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言情 > 我的纪录片真的不想要高收视! > 第两百七十一章:第六集:万家灯火!

第两百七十一章:第六集:万家灯火!

推荐阅读:极品家丁之安碧如与酋长之子灾难地堡,囤货求生小状元不想考科举黑皮Alpha揣的是谁的崽当邪神,抢老婆反派魔皇养狐手札星际大佬,末日摆烂玛丽苏,变身!坦然 (NPH)

    “每当灶火燃起,香气弥漫。”
    “熟悉的味道,植入记忆深处。”
    “家,才获得完整的意义。”
    “平淡的食材,经过一双巧手和细密的心思。”
    “点亮日常温暖彼此。”
    “万户千家,味道迥异。”
    “但幸福的滋味,却和其相同。”
    浑厚的旁白声响起。
    伴随而来的是五彩斑斓的画面。
    食物代表的是餐桌。
    而餐桌的团聚代表的是家。
    家常菜看似天南海北各不相同。
    但是对于家的思念却都是一样。
    家里的厨房就是最熟悉的地方。
    家中的饭桌上,就是最舒适的吃饭场所。
    这种从自己有记忆开始就出现的地方。
    随着年纪越大越具有回忆性。
    所有的食物呈现都是在餐桌上。
    让这一集的开头独有一份别样的烟火气。
    画面的最后本集标题出现。
    【万家灯火】
    胡妈偷偷撇了一眼胡萧。
    她生怕胡萧对这个很反感。
    因为这是徐文的作品。
    但是好在胡萧脸上并没有其他的表情。
    依旧是这样默默的看着。
    胡妈松了一口气。
    继续把视线转移到电视上面。
    画面开始,伴随着朝阳初升。
    一位老人正在山坡上收割农作物。
    老人名叫常虹小,是一位生活在nmg高原数十年的原住民。
    因为高原的气候和地理位置迥异。
    小麦和稻子在这里无法存活。
    所以此刻常虹小收割的是一种特殊的农作物。
    也是常虹小祖祖辈辈赖以维生,在此定居的特殊谷物。
    莜麦!
    剥去发黄的外衣,得以窥见莜麦的真实样貌。
    有着淀粉质地的和小麦形状的特殊谷物。
    是高原人家的主要能量来源。
    镜头下的莜麦挂在根茎上,像是一颗颗倒吊下来的穗子。
    在常虹小劳作的时候。
    家里面的老伴也没有闲着。
    把莜麦磨成粉,加入水之后。
    便成一团胶粘的形状。
    放入特质的仪器内。
    类似面条一样的莜麦饸饹便是今天的主食。
    不需要下水煮熟。
    这里的做法通常是蒸。
    单单的吃蒸面,未免显得有些枯燥。
    所以智慧的高原人民想出了辅食的做法。
    把胡萝卜、莴笋、土豆和黄瓜等等切成块状。
    放入各种家常的配料一起炒。
    独特的蘸料就此形成。
    这种蘸料有各种蔬菜以及肉类做成。
    配合上莜麦饸饹最是具有陕北人家的家常味道。
    劳作回来的常虹小,在饭桌上吃着老伴精心准备好的美食。
    老伴调皮的问道。
    “好不好吃?”
    “材料好。”
    钢铁直男常虹小,如实的回答道。
    老伴哈哈一笑。
    “每次你都说材料好,就是不夸我做的好。”
    “都好都好。”
    反应过来的常虹急忙补充一句。
    这样的对话是许多人家的写照。
    什么叫家常。
    餐桌上的话里话外就是叫家常。
    这样对很多人是寻常的一幕。
    在胡妈和胡萧眼中却是显得极为陌生。
    什么叫家常?
