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发行合同
推荐阅读: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诸天轮回转生、托身锋刃里、混沌新纪元从大宋开始、诸天:从小欢喜当爹开始、凡人:开局我能进入灵界、斗罗:噬魂蛛皇、神探陈益、爱发微博的我,成了职业通天代、病弱太子妃超凶的、
电影放映已经结束,室内的灯光也被人打开了。
“啪啪……”掌声响起来了。
带头鼓掌的是韩三评,其他人也跟着鼓起掌来。
此时韩三评满脸笑意,拍了拍旁边林东峻的肩膀:“不错,不错,这片子可看性很强,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看起来韩三评对这部电影非常满意,林东峻也谦虚了几句:“哪里,还是多亏了有北影厂的资金和厂里的支持,这部片子才能面世,我还得感谢厂长呢!”
“你这就谦虚,这部电影的完成,你功不可没。适当的谦虚是好的,过度的谦虚可就不好了……”韩三评笑了笑,“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可是没有你这样的成就……”
此时其他观影的人员和青影厂的来人也都上来向林东峻贺喜,什么“后生可畏啊”、“这年轻人不错,我看好你”“这故事讲的好”之类的好话没停……反正说几句好话又不用花钱,领导都说好了,咱也跟着说几句呗!
“这部片子按照现在的节奏画面完全可以上映了,你们这后期制作的速度很快嘛。不过后面的字幕以及一些其他东西你们还要做好一点,完了之后递审这方面我会跟进的……”
韩三评看了片子之后,对这部电影信心大增,说不定自己就能靠这部电影打一个翻身仗。
“好的,我会继续跟进的。谢谢厂长!”
这部片子的后期工程能够这么快,也是林东峻脑子里有成片里的各种东西可以参考,所以才能很快的完成,要是一部新片子做后期,怎么也得两三月!
“那我们下面来谈谈发行的合同问题吧!”几人此时也出了放映厅,到了会议室。工作人员上好茶后,韩三评开口道。
这部片子虽然北影厂只投资了100万,不过主导方却是人家北影厂,之后需要加的片头厂标也是北影厂的。
林东峻的新世界投了160万,作为最重要的投资人,并没有署名的权利。不过作为投资方之一,发行问题当然要双方沟通了。
“这部片子投资三百万,厂里这边可以提供两种发行合同,一种是买断版权,另一种就是这几年开始的票房分账的模式。”
“买断版权的话厂里最多只能出四百万,而且这笔钱还要等电影下映之后才能按照投资比例给你分成……这种分成发行的模式你了解吧?”韩三评问了一句。
“了解。”
最近眼看着电影就要完成,林东峻向陈新明了解了很多这个年代电影发行的东西。
了解之后,林东峻心情不好了一会,很多东西低于自己的预期。
他还是按照前世的经验,以为作为电影制作方(含发行方)可以拿到净票房收入的43%,结果根本不是这样……
1994年之前,国内电影实行统购统销的政策(前面已经提过了,不重复了)……
1995年,国产影片《红樱桃》开启了票房分账的先河。
此时电影票房收益分账是这样的:在总票房收入中先上交5%的电影专项基金以及3.3%的营业税,交完税后剩下的91.7%的净票房(即可分账票房)为影院(这会还没有院线,电影院也是国资)和制作方所得。其中影院要拿走其中65%的份额,剩下35%才由制片方(含发行方)所得。
举个例子,在每100元票房中,首先要上缴5元的国家电影发展专项资金以及3.3元的营业税,剩下的91.7元作为净票房再由制片方和影院双方分账。
其中制作方可以分到32元。这里面还要扣除发行方的发行费用才是最终所得,发行费用大概在制片方分账的5%—15%左右,一般是10%。按照10%计算,发行费用为3.2元左右,最后制作方能拿到28块多。
