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7章 自有安排(求推荐票!)
推荐阅读:LOL:什么叫自爆型打野啊?、序列大明、综网:终焉的守望之无尽词缀、科技公司,我成国产之光!、玩家重载、那就让她们献上忠诚吧!、港综世界的警察、我也是异常生物、退下,让朕来、人在综墓,卸岭盗魁、
拥兵两万,即使大多是乌合之众,也不会全无还手之力,至少能给孙策找点麻烦,让他不要这么嚣张。
但是很可惜,郭异等人都是太平官,坐而论道还行,对付几个山贼也勉强能应付,面对孙策这种以征战为能事的将领就束手无策了。他们自己不懂用兵之道,还看不起通晓兵事之人,根本就是一个白痴,否则怎么会被孙策从查渎偷渡,抄了固陵的后路。
这些眼高于顶的迂腐之辈平时只知道昂首向天,高谈阔论,何尝认认真真的看一下脚下的路,大难临头,自然也只会徒呼奈何。看着他们这副模样,真是痛快啊。
沈直面色平静,尽量让自己不要喜形于色。事实上,他也摸不清孙策的底细,万一孙策只是坐地起价,吓唬这些人一下,达到目的再放了,这些人岂不是要恨死他了?将来东山再起,绝对不会放过他。
凡事留一线,将来好相见。沈直不想把事情做绝。孙策有孙策的打算,他有他的想法。
郭异等人争论了很久,最后还是接受了沈直的劝降。内无储粮,外无援兵,又没勇气拼命,他们只能选择投降,先保住命,然后再想办法脱身。正如沈直所说,从会稽到长安至少需要两个月,而且朝廷和孙策并不对付,他们被赦免的可能性很大,那么多的亲朋故旧总不能坐视他们被杀。说不定不出扬州,孙策就要放了他们。
毕竟郑贺谢都是会稽的大族,王晟更是孙坚的至交。
沈直返回大营,向孙策报捷。
孙策还在湖中游览,听到沈直的汇报,他忍不住笑了一声。“杨德祖,你看,我又立了一功。你说朝廷会怎么嘉奖我?”
杨修背着手,装模作样的欣赏风景,装没听到孙策的话。嘉奖?朝廷接到报捷文书不知道会怎么头疼呢,骂孙策有可能,嘉奖就别想了。
孙策也没搭理他,随即安排受降。他让凌操用船将槛车装来,运到岸边,请郭异等人自己入牢。他坐在楼船上,鼓乐齐鸣,奏着得胜之乐。顾徽坐在一旁的案上,铺纸挥毫,写就报捷奏疏。郭异等人起行之时,就将奏疏用快马送往长安,先让杨彪、荀彧头疼一下。
总给老子找麻烦,老子也给你们找点麻烦,看你们是杀还是不杀。
时间不长,顾徽文章写就,呈给孙策过目。孙策草草看了一遍,并不太在意。事到如今,想必顾徽也不敢玩什么花样,除非顾家是想和郭异、王晟一样槛车征送长安。
看到载着槛车的船驶到岸边,湖城山上的将士已经知道是什么意思。数数槛车的数量,各人的心情大有不同。郭异等人不用说,知道那些槛车中有自己的一辆,没什么好盼望的,有官职的脱了官服,去了冠带和袍履,没官职的脱去外衣,一个接一下的下山,走到船上,钻进槛车。他们低着头,羞愧难当,甚至没注意到槛车的粗糙,心里各自盘着怎么脱身,脱身后又如何报复孙策。
众目睽睽之下成为阶下囚,这简直是奇耻大辱。此仇不报,无以为人。
首恶被缚,接下来就是其他山贼的受降。孙策让董袭、凌操上山,与黄龙罗、周勃等人谈判。孙策的条件很严苛,这些宗帅投降后,按照各自实力不同授以官职,但最多授以都尉之职,只能保留十分之一的兵力,大约五百人左右,剩下的人马全部解散,由太守府进行安置。
孙策宣布了命令,沈直没吭声。他说降严白虎,严白虎除了表示归附之外,其他的并没有任何改变,他的部下还是他的部下,住在山里还在山里。孙策对黄龙罗等人如此处理,显然是对他的不满,并给他立下榜样。如果他不按照这个标准处理,劝降严白虎的功劳还未必是他的。
但他并不打算俯首听命。他觉得这不现实,黄龙罗等人都是手握数千人的宗帅,一下子被削减得只剩几百人,谁能甘心?就算眼下迫于形势,不得不降,等危机解除,他们还会伺机再叛。
不仅沈直不赞成,虞翻也不赞成,当场就提出了反对意见,认定这么做不可行,非长治久安之计。
孙策也不着急。在做这个决定之前,他已经和郭嘉、庞统反复商量过。山贼易叛难安,这是事实,他必须面对,但面对不等于被动接受。如果让这些宗帅保留实力,将来同样会有后患。一个个拥兵自重,谁能真把他的命令当回事?