    对他们来说要么是在飞机上的飞机餐。
    亦或者赶路过程中匆匆入肚的三明治。
    每次回到家里面,也只是一个冰冷的房子而已。
    若不是每一次都忽视家庭这个词汇。
    一家人之间的关系也不会变得如此陌生。
    虽然不曾体验。
    但是这样的一幕,却让坐在沙发上的两个人。
    心中有着莫名的一丝悸动。
    电视机外的家常正在苏醒。
    电视机里面的家常正在继续。
    吃过午饭的常虹小开始捣腾家里面的莜麦。
    莜麦的脂肪含量是小麦的四倍。
    因为也比小麦更加的抗饿。
    对于莜麦的处理,高原人家有着一套约定俗成的规矩。
    首个下来的莜麦,身上还有这些许细碎的绒毛。
    这样的绒毛不仅破坏口感,同时也容易让身体出现不适感。
    因为所有收割下来的莜麦都需要放到火炉上方特质的灶台上。
    来回的炒至,炒至的时间不算长,只需要30分钟左右。
    但是过程却极为复杂。
    足够常虹小夫妇忙碌一阵子。
    将炒至好的莜麦收入谷仓。
    常虹小夫妇的任务还没有结束。
    对他们来说,明天才是重要的事情。
    画面一转,将所有的食材都准备。
    滚水加上莜麦。
    一团莜麦面糊就蓄势待发了。
    做完这一切的常虹小夫妇此刻却出了门。
    眼神中带着期盼。
    没过多久,随着一伙带着小孩的年轻夫妇出现。
    常虹小顿时露出笑意。
    “姥姥。”
    小孩欢呼一声,顿时扑进了常虹小夫妇的怀里。
    温馨的气氛顿时拉满。
    回来的女儿在厨房帮着父母做饭。
    一团莜麦饸饹在母女俩的一双巧手中。
    变幻出花样百出的形态。
    手掌一用力。
    在火炉上的莜麦面团就被碾成面片。
    将半熟的面片搭在手指上一甩。
    薄薄的面片就被余热固定成了斗状。
    山硒人叫“烤姥姥”。
    内盟人叫他“莜面窝窝。”
    除了这些,一团莜麦面在主妇们的手里。
    变幻出不同的精致造型。
    从莜麦鱼鱼到莜麦海鲜。
    外型变换的同时。
    滋味依旧。
    “家常食物,如同曾经熟悉的乡音。”
    “让年幼的一代既兴奋又陌生。”
    常虹小一家的晚饭因为有着归家的儿女显得格外的温馨。
    食物增多的同时,气氛也变得温馨起来。
    看到这里,胡妈忍不住回头看了一下。
    论装修,家里的装修没话说。
    都是请设计师特意设计的。
    家具也都是顶级的设计师品牌。
    更别提冰箱里面。
    购买的各种昂贵的食材。
    通常一两样食材的价格。
    就可以做好几桌常虹家里面的饭菜。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
    这么多精致昂贵的东西。
    堆积起来的家却显得十分的冰冷。
    家里冰冷,人也冰冷。
    胡妈看着一旁的胡萧。
    突然发现胡萧好像有那么一丝不一样了。
    眼神也没有那么有攻击性了。
    这个发现让胡妈顿时欣喜了起来。
    但还是默不作声的继续看着电视。
    “春种秋收,夏耘冬藏。”
    “平凡的谷物不仅能给人带来温饱。”
    “更参与的特地时刻的庆典之中。”
    “广栖三江的侗寨里,新近收获的糯米。”
    “外公外婆反复舂捣。”
    “做成年糕,当地人叫粑粑。”
    “邻村的奶奶家,油茶已经打了好几轮。”
    “今天是两个家庭共同的大日子。”
    “一碗油茶,米食打底。”
    “葱姜茶叶水冲泡,辛辣提神。”
    “要为接下来的忙碌做好准备。”
    颇具民族特色的小山村里。
    杨玉清从一大早就开始忙碌。
    亲家从早上开始做年糕。
    而她则是泡油茶。
    种种的忙碌在她看来都是值得的。
    等到一碗油茶入肚,杨玉清也是起身来到楼上。
    从一旁的儿媳妇手中,接过婴儿。
    前几天自己的儿媳妇刚刚生产,杨玉清也是成功晋级成了祖母。
    按照侗族的习惯,要为新出生的婴儿举办隆重的“三朝酒”。
