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章
推荐阅读:沈医生你家影后改当中医了、姜汁撞奶糖、男朋友每天都在套路我、快穿小撩精:反派大佬动个心、电竞大佬的佛系追妻路、宠婚撩人:薄总,太太有了!、治愈快穿:黑化男神,来抱抱、快穿:反派女配,你有毒、中了偏执霍爷的美人计、前妻有喜了、
今日将崔季舒唤来,便是询问将那十万匹布,回借给萧纲,对自家国库的影响。
崔季舒在心底计较一番好,回答道:
“陛下,今年若不起倾国之战,臣以为可行。”
高澄闻言颔首,他今年也想养兵休战一年,去年夺了汉中,又声势浩大去了趟江南,国库开支着实大了点。
当然,也有好消息,淮南与江汉,早已经恢复生产,而这两地土地肥沃,水热充足,使北齐国力再上一层楼。
高澄又问向封子绘,说道:
“此前借给萧纶一部分兵械,如今武库之中还剩多少?”
封子绘如实报上具体数目,高澄见武库充足,便开口道:
“准备好能供应十万大军一战的刀枪弓矢。”
封子绘当即应下。
有了布绢,又有充足的兵械,萧纲要做的只剩安抚、激励此前战败的将士。
当然不是高澄主动送布、送兵器,届时自会有建康朝臣提议往洛阳拆借,愿意给小高王做事的东梁大臣可不在少数。
事情交待下去,高澄又陷入了纠结之中,平心而论,他自然是希望东梁能胜,自己才能应西梁之请,出兵南下,顺势掌控浔阳朝廷。
但柳仲礼有几斤几两,高澄再清楚不过,指望他对上王僧辩、王琳、杜龛等人,未免天方夜谭。
犹豫再三,在崔季舒、封子绘告退后,高澄又命人传信韦孝宽,将出征人选由柳仲礼更改为吴明彻。
同时又命韦孝宽想办法离间萧绎、王僧辩,无需策反王僧辩,只需往萧绎那一头下功夫即可。
王僧辩再是忠心耿耿,想来也禁不住萧绎逼迫。
至于吴明彻,哪怕是败了,有建康群臣求情,也不会出什么事,毕竟此前柳仲礼在东梁山大败,如今不还是掌兵大将。
这段时日以来,建康的消息从未停过。
此时的江东,除了禁军与原太子卫率由韦粲统领以外,其余精兵,尽由柳仲礼与吴明彻统御,柳仲礼驻军于东城,吴明彻驻军于朱雀航。
萧纲有心想收回兵权,但北齐三万大军枕戈在侧,他也只能信任自己的心腹。
昭德五年(552年)二月初七,京口有人秘密来到建康,向暗中投效的朝臣递去消息,便是让他们鼓励萧纲重整武备。
第四百四十四章 徐陵不辱使命
自二月初八开始,萧纲便陆续收到许多朝臣上表,请求天子振作,虽时局危难,更当奋发图强,兴复国家。
过往哪怕是萧衍时期,也如一潭死水的建康朝堂,许多年也没有这样的振奋景象。
但萧纲有心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可苦于囊中羞涩,只能徒呼奈何。
好在有大臣提出向北齐拆借,这一提议得到众人的赞同,纷纷毛遂自荐,愿往江北游说高澄。
见臣子们如此踊跃,也给日益颓丧的萧纲打了一针强心剂。
“能得诸君共济,何愁国家不兴。”
萧纲感慨群臣公忠体国之余,命心腹徐擒之子徐陵渡江北上,往洛阳游说。
徐陵也在劝谏萧纲振作的臣子之列,但确实未与北齐暗中勾结。
之所以选择他,实在是萧纲错估了游说高澄的难度。
徐陵的才华无需质疑,自小就被赞誉为“天上石麒麟”、“当世颜回”,更重要的是此人有口才,萧纲看中的就是这点。
四十五岁的徐陵受命以常侍一职出使,在与京口镇将段韶沟通后,得以渡江。
车马一路北上,徐陵怀揣忧国忧民之心,根本不知道自己此行是白捡的功劳。
俗话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这几年徐陵的诗作颇为高产,与以往轻靡绮艳的风格不同,更多了许多伤遇感时,离愁别恨的作品。
诗文陆续传到北地,据说得了齐主高澄的欣赏,也是他出使的原因之一,一如当年高澄因温子昇的才华得萧衍喜爱,便派他两次出使江南。
高澄这些年也开始重视自己的文化修养,至少在人前是这样的表现得,甭管他看没看进去,至少在大臣觐见的时候,手里总是捧着文集。
还大言不惭地对鲜卑勋贵们训导道:
‘朕每日忙碌于国事,仍手不释卷,常有所得,也望诸君努力。’
更不会在破坏规矩时,与人说什么我乃蛮夷。
高澄开始注意自己的言行,更加标榜渤海高氏的出身,只是渤海高氏也没沾到他多少光。
徐陵来到洛阳以后,高澄听迎接之人转述来意后,却对徐陵的态度很是冷淡。
据说高澄在私底下曾与杨愔抱怨:
“朕御极五载,勤俭度日,不曾兴建园林以自娱,却要我为江东纾困解难,是何道理!”
