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红帮大佬
推荐阅读:不渡、疯批殿下的金丝笼是为我编的、共同贫穷、搁浅(快穿)、反派A就要和女主贴贴[穿书]、渣男渣女(女主婚内出轨)、融雪(骨科)、辞风入梦[快穿]、女魔头重生之后、欲染玫瑰,京圈大佬一次成瘾、
道光末年,京杭大运河淤塞严重,河运成本居高不下。当时,燕京每年需输粮四百万石,但南方各省粮道收粮在一千四百万石以上。
这就意味着,朝廷只得到四百万石粮,各级贪官污吏、漕丁却贪到一千万石粮。
漕运改走海路势在必行,但阻力很大:数十万漕丁依赖河运作生计:沿线经济重镇依赖漕运:漕运系统亦有成百上千名官吏无法安置:海运风险大,清廷难以控制……
太平军攻占镇江、扬州,彻底截断京杭大运河,推动漕运改走海路。海运船载量更大,沿途损耗少,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但是,因为漕粮改行海运,大量漕船闲置,聚集在上海。不少漕丁生计无着,改行做码头工人,替洋人装卸货物。
随着上海开埠,码头工人数量逐渐增加。青红帮趁机而起,在码头工人中培养帮会成员。
青帮由漕丁发展而来,主要目的是保护漕运,站在清朝一边。红帮由洪门(即天地会)发展而来,主要目的是反清复明,站在清廷对立面。
本来,两大帮会本来是水火不容的。
但青帮在两淮地区贩卖私盐,要装船运往长江流域红帮势力所在的码头。同样,红帮走私鸦片,运往沿海各个码头也要借助于青帮的势力。
原本水火不容的两帮,也开始为了经济利益而整合。
历史上,到了二十世纪初期,青红帮正式合流,成为左右华夏历史的重要力量。
例如,辛亥革命前,同盟会元老陈其美刻意结交青红帮,成为青帮“大”字辈头目。武昌起义打响后,陈其美立即率兵响应,在青红帮支持下,如愿成为沪军都督。
陈其美的弟子蒋志清有样学样,也认了青帮大佬黄金荣作师父。蒋志清即为蒋介石,日后率军北伐,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也是收编了青帮作反革命先锋。
吴捷认为,复兴华夏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既要阳春白雪,也要下里巴人。
早在镇守镇江期间,他已经开始和当地的青红帮头目称兄道弟。
霍恩前往上海创办复兴会支部时,吴捷便告诫他要注意团结青红帮,必要时,可以吸收帮会成员作复兴会员。
听说周秀英带队归顺,又带来漕船,吴捷十分高兴。尤其是红帮大佬萧亚光,令吴捷十分期待。
据霍恩的密信称,此人才识过人,是上海红帮第三号人物,堪当大任,已成为复兴会上海支部会员。
第二天中午,船队进抵仪征江面。周秀英的船队追上左七军,正式加入左七军序列。
出乎意料的是,王瀚也来了。王瀚即后世的王韬,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思想家、教育家、报人。
三个月前,他曾随同唐约翰、麦都思等人访问镇江,吴捷当时便想把王瀚招致麾下。但王瀚有顾虑,只肯帮吴捷设计新式教育,编写新式教育教材。
吴捷喜出望外,当即邀请王瀚、周秀英、萧亚光三人登上“昌兴舰”。
一见面,吴捷便握住王瀚的手,说道:“兰瀛兄,没想到你终究来了。”
王瀚笑道:“惭愧惭愧。敝人应该早日追随大帅,为左七军效犬马之劳。”
王瀚思想开明,涉猎甚广。有王瀚加盟左七军,日后教育、宣传、新闻事业便都能托付给他了。
吴捷想起镇江格致公学的事,说道:“我们在镇江试办了一所格致公学,教授新式学科,效果极好。此次移防九江,有数十个学生心甘情愿追随左七军。
“待咱们到了九江,就要大兴教育,大办学校,这方面,非要兰瀛兄帮忙不可。前面我拜托兰瀛兄设计一整套教育体系,编写相关教材,不知道现在进展得怎样了?”
