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唐代金库(400推荐加更)
推荐阅读:LOL:什么叫自爆型打野啊?、序列大明、综网:终焉的守望之无尽词缀、科技公司,我成国产之光!、玩家重载、那就让她们献上忠诚吧!、港综世界的警察、我也是异常生物、退下,让朕来、人在综墓,卸岭盗魁、
如果真要接受唐三彩的传承,也肯定是摸一摸石椁之中的唐三彩。
想来石椁之中的唐三彩,个头应该会小一些,也应该更加精致一些。
越过祭台,小心的避过木人、铜人、陶俑,陈文哲来到了石椁跟前。
看着眼前斑驳陆离的彩绘,陈文哲感觉有点可惜。
可是,这一座石椁,暴露在空气之中一千多年,能够留下一些彩绘,已经算是很厉害了。
“果然如同我猜测的一样,不过,这座石椁的年代,恐怕比外面那座要更加久远!”
视线从石椁之上移开,陈文哲笑嘻嘻的看着,堆积在地上的一些黑色的东西。
除了棺椁,恐怕就这些东西价值最大了。
擦掉上面的尘土,看到了一片黑色。
时间太长,这些东西都变得发黑,不用说,肯定是银子。
船型的银铤,拿起来了一个,看着还真丑。
不过,一股欣喜的感觉,从心中蔓延出来。
银子的纯度、重量、大小,特点,一瞬间浮现在脑海之中。
这才是真正的摸金,可以说是金银专精,他现在对金银特别敏感。
这东西是小船形态,细长,船底很薄,两头翘起,两边的银子因为太薄,都压的扁了下去,看着就更丑了。
不过,陈文哲知道,这才是正常的。
在众多影视作品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节:皇帝随随便便就赏赐别人很多的黄金和白银,然后就抬出了一箱又一箱造型精美的元宝。
其实,了解历史的都晓得,那种胖乎乎,造型精美的银元宝,是后人yy的,真正的银两,并不是那个样子。
我国使用金银作为货币的传统,由来已久,银两在汉朝时就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
后来汉朝的大文学家许慎注《淮南子》说:“铤者,金银铜等未成器铸作片,名曰铤”。
铤指的是金属材料尚未进行冶炼的坯料,大致为长条形。
由于贵重金属自身就有比较高的价值,所以能够直接作为储藏和大宗贸易支付使用。
到了唐朝的时候,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唐朝银铤。
银铤这个称呼源自于它的造型,那个时候人们习惯将长而且端直的东西叫“挺”。
木质的就是“梃”,竹子的就是“筳”,金属的就是“铤”。
听到这个名字,其实就能想到它的形状。
唐朝的银铤,除了长条的笏形以外,还有一种就是眼前这种类似于船型的,束腰,然后两头翘起。
当时的银铤,通常是能够作为标准计数单位的,一铤的重量为五十两。
所以,陈文哲手中的一铤,就是五十两银子。
之所以采用这样的造型,一方面能够充分展示白银的延展性,一方面也能防止铸造时,掺入其他金属。
白银作为高价值的金属,很容易被居心不良的人盯上,为了防止造假,就需要让银两本身,全方位的让别人看到,于是就出现了船的形状。
这种形状的底部比较平坦,而且很薄,方便人们快速做出判断。
白银的属性与众不同,纯白的颜色就是它最大的标志,而一旦混入别的杂质,例如铜、铅之类的贱金属,也能轻松判断出来。
例如在纯银中加入2%的铜以后,银两的颜色就会明显变灰。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银两两边,很容易看到翘得非常夸张的两翼,这其实都是防伪的标志。
“有了银铤,就肯定有金铤,哈哈,这个居然不是金铤,而是金砖!”
“这应该称为金条吧?”
不知道什么时候,陈青林来到了陈文哲的身边。
后面还有陈青川,两个人一左一右,站在他的身后。
“就是金砖,人家当时还叫金库呢!”
陈文哲笑着翻动了一下,看着不多,但是这东西的重量很足!
