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陛下身后有大能
推荐阅读:熊学派的阿斯塔特、食飨之诗、重生八一渔猎西北、领主又红名了、亡灵之息、NBA:我虽然嘴臭,但我打架强、灾变卡皇、黄昏分界、圣杯战争?龙珠战争!、综漫:从尸魂界开始砍穿万界、
“每临大事有静气!”
“每临大事有静气!”
崇祯在心里,不断念叨着。
可身体他控制不了啊!
他的双手,抖个不停。
平时总是紧绷着的脸,如同绽放的菊花。
他的内心,更是掀起阵阵波澜。
从战报中可以看出,一切都是按照云逍的谋划,一丝不苟地执行。
这才有了这样的大捷!
云仙长,不,“叔父”,真神人也!
未卜先知!首发
算无遗策!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文武百官们,纷纷看向御座上的皇帝。
只见此时,这位大明天子的身上,似乎多出了一层光环。
高高在上,英明神武!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遵化大捷,可见建奴不过如此。”
“只要我大明上下齐心,一样可以大胜,收服辽东,绝非妄想。”
崇祯轻描淡写地说道。
以前,他收到过无数次大败的消息。
这次,总算可以人前显圣,不,扬眉吐气一回了。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王承恩、王德化、曹化淳等一帮太监,率先跪下向崇祯道贺。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遵化大捷,全赖陛下运筹帷幄,陛下圣明,烛照千里!”
“如此前所未有的大捷,陛下当祭告天地、太庙,以慰列祖列宗在天之灵,振奋天下人心!”
礼部尚书温体仁站出来,大声奏道。
大臣们这才反应过来,纷纷向崇祯恭贺。
恭维、阿谀之词,在大殿中泛滥。
而韩爌、李标等之前跳的最欢实的大臣,这下子,全都麻爪了。
要知道,他们刚才,都向皇帝提出辞呈了,这该如何是好啊?
之前,他们都把皇帝逼到南墙上了,现在,皇帝又怎么会轻易放过他们?
果不其然。
“之前有人说,朕是昏庸无能的宋钦宗。”
“现在,却又口口声声说朕英明神武,这是何故?”
崇祯冷漠的目光,从众臣身上掠过。
文武百官纷纷低头,不敢与他对视。
崇祯冷眼看着下方噤若寒蝉的大臣们。
心中涌起一阵阵从未有过的快意。
登基三年!
直到今天,才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皇帝。
如果不是偶遇云仙长,不,“叔父”。
恐怕,建奴此时,已经攻破遵化,肆虐京畿,甚至进犯京师。
又哪里来的遵化大捷?
如果不是“叔父”的点拨。
他至今还要被大臣们愚弄、摆布。
又哪里能体会到,这种乾纲独断的滋味?
“都下去好生自省吧!”
“蓟镇那边,自有钦差孙承宗决断,内阁、兵部不得擅自干涉。”
“将大捷消息晓谕全城百姓,等击退建奴,再祭告太庙、犒赏有功人员。”
崇祯站起身,扬长而去。
大臣们一阵默然。
很多人在心里,一阵悲叹。
大捷,固然是一件大喜事。
可是与他们,有什么关系?
遵化大捷,不仅重创了建奴,对他们而言,也是一次重击。
要是以后,凡事都是皇帝乾纲独断。
屠龙术就没了用武之地。
他们的权势、富贵,又拿什么来保障?
当然了,大臣中也不乏有真正忠君体国的。
遵化大捷,足见陛下英武神武。
虽然比不上太祖、成祖,可比起万历、天启,却要胜出太多。
大明,中兴有望!
……!
遵化。
钦差孙承宗、巡抚王元雅、监军方正化等人,正在城墙上巡视。
虽然建奴大败后已经退兵,但建奴的兵力依然还摆在那里,不得不小心提防。
看到城下堆积如山的建奴兵卒尸体,以及哀嚎、痛骂的建奴。
这样的场景,几人恍如在做梦。
昨日才结束的大战,也是恍如一梦。
“此番若不是钦差大人决断,方公公抓出城内奸细,又亲自领兵出击,击破建奴,此时遵化城中,怕是已经尸横遍野了!”