从接受祖郎投降开始,他就做好了这个准备。祖郎是泾县大帅,手下号称有三五万人,但他只给祖郎两千人的编制。这些会稽宗帅实力不如祖郎,能保留五百人已经是极限。都尉可以拥有自己的亲卫营,已经算于中阶军职,算是给这些宗帅保留一点颜面。如果不考虑他们的情绪,孙策只打算给他们两百人的编制,让他们全部做曲军侯。
沈直保留意见,等着看戏,虞翻却激烈反对,两人的区别已经一目了然。
“仲翔稍安勿躁。”孙策示意虞翻不要着急,耐心的解释了一番。既是解释给虞翻听,也是说给沈直听。“忘战必危,好战必亡,如何取舍,在乎一个尺度。这个尺度就是量入为出。兵太少,无法御敌自保,兵太多,又会加重负担,根本养不起。料简精兵,是在减少负担的同时尽可能地保持战力。那些山贼动辄数千人、上万人,真正能战的精锐有几成?一成已经不错了,九成是虚张声势。与其空耗钱粮,不如让他们去种地,除了养活自己,还能有所产出。”
“哪来的土地?会稽多山多水,唯独缺少土地。”
“缺少土地,就想办法垦荒,或者让他们从事其他行业,做工经商,出海打渔,都可以,总不能因为缺少土地就将青壮征发从军。”孙策幽幽地说道:“再说了,会稽山多,吴郡可不多,只要水利整治到位,数年之内,增加一倍耕地面积是没什么大问题的。区区几万户又算得了什么?你放心吧,如果会稽安置不了这些人,我就把他们转移到丹阳、吴郡,不会让他们闲着的。前两天鲜于程还送消息来,说春耕在即,时间紧张,需要大量劳力,多多益善。”
虞翻会意,沉吟不语。沈直却吓了一跳,惊出一身冷汗。他看了一眼严舆,严舆却没看他,兀自出神,两只眼珠转来转去,嘴角带笑,也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好事。
但是很可惜,郭异等人都是太平官,坐而论道还行,对付几个山贼也勉强能应付,面对孙策这种以征战为能事的将领就束手无策了。他们自己不懂用兵之道,还看不起通晓兵事之人,根本就是一个白痴,否则怎么会被孙策从查渎偷渡,抄了固陵的后路。
这些眼高于顶的迂腐之辈平时只知道昂首向天,高谈阔论,何尝认认真真的看一下脚下的路,大难临头,自然也只会徒呼奈何。看着他们这副模样,真是痛快啊。
沈直面色平静,尽量让自己不要喜形于色。事实上,他也摸不清孙策的底细,万一孙策只是坐地起价,吓唬这些人一下,达到目的再放了,这些人岂不是要恨死他了?将来东山再起,绝对不会放过他。
凡事留一线,将来好相见。沈直不想把事情做绝。孙策有孙策的打算,他有他的想法。
郭异等人争论了很久,最后还是接受了沈直的劝降。内无储粮,外无援兵,又没勇气拼命,他们只能选择投降,先保住命,然后再想办法脱身。正如沈直所说,从会稽到长安至少需要两个月,而且朝廷和孙策并不对付,他们被赦免的可能性很大,那么多的亲朋故旧总不能坐视他们被杀。说不定不出扬州,孙策就要放了他们。
毕竟郑贺谢都是会稽的大族,王晟更是孙坚的至交。
沈直返回大营,向孙策报捷。
孙策还在湖中游览,听到沈直的汇报,他忍不住笑了一声。“杨德祖,你看,我又立了一功。你说朝廷会怎么嘉奖我?”
