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 > 问鼎十国 > 第六十八章 更乱的局势

第六十八章 更乱的局势

推荐阅读:英灵:我的前世全被女儿召唤了重生了谁还当明星别再催眠我了,反派皇女!我在诡夜斩神魔战锤:以涅槃之名战争领主:从厄运之地开始崛起长夜君主太平令长生,从养鸡杂役开始圣杯战争?龙珠战争!

    汴京驸马府。
    在汴京能够称得上“府”的不多,张永德的私宅之一,驸马府就位列其中。
    这驸马府还是当年郭威赏赐的。
    这位大周朝的前都点检此刻在家中便如一个神棍一样,穿着道袍,手中摇着龟甲,哗啦啦直响,嘴里念念有词,然后将龟甲里的古铜钱洒在了地上。
    看着铜钱的落点,张永德皱着眉头,嘀咕道:“算了十遍,都是大凶之象,不会有哪个灾星要上门吧!”
    张永德作为一个武将,很另类的不喜欢弓马宝剑,而是痴迷天文堪舆之术,曾经得到过一本秘籍,叫做《太白万胜诀》,如获至宝,一直也没有时间用心钻研。
    这赋闲在家,无所事事,张永德整天读书习文,研究《太白万胜诀》,或许不如李重进游山玩水自在,却也自得其乐。
    今日一大早,张永德一如往常一样,利用《太白万胜诀》给自己算了一卦,结果少见的凶卦。
    张永德心神不宁,作为一个杀伐果敢的将军,他对于堪舆占卜深信不疑。
    “驸马……”
    刘管事大步走到了近处。
    张永德开口就道:“不见不见,今天任何人都不见。”
    刘管事莫名其妙,但他早已习惯自己这位东家的怪脾气,说道:“并无人投递拜帖,是李使相在荆襄猎得一头山猪,送了些肉来,说是给驸马品尝。人就在府外,不知驸马收不收。”
    “哎!”
    张永德惊奇地都怪叫起来了,他看了看天,太阳不会从西边出来了吧。
    确定了太阳正常升起的,张永德眼睛嘴角都充斥着笑意:“这家伙,这是向我示好?哎呀呀,斗了那么久,一下子分开了,怪想念的……走,看看去!”
    张永德脚下生风,没有什么比一个斗了半辈子的对手,突然服软,更加令人高兴了。
    自李重进调离中枢,前往江陵之后,张永德就体会到了何为高处不胜寒。
    这少了可以相争的对手,郭荣又带病安排后事,张永德没有半点笑到最后的感觉,甚至有些怀念起庙堂上有李重进的日子,索性不玩了。
    比起跟李重进那般,让郭荣找个由头贬黜,不如自己识趣一些。
    至少体面一点……
    退也比李重进退的好看。
    张永德赋闲在家,时不时也会想起李重进这老对头,不知他在江陵如何。
    这收到李重进的礼物,哪怕就是一些常见的肉,在张永德心里,也比他人送的珠宝玉器要珍贵。
    向来迷信的他,一点也没有大凶之象的觉悟,相反大有喜鹊报吉的感觉。
    来到府外,见一精干中年男子与一辆马车立于台阶之下。
    张永德道:“某就是张永德?黑大虫派你来得?”
    中年男子先行礼作揖,随即道:“末将奉命来给驸马送肉,一路来昼伏夜行,沿途皆用冰镇,完好无损,驸马可放心食用。还有……”
    他说着从怀里取出一封信,双手呈上,说道:“使相还有一封信命末将转给驸马!”
    张永德迫不及待地上前将信接过,还说了一句:“有心了!跟着刘管事去领些赏钱。”
    中年男子不敢多待,他记得李重进的叮嘱,送了信走快一点,免得挨打。
    中年男子留下了一个湿漉漉的箱子,驾着马车快速离去了。
    张永德开心地道:“中午吃山猪肉……”
    他一边笑着,一边拆开了信,往府内走去。
    没过片刻,府邸传出一阵咆哮:“黑大虫,老匹夫,欺人太甚,我与你势不两立……”
    张永德气急败坏,将信撕裂成了无数碎片。
    那一字一句地冷嘲热讽,尤其是最后结尾的那句:“途经集市,见一黑豚,愚笨似汝,形貌似汝,杀之相赠,一同品尝。”
    张永德面红耳赤,想着信中那羞辱嘲讽之语,难以平复心情。
    周边佣人侍婢见张永德怒发如狂,个个惊惧,躲得远远地。
    张永德咬牙切齿,他还以为李重进的贬黜是郭荣一手策划的,不想居然是赵家兄弟。
    “唉!”
    千言万语,一声长叹。
    张永德摇头晃脑地笑了起来,自嘲道:“人心不古啊!”
    他弯下了腰,将自己撕了的的碎纸片一一拾起。
    缓缓走向书房,张永德将手里的碎纸片烧了,从案几上一堆拜帖里找到赵匡胤的。
    这是五天送来的,张永德本不予理会,赋闲就得有赋闲的样子,现在吗?
    张永德轻笑道:“人家好歹是殿前都点检,身份不一样了。上门拜会,那是给我脸,哪能不识抬举。”
    **********
    蓟州帅帐。
    罗幼度收到了符清儿的家书,与他递给郭荣的燕幽战况一样,家书里藏着私货,有信中信。
    他将家书收入怀中,待夜深无人时,细细阅览,将赵普的私信取出细看。