巡抚王元雅感慨万千。
其实,他说的,并没有错。
历史上,建奴仅用一个时辰,就攻破了遵化城。
王元雅目睹建奴蜂拥入城,绝望之下,自杀殉国。
遵化城也遭到建奴屠城,除了那些奸细之外,没有留下一个活口。
“此战能够大胜,全奈陛下英明决策。”
“我等所作所为,都是按照陛下事先谋划好,算不上什么功劳。”
孙承宗捋着胡须,满脸敬服之色。
这次陛下竟然一反常态,直接下中旨,重新起用他,并且委以重任,可谓是雷厉风行。
揪出城内奸细,然后又定下奇计,与满桂前后夹击建奴。
这些全都是皇帝亲自制定,他们不过是具体的执行者而已。
皇帝的这些决策,何止是英明?
简直是能用神机妙算来形容。
多智而近妖的诸葛亮,也莫过于如此。
孙承宗这曾经经略辽东的老臣,也都不得不佩服的五体投地。
"方公公,老夫有几事不解,还请解惑。"孙承宗看到一旁的方正化,似乎有什么话想说,却又强忍着没说,便好奇地问道。
方正化可不敢在孙承宗这样的重臣面前托大,忙道:“孙阁老请讲。”
“陛下又如何算定,建奴会在初三清晨到达遵化?”
“又如何对遵化城内了如指掌,直接抓出建奴内应?”
“陛下并非久经战事的大将,又如何事先制定出将计就计、诱敌入城之计?”
“更让老夫难以置信的是,陛下远在京师,又是如何预知,建虏会在三屯营与遵化之间设伏,并事先提醒赵率教,从而避免一场大败?”
不仅是孙承宗,包括王元雅以及遵化将士们,都困惑不解。
孙承宗所说的种种,已经超出了谋略的范畴,堪称是玄异了。
方正化斟酌了一番,才谨慎地说道:“陛下圣明,非我等可以揣测,另外……有大能之士,为陛下谋划。”
“那位大能是谁?”
“此人才智,堪称是经天纬地!”
“我大明朝堂上,何时有这般人物?”
“陛下又怎么会对这人言听计从?”
面对孙承宗等人的追问,方正化只是笑笑,缄口不答。
方正化所说的“大能之士”,在孙承宗等人的心中,越发显得神秘莫测。
孙承宗流露出向往之色,“等入京后,老夫定要见一见此人,到时候,还望方公公引荐。”
方正化答道:“只要陛下恩准,咱家自然定会为阁老牵针引线。”
“每临大事有静气!”
崇祯在心里,不断念叨着。
可身体他控制不了啊!
他的双手,抖个不停。
平时总是紧绷着的脸,如同绽放的菊花。
他的内心,更是掀起阵阵波澜。
从战报中可以看出,一切都是按照云逍的谋划,一丝不苟地执行。
这才有了这样的大捷!
云仙长,不,“叔父”,真神人也!
未卜先知!首发
算无遗策!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文武百官们,纷纷看向御座上的皇帝。
只见此时,这位大明天子的身上,似乎多出了一层光环。
高高在上,英明神武!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遵化大捷,可见建奴不过如此。”
“只要我大明上下齐心,一样可以大胜,收服辽东,绝非妄想。”
崇祯轻描淡写地说道。
以前,他收到过无数次大败的消息。
这次,总算可以人前显圣,不,扬眉吐气一回了。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王承恩、王德化、曹化淳等一帮太监,率先跪下向崇祯道贺。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遵化大捷,全赖陛下运筹帷幄,陛下圣明,烛照千里!”
“如此前所未有的大捷,陛下当祭告天地、太庙,以慰列祖列宗在天之灵,振奋天下人心!”
礼部尚书温体仁站出来,大声奏道。
大臣们这才反应过来,纷纷向崇祯恭贺。
恭维、阿谀之词,在大殿中泛滥。
而韩爌、李标等之前跳的最欢实的大臣,这下子,全都麻爪了。
要知道,他们刚才,都向皇帝提出辞呈了,这该如何是好啊?
之前,他们都把皇帝逼到南墙上了,现在,皇帝又怎么会轻易放过他们?
果不其然。
“之前有人说,朕是昏庸无能的宋钦宗。”
“现在,却又口口声声说朕英明神武,这是何故?”
崇祯冷漠的目光,从众臣身上掠过。
文武百官纷纷低头,不敢与他对视。
崇祯冷眼看着下方噤若寒蝉的大臣们。
心中涌起一阵阵从未有过的快意。
登基三年!
