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和为贵
推荐阅读:斗罗:绝世之亡灵、猎魔人:狼学派的狩魔手记、彩礼十万,你给二十万什么意思?、新婚妻子发现了我不为人知的过去、开局化婴,父母是黄毛太妹?、综漫:从无职转生开始、港综:我系大枭雄、大千世界:从柳域开始崛起、盗墓:在下,卸岭后人、我朋友很少,但青梅女友很多、
因人设计,对症下药。
蒋干猛怼刘备,强势碾压他的自信,让他觉得取胜无望,最终目的却是为了激关羽一战。孙策说,关羽武功好,但是他太骄傲,自视甚高,这导致了他的心理错位。在他心目中,他对刘备与其说是君臣之间的忠,不如说是兄弟之间的义。忠首先讲恭敬,义则更在乎该不该做,该做的就去做,不必在乎刘备喜不喜欢。
义者,宜也。
蒋干本来不太信,但是看到关羽之后,几句话一说,他信了。关羽站在刘备身后,像个贴身卫士,但他的神态中缺少应有的恭敬,他更像是强者保护弱者,而不是臣侍卫君。典韦、许褚都是罕见的强者,但他们站在孙策身后的时候绝不会有抢话插嘴这种事。
关羽没有立刻应战,但是蒋干看得出,他心动了。能与孙策一战,还能救刘备于水火之中,为他赢得豫州,这么两全其美的事,他不可能不动心。
蒋干暂时告退,让刘备等人商量一番。他刚刚出帐,刘备等人就争执起来。
刘备担心下雨,芒砀周边水泽纵多,会对行军造成困难。相县是沛国郡治,城虽小,却非常坚固,很难攻克。一旦顿兵城下,后路又退断,萧县会有危险。
蒋干刚才说陶应统兵一万,助孙策作战,但他可没说陶应在哪里,他有可能在相县,也有可能在彭城。萧县属沛国,可是孙策与陶谦结盟,越界作战也并非不可能。他拐了陶谦四千丹阳兵,陶谦要报复他也太正常了。当务之急,退守萧县才是最稳妥的选择。等秋收之后,粮食充足,再战不迟。
简雍赞成刘备的建议,但关羽反对。
关羽说,相县虽然坚固,但毕竟是小城,住不下太多的人,最终决定胜负的还是野战。孙策现在就驻扎在城外便是明证。谯县是豫州刺史部的州治,你既然是豫州牧,总不能就驻在萧县吧?攻克相县,进驻谯县,证明我们有能力击败孙策,豫州人才会响应我们,我们才能得到更多的兵和钱粮,壮大自己。
且萧县与相县相距不足两百里,万一进攻不顺利,退回去也很方便。如果萧县有变,援兵一天就能赶到。至于下雨,那就更不用担心了,下了雨,陶谦也没办法行军,怎么攻击萧县?
两人各执一词,谁也不能说服谁,最后不得不折衷处理。刘备、关羽率领主力去相县,张飞率领两千人回萧县,既防备陶谦偷袭,也防备刘岱趁机抄他后路。袁绍让他做豫州牧本来就有将他从平原郡调离的目的,平原郡已经回不去了,萧县不能再失手,要不然一旦战败,他就真的无处可去了。
方案已定,刘备通知蒋干,三日后,我军将赶到相县,请孙将军做好准备。
蒋干拱拱手,扬长而去。
刘备随即派人通知袁遗、袁叙,请他们一起拔营,赶往相县。他同时派人给刘岱送信,我即将南下与孙策交战,请刘使君尽快赶来,并为我调拨军粮,保证大军的口粮供应。
兖州刺史部的治所就在山阳郡的昌邑,离芒砀山不算很远,一天后,刘备收到了刘岱的消息,粮食已经备好,很快就能运到,但我本人不能亲临战场为将军助威了。青州黄巾蠢蠢欲动,很可能会入侵兖州。春耕在即,我不能让他们破坏农时,耽误一年的收成,要赶去济北国阻击。当然,山阳太守袁遗也要撤回山阳,以备不虞。
接到命令,袁遗来向刘备辞行,带着山阳郡的五千郡兵回去了。
刘备仰天长叹,却无可奈何。他也知道,刘岱的任务更多的是监视他,而不是协助他。虽然大家都姓刘,可刘岱却是正儿八经的宗室,传承有序,又是名士,眼里没他刘备。如果不是袁绍的命令,刘岱根本不会搭理他。
刘岱指望不上,袁遗又走了,只剩下济阴太守袁叙和他的五千郡兵,刘备总兵力只剩下万人出头,孙策却有两三万人,他越想越觉得不是对手,不顾关羽强力反对,决定退守萧县。
——
接到刘备撤退的消息,孙策多少有点失望,但他随即调整了计划,进逼萧县。
