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论说话技巧的重要性
推荐阅读:洪荒:悟性逆天,我为截教第一仙、深渊入侵?身为魔修的我笑了、战锤:向虚空领主致敬!、好好好,我抢功劳是吧?、不死秦王,从吃下金蝉开始、横推武道:从降妖伏魔开始、皇帝替身:我的体质每天增加一点、艾尔登法环,但是带着风灵月影、领主:序列主宰、金丹是恒星,你管这叫修仙?、
当朱厚照说出准备金的时候,程敏政等人刮目相看。至少说明太子知道宝钞贬值的真正原因所在。
如果控制在小范围内,并公布准确的发行量、流通量、准备金,还真的有成功推行的可能。
但太子说了大半天,最关键的一点始终没有说明——囚牛商行能从中得到什么。弘治帝问出了大家的心声。
朱厚照笑:“囚牛商行肯定不亏。如果操作的好,能大赚特赚,和鞑靼到边界抢粮、抢财宝、抢人一样容易。”
“咳咳!”弘治帝被口水呛到。
“话又要说回去了。把囚牛宝钞比作一亩土地,正常现象为农户一年收获2石粮食。本宫打算分两步走,第一步仍旧种粮食,但要使一亩一年收获20石粮食。第二步不种粮食,也不种棉花,具体做什么保密,但保守能得到200石粮食。”
第二步当然是玩金融。不过对一群连大明宝钞都玩不转的老头解释什么是金融,挑战度太高,朱厚照不准备尝试。
“在场的诸位都是科举取仕,家中都有田产,应该都知道点种田的门道。”
官场有官场的潜规则。潜规则是连皇帝都不能碰触的禁忌。比如“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比如不通过科举会试,用祖荫或纳粮捐监等手段弄到监生、传奉官等身份当官的,最高不过五品官。在场的都是五品及以上官员,很难找出一位非进士出身。
“种不出庄稼,土地就没有价值。而要让土地丰收,离不开良种、农肥、精心侍弄、老天爷赏脸四点。”
“换成囚牛宝钞,同样如此。”
干货来了。朱厚照笑眯眯,等着鱼儿上钩。
“首先是良种。要选对种子。也就是要选对让囚牛宝钞增值的项目。诸位认为把桑蚕加工成丝绸赚的多,还是把甘蔗制成白糖赚的多?”
众人看向朱厚照。他们又不知道白糖的成本是多少。
朱厚照大笑:“按单价来说,当然是甘蔗做成糖果赚的利润最高。但按产量、投入、产出、市场供需关系、边际效益等等来算,白糖赚得多。”
虽然用了一堆让官员们听不懂的词,但朱厚照说的是大实话。此时大明没了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从丝绸获的利真比不过元朝。
“其次说说农肥。种地施肥,相当于作坊使用的技术。这就不以制糖为例了,本宫不能把家底透出来。比如用水磨坊磨面比用石磨快很多。提花机织的布卖的比一般织布机的贵。比如江南刚刚盛行起来的新式缫车和赶车,就比旧版效率更高。”
谢迁侧目。太子竟然连江南用上新式缫车和赶车都知道。
“接着说精心侍弄。也就是让人更用心的劳作,或者一天的活只花半天做完。例如宫里的制冰作坊,急需用冰的那几个月,作坊扩张。宫人们每日三班,一天十二个时辰日夜不停地赶工。其中还涉及到流水线生产、工序安排等。”
“最后一条老天爷赏脸,在囚牛宝钞上得换成物流通畅。大明的官道、驿路、水路四通八达。只要不碰到像年前京师运粮不畅的现象就成。”
朱厚照不忘损官员两句。年前京师缺粮,没遭遇雪灾风暴之类的严酷天气,竟然从远处调不来粮。为了想让朝廷开一次纳粮捐监的口子人为制造粮荒,背后的人也是很拼了!
胡御史皱眉沉思,正在一句句消化朱厚照所言。
周经听着听着,感觉很像商人开作坊赚钱。但还没想明白囚牛宝钞如何赚钱。
“殿下似乎漏说了最重要的一环。”李东阳用火辣辣地眼神直视朱厚照,“囚牛宝钞从何而来?殿下先用了假设,又列举了种种,唯独隐藏囚牛宝钞的来源。土地不可能凭空出现。或是祖产分得,或是一生积蓄所购,或是嫁妆等等,总有一个来由。囚牛宝钞的来由是什么?”
