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成功与毁灭?
推荐阅读:穿越者大联盟、我的神秘赶山异闻、犁汉、大明与新罗马与无限神机、诡秘之主:瑶光、刚毅坚卓的他们、机战:从高达OO开始、求求了,快回家练琴吧、斗罗:萧炎穿越成唐三兄弟、这无限的世界、
震惊全罗北道的华侨校长
对于韩晟昊来说,一九五九年秋天又是他人生的一大转折,一次痛苦而寒心的转折。
他毅然地脱去了“光环笼罩”的政治外衣,结束了十年的特务生涯,回到了正常人的生活。十年来,他过着一种风风火火、紧张而神秘的特殊生活,对那种妻儿绕膝的平常日子,似乎已经陌生了。
十年前,在他圣诞节的婚礼上,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台湾调查局的旨意,当上了一名台湾的特工人员。当时,他是何等兴奋,何等激动啊?觉得自己的生命充满了神圣的使命感,觉得自己所干的一切都是党国千秋大业的一部分!然而今天,当他看透了一切,当他毅然地退出政界之后,他的心却充满了难以描述的痛苦……
十年,人生有几个十年?人生又有几个二十岁到三十岁的十年?那是他风华正茂、血气方刚的十年啊!
没有了。人生只有一个这样的十年!而这十年,他却是在风风火火认认真真中虚度的。
不,不是虚度!而是作废了!是完完全全地为他人作废了!
但是,他的聪明就在于能醒悟自己。
此刻,坐在南去的列车上,他心情抑郁地望着窗外的秋景,心里默默地过滤着自己三十一岁的人生历程……
在国内受迫害出逃……
为国民党卖了十年命,到头来却是一场空……
一幕幕由自己亲手导演出来的活剧,到头来却是一场悲剧。他不由得想起摸骨瞎子说过的那句话,“波澜壮阔之悲剧英雄”……
悲剧英雄?我算什么英雄?只不过是被人利用的炮灰罢了!
他感到心寒,感到人生的险恶。但也感到一丝宽慰,自己毕竟醒悟了,没有再继续虚度下去。如果一直执迷不悟到人生终了,那该是多么大的悲剧啊?
此刻,他就像一只疲于奔命的拉磨毛驴,终于挣脱了主人的笼套,摘掉了蒙眼,看清了磨道里的黑暗,很想找一处安静的墙根躺一躺,静静地养养伤,调养调养心态,安安稳稳地过过日月,再不想干什么惊天动地的举动了。他已经从惊天动地的举动中领略了种种厌烦与失落。可是,命运这鬼东西,常常跟他像捉迷藏似的开着玩笑。他想出风头时,它却偏偏不让他出。他想沉默时,它却又偏偏不让他沉默。
当韩晟昊带着满腔惆怅与失落,走下火车,在几位华侨教师的掌声中,来到西海岸边的群山华侨小学时,呈现在他眼前的景象,却使这颗渴求平静的心,又骤然掀起了大波……
此时的校园惨不忍睹。
整个学校已被瘟疫般的战争后遗症完全吞没了,丝毫没留下可供孩子们学习的空间!
教室里挤满了衣着褴褛的难民。走廊里到处都奔跑着肮脏不堪的难童。呜哩哇啦的叫骂声、锅碗瓢盆的碰撞声,不绝于耳。整个操场都变成了小贩商品的集散地。一堆堆白菜、萝卜坟丘般地堆满了院子。被掏了两个大窟窿的院墙,像城门似的,给出出进进搬运东西的商贩大开方便之门。大门口更是热闹非凡,各色摊床杂乱无章地挤在一起。商贩们冲着熙来攘往的人群高声叫卖着……为了争占地盘,两个商贩像公鸡斗架似的,正抻着脖子吵架呢!
这哪还是什么学校?简直是一所难民营!
“这成了什么样子?”韩晟昊问原来的老校长,“暑假马上结束了,学生就要开学,为什么还不撵走他们?”
“唉,没法子,撵不走哇!”老校长一脸无奈。
“不撵走他们,学生怎么上课?”
“我们也多次撵过,就是撵不走有啥法子?”
“那学生就在这难民营里上课吗?”韩晟昊有些动气了。
“韩校长,你不了解这里的情况,韩国人对咱们华侨……”性情文弱的老校长一脸难色,欲说又止,长叹一声,“唉,一言难尽哪!”
确实一言难尽。全罗北道的韩国人,凶悍坚强是全韩都出名的,他们动不动就想冲谁练练拳脚。外籍华侨自然就成了他们大练拳脚的对象。上学的孩子们,常常带着青一块、紫一块的伤痕,哭咧咧地跑回家去。可是地位低下的父母,并非是能给孩子遮风挡雨的大树,他们也只不过是根浅叶单的小草,只能用委曲求全来包扎孩子们的伤口,“孩子,忍着点吧,离人家远点儿,咱得罪不起人家呀!”
人在矮檐下,焉敢不低头?
华侨不仅饱尝了地痞流氓的欺负,还吃尽了一些兵痞的蛮横。那些在战争中丢掉了胳膊腿的兵痞们,常常到饭馆里大吃海喝一顿,吃完起身就走,要钱?没有!要急了,就从空荡荡的袖筒里伸出一只铁钩子,照着老板的脑袋就狠狠地刨过去!不少老板都吃过这种伤兵痞的苦头。
这年夏天,不知从哪儿忽然涌来一批难民,他们像蝗虫一般涌进这所假期中的华侨小学,砸开了只挡君子不挡小人的锁头,拖儿带女占据了所有的教室。
教师们几次试图想撵走他们,可是,几位教师还没等走近他们,这帮无家可归的难民就操起了炉钩子火铲子,齐刷刷地筑起了一道人墙,瞪着一双双被战争打磨得天不怕地不怕的眼睛,亮出一副谁来犯我、我就砸碎谁脑壳的架式!吓得手无缚鸡之力的教师们,赶紧夺路而逃,再也不敢去造次了。
面对这帮红了眼睛的难民,韩晟昊一时也束手无策。
他一连几个小时在难民营里转来转去,惹得难民们几次冲他大吼:“你干什么你?总在这转游啥?想夺地盘呀?休想!”
到学校的第一天晚间,韩晟昊就失眠了。本来是想来寻一份心静的。可是严酷的现状摆在面前,他想图清静,能清静得了吗?
怎么办?不撵走这些难民学生就没法上课,撵吧,靠谁去撵?老校长告诉他,学校多次找过当地的警察,可人家连自己民族的事都管不过来,哪还顾得过来几个外国人呢?
不过,韩晟昊毕竟不是无能之辈。他那聪明过人的头脑,总是在绝路中给自己辟出一条蹊径……
一夜无眠。第二天他返回了汉城。
他找到王东原,说:“王大使,我遇到了麻烦,请你帮我一把!”
“什么麻烦?”
“学校变成了难民营,根本就无法上课!”
“你让我怎么帮你?”
“我只要求你在开学典礼那天,以大使的名义到群山华侨小学去视察一下!其他的事情我来运作!”
“这没问题,还有什么要求?”
“你要把你视察的时间,通知给韩国外务部!”
“这好办。”
“好,这就行了!”
韩晟昊带着王东原的许诺返回群山,当天就来到群山市的首脑机关,把大使要来视察华侨小学的消息禀报给市长。并且,敬请各位官员先光临校园视察一下,以防到时候哪里准备不周,影响了群山市的形象!
不仅如此,他还请来两个吹喇叭的摄影记者,大张着相机镜头,准备为首脑们大采风光……
第二天,当群山市的几位官员乘车来到华侨小学门口,慢腾腾地走下车来,领略着乱轰轰的校外景观,又从鳞次栉比的“丘陵”中,小心翼翼地走进呜哇乱叫的“难民营”时,他们顿时明白了这位新来校长的精明……
“你们看见了吧?我们大使马上要来视察开学典礼了。你们看他怎么进来?学生又怎么上课?这里是我们中国人的学校,还是你们韩国的难民营?”
几句话说得够咬骨头的啦。
“对不起韩校长,请韩校长息怒。我们一定想办法解决!一定!”市长连连向这位个子不高、却精明过人的校长鞠躬致歉。
“怎么解决?临开学还有半个月了?”
“我们马上想办法!”
“市长先生,我们大使来视察华侨学校的事,已经向你们韩国外务部报告了!”
“是是是,韩校长,我们一定尽力办好!请校长放心!”
“那我以华侨小学全体师生的名义,拜托您了!”韩晟昊也不失时机地向对方致谢。
这招果然奏效。
没出一周,一排胶合板简易房在郊外雨后春笋般地立了起来。难民们虽然很不情愿,但毕竟有了栖身之地。
一连两天,师生们从学校里运出去几十车垃圾。
可是,还有五天就要开学了,校门口的商贩却赖着不走,门口仍然是一片臭鱼烂虾的菜市场。
无奈,韩晟昊只好去搬来二三百名警察,把商贩的摊床掀得人仰马翻!一帮商贩像红了眼睛的猴子似的,跟警察对打起来,砖头瓦块横飞,却专门向校长的办公室飞来……转眼间,校长办公室的门窗全部变成了光秃秃的“眼镜眶”,连一片玻璃碴儿都没剩下!
五天后,当王东原带着武官少将汪子清,在当地一帮首脑的陪同下,迈着方步,从几百名师生夹道欢迎的人墙中,谈笑风生地走进校门时,一座清洁安静、粉刷一新的华侨校园,不能不惊诧着所有人的眼睛……
“非常感谢贵市对我们华侨学校的大力支持。”王东原以大使的身分,不失礼仪地向群山市市长道谢。
“不不,”市长连忙摆手,笑指着韩晟昊,说:“不是我们的功劳,是你们有一位精明过人的校长!这位韩校长太了不起啦!”
“哪里哪里?还得感谢市长对我们华侨的大力支持嘛!”韩晟昊把功劳又推了回去。
“啊哈哈哈……”一帮官员们,禁不住心照不宣地笑起来。
看到这一切,深知内情的汪子清武官却调侃地拍拍韩晟昊的肩膀,戏谑道:“你小子鬼头蛤蟆眼的,什么招都使!”
韩晟昊笑曰:“不使这招,学生怎么上课啊?”
王东原冲韩晟昊笑笑,赞叹道:“你是真了不起啊,拿起枪来是将军,拿起笔来是文豪!干什么都会成功!只可惜……”他想说“只可惜没人赏识你,”但他话锋一转,“不过,我没想到你这么快就走出困境……”
是的,连韩晟昊自己也没想到,距离辞职的时间不过两个月,他却一扫离任时的失落,又重新在这方天地里闯出了一番光景。这是连他自己都没想到的。
他冲王东原笑笑,说:“没法子,我也想沉默几天,可你看到学校这种形势,沉默得了吗?”
王东原笑道:“我看你还是不要沉默了吧,我们华侨太需要你这样的干将了!”
韩晟昊却摇头说道:“嗨,我哪是什么干将?纯属是一个傻狍子!”
这事之后,韩晟昊又在群山滨海园大酒店摆下了二十五桌酒席,来宴请当地的各方首脑。当时的场面很是壮观,四面八方的官员、贤士都云集于此,大家欢聚一堂,与华侨们推杯换盏。众多华侨一扫寄人篱下的卑微,第一次挺起胸脯来做人,与当地的官员们开怀畅饮,大为开心,也大长脸面。
这是百年华侨史上从未有过的宏大之举。酒菜不仅滋润着各方人士的胃肠,也大大壮大了华侨的威望。这番举动把全罗北道的人全给震住了。
从此以后,那些再想对华侨动拳脚的韩国人,不得不三思而行。他们知道这里来了一个韩小个子,这人个子虽小,却是满脑袋智慧,那是绝非靠拳脚所能征服了的。
一时,韩晟昊又成了众人瞩目的人物,也成了华侨扬眉吐气的靠山。
后来,韩晟昊发现这所学校是日伪时期留下来的敌产,很便宜,就动员大家捐款买下来。可是曲高和寡,华侨一听说要让自己掏腰包买什么校舍,顿时就退避三舍了,没一个人肯出钱。
于是,韩晟昊召开全体华侨开会,先将自己三个月的工薪二十四万韩币拍到桌子上,然后才对低眉俯首不敢正眼瞅他的华侨们开口说道:
“我现在不让你们马上捐款!我让你们回去考虑三天,然后再决定怎么办?但我要提醒你们,孩子是咱们中华民族的幼苗,咱们自己不培养谁来培养?没有文化的民族是没有出息的民族!没有文化的家庭也同样是没有出息的家庭!中国人为什么在这里只能卖烧饼,卖炸酱面?不就是因为没有文化,干不了其他事情,只能干这种出苦力的差事吗?难道你们让自己的子女,永远背着火烧锅,拎着擀面杖,卖一辈子火烧和炸酱面吗?就不想让他们去去美国,遛遛南洋,干点大事?赚点大钱吗?”
这番蕴含着深刻社会哲理的话语,无异于是一针清醒剂,瞬间催醒了那些只盯着火烧锅的眼睛。他们纷纷抬起被火烧锅熏红的脸膛,惊讶地凝望着这位校长……
没出三天,数目不等的币子,纷纷从沾满火烧香及炸酱面味的衣兜里掏出来,转眼就集资了七百万。连王东原也解开私囊,为华侨后代的读书空间捐出了十万韩币。
光阴荏苒。几十年过去了,从这所宽敞幽静的学校里,不知走出了多少富豪与学者?他们有的迁居美国,有的定居加拿大,有的投奔台湾,有的返回内地。但没有多少人会记得这一幕:有人为了他们今天的灿烂人生,曾毫不犹豫地撒出自己的血汗钱。有人为了他们今天的前程,曾费过好多口舌,动了好多智谋……
后来,群山华侨小学办得非常出色,四面八方的华侨子女都来此就读。华侨们对此感激不尽,有人提出要为韩晟昊立功德碑,被韩晟昊婉言谢绝了。
他说:“其实我没干什么了不起的事,只不过让孩子们有个安静的读书环境而已!”
他不仅为孩子们留下一个宽敞的读书空间,而且也为华侨留下一份不可多得的不动产(现在这所学校非常值钱)。
但是,二年后,这位深受师生爱戴的校长却背负着众多惋惜的目光,毅然地辞去了校长职务,又踏上了南去的列车……
一举成名的“蒙古大夫”
事情似乎是从一次聚餐引起的。
尽管这位校长在人们心目中德高望重,但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精神上的富翁、经济上的乞丐。因此在金钱万能的社会里,自然会受到经济“杠杆”的制约。
在一次朋友的聚餐中,他被尴尬地冷落在一旁,而且有人不屑一顾地嘀咕他:“啊,他呀,最大的财富就是一帮学生,穷光蛋一个!能请他来就不错了,还想坐上席呀?嘘……”
从没受到过这种窝囊气的韩晟昊,当时就站了起来,准备拂袖而去,却被一位朋友按到椅子上,悄声挽留他,说:“别跟这种小人一般见识,坐下!”他只好硬着头皮坐下来,静观着他人的海吃神喝,整个宴席连筷子都没动一下。
过后他想:我韩晟昊凭什么受这种窝囊气?不就是因为没钱吗?当今是“有钱的王八坐上席,无钱的绅士受鳖气”的时代!难道我韩晟昊要受一辈子穷气?不,我不相信我韩某人赚不到钱,更不相信我永远是个穷光蛋!
