五米光学测距仪,世界上最大的炮队镜。
然而对于陈墨而言,军舰上没有雷达,全靠水手肉侦显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在军舰的设计上,陈墨和朴茨茅斯造船厂的设计师有着极大地分歧。
不过这个问题并不怎么严重,无非是修改设计图的事情,这一点对于朴茨茅斯造船厂来说,并不是什么问题。
在动身前往朴茨茅斯之前,陈墨还和英国现任首相斯坦利·鲍德温有过一次秘密会谈。
双方所讨论的话题,自然是现如今的欧洲局势。
对于德国可能发动战争这件事,英国显然早有预料,法国人同样也早有准备,不然的话他们也不会花费大量的金钱去修马奇诺防线。
在陈墨和鲍德温首相会谈之前,英法两国对这个问题其实也进行过探讨和磋商,双方也在考虑对德国进行一些政策上的解绑,让德国能够恢复一些元气,而不至于做出再一次发动大战这样不理智的事情。
只是法国人同样在战争中损失惨重,他们并不想就这么放过德国人。
英国一直以来所遵循的是大陆均衡政策,欧洲大陆不能有任何一个国家强大起来可以威胁到英国的霸权。
所以他们既不希望法国太强大,同样也不喜欢德国人再次崛起,对英国人而言最好的结局就是德法两败俱伤。
因此解绑德国在英国人看来是可以允许的事情,尤其是在德国的东面是红色的苏联,英国人可是打着让德国人去抵挡苏联的主意的。
对于英国人的这些盘算,陈墨并没有什么意见,他唯一对鲍德温首相提出的建议是英国向比利时施压,让法国人把阿登山脉那一段也用碉堡和防线堵上。
“首相先生,我希望您能明白,如果德国人进攻比利时,法国人花费了大量金钱和资源修建的防线就将是一个摆设,会被德国人完美的绕过。”陈墨拿出了一张地图摆在了鲍德温首相的面前,指着地图上的比利时说道:“阿登山脉虽然地形崎岖,森林密布,但这并不能完全阻挡德国人,如果他们真的从这里进攻,法国人的战斗意志将会因为马奇诺防线被绕过而迅速崩溃。
所以如果英国希望法国还能像一战时那样在战争中发挥足够的作用,那最好帮法国人把这最后一个缺口补上,不然的话我担心法国人连两个月都坚持不了。”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106388/3288920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