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推荐阅读:英灵:我的前世全被女儿召唤了、重生了谁还当明星、别再催眠我了,反派皇女!、我在诡夜斩神魔、战锤:以涅槃之名、战争领主:从厄运之地开始崛起、长夜君主、太平令、长生,从养鸡杂役开始、圣杯战争?龙珠战争!、
将稻穗放在手掌心用力一抽,和刚才那一穗一样,剥落下来的稻壳大多都是空的!
【怎么会这样?】袁奕对脑海里的系统问道。
系统不急不缓地解释道:【水稻空壳是经常发生的,不用大惊小怪。】
水稻的生长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期间会有各种因素影响到水稻的生长,水稻空壳、不灌浆都是正常发生的事。
袁奕抬头望着这一片稻田,尽管听了系统的解释,可心里总觉得不踏实。
这些水稻可是关系到全村人的生计,千万不能出一丁点的岔子!
——
经过大伙儿的共同努力,短短两天时间就将所有的水稻收割完毕。
因为有些稻谷返青,又铺在了田里放了一天后,这才和其他的稻谷一起晾晒。
给水稻脱粒是最麻烦的。
在阳光下暴晒几天,水稻的果实变得坚硬,要用连枷和石磙,才能让稻壳与大米分离开。
前者是靠人为的敲打,后者则是依赖工具。[1]
为了节省时间,村民将晒好的水稻分成了两部分,双管齐下,不过两天的功夫就将所有的水稻都处理干净。
拿去城里还钱时要把脱粒过的水稻装袋称量。
看着知青们将村里的称搬了出来,袁奕撞了撞老爹的手臂,小声地问:“爹,你觉得咱们村的水稻能有多少斤?”
“起码得八千斤吧。”袁建国胸有成竹道。
远安村一共有十八亩地,其中十二亩都种了水稻。
八千斤,平均下来一亩地差不多能产六百多斤。
这样说来,那可真是大丰收了啊!
他之所以敢夸下这样的海口,自然少不了他平时在耕地里挥洒的汗水。
田园亲和者的天赋能够让他感知到植物的需求,缺少微量元素就施点农家肥,土壤结块就松土,甚至浇水的量都按照最科学的比例。
这几个月,他可是把自己的一腔热血全都放在稻田里了,光看稻谷成熟时的状态,就知道产量肯定低不了!
一旁的杨远山跟着点头,“真要有八千斤,那咱们村肯定能过个好年啊!明年的生计也不用愁了!”
看着村民们将脱壳的水稻装进麻袋,每个都标上“五十市斤”的签,杨远山的脸色越来越差,脸上的笑容也逐渐消失了。
八千斤?
怎么感觉这份量,五千斤都有点悬啊。毕竟也是收了几十年的粮食,粮食的重量有多少,看一眼差不多就能知道个大概。
这些稻米就算是带上壳一起称,也绝对没有八千斤。
称重的过程又耗费了一天的时间。
最后,看到本子上的数字时,袁建国差点气得背过气去。
“三千八?”指着那一串数字,袁建国的声音都变了,“你们确定没有称错?连四千斤都不到吗?”
三千八百六十四斤。
算下来,一亩地差不多就只有三百多斤的产量?
这已经不能用减产来形容了,简直就是绝产啊?!
忙碌了这么几个月,怎么最后只有这么点收成?每亩三百斤,距离袁建国的心理预期未免差的也太多了。
不过这个结果,对杨远山而言,倒是达到了他的心理预期。
“可以了,去年才三千斤,能多八百多斤已经很不错了。”
失望是有的,毕竟刚才袁建国那么信誓旦旦。
没有八千斤那么多,但起码超过了去年的产量,话说回来,也算是不小的进步啊。
袁建国不能接受这样的结果。
三千八百六十四?这个数字怎么能支撑村里的人活下去?
称重现场围聚了几十号人,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每个人都高兴地欢呼雀跃。
“这么多斤啊!那咱们今年过年能吃顿猪肉饺子了!”
“可不嘛!多亏了咱们村长,要不咱们明年还得领补助金呢。”
“要是每年都有这么多的粮食就好咯……”
听着大家的感慨,袁建国始终阴沉着脸,怎么都笑不出声。
他之前算过一笔账,村子里的人生活一年的开支至少需要五百块,而收获的稻谷除了自己留下的口粮外还要上缴五百斤。
这样算下来,就只剩下一千多斤。
按照九分钱一斤的价格收给城里,整个村子就只有九十块的收入……
剩下的钱呢?难道还要靠上面发放的补助吗?