这次,囊中羞涩给他带来的难堪,使这位从来视金钱为粪土的清高之士,不得不重新审视起自己的价值观来,也促使他重新考虑起今后的人生道路……
当校长是永远富不了的。做生意吧?没本钱,又没有那种无奸不商的狡猾劲。开饭馆吧?又没有那种八面玲珑、见啥人说啥话的本事。干点什么实体呢?又没有专长……
想来想去,他忽然觉得自己十分可悲,活到三十几岁,除了会点舞文弄墨之外,别无所长,连个养家糊口的本事都没有!转而又感到一种时间流逝的悲哀,十几年的大好时光,都“杀杀砍砍”中白白地空耗掉了,想起来实在太可惜了。
可是时间不再。他只能紧紧抓住今后的生命。
他看到学校旁边一家中药药房里,一个鼻梁上卡着老花镜的老头,整天拎着一只小秤盘,东抓一把,西抓一把,小秤杆一翘,币子就源源不断地流进了紫黑色的抽屉里,钱来得很容易。而且,这种文雅的行当很适合自己,既不需要狡猾,又不需要八面玲珑……
一天,他来到药房,恭恭敬敬地请教老先生:“老先生,我请教您一下,您说怎样才能当个汉医生呢?”
听到这话,这位铁匠出身的药房先生,从老花镜上方露出一双小而浑浊的眼睛,轻蔑地打量他一眼,摇摇头,这才操着嘶哑的嗓音开口道:“你?想坐堂?没那么容易!必须三年切药,三年撮药,三年站班,三年拜师访友,然后才能坐堂(看病)!”说完,就用那只抡过多年大铁锤的手,像推磨盘似的,一下一下推起算盘珠来,再不理睬他。
这番话也太刺激人了。韩晟昊那颗敏感的自尊心,再次受到了伤害。他不相信这套谬论,更不相信自己不如眼前这个药房先生!于是去请教另一位王肇昔医生……
王肇昔先生倒是满热情,远不像那位药房先生那么牛气。
他说:“别相信他那套鬼话!他是干啥的?不就是打铁出身吗?抓了几天药就不知道自己有多大学问了!这样吧,我来教你号脉看病。不过来这之前,你要先把《本草纲目》、《伤寒论》、《黄帝内经》等汉医书学完!”
于是,按着王医生的指教,韩晟昊从此走进了另一个世界。
这是一个完全陌生而又枯燥的世界。张仲景、李时珍等先人那博大精深的中医原理及药理,对这个多年驰骋于政界沙场的人来说,简直就像顽童走进莫测高深的庙宇一样,懵懂而神秘。那些生僻晦涩的字句,更是坚硬如铁,每啃一段就像啃石头似的。但是,韩晟昊是一个从不肯服输的人。他坚信,一些笨蛋都能干的事情,为什么我这个聪明人就干不了?半年下来,他生吞活剥,把一本《本草纲目》全“吃”光了。二百多个方子烂熟于心,重要章节能倒背如流。而且,他还报考了一所汉医科大学……
当他再次出现在王医生那里,像小学生背诵课本一般背诵《本草纲目》时,不禁使王医生大吃一惊:“哎呀呀,我说校长,你也太厉害了!连我这个当了一辈子汉医师的人,也背不下来呀?韩校长,我相信你一定能成为一名好医生!”
是的,韩晟昊自己也相信自己能成为一名好医生。他相信自己干什么都会成功!这似乎有点狂,但聪明和自信确是他一生成功的真正秘诀。
这期间,他边当校长边读医科大学,还到另一位华侨刘竹三医生那里学习中医的望、闻、问、切,阅读了大量的行医笔记……
后来,他决心开一家中医院,也就是韩国人所说的汉医院。但他知道,群山绝非是他的行医之地。因为在人们的眼里,他是一位受人尊重的校长,而不是一个救死扶伤的医生。
于是,他在众多惋惜留恋的目光下,毅然地辞去了校长职务,到光州去开辟新的人生道路了。
到光州不久,恰好刚刚发生了朴正熙和金锺泌发动的“5·16”革命,推翻了尹普善执政的第二共和国,获取了政权。这次接收政权的大多是军界人士,很多是韩晟昊干情报工作时结识的同行。因为金锺泌就是当时的情报部长。
很多政界人士得知“**第一高手”当上了药房先生,都来取笑他,“哎,你是不是光会卖狗皮膏药哇?”
“哪能呢?我学会看汉医了!不信有病人你领来给我看看,我保证让他……”
“让他见阎王啊?”
“不,让他好病啊!”
“得了,我才不相信你那两下子呢,没病也让你给治出病来了!”
一些当年很熟的军界人物,一见面就打趣他。
难怪大家取笑他,他确实是个二百五的大夫,连药房购进多少中草药都弄不明白。本来常用的药,他进了一点点,不常用的药却买进来一大堆,一二十年都用不完。草药商背后取笑他:“这哪是来买草药?分明是来买柴草!”
但,人生就好像一场梦,常常伴随着戏剧性的失败与成功。在韩晟昊身上,尤其体现了这点。他这一生,好多事情都出自一种偶然性。好事坏事都如此。
那是一个雨后的上午。刚刚被雨水冲刷过的空气清新而凉爽,窗外飘来一阵阵泛着雨丝的土腥味,间或夹杂着无穷花的清香。
可是,韩晟昊却心绪不佳,坐在窗前翻看着已经翻烂了的《本草纲目》。他租了一个韩国人的行医执照(韩国法律允许),开诊已经好多天了,却没有一个病人。医生没病人看病,能不着急吗?
这时,只听院子里突然传来喊声,“喂!韩大夫,我给你带来病人了!”
韩晟昊忙抬头望去,只见光州市副市长鲁仁焕笑眯眯走进院子,身后跟着一帮人抬着一个人,仔细一看,那是一个蒙张纸能哭得过的“死人”!他心里顿时惊呼:天老爷,你领来这么个“死人”干啥?这不是明明要我这个“蒙古大夫”的好瞧吗?
而且,来者是光州市有名的崔大财主。家里开了好几家电影院,还有多处房地产。可是家产再多,也堵不住他肺叶上的十几个窟窿,更止不住他大量的咳血了!已经到了肺结核晚期,四处求医都宣告无效。在美国教会济众医院住了四、五年院。最后,教会医院给他一张肺上有十四个洞的x光片子,把他撵回家来。生命对于这位腰缠万贯的财主来说,只是多一天少一天的事了。当时,肺结核还属于不治之症。
现在,这位被肺结核熬剩一把骨头的崔大财主,却抬到了韩晟昊面前……
此刻,这位财主面色死黄,两眼紧闭,奄奄一息地躺在担架上,只剩一丝似有似无的气息,支撑着他残烛般的生命。
想想看,面对这样一个死到临头的病人,韩晟昊只不过是个刚刚租到行医执照,连一个病人都没看过的“蒙古大夫”,这不明明要看他的好戏吗?看吧,实在没那两下子!不看吧,众多双眼睛都盯着这张小名叫“大夫”的脸!如果打退堂鼓,那从此就别想在光州混了,就得赶紧夹起行李卷乖乖地走人吧!
此刻,进退两难的韩晟昊心里叫苦不迭,暗暗责骂那个好心的副市长:该死的老鲁,你把这么个棺材瓤子领来干啥?这不明明是要我的好瞧吗?
但已别无选择,只能硬拿鸭子上架了!与其让别人瞧不起,莫不如装模作样铤而走险,闯过这道鬼门关!
于是,他煞有介事地挽了挽袖子,故作慢条斯理地把手搭在病人麻秆似的腕子上……
可是,他摸不着病人的脉搏,却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咚咚”的,像擂鼓似的!可想而知,这样一个“蒙古大夫”能诊出什么子午卯酉来?
尽管没有摸到病人的脉搏,诊完脉他得开方子,不然没法向病人家属交待。可是一拿起笔就更糟糕了!虽然把李时珍的二百多个方子背得滚瓜烂熟,可那纯属是纸上谈兵!一到用它,二百多个方子全都变成了过河小卒,一齐向他的笔下拱来,根本不知道该动用哪一个才对?这才叫懵门呢!而且在病人面前又不能翻书,只好硬着头皮凭着点滴的记忆,开下如此一个方子:
金银花十六两、天花粉八两、人参四两、白茯苓四两、苦杏仁四两、瓜娄仁三两、唐甘草一两……
一副药二斤八两多重(十六两一斤),大概是世界上剂量最大的药方了。一共开了十副。
不一会儿,药剂师拎着满满一秤盘金银花,疑惑地来问他:“韩大夫,这药量咋这么大呀?一副药用半版纸都包不了?”
“那就用整版纸!”他只好乍着胆子如此回答。
他看到十副药堆起来像小山似的,心里越发忐忑不安,头上直冒虚汗。
崔先生的儿子指着小山似的药包问他:“韩大夫,我父亲从没吃过这么大包的药,这要吃死可咋办?”
一句话,越发说得韩晟昊大汗淋漓,心魂不安了。
真的,这要吃死可咋办?
正在这时,当地的华侨协会张会长来了,一见有人来看病,就说:“这不是有病人来了吗?哎哟,这药剂子咋这么大呀?”他一眼看到小山似的药包,忙问道。
“啊,方子就这么大!”韩晟昊只好如此作答。
“你好好看看方子,是不是把一钱写成一两了?”张会长好心提醒他。
这时,周围一双双怀疑的目光都盯着这个“蒙古大夫”……
“没看错,哪能看错方子呢?”韩晟昊只好硬着头皮说。不过,他偷偷暗示稍稍通点医道的张会长,让他看看方子上有没有能致人死命的毒药?
张会长示意他没有毒药。
于是,韩晟昊就乍着胆子叮嘱病人家属:“一天吃一包,当水喝,要不断地喝!”
豁出去了,逼上梁山!是死是活只能这么造了!他宁可冒险也不会在危险面前退却。这就是他韩晟昊的性格。
可是,当一帮人背着两大背篓草药,抬着崔先生走出了院门,他那灵魂深处的虚弱才从毛细孔里一下子全冒了出来,像泉涌似的,他一屁股跌坐在椅子上……
他担心吃人命官司!
十几天后的一天清晨,正在刮胡子的韩晟昊从镜子里看见院外走来一帮人。他一眼认出是崔家的,三男六女,顿时心凉半截:坏了!肯定是人死了来找我算账来了!忙对妻子说了一句,“不好,崔家来找我算账了!我得马上出去躲一躲!”起身就从后窗子跳了出去。
他慌慌张张跑到张会长家,一来告别,二来请会长在自己走后对家属给些关照。
可是,张会长却笑眯眯地问他:“我说蒙古大夫,你给谁治好了病?人家全家来感谢你了?”
“没……没有啊?”
“不对吧?快回家吧。人家正等着向你谢恩哪!”
“得了吧会长,快别拿我开心了!人家是来告我的,说不定要送我进监狱呢!”
“你怎么不信呢?你夫人刚打来电话,让你马上回家!”
“不,不可能吧?”
半信半疑的韩晟昊在张会长的“押送”下,忐忑不安地向家里走去,还没等走进家门,老远就看到**个人齐刷刷地跪在院子里……
说来简直是天方夜谭,也是上苍对他的格外恩赐。
那天,崔家人背着十包草药到家以后,用洋银锅放上一大桶水熬完药,给病人连连喝了。病人喝了这大剂量的草药,一连昏睡了三天三夜。家人一看病人昏睡不醒,全身大汗淋漓像水洗的一般,顿时慌了手脚,准备来找韩晟昊算账。可到第四天清晨醒来,病人竟奇迹般地坐了起来,还破天荒地说话了。“我咋这么舒服啊?什么时候了?给我点儿吃的呀!”
“谢天谢地,老爷您可算醒了!”全家人化悲为喜,高兴得哭成一团。
到第十天下来,病人不再咳嗽了,脸色也渐渐变得鲜亮起来。又过了几天,竟能下地走路了。
于是,崔家就开来了浩浩大军,专程来向这位“神医”磕头谢恩来了。
“韩大夫,您真是神医啊!救了我儿子的命,您是我们崔家的救命恩人哪!”
七旬的崔家老母泪流满面,边说边将白花花的脑袋叩到地上。一帮年轻人也跟着磕头,一溜脑袋齐刷刷地跪在院子里。
“啊呀呀,快请起!快请起!我哪是什么神医呀?只不过是瞎猫碰死耗子碰上罢了!”
韩晟昊这才惊魂稍定,把准备逃跑的心收回到肚子里,急忙去搀扶老人。
据传闻,有一位科学家在计算慧星轨道时,看错了一个小数点,得出某颗慧星要在某年某月某天某时与地球相撞、地球将要毁灭的错误结论。他不忍心目睹地球毁灭,首先自杀结束了自己的性命。
而今这位“蒙古大夫”也犯了小数点错位的错误。不过他歪打正着,不但没有自杀,反倒成功了。超剂量的草药,不但“堵住”了崔先生肺叶上的十四个窟窿,还为这位“蒙古大夫”送来一把打开行医之门的金钥匙。
呜呼,真是老天开恩!
两个月后,崔先生托着“蒙古大夫”给予的生命,带着厚礼亲自来拜谢救命恩人来了。
“韩大夫,您是我的再造父母啊……”这位年近五旬,已经走近地狱之门的崔大财主,竟对“蒙古大夫”感激涕零、泣不成声。
“不要说那种话,我也是第一次遇到这么严重的结核病患者,心里也没底。”
这时,“蒙古大夫”坐在太师椅上,端出一副医道高深的模样,故作深沉地说道。其实,别说没治疗过结核病,就是一般的病症他也没治过呀?
“不过,我在脉上看不出你肺上有十四个洞,你到美国教会医院照一张x光片子,看看肺叶上的洞还有没有了?”韩晟昊是个精明人。他想知道崔先生的结核病到底好到什么程度?
当时,他没有告诉对方自己是“蒙古大夫”。直到后来,崔先生的身体痊愈之后,心地透明的韩晟昊,这才把一切都和盘端给他。崔先生听了禁不住哈哈大笑,两人从此成了莫逆之交。
崔先生按着韩晟昊的吩咐,来到曾住了四、五年院的美国教会济众医院,用x光一检查,竟把几位洋博士的绿眼珠,惊得像猫眼睛似的……
从x光片上看,肺叶上的十四个窟窿还在,但已经开始钙化了。这在当时不能不是一个奇迹。这使洋博士们感到万分惊讶。这本是一个被他们枪毙了的“死刑犯”,现在却拿着改判的判决书,来证明自己无罪获释了,岂不令法官大人拍案而起吗?
“崔先生,请问是哪位名医给你治的病?”
“一位华侨汉医给治的!”崔先生回答。
“他给你用的什么药?”
“草药。”
“不可能!你骗我们!我们的洋药都治不好的肺结核,那些干草怎么能治好呢?崔先生,你要对我们讲实话,我们好去请教他!”
“确实是一位汉医的草药给治的!”
“no!no!”几个洋博士满脸轻蔑地连连摇头,“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不管你们说可不可能,可我自己的病是最好的证明!”崔先生起身走人了,不愿再跟几个固执的洋博士磨嘴皮子。
崔先生为了进一步证实自己的病到底好到什么程度,又到光州医科大学做了x光检查,结果与美国教会医院的x光片一样,肺叶上的十四个洞还在,已经开始钙化了。
这次可没遭到洋博士那种嗤之以鼻的态度,而是引起了医院的轰动。
第二天,医科大学校长亲自来拜见韩晟昊,他说:“韩大夫,说心里话,我不相信汉药能治疗肺结核。可眼前,有活生生的证据不能不令人信服。您继续为崔先生治疗下去,如果汉药真能治疗肺结核,那您可应该获诺贝尔奖了!”
韩晟昊听了哈哈大笑,“我可不要什么诺贝尔奖,我只要能养家糊口就行了!”他心里却说,我这个“蒙古大夫”要能获诺贝尔,那诺贝尔奖评奖委员会不都瞎眼睛了吗?
不过,崔先生的康复却给韩晟昊以很大启迪。他把给崔先生开的药方反复研究,纠正了误差造成的大剂量错误,从此掌握了治疗肺结核的“秘方”。
可是,“蒙古大夫”月末一算账,赔了,连本都没赚回来!