为了这,吴捷曾付给王瀚三千两银子。
王瀚有备而来,说道:“教育方面,我参考了普鲁士的做法,准备分为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大学教育。七到十三岁为义务教育,主要以国语、算术两门课为主,辅之以物理、化学、地理、体育等课程。
“义务教育结束后,其佼佼者可接受职业教育,特别优秀者,则可选拔进入大学。义务教育的教材,我刚刚全部编好国语、算术两门课。其他课程的教材尚未开始编写。”
王瀚的教育理念已经相当超前,可惜不合实际,难以全部实行。若复兴会已得天下,王瀚的教育理念倒是不错,可在全国试行。
但九江地处西征战场,吴捷在九江大办教育,也得服从军事斗争大局。
按照他的设想,义务教育势在必行,但王瀚设计的时间太长,应当压缩至六年,最多七年。义务教育之外,只能再设置会务、陆军、海军、实务四所学堂。
不过,教育乃百年大计,需要从长计议。吴捷不便打击王瀚的积极性,只是勉励他抓紧编写教材。待到了九江,体会到战场的严峻形势,吴捷再劝他收缩教育阵地。
至于周秀英,吴捷前天才见过她,当时便劝她弃守青浦,加入左七军。
大军扬帆起航时,吴捷见上海小刀会并没来人,当时稍有遗憾。幸好,周秀英终究还是来了。
史载小刀会周秀英父女最终战死。周秀英前来投靠左七军,也算为革命保留火种。
吴捷问她:“令尊没来吗?”
周秀英眼含热泪,说道:“我父亲安土重迁,部下都是青浦、嘉定老乡,不愿轻易离开家乡。父亲只好留在青浦,预备和清妖血战到底。他认为太平军兵强马壮,大帅志向远大,让小女特来投奔大帅。”
周秀英之父名叫周立春,原是青浦县地保,在家乡素有威望。他联合刘丽川发动起义,带领乡民占据青浦、嘉定县城。
按照刘丽川的计划,他们准备接受太平天国年号,坚守城池,等待太平天国派出援军。
然而,太平天国自顾不暇,无兵可派。刘丽川举措失当,只得熬一天是一天,祈盼出现奇迹。
周立春不想让女儿留在嘉定等死,派他投奔吴捷,以图东山再起。
吴捷感慨不已,说道:“刘丽川遇事犹豫不决,不能约束部下。令尊忠义之士,不应跟着刘丽川,一条死胡同走到底。”
周秀英只是说:“父亲甚是倔强,耻于抛弃同袍,不肯离开上海。我再三劝说也无用,只得祈求上天保佑。”
吴捷无语以对,安慰周秀英一番,把目光投向萧亚光。
萧亚光时年四十岁,已经加入复兴会。此次前来,是想从此追随吴捷,到左七军开展实际工作。
他本是宝山人,出身纺织主家庭。上海开埠以后,洋货大量输入,大量纺织工人失业。萧家的事业受到冲击,难以为继,官府的盘剥却日甚一日。
清朝官府对内横征暴敛,对外懦弱无能。官逼民反,为了自保,萧亚光只得加入上海红帮寻求庇护。
上海红帮本是天地会的分支,因纺织工人、漕丁大量失业,红帮不断壮大。萧亚光精明强干,饱读诗书,逐渐在红帮中脱颖而出,成为上海红帮第三号头目。
然而,红帮托言“反清复明”,却从事走私鸦片、组织卖淫等勾当,与青帮逐渐同流合污。
萧亚光大失所望,碰巧接触到复兴会,大受触动,成为复兴会上海支部的骨干成员。
吴捷对萧亚光期望很高,希望他留在上海。他说:
“革命有分工,样样都光荣。不是我不想接纳萧大哥,萧大哥呆在红帮,更有利于我们的事业。上海华洋混杂,地位特殊,官府管不到租界,各国洋人也鬼胎。
“官府和洋人中间,存在着权力真空,红帮正可乘虚而入。萧大哥可以利用自己在帮会中的特殊地位,暗中保护、支持复兴会上海支部。复兴会也将支持萧大哥,提升萧大哥的帮会地位。
“上海是华夏明珠,也是洋人在华夏最大的落脚点。复兴会欲争天下,必须努力经营上海,在上海采购军械、联络洋人、办理报纸……请萧大哥考虑一下我的意见,为了复兴会的大业,请留在上海。”