杨修背着手,装模作样的欣赏风景,装没听到孙策的话。嘉奖?朝廷接到报捷文书不知道会怎么头疼呢,骂孙策有可能,嘉奖就别想了。
孙策也没搭理他,随即安排受降。他让凌操用船将槛车装来,运到岸边,请郭异等人自己入牢。他坐在楼船上,鼓乐齐鸣,奏着得胜之乐。顾徽坐在一旁的案上,铺纸挥毫,写就报捷奏疏。郭异等人起行之时,就将奏疏用快马送往长安,先让杨彪、荀彧头疼一下。
总给老子找麻烦,老子也给你们找点麻烦,看你们是杀还是不杀。
时间不长,顾徽文章写就,呈给孙策过目。孙策草草看了一遍,并不太在意。事到如今,想必顾徽也不敢玩什么花样,除非顾家是想和郭异、王晟一样槛车征送长安。
看到载着槛车的船驶到岸边,湖城山上的将士已经知道是什么意思。数数槛车的数量,各人的心情大有不同。郭异等人不用说,知道那些槛车中有自己的一辆,没什么好盼望的,有官职的脱了官服,去了冠带和袍履,没官职的脱去外衣,一个接一下的下山,走到船上,钻进槛车。他们低着头,羞愧难当,甚至没注意到槛车的粗糙,心里各自盘着怎么脱身,脱身后又如何报复孙策。
众目睽睽之下成为阶下囚,这简直是奇耻大辱。此仇不报,无以为人。
首恶被缚,接下来就是其他山贼的受降。孙策让董袭、凌操上山,与黄龙罗、周勃等人谈判。孙策的条件很严苛,这些宗帅投降后,按照各自实力不同授以官职,但最多授以都尉之职,只能保留十分之一的兵力,大约五百人左右,剩下的人马全部解散,由太守府进行安置。
孙策宣布了命令,沈直没吭声。他说降严白虎,严白虎除了表示归附之外,其他的并没有任何改变,他的部下还是他的部下,住在山里还在山里。孙策对黄龙罗等人如此处理,显然是对他的不满,并给他立下榜样。如果他不按照这个标准处理,劝降严白虎的功劳还未必是他的。
但他并不打算俯首听命。他觉得这不现实,黄龙罗等人都是手握数千人的宗帅,一下子被削减得只剩几百人,谁能甘心?就算眼下迫于形势,不得不降,等危机解除,他们还会伺机再叛。
不仅沈直不赞成,虞翻也不赞成,当场就提出了反对意见,认定这么做不可行,非长治久安之计。
孙策也不着急。在做这个决定之前,他已经和郭嘉、庞统反复商量过。山贼易叛难安,这是事实,他必须面对,但面对不等于被动接受。如果让这些宗帅保留实力,将来同样会有后患。一个个拥兵自重,谁能真把他的命令当回事?
从接受祖郎投降开始,他就做好了这个准备。祖郎是泾县大帅,手下号称有三五万人,但他只给祖郎两千人的编制。这些会稽宗帅实力不如祖郎,能保留五百人已经是极限。都尉可以拥有自己的亲卫营,已经算于中阶军职,算是给这些宗帅保留一点颜面。如果不考虑他们的情绪,孙策只打算给他们两百人的编制,让他们全部做曲军侯。
沈直保留意见,等着看戏,虞翻却激烈反对,两人的区别已经一目了然。
“仲翔稍安勿躁。”孙策示意虞翻不要着急,耐心的解释了一番。既是解释给虞翻听,也是说给沈直听。“忘战必危,好战必亡,如何取舍,在乎一个尺度。这个尺度就是量入为出。兵太少,无法御敌自保,兵太多,又会加重负担,根本养不起。料简精兵,是在减少负担的同时尽可能地保持战力。那些山贼动辄数千人、上万人,真正能战的精锐有几成?一成已经不错了,九成是虚张声势。与其空耗钱粮,不如让他们去种地,除了养活自己,还能有所产出。”
“哪来的土地?会稽多山多水,唯独缺少土地。”
“缺少土地,就想办法垦荒,或者让他们从事其他行业,做工经商,出海打渔,都可以,总不能因为缺少土地就将青壮征发从军。”孙策幽幽地说道:“再说了,会稽山多,吴郡可不多,只要水利整治到位,数年之内,增加一倍耕地面积是没什么大问题的。区区几万户又算得了什么?你放心吧,如果会稽安置不了这些人,我就把他们转移到丹阳、吴郡,不会让他们闲着的。前两天鲜于程还送消息来,说春耕在即,时间紧张,需要大量劳力,多多益善。”
虞翻会意,沉吟不语。沈直却吓了一跳,惊出一身冷汗。他看了一眼严舆,严舆却没看他,兀自出神,两只眼珠转来转去,嘴角带笑,也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好事。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139756/3940694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