朱厚照吃吃地笑了起来。他的话术竟然没有瞒过李东阳。也是,李东阳现在只有53岁。算在场中比较年轻、头脑灵活的一位了。
“本宫已经说过了啊,户部给的嘛!”朱厚照对着李东阳调皮地眨眨眼。
“啊?!”周经一片茫然,“臣何时给的?”
“俸禄账目上的一半呗。户部每年会收到各地缴纳的大米、小麦、棉花、丝绸等不一的田赋。本宫知道户部缺银子,所以打算直接拿各地的田赋等产出充当本金。”朱厚照细长的眼睛眯起,双唇上扬,露出最憨厚、最天真无邪的笑容,“当然啦,还可以用百姓的徭役抵扣。只要不是银子,本宫来者不拒。”
如果一家刚开业的工厂,有免费的原材料、免费的人工,高超的技术(二十四衙门),甚至拉来固定的消费群体,能赚不到银子吗?简直是地上捡银子啊!
说到底,就是朱厚照发现大明财政运转中的漏洞,想归拢到手里把浪费的一部分价值捡起来。
话说到这个份上,大部分的人都听懂了。
太子只要实现给出十分之一的准备金,就能从户部手里赚出足够的银子补贴部分俸禄。
好像真的很可行。
也只有太子这样的身份,才能玩得转这件事。
弘治帝用衣袖遮挡住嘴型,微不可查的声音问李荣,“照哥儿是不是又弄到了什么好秘方?”
弘治帝想到了从蔗糖提取白糖的方子。一张方子替照哥儿赚了无数的银子。
“老奴并不清楚。”
李荣就算知道了也不敢说出来。事后皇爷反应过来,岂不会怀疑他暗中监视太子?
弘治帝换了个问题:“那照哥儿最近有没有举荐他人当传奉官?”
“暂时没有。但自从太子爷举荐老木匠当传奉官后,司礼监、内宫监、御用监等各处的工匠经常跑端本宫。”李荣为难地道,“清宁宫灾之后,腾骧四卫把端本宫围的水泄不通。太子爷又是个做事有章法的。端本宫里发生了什么,外人极难窥探一二。”
有和弘治帝一样想法的官员很多。主要是这个年京师流行送糖果和白糖,官员们没少往囚牛商行送囚牛宝钞和银子。
“难怪殿下年前要把囚牛宝钞塞给户部!”周经一拍大腿。
太子也太能胡侃,为了向户部索要东西,硬是把囚牛宝钞说得玄玄乎乎。
如果控制在小范围内,并公布准确的发行量、流通量、准备金,还真的有成功推行的可能。
但太子说了大半天,最关键的一点始终没有说明——囚牛商行能从中得到什么。弘治帝问出了大家的心声。
朱厚照笑:“囚牛商行肯定不亏。如果操作的好,能大赚特赚,和鞑靼到边界抢粮、抢财宝、抢人一样容易。”
“咳咳!”弘治帝被口水呛到。
“话又要说回去了。把囚牛宝钞比作一亩土地,正常现象为农户一年收获2石粮食。本宫打算分两步走,第一步仍旧种粮食,但要使一亩一年收获20石粮食。第二步不种粮食,也不种棉花,具体做什么保密,但保守能得到200石粮食。”
第二步当然是玩金融。不过对一群连大明宝钞都玩不转的老头解释什么是金融,挑战度太高,朱厚照不准备尝试。
“在场的诸位都是科举取仕,家中都有田产,应该都知道点种田的门道。”
官场有官场的潜规则。潜规则是连皇帝都不能碰触的禁忌。比如“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比如不通过科举会试,用祖荫或纳粮捐监等手段弄到监生、传奉官等身份当官的,最高不过五品官。在场的都是五品及以上官员,很难找出一位非进士出身。
“种不出庄稼,土地就没有价值。而要让土地丰收,离不开良种、农肥、精心侍弄、老天爷赏脸四点。”
“换成囚牛宝钞,同样如此。”
干货来了。朱厚照笑眯眯,等着鱼儿上钩。
“首先是良种。要选对种子。也就是要选对让囚牛宝钞增值的项目。诸位认为把桑蚕加工成丝绸赚的多,还是把甘蔗制成白糖赚的多?”
