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其他 > 七十年代妇女主任 > 七十年代妇女主任 第322节

七十年代妇女主任 第322节

推荐阅读: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诸天轮回转生托身锋刃里混沌新纪元从大宋开始诸天:从小欢喜当爹开始凡人:开局我能进入灵界斗罗:噬魂蛛皇神探陈益爱发微博的我,成了职业通天代病弱太子妃超凶的

    从赵柯上中学,学校的课程和题目就是这个程度,几年过去,还是这样。
    而在赵柯之前呢?
    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时刻——童年、少年都没有好好利用起来,加以培养和教育,他们缺失了太多学习的机会,也浪费了太多时间。
    赵村儿大队作出调整,先走出一步,以后就会提前很多步。
    段书记他们也都对双山公社的发展有野心,双山公社现在大力发展农业,之后就会发展基础建设,教育是必然的一环。
    阴霾无法永远遮盖朝气蓬勃的太阳。
    他们这一小小的一隅就是一个缩影,广袤的大地上一定还有人在先走一步,未来必定会拨云见日。
    第165章
    考试结果, 三天后出。
    拖拉机当天就拉着学生们回来,停在晒场。
    不说八个学生的家长、学校的老师,大队社员们也都在关注。
    “考咋样儿啊?”
    “能不能考上啊?”
    “看你们心情都挺好,是不是稳了?”
    顾校长稳重, 没有出成绩之前, 不放话太早, “他们说考得还行, 不过不排除谁马虎丢分,确切的结果还得等放榜。”
    “娃们这么努力, 肯定能行。”
    大伙儿的文化储备还不够, 不知道这叫“薪火相传”, 他们只是乐呵呵地看着一群孩子, 仿佛看到了截然不同的未来,就从这一代开始。
    乡下人不是傻,也不全都轴,上上油, 不太明白的道理, 也能琢磨出味儿来。
    更何况,赵柯和赵新山三不五时就要给他们去锈上油。
    就说教育这个问题,往前了说,有赵柯这个现成的例子在,谁不知道读书好,前途比地里刨食儿更广阔。
    他们只是没钱, 也看不见好的未来。
    赵柯和大队做了很多, 其中很重要的一件事儿, 就是让他们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读书是必须要走的一条路。
    读书的花费确实不低, 砸锅卖铁咬牙供,大伙儿可能会犹豫、退缩,但现在有大队开路,不需要那么艰难。
    社员们估摸着自家孩子考中学的时间,盘算着要使劲儿干。
    王老大家的孩子多,都上学的话负担重,犯愁道:“赵主任,要不我们家先不盖砖房了,钱先可着娃娃们上学?”
    村儿里还有好几家是差不多的情况,孩子多,闻言,也都看向赵柯。
    “该挣挣该花花,要是用你们省盖砖房的钱,就是大队没本事。”赵柯笑容里丝毫没有负担,“大队这么多户,本来也不能一年盖完,谁家孩子多,都要上学,手头上一时比较紧,可以排到后期,晚一点儿没关系,都是这一两年的事儿,放心,大队肯定不会让你们吃土的。”
    大队的态度,就是赵村儿大队社员们的底气。
    谁也不想眼睁睁瞅着别家有砖房住,他们自个儿的娃娃住不上。
    众人放下乱七八糟的忧虑,嘻嘻哈哈:“都是老农民,吃的不就是土嘛。”
    赵柯笑道:“话糙理不糙。”
    白天干一天活儿,大伙儿都聚在村口乘凉唠嗑。
    赵柯没回村儿当妇女主任之前,不太爱在村口停留,寒暄完就赶紧撤。现在,她爱唠了,时不时就凑到人堆唠一阵儿。
    这也算是深入一线、了解村情、倾听民声。
    大队要考虑的事情比较宏观,有时候会忽视一些小问题,而小问题很有可能会在未来变成大问题,影响发展。
    因为大队干部和社员们的距离不远,社员们有一些切实的需求,会直接在闲谈中说出来,只要细心一些,就会发现一些问题。
    比如,赵村儿大队越来越多的学生升入公社上学,以后要在公社住宿,家长担忧他们吃不好住不好学习懈怠……
    这确实是个问题,前面走了九步十步,第十一步瘸腿,前面很有可能会白费力气。
    于是第二天,大队干部的日常早会上,赵柯就提了这个问题和她的建议。
    “在公社建赵村儿大队的宿舍?”
    赵柯点头,“公社中学的宿舍,条件不怎么好。”
    不止宿舍,教室也一样。
    不好到什么程度呢?
    房子是很多年前建造的,门窗不严实,一到冬天,外头零下二三十度,屋里零下七八度,经常有同学手指头冻成萝卜头,笔都拿不了。
    晚上睡觉,被窝里拔凉拔凉,更别说容易露在外面的耳朵和肩膀。
    公社本地的学生还好,家里暖和很多。
    赵柯都是拿个热水壶,灌一壶热水回来,晚上冻醒就起来换掉热水袋里的水。
    赵柯那时候跳级,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环境实在太艰苦了。
    以前赵村儿大队小学的教室也这样儿,不过乡下学校,比较灵活,冬天太冷,那就不上课了,还省柴火,大不了天暖和了再补回课程。
    “都是咱村儿的孩子,哪舍得他们吃那些苦啊。”
