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陛下可圣心独裁
推荐阅读:不渡、疯批殿下的金丝笼是为我编的、共同贫穷、搁浅(快穿)、反派A就要和女主贴贴[穿书]、渣男渣女(女主婚内出轨)、融雪(骨科)、辞风入梦[快穿]、女魔头重生之后、欲染玫瑰,京圈大佬一次成瘾、
炼丹术,是道教专有的秘术,姚广孝也是精通道教经典的,对炼丹术也有所了解。天下会炼丹的道士何止万人?为何只有李云睿一人,能搞出这么多名堂来?
打死姚广孝也不信这种鬼话!但事实摆在眼前,姚广孝又不得不信。
很快去李云睿家传旨的陈伴伴,被照到了御前。
陈伴伴将他在曹国公府,李云睿丹房的所见所闻,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小公爷用一直透明的玻璃管,盛了一些煤粉,放在火上烤,后面连接着很多不同的瓶瓶罐罐,都是玻璃做的。其中有个杯子里面,散发出一股很浓的尿液味道,最后一个管子中,空空如也,却能燃烧,火焰可以把铁熔化。”
“空空如也?却能燃烧?”姚广孝听了之后,有些不信,在他的知识体系中,能烧的东西,除了木头、草、煤之外,没有别的了。思索了半晌,开口问道,“莫不是你中了李云睿的妖术?产生了幻觉?”
“少师,奴婢亲眼所见,句句属实,李小公爷说,最后出来的是煤气……”陈伴伴赶紧辩解道。
“对,李云睿曾经也跟臣提到过,氨水只是煤粉加工过程中的副产品,煤气才是主产品。”金忠在一旁解释说道,“据他所说,一千斤煤产生的煤气,可以炼铁或者炼钢一千斤。”
朱棣这是第一次听说,因为李云睿给他上的折子,只谈了煤粉炼制氨水,没谈其他的产品,这让他有些惊讶。
其实这也正常,李云睿从来不会把一件事,完整地告诉任何人,因为一旦别人知道了其中的奥秘,他的重要性就体现不出来了。所以,所有人从李云睿嘴里,得到的都是只言片语,根本凑不出整个的画面。
说白了,李云睿也是通过这种方法,在求自保!
“如此说来,世忠所言之事,或可一试!”姚广孝听了金忠和陈伴伴的话之后,开口说道,“若李云睿真能造出来,将大功于社稷!”
姚广孝这句话很中肯,氨水能提高粮食产量,让大明所有百姓受益;煤气能炼钢、炼铁,既能满足大明的军事需求,也能满足民用;除此之外,兵部还能挣到钱,用于补贴朝廷财政不足的窘境,可谓一举多得。
姚广孝这么看,并不代表朱棣的想法。
办李景隆,是朱棣已经定好的方针了,且不说当年李景隆兵围北平、差点在战场上杀死自己的仇恨,单凭李景隆被朱允炆信重这一点,就不可饶恕。
至于李景隆被朱允炆信重,这件事怎么说呢?
太祖朱元璋驾崩之后,朱允炆被黄子澄等一众文人蛊惑,开始着手削藩,第一个抓周王的任务就是由李景隆执行,从表面上看,是对李景隆的一种信任。但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这是不是朱允炆对李景隆的一种考验呢?
蓝玉一案,是朱元璋拿来铲除功臣的,也是用来锻炼朱允炆,而朱允炆借蓝玉一案,杀了多少勋贵、武臣?一个没有上位的皇孙,就借势铲除异己,谁会对他诚心诚意?
身为勋贵的李景隆、徐辉祖心知肚明,他们怎么会对朱允炆不心存防备?否则淮西集团为何会集体抛弃朱允炆?
李景隆奉命拿下了周王后,才被朱允炆当成了“自己人”,所有的一切,都是有代价的!
朱允炆捧毂推轮、赏赐黄钺弓矢、授李景隆以“专征伐”之权。但在朱棣眼中,这就是朱允炆的信重。
每个人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肯定不一样。
姚广孝见朱棣沉默不语,若有所思,就看了看金忠,金忠也是觉得很奇怪,微微摇了摇头,跟姚广孝示意,自己也不知道原因。
现场气氛一下凝固起来。
过了好一会儿,朱棣抬起头来,冲身边的内侍、宫女说道,“你们先退下!”
