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页
推荐阅读:女帝座下第一走狗、两界:别叫我邪魔!、我有一枚命运魔骰、饮食男女、大道之上、你们修仙,我种田、文豪:这孩子打小就聪明、北朝帝业、旧神之巅、万灵仙族:御兽长生、
萧重当然是希望自己的母亲好的,但是他凭什么能把袁太妃放出来?太后就是去世了,还有遗诏一说呢,说不定就把袁太妃一起带下去了。
话又说回来,太后娘娘为什么要开恩让萧重见她呢?真的是因为皇上求了情吗?方婉很清楚,现在的情势之下,太后娘娘只需要顾及皇上一个人就可以了,其他的人,都是讨好她老人家的。
在这一场会面中,方婉既然不是主角,就不太开口,只是在心里头转着这些念头,顺便观察着袁太妃的神情,她随着萧重跪下磕头,这殿里站着八个监视的大太监,袁太妃甚至不能亲手把他们扶起来,不能有任何接触。
他们说话,中间隔了有快一丈远。
但是袁太妃还是情绪很激动的,萧重就要稳重的多,萧重睁着眼睛说瞎话:母亲这些日子欠安,儿子心里一直惦记着,只母亲要静养,不敢打扰,只每月送些药材来,母亲可赏收了?
袁太妃克制了一下,才说:我看到了,你们都是有心的。
她既话里捎带上了方婉,方婉就在凳子上略欠了欠身。
萧重又道:母亲今后也只管安心静养着,有什么想用的,只管告诉儿子,今后好给您送来。前儿儿子成亲,也没敢惊扰母亲静养,只在宫外朝上磕了头,这便和媳妇一起来给母亲请安,也给母亲磕个头。
其实这种见面,重点在见面上,话是什么也不能说的,这已经算是额外开恩了。
袁太妃听他这样说,就开始拭泪:你们好好的,不必惦记我,能早些给我生孙子孙女儿,报给我知道,就是你们的孝心了。
她抽出帕子擦擦眼角,又说:你们成亲,我没看见,也没给媳妇添妆,今日难得你们进来,我有些东西给你们,都是我早年使的,如今也用不着了,你们拿着,也是个念想。
方婉听着,微微皱了皱眉,但转念一想,她就没推辞,只是起身道:母亲也不宽,您自己留着使也罢了,倒想着我们。
袁太妃宫里的宫女就捧出了两个小的大红描金喜鹊的木漆盒,因方婉进长春宫,丫鬟都不能带进去,只留在院子门口,那几个宫女就要捧到门口去,旁边站着监察的太监上了一步,接过来。
他对萧重说话的语气还是很恭敬的:奴婢须查看一下东西,这是宫里规矩,还请景王殿下见谅。
萧重点点头,没怎么理会,这种规矩当然是必要的,别说宫里,就是他的王府,府里伺候人等出府都是必要查的。
方婉的眼睛看着袁太妃,见她泰然自若,不由的有点诧异,难道自己猜错了?
这见面的时辰也不长,横竖问起居,也没更多的话说,又说了两句话,旁边站着的一个个子高瘦的嬷嬷就上前来请袁太妃了:娘娘不能劳神,该歇歇了。
这种情况下,最尴尬的是萧重方婉都不好跟这嬷嬷说话,更别说打赏银子了,这里的规矩,跟之前那必定是完全不同的。
他们出了门,那监察的大太监也出来,把袁太妃赏的盒子交给了方婉留在院子门口的丫鬟,又回头恭敬的对萧重道:王爷,奴婢擅越,请王爷随奴婢去见太后娘娘回话。
萧重微微皱眉,那大太监手里捧着一只乌木套金云头簪子,这簪子不小,乌木外头隔一指嵌着一圈金套,木质油润光滑,雕工精致,就是嵌的那一点金,略微有一点发乌,应该拆开来炸一炸了。
场面成了这样,方婉就知道她先前心中的预感成了真,轻声对萧重说:既然母后宣,自是不能怠慢了。
太后在旧年冬天还是病了一回,但比往年的状态好,新年里还起来了,宫中设宴,她老人家也见了人,就是精神不济,只坐着让品级高的贵妇们磕了头,就进里头去了,并没有人人都宣进来见一见。
方婉就没见到,只是听段双儿说是体虚怕冷,烧暖炉暖炕,再好的炭都有一点儿烟味,受不了,而且不敢劳神,实际上没什么要紧的,胃口其实比秋天还好一点儿。
春天看起来,老太太就果真有了点肉了,比起枯瘦的那个时候,看起来更慈和些,如今一个夏季过来,瞧着似乎清减了一点,态度还是很和气的,两人刚跪下去,就叫扶起来,又叫人搬凳子来。
她老人家也不跟萧重多客气,只是说:你大婚那一回,其实我就想着你们第二日必定进宫来磕头的,正好叫你们进来看一看,你们一起给她磕个头,敬杯茶,也是她养了你一场,只偏巧那时候,你迎亲的路上出了那样的事,自是进不来,就只有罢了。这会儿你好了,也是个整生日,好歹是喜事,就叫你来看看。
老太太叹气道:你是个懂事的,从来不说,只我知道,你再怎么着,到底是你亲娘,你哪里有不惦记的。
萧重起身回道:母后疼我,儿臣心里知道,母亲此事,也是一时糊涂,母后已经施了恩了,儿臣自然不好再叫母后为难。
太后摆出这样一副场面来,萧重当然就不好如同平日里那般随便,说话就规矩起来。
太后点了点头:你娘还不如你呢。
然后,太后停了一下,淡淡的吩咐:拆开吧。
那太监上前来拿起簪子,也不知道怎么一扭,就把那簪子拆成了两截,里头藏着一指卷的紧紧的纸筒。
--
话又说回来,太后娘娘为什么要开恩让萧重见她呢?真的是因为皇上求了情吗?方婉很清楚,现在的情势之下,太后娘娘只需要顾及皇上一个人就可以了,其他的人,都是讨好她老人家的。
在这一场会面中,方婉既然不是主角,就不太开口,只是在心里头转着这些念头,顺便观察着袁太妃的神情,她随着萧重跪下磕头,这殿里站着八个监视的大太监,袁太妃甚至不能亲手把他们扶起来,不能有任何接触。
他们说话,中间隔了有快一丈远。
但是袁太妃还是情绪很激动的,萧重就要稳重的多,萧重睁着眼睛说瞎话:母亲这些日子欠安,儿子心里一直惦记着,只母亲要静养,不敢打扰,只每月送些药材来,母亲可赏收了?