    宴席持续三天三夜。
    其他的都可以由亲友们帮忙。
    唯独一种食物,需要杨玉清亲力亲为。
    来到一个小房间,杨玉清搬出一个半人高的坛子。
    坛子打开,里面是一只造型奇特的鸭子。
    表面被涂上许多种佐料。
    用来进行腌制。
    对于侗族人来说,只要有一个坛子。
    他们什么东西都可以进行腌制。
    这种味道被她们叫做酸。
    在侗族的食谱里,一切食物都可以酸。
    除了酸鸭、还有酸菜,酸鱼等等。
    “新鲜的稻田鱼用盐腌制。”
    “潮湿的天气里,火塘上方的热力能够加速熏干鱼肉。”
    “糯米饭促成发酵,水解转化的乳酸带来特殊的风味。”
    “在华国两千年前的典籍中,已经能隐约的找到这种食物的身影。”
    奶奶家这边忙的热火朝天。
    外婆那边也已经出发了。
    对于一个新生命的降临,所有人都显得很慎重。
    杨玉清要拿出最好的食物招待亲家。
    为此她拿出来了一只坛藏五年的酸鸭子。
    时间赋予鸭肉暗红的色泽和醇香的滋味。
    接触新鲜空气任能唤醒油润的脂肪。
    表面的细密的肉质,哪怕是过了五年也是让人看的胃口大开。
    金黄的油脂和暗红的鸭肉相间在一起。
    更别提那种独特的腌制方法。
    使得整只鸭子的风味更显得神秘且特殊。
    亲友们在外忙碌着,杨玉清却悄悄的来到了房间。
    取下额头上的白色发带,换上深色的发带。
    这是侗族中晋级祖母才能够有的待遇。
    前来吃席的人家,带上的贺礼是糍粑和酸鸭子。
    收下一半,返还同样的分量,是侗族人家中的礼尚往来。
    外公和外孙女的第一次见面,开启丰盛的序曲。
    丰盛的食物,向亲友们正式宣告新生命的到来。
    压轴出场的酸鸭子关系到整个庆典的成功。
    鸭肉韧性十足,不干不柴。
    带来劲道口感的同时,醇厚鲜香的气息更是令人愉悦。
    “食物带来的共同体验,让族人间的联系。”
    “得以反复确认和一再巩固。”
    “甚至为族群存续植入顽强的基因。”
    “三朝酒曲终人散。”
    “按照侗族习惯,杨玉清要把酸鸭子的制作方法传给儿媳。”
    暗黄灯光下的杨玉清正在手把手的教导着儿媳。
    这种代代的传承,在温暖的火塘旁显得即平常又特殊。
    “酸,最初的目的是为了保存食物。”
    “西南山区的人们却意外收获了美味。”
    “这是发酵带来的惊喜,随着儿孙的繁衍。”
    “这种传统得以延续。”
    电视机里面弥漫着一种开心的氛围。
    电视外的胡萧家却显得很平淡。
    胡妈知道像杨玉清这种开心的情绪,自己或许一辈子都有可能体会不到。
    家庭的和谐在于父母与儿女的关系和谐。
    自己虽然有心和女儿合好,但是胡萧......嗯?!
    胡萧刚刚是在擦眼泪吗?
    陷入思考中的胡妈突然看见了胡萧眼角的一丝湿润。
    虽然很快就被胡萧擦掉了。
    但是胡妈很肯定,刚才胡萧擦掉的就是眼泪!
    这让胡妈万分惊讶。
    胡萧这是....被感动了?
    还是打哈欠出来的?
    胡妈突然想到了什么。
    笑呵呵的说道。
    “这个真没意思,我还是关了吧。”
    原本以为,胡萧会反对。
    可是没想到胡萧点了点头。
    “正好,我可以去书房处理我自己的事情。”
    说完起身去到了书房。
    没有丝毫的停顿。
    这让胡妈有些张二摸不着头脑。
    胡萧这到底是喜欢看还是不喜欢看?
    亏自己还特地选了这一集,不就是为了缓解矛盾嘛。
    不过要是胡萧看都不喜欢看。
    这矛盾还怎么化解。
    胡妈很狐疑,打算想其他的法子。
    起身朝着卧室走去。
    路过书房的时候,却发现里面的灯光亮了起来。
    胡妈觉得很奇怪。
    拉开一丝门缝。
    发现胡萧坐在里面,跟前的电脑屏幕亮起。
    出现的正是刚才在客厅里面播放的《舌尖2》的画面。
    胡妈:......
    好家伙,男人的嘴都是骗人的鬼!