原来他不了解中草药的行情,出手的药价太便宜了。而且除了崔先生以外,患者仍然寥寥无几。他的行医之道仍然处于举步维艰之中。
后来有一天,韩晟昊家里忽然呼呼啦啦来了一帮记者,说是来采访攻克了肺结核病的伟大医生。韩晟昊一时懵懂,不知这些人的来由,转头一看,见外面站着崔先生的秘书,顿时明白了崔大财主的良苦用心。他用这种方式来答谢这个“蒙古大夫”来了……
第二天,光州市所有的报纸、电台,都出现了韩晟昊的名字,而且堂而皇之地注上了:攻克肺结核病的伟大人物──中国人韩晟昊!报上还登着崔大财主愈前愈后的照片。
一夜之间,这位“蒙古大夫”竟成了光州市家喻户晓的人物。韩晟昊竟成了肺结核的“克星”。
但深知内情的朋友们都拿他开心,都喊他“蒙古大夫”。韩晟昊也从不介意,而且哈哈大笑着把给崔先生看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说个仔细,说他如何摸不着病人的脉搏,却能听到自己的心跳,说他怎样从镜子里看到崔家来人吓得跳窗子逃跑等等。大家听了笑得直不起腰来,一个劲儿喊肚子疼。
然而,就这样一个“蒙古大夫”,后来却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博士,成为红极一时的韩国总统“御医”。为韩国四位总统诊过病,直到今天,仍在为韩国总统当着编外保健医。
韩晟昊的一生,正像他三叔及摸骨瞎子所预言的那样:波澜壮阔之悲剧英雄!一点不错,他这一生,总是有意无意地造成一次次的轰动效应。
崔先生的活广告,无异是给结核病患者扔去了一只救生圈,同时也为举步维艰的韩晟昊,送来一把打开行医之门的金钥匙。
于是,门可罗雀的小小韩家医院,忽然热闹起来,成了众多结核患者求生的方舟。四面八方的病人纷至沓来。他们带着求生的愿望和充足的银两,以及结核菌带给他们的潮红脸色,在韩家医院里恭恭敬敬地恭候着……
如今坐在堂前的韩大夫,再不像第一次出诊时那样手足无措、心慌意乱了,而是稳稳当当地坐在太师椅上,像模像样地把着病人的脉搏,手笔从容地写下一个个药方,不失礼仪地送走一个个感恩戴德的患者。
别说,这老祖宗留下来的药方确实疗效甚佳,众多结核患者在“蒙古大夫”的调治下,喝着被洋博士嗤之以鼻的黑药汤子,竟一个个地好了起来。这在当时还没有攻克结核病的情况下,不能不是一个医学奇迹。
这时,一直人满为患、以治疗肺结核为主的美国教会济众医院,却突然变得门前冷落车马稀了。空荡荡的病房里,患者寥寥无几。这使洋医生们疑惑之余,很快找到了遭冷落的原因……
一天,韩晟昊正在写方子,忽然来了一个陌生的韩国人,对他恭恭敬敬地说:“韩先生,美国教会医院的院长请您去一趟。”
“他找我干什么?我又不认识他!”一听是美国教会医院找他,顿时十分反感。他忘不了崔先生遭到的轻蔑。
“他要找您谈谈。”
“他一个美国医院院长,找我中国人谈什么?”
“谈您的药方……”
“谈我什么方子?我的方子与他美国佬有什么关系?”
“他们想跟您学学……”
“他美国佬要来学方子,应该到我中国人这来,凭什么要我到他那去?”韩晟昊把笔“啪”地一摔,来气了。
“是是是,韩先生,您别生气。我请他们来!我请他们来!”美国医院派来的使者慌忙赔礼,连忙退了出去。
第二天,美国医院的院长带着几个洋博士,果然风风火火地来了。但韩晟昊却拒而不见,说忙。
第三天,这帮大鼻子又来到门外,韩晟昊仍然不见,让夫人传话,说“韩医生在睡觉,不能打扰!”
第四天仍然如此。
别说,美国人还真有一股强烈的求知欲望。第五天,这帮大鼻子又蹑手蹑脚地来到门外。这回没敢贸然进门,而是在窗外客客气气地说:“韩先生,我们是来请教您的。请您接待一下好吗?”完全没有了原来那种老大自居、盛气凌人的架势,倒显得十分谦和了。
刘备请诸葛才三顾茅芦,他们要见我韩晟昊已经是第五次了!
“请他们进来吧!”韩晟昊发出指令。
进屋后,美国院长非常客气,完全没有了趾高气扬的架子,以学生请教师长的口气说道:“尊敬的韩医生,我们对汉药能杀死结核菌,觉得非常奇怪,您能解释一下其中的原理吗?”
“我不能解释,因为我没有见过结核菌是什么样子!”韩晟昊毫不隐讳自己的无知。
“啊?请问韩医生是什么医科大学毕业?”美国院长那双陷进眼窝里的绿眼珠,顿时又充满了疑惑。
“你问这是什么意思?”韩晟昊冷眼盯着院长……
“啊,对不起韩医生,”美国院长自知失理,忙换作谦和的笑脸,“我只是随便问问。我想,如果您真能攻克了肺结核病,这对世界医学界将是一项了不起的贡献。您应该获得诺贝尔奖的!”
“哈哈哈……”又是诺贝尔奖?那诺贝尔奖会白给一个“蒙古大夫”吗?简直是拿诺贝尔奖开玩笑!韩晟昊听了禁不住又大笑起来。
“韩先生,请您不要笑!我说的是真话,不是开玩笑!您知道我们美国为了攻克这可恶的结核病,投入了多少人力和财力?到现在都一直没攻克呢!”
韩晟昊对美国院长的这番话并没有在意。他对当今医学界攻没攻克结核病,并没有太多的了解,所以也就没引起什么重视。不过,美国院长提出要把他的中草药拿到美国去化验,说要化验一下中草药物到底是如何致死结核菌的?他倒是同意了,他也想了解一下中药到底是怎样“治死”结核菌的?
末了,美国人背着半面袋子切碎的草药,连同韩晟昊一份或多或少的希望走了。
几个月后,美国教会医院通过一个记者的笔,登出一则消息,说“中草药对结核菌无效!”
不知他们真的没有化验出结果,还是为了争夺患者的需要。总之,这场中西医争夺结核病人的“争夺战”,就这样不了了之。
其实,他们不知道中国的一句老话:“中药熬成膏儿,神仙也没招儿”。那种化验也许对中草药性能根本就查不出名堂来呢。
此后,韩晟昊继续当他的“蒙古大夫”,仍然是患者如云。美国教会医院里仍然是冷冷清清。病人可不看你什么鉴定“有效无效”,他们只相信能治好病就是最好的医生!
说来,韩晟昊是一个从不肯循规蹈矩的人。他的脑袋总是突发奇想,想出一些常人想不到的高招。不久他就发现,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时间就是金钱。一般人是没有时间天天煎熬那一包包草药的。而且,经过科学试验证明,好多生药比煎熟过的药效更好。于是,他就异想天开,把各种草药都制成了比黄豆小的药丸,用药丸来抓药。这样,患者既不用一锅锅地煎熬草药,也不用紧着鼻子喝苦药汤子了,而是像吃西药那样省事了。这种做法,在中医界不能不是一个创举,至今仍在应用着。
他还把原先印有人参鹿茸的药物包装袋,改印上韩国的国花无穷花,意在呼唤韩国人民增强国花意识,又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
百万富翁的爱人爱石之心
在光州这段时间里,中草药治愈着肺结构患者的身体,也滋润着韩晟昊羞涩的钱囊。他再也不是当年那个精神上的富翁、经济上的乞丐了!
他变得很富有。
韩家公寓成了光州市的一大景观,连市长都带着家眷经常光顾这里,在他家宽敞的庭院里开舞会,搞联欢,一玩玩到半夜。他也因为对光州市民有很大贡献,而被授予光州市“荣誉市民”的光荣称号。
韩家公寓坐落在一处依山傍水的幽雅之地。一栋造型别致的二层小楼。楼前有楼台水榭的花园。花园里姹紫嫣红地开满了鲜花,水中有游鱼畅翔,枝头有栖鸟喧闹,简直就是一座雅趣盎然的花园别墅!尤其到了春天,这里更是繁花扑鼻,蜂追蝶逐,别有一番诗情画意。
有趣的是,韩家还养了不少小动物,七八只猫,十二条狗,两头猪,十几只野鸡……这些家畜野禽常常大发其威,一时,猫叫狗咬猪拱食,把个偌大院子吵得虎虎而有生机。
不仅如此,韩晟昊还在五等山下购置了一万二千坪(相当于中国六十亩)植物园,种下了二万株檀香树。
不过在韩家公寓里,最惹人注目的不是什么楼台水榭,而是几百块自然天成的石头。这些停放在楼亭水榭中的水石,乌黑如墨,造型各异,有的秀如笋,有的拔如松,有的透如窗,有的奇如飞瀑……可谓千姿百态,妙趣横生,意韵无穷!
说来,他爱上石头产生于一瞬间……
那天,他去全罗北道南原詹津江游泳,那里是电影《春香传》春香的家乡,游泳游累了,坐在江边歇息,无意中发现江边有块石头很特别。它漆黑如墨,形状奇特,就像一个直立的三角形,三角形上端透出一块天窗。这天窗既像一块飘逸的云,又像一个恬静的少女头像。这块奇异的石头立在水中,任江水从它身上哗哗地冲过来,又哗哗地冲过去,任风浪在它身上扑扑地打过来,又打过去,它都默默无语地立着,毫无怯意……
不知怎么,看到这块石头,韩晟昊心里蓦然感到一种亲切感,萌发出一种自喻的感慨:它风吹浪打浑不怕,昂然挺立在人间!
瞬间,他心里忽然涌出许多人生哲理的联想,这石头不知在世上存在多少年了?世上的多少事情它都经受过,人间的多少风雨它都领教过。它却依然故我,坚挺着永不褪变的身躯,默默地屹立于天地之间,无怨无悔地走着自己的生命……
说来奇怪,他那博大的心胸却被这块小小的石头给触动了,大有一种相见恨晚之感,觉得有一种无形的东西把他同这块石头紧紧地联在一起了。他深深地爱上了这块石头,而且爱得十分执著,十分强烈。
他久久地端详着那块半浸在水中的石头,泳也不游了,良久抚摸着它。末了,怀着一种久觅知音的爱恋心理,把石头从水里捧出来,捧到了汽车上……
从此以后,他开始爱上了石头,而且爱石如命,终生不渝。
时至今日,那块水石仍然摆在他的院长办公室桌上,成为一个独特的景观。
从那天起,他开始收集奇石,每每闲暇之际,总要开车跑到野外,徜徉在石头群里,寻觅着可心的石头,直到七十高龄了仍然乐此不疲。偶尔得到一块奇美的石头,他就会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呜哇喊叫着让人来欣赏。
因此,石头成了他家里最大的财富。无论是医院的办公室里,还是家庭的卧室中,无处不见形状特异,或奇或透或美或秀的石头。后来他竟成了韩国有名的美石家。
应该说,他在石头中发现了自己的个性。反之,石头又完善着他的个性。
此时,他生活在一片大自然的宁静中,似乎要以出世的精神干着入世的事情。不过,他永远是一个不能超度“凡事”的人。他那双爱管闲事的眼睛,总是有意无意给自己找来许多“麻烦”。
一天,他在街上走,从光州市华侨小学大门里哭哭咧咧地跑出来一个孩子,一头撞到他怀里,他拽住孩子问道:“哭什么?谁欺负你了?”
孩子哭咧咧地说:“他们中学生总撵我,不让我玩!呜呜……”
“谁总撵你?走,我去找他们算账!”他拽着孩子向校园里走去。
一进校门,他看到操场上全是吵吵嚷嚷的脑袋,整个操场就像鸽笼子似的挤满了学生。这哪是上操?简直是在装豆包,一个挨一个的!别说玩耍,就连走路都直撞屁股,难怪这孩子被撵出来!
于是,他那“爱管闲事”的劲头又上来了。
他立刻找到校长,当即捐出了五十万韩币,回头又动员广大华侨捐款。
没过多久,用筹集来的四百万韩币买下一块五百坪的大操场。直到今天,华侨子弟仍在这座宽敞的校园里读书学习着。
还有一天,他看到一个女人在路边哭得十分伤心,他问她哭什么?
她说:“我爹的坟让韩国人给掘了,骨尸扔了一地,说是占了他们的地盘,不让中国人埋进他们的墓地……呜呜……我爹死了都不得安宁啊!”女人哭得越发伤心。
这番话说得韩晟昊差点落下泪来。
同是天涯沦落人。
他听了好不伤感,觉得这帮背井离乡的华侨活着“寄人篱下”,死后还要“寄人篱下”,死了连个葬身之地都没有,也太可悲了!
于是,他当即带头捐款要为华人买墓地。可是,很多人反对他这种做法。韩国有这样一种传说,说谁带头买墓地谁就会死人。他听了坦然一笑,说:“我已经死过一百回了,再死一回也无所谓!这事我来带头干,要死就先死我吧!”
五十元一坪的墓地买下了九千九百坪,韩晟昊自己承担了四分之一的款项。
这样,在朝鲜半岛上,终于有了一块属于华人的灵魂空间,再不用去挤人家韩国人的地盘了。可以告慰华侨的在天之灵,他们可以安息了,再不用担心有人挖坟掘墓扔尸骨了。
此外,他还为韩国社会赈灾济贫,帮助国家抚养孤儿,最多时达十几人。
在这段时间里,他赚了很多钱,可他这个人天生不爱钱。钱,只是他谋生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所以,他总像天女撒花似的,东一把西一把地挥撒着手中的币子,因此也为华人留下几份不动产。
惨遭阴谋
日月如梭,转眼就织去了十个年头。
这时的韩晟昊已家趁万贯,有了四个儿女,生活安逸,没什么烦心的事,过着来韩之后最超脱的一段时光。
每天工作之余,他常常带着姑娘儿子,踏着夕阳晚照,在泛着檀香的植物园里漫步,跟一群猫啊狗啊的宠物聊天、玩耍,逗得一帮小狗小猫一蹿一蹿地蹦跳,跟在他身后撒欢地奔跑,像开运动会似的。直到大好的月亮爬上树梢,他才抱着已经熟睡了的儿子走回家去。
他觉得与人打交道太累了,所以宁愿跟这些毫无歹意的动物为伍。它们永远不会整他,算计他,却能给他一份释怀的快乐。他把自己的心灵用花草树木包裹起来,把内心的那份孤独与寂寞,存放在大自然的宁静中,享受着难得的轻松日月。
然而几个月后,当他再次出现在这里时,却是物在人非、物移他主了。
这天下午,正在出诊的韩晟昊看到两位同乡风尘仆仆地走进屋来,以为是来找他看病的,就热情地戏谑道:“啊呀呀,什么风把你们二位吹到这来了?是找我这个蒙古大夫看病吗?”
两位来者一个是《韩华日报》社的编辑局长王振连,一个是台湾中央通讯社驻韩特派员李在方。两人听韩晟昊这么一问,相互对望一眼,彼此为难地推诿道:“你对韩先生说吧!”“还是你先说吧。”
韩晟昊见二人如此推诿,觉得蹊跷,就笑道:“什么事这么神秘?你推我让的?该不是《韩华日报》出什么毛病了吧?”
一语道破天机。这话果真让韩晟昊给言中了。
二人相互瞅瞅,觉得再推诿也得说出来。其中一人就难为情地开口说:“是这样,《韩华日报》办不下去了……”
“怎么办不下去了?不是有你们两位干将吗?”
“经营不好,发行量上不去……”
“为什么上不去?”
