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家庭会议
推荐阅读:玄侠、西游之万法妖帝、阴阳提灯人、苟在明末当宗室、在东京找老婆的偶像、我在日本当文豪、为没好的世界献上抽象、亮剑,从游击队开始、两界:我成仙人了、汉人可汗、
周秉昆看目的达到,便开口揭露了谜底:
“郑娟的母亲是个老好人。
郑娟的父亲早早就死了,只给她母亲留下了冰糖葫芦和冰棍的手艺,还有太平胡同的一间破房。
但郑母深深的爱着他的丈夫,一直也没有选择改嫁。就那么艰难的活着。
十来年前,郑母看到了一个被扔在外面的女婴。
她不顾自己生活的困难,毅然决定了收养这个女婴。
十来年的艰苦生活,女婴总算长大了,家里的日子也好了起来。
女婴长成了女孩,也就是郑娟了。
虽然孩子长大了,但母亲也老了,家里生活只能算是有所改善,但依然十分艰苦。
结果一天出门的时候,又看到了一个被遗弃的男婴。
即使已经吃了十来年养小孩子的苦,她们还是决定,收养这个悲惨的小孩。
这个小孩,就是郑娟的盲人弟弟。
国家号召去上山下乡,郑娟怎么可能出得去?
家里面一个老母亲,一个瞎子弟弟,郑娟放心不下,也就只好黑在城里。
街道的人了解情况之后,都不催她去上山下乡了。
妈是在街道的,应该也是知道这些情况。”
一番话下来,说的周志刚十分感动,也理解了妻子和儿子的判断。
周志刚是八级建筑工人,一个月工资一百来块。
加上妻子的工资,家里五口人,人均将近三十块。
在这个年代,不少人家里只有一个挣工资的,工资也就三十多块,还能养活五口人。
而他们周家,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将近三十。
所以周家以前,从来没有考虑过经济方面的问题。
更何况三个孩子现在也大了,大儿子去建设兵团,吃喝有保障,还有正常的工资拿,过好自己的日子完全没问题。
小儿子和女儿,将来一个上班,一个去插队或者去兵团,也是能拿收入的。
插队的话,可能需要家里帮衬点,去兵团或者上班,都是能照顾好自己的好出路。
这么一来周志刚的工资就解放了。
而且他去支援三线建设,还会有补贴拿。
再算上周母的工资,家里的净盈余,都能到一百多块。
六七十年代的一百多块,稍微了解一点情况的都知道是什么概念。
所以周志刚在看待儿女的婚姻大事上,只看重一个点,就是对方的人品。
毕竟就算再穷,只要人品没问题,自己到时候接济一下,总能把日子过得不错。
而要是人品不好的话,那可以说是家宅永无宁日了。
郑娟的母亲,可以说是老好人的代表了。
就算日子过得再苦,也愿意去收养别人扔出去的孩子。
而且一个是女孩,一个是瞎子。
可以说,大部分人,根本看都不会多看一眼。毕竟这个年代,所有人过得都很艰苦。
而郑娟的选择,也可以看出来她的善良。
太平胡同那儿,历来是没人愿意去管的。说一句贫民窟里的贫民窟,一点也不过分。
不用想,郑娟肯定没有城市户口,家里也没有副食本。
上山下乡,对于有城市户口的人来说,只是解决社会闲散人员的一种手段。
有城市户口的人家,养上一两个闲人是没什么问题的,所以很多人抗拒上山下乡,宁愿待在城市,当个无业游民。
而对于郑娟这样的家庭,上山下乡是一个不错的出路。
只需要正常的耕地劳作就行,起码不会挨饿。
而郑娟愿意为了母亲和弟弟,继续在城里照顾这个家,起码能看出她重情重义,人品相当不错。
周志刚当场表示,接受了周秉昆的这个对象。
这下子,全家是喜笑颜开,一起庆祝周秉昆找了个好对象。
然而这时,周蓉却是急了。
这么一来,父亲岂不是同意弟弟出去了?
那她还怎么完成自己接下来的计划?