    不过胡妈也是有些小开心。
    胡萧既然自己看这个了。
    那就说明,胡萧是喜欢的。
    希望这一集里面的信息,能够真正的说动胡萧吧。
    胡妈深吸了一口气。
    随后转身离开了。
    而在书房里面的胡萧看着电脑里面的画面出神。
    “在长江下游地区,有一道家常菜。”
    “油润甘香的五花肉并不是主角。”
    “反倒是黝黑不起眼的菜干才是精髓。”
    “家常食物,往往秉持着节省的原则。”
    “化腐朽为神奇。”
    画面里面的梅干菜扣肉。
    让胡萧有着微微失神。
    奋斗大半生,这道菜一直是他记忆里的味道。
    画面一转。
    在绍兴,吴叶跟从地里挑回芥菜。
    这种蔬菜新鲜时味道苦辣涩口。
    往往这个时期没有人会食用。
    采摘回来的芥菜都是放到竹竿上晾晒。
    乘着太阳大的时候,让芥菜脱水。
    等到颜色没有这么鲜艳的时候,将芥菜切断。
    随后加入盐粒。
    盐分可以刺激细胞液的渗出。
    也可以杀死有害的杂菌。
    为芥菜入缸发酵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
    只需要几十天,芥菜就会变换一个新的模样。
    到了这个时候,吴叶跟便把这些芥菜重新拿出来晾晒。
    再次脱水,芥菜的香味弥散在空气。
    走在清明节时期的绍兴,家家户户都是这样的特殊香味。
    这个时候芥菜就脱胎换骨变成了“霉干菜”了。
    胡萧陷入了回忆之中。
    自己小时候经常能够问道这种味道。
    小时候的自己不懂父母的心。
    现在自己做父母了,却没有照顾到自己孩子的心。
    代代的传承不知在那个地方就变了味道。
    画面中,围绕在爷爷身边的孙子孙女。
    传出屏幕的笑声,都让胡萧有片刻的失神。
    有了霉干菜,吴叶跟的老伴做出好几样女儿喜欢吃的菜式。
    除了扣肉之外。
    绍兴人还用霉干菜做汤。
    热水中,菜干舒展筋骨。
    浓郁的风味物质,缓缓释放。
    加入竹笋、河虾同煮。
    汤色赤红清澈,几种食材贡献出互相平衡的鲜味。
    “转化还在坛中继续,时间越久,味道越醇。”
    一餐饭让一家人的感情在无形中慢慢加温。
    这种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亲情感。
    让胡萧一时间变得无所适从。
    一直以来建议的外壳,似乎在某种力量之下开始注解分解。
    胡萧的心境在变换。
    跟前的电脑画面也在转变。
    此刻已经从绍兴来到了福见的霞浦。
    对于林春银来说,他此刻要抓住秋天里面的每一缕阳光。
    新鲜的番薯洗净之后,挑好出淀粉含量搞的淀粉。
    浸泡、刨丝、淀粉析出。
    沉浸一夜,淀粉凝固结块。
    一盆具有浓厚淀粉的番薯浆就形成了。
    在林春银的记忆******薯收获时,母亲经常做这种工序复杂的食物。
    即便早已在首都成家立业,这种食物总是牵引着他。
    番薯淀粉遇热,会呈现迷人的半透明色。
    柔韧劲弹,清甜可口。
    是备受欢迎的甜品。
    将搅拌至粘稠的番薯液倒入布置好的蒸笼当中。
    浇上薄薄的一层,等待半个小时后。
    再次浇上第二层。
    如此循环往复,一直浇到第十五层。
    到了这个时候,整个粉块就显得十分的透明。
    阴干之后,粉块变得格外的坚硬。
    用特制的器物固定住粉块。
    往下一刮,番薯粉丝便做好了。
    纯净的番薯粉丝容易吸收各种各样的味道。
    做好的番薯粉丝,第一个品尝的就是自家人。
    新鲜粉丝,时令海鲜,变成了一碗鲜味十足的海鲜粉丝汤。
    甜润鲜香,滋味醇厚。
    这也成了林家晚餐上的主角。
    一边吃着自己亲手作出来的番薯粉丝。
    林春银也跟母亲回忆起了自己小时候的趣味。
    美味和笑声并存。
    “家的味道,并不特指某一种食物。”
    “一家人团聚在一张餐桌旁。”
    “这个味道才更加真实,更加圆满。”
    内盟古,常虹小一家送别儿孙,尝过了美味的莜麦饸饹。
    女儿和外孙总是要回城市的。
    常虹小一家充满了不舍。
    福见霞浦,林春银决定留在家乡,留在母亲的身边。
    广栖,杨玉清抱着孙子,喜不自胜,沉浸在天伦之乐。
    “三餐茶饭,四季衣裳。”
    “共同铸造了一个名叫家的地方。”
    “人因食物而聚,人不散,家就在。”
    “烟火人间,风味长存”
    .....
    至此,第六集万家灯火,结束!
    - 肉肉屋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110997/3465200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