“嗨,都怨我们无能,经营不善。所以……我们干不下去了,可找了好多人都不肯接这份报纸,给大使馆,大使馆也不要,没办法才……”
来人欲言又止,急忙盯着韩晟昊,想从韩晟昊的眼睛里探出对方的态度。他知道这位同胞精明过人,无须点破。
这时,韩晟昊顿时明白了两位先生的来意。这是多年来他早就领教过的,每当华侨界遇到什么解决不了的难题,他们就会来请这只“东北虎”下山。他总是为他们充当着“排雷”的角色。但这次他却没有忙于开口,而是静静地等待着来者的下文……
“韩先生,这张报纸是您一手创建的。您知道,它对我们华侨有多么重要?如果停刊,我们华侨就再没有一点文化阵地了!”
“是啊,《韩华日报》是我们华侨唯一的喉舌。如果停刊,我们华侨就成了一帮会说话的哑巴!”
韩晟昊静观着二人你一句我一句地游说,一直一言不发。
两位先生见韩晟昊始终不肯接话,感到很着急,这不符合韩晟昊的性格。大家知道,韩晟昊是个透明度极强、敢作敢为的豪爽之人。但这次,他却一直不肯接话。这使两位来者心急火燎,只好直言相求了。
“韩先生,现在只有您亲自出马,才能保住这份报纸了!”
“韩先生,请您在危难之中帮一把,保住这份华侨的声音吧!”
其实,这份报纸是韩晟昊一手创建的,他当然知道这份报纸对五万多华侨来说,是多么重要?但他沉默着,始终没有表态,并非他不喜欢办报,舞文弄墨一直是他的最大爱好。记得刚来韩国那阵,他一个人又编又采,干得何等红火?但现在,他潜心攻读医学多年,而且闯出了一番不错的天地,现在又要请他再度出山,他不能不慎重考虑考虑。尤其使他感到顾虑的是,又要打进华侨的圈子,又要整天跟那些人打交道,他感到腻烦,感到寒心,所以迟迟犹豫着。
这天晚间,韩晟昊失眠了,整夜都在花园里散步。这种彻夜不眠在他来韩之后,只有过两次,一次是为了退出政界,一次就是为了接不接这份《韩华日报》……
他穿着拖鞋在水榭边徘徊,走走停停,不时抬头望一眼星空的残月,心情沉郁而凝重。他考虑自己该不该接这份报纸?该不该走这步棋?
月光下,水榭边耸立着的一块水石,显得格外冷峻。那是他最喜爱的一块山峰石。他给它起名叫“飞来峰”。没事的时候总爱抚摸它,因此使它发出一种乌金般的光泽。
此刻,他来到“飞来峰”前,又下意识地抚摸着这块乌金般的石头……像往天一样,每一挨到这些石头,他心中就有一种莫名的坚毅感油然而升。他觉得,这是一种心灵的暗示,是一种心声悟语的相通。在他看来,他从不把它们看成是石头,就像不把小狗小猫看成是动物一样,而是把它们看成是自己的同类,是朋友!所以每每跟它们谈心,说话,倾诉衷肠。这时,这块石头无形中又给他一种启迪,它伴随着那两个人的声音,强烈地叩击着他沉静多年的心扉……
“韩先生,只有您亲自出马才能保住这份报纸啊!”
“韩先生,请您在危难中帮一把,保住这份华侨的声音吧!”
其实,他对这份报纸比谁都有感情。
那是他来韩国之后办成的第二件大事。虽然报纸后来交到了别人手里,可他毕竟一手创建了它,就像他的孩子一样,同它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现在,眼看着自己的孩子要夭折了,他怎忍心亲眼目睹它死亡而见死不救呢?何况那是五万多华侨的精神食粮,是华侨界唯一的文化阵地!
经过一夜的痛苦思考,第二天,韩晟昊对两位来者说:“我要干,就不能像以前的干法!”
“当然!当然!一切都听您的!一切都听您的!”两人一听这话,急忙连连承诺,巴不得把这份负债累累的报纸推出去呢。
第二天,韩晟昊就走马上任了。
于是,这位退出政坛十几个春秋的“东北虎”,又杀回了汉城。
后来他才得知,《韩华日报》已拖欠税款一千三百多万!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当时,报纸的法人仍然是一名韩国人。韩晟昊担任总编。接过报纸以后,韩晟昊着手办的第一件事,就是花四千万韩币,跑到香港花巨资购置了一套彩色印刷机,更换了原有的老式黑白印刷机。其次,他从版面设计到报纸内容,全部焕然一新,给读者一种全新的感受!
既然要干,就不要辜负了这份报纸提供的园地,就要为五万多人的华侨社会干点有益的事!这就是韩晟昊当时办报的宗旨。
不干则已,干就要惊人!这也是韩晟昊一惯的个性。
这时候的华侨社会,虽然度过了十几个春秋,但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广大华侨对台湾驻韩使馆及一些官员们,仍然是怨声载道,谴责纷纷,一肚子敢怒不敢言的牢骚。也难怪华侨抱怨,台湾驻韩使馆的一些外交官员,仍然一如既往,整天为自己中饱私囊忙活着,干些走私、谋利、倒腾买卖等有损中国人脸面的营生。
自从憋着一肚子气息迹政坛之后,沉默了这么多年的韩晟昊,在这个时候出任《韩华日报》总编,按照他的个性,能轻饶了这些人吗?应该说,这份报纸给他提供了痛斥丑陋现象的园地,同时,也给他提供了合理合法抨击“仇人”的契机……
不久,《韩华日报》连篇累牍登出了揭露外交官倒卖汽车、走私等文章。
不仅如此,韩晟昊公开在报纸上提出,要革新侨风,整顿侨团……
这些措辞犀利、语言尖刻的文章,无异是八级地震,震得台湾大使馆一阵摇晃,一帮外交官们顿时哗然。
“怎么能让韩小个子干总编?他谁都敢骂!什么文章都敢写!不行,坚决把他拿下来!”
“就是嘛,让谁当总编都无所谓,唯独不能让韩小个子干!”
在众多官员中,唯有一名外交官站出来替韩晟昊讲几句公道话,“我跟你们的看法不一样,我认为在这么多华侨中,唯独韩晟昊这小子最正直,最敢仗义执言!”
但,这位外交官的声音顿时被一帮强烈的反对声淹没了,他成了孤家寡人。
“得了,那是因为你们私人关系好,所以总向着他说话!”
“就是嘛,有韩晟昊这家伙在,我们就不得消停!”
一时,韩晟昊又成了众矢之的,万箭齐发,一齐向着他的小身板射过来……
韩晟昊这个人绝顶聪明。可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他常常“过低”地估计了对手的能量。在他看来,我揭露你们的丑陋现象是客观事实。你们能把我怎么样?总不能雇一帮杀手把我韩晟昊杀了吧?
但是,治人的办法有远比杀人更可怕的。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何况他小小韩晟昊做了那么多妖呢?
一夜之间变成负债百万的穷光蛋
这天,台湾大陆工作处第六组特派员戴白郎,来找韩晟昊谈话,让他交出总编职务。
“韩先生,你来当总经理。《韩华日报》的总编你就别干了!让台湾人来干,台湾出款。你看可以吧?”
“不!我不同意!既然我接了这份报纸,就不用别人来当我的婆婆!”韩晟昊当场拒绝了。
“韩先生,这不是我的意思……”
“我知道是罗英德大使派你来的!罗大使为什么不亲自来找我?干嘛要派你来?”韩晟昊不客气地反问对方。
“不,这也不单单是罗大使的意思……”
“那是谁的?难道还是台湾派你来的吗?”
这位特派员没有说话,只用那双注满许多内容的眼睛盯着他……
这场谈话就这样不了了之。
其实,就在韩晟昊接过《韩华日报》总编的第三天,台湾大使馆就发了三条指令:“一、围堵韩晟昊!二、丑化韩晟昊!三、隔离韩晟昊!”
三条指令一个内容,就是要对这位昔日的国民党干将,采取孤立丑化的政策,让他寸步难行,不得安生!
台湾大使馆很早就领教过这位“**第一高手”的能量和胆略。他们知道他**厉害,起贪官污吏来,也同样是一把高手。“弹劾”外交官沙某,“罢免”国民党支部秘书潘某,就是最好的实例。让这样一个不服天朝管的人物担任《韩华日报》总编,岂不等于给老虎安上了一副铁翅膀吗?他们批评大使馆不该把总编职务交给他!所以就千方百计地力挽狂澜,采取一切补救措施,以求不要造成太大的损失。因此特意下了三条指令。
对于这一切,韩晟昊当然是一无所知的。
直到很久以后,他已经变成了这张铁网中的一只小虾米,奄奄一息地困在网中坐以待毙,当他负债累累地破产之后,才有人悄悄地告诉了他,但一切都为时过晚了。
这时候,丝毫不知内情的韩晟昊,几乎是玩命地干着。他双管齐下,同时担任着医生和总编的两个职务。这边的医院等着他去出诊看病,他要靠医院来养家糊口;那边的报纸等着他去天天出报,而且要拳打脚踢承担起从编到写到版面设计的全部任务……
从光州到汉城有四五个小时的火车路程,他日夜奔波在铁道线上。列车车厢成了他的办公室,写稿子,看校样,好多事情都是在列车上完成的。每天忙到凌晨一两点钟,脑袋刚挨到枕头打个盹,又要起床去看病了。
然而,等待他的却是……
在他接任总编的第二个月,也就是一九七一年的秋天,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乔冠华外长以他那令世界瞩目的潇洒风度,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进联合国大厦,做为一个被冷落了几十年的主人身份,发表了震撼世界的讲话……
此刻,被驱逐出联合国的台湾当局,就像被废黜的后宫娘娘一样,如丧考妣,可又无可奈何花落去,只能发动世界各地的一些亲台分子进行声讨、游行,以泄愤慨……
然而,在这个历来是**急先锋的国度里,驻韩使馆既没搞什么抗议示威,也没发表什么声明,却被小小韩晟昊搞得风声鹤唳,对他大动干戈。
台湾大使馆召集全韩四十八个地区的华侨协会会长,到汉城开紧急会议,会上做出了两项决议:一,全韩各地协会发动全体侨民,立即掀起退报行动;二,大使馆出钱办起《韩华公报》,以此来对抗韩晟昊主编的《韩华日报》……
可想而知,一个小人物同大使馆相抗衡,人们当然会毫无疑问地选择后者。
这天,韩晟昊正在报社编稿,忽然发现刚刚出手的报纸,都一包一包地退了回来。转眼间,几万份报纸像小山似的堆满了一屋子!他觉得莫名其妙。这是怎么回事?问谁谁都吱吱唔唔地不肯回答。后来,有朋友悄悄地告诉了他内幕,他这才如梦方醒,原来是大使馆在幕后做祟!想以退报来向他施加压力,逼迫他停刊!
他奶奶的,好毒辣的手段!韩晟昊心里暗暗叫骂。
面对小山般的报纸,面对巨大的经济损失,韩晟昊不但没有退却,反倒把报社搬到了大使馆对面!决心砸锅卖铁也要干到底了。人活的就是一口志气!他生来就是这种宁折不弯的脾气。
这种个性决定他成功,也决定他失败。
他在大使馆对面租下两间五层楼的房子,把原本在另一个区的《韩华日报》社,搬到了大使馆对面,出出进进就在大使馆官员的眼皮底下,跟他们叫上劲了!他不仅每天照常出报,而且,揭露的笔锋更加辛辣,曝光的事实更加翔实。
在他看来,你们还能有什么把戏?总不能雇个杀手把我韩某人杀了吧?
可是,他再次错误地估计了形势。
其实,这份反映侨民心声的报纸很受欢迎,好多侨胞都想买报又怕被大使馆官员发现,就每天晚间跑到报社后门来偷偷地取报,其神秘兮兮的样子,好像搞“地下”接头似的。
结果是,《韩华日报》不但没有停刊,反倒成了受侨胞欢迎的“地下”报纸。这越发使大使馆官员们火冒三丈,大骂韩小个子的骨头是钢筋水泥铸的,怎么就干压不垮呢?
他们见此招不灵,又换成软招,让一些华侨到韩晟昊跟前去游说,让他放弃总编职务,言谈中还给他不少“许诺”。可是,韩晟昊这个人软硬不吃,就是不肯就范!
于是,一个更大的阴谋就在一夜之间形成了。
十一月末的这天早晨,韩晟昊早早地来到了编辑部。这天,有好多事情等着他去处理呢。他要发稿,要给职工发工资,要联系下个月的发行问题……
他夹着一份校样来到楼下,刚要推门进办公室,却被两个韩国人横眉立目地挡住了去路。他们厉声斥责他:“不许你进去了!《韩华日报》已经不属于你的了!”
“为什么不属于我的?我是《韩华日报》的总编!”他觉得这两个人在胡说八道,心里不无气愤。
“《韩华日报》已经被我们韩国人买下了!”
“你说什么?”他不敢相信地反问一句。
“《韩华日报》被我们买下了!”
当他听清这句话以后,这位不知经历过多少次生死磨难的汉子,脑海里突然变得一片空白,就像茫茫一片雪海,没有了任何内容。好一会儿,他才从五雷轰顶般的懵懂中清醒过来,这才猛然意识到自己将面临着怎样一个处境?
少许,他从懵懂中缓过神来,顿时就冲楼里气愤地大喊起来,“你们这帮东西蛮不讲理!我是总编,凭什么不经过我允许就卖掉《韩华日报》?有本事的出来,别在背后搞这套见不得人的鬼把戏!你们给我滚出来!”
可是,大楼里静悄悄的,没有人出来跟他对吵,更没有人听他讲道理,只有把门人不屑的目光冷冷地蔑视着他,显然一切都丝毫没用了。
此刻,在对面大使馆的办公室里,几个一手导演了这出好戏的人,正偷偷地乐呢。
原来,大使馆看到任何招法都治不了这个韩小个子,就动用了阴谋手段,利用曾是中国黄埔军校毕业、曾做过驻台大使、现任“韩中友好协会”会长的崔某,向《韩华日报》的韩方法人代表朱某施加压力,并重金收买了韩方代表理事郑某,未经总编同意,一夜之间就把《韩华日报》买了过去,致使韩晟昊连别人送给他的一套茶具都没拿出来,唯独“拿出来”一亿万元韩币——相当于三十多万美金的债务!
后来,那位曾是韩晟昊同乡的郑某,拿着这笔不光彩的巨款跑到阿根廷,被人骗得溜溜光之后,变成了穷光蛋的他,这才良心发现,又回到韩国,拿着蜂蜜来向韩晟昊痛哭流涕地赔礼道歉,说他对不起韩晟昊……可是,再诚恳的歉词也是过时的黄历,丝毫弥补不了当时的损失了。
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一夜之间,韩晟昊就从生活富裕的上层人士,一下子变成了一文不名的穷光蛋。潮起潮落。一朵早晨还在枝头上炫耀美丽的鲜花,转眼间就变成了众人脚下的一块泥巴……
现在,他唯一剩下的“财富”就是一亿万元韩币、相当于三十多万美元的负债表……
此刻,从摆有古玩字画、颇有儒雅风度的台湾大使馆里,正传出开心的笑声,“哈哈哈,这回看他韩小个子……”
是的,这次韩小个子可够惨的了,可以说是惨透了。一亿万元的债务像毒蛇一样勒住了他的脖子,凭他有天大的本事,这回也挣不脱这条毒蛇的吞噬了。放在一般人身上,说不定要寻根麻绳上吊了。
然而,最令韩晟昊痛心的也许不是一亿万元的债务。钱没了可以再赚,破产了可以再生产。可是,那个曾令他无比信赖、并为之卖了十年命的台湾国民党,却像一座建在沙丘上的阁楼一样,在他心中彻底倒塌了,再也扶不起一丁点的形象了!