按照复兴会的章程,下级需无条件服从上级。吴捷是会长,萧亚光当然要服从他的指示。他说:
“萧某谨遵大帅指示,情愿留在红帮,暗中支持上海支部的工作。”
- 肉肉屋
这就意味着,朝廷只得到四百万石粮,各级贪官污吏、漕丁却贪到一千万石粮。
漕运改走海路势在必行,但阻力很大:数十万漕丁依赖河运作生计:沿线经济重镇依赖漕运:漕运系统亦有成百上千名官吏无法安置:海运风险大,清廷难以控制……
太平军攻占镇江、扬州,彻底截断京杭大运河,推动漕运改走海路。海运船载量更大,沿途损耗少,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但是,因为漕粮改行海运,大量漕船闲置,聚集在上海。不少漕丁生计无着,改行做码头工人,替洋人装卸货物。
随着上海开埠,码头工人数量逐渐增加。青红帮趁机而起,在码头工人中培养帮会成员。
青帮由漕丁发展而来,主要目的是保护漕运,站在清朝一边。红帮由洪门(即天地会)发展而来,主要目的是反清复明,站在清廷对立面。
本来,两大帮会本来是水火不容的。
但青帮在两淮地区贩卖私盐,要装船运往长江流域红帮势力所在的码头。同样,红帮走私鸦片,运往沿海各个码头也要借助于青帮的势力。
原本水火不容的两帮,也开始为了经济利益而整合。
历史上,到了二十世纪初期,青红帮正式合流,成为左右华夏历史的重要力量。
例如,辛亥革命前,同盟会元老陈其美刻意结交青红帮,成为青帮“大”字辈头目。武昌起义打响后,陈其美立即率兵响应,在青红帮支持下,如愿成为沪军都督。
陈其美的弟子蒋志清有样学样,也认了青帮大佬黄金荣作师父。蒋志清即为蒋介石,日后率军北伐,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也是收编了青帮作反革命先锋。
吴捷认为,复兴华夏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既要阳春白雪,也要下里巴人。
早在镇守镇江期间,他已经开始和当地的青红帮头目称兄道弟。
霍恩前往上海创办复兴会支部时,吴捷便告诫他要注意团结青红帮,必要时,可以吸收帮会成员作复兴会员。
听说周秀英带队归顺,又带来漕船,吴捷十分高兴。尤其是红帮大佬萧亚光,令吴捷十分期待。
据霍恩的密信称,此人才识过人,是上海红帮第三号人物,堪当大任,已成为复兴会上海支部会员。
第二天中午,船队进抵仪征江面。周秀英的船队追上左七军,正式加入左七军序列。
出乎意料的是,王瀚也来了。王瀚即后世的王韬,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思想家、教育家、报人。
三个月前,他曾随同唐约翰、麦都思等人访问镇江,吴捷当时便想把王瀚招致麾下。但王瀚有顾虑,只肯帮吴捷设计新式教育,编写新式教育教材。
吴捷喜出望外,当即邀请王瀚、周秀英、萧亚光三人登上“昌兴舰”。
一见面,吴捷便握住王瀚的手,说道:“兰瀛兄,没想到你终究来了。”
王瀚笑道:“惭愧惭愧。敝人应该早日追随大帅,为左七军效犬马之劳。”
王瀚思想开明,涉猎甚广。有王瀚加盟左七军,日后教育、宣传、新闻事业便都能托付给他了。
吴捷想起镇江格致公学的事,说道:“我们在镇江试办了一所格致公学,教授新式学科,效果极好。此次移防九江,有数十个学生心甘情愿追随左七军。
“待咱们到了九江,就要大兴教育,大办学校,这方面,非要兰瀛兄帮忙不可。前面我拜托兰瀛兄设计一整套教育体系,编写相关教材,不知道现在进展得怎样了?”