这样算下来一部影片上映之后制作方能到手的也就电影票房的28%,一部电影依靠票房回本票房至少要达到制作成本的3.6倍。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收入,比如电视播放权、录像带(vcd/dvd)版权等。不过这些都卖不了多少钱。所以很多人投资电影基本都是赔钱的,这也导致了国内电影市场越来越萎靡,很多电影人跑去制作电视剧。
林东峻失望的原因也在这里,他一直以为制作方能拿到43%的分成,实际到手基本是总票房的33%,和现在选择票房分成后最终能拿到的28%相比,比他预计的收入要少了大约总票房的5%,这部电影制作方将少拿到很多钱。
后来林东峻结合自己前世的某些记忆,也知道了这种分账模式一直持续到新世纪初。
另一个时空中,真正提高制作方的分成比例是华夏开启大片时代之后,也就是《英雄》上映之后,大投资、大制作、大明星阵容的顶级商业大片拥有巨大的票房潜力,这才有和院线以及影院的议价资格。
新画冕主导的《英雄》、《十面埋伏》就把分成比例提高到40%左右,也为制作方和院线方争夺票房分成拉开了序幕。
随着大片时代的开启,经过几年多方博弈,最终达成了相关协议:制片方(含发行方)最终拿到净票房*(40%43%)的分账,影院和院线方拿到净票房*57%的分账,中影数字的发行代理费,简称中数代理费一般为净票房*(13%)。
综合计算下来,每100元的票房,制片方实际票房分账为33元左右。所以,对制片方来说,票房收入达到制作成本的三倍就可以回本了。当然实际到每部影片,略有差别,但大体上是没问题的。
国内电影票房基本是制作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其他的什么电视播放权、dvd版权、海外版权基本卖不了多少钱。
所以,票房收入的多少以及分成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那你这边的选择呢?”听到林东峻的回答,韩三评问了一句。
买断的话,虽然比较保守,但是也有的赚。分成就要经受市场的考验了。买断北影厂也是承担了一定的风险的,这部片子现在在座的各位看好,上映之后观众也不一定喜欢。
“我们选择分成合同!总要搏一搏的。”林东峻对自己的电影还是有点自信的,只要票房达到千万,就不会亏本,剩下的就是赚多赚少了。
“行,你们年轻人有气魄!”韩三评原本以为林东峻会选择保守的买断,落袋为安。因为这基本是此时大多数导演的选择,这样看来,这小家伙野心不少,对自己也很自信啊!
“那之后就让厂里的发行负责人和你签合同吧!”
这事完了之后韩三评也去忙了。林东峻和菲姐去和负责发行的人员签合同。
这部电影离上映还远呢,影片后期所有工作做完,过审之后才会组织全国各地的发行公司的负责人来看片,确定发行拷贝……
现在国内一年拍摄的故事片也就百来部,能通过审核上映的也就几十部,市场上根本没有什么卖座的电影,也不存在什么票房大战,好片子上映后基本是不缺排片的。
这里稍微提一句,统购统销时代,中影公司(非千禧年之后的中影集团)作为唯一的全国性垄断发行单位,依靠设立在全国的子公司,负责所有电影发行业务。
1994年,打破统购统销的政策。1995年起,国内电影制片厂直接面向各省市电影发行公司发行销售自己生产的电影。
国内最早的院线应该是96年建立的燕京新影联,其前身就是燕京电影发行公司,属于国有公司。其他地区依然是当地的电影发行公司负责排片。
北影厂作为全国有数的大厂,能够联系全国各省市的发行公司组织排片,这也是林东峻拉着北影厂投资以及把发行工作交给北影厂的原因。
林东峻和菲姐出了北影厂之后,菲姐问起林东峻:“为什么不选择买断电影呢?这样的话很稳妥呀!”