至于这些话是怎么从宫里传出来的,谁也说不清楚,但在洛阳城里流传甚广,连徐陵亦有耳闻。
当然了,徐陵到底是江东使者,高澄虽说不愿见他,还是派了魏收代为接待,总不能失了礼节。
有张师齐这么一位优秀的史学家,魏收在高澄心中便可有可无了,无论《魏书》,还是国史都用不着他。
同人不同命,魏收与陈元康一样,都是从高澄幕府被高欢借调,最后又回归洛阳,但他始终得不到高澄的重视。
此番负责接待徐陵,魏收也有心借机踩上一脚。
两国使者来往,从来少不了这种事情,都要在嘴皮子上占点便宜。
崔季舒在心底计较一番好,回答道:
“陛下,今年若不起倾国之战,臣以为可行。”
高澄闻言颔首,他今年也想养兵休战一年,去年夺了汉中,又声势浩大去了趟江南,国库开支着实大了点。
当然,也有好消息,淮南与江汉,早已经恢复生产,而这两地土地肥沃,水热充足,使北齐国力再上一层楼。
高澄又问向封子绘,说道:
“此前借给萧纶一部分兵械,如今武库之中还剩多少?”
封子绘如实报上具体数目,高澄见武库充足,便开口道:
“准备好能供应十万大军一战的刀枪弓矢。”
封子绘当即应下。
有了布绢,又有充足的兵械,萧纲要做的只剩安抚、激励此前战败的将士。
当然不是高澄主动送布、送兵器,届时自会有建康朝臣提议往洛阳拆借,愿意给小高王做事的东梁大臣可不在少数。
事情交待下去,高澄又陷入了纠结之中,平心而论,他自然是希望东梁能胜,自己才能应西梁之请,出兵南下,顺势掌控浔阳朝廷。
但柳仲礼有几斤几两,高澄再清楚不过,指望他对上王僧辩、王琳、杜龛等人,未免天方夜谭。
犹豫再三,在崔季舒、封子绘告退后,高澄又命人传信韦孝宽,将出征人选由柳仲礼更改为吴明彻。
同时又命韦孝宽想办法离间萧绎、王僧辩,无需策反王僧辩,只需往萧绎那一头下功夫即可。
王僧辩再是忠心耿耿,想来也禁不住萧绎逼迫。
至于吴明彻,哪怕是败了,有建康群臣求情,也不会出什么事,毕竟此前柳仲礼在东梁山大败,如今不还是掌兵大将。
这段时日以来,建康的消息从未停过。
此时的江东,除了禁军与原太子卫率由韦粲统领以外,其余精兵,尽由柳仲礼与吴明彻统御,柳仲礼驻军于东城,吴明彻驻军于朱雀航。
萧纲有心想收回兵权,但北齐三万大军枕戈在侧,他也只能信任自己的心腹。
昭德五年(552年)二月初七,京口有人秘密来到建康,向暗中投效的朝臣递去消息,便是让他们鼓励萧纲重整武备。
第四百四十四章 徐陵不辱使命
自二月初八开始,萧纲便陆续收到许多朝臣上表,请求天子振作,虽时局危难,更当奋发图强,兴复国家。
过往哪怕是萧衍时期,也如一潭死水的建康朝堂,许多年也没有这样的振奋景象。
但萧纲有心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可苦于囊中羞涩,只能徒呼奈何。
好在有大臣提出向北齐拆借,这一提议得到众人的赞同,纷纷毛遂自荐,愿往江北游说高澄。
见臣子们如此踊跃,也给日益颓丧的萧纲打了一针强心剂。
“能得诸君共济,何愁国家不兴。”
萧纲感慨群臣公忠体国之余,命心腹徐擒之子徐陵渡江北上,往洛阳游说。
徐陵也在劝谏萧纲振作的臣子之列,但确实未与北齐暗中勾结。
之所以选择他,实在是萧纲错估了游说高澄的难度。
徐陵的才华无需质疑,自小就被赞誉为“天上石麒麟”、“当世颜回”,更重要的是此人有口才,萧纲看中的就是这点。
四十五岁的徐陵受命以常侍一职出使,在与京口镇将段韶沟通后,得以渡江。
车马一路北上,徐陵怀揣忧国忧民之心,根本不知道自己此行是白捡的功劳。
俗话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这几年徐陵的诗作颇为高产,与以往轻靡绮艳的风格不同,更多了许多伤遇感时,离愁别恨的作品。
诗文陆续传到北地,据说得了齐主高澄的欣赏,也是他出使的原因之一,一如当年高澄因温子昇的才华得萧衍喜爱,便派他两次出使江南。
高澄这些年也开始重视自己的文化修养,至少在人前是这样的表现得,甭管他看没看进去,至少在大臣觐见的时候,手里总是捧着文集。
还大言不惭地对鲜卑勋贵们训导道:
‘朕每日忙碌于国事,仍手不释卷,常有所得,也望诸君努力。’
更不会在破坏规矩时,与人说什么我乃蛮夷。
高澄开始注意自己的言行,更加标榜渤海高氏的出身,只是渤海高氏也没沾到他多少光。
徐陵来到洛阳以后,高澄听迎接之人转述来意后,却对徐陵的态度很是冷淡。
据说高澄在私底下曾与杨愔抱怨:
“朕御极五载,勤俭度日,不曾兴建园林以自娱,却要我为江东纾困解难,是何道理!”
至于这些话是怎么从宫里传出来的,谁也说不清楚,但在洛阳城里流传甚广,连徐陵亦有耳闻。
当然了,徐陵到底是江东使者,高澄虽说不愿见他,还是派了魏收代为接待,总不能失了礼节。
有张师齐这么一位优秀的史学家,魏收在高澄心中便可有可无了,无论《魏书》,还是国史都用不着他。
同人不同命,魏收与陈元康一样,都是从高澄幕府被高欢借调,最后又回归洛阳,但他始终得不到高澄的重视。
此番负责接待徐陵,魏收也有心借机踩上一脚。
两国使者来往,从来少不了这种事情,都要在嘴皮子上占点便宜。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145403/4157299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