当年,他毅然地退出政坛时,尽管心里有一种受骗上当之感,但毕竟还存在着一份多年交往的情分。然而现在,他与那个政党彻底地一刀两断了,尽管他还是一名国民党员。
仅仅因为他写了几篇鞭挞他们腐败的文章,仅仅因为他揭露了他们身上的疮疤,他们就对他下了如此黑手,就差没雇人拿刀捅他了。
他感到痛心,更感到寒心。
他第一次深刻地领悟到政治这个鬼东西,简直就是biao子,根本不讲什么良心!
所以,直到二十年后的一九九三年,也就是风传韩晟昊充当“中共地下大使”时,台湾驻韩代表不知出于亏对了这位“**第一高手”的缘由,还是想重新拉拢他这股政治势力,竟亲自把一枚“四十年荣誉党员”的奖状,送到了韩晟昊的家里,却被韩老先生当场拒之门外了。
“对不起,我不能接受你们的奖状!你们还是送给那些对党国有功的人吧!”
当时,弄得那位代表好不尴尬。
是年,台湾代表又在一次侨社大聚会的餐桌上,殷切地问他:“韩博士,现在有两个差事,一个是侨务顾问,一个是国民党中央顾问,您选择哪一个?”
韩老先生却毫不客气地回绝对方,“我哪个都不要!我需要的时候你们不给我,现在我什么都不需要了,你们给我有什么用?”
那个阴霾四起的早晨,面对这场阴谋,面对这番毒辣的手段,韩晟昊真是欲告无门,欲哭无泪啊。他只好拖着几乎爆炸的身子,摇摇晃晃地离去了。
可他必须挺着,雇佣的伙计等着他发放退职金,一亿万元的债务限期他在一年之内还清……
当时的一亿万元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它简直就是一条绳索,能把任何一个人逼上绝路的!
可是,他不能死。早在长白山走投无路时他都没有死,现在他更不能死了。死就不是他韩晟昊了。
他准备向一位曾有求过他的朋友借点款,他知道这个朋友有钱。可是还没等他走进家门,那位朋友的夫人就迎了出来,说:“对不起韩先生,我家先生没在家!”
可是,韩晟昊却见一个身影匆匆地进了里间……
没有比这一刻更令他体会到什么叫世态炎凉了。他曾多次帮助过这位朋友闯过难关。然而现在,当他遇到麻烦时,这人不但不肯帮一把,而且连句安慰话都不肯给他。
他奶奶的,一个地地道道的势利小人!他真想大骂他几句,可他没有那份心气了,仅冲朋友的夫人冷笑一声,说:“你告诉你家先生吧,不用怕!今后我韩晟昊就是要饭,也不会要到你们头上的了!”说罢拂袖而去。
这一天,韩晟昊走在汉城的大街上,瑟瑟冷风吹拂着他滚烫的脸颊,心里就像要炸裂开一般。此刻,他真希望自己的心能炸裂开来,连同这个丑恶的世界一齐炸掉!那样他就轻松多了,再不用犯愁眼前的许多事情了!
这天晚间,他回到了光州,围着花园般美丽的家园转了一圈又一圈,不时地抚摸一下修剪得整整齐齐的树墙,扶正一枝歪出花坛已经凋谢了的花梗,到水榭边久久地注视着水底的游鱼,然后来到清香四溢的植物园里,坐了下来,一坐就是半宿……
这天夜里,冷气袭人,但是星光大好,月朗星稀。静寂的植物园里洒满了姣好的月光,却不时传出沉郁的叹息声,“唉——”
他爱惜这血汗铸成的一切。然而这一切,马上就不再属于他的了。
他破产了,变成了一文不名的穷光蛋,唯独剩下的就是一身债务及几张嗷嗷待哺的嘴巴……
他知道没有别的路可走,只好忍痛割爱,廉价卖掉这座美丽的家园。
这一夜,他在向自己的家园告别,他的心疼得流血啊。
天快亮时他回到屋里,毫无所知的家人都在沉睡。他把诊所、药房、卧室,所有的房间都转了一遍,转完了,走进书房,仰在躺椅上,久久一动不动,就像死了一般。直到太阳出来了,鲜活的晨光透过窗纱,照在他疲惫的脸上,他这才睁开酸涩的眼睛……
可他必须挺着。一亿万元的债务等着他去偿还,家里的一家老小都能着他来喂养呢。
他妻子得知情况后,说他瞎折腾,把一个好端端的家给活活折腾垮了,把一个富裕的上层之家折腾成了穷光蛋!她不能理解他,对他百般嗔怨。
此刻,他陷入了内外交困之中,他们的婚姻也到了崩溃的边缘……
后来,在一个初冬的清晨,他安排好怨声载道的妻儿老小,只身背着一只小行李,最后留恋地看一眼已不再属于自己的家园,匆匆地上路了,再次走向艰难的人生之路……
从此他远离华侨界,陷入沉默,一沉默就是二十年。
(未完待续)
对于韩晟昊来说,一九五九年秋天又是他人生的一大转折,一次痛苦而寒心的转折。
他毅然地脱去了“光环笼罩”的政治外衣,结束了十年的特务生涯,回到了正常人的生活。十年来,他过着一种风风火火、紧张而神秘的特殊生活,对那种妻儿绕膝的平常日子,似乎已经陌生了。
十年前,在他圣诞节的婚礼上,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台湾调查局的旨意,当上了一名台湾的特工人员。当时,他是何等兴奋,何等激动啊?觉得自己的生命充满了神圣的使命感,觉得自己所干的一切都是党国千秋大业的一部分!然而今天,当他看透了一切,当他毅然地退出政界之后,他的心却充满了难以描述的痛苦……
十年,人生有几个十年?人生又有几个二十岁到三十岁的十年?那是他风华正茂、血气方刚的十年啊!
没有了。人生只有一个这样的十年!而这十年,他却是在风风火火认认真真中虚度的。
不,不是虚度!而是作废了!是完完全全地为他人作废了!
但是,他的聪明就在于能醒悟自己。
此刻,坐在南去的列车上,他心情抑郁地望着窗外的秋景,心里默默地过滤着自己三十一岁的人生历程……
在国内受迫害出逃……
为国民党卖了十年命,到头来却是一场空……
一幕幕由自己亲手导演出来的活剧,到头来却是一场悲剧。他不由得想起摸骨瞎子说过的那句话,“波澜壮阔之悲剧英雄”……
悲剧英雄?我算什么英雄?只不过是被人利用的炮灰罢了!
他感到心寒,感到人生的险恶。但也感到一丝宽慰,自己毕竟醒悟了,没有再继续虚度下去。如果一直执迷不悟到人生终了,那该是多么大的悲剧啊?
此刻,他就像一只疲于奔命的拉磨毛驴,终于挣脱了主人的笼套,摘掉了蒙眼,看清了磨道里的黑暗,很想找一处安静的墙根躺一躺,静静地养养伤,调养调养心态,安安稳稳地过过日月,再不想干什么惊天动地的举动了。他已经从惊天动地的举动中领略了种种厌烦与失落。可是,命运这鬼东西,常常跟他像捉迷藏似的开着玩笑。他想出风头时,它却偏偏不让他出。他想沉默时,它却又偏偏不让他沉默。
当韩晟昊带着满腔惆怅与失落,走下火车,在几位华侨教师的掌声中,来到西海岸边的群山华侨小学时,呈现在他眼前的景象,却使这颗渴求平静的心,又骤然掀起了大波……
此时的校园惨不忍睹。
整个学校已被瘟疫般的战争后遗症完全吞没了,丝毫没留下可供孩子们学习的空间!
教室里挤满了衣着褴褛的难民。走廊里到处都奔跑着肮脏不堪的难童。呜哩哇啦的叫骂声、锅碗瓢盆的碰撞声,不绝于耳。整个操场都变成了小贩商品的集散地。一堆堆白菜、萝卜坟丘般地堆满了院子。被掏了两个大窟窿的院墙,像城门似的,给出出进进搬运东西的商贩大开方便之门。大门口更是热闹非凡,各色摊床杂乱无章地挤在一起。商贩们冲着熙来攘往的人群高声叫卖着……为了争占地盘,两个商贩像公鸡斗架似的,正抻着脖子吵架呢!
这哪还是什么学校?简直是一所难民营!
“这成了什么样子?”韩晟昊问原来的老校长,“暑假马上结束了,学生就要开学,为什么还不撵走他们?”
“唉,没法子,撵不走哇!”老校长一脸无奈。
“不撵走他们,学生怎么上课?”
“我们也多次撵过,就是撵不走有啥法子?”
“那学生就在这难民营里上课吗?”韩晟昊有些动气了。
“韩校长,你不了解这里的情况,韩国人对咱们华侨……”性情文弱的老校长一脸难色,欲说又止,长叹一声,“唉,一言难尽哪!”
确实一言难尽。全罗北道的韩国人,凶悍坚强是全韩都出名的,他们动不动就想冲谁练练拳脚。外籍华侨自然就成了他们大练拳脚的对象。上学的孩子们,常常带着青一块、紫一块的伤痕,哭咧咧地跑回家去。可是地位低下的父母,并非是能给孩子遮风挡雨的大树,他们也只不过是根浅叶单的小草,只能用委曲求全来包扎孩子们的伤口,“孩子,忍着点吧,离人家远点儿,咱得罪不起人家呀!”
人在矮檐下,焉敢不低头?
华侨不仅饱尝了地痞流氓的欺负,还吃尽了一些兵痞的蛮横。那些在战争中丢掉了胳膊腿的兵痞们,常常到饭馆里大吃海喝一顿,吃完起身就走,要钱?没有!要急了,就从空荡荡的袖筒里伸出一只铁钩子,照着老板的脑袋就狠狠地刨过去!不少老板都吃过这种伤兵痞的苦头。
这年夏天,不知从哪儿忽然涌来一批难民,他们像蝗虫一般涌进这所假期中的华侨小学,砸开了只挡君子不挡小人的锁头,拖儿带女占据了所有的教室。
教师们几次试图想撵走他们,可是,几位教师还没等走近他们,这帮无家可归的难民就操起了炉钩子火铲子,齐刷刷地筑起了一道人墙,瞪着一双双被战争打磨得天不怕地不怕的眼睛,亮出一副谁来犯我、我就砸碎谁脑壳的架式!吓得手无缚鸡之力的教师们,赶紧夺路而逃,再也不敢去造次了。
面对这帮红了眼睛的难民,韩晟昊一时也束手无策。
他一连几个小时在难民营里转来转去,惹得难民们几次冲他大吼:“你干什么你?总在这转游啥?想夺地盘呀?休想!”
到学校的第一天晚间,韩晟昊就失眠了。本来是想来寻一份心静的。可是严酷的现状摆在面前,他想图清静,能清静得了吗?
怎么办?不撵走这些难民学生就没法上课,撵吧,靠谁去撵?老校长告诉他,学校多次找过当地的警察,可人家连自己民族的事都管不过来,哪还顾得过来几个外国人呢?
不过,韩晟昊毕竟不是无能之辈。他那聪明过人的头脑,总是在绝路中给自己辟出一条蹊径……
一夜无眠。第二天他返回了汉城。
他找到王东原,说:“王大使,我遇到了麻烦,请你帮我一把!”
“什么麻烦?”
“学校变成了难民营,根本就无法上课!”
“你让我怎么帮你?”
“我只要求你在开学典礼那天,以大使的名义到群山华侨小学去视察一下!其他的事情我来运作!”
“这没问题,还有什么要求?”
“你要把你视察的时间,通知给韩国外务部!”
“这好办。”
“好,这就行了!”
韩晟昊带着王东原的许诺返回群山,当天就来到群山市的首脑机关,把大使要来视察华侨小学的消息禀报给市长。并且,敬请各位官员先光临校园视察一下,以防到时候哪里准备不周,影响了群山市的形象!
不仅如此,他还请来两个吹喇叭的摄影记者,大张着相机镜头,准备为首脑们大采风光……
第二天,当群山市的几位官员乘车来到华侨小学门口,慢腾腾地走下车来,领略着乱轰轰的校外景观,又从鳞次栉比的“丘陵”中,小心翼翼地走进呜哇乱叫的“难民营”时,他们顿时明白了这位新来校长的精明……
“你们看见了吧?我们大使马上要来视察开学典礼了。你们看他怎么进来?学生又怎么上课?这里是我们中国人的学校,还是你们韩国的难民营?”
几句话说得够咬骨头的啦。
“对不起韩校长,请韩校长息怒。我们一定想办法解决!一定!”市长连连向这位个子不高、却精明过人的校长鞠躬致歉。
“怎么解决?临开学还有半个月了?”
“我们马上想办法!”
“市长先生,我们大使来视察华侨学校的事,已经向你们韩国外务部报告了!”
“是是是,韩校长,我们一定尽力办好!请校长放心!”
“那我以华侨小学全体师生的名义,拜托您了!”韩晟昊也不失时机地向对方致谢。
这招果然奏效。
没出一周,一排胶合板简易房在郊外雨后春笋般地立了起来。难民们虽然很不情愿,但毕竟有了栖身之地。
一连两天,师生们从学校里运出去几十车垃圾。
可是,还有五天就要开学了,校门口的商贩却赖着不走,门口仍然是一片臭鱼烂虾的菜市场。
无奈,韩晟昊只好去搬来二三百名警察,把商贩的摊床掀得人仰马翻!一帮商贩像红了眼睛的猴子似的,跟警察对打起来,砖头瓦块横飞,却专门向校长的办公室飞来……转眼间,校长办公室的门窗全部变成了光秃秃的“眼镜眶”,连一片玻璃碴儿都没剩下!
五天后,当王东原带着武官少将汪子清,在当地一帮首脑的陪同下,迈着方步,从几百名师生夹道欢迎的人墙中,谈笑风生地走进校门时,一座清洁安静、粉刷一新的华侨校园,不能不惊诧着所有人的眼睛……
“非常感谢贵市对我们华侨学校的大力支持。”王东原以大使的身分,不失礼仪地向群山市市长道谢。
“不不,”市长连忙摆手,笑指着韩晟昊,说:“不是我们的功劳,是你们有一位精明过人的校长!这位韩校长太了不起啦!”
“哪里哪里?还得感谢市长对我们华侨的大力支持嘛!”韩晟昊把功劳又推了回去。
“啊哈哈哈……”一帮官员们,禁不住心照不宣地笑起来。
看到这一切,深知内情的汪子清武官却调侃地拍拍韩晟昊的肩膀,戏谑道:“你小子鬼头蛤蟆眼的,什么招都使!”
韩晟昊笑曰:“不使这招,学生怎么上课啊?”
王东原冲韩晟昊笑笑,赞叹道:“你是真了不起啊,拿起枪来是将军,拿起笔来是文豪!干什么都会成功!只可惜……”他想说“只可惜没人赏识你,”但他话锋一转,“不过,我没想到你这么快就走出困境……”
是的,连韩晟昊自己也没想到,距离辞职的时间不过两个月,他却一扫离任时的失落,又重新在这方天地里闯出了一番光景。这是连他自己都没想到的。
他冲王东原笑笑,说:“没法子,我也想沉默几天,可你看到学校这种形势,沉默得了吗?”
王东原笑道:“我看你还是不要沉默了吧,我们华侨太需要你这样的干将了!”
韩晟昊却摇头说道:“嗨,我哪是什么干将?纯属是一个傻狍子!”