“不用担心,我对这部电影有信心。当时说了要让你跟着投资赚一笔,现在和我预期的稍微有出入,不过应该还是可以赚不少钱的,至少比买断赚得那30%多……”
今天来看片几位主演也是一起过来的,不过刚才出来后大家都去各忙各的了。林东峻此时也和菲姐一边走一边谈起新电影的事情……
“啪啪……”掌声响起来了。
带头鼓掌的是韩三评,其他人也跟着鼓起掌来。
此时韩三评满脸笑意,拍了拍旁边林东峻的肩膀:“不错,不错,这片子可看性很强,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看起来韩三评对这部电影非常满意,林东峻也谦虚了几句:“哪里,还是多亏了有北影厂的资金和厂里的支持,这部片子才能面世,我还得感谢厂长呢!”
“你这就谦虚,这部电影的完成,你功不可没。适当的谦虚是好的,过度的谦虚可就不好了……”韩三评笑了笑,“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可是没有你这样的成就……”
此时其他观影的人员和青影厂的来人也都上来向林东峻贺喜,什么“后生可畏啊”、“这年轻人不错,我看好你”“这故事讲的好”之类的好话没停……反正说几句好话又不用花钱,领导都说好了,咱也跟着说几句呗!
“这部片子按照现在的节奏画面完全可以上映了,你们这后期制作的速度很快嘛。不过后面的字幕以及一些其他东西你们还要做好一点,完了之后递审这方面我会跟进的……”
韩三评看了片子之后,对这部电影信心大增,说不定自己就能靠这部电影打一个翻身仗。
“好的,我会继续跟进的。谢谢厂长!”
这部片子的后期工程能够这么快,也是林东峻脑子里有成片里的各种东西可以参考,所以才能很快的完成,要是一部新片子做后期,怎么也得两三月!
“那我们下面来谈谈发行的合同问题吧!”几人此时也出了放映厅,到了会议室。工作人员上好茶后,韩三评开口道。
这部片子虽然北影厂只投资了100万,不过主导方却是人家北影厂,之后需要加的片头厂标也是北影厂的。
林东峻的新世界投了160万,作为最重要的投资人,并没有署名的权利。不过作为投资方之一,发行问题当然要双方沟通了。
“这部片子投资三百万,厂里这边可以提供两种发行合同,一种是买断版权,另一种就是这几年开始的票房分账的模式。”
“买断版权的话厂里最多只能出四百万,而且这笔钱还要等电影下映之后才能按照投资比例给你分成……这种分成发行的模式你了解吧?”韩三评问了一句。
“了解。”
最近眼看着电影就要完成,林东峻向陈新明了解了很多这个年代电影发行的东西。
了解之后,林东峻心情不好了一会,很多东西低于自己的预期。
他还是按照前世的经验,以为作为电影制作方(含发行方)可以拿到净票房收入的43%,结果根本不是这样……
1994年之前,国内电影实行统购统销的政策(前面已经提过了,不重复了)……
1995年,国产影片《红樱桃》开启了票房分账的先河。
此时电影票房收益分账是这样的:在总票房收入中先上交5%的电影专项基金以及3.3%的营业税,交完税后剩下的91.7%的净票房(即可分账票房)为影院(这会还没有院线,电影院也是国资)和制作方所得。其中影院要拿走其中65%的份额,剩下35%才由制片方(含发行方)所得。
举个例子,在每100元票房中,首先要上缴5元的国家电影发展专项资金以及3.3元的营业税,剩下的91.7元作为净票房再由制片方和影院双方分账。
其中制作方可以分到32元。这里面还要扣除发行方的发行费用才是最终所得,发行费用大概在制片方分账的5%—15%左右,一般是10%。按照10%计算,发行费用为3.2元左右,最后制作方能拿到28块多。
这样算下来一部影片上映之后制作方能到手的也就电影票房的28%,一部电影依靠票房回本票房至少要达到制作成本的3.6倍。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收入,比如电视播放权、录像带(vcd/dvd)版权等。不过这些都卖不了多少钱。所以很多人投资电影基本都是赔钱的,这也导致了国内电影市场越来越萎靡,很多电影人跑去制作电视剧。