她只好嚷嚷着要去上山下乡。
周志刚一阵头痛,只好表示先去拍照,上山下乡的事,晚上回来开全家大会一起讨论。
东升照相馆。
排了半天的队,总算轮到了周家。
一家人热热闹闹,推推嚷嚷的走进了照相间。
周父周母在前面的椅子上坐下,三个孩子在父母后面按年龄顺序从左到右。
周志刚还是老样子,满脸严肃,威严的坐着。
李素华也是正襟危坐,腰杆挺的笔直,但眉宇间的一丝愁容始终难以消散。
大哥周秉义,站的笔直,表情严肃,和父亲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姐姐周蓉是见多识广,一点也不发怵,心情愉悦,脸上的笑容十分灿烂。
至于周秉昆,同样站得笔直,看脸上的表情却是轻松不少,露出一副暖心的微笑。
咔嚓”一声,照相完毕。
一家人返回家中,一起坐在堂屋,开始讨论起去留的问题。
会议开始前,周秉昆抢先发言:
“我先表个态啊,咱们这个会议,总得有个章程。
不论会议结果是什么,我肯定是会坚决遵守的。”
说完之后,便盯着姐姐周蓉。
一家人的目光,也随之转移到了周蓉身上。
所有人都在等着周蓉的态度。
周蓉一看,这是被架了起来啊。只好不情不愿的跟着表了态。
看到这个情况,周秉昆接着说道:
“我觉得吧,咱们既然决定开这个会,就要民主一些。
每个人都先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到最后的时候再投票。
票数多的,就去上山下乡,票数少的,就留在家里,和妈一起守着这个家。”
这些话一出来,便得到了周蓉之外所有人的支持。
毕竟,如果按照这个流程的话,对她来说实在太不利了。
周秉义的意见,肯定是让弟弟和他一起去建设兵团。再加上郝冬梅,他们三个互相照应,她是不可能得到大哥那一票的。
周志刚本来就已经同意周秉昆出去了,是周蓉硬插一脚,他才同意开这个会。
他的内心里,肯定是倾向于周秉义的方案。
唯一有可能倾向于周蓉的,就只有李素华了。
这对她来说实在太不利了。
然而,她又没办法想出一个合理的理由来拒绝。
只能硬着头皮接受,寄希望于自己的理由可以说服爸妈。
第一个发言的是大哥周秉义。
他只是重申了一下自己的计划。也就是周秉昆跟他去军团,两人加上郝冬梅抱团取暖。
一番发言下来,头头是道,有理有据,说的周志刚和李素华连连点头,差点直接拍板。
连周蓉都觉得有道理,要不是为了心底的那点小算盘,差点就同意了。
然后就是周蓉。
“小弟太小了,今年才十七岁,还是个未成年呢,又没出过远门。
我是无论如何都不同意,让他去建设兵团的。
我的年纪大些,已经20了,是个成年人。
大串联的时候,我还跟着东奔西走过,见识比小弟强太多了。
何况我要是去插队,可以就在吉春市附近,找个合适的农村。
这样,我妈我弟和我,也是三个人抱团取暖,还离家这么近。
去兵团两年才放一次假,小弟要是去了,两年才能回来一次。
要是我在附近插队,就算我不放假,妈和小弟放假也能过来看我,一样是团聚。”
这些话一出来,周志刚和李素华一下就变了主意,觉得周蓉的方案,听起来确实更美好一些。
- 肉肉屋
“郑娟的母亲是个老好人。
郑娟的父亲早早就死了,只给她母亲留下了冰糖葫芦和冰棍的手艺,还有太平胡同的一间破房。
但郑母深深的爱着他的丈夫,一直也没有选择改嫁。就那么艰难的活着。
十来年前,郑母看到了一个被扔在外面的女婴。
她不顾自己生活的困难,毅然决定了收养这个女婴。
十来年的艰苦生活,女婴总算长大了,家里的日子也好了起来。
女婴长成了女孩,也就是郑娟了。
虽然孩子长大了,但母亲也老了,家里生活只能算是有所改善,但依然十分艰苦。
结果一天出门的时候,又看到了一个被遗弃的男婴。
即使已经吃了十来年养小孩子的苦,她们还是决定,收养这个悲惨的小孩。
这个小孩,就是郑娟的盲人弟弟。
国家号召去上山下乡,郑娟怎么可能出得去?