因为地理位置的缘故,远安村难免会遭受涝灾,每年粮食的产量都很低,每年都需要领取乡里发放的补助才能过下去。
袁建国本以为闺女修建了蓄水池,再加上自己了解植物的天赋,能够帮助村民脱贫。
不说大富大贵,起码能自给自足不用再领取乡里的补助款。
怎么也没想到,几个月以来的努力,竟然还是杯水车薪。
“咋会这么少啊?我看人家的地一亩就能种五百多斤,咱们的地差哪了?”袁建国疑惑道。
杨远山慢条斯理地回了一句:“种子不一样。”
杨远山低着头,一边盘算着今年要留下来的水稻,一边跟他解释着其中的关窍。
【怎么会这样?】袁奕对脑海里的系统问道。
系统不急不缓地解释道:【水稻空壳是经常发生的,不用大惊小怪。】
水稻的生长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期间会有各种因素影响到水稻的生长,水稻空壳、不灌浆都是正常发生的事。
袁奕抬头望着这一片稻田,尽管听了系统的解释,可心里总觉得不踏实。
这些水稻可是关系到全村人的生计,千万不能出一丁点的岔子!
——
经过大伙儿的共同努力,短短两天时间就将所有的水稻收割完毕。
因为有些稻谷返青,又铺在了田里放了一天后,这才和其他的稻谷一起晾晒。
给水稻脱粒是最麻烦的。
在阳光下暴晒几天,水稻的果实变得坚硬,要用连枷和石磙,才能让稻壳与大米分离开。
前者是靠人为的敲打,后者则是依赖工具。[1]
为了节省时间,村民将晒好的水稻分成了两部分,双管齐下,不过两天的功夫就将所有的水稻都处理干净。
拿去城里还钱时要把脱粒过的水稻装袋称量。
看着知青们将村里的称搬了出来,袁奕撞了撞老爹的手臂,小声地问:“爹,你觉得咱们村的水稻能有多少斤?”
“起码得八千斤吧。”袁建国胸有成竹道。
远安村一共有十八亩地,其中十二亩都种了水稻。
八千斤,平均下来一亩地差不多能产六百多斤。
这样说来,那可真是大丰收了啊!
他之所以敢夸下这样的海口,自然少不了他平时在耕地里挥洒的汗水。
田园亲和者的天赋能够让他感知到植物的需求,缺少微量元素就施点农家肥,土壤结块就松土,甚至浇水的量都按照最科学的比例。
这几个月,他可是把自己的一腔热血全都放在稻田里了,光看稻谷成熟时的状态,就知道产量肯定低不了!
一旁的杨远山跟着点头,“真要有八千斤,那咱们村肯定能过个好年啊!明年的生计也不用愁了!”
看着村民们将脱壳的水稻装进麻袋,每个都标上“五十市斤”的签,杨远山的脸色越来越差,脸上的笑容也逐渐消失了。
八千斤?
怎么感觉这份量,五千斤都有点悬啊。毕竟也是收了几十年的粮食,粮食的重量有多少,看一眼差不多就能知道个大概。
这些稻米就算是带上壳一起称,也绝对没有八千斤。
称重的过程又耗费了一天的时间。
最后,看到本子上的数字时,袁建国差点气得背过气去。
“三千八?”指着那一串数字,袁建国的声音都变了,“你们确定没有称错?连四千斤都不到吗?”
三千八百六十四斤。
算下来,一亩地差不多就只有三百多斤的产量?
这已经不能用减产来形容了,简直就是绝产啊?!
忙碌了这么几个月,怎么最后只有这么点收成?每亩三百斤,距离袁建国的心理预期未免差的也太多了。
不过这个结果,对杨远山而言,倒是达到了他的心理预期。
“可以了,去年才三千斤,能多八百多斤已经很不错了。”
失望是有的,毕竟刚才袁建国那么信誓旦旦。
没有八千斤那么多,但起码超过了去年的产量,话说回来,也算是不小的进步啊。
袁建国不能接受这样的结果。
三千八百六十四?这个数字怎么能支撑村里的人活下去?
称重现场围聚了几十号人,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每个人都高兴地欢呼雀跃。
“这么多斤啊!那咱们今年过年能吃顿猪肉饺子了!”
“可不嘛!多亏了咱们村长,要不咱们明年还得领补助金呢。”
“要是每年都有这么多的粮食就好咯……”
听着大家的感慨,袁建国始终阴沉着脸,怎么都笑不出声。
他之前算过一笔账,村子里的人生活一年的开支至少需要五百块,而收获的稻谷除了自己留下的口粮外还要上缴五百斤。
这样算下来,就只剩下一千多斤。
按照九分钱一斤的价格收给城里,整个村子就只有九十块的收入……
剩下的钱呢?难道还要靠上面发放的补助吗?
因为地理位置的缘故,远安村难免会遭受涝灾,每年粮食的产量都很低,每年都需要领取乡里发放的补助才能过下去。
袁建国本以为闺女修建了蓄水池,再加上自己了解植物的天赋,能够帮助村民脱贫。
不说大富大贵,起码能自给自足不用再领取乡里的补助款。
怎么也没想到,几个月以来的努力,竟然还是杯水车薪。
“咋会这么少啊?我看人家的地一亩就能种五百多斤,咱们的地差哪了?”袁建国疑惑道。
杨远山慢条斯理地回了一句:“种子不一样。”
杨远山低着头,一边盘算着今年要留下来的水稻,一边跟他解释着其中的关窍。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138553/3905592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