直到今天,才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皇帝。
如果不是偶遇云仙长,不,“叔父”。
恐怕,建奴此时,已经攻破遵化,肆虐京畿,甚至进犯京师。
又哪里来的遵化大捷?
如果不是“叔父”的点拨。
他至今还要被大臣们愚弄、摆布。
又哪里能体会到,这种乾纲独断的滋味?
“都下去好生自省吧!”
“蓟镇那边,自有钦差孙承宗决断,内阁、兵部不得擅自干涉。”
“将大捷消息晓谕全城百姓,等击退建奴,再祭告太庙、犒赏有功人员。”
崇祯站起身,扬长而去。
大臣们一阵默然。
很多人在心里,一阵悲叹。
大捷,固然是一件大喜事。
可是与他们,有什么关系?
遵化大捷,不仅重创了建奴,对他们而言,也是一次重击。
要是以后,凡事都是皇帝乾纲独断。
屠龙术就没了用武之地。
他们的权势、富贵,又拿什么来保障?
当然了,大臣中也不乏有真正忠君体国的。
遵化大捷,足见陛下英武神武。
虽然比不上太祖、成祖,可比起万历、天启,却要胜出太多。
大明,中兴有望!
……!
遵化。
钦差孙承宗、巡抚王元雅、监军方正化等人,正在城墙上巡视。
虽然建奴大败后已经退兵,但建奴的兵力依然还摆在那里,不得不小心提防。
看到城下堆积如山的建奴兵卒尸体,以及哀嚎、痛骂的建奴。
这样的场景,几人恍如在做梦。
昨日才结束的大战,也是恍如一梦。
“此番若不是钦差大人决断,方公公抓出城内奸细,又亲自领兵出击,击破建奴,此时遵化城中,怕是已经尸横遍野了!”
巡抚王元雅感慨万千。
其实,他说的,并没有错。
历史上,建奴仅用一个时辰,就攻破了遵化城。
王元雅目睹建奴蜂拥入城,绝望之下,自杀殉国。
遵化城也遭到建奴屠城,除了那些奸细之外,没有留下一个活口。
“此战能够大胜,全奈陛下英明决策。”
“我等所作所为,都是按照陛下事先谋划好,算不上什么功劳。”
孙承宗捋着胡须,满脸敬服之色。
这次陛下竟然一反常态,直接下中旨,重新起用他,并且委以重任,可谓是雷厉风行。
揪出城内奸细,然后又定下奇计,与满桂前后夹击建奴。
这些全都是皇帝亲自制定,他们不过是具体的执行者而已。
皇帝的这些决策,何止是英明?
简直是能用神机妙算来形容。
多智而近妖的诸葛亮,也莫过于如此。
孙承宗这曾经经略辽东的老臣,也都不得不佩服的五体投地。
"方公公,老夫有几事不解,还请解惑。"孙承宗看到一旁的方正化,似乎有什么话想说,却又强忍着没说,便好奇地问道。
方正化可不敢在孙承宗这样的重臣面前托大,忙道:“孙阁老请讲。”
“陛下又如何算定,建奴会在初三清晨到达遵化?”
“又如何对遵化城内了如指掌,直接抓出建奴内应?”
“陛下并非久经战事的大将,又如何事先制定出将计就计、诱敌入城之计?”
“更让老夫难以置信的是,陛下远在京师,又是如何预知,建虏会在三屯营与遵化之间设伏,并事先提醒赵率教,从而避免一场大败?”
不仅是孙承宗,包括王元雅以及遵化将士们,都困惑不解。
孙承宗所说的种种,已经超出了谋略的范畴,堪称是玄异了。
方正化斟酌了一番,才谨慎地说道:“陛下圣明,非我等可以揣测,另外……有大能之士,为陛下谋划。”
“那位大能是谁?”
“此人才智,堪称是经天纬地!”
“我大明朝堂上,何时有这般人物?”
“陛下又怎么会对这人言听计从?”
面对孙承宗等人的追问,方正化只是笑笑,缄口不答。
方正化所说的“大能之士”,在孙承宗等人的心中,越发显得神秘莫测。
孙承宗流露出向往之色,“等入京后,老夫定要见一见此人,到时候,还望方公公引荐。”
方正化答道:“只要陛下恩准,咱家自然定会为阁老牵针引线。”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140903/3970020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