为了这,吴捷曾付给王瀚三千两银子。
王瀚有备而来,说道:“教育方面,我参考了普鲁士的做法,准备分为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大学教育。七到十三岁为义务教育,主要以国语、算术两门课为主,辅之以物理、化学、地理、体育等课程。
“义务教育结束后,其佼佼者可接受职业教育,特别优秀者,则可选拔进入大学。义务教育的教材,我刚刚全部编好国语、算术两门课。其他课程的教材尚未开始编写。”
王瀚的教育理念已经相当超前,可惜不合实际,难以全部实行。若复兴会已得天下,王瀚的教育理念倒是不错,可在全国试行。
但九江地处西征战场,吴捷在九江大办教育,也得服从军事斗争大局。
按照他的设想,义务教育势在必行,但王瀚设计的时间太长,应当压缩至六年,最多七年。义务教育之外,只能再设置会务、陆军、海军、实务四所学堂。
不过,教育乃百年大计,需要从长计议。吴捷不便打击王瀚的积极性,只是勉励他抓紧编写教材。待到了九江,体会到战场的严峻形势,吴捷再劝他收缩教育阵地。
至于周秀英,吴捷前天才见过她,当时便劝她弃守青浦,加入左七军。
大军扬帆起航时,吴捷见上海小刀会并没来人,当时稍有遗憾。幸好,周秀英终究还是来了。
史载小刀会周秀英父女最终战死。周秀英前来投靠左七军,也算为革命保留火种。
吴捷问她:“令尊没来吗?”
周秀英眼含热泪,说道:“我父亲安土重迁,部下都是青浦、嘉定老乡,不愿轻易离开家乡。父亲只好留在青浦,预备和清妖血战到底。他认为太平军兵强马壮,大帅志向远大,让小女特来投奔大帅。”
周秀英之父名叫周立春,原是青浦县地保,在家乡素有威望。他联合刘丽川发动起义,带领乡民占据青浦、嘉定县城。
按照刘丽川的计划,他们准备接受太平天国年号,坚守城池,等待太平天国派出援军。
然而,太平天国自顾不暇,无兵可派。刘丽川举措失当,只得熬一天是一天,祈盼出现奇迹。
周立春不想让女儿留在嘉定等死,派他投奔吴捷,以图东山再起。
吴捷感慨不已,说道:“刘丽川遇事犹豫不决,不能约束部下。令尊忠义之士,不应跟着刘丽川,一条死胡同走到底。”
周秀英只是说:“父亲甚是倔强,耻于抛弃同袍,不肯离开上海。我再三劝说也无用,只得祈求上天保佑。”
吴捷无语以对,安慰周秀英一番,把目光投向萧亚光。
萧亚光时年四十岁,已经加入复兴会。此次前来,是想从此追随吴捷,到左七军开展实际工作。
他本是宝山人,出身纺织主家庭。上海开埠以后,洋货大量输入,大量纺织工人失业。萧家的事业受到冲击,难以为继,官府的盘剥却日甚一日。
清朝官府对内横征暴敛,对外懦弱无能。官逼民反,为了自保,萧亚光只得加入上海红帮寻求庇护。
上海红帮本是天地会的分支,因纺织工人、漕丁大量失业,红帮不断壮大。萧亚光精明强干,饱读诗书,逐渐在红帮中脱颖而出,成为上海红帮第三号头目。
然而,红帮托言“反清复明”,却从事走私鸦片、组织卖淫等勾当,与青帮逐渐同流合污。
萧亚光大失所望,碰巧接触到复兴会,大受触动,成为复兴会上海支部的骨干成员。
吴捷对萧亚光期望很高,希望他留在上海。他说:
“革命有分工,样样都光荣。不是我不想接纳萧大哥,萧大哥呆在红帮,更有利于我们的事业。上海华洋混杂,地位特殊,官府管不到租界,各国洋人也鬼胎。
“官府和洋人中间,存在着权力真空,红帮正可乘虚而入。萧大哥可以利用自己在帮会中的特殊地位,暗中保护、支持复兴会上海支部。复兴会也将支持萧大哥,提升萧大哥的帮会地位。
“上海是华夏明珠,也是洋人在华夏最大的落脚点。复兴会欲争天下,必须努力经营上海,在上海采购军械、联络洋人、办理报纸……请萧大哥考虑一下我的意见,为了复兴会的大业,请留在上海。”
按照复兴会的章程,下级需无条件服从上级。吴捷是会长,萧亚光当然要服从他的指示。他说:
“萧某谨遵大帅指示,情愿留在红帮,暗中支持上海支部的工作。”
- 肉肉屋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118866/3568348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