袁太妃克制了一下,才说:我看到了,你们都是有心的。
她既话里捎带上了方婉,方婉就在凳子上略欠了欠身。
萧重又道:母亲今后也只管安心静养着,有什么想用的,只管告诉儿子,今后好给您送来。前儿儿子成亲,也没敢惊扰母亲静养,只在宫外朝上磕了头,这便和媳妇一起来给母亲请安,也给母亲磕个头。
其实这种见面,重点在见面上,话是什么也不能说的,这已经算是额外开恩了。
袁太妃听他这样说,就开始拭泪:你们好好的,不必惦记我,能早些给我生孙子孙女儿,报给我知道,就是你们的孝心了。
她抽出帕子擦擦眼角,又说:你们成亲,我没看见,也没给媳妇添妆,今日难得你们进来,我有些东西给你们,都是我早年使的,如今也用不着了,你们拿着,也是个念想。
方婉听着,微微皱了皱眉,但转念一想,她就没推辞,只是起身道:母亲也不宽,您自己留着使也罢了,倒想着我们。
袁太妃宫里的宫女就捧出了两个小的大红描金喜鹊的木漆盒,因方婉进长春宫,丫鬟都不能带进去,只留在院子门口,那几个宫女就要捧到门口去,旁边站着监察的太监上了一步,接过来。
他对萧重说话的语气还是很恭敬的:奴婢须查看一下东西,这是宫里规矩,还请景王殿下见谅。
萧重点点头,没怎么理会,这种规矩当然是必要的,别说宫里,就是他的王府,府里伺候人等出府都是必要查的。
方婉的眼睛看着袁太妃,见她泰然自若,不由的有点诧异,难道自己猜错了?
这见面的时辰也不长,横竖问起居,也没更多的话说,又说了两句话,旁边站着的一个个子高瘦的嬷嬷就上前来请袁太妃了:娘娘不能劳神,该歇歇了。
这种情况下,最尴尬的是萧重方婉都不好跟这嬷嬷说话,更别说打赏银子了,这里的规矩,跟之前那必定是完全不同的。
他们出了门,那监察的大太监也出来,把袁太妃赏的盒子交给了方婉留在院子门口的丫鬟,又回头恭敬的对萧重道:王爷,奴婢擅越,请王爷随奴婢去见太后娘娘回话。
萧重微微皱眉,那大太监手里捧着一只乌木套金云头簪子,这簪子不小,乌木外头隔一指嵌着一圈金套,木质油润光滑,雕工精致,就是嵌的那一点金,略微有一点发乌,应该拆开来炸一炸了。
场面成了这样,方婉就知道她先前心中的预感成了真,轻声对萧重说:既然母后宣,自是不能怠慢了。
太后在旧年冬天还是病了一回,但比往年的状态好,新年里还起来了,宫中设宴,她老人家也见了人,就是精神不济,只坐着让品级高的贵妇们磕了头,就进里头去了,并没有人人都宣进来见一见。
方婉就没见到,只是听段双儿说是体虚怕冷,烧暖炉暖炕,再好的炭都有一点儿烟味,受不了,而且不敢劳神,实际上没什么要紧的,胃口其实比秋天还好一点儿。
春天看起来,老太太就果真有了点肉了,比起枯瘦的那个时候,看起来更慈和些,如今一个夏季过来,瞧着似乎清减了一点,态度还是很和气的,两人刚跪下去,就叫扶起来,又叫人搬凳子来。
她老人家也不跟萧重多客气,只是说:你大婚那一回,其实我就想着你们第二日必定进宫来磕头的,正好叫你们进来看一看,你们一起给她磕个头,敬杯茶,也是她养了你一场,只偏巧那时候,你迎亲的路上出了那样的事,自是进不来,就只有罢了。这会儿你好了,也是个整生日,好歹是喜事,就叫你来看看。
老太太叹气道:你是个懂事的,从来不说,只我知道,你再怎么着,到底是你亲娘,你哪里有不惦记的。
萧重起身回道:母后疼我,儿臣心里知道,母亲此事,也是一时糊涂,母后已经施了恩了,儿臣自然不好再叫母后为难。
太后摆出这样一副场面来,萧重当然就不好如同平日里那般随便,说话就规矩起来。
太后点了点头:你娘还不如你呢。
然后,太后停了一下,淡淡的吩咐:拆开吧。
那太监上前来拿起簪子,也不知道怎么一扭,就把那簪子拆成了两截,里头藏着一指卷的紧紧的纸筒。
--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124176/3663338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