家里面一个老母亲,一个瞎子弟弟,郑娟放心不下,也就只好黑在城里。
街道的人了解情况之后,都不催她去上山下乡了。
妈是在街道的,应该也是知道这些情况。”
一番话下来,说的周志刚十分感动,也理解了妻子和儿子的判断。
周志刚是八级建筑工人,一个月工资一百来块。
加上妻子的工资,家里五口人,人均将近三十块。
在这个年代,不少人家里只有一个挣工资的,工资也就三十多块,还能养活五口人。
而他们周家,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将近三十。
所以周家以前,从来没有考虑过经济方面的问题。
更何况三个孩子现在也大了,大儿子去建设兵团,吃喝有保障,还有正常的工资拿,过好自己的日子完全没问题。
小儿子和女儿,将来一个上班,一个去插队或者去兵团,也是能拿收入的。
插队的话,可能需要家里帮衬点,去兵团或者上班,都是能照顾好自己的好出路。
这么一来周志刚的工资就解放了。
而且他去支援三线建设,还会有补贴拿。
再算上周母的工资,家里的净盈余,都能到一百多块。
六七十年代的一百多块,稍微了解一点情况的都知道是什么概念。
所以周志刚在看待儿女的婚姻大事上,只看重一个点,就是对方的人品。
毕竟就算再穷,只要人品没问题,自己到时候接济一下,总能把日子过得不错。
而要是人品不好的话,那可以说是家宅永无宁日了。
郑娟的母亲,可以说是老好人的代表了。
就算日子过得再苦,也愿意去收养别人扔出去的孩子。
而且一个是女孩,一个是瞎子。
可以说,大部分人,根本看都不会多看一眼。毕竟这个年代,所有人过得都很艰苦。
而郑娟的选择,也可以看出来她的善良。
太平胡同那儿,历来是没人愿意去管的。说一句贫民窟里的贫民窟,一点也不过分。
不用想,郑娟肯定没有城市户口,家里也没有副食本。
上山下乡,对于有城市户口的人来说,只是解决社会闲散人员的一种手段。
有城市户口的人家,养上一两个闲人是没什么问题的,所以很多人抗拒上山下乡,宁愿待在城市,当个无业游民。
而对于郑娟这样的家庭,上山下乡是一个不错的出路。
只需要正常的耕地劳作就行,起码不会挨饿。
而郑娟愿意为了母亲和弟弟,继续在城里照顾这个家,起码能看出她重情重义,人品相当不错。
周志刚当场表示,接受了周秉昆的这个对象。
这下子,全家是喜笑颜开,一起庆祝周秉昆找了个好对象。
然而这时,周蓉却是急了。
这么一来,父亲岂不是同意弟弟出去了?
那她还怎么完成自己接下来的计划?
她只好嚷嚷着要去上山下乡。
周志刚一阵头痛,只好表示先去拍照,上山下乡的事,晚上回来开全家大会一起讨论。
东升照相馆。
排了半天的队,总算轮到了周家。
一家人热热闹闹,推推嚷嚷的走进了照相间。
周父周母在前面的椅子上坐下,三个孩子在父母后面按年龄顺序从左到右。
周志刚还是老样子,满脸严肃,威严的坐着。
李素华也是正襟危坐,腰杆挺的笔直,但眉宇间的一丝愁容始终难以消散。
大哥周秉义,站的笔直,表情严肃,和父亲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姐姐周蓉是见多识广,一点也不发怵,心情愉悦,脸上的笑容十分灿烂。
至于周秉昆,同样站得笔直,看脸上的表情却是轻松不少,露出一副暖心的微笑。
咔嚓”一声,照相完毕。
一家人返回家中,一起坐在堂屋,开始讨论起去留的问题。
会议开始前,周秉昆抢先发言:
“我先表个态啊,咱们这个会议,总得有个章程。
不论会议结果是什么,我肯定是会坚决遵守的。”
说完之后,便盯着姐姐周蓉。
一家人的目光,也随之转移到了周蓉身上。
所有人都在等着周蓉的态度。
周蓉一看,这是被架了起来啊。只好不情不愿的跟着表了态。
看到这个情况,周秉昆接着说道:
“我觉得吧,咱们既然决定开这个会,就要民主一些。
每个人都先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到最后的时候再投票。
票数多的,就去上山下乡,票数少的,就留在家里,和妈一起守着这个家。”
这些话一出来,便得到了周蓉之外所有人的支持。
毕竟,如果按照这个流程的话,对她来说实在太不利了。
周秉义的意见,肯定是让弟弟和他一起去建设兵团。再加上郝冬梅,他们三个互相照应,她是不可能得到大哥那一票的。
周志刚本来就已经同意周秉昆出去了,是周蓉硬插一脚,他才同意开这个会。
他的内心里,肯定是倾向于周秉义的方案。
唯一有可能倾向于周蓉的,就只有李素华了。
这对她来说实在太不利了。
然而,她又没办法想出一个合理的理由来拒绝。
只能硬着头皮接受,寄希望于自己的理由可以说服爸妈。
第一个发言的是大哥周秉义。
他只是重申了一下自己的计划。也就是周秉昆跟他去军团,两人加上郝冬梅抱团取暖。
一番发言下来,头头是道,有理有据,说的周志刚和李素华连连点头,差点直接拍板。
连周蓉都觉得有道理,要不是为了心底的那点小算盘,差点就同意了。
然后就是周蓉。
“小弟太小了,今年才十七岁,还是个未成年呢,又没出过远门。
我是无论如何都不同意,让他去建设兵团的。
我的年纪大些,已经20了,是个成年人。
大串联的时候,我还跟着东奔西走过,见识比小弟强太多了。
何况我要是去插队,可以就在吉春市附近,找个合适的农村。
这样,我妈我弟和我,也是三个人抱团取暖,还离家这么近。
去兵团两年才放一次假,小弟要是去了,两年才能回来一次。
要是我在附近插队,就算我不放假,妈和小弟放假也能过来看我,一样是团聚。”
这些话一出来,周志刚和李素华一下就变了主意,觉得周蓉的方案,听起来确实更美好一些。
- 肉肉屋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117619/3480780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