大军向前挺进,朱治第一时间赶到芒砀山,将躲在山中的人马引了出来,与孙策汇合。陶应也给陶谦送信,请他率领人马进逼萧县,配合孙策作战,驱逐刘备。
五日后,孙策赶到萧县。过了一天,陶谦也亲自统领一万丹阳兵赶到萧县,与孙策见面。
陶谦今年六十一岁,身材还很硬朗,走路带风,腰杆挺得笔直,看起来比陶应还要精神些,只是头发白了不少。听陶应说,这都是这两天被徐州名士闹的。内忧外患,陶谦一下子老了很多,两年前他看起来还像五十岁的人呢。
陶谦曾经和孙坚同事,是孙策的长辈。孙策非常客气,亲自出营迎接。陶谦很满意,抚着胡须,打量了孙策好一会儿,赞道:“文台有佳儿,我的两个儿子加起来也没你有出息。”
孙策谦虚道:“陶公谬赞,愧不敢当。令郎读书有成,文武双全,我只是一介武夫,岂能和他相比。”
两人互相吹捧了一阵,回到大营。孙策设宴为陶谦接风,又详细解释了自己的计划,说明之前打算让朱治入驻彭城只是为了战事考虑,并非想谋夺徐州,现在见过陶应,觉得陶应完全能胜任,就不必多此一举了。他又解释了一下麋家兄弟的事。我本来是想请麋竺为我经营后勤的,但麋竺忠于你,不肯就任,这才推荐他的弟弟到我帐下效力。这件事责任在我,你别迁怒麋家兄弟。
陶谦老怀大慰,心里的疙瘩烟消云散。麋竺见孙策特地为他解释,也非常感动,觉得孙策真是太贴心了。相比之下,陶谦虽然年过花甲,为官多年,还像个毛头小子,做事做人都不如孙策周到。所以孙策在豫州的境遇要远远好于陶谦在徐州。
消融了内部可能存在的隔阂,孙策着手安排战事。在礼貌性的征求了陶谦的意见后,孙策决定围萧县而不攻,先取萧县西的杼秋和萧县北的沛县、丰县,切断兖州方向的支持,形成对萧县的包围,争取将刘备歼灭在沛国境内。
孙策主动承担了最艰巨的围城任务,面对刘备率领的主力,由朱治率领黄巾军攻击杼秋,陶谦率徐州军北上攻击沛县、丰县。
有郭嘉这个情报高手做后援,孙策的计划详细而合理,准备了多套方案供大家选择,陶谦听完,赞不绝口,拍着陶应的脑袋说,小子,好好跟着伯符学。别看你比他年长,论用兵,连老子我都不如他。
陶应眉开眼笑,连连点头。
蒋干猛怼刘备,强势碾压他的自信,让他觉得取胜无望,最终目的却是为了激关羽一战。孙策说,关羽武功好,但是他太骄傲,自视甚高,这导致了他的心理错位。在他心目中,他对刘备与其说是君臣之间的忠,不如说是兄弟之间的义。忠首先讲恭敬,义则更在乎该不该做,该做的就去做,不必在乎刘备喜不喜欢。
义者,宜也。
蒋干本来不太信,但是看到关羽之后,几句话一说,他信了。关羽站在刘备身后,像个贴身卫士,但他的神态中缺少应有的恭敬,他更像是强者保护弱者,而不是臣侍卫君。典韦、许褚都是罕见的强者,但他们站在孙策身后的时候绝不会有抢话插嘴这种事。
关羽没有立刻应战,但是蒋干看得出,他心动了。能与孙策一战,还能救刘备于水火之中,为他赢得豫州,这么两全其美的事,他不可能不动心。
蒋干暂时告退,让刘备等人商量一番。他刚刚出帐,刘备等人就争执起来。
刘备担心下雨,芒砀周边水泽纵多,会对行军造成困难。相县是沛国郡治,城虽小,却非常坚固,很难攻克。一旦顿兵城下,后路又退断,萧县会有危险。
蒋干刚才说陶应统兵一万,助孙策作战,但他可没说陶应在哪里,他有可能在相县,也有可能在彭城。萧县属沛国,可是孙策与陶谦结盟,越界作战也并非不可能。他拐了陶谦四千丹阳兵,陶谦要报复他也太正常了。当务之急,退守萧县才是最稳妥的选择。等秋收之后,粮食充足,再战不迟。
简雍赞成刘备的建议,但关羽反对。
关羽说,相县虽然坚固,但毕竟是小城,住不下太多的人,最终决定胜负的还是野战。孙策现在就驻扎在城外便是明证。谯县是豫州刺史部的州治,你既然是豫州牧,总不能就驻在萧县吧?攻克相县,进驻谯县,证明我们有能力击败孙策,豫州人才会响应我们,我们才能得到更多的兵和钱粮,壮大自己。
且萧县与相县相距不足两百里,万一进攻不顺利,退回去也很方便。如果萧县有变,援兵一天就能赶到。至于下雨,那就更不用担心了,下了雨,陶谦也没办法行军,怎么攻击萧县?