这事之后,韩晟昊又在群山滨海园大酒店摆下了二十五桌酒席,来宴请当地的各方首脑。当时的场面很是壮观,四面八方的官员、贤士都云集于此,大家欢聚一堂,与华侨们推杯换盏。众多华侨一扫寄人篱下的卑微,第一次挺起胸脯来做人,与当地的官员们开怀畅饮,大为开心,也大长脸面。
这是百年华侨史上从未有过的宏大之举。酒菜不仅滋润着各方人士的胃肠,也大大壮大了华侨的威望。这番举动把全罗北道的人全给震住了。
从此以后,那些再想对华侨动拳脚的韩国人,不得不三思而行。他们知道这里来了一个韩小个子,这人个子虽小,却是满脑袋智慧,那是绝非靠拳脚所能征服了的。
一时,韩晟昊又成了众人瞩目的人物,也成了华侨扬眉吐气的靠山。
后来,韩晟昊发现这所学校是日伪时期留下来的敌产,很便宜,就动员大家捐款买下来。可是曲高和寡,华侨一听说要让自己掏腰包买什么校舍,顿时就退避三舍了,没一个人肯出钱。
于是,韩晟昊召开全体华侨开会,先将自己三个月的工薪二十四万韩币拍到桌子上,然后才对低眉俯首不敢正眼瞅他的华侨们开口说道:
“我现在不让你们马上捐款!我让你们回去考虑三天,然后再决定怎么办?但我要提醒你们,孩子是咱们中华民族的幼苗,咱们自己不培养谁来培养?没有文化的民族是没有出息的民族!没有文化的家庭也同样是没有出息的家庭!中国人为什么在这里只能卖烧饼,卖炸酱面?不就是因为没有文化,干不了其他事情,只能干这种出苦力的差事吗?难道你们让自己的子女,永远背着火烧锅,拎着擀面杖,卖一辈子火烧和炸酱面吗?就不想让他们去去美国,遛遛南洋,干点大事?赚点大钱吗?”
这番蕴含着深刻社会哲理的话语,无异于是一针清醒剂,瞬间催醒了那些只盯着火烧锅的眼睛。他们纷纷抬起被火烧锅熏红的脸膛,惊讶地凝望着这位校长……
没出三天,数目不等的币子,纷纷从沾满火烧香及炸酱面味的衣兜里掏出来,转眼就集资了七百万。连王东原也解开私囊,为华侨后代的读书空间捐出了十万韩币。
光阴荏苒。几十年过去了,从这所宽敞幽静的学校里,不知走出了多少富豪与学者?他们有的迁居美国,有的定居加拿大,有的投奔台湾,有的返回内地。但没有多少人会记得这一幕:有人为了他们今天的灿烂人生,曾毫不犹豫地撒出自己的血汗钱。有人为了他们今天的前程,曾费过好多口舌,动了好多智谋……
后来,群山华侨小学办得非常出色,四面八方的华侨子女都来此就读。华侨们对此感激不尽,有人提出要为韩晟昊立功德碑,被韩晟昊婉言谢绝了。
他说:“其实我没干什么了不起的事,只不过让孩子们有个安静的读书环境而已!”
他不仅为孩子们留下一个宽敞的读书空间,而且也为华侨留下一份不可多得的不动产(现在这所学校非常值钱)。
但是,二年后,这位深受师生爱戴的校长却背负着众多惋惜的目光,毅然地辞去了校长职务,又踏上了南去的列车……
一举成名的“蒙古大夫”
事情似乎是从一次聚餐引起的。
尽管这位校长在人们心目中德高望重,但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精神上的富翁、经济上的乞丐。因此在金钱万能的社会里,自然会受到经济“杠杆”的制约。
在一次朋友的聚餐中,他被尴尬地冷落在一旁,而且有人不屑一顾地嘀咕他:“啊,他呀,最大的财富就是一帮学生,穷光蛋一个!能请他来就不错了,还想坐上席呀?嘘……”
从没受到过这种窝囊气的韩晟昊,当时就站了起来,准备拂袖而去,却被一位朋友按到椅子上,悄声挽留他,说:“别跟这种小人一般见识,坐下!”他只好硬着头皮坐下来,静观着他人的海吃神喝,整个宴席连筷子都没动一下。
过后他想:我韩晟昊凭什么受这种窝囊气?不就是因为没钱吗?当今是“有钱的王八坐上席,无钱的绅士受鳖气”的时代!难道我韩晟昊要受一辈子穷气?不,我不相信我韩某人赚不到钱,更不相信我永远是个穷光蛋!
这次,囊中羞涩给他带来的难堪,使这位从来视金钱为粪土的清高之士,不得不重新审视起自己的价值观来,也促使他重新考虑起今后的人生道路……
当校长是永远富不了的。做生意吧?没本钱,又没有那种无奸不商的狡猾劲。开饭馆吧?又没有那种八面玲珑、见啥人说啥话的本事。干点什么实体呢?又没有专长……
想来想去,他忽然觉得自己十分可悲,活到三十几岁,除了会点舞文弄墨之外,别无所长,连个养家糊口的本事都没有!转而又感到一种时间流逝的悲哀,十几年的大好时光,都“杀杀砍砍”中白白地空耗掉了,想起来实在太可惜了。
可是时间不再。他只能紧紧抓住今后的生命。
他看到学校旁边一家中药药房里,一个鼻梁上卡着老花镜的老头,整天拎着一只小秤盘,东抓一把,西抓一把,小秤杆一翘,币子就源源不断地流进了紫黑色的抽屉里,钱来得很容易。而且,这种文雅的行当很适合自己,既不需要狡猾,又不需要八面玲珑……
一天,他来到药房,恭恭敬敬地请教老先生:“老先生,我请教您一下,您说怎样才能当个汉医生呢?”
听到这话,这位铁匠出身的药房先生,从老花镜上方露出一双小而浑浊的眼睛,轻蔑地打量他一眼,摇摇头,这才操着嘶哑的嗓音开口道:“你?想坐堂?没那么容易!必须三年切药,三年撮药,三年站班,三年拜师访友,然后才能坐堂(看病)!”说完,就用那只抡过多年大铁锤的手,像推磨盘似的,一下一下推起算盘珠来,再不理睬他。
这番话也太刺激人了。韩晟昊那颗敏感的自尊心,再次受到了伤害。他不相信这套谬论,更不相信自己不如眼前这个药房先生!于是去请教另一位王肇昔医生……
王肇昔先生倒是满热情,远不像那位药房先生那么牛气。
他说:“别相信他那套鬼话!他是干啥的?不就是打铁出身吗?抓了几天药就不知道自己有多大学问了!这样吧,我来教你号脉看病。不过来这之前,你要先把《本草纲目》、《伤寒论》、《黄帝内经》等汉医书学完!”
于是,按着王医生的指教,韩晟昊从此走进了另一个世界。
这是一个完全陌生而又枯燥的世界。张仲景、李时珍等先人那博大精深的中医原理及药理,对这个多年驰骋于政界沙场的人来说,简直就像顽童走进莫测高深的庙宇一样,懵懂而神秘。那些生僻晦涩的字句,更是坚硬如铁,每啃一段就像啃石头似的。但是,韩晟昊是一个从不肯服输的人。他坚信,一些笨蛋都能干的事情,为什么我这个聪明人就干不了?半年下来,他生吞活剥,把一本《本草纲目》全“吃”光了。二百多个方子烂熟于心,重要章节能倒背如流。而且,他还报考了一所汉医科大学……
当他再次出现在王医生那里,像小学生背诵课本一般背诵《本草纲目》时,不禁使王医生大吃一惊:“哎呀呀,我说校长,你也太厉害了!连我这个当了一辈子汉医师的人,也背不下来呀?韩校长,我相信你一定能成为一名好医生!”
是的,韩晟昊自己也相信自己能成为一名好医生。他相信自己干什么都会成功!这似乎有点狂,但聪明和自信确是他一生成功的真正秘诀。
这期间,他边当校长边读医科大学,还到另一位华侨刘竹三医生那里学习中医的望、闻、问、切,阅读了大量的行医笔记……
后来,他决心开一家中医院,也就是韩国人所说的汉医院。但他知道,群山绝非是他的行医之地。因为在人们的眼里,他是一位受人尊重的校长,而不是一个救死扶伤的医生。
于是,他在众多惋惜留恋的目光下,毅然地辞去了校长职务,到光州去开辟新的人生道路了。
到光州不久,恰好刚刚发生了朴正熙和金锺泌发动的“5·16”革命,推翻了尹普善执政的第二共和国,获取了政权。这次接收政权的大多是军界人士,很多是韩晟昊干情报工作时结识的同行。因为金锺泌就是当时的情报部长。
很多政界人士得知“**第一高手”当上了药房先生,都来取笑他,“哎,你是不是光会卖狗皮膏药哇?”
“哪能呢?我学会看汉医了!不信有病人你领来给我看看,我保证让他……”
“让他见阎王啊?”
“不,让他好病啊!”
“得了,我才不相信你那两下子呢,没病也让你给治出病来了!”
一些当年很熟的军界人物,一见面就打趣他。
难怪大家取笑他,他确实是个二百五的大夫,连药房购进多少中草药都弄不明白。本来常用的药,他进了一点点,不常用的药却买进来一大堆,一二十年都用不完。草药商背后取笑他:“这哪是来买草药?分明是来买柴草!”
但,人生就好像一场梦,常常伴随着戏剧性的失败与成功。在韩晟昊身上,尤其体现了这点。他这一生,好多事情都出自一种偶然性。好事坏事都如此。
那是一个雨后的上午。刚刚被雨水冲刷过的空气清新而凉爽,窗外飘来一阵阵泛着雨丝的土腥味,间或夹杂着无穷花的清香。
可是,韩晟昊却心绪不佳,坐在窗前翻看着已经翻烂了的《本草纲目》。他租了一个韩国人的行医执照(韩国法律允许),开诊已经好多天了,却没有一个病人。医生没病人看病,能不着急吗?
这时,只听院子里突然传来喊声,“喂!韩大夫,我给你带来病人了!”
韩晟昊忙抬头望去,只见光州市副市长鲁仁焕笑眯眯走进院子,身后跟着一帮人抬着一个人,仔细一看,那是一个蒙张纸能哭得过的“死人”!他心里顿时惊呼:天老爷,你领来这么个“死人”干啥?这不是明明要我这个“蒙古大夫”的好瞧吗?
而且,来者是光州市有名的崔大财主。家里开了好几家电影院,还有多处房地产。可是家产再多,也堵不住他肺叶上的十几个窟窿,更止不住他大量的咳血了!已经到了肺结核晚期,四处求医都宣告无效。在美国教会济众医院住了四、五年院。最后,教会医院给他一张肺上有十四个洞的x光片子,把他撵回家来。生命对于这位腰缠万贯的财主来说,只是多一天少一天的事了。当时,肺结核还属于不治之症。
现在,这位被肺结核熬剩一把骨头的崔大财主,却抬到了韩晟昊面前……
此刻,这位财主面色死黄,两眼紧闭,奄奄一息地躺在担架上,只剩一丝似有似无的气息,支撑着他残烛般的生命。
想想看,面对这样一个死到临头的病人,韩晟昊只不过是个刚刚租到行医执照,连一个病人都没看过的“蒙古大夫”,这不明明要看他的好戏吗?看吧,实在没那两下子!不看吧,众多双眼睛都盯着这张小名叫“大夫”的脸!如果打退堂鼓,那从此就别想在光州混了,就得赶紧夹起行李卷乖乖地走人吧!
此刻,进退两难的韩晟昊心里叫苦不迭,暗暗责骂那个好心的副市长:该死的老鲁,你把这么个棺材瓤子领来干啥?这不明明是要我的好瞧吗?
但已别无选择,只能硬拿鸭子上架了!与其让别人瞧不起,莫不如装模作样铤而走险,闯过这道鬼门关!
于是,他煞有介事地挽了挽袖子,故作慢条斯理地把手搭在病人麻秆似的腕子上……
可是,他摸不着病人的脉搏,却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咚咚”的,像擂鼓似的!可想而知,这样一个“蒙古大夫”能诊出什么子午卯酉来?
尽管没有摸到病人的脉搏,诊完脉他得开方子,不然没法向病人家属交待。可是一拿起笔就更糟糕了!虽然把李时珍的二百多个方子背得滚瓜烂熟,可那纯属是纸上谈兵!一到用它,二百多个方子全都变成了过河小卒,一齐向他的笔下拱来,根本不知道该动用哪一个才对?这才叫懵门呢!而且在病人面前又不能翻书,只好硬着头皮凭着点滴的记忆,开下如此一个方子:
金银花十六两、天花粉八两、人参四两、白茯苓四两、苦杏仁四两、瓜娄仁三两、唐甘草一两……
一副药二斤八两多重(十六两一斤),大概是世界上剂量最大的药方了。一共开了十副。
不一会儿,药剂师拎着满满一秤盘金银花,疑惑地来问他:“韩大夫,这药量咋这么大呀?一副药用半版纸都包不了?”
“那就用整版纸!”他只好乍着胆子如此回答。
他看到十副药堆起来像小山似的,心里越发忐忑不安,头上直冒虚汗。
崔先生的儿子指着小山似的药包问他:“韩大夫,我父亲从没吃过这么大包的药,这要吃死可咋办?”
一句话,越发说得韩晟昊大汗淋漓,心魂不安了。
真的,这要吃死可咋办?
正在这时,当地的华侨协会张会长来了,一见有人来看病,就说:“这不是有病人来了吗?哎哟,这药剂子咋这么大呀?”他一眼看到小山似的药包,忙问道。
“啊,方子就这么大!”韩晟昊只好如此作答。
“你好好看看方子,是不是把一钱写成一两了?”张会长好心提醒他。
这时,周围一双双怀疑的目光都盯着这个“蒙古大夫”……
“没看错,哪能看错方子呢?”韩晟昊只好硬着头皮说。不过,他偷偷暗示稍稍通点医道的张会长,让他看看方子上有没有能致人死命的毒药?
张会长示意他没有毒药。
于是,韩晟昊就乍着胆子叮嘱病人家属:“一天吃一包,当水喝,要不断地喝!”
豁出去了,逼上梁山!是死是活只能这么造了!他宁可冒险也不会在危险面前退却。这就是他韩晟昊的性格。
可是,当一帮人背着两大背篓草药,抬着崔先生走出了院门,他那灵魂深处的虚弱才从毛细孔里一下子全冒了出来,像泉涌似的,他一屁股跌坐在椅子上……
他担心吃人命官司!
十几天后的一天清晨,正在刮胡子的韩晟昊从镜子里看见院外走来一帮人。他一眼认出是崔家的,三男六女,顿时心凉半截:坏了!肯定是人死了来找我算账来了!忙对妻子说了一句,“不好,崔家来找我算账了!我得马上出去躲一躲!”起身就从后窗子跳了出去。
他慌慌张张跑到张会长家,一来告别,二来请会长在自己走后对家属给些关照。
可是,张会长却笑眯眯地问他:“我说蒙古大夫,你给谁治好了病?人家全家来感谢你了?”
“没……没有啊?”
“不对吧?快回家吧。人家正等着向你谢恩哪!”
“得了吧会长,快别拿我开心了!人家是来告我的,说不定要送我进监狱呢!”
“你怎么不信呢?你夫人刚打来电话,让你马上回家!”
“不,不可能吧?”
半信半疑的韩晟昊在张会长的“押送”下,忐忑不安地向家里走去,还没等走进家门,老远就看到**个人齐刷刷地跪在院子里……
说来简直是天方夜谭,也是上苍对他的格外恩赐。
那天,崔家人背着十包草药到家以后,用洋银锅放上一大桶水熬完药,给病人连连喝了。病人喝了这大剂量的草药,一连昏睡了三天三夜。家人一看病人昏睡不醒,全身大汗淋漓像水洗的一般,顿时慌了手脚,准备来找韩晟昊算账。可到第四天清晨醒来,病人竟奇迹般地坐了起来,还破天荒地说话了。“我咋这么舒服啊?什么时候了?给我点儿吃的呀!”
“谢天谢地,老爷您可算醒了!”全家人化悲为喜,高兴得哭成一团。
到第十天下来,病人不再咳嗽了,脸色也渐渐变得鲜亮起来。又过了几天,竟能下地走路了。
于是,崔家就开来了浩浩大军,专程来向这位“神医”磕头谢恩来了。
“韩大夫,您真是神医啊!救了我儿子的命,您是我们崔家的救命恩人哪!”