    赵普将汴京的情况一一细说,看到傅裕泄露郭荣病情加重一事,眼中也闪过一丝意外,想不到自己一时结交的善缘,居然在这关键时候派上了用场。
    细细看下去,看到了韩通在侍卫亲军司处处受制,心底微沉,韩通压不住侍卫亲军司,那现在汴京军方,岂不是赵匡胤一家独大?
    接着往下看,看到了李重进贬黜一事,居然是赵家兄弟的杰作。
    这遗祸江东的法子,跟自己那点检当天子有的一比。
    罗幼度暗叫厉害,不过还是差了一点。
    赵家终究是最后得利的一方,没能完全置身事外。
    看到赵普顺水推舟,利用李重进帮助韩通掌控侍卫亲军司,拍案叫绝。
    赵普这一招可不是单纯的让赵韩相斗,真正目的是告诉李重进真相。
    李重进当了多年的大周军方一把手,哪怕是贬黜了,依旧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李重进如此大佬,会甘心吃这个闷亏?
    反正罗幼度不信。
    把赵普提前调回汴京,可是没选错人。
    在这种权谋之争上,赵普确实有着极高的嗅觉以及应对能力。
    有他暗中盯着赵匡胤,确实能够遏制赵匡胤趁着自己不在中枢时的势头。
    不过……
    罗幼度看着赵普写汴京局势,眉头忍不住皱了起来。
    又看了一便,确实没写关于文臣方面的情况。
    “这家伙,竟然将所有精力都用在军方了,文臣那边的情况居然几笔带过?”
    “果然,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罗幼度没有半点犹豫,当即修书,让赵普不要只盯着赵家兄弟,不要专注于军方的动向。文臣方面也必须留意,尤其是范质、王溥这两人。
    历史上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时候,绝无可能只得到武将支持,一部分文官是出了力的。
    不过历史资料的记载有些含糊,有些隐晦,很多地方都用了春秋笔法,所以只能靠猜测,而无法下定论。
    唯一能确定的是范质。
    范质号称清风宰相,两袖清风的意思。
    但是赵匡义当上皇帝以后,特地评价过范质说“宰辅中能循规矩、慎名器、持廉节,无出质右者,但欠世宗一死,为可惜尔。”
    这个“但欠世宗一死”,足见范质作为郭荣最倚仗的托孤第一重臣,干了对不起郭荣的事情,还是那种需要以死谢罪的大事。
    大周文臣一直以团结著称,相比武臣的钩心斗角,文臣在范质、王溥的带领下,团结友爱,相互扶持。在这以武为尊的时代,抱团取暖,并立前行。
    这种气氛当初的罗幼度很喜欢,晋升的途中也受到了范质、王溥不少照顾。
    但此一时,彼一时。
    原来有文臣集团有郭荣撑腰,有郭荣镇着,一路苦过来的两位辅宰深知今日的一切得来不易。
    故而就算内部内卷之势无可避免,真正大事上是能够做到齐心协力的。
    现在一切不同了。
    在郭荣病倒的那一刻,他至高无上的威望已经开始向下跌。
    随着他的情况越发恶劣,威望下跌的趋势也就越狠。
    赵匡胤动作频频,显然开始为未来考虑了。
    赵匡胤有这心思,范质、王溥等文臣,焉能没有?
    都知道郭荣时日无多,都知道符皇后与一个六岁的孩子撑不住场面,都知道病榻上的郭荣,难以重新站在庙堂上扭转乾坤。
    是继续忠于大周,还是考虑自己的未来?
    现实,赤裸裸摆在所有人面前。
    历史上范质毫无疑问是后者,王溥模棱两可,罗幼度也不清楚他的立场。
    唯独魏仁浦忠于大周,也独他,做了最后的抵抗。
    故而随着郭荣的情况越来越恶劣,罗幼度相信文臣群体的态度必然会发生变化。
    做不到铁板一块了……
    范质这种实权派会巩固自己的实力,其他实力弱的,自然选择依附他人。
    并非一定等到郭荣病故才会生变……
    自诩聪明的人,早早就开始为自己的未来做准备了。
    其他人的态度可以不计,但范质、王溥、魏仁浦这三位拥有调兵权的文臣,他们的态度将会处于决定性的关键。
    在这个关头,忽视文臣的异动是相当不明智的。
    也许受旧思想的禁锢,或者过于重视赵家,赵普忽视了这一点。
    好在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罗幼度将赵普的信烧毁,火光映照着他的脸,深邃。
    现在的汴京比历史上更乱,也更加复杂。
    ------题外话------
    谢书友w16l、路过的尘的五百赏,谢谢支持!
    - 肉肉屋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112660/3504751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