两人各执一词,谁也不能说服谁,最后不得不折衷处理。刘备、关羽率领主力去相县,张飞率领两千人回萧县,既防备陶谦偷袭,也防备刘岱趁机抄他后路。袁绍让他做豫州牧本来就有将他从平原郡调离的目的,平原郡已经回不去了,萧县不能再失手,要不然一旦战败,他就真的无处可去了。
方案已定,刘备通知蒋干,三日后,我军将赶到相县,请孙将军做好准备。
蒋干拱拱手,扬长而去。
刘备随即派人通知袁遗、袁叙,请他们一起拔营,赶往相县。他同时派人给刘岱送信,我即将南下与孙策交战,请刘使君尽快赶来,并为我调拨军粮,保证大军的口粮供应。
兖州刺史部的治所就在山阳郡的昌邑,离芒砀山不算很远,一天后,刘备收到了刘岱的消息,粮食已经备好,很快就能运到,但我本人不能亲临战场为将军助威了。青州黄巾蠢蠢欲动,很可能会入侵兖州。春耕在即,我不能让他们破坏农时,耽误一年的收成,要赶去济北国阻击。当然,山阳太守袁遗也要撤回山阳,以备不虞。
接到命令,袁遗来向刘备辞行,带着山阳郡的五千郡兵回去了。
刘备仰天长叹,却无可奈何。他也知道,刘岱的任务更多的是监视他,而不是协助他。虽然大家都姓刘,可刘岱却是正儿八经的宗室,传承有序,又是名士,眼里没他刘备。如果不是袁绍的命令,刘岱根本不会搭理他。
刘岱指望不上,袁遗又走了,只剩下济阴太守袁叙和他的五千郡兵,刘备总兵力只剩下万人出头,孙策却有两三万人,他越想越觉得不是对手,不顾关羽强力反对,决定退守萧县。
——
接到刘备撤退的消息,孙策多少有点失望,但他随即调整了计划,进逼萧县。
大军向前挺进,朱治第一时间赶到芒砀山,将躲在山中的人马引了出来,与孙策汇合。陶应也给陶谦送信,请他率领人马进逼萧县,配合孙策作战,驱逐刘备。
五日后,孙策赶到萧县。过了一天,陶谦也亲自统领一万丹阳兵赶到萧县,与孙策见面。
陶谦今年六十一岁,身材还很硬朗,走路带风,腰杆挺得笔直,看起来比陶应还要精神些,只是头发白了不少。听陶应说,这都是这两天被徐州名士闹的。内忧外患,陶谦一下子老了很多,两年前他看起来还像五十岁的人呢。
陶谦曾经和孙坚同事,是孙策的长辈。孙策非常客气,亲自出营迎接。陶谦很满意,抚着胡须,打量了孙策好一会儿,赞道:“文台有佳儿,我的两个儿子加起来也没你有出息。”
孙策谦虚道:“陶公谬赞,愧不敢当。令郎读书有成,文武双全,我只是一介武夫,岂能和他相比。”
两人互相吹捧了一阵,回到大营。孙策设宴为陶谦接风,又详细解释了自己的计划,说明之前打算让朱治入驻彭城只是为了战事考虑,并非想谋夺徐州,现在见过陶应,觉得陶应完全能胜任,就不必多此一举了。他又解释了一下麋家兄弟的事。我本来是想请麋竺为我经营后勤的,但麋竺忠于你,不肯就任,这才推荐他的弟弟到我帐下效力。这件事责任在我,你别迁怒麋家兄弟。
陶谦老怀大慰,心里的疙瘩烟消云散。麋竺见孙策特地为他解释,也非常感动,觉得孙策真是太贴心了。相比之下,陶谦虽然年过花甲,为官多年,还像个毛头小子,做事做人都不如孙策周到。所以孙策在豫州的境遇要远远好于陶谦在徐州。
消融了内部可能存在的隔阂,孙策着手安排战事。在礼貌性的征求了陶谦的意见后,孙策决定围萧县而不攻,先取萧县西的杼秋和萧县北的沛县、丰县,切断兖州方向的支持,形成对萧县的包围,争取将刘备歼灭在沛国境内。
孙策主动承担了最艰巨的围城任务,面对刘备率领的主力,由朱治率领黄巾军攻击杼秋,陶谦率徐州军北上攻击沛县、丰县。
有郭嘉这个情报高手做后援,孙策的计划详细而合理,准备了多套方案供大家选择,陶谦听完,赞不绝口,拍着陶应的脑袋说,小子,好好跟着伯符学。别看你比他年长,论用兵,连老子我都不如他。
陶应眉开眼笑,连连点头。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139756/3940646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