七旬的崔家老母泪流满面,边说边将白花花的脑袋叩到地上。一帮年轻人也跟着磕头,一溜脑袋齐刷刷地跪在院子里。
“啊呀呀,快请起!快请起!我哪是什么神医呀?只不过是瞎猫碰死耗子碰上罢了!”
韩晟昊这才惊魂稍定,把准备逃跑的心收回到肚子里,急忙去搀扶老人。
据传闻,有一位科学家在计算慧星轨道时,看错了一个小数点,得出某颗慧星要在某年某月某天某时与地球相撞、地球将要毁灭的错误结论。他不忍心目睹地球毁灭,首先自杀结束了自己的性命。
而今这位“蒙古大夫”也犯了小数点错位的错误。不过他歪打正着,不但没有自杀,反倒成功了。超剂量的草药,不但“堵住”了崔先生肺叶上的十四个窟窿,还为这位“蒙古大夫”送来一把打开行医之门的金钥匙。
呜呼,真是老天开恩!
两个月后,崔先生托着“蒙古大夫”给予的生命,带着厚礼亲自来拜谢救命恩人来了。
“韩大夫,您是我的再造父母啊……”这位年近五旬,已经走近地狱之门的崔大财主,竟对“蒙古大夫”感激涕零、泣不成声。
“不要说那种话,我也是第一次遇到这么严重的结核病患者,心里也没底。”
这时,“蒙古大夫”坐在太师椅上,端出一副医道高深的模样,故作深沉地说道。其实,别说没治疗过结核病,就是一般的病症他也没治过呀?
“不过,我在脉上看不出你肺上有十四个洞,你到美国教会医院照一张x光片子,看看肺叶上的洞还有没有了?”韩晟昊是个精明人。他想知道崔先生的结核病到底好到什么程度?
当时,他没有告诉对方自己是“蒙古大夫”。直到后来,崔先生的身体痊愈之后,心地透明的韩晟昊,这才把一切都和盘端给他。崔先生听了禁不住哈哈大笑,两人从此成了莫逆之交。
崔先生按着韩晟昊的吩咐,来到曾住了四、五年院的美国教会济众医院,用x光一检查,竟把几位洋博士的绿眼珠,惊得像猫眼睛似的……
从x光片上看,肺叶上的十四个窟窿还在,但已经开始钙化了。这在当时不能不是一个奇迹。这使洋博士们感到万分惊讶。这本是一个被他们枪毙了的“死刑犯”,现在却拿着改判的判决书,来证明自己无罪获释了,岂不令法官大人拍案而起吗?
“崔先生,请问是哪位名医给你治的病?”
“一位华侨汉医给治的!”崔先生回答。
“他给你用的什么药?”
“草药。”
“不可能!你骗我们!我们的洋药都治不好的肺结核,那些干草怎么能治好呢?崔先生,你要对我们讲实话,我们好去请教他!”
“确实是一位汉医的草药给治的!”
“no!no!”几个洋博士满脸轻蔑地连连摇头,“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不管你们说可不可能,可我自己的病是最好的证明!”崔先生起身走人了,不愿再跟几个固执的洋博士磨嘴皮子。
崔先生为了进一步证实自己的病到底好到什么程度,又到光州医科大学做了x光检查,结果与美国教会医院的x光片一样,肺叶上的十四个洞还在,已经开始钙化了。
这次可没遭到洋博士那种嗤之以鼻的态度,而是引起了医院的轰动。
第二天,医科大学校长亲自来拜见韩晟昊,他说:“韩大夫,说心里话,我不相信汉药能治疗肺结核。可眼前,有活生生的证据不能不令人信服。您继续为崔先生治疗下去,如果汉药真能治疗肺结核,那您可应该获诺贝尔奖了!”
韩晟昊听了哈哈大笑,“我可不要什么诺贝尔奖,我只要能养家糊口就行了!”他心里却说,我这个“蒙古大夫”要能获诺贝尔,那诺贝尔奖评奖委员会不都瞎眼睛了吗?
不过,崔先生的康复却给韩晟昊以很大启迪。他把给崔先生开的药方反复研究,纠正了误差造成的大剂量错误,从此掌握了治疗肺结核的“秘方”。
可是,“蒙古大夫”月末一算账,赔了,连本都没赚回来!
原来他不了解中草药的行情,出手的药价太便宜了。而且除了崔先生以外,患者仍然寥寥无几。他的行医之道仍然处于举步维艰之中。
后来有一天,韩晟昊家里忽然呼呼啦啦来了一帮记者,说是来采访攻克了肺结核病的伟大医生。韩晟昊一时懵懂,不知这些人的来由,转头一看,见外面站着崔先生的秘书,顿时明白了崔大财主的良苦用心。他用这种方式来答谢这个“蒙古大夫”来了……
第二天,光州市所有的报纸、电台,都出现了韩晟昊的名字,而且堂而皇之地注上了:攻克肺结核病的伟大人物──中国人韩晟昊!报上还登着崔大财主愈前愈后的照片。
一夜之间,这位“蒙古大夫”竟成了光州市家喻户晓的人物。韩晟昊竟成了肺结核的“克星”。
但深知内情的朋友们都拿他开心,都喊他“蒙古大夫”。韩晟昊也从不介意,而且哈哈大笑着把给崔先生看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说个仔细,说他如何摸不着病人的脉搏,却能听到自己的心跳,说他怎样从镜子里看到崔家来人吓得跳窗子逃跑等等。大家听了笑得直不起腰来,一个劲儿喊肚子疼。
然而,就这样一个“蒙古大夫”,后来却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博士,成为红极一时的韩国总统“御医”。为韩国四位总统诊过病,直到今天,仍在为韩国总统当着编外保健医。
韩晟昊的一生,正像他三叔及摸骨瞎子所预言的那样:波澜壮阔之悲剧英雄!一点不错,他这一生,总是有意无意地造成一次次的轰动效应。
崔先生的活广告,无异是给结核病患者扔去了一只救生圈,同时也为举步维艰的韩晟昊,送来一把打开行医之门的金钥匙。
于是,门可罗雀的小小韩家医院,忽然热闹起来,成了众多结核患者求生的方舟。四面八方的病人纷至沓来。他们带着求生的愿望和充足的银两,以及结核菌带给他们的潮红脸色,在韩家医院里恭恭敬敬地恭候着……
如今坐在堂前的韩大夫,再不像第一次出诊时那样手足无措、心慌意乱了,而是稳稳当当地坐在太师椅上,像模像样地把着病人的脉搏,手笔从容地写下一个个药方,不失礼仪地送走一个个感恩戴德的患者。
别说,这老祖宗留下来的药方确实疗效甚佳,众多结核患者在“蒙古大夫”的调治下,喝着被洋博士嗤之以鼻的黑药汤子,竟一个个地好了起来。这在当时还没有攻克结核病的情况下,不能不是一个医学奇迹。
这时,一直人满为患、以治疗肺结核为主的美国教会济众医院,却突然变得门前冷落车马稀了。空荡荡的病房里,患者寥寥无几。这使洋医生们疑惑之余,很快找到了遭冷落的原因……
一天,韩晟昊正在写方子,忽然来了一个陌生的韩国人,对他恭恭敬敬地说:“韩先生,美国教会医院的院长请您去一趟。”
“他找我干什么?我又不认识他!”一听是美国教会医院找他,顿时十分反感。他忘不了崔先生遭到的轻蔑。
“他要找您谈谈。”
“他一个美国医院院长,找我中国人谈什么?”
“谈您的药方……”
“谈我什么方子?我的方子与他美国佬有什么关系?”
“他们想跟您学学……”
“他美国佬要来学方子,应该到我中国人这来,凭什么要我到他那去?”韩晟昊把笔“啪”地一摔,来气了。
“是是是,韩先生,您别生气。我请他们来!我请他们来!”美国医院派来的使者慌忙赔礼,连忙退了出去。
第二天,美国医院的院长带着几个洋博士,果然风风火火地来了。但韩晟昊却拒而不见,说忙。
第三天,这帮大鼻子又来到门外,韩晟昊仍然不见,让夫人传话,说“韩医生在睡觉,不能打扰!”
第四天仍然如此。
别说,美国人还真有一股强烈的求知欲望。第五天,这帮大鼻子又蹑手蹑脚地来到门外。这回没敢贸然进门,而是在窗外客客气气地说:“韩先生,我们是来请教您的。请您接待一下好吗?”完全没有了原来那种老大自居、盛气凌人的架势,倒显得十分谦和了。
刘备请诸葛才三顾茅芦,他们要见我韩晟昊已经是第五次了!
“请他们进来吧!”韩晟昊发出指令。
进屋后,美国院长非常客气,完全没有了趾高气扬的架子,以学生请教师长的口气说道:“尊敬的韩医生,我们对汉药能杀死结核菌,觉得非常奇怪,您能解释一下其中的原理吗?”
“我不能解释,因为我没有见过结核菌是什么样子!”韩晟昊毫不隐讳自己的无知。
“啊?请问韩医生是什么医科大学毕业?”美国院长那双陷进眼窝里的绿眼珠,顿时又充满了疑惑。
“你问这是什么意思?”韩晟昊冷眼盯着院长……
“啊,对不起韩医生,”美国院长自知失理,忙换作谦和的笑脸,“我只是随便问问。我想,如果您真能攻克了肺结核病,这对世界医学界将是一项了不起的贡献。您应该获得诺贝尔奖的!”
“哈哈哈……”又是诺贝尔奖?那诺贝尔奖会白给一个“蒙古大夫”吗?简直是拿诺贝尔奖开玩笑!韩晟昊听了禁不住又大笑起来。
“韩先生,请您不要笑!我说的是真话,不是开玩笑!您知道我们美国为了攻克这可恶的结核病,投入了多少人力和财力?到现在都一直没攻克呢!”
韩晟昊对美国院长的这番话并没有在意。他对当今医学界攻没攻克结核病,并没有太多的了解,所以也就没引起什么重视。不过,美国院长提出要把他的中草药拿到美国去化验,说要化验一下中草药物到底是如何致死结核菌的?他倒是同意了,他也想了解一下中药到底是怎样“治死”结核菌的?
末了,美国人背着半面袋子切碎的草药,连同韩晟昊一份或多或少的希望走了。
几个月后,美国教会医院通过一个记者的笔,登出一则消息,说“中草药对结核菌无效!”
不知他们真的没有化验出结果,还是为了争夺患者的需要。总之,这场中西医争夺结核病人的“争夺战”,就这样不了了之。
其实,他们不知道中国的一句老话:“中药熬成膏儿,神仙也没招儿”。那种化验也许对中草药性能根本就查不出名堂来呢。
此后,韩晟昊继续当他的“蒙古大夫”,仍然是患者如云。美国教会医院里仍然是冷冷清清。病人可不看你什么鉴定“有效无效”,他们只相信能治好病就是最好的医生!
说来,韩晟昊是一个从不肯循规蹈矩的人。他的脑袋总是突发奇想,想出一些常人想不到的高招。不久他就发现,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时间就是金钱。一般人是没有时间天天煎熬那一包包草药的。而且,经过科学试验证明,好多生药比煎熟过的药效更好。于是,他就异想天开,把各种草药都制成了比黄豆小的药丸,用药丸来抓药。这样,患者既不用一锅锅地煎熬草药,也不用紧着鼻子喝苦药汤子了,而是像吃西药那样省事了。这种做法,在中医界不能不是一个创举,至今仍在应用着。
他还把原先印有人参鹿茸的药物包装袋,改印上韩国的国花无穷花,意在呼唤韩国人民增强国花意识,又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
百万富翁的爱人爱石之心
在光州这段时间里,中草药治愈着肺结构患者的身体,也滋润着韩晟昊羞涩的钱囊。他再也不是当年那个精神上的富翁、经济上的乞丐了!
他变得很富有。
韩家公寓成了光州市的一大景观,连市长都带着家眷经常光顾这里,在他家宽敞的庭院里开舞会,搞联欢,一玩玩到半夜。他也因为对光州市民有很大贡献,而被授予光州市“荣誉市民”的光荣称号。
韩家公寓坐落在一处依山傍水的幽雅之地。一栋造型别致的二层小楼。楼前有楼台水榭的花园。花园里姹紫嫣红地开满了鲜花,水中有游鱼畅翔,枝头有栖鸟喧闹,简直就是一座雅趣盎然的花园别墅!尤其到了春天,这里更是繁花扑鼻,蜂追蝶逐,别有一番诗情画意。
有趣的是,韩家还养了不少小动物,七八只猫,十二条狗,两头猪,十几只野鸡……这些家畜野禽常常大发其威,一时,猫叫狗咬猪拱食,把个偌大院子吵得虎虎而有生机。
不仅如此,韩晟昊还在五等山下购置了一万二千坪(相当于中国六十亩)植物园,种下了二万株檀香树。
不过在韩家公寓里,最惹人注目的不是什么楼台水榭,而是几百块自然天成的石头。这些停放在楼亭水榭中的水石,乌黑如墨,造型各异,有的秀如笋,有的拔如松,有的透如窗,有的奇如飞瀑……可谓千姿百态,妙趣横生,意韵无穷!
说来,他爱上石头产生于一瞬间……
那天,他去全罗北道南原詹津江游泳,那里是电影《春香传》春香的家乡,游泳游累了,坐在江边歇息,无意中发现江边有块石头很特别。它漆黑如墨,形状奇特,就像一个直立的三角形,三角形上端透出一块天窗。这天窗既像一块飘逸的云,又像一个恬静的少女头像。这块奇异的石头立在水中,任江水从它身上哗哗地冲过来,又哗哗地冲过去,任风浪在它身上扑扑地打过来,又打过去,它都默默无语地立着,毫无怯意……
不知怎么,看到这块石头,韩晟昊心里蓦然感到一种亲切感,萌发出一种自喻的感慨:它风吹浪打浑不怕,昂然挺立在人间!
瞬间,他心里忽然涌出许多人生哲理的联想,这石头不知在世上存在多少年了?世上的多少事情它都经受过,人间的多少风雨它都领教过。它却依然故我,坚挺着永不褪变的身躯,默默地屹立于天地之间,无怨无悔地走着自己的生命……
说来奇怪,他那博大的心胸却被这块小小的石头给触动了,大有一种相见恨晚之感,觉得有一种无形的东西把他同这块石头紧紧地联在一起了。他深深地爱上了这块石头,而且爱得十分执著,十分强烈。
他久久地端详着那块半浸在水中的石头,泳也不游了,良久抚摸着它。末了,怀着一种久觅知音的爱恋心理,把石头从水里捧出来,捧到了汽车上……
从此以后,他开始爱上了石头,而且爱石如命,终生不渝。
时至今日,那块水石仍然摆在他的院长办公室桌上,成为一个独特的景观。
从那天起,他开始收集奇石,每每闲暇之际,总要开车跑到野外,徜徉在石头群里,寻觅着可心的石头,直到七十高龄了仍然乐此不疲。偶尔得到一块奇美的石头,他就会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呜哇喊叫着让人来欣赏。
因此,石头成了他家里最大的财富。无论是医院的办公室里,还是家庭的卧室中,无处不见形状特异,或奇或透或美或秀的石头。后来他竟成了韩国有名的美石家。
应该说,他在石头中发现了自己的个性。反之,石头又完善着他的个性。
此时,他生活在一片大自然的宁静中,似乎要以出世的精神干着入世的事情。不过,他永远是一个不能超度“凡事”的人。他那双爱管闲事的眼睛,总是有意无意给自己找来许多“麻烦”。
一天,他在街上走,从光州市华侨小学大门里哭哭咧咧地跑出来一个孩子,一头撞到他怀里,他拽住孩子问道:“哭什么?谁欺负你了?”