林东峻失望的原因也在这里,他一直以为制作方能拿到43%的分成,实际到手基本是总票房的33%,和现在选择票房分成后最终能拿到的28%相比,比他预计的收入要少了大约总票房的5%,这部电影制作方将少拿到很多钱。
后来林东峻结合自己前世的某些记忆,也知道了这种分账模式一直持续到新世纪初。
另一个时空中,真正提高制作方的分成比例是华夏开启大片时代之后,也就是《英雄》上映之后,大投资、大制作、大明星阵容的顶级商业大片拥有巨大的票房潜力,这才有和院线以及影院的议价资格。
新画冕主导的《英雄》、《十面埋伏》就把分成比例提高到40%左右,也为制作方和院线方争夺票房分成拉开了序幕。
随着大片时代的开启,经过几年多方博弈,最终达成了相关协议:制片方(含发行方)最终拿到净票房*(40%43%)的分账,影院和院线方拿到净票房*57%的分账,中影数字的发行代理费,简称中数代理费一般为净票房*(13%)。
综合计算下来,每100元的票房,制片方实际票房分账为33元左右。所以,对制片方来说,票房收入达到制作成本的三倍就可以回本了。当然实际到每部影片,略有差别,但大体上是没问题的。
国内电影票房基本是制作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其他的什么电视播放权、dvd版权、海外版权基本卖不了多少钱。
所以,票房收入的多少以及分成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那你这边的选择呢?”听到林东峻的回答,韩三评问了一句。
买断的话,虽然比较保守,但是也有的赚。分成就要经受市场的考验了。买断北影厂也是承担了一定的风险的,这部片子现在在座的各位看好,上映之后观众也不一定喜欢。
“我们选择分成合同!总要搏一搏的。”林东峻对自己的电影还是有点自信的,只要票房达到千万,就不会亏本,剩下的就是赚多赚少了。
“行,你们年轻人有气魄!”韩三评原本以为林东峻会选择保守的买断,落袋为安。因为这基本是此时大多数导演的选择,这样看来,这小家伙野心不少,对自己也很自信啊!
“那之后就让厂里的发行负责人和你签合同吧!”
这事完了之后韩三评也去忙了。林东峻和菲姐去和负责发行的人员签合同。
这部电影离上映还远呢,影片后期所有工作做完,过审之后才会组织全国各地的发行公司的负责人来看片,确定发行拷贝……
现在国内一年拍摄的故事片也就百来部,能通过审核上映的也就几十部,市场上根本没有什么卖座的电影,也不存在什么票房大战,好片子上映后基本是不缺排片的。
这里稍微提一句,统购统销时代,中影公司(非千禧年之后的中影集团)作为唯一的全国性垄断发行单位,依靠设立在全国的子公司,负责所有电影发行业务。
1994年,打破统购统销的政策。1995年起,国内电影制片厂直接面向各省市电影发行公司发行销售自己生产的电影。
国内最早的院线应该是96年建立的燕京新影联,其前身就是燕京电影发行公司,属于国有公司。其他地区依然是当地的电影发行公司负责排片。
北影厂作为全国有数的大厂,能够联系全国各省市的发行公司组织排片,这也是林东峻拉着北影厂投资以及把发行工作交给北影厂的原因。
林东峻和菲姐出了北影厂之后,菲姐问起林东峻:“为什么不选择买断电影呢?这样的话很稳妥呀!”
“不用担心,我对这部电影有信心。当时说了要让你跟着投资赚一笔,现在和我预期的稍微有出入,不过应该还是可以赚不少钱的,至少比买断赚得那30%多……”
今天来看片几位主演也是一起过来的,不过刚才出来后大家都去各忙各的了。林东峻此时也和菲姐一边走一边谈起新电影的事情……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107794/3109519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