一句话说完,内侍和宦官都退了出去,现场就剩下朱棣、姚广孝和金忠三人。
姚广孝和金忠见状,都有些狐疑,不知道朱棣想干什么?彼此看了一眼,眼神中充满疑问。
“大师,世忠,你两人乃是朕信重之人,朕欲……”朱棣将自己打算办李景隆的想法,说了出来。
姚广孝听了之后,双目紧闭,两手转动念珠,默然不语。
而金忠则心中惨然,他倒不是害怕朱棣怪罪自己和曹国公府走得近,只是觉得如果朱棣治罪李家,氨水这么好的东西,就不一定能惠及百姓了!因为金忠很清楚朱棣的性格,朱棣乃是马上皇帝,心志坚定无比,一旦他确定了某个想法,就会排除万难,达成目标。
“大师,你对此有何想法?”朱棣见姚广孝和金忠都不说话,开口问道。
姚广孝见朱棣追问,双目微微睁开,淡淡地说道,“此事陛下可圣心独裁,寻找两者之平衡……”
平衡是个中性词!就好比朱棣安排辅佐朱高炽的人手时,需要将各方势力及朝局,都考虑进去。
这句话看似把问题又踢给了朱棣,但朱棣和姚广孝合作了二十多年,能明白姚广孝话里的意思:一边是报仇雪恨,一边是天下百姓之福祉,一为私仇,一为公义,在朱棣眼中孰轻孰重?
“世忠是如何想?”朱棣神色不变,看了看金忠,问道。
“陛下,臣以为少师所言极是。陛下想治曹国公的罪,臣认为无可厚非!只是在处罚上,是否可以祸不及家人……”金忠是典型文人,忧国忧民的那种,希望自己可以积极用世,兼济天下!认可孟子所说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他看来,如果朱棣为了自己泄愤,而错失了一个让大明百姓过上好日子的机会,显然是不对的!
但金忠不是迂腐的人,肯定不会忤逆朱棣的本意。他提出的“祸不及家人”的意见,其实是把姚广孝所说的平衡,给出了一个具体的操作方式:李景隆可以办,但放过李云睿,让李云睿把氨水这个事关天下百姓福祉的“利器”做出来。
朱棣听了之后,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
- 肉肉屋
打死姚广孝也不信这种鬼话!但事实摆在眼前,姚广孝又不得不信。
很快去李云睿家传旨的陈伴伴,被照到了御前。
陈伴伴将他在曹国公府,李云睿丹房的所见所闻,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小公爷用一直透明的玻璃管,盛了一些煤粉,放在火上烤,后面连接着很多不同的瓶瓶罐罐,都是玻璃做的。其中有个杯子里面,散发出一股很浓的尿液味道,最后一个管子中,空空如也,却能燃烧,火焰可以把铁熔化。”
“空空如也?却能燃烧?”姚广孝听了之后,有些不信,在他的知识体系中,能烧的东西,除了木头、草、煤之外,没有别的了。思索了半晌,开口问道,“莫不是你中了李云睿的妖术?产生了幻觉?”
“少师,奴婢亲眼所见,句句属实,李小公爷说,最后出来的是煤气……”陈伴伴赶紧辩解道。
“对,李云睿曾经也跟臣提到过,氨水只是煤粉加工过程中的副产品,煤气才是主产品。”金忠在一旁解释说道,“据他所说,一千斤煤产生的煤气,可以炼铁或者炼钢一千斤。”
朱棣这是第一次听说,因为李云睿给他上的折子,只谈了煤粉炼制氨水,没谈其他的产品,这让他有些惊讶。
其实这也正常,李云睿从来不会把一件事,完整地告诉任何人,因为一旦别人知道了其中的奥秘,他的重要性就体现不出来了。所以,所有人从李云睿嘴里,得到的都是只言片语,根本凑不出整个的画面。
说白了,李云睿也是通过这种方法,在求自保!
“如此说来,世忠所言之事,或可一试!”姚广孝听了金忠和陈伴伴的话之后,开口说道,“若李云睿真能造出来,将大功于社稷!”