随手拿起来了一块,比他先前弄到的大黄鱼可重多了。
纯度应该达到了百分之九十八,达不到三个九、四个九的,这一点陈文哲十分确定。
摸金技能在这一方面,就是这么厉害。
他记得现在造假的唐朝金库小金砖,一块是五十克的,也就是一两重。
唐宋时期都是一斤十六两,也就是说,这么一块金砖,足足有八百克重。
不算它们的历史价值,单纯的卖黄金,这么一块也能卖差不多三十万。
清理掉上面的银挺,下面的金砖数量还是不少的。
“这怎么也有五六箱子,一个箱子就算少装点,怎么也得装个一百块吧?五六百块,算五百块,一块八百克,这是多少?”
说着说着,陈文哲也说不下去了。
“四百千克?也就是四百公斤,不足半吨!”
好一会儿之后,陈青川才开口道。
陈文哲无语,不足半吨,这是说多?还是说少?
“我们在后面,还发现了不少铁质枪头,这里应该还被当做藏兵洞使用过!”
陈青林没有说黄金,而是转移了话题。
陈文哲点了点头,把手中的黄金扔到了金银堆里。
“早就猜到了,这座大墓的主人,应该是唐代中期之后的贵族,这些银挺就是证明。”
据史料记载,唐朝银铤最流行的时间,是唐朝的中晚期,其功能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官方使用,民间的大额支付和对外商贸也开始使用银两。
唐朝时,我国对外贸易非常频繁,不仅仅有路上丝绸之路,还有频繁的海上贸易。
当时西亚地区普遍使用银币,这与当时的开元通宝,难以互相兑换,因此使用银铤,就成了最为便利的选择。
唐朝船型的银铤,有利于全球贸易的顺利开展,而在那个缺少信用体系的时代,船型或是笏形的造型,有利于贸易双方彼此检验白银的成色。
唐朝银铤的面值太大,普通百姓几乎没有看到和使用的机会,因此进入这里,被埋在了地下,也就没有什么奇怪的了。
“咦?你们发现兵器了?只有枪头?”
“绝大多数是枪头,再就是这两只箱子了,又是漆器,个头还不小,我们只拿过来了一件!”
说着,陈青川递给了陈文哲,一只狭长的漆器盒子。
这只漆器盒子的长度,达到了一米五。
看到扁平狭长的盒子,陈文哲的心脏,忽然猛烈的跳动了一下。
在藏兵洞里,发现了这样的漆器盒子,里面还能是什么?
想来石椁之中的唐三彩,个头应该会小一些,也应该更加精致一些。
越过祭台,小心的避过木人、铜人、陶俑,陈文哲来到了石椁跟前。
看着眼前斑驳陆离的彩绘,陈文哲感觉有点可惜。
可是,这一座石椁,暴露在空气之中一千多年,能够留下一些彩绘,已经算是很厉害了。
“果然如同我猜测的一样,不过,这座石椁的年代,恐怕比外面那座要更加久远!”
视线从石椁之上移开,陈文哲笑嘻嘻的看着,堆积在地上的一些黑色的东西。
除了棺椁,恐怕就这些东西价值最大了。
擦掉上面的尘土,看到了一片黑色。
时间太长,这些东西都变得发黑,不用说,肯定是银子。
船型的银铤,拿起来了一个,看着还真丑。
不过,一股欣喜的感觉,从心中蔓延出来。
银子的纯度、重量、大小,特点,一瞬间浮现在脑海之中。
这才是真正的摸金,可以说是金银专精,他现在对金银特别敏感。
这东西是小船形态,细长,船底很薄,两头翘起,两边的银子因为太薄,都压的扁了下去,看着就更丑了。
不过,陈文哲知道,这才是正常的。
在众多影视作品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节:皇帝随随便便就赏赐别人很多的黄金和白银,然后就抬出了一箱又一箱造型精美的元宝。
其实,了解历史的都晓得,那种胖乎乎,造型精美的银元宝,是后人yy的,真正的银两,并不是那个样子。
我国使用金银作为货币的传统,由来已久,银两在汉朝时就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
后来汉朝的大文学家许慎注《淮南子》说:“铤者,金银铜等未成器铸作片,名曰铤”。
铤指的是金属材料尚未进行冶炼的坯料,大致为长条形。
由于贵重金属自身就有比较高的价值,所以能够直接作为储藏和大宗贸易支付使用。