    而且,赵柯还在琢磨另外一个事儿,“咱们大队以后在公社的人越来越多,念书的孩子,酸菜厂的工人,农机站的驾驶员,我爹回来会在公社卫生所干一段儿时间,傅知青和林知青他们也得去农机站培训,这么多人,全指着公社安排住处,不现实,最主要的是,这对孩子们来说,多好的资源啊,不利用可惜。”
    哪怕是胡和志,赵柯其实心里头也觉得,他在酸菜厂有些浪费。
    到时候他们顺带辅导辅导孩子们学习,三年的中学,也可以跳级走,省了时间,又省了一笔学费。
    办公室暗,他们一人一个小板凳,围着个小方桌坐在房檐下。
    赵新山点着一根儿烟,思考。
    牛会计开口:“大队盖完学校,要建卫生所,咱们还欠着不少钱,手头紧。”
    赵柯算计:“砖咱们自个儿出,房子咱们自己盖,就是玻璃窗、柴油和吃食的钱……”
    牛会计愁眉苦脸,“工分儿也不少啊。”
    大队组织,出去建房子的社员和留在村里烧砖、照顾田地的社员,都得加班,照现在大队给的工分,年底分红,绝对不是一笔小数目。
    牛会计忍不住吐槽她:“怪不得你妈总说你败家,你手指头缝就不能拢紧点儿吗,少露出去一些。”
    赵新山道:“赵柯也是为了孩子。”
    牛会计当然知道,但他管账,还管着个不富裕的账,该咔哧得咔哧,不能大手大脚。
    赵柯道:“我妈帮我攒了点儿稿费,可以借给大队,卫生所主要是缺药,咱们盖卫生所的钱,留出买药的,剩下的先用到紧缺的地方也行吧。”
    牛会计又掏出他的账本,“你都借大队不少钱了,总借不合适。”
    这个时候,能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审核很严格,是很光荣的一件事儿,顶多给一些物品上的鼓励。
    《首都报纸》发行量大,每期发布之后,都有一笔还算可观的稿费寄过来,但说辞不是稿费,是报社方面对艰苦建设乡村的知识青年典范的鼓励,希望她能够做出更多的表率作用。
    而且现在的队委会成员,除了唐副队长,都没少借给大队钱,只是赵柯和赵新山借的更多。
    既然这样,也没什么好吝啬的。
    赵柯不在意,“又不是不还,怕我亏了,就按邮局利率给我算利息。”
    赵新山一根烟抽完,拍板:“那就盖吧,萍萍也要回来了,咱们明年再多养一些猪,紧也就紧这一年两年。”
    目前赵村儿大队的养猪技术还不够科学,也折过猪,好在他们都是分栏养的,养得也精心,没有造成特别大的损失。
    按照他们的估算,赵村儿大队明年秋收,今年那批猪全出栏,手头就会开始宽裕。
    “也不见得非要紧……”
    赵新山三人看向赵柯。
    “宿舍盖起来,对入住的学生们稍微收一点住宿的钱,大队可以直接扣他们家长的工分,吃饭也好说,谁家住谁家拿口粮,要是有邻居大队的学生也想过去住,不用咱们大队承担一半的住宿费,没准儿还能两相抵消。”
    这个时候,就不得不说,赵村儿大队小学收附近大队学生的好处了。
    涉及到孩子,排除从中获取利益的目的,就会单纯很多,既能照顾孩子们,又不赔钱,压力不大。
    赵柯一直秉持的观念是,为长远打算,必要的投入不可少,“公社发展起来之前,咱们先占一席之地,省得以后得跟人抢。”
    公社比他们赵村儿大队有位置优势,公社越繁荣各大队就越会向公社集中,赵村儿大队太偏远,其实各方面都有局限。
    就像小狗撒尿标记地盘,谁先撒谁占地儿,要是有人抢,打呗,反正赵村儿大队的实力,肯定不输。
    赵新山和牛会计对视,赵柯总是能说服他们。
    “你跟唐副队长安排吧,牛会计配合。”
    赵新山最上心的是赵村儿大队的庄稼和养殖,赵柯也说过,以赵村儿大队的地理条件,很长一段时间,农业和畜牧业都是发展的支柱。
    三个人一齐答应。
    赵柯看向整个早会都没有发言的唐副队长。
    老许副队长在职的时候,偶尔还会质疑大队的举措不合适,也会主动提出一些意见,或者包揽一些工作。
    唐国伟执行力强,主动性不强,换了村里的社员做副队长,有这样的特质没什么好挑剔的,但作为一个有文化的知青,大家天然地会拔高对他的期待,即便不像其他知青那么出彩,也该作出一些切实的、有建设性的工作。
    赵柯只是妇女主任,不好对他说什么,便提醒赵新山提醒一下唐国伟,他需要改变工作态度了。
    赵新山推给她:“我去找他,好像在批评他,队委会谁有你会动员?你去吧,没人对你有意见。”
    赵柯哭笑不得,也没推辞。
    在公社盖宿舍,得公社批地。
    今天还早,赵柯打算骑自行车去,在那之前,赵柯和唐副队长、牛会计对接一下工作。
    还有几天就开学,新老师这两天就会搬进知青点,提前适应赵村儿大队小学的风格并且参加入职前培训。
    新老师的考核结束,离得近的几个大队陆陆续续有人给孩子报名到赵村儿大队读书,不多,目前只有五个。
    离得近的,像李村儿大队和潘村儿大队的的三个学生,可以每天上下学,剩下的两个,在赵村儿大队有亲戚,会借宿在亲戚家。
    学校还在收拾,余家暂时没工夫给学校做木工,书桌只能先用旧的,不够就从各家借用,大不了放学再搬回去。
    砖窑还得继续产出,有空就得烧,而且为了省钱,盖房子要用的石灰也得他们自己烧,并且需要储存大量的黏土、砂石、木柴……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134772/3828229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