姚广孝这句话很中肯,氨水能提高粮食产量,让大明所有百姓受益;煤气能炼钢、炼铁,既能满足大明的军事需求,也能满足民用;除此之外,兵部还能挣到钱,用于补贴朝廷财政不足的窘境,可谓一举多得。
姚广孝这么看,并不代表朱棣的想法。
办李景隆,是朱棣已经定好的方针了,且不说当年李景隆兵围北平、差点在战场上杀死自己的仇恨,单凭李景隆被朱允炆信重这一点,就不可饶恕。
至于李景隆被朱允炆信重,这件事怎么说呢?
太祖朱元璋驾崩之后,朱允炆被黄子澄等一众文人蛊惑,开始着手削藩,第一个抓周王的任务就是由李景隆执行,从表面上看,是对李景隆的一种信任。但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这是不是朱允炆对李景隆的一种考验呢?
蓝玉一案,是朱元璋拿来铲除功臣的,也是用来锻炼朱允炆,而朱允炆借蓝玉一案,杀了多少勋贵、武臣?一个没有上位的皇孙,就借势铲除异己,谁会对他诚心诚意?
身为勋贵的李景隆、徐辉祖心知肚明,他们怎么会对朱允炆不心存防备?否则淮西集团为何会集体抛弃朱允炆?
李景隆奉命拿下了周王后,才被朱允炆当成了“自己人”,所有的一切,都是有代价的!
朱允炆捧毂推轮、赏赐黄钺弓矢、授李景隆以“专征伐”之权。但在朱棣眼中,这就是朱允炆的信重。
每个人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肯定不一样。
姚广孝见朱棣沉默不语,若有所思,就看了看金忠,金忠也是觉得很奇怪,微微摇了摇头,跟姚广孝示意,自己也不知道原因。
现场气氛一下凝固起来。
过了好一会儿,朱棣抬起头来,冲身边的内侍、宫女说道,“你们先退下!”
一句话说完,内侍和宦官都退了出去,现场就剩下朱棣、姚广孝和金忠三人。
姚广孝和金忠见状,都有些狐疑,不知道朱棣想干什么?彼此看了一眼,眼神中充满疑问。
“大师,世忠,你两人乃是朕信重之人,朕欲……”朱棣将自己打算办李景隆的想法,说了出来。
姚广孝听了之后,双目紧闭,两手转动念珠,默然不语。
而金忠则心中惨然,他倒不是害怕朱棣怪罪自己和曹国公府走得近,只是觉得如果朱棣治罪李家,氨水这么好的东西,就不一定能惠及百姓了!因为金忠很清楚朱棣的性格,朱棣乃是马上皇帝,心志坚定无比,一旦他确定了某个想法,就会排除万难,达成目标。
“大师,你对此有何想法?”朱棣见姚广孝和金忠都不说话,开口问道。
姚广孝见朱棣追问,双目微微睁开,淡淡地说道,“此事陛下可圣心独裁,寻找两者之平衡……”
平衡是个中性词!就好比朱棣安排辅佐朱高炽的人手时,需要将各方势力及朝局,都考虑进去。
这句话看似把问题又踢给了朱棣,但朱棣和姚广孝合作了二十多年,能明白姚广孝话里的意思:一边是报仇雪恨,一边是天下百姓之福祉,一为私仇,一为公义,在朱棣眼中孰轻孰重?
“世忠是如何想?”朱棣神色不变,看了看金忠,问道。
“陛下,臣以为少师所言极是。陛下想治曹国公的罪,臣认为无可厚非!只是在处罚上,是否可以祸不及家人……”金忠是典型文人,忧国忧民的那种,希望自己可以积极用世,兼济天下!认可孟子所说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他看来,如果朱棣为了自己泄愤,而错失了一个让大明百姓过上好日子的机会,显然是不对的!
但金忠不是迂腐的人,肯定不会忤逆朱棣的本意。他提出的“祸不及家人”的意见,其实是把姚广孝所说的平衡,给出了一个具体的操作方式:李景隆可以办,但放过李云睿,让李云睿把氨水这个事关天下百姓福祉的“利器”做出来。
朱棣听了之后,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
- 肉肉屋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114633/3518858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