到了唐朝的时候,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唐朝银铤。
银铤这个称呼源自于它的造型,那个时候人们习惯将长而且端直的东西叫“挺”。
木质的就是“梃”,竹子的就是“筳”,金属的就是“铤”。
听到这个名字,其实就能想到它的形状。
唐朝的银铤,除了长条的笏形以外,还有一种就是眼前这种类似于船型的,束腰,然后两头翘起。
当时的银铤,通常是能够作为标准计数单位的,一铤的重量为五十两。
所以,陈文哲手中的一铤,就是五十两银子。
之所以采用这样的造型,一方面能够充分展示白银的延展性,一方面也能防止铸造时,掺入其他金属。
白银作为高价值的金属,很容易被居心不良的人盯上,为了防止造假,就需要让银两本身,全方位的让别人看到,于是就出现了船的形状。
这种形状的底部比较平坦,而且很薄,方便人们快速做出判断。
白银的属性与众不同,纯白的颜色就是它最大的标志,而一旦混入别的杂质,例如铜、铅之类的贱金属,也能轻松判断出来。
例如在纯银中加入2%的铜以后,银两的颜色就会明显变灰。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银两两边,很容易看到翘得非常夸张的两翼,这其实都是防伪的标志。
“有了银铤,就肯定有金铤,哈哈,这个居然不是金铤,而是金砖!”
“这应该称为金条吧?”
不知道什么时候,陈青林来到了陈文哲的身边。
后面还有陈青川,两个人一左一右,站在他的身后。
“就是金砖,人家当时还叫金库呢!”
陈文哲笑着翻动了一下,看着不多,但是这东西的重量很足!
随手拿起来了一块,比他先前弄到的大黄鱼可重多了。
纯度应该达到了百分之九十八,达不到三个九、四个九的,这一点陈文哲十分确定。
摸金技能在这一方面,就是这么厉害。
他记得现在造假的唐朝金库小金砖,一块是五十克的,也就是一两重。
唐宋时期都是一斤十六两,也就是说,这么一块金砖,足足有八百克重。
不算它们的历史价值,单纯的卖黄金,这么一块也能卖差不多三十万。
清理掉上面的银挺,下面的金砖数量还是不少的。
“这怎么也有五六箱子,一个箱子就算少装点,怎么也得装个一百块吧?五六百块,算五百块,一块八百克,这是多少?”
说着说着,陈文哲也说不下去了。
“四百千克?也就是四百公斤,不足半吨!”
好一会儿之后,陈青川才开口道。
陈文哲无语,不足半吨,这是说多?还是说少?
“我们在后面,还发现了不少铁质枪头,这里应该还被当做藏兵洞使用过!”
陈青林没有说黄金,而是转移了话题。
陈文哲点了点头,把手中的黄金扔到了金银堆里。
“早就猜到了,这座大墓的主人,应该是唐代中期之后的贵族,这些银挺就是证明。”
据史料记载,唐朝银铤最流行的时间,是唐朝的中晚期,其功能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官方使用,民间的大额支付和对外商贸也开始使用银两。
唐朝时,我国对外贸易非常频繁,不仅仅有路上丝绸之路,还有频繁的海上贸易。
当时西亚地区普遍使用银币,这与当时的开元通宝,难以互相兑换,因此使用银铤,就成了最为便利的选择。
唐朝船型的银铤,有利于全球贸易的顺利开展,而在那个缺少信用体系的时代,船型或是笏形的造型,有利于贸易双方彼此检验白银的成色。
唐朝银铤的面值太大,普通百姓几乎没有看到和使用的机会,因此进入这里,被埋在了地下,也就没有什么奇怪的了。
“咦?你们发现兵器了?只有枪头?”
“绝大多数是枪头,再就是这两只箱子了,又是漆器,个头还不小,我们只拿过来了一件!”
说着,陈青川递给了陈文哲,一只狭长的漆器盒子。
这只漆器盒子的长度,达到了一米五。
看到扁平狭长的盒子,陈文哲的心脏,忽然猛烈的跳动了一下。
在藏兵洞里,发现了这样的漆器盒子,里面还能是什么?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106737/3134770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