众人看向朱厚照。他们又不知道白糖的成本是多少。
朱厚照大笑:“按单价来说,当然是甘蔗做成糖果赚的利润最高。但按产量、投入、产出、市场供需关系、边际效益等等来算,白糖赚得多。”
虽然用了一堆让官员们听不懂的词,但朱厚照说的是大实话。此时大明没了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从丝绸获的利真比不过元朝。
“其次说说农肥。种地施肥,相当于作坊使用的技术。这就不以制糖为例了,本宫不能把家底透出来。比如用水磨坊磨面比用石磨快很多。提花机织的布卖的比一般织布机的贵。比如江南刚刚盛行起来的新式缫车和赶车,就比旧版效率更高。”
谢迁侧目。太子竟然连江南用上新式缫车和赶车都知道。
“接着说精心侍弄。也就是让人更用心的劳作,或者一天的活只花半天做完。例如宫里的制冰作坊,急需用冰的那几个月,作坊扩张。宫人们每日三班,一天十二个时辰日夜不停地赶工。其中还涉及到流水线生产、工序安排等。”
“最后一条老天爷赏脸,在囚牛宝钞上得换成物流通畅。大明的官道、驿路、水路四通八达。只要不碰到像年前京师运粮不畅的现象就成。”
朱厚照不忘损官员两句。年前京师缺粮,没遭遇雪灾风暴之类的严酷天气,竟然从远处调不来粮。为了想让朝廷开一次纳粮捐监的口子人为制造粮荒,背后的人也是很拼了!
胡御史皱眉沉思,正在一句句消化朱厚照所言。
周经听着听着,感觉很像商人开作坊赚钱。但还没想明白囚牛宝钞如何赚钱。
“殿下似乎漏说了最重要的一环。”李东阳用火辣辣地眼神直视朱厚照,“囚牛宝钞从何而来?殿下先用了假设,又列举了种种,唯独隐藏囚牛宝钞的来源。土地不可能凭空出现。或是祖产分得,或是一生积蓄所购,或是嫁妆等等,总有一个来由。囚牛宝钞的来由是什么?”
朱厚照吃吃地笑了起来。他的话术竟然没有瞒过李东阳。也是,李东阳现在只有53岁。算在场中比较年轻、头脑灵活的一位了。
“本宫已经说过了啊,户部给的嘛!”朱厚照对着李东阳调皮地眨眨眼。
“啊?!”周经一片茫然,“臣何时给的?”
“俸禄账目上的一半呗。户部每年会收到各地缴纳的大米、小麦、棉花、丝绸等不一的田赋。本宫知道户部缺银子,所以打算直接拿各地的田赋等产出充当本金。”朱厚照细长的眼睛眯起,双唇上扬,露出最憨厚、最天真无邪的笑容,“当然啦,还可以用百姓的徭役抵扣。只要不是银子,本宫来者不拒。”
如果一家刚开业的工厂,有免费的原材料、免费的人工,高超的技术(二十四衙门),甚至拉来固定的消费群体,能赚不到银子吗?简直是地上捡银子啊!
说到底,就是朱厚照发现大明财政运转中的漏洞,想归拢到手里把浪费的一部分价值捡起来。
话说到这个份上,大部分的人都听懂了。
太子只要实现给出十分之一的准备金,就能从户部手里赚出足够的银子补贴部分俸禄。
好像真的很可行。
也只有太子这样的身份,才能玩得转这件事。
弘治帝用衣袖遮挡住嘴型,微不可查的声音问李荣,“照哥儿是不是又弄到了什么好秘方?”
弘治帝想到了从蔗糖提取白糖的方子。一张方子替照哥儿赚了无数的银子。
“老奴并不清楚。”
李荣就算知道了也不敢说出来。事后皇爷反应过来,岂不会怀疑他暗中监视太子?
弘治帝换了个问题:“那照哥儿最近有没有举荐他人当传奉官?”
“暂时没有。但自从太子爷举荐老木匠当传奉官后,司礼监、内宫监、御用监等各处的工匠经常跑端本宫。”李荣为难地道,“清宁宫灾之后,腾骧四卫把端本宫围的水泄不通。太子爷又是个做事有章法的。端本宫里发生了什么,外人极难窥探一二。”
有和弘治帝一样想法的官员很多。主要是这个年京师流行送糖果和白糖,官员们没少往囚牛商行送囚牛宝钞和银子。
“难怪殿下年前要把囚牛宝钞塞给户部!”周经一拍大腿。
太子也太能胡侃,为了向户部索要东西,硬是把囚牛宝钞说得玄玄乎乎。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108103/3122818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