孩子哭咧咧地说:“他们中学生总撵我,不让我玩!呜呜……”
“谁总撵你?走,我去找他们算账!”他拽着孩子向校园里走去。
一进校门,他看到操场上全是吵吵嚷嚷的脑袋,整个操场就像鸽笼子似的挤满了学生。这哪是上操?简直是在装豆包,一个挨一个的!别说玩耍,就连走路都直撞屁股,难怪这孩子被撵出来!
于是,他那“爱管闲事”的劲头又上来了。
他立刻找到校长,当即捐出了五十万韩币,回头又动员广大华侨捐款。
没过多久,用筹集来的四百万韩币买下一块五百坪的大操场。直到今天,华侨子弟仍在这座宽敞的校园里读书学习着。
还有一天,他看到一个女人在路边哭得十分伤心,他问她哭什么?
她说:“我爹的坟让韩国人给掘了,骨尸扔了一地,说是占了他们的地盘,不让中国人埋进他们的墓地……呜呜……我爹死了都不得安宁啊!”女人哭得越发伤心。
这番话说得韩晟昊差点落下泪来。
同是天涯沦落人。
他听了好不伤感,觉得这帮背井离乡的华侨活着“寄人篱下”,死后还要“寄人篱下”,死了连个葬身之地都没有,也太可悲了!
于是,他当即带头捐款要为华人买墓地。可是,很多人反对他这种做法。韩国有这样一种传说,说谁带头买墓地谁就会死人。他听了坦然一笑,说:“我已经死过一百回了,再死一回也无所谓!这事我来带头干,要死就先死我吧!”
五十元一坪的墓地买下了九千九百坪,韩晟昊自己承担了四分之一的款项。
这样,在朝鲜半岛上,终于有了一块属于华人的灵魂空间,再不用去挤人家韩国人的地盘了。可以告慰华侨的在天之灵,他们可以安息了,再不用担心有人挖坟掘墓扔尸骨了。
此外,他还为韩国社会赈灾济贫,帮助国家抚养孤儿,最多时达十几人。
在这段时间里,他赚了很多钱,可他这个人天生不爱钱。钱,只是他谋生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所以,他总像天女撒花似的,东一把西一把地挥撒着手中的币子,因此也为华人留下几份不动产。
惨遭阴谋
日月如梭,转眼就织去了十个年头。
这时的韩晟昊已家趁万贯,有了四个儿女,生活安逸,没什么烦心的事,过着来韩之后最超脱的一段时光。
每天工作之余,他常常带着姑娘儿子,踏着夕阳晚照,在泛着檀香的植物园里漫步,跟一群猫啊狗啊的宠物聊天、玩耍,逗得一帮小狗小猫一蹿一蹿地蹦跳,跟在他身后撒欢地奔跑,像开运动会似的。直到大好的月亮爬上树梢,他才抱着已经熟睡了的儿子走回家去。
他觉得与人打交道太累了,所以宁愿跟这些毫无歹意的动物为伍。它们永远不会整他,算计他,却能给他一份释怀的快乐。他把自己的心灵用花草树木包裹起来,把内心的那份孤独与寂寞,存放在大自然的宁静中,享受着难得的轻松日月。
然而几个月后,当他再次出现在这里时,却是物在人非、物移他主了。
这天下午,正在出诊的韩晟昊看到两位同乡风尘仆仆地走进屋来,以为是来找他看病的,就热情地戏谑道:“啊呀呀,什么风把你们二位吹到这来了?是找我这个蒙古大夫看病吗?”
两位来者一个是《韩华日报》社的编辑局长王振连,一个是台湾中央通讯社驻韩特派员李在方。两人听韩晟昊这么一问,相互对望一眼,彼此为难地推诿道:“你对韩先生说吧!”“还是你先说吧。”
韩晟昊见二人如此推诿,觉得蹊跷,就笑道:“什么事这么神秘?你推我让的?该不是《韩华日报》出什么毛病了吧?”
一语道破天机。这话果真让韩晟昊给言中了。
二人相互瞅瞅,觉得再推诿也得说出来。其中一人就难为情地开口说:“是这样,《韩华日报》办不下去了……”
“怎么办不下去了?不是有你们两位干将吗?”
“经营不好,发行量上不去……”
“为什么上不去?”
“嗨,都怨我们无能,经营不善。所以……我们干不下去了,可找了好多人都不肯接这份报纸,给大使馆,大使馆也不要,没办法才……”
来人欲言又止,急忙盯着韩晟昊,想从韩晟昊的眼睛里探出对方的态度。他知道这位同胞精明过人,无须点破。
这时,韩晟昊顿时明白了两位先生的来意。这是多年来他早就领教过的,每当华侨界遇到什么解决不了的难题,他们就会来请这只“东北虎”下山。他总是为他们充当着“排雷”的角色。但这次他却没有忙于开口,而是静静地等待着来者的下文……
“韩先生,这张报纸是您一手创建的。您知道,它对我们华侨有多么重要?如果停刊,我们华侨就再没有一点文化阵地了!”
“是啊,《韩华日报》是我们华侨唯一的喉舌。如果停刊,我们华侨就成了一帮会说话的哑巴!”
韩晟昊静观着二人你一句我一句地游说,一直一言不发。
两位先生见韩晟昊始终不肯接话,感到很着急,这不符合韩晟昊的性格。大家知道,韩晟昊是个透明度极强、敢作敢为的豪爽之人。但这次,他却一直不肯接话。这使两位来者心急火燎,只好直言相求了。
“韩先生,现在只有您亲自出马,才能保住这份报纸了!”
“韩先生,请您在危难之中帮一把,保住这份华侨的声音吧!”
其实,这份报纸是韩晟昊一手创建的,他当然知道这份报纸对五万多华侨来说,是多么重要?但他沉默着,始终没有表态,并非他不喜欢办报,舞文弄墨一直是他的最大爱好。记得刚来韩国那阵,他一个人又编又采,干得何等红火?但现在,他潜心攻读医学多年,而且闯出了一番不错的天地,现在又要请他再度出山,他不能不慎重考虑考虑。尤其使他感到顾虑的是,又要打进华侨的圈子,又要整天跟那些人打交道,他感到腻烦,感到寒心,所以迟迟犹豫着。
这天晚间,韩晟昊失眠了,整夜都在花园里散步。这种彻夜不眠在他来韩之后,只有过两次,一次是为了退出政界,一次就是为了接不接这份《韩华日报》……
他穿着拖鞋在水榭边徘徊,走走停停,不时抬头望一眼星空的残月,心情沉郁而凝重。他考虑自己该不该接这份报纸?该不该走这步棋?
月光下,水榭边耸立着的一块水石,显得格外冷峻。那是他最喜爱的一块山峰石。他给它起名叫“飞来峰”。没事的时候总爱抚摸它,因此使它发出一种乌金般的光泽。
此刻,他来到“飞来峰”前,又下意识地抚摸着这块乌金般的石头……像往天一样,每一挨到这些石头,他心中就有一种莫名的坚毅感油然而升。他觉得,这是一种心灵的暗示,是一种心声悟语的相通。在他看来,他从不把它们看成是石头,就像不把小狗小猫看成是动物一样,而是把它们看成是自己的同类,是朋友!所以每每跟它们谈心,说话,倾诉衷肠。这时,这块石头无形中又给他一种启迪,它伴随着那两个人的声音,强烈地叩击着他沉静多年的心扉……
“韩先生,只有您亲自出马才能保住这份报纸啊!”
“韩先生,请您在危难中帮一把,保住这份华侨的声音吧!”
其实,他对这份报纸比谁都有感情。
那是他来韩国之后办成的第二件大事。虽然报纸后来交到了别人手里,可他毕竟一手创建了它,就像他的孩子一样,同它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现在,眼看着自己的孩子要夭折了,他怎忍心亲眼目睹它死亡而见死不救呢?何况那是五万多华侨的精神食粮,是华侨界唯一的文化阵地!
经过一夜的痛苦思考,第二天,韩晟昊对两位来者说:“我要干,就不能像以前的干法!”
“当然!当然!一切都听您的!一切都听您的!”两人一听这话,急忙连连承诺,巴不得把这份负债累累的报纸推出去呢。
第二天,韩晟昊就走马上任了。
于是,这位退出政坛十几个春秋的“东北虎”,又杀回了汉城。
后来他才得知,《韩华日报》已拖欠税款一千三百多万!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当时,报纸的法人仍然是一名韩国人。韩晟昊担任总编。接过报纸以后,韩晟昊着手办的第一件事,就是花四千万韩币,跑到香港花巨资购置了一套彩色印刷机,更换了原有的老式黑白印刷机。其次,他从版面设计到报纸内容,全部焕然一新,给读者一种全新的感受!
既然要干,就不要辜负了这份报纸提供的园地,就要为五万多人的华侨社会干点有益的事!这就是韩晟昊当时办报的宗旨。
不干则已,干就要惊人!这也是韩晟昊一惯的个性。
这时候的华侨社会,虽然度过了十几个春秋,但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广大华侨对台湾驻韩使馆及一些官员们,仍然是怨声载道,谴责纷纷,一肚子敢怒不敢言的牢骚。也难怪华侨抱怨,台湾驻韩使馆的一些外交官员,仍然一如既往,整天为自己中饱私囊忙活着,干些走私、谋利、倒腾买卖等有损中国人脸面的营生。
自从憋着一肚子气息迹政坛之后,沉默了这么多年的韩晟昊,在这个时候出任《韩华日报》总编,按照他的个性,能轻饶了这些人吗?应该说,这份报纸给他提供了痛斥丑陋现象的园地,同时,也给他提供了合理合法抨击“仇人”的契机……
不久,《韩华日报》连篇累牍登出了揭露外交官倒卖汽车、走私等文章。
不仅如此,韩晟昊公开在报纸上提出,要革新侨风,整顿侨团……
这些措辞犀利、语言尖刻的文章,无异是八级地震,震得台湾大使馆一阵摇晃,一帮外交官们顿时哗然。
“怎么能让韩小个子干总编?他谁都敢骂!什么文章都敢写!不行,坚决把他拿下来!”
“就是嘛,让谁当总编都无所谓,唯独不能让韩小个子干!”
在众多官员中,唯有一名外交官站出来替韩晟昊讲几句公道话,“我跟你们的看法不一样,我认为在这么多华侨中,唯独韩晟昊这小子最正直,最敢仗义执言!”
但,这位外交官的声音顿时被一帮强烈的反对声淹没了,他成了孤家寡人。
“得了,那是因为你们私人关系好,所以总向着他说话!”
“就是嘛,有韩晟昊这家伙在,我们就不得消停!”
一时,韩晟昊又成了众矢之的,万箭齐发,一齐向着他的小身板射过来……
韩晟昊这个人绝顶聪明。可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他常常“过低”地估计了对手的能量。在他看来,我揭露你们的丑陋现象是客观事实。你们能把我怎么样?总不能雇一帮杀手把我韩晟昊杀了吧?
但是,治人的办法有远比杀人更可怕的。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何况他小小韩晟昊做了那么多妖呢?
一夜之间变成负债百万的穷光蛋
这天,台湾大陆工作处第六组特派员戴白郎,来找韩晟昊谈话,让他交出总编职务。
“韩先生,你来当总经理。《韩华日报》的总编你就别干了!让台湾人来干,台湾出款。你看可以吧?”
“不!我不同意!既然我接了这份报纸,就不用别人来当我的婆婆!”韩晟昊当场拒绝了。
“韩先生,这不是我的意思……”
“我知道是罗英德大使派你来的!罗大使为什么不亲自来找我?干嘛要派你来?”韩晟昊不客气地反问对方。
“不,这也不单单是罗大使的意思……”
“那是谁的?难道还是台湾派你来的吗?”
这位特派员没有说话,只用那双注满许多内容的眼睛盯着他……
这场谈话就这样不了了之。
其实,就在韩晟昊接过《韩华日报》总编的第三天,台湾大使馆就发了三条指令:“一、围堵韩晟昊!二、丑化韩晟昊!三、隔离韩晟昊!”
三条指令一个内容,就是要对这位昔日的国民党干将,采取孤立丑化的政策,让他寸步难行,不得安生!
台湾大使馆很早就领教过这位“**第一高手”的能量和胆略。他们知道他**厉害,起贪官污吏来,也同样是一把高手。“弹劾”外交官沙某,“罢免”国民党支部秘书潘某,就是最好的实例。让这样一个不服天朝管的人物担任《韩华日报》总编,岂不等于给老虎安上了一副铁翅膀吗?他们批评大使馆不该把总编职务交给他!所以就千方百计地力挽狂澜,采取一切补救措施,以求不要造成太大的损失。因此特意下了三条指令。
对于这一切,韩晟昊当然是一无所知的。
直到很久以后,他已经变成了这张铁网中的一只小虾米,奄奄一息地困在网中坐以待毙,当他负债累累地破产之后,才有人悄悄地告诉了他,但一切都为时过晚了。
这时候,丝毫不知内情的韩晟昊,几乎是玩命地干着。他双管齐下,同时担任着医生和总编的两个职务。这边的医院等着他去出诊看病,他要靠医院来养家糊口;那边的报纸等着他去天天出报,而且要拳打脚踢承担起从编到写到版面设计的全部任务……
从光州到汉城有四五个小时的火车路程,他日夜奔波在铁道线上。列车车厢成了他的办公室,写稿子,看校样,好多事情都是在列车上完成的。每天忙到凌晨一两点钟,脑袋刚挨到枕头打个盹,又要起床去看病了。
然而,等待他的却是……
在他接任总编的第二个月,也就是一九七一年的秋天,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乔冠华外长以他那令世界瞩目的潇洒风度,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进联合国大厦,做为一个被冷落了几十年的主人身份,发表了震撼世界的讲话……
此刻,被驱逐出联合国的台湾当局,就像被废黜的后宫娘娘一样,如丧考妣,可又无可奈何花落去,只能发动世界各地的一些亲台分子进行声讨、游行,以泄愤慨……
然而,在这个历来是**急先锋的国度里,驻韩使馆既没搞什么抗议示威,也没发表什么声明,却被小小韩晟昊搞得风声鹤唳,对他大动干戈。
台湾大使馆召集全韩四十八个地区的华侨协会会长,到汉城开紧急会议,会上做出了两项决议:一,全韩各地协会发动全体侨民,立即掀起退报行动;二,大使馆出钱办起《韩华公报》,以此来对抗韩晟昊主编的《韩华日报》……
可想而知,一个小人物同大使馆相抗衡,人们当然会毫无疑问地选择后者。
这天,韩晟昊正在报社编稿,忽然发现刚刚出手的报纸,都一包一包地退了回来。转眼间,几万份报纸像小山似的堆满了一屋子!他觉得莫名其妙。这是怎么回事?问谁谁都吱吱唔唔地不肯回答。后来,有朋友悄悄地告诉了他内幕,他这才如梦方醒,原来是大使馆在幕后做祟!想以退报来向他施加压力,逼迫他停刊!
他奶奶的,好毒辣的手段!韩晟昊心里暗暗叫骂。
面对小山般的报纸,面对巨大的经济损失,韩晟昊不但没有退却,反倒把报社搬到了大使馆对面!决心砸锅卖铁也要干到底了。人活的就是一口志气!他生来就是这种宁折不弯的脾气。
这种个性决定他成功,也决定他失败。
他在大使馆对面租下两间五层楼的房子,把原本在另一个区的《韩华日报》社,搬到了大使馆对面,出出进进就在大使馆官员的眼皮底下,跟他们叫上劲了!他不仅每天照常出报,而且,揭露的笔锋更加辛辣,曝光的事实更加翔实。
在他看来,你们还能有什么把戏?总不能雇个杀手把我韩某人杀了吧?
可是,他再次错误地估计了形势。
其实,这份反映侨民心声的报纸很受欢迎,好多侨胞都想买报又怕被大使馆官员发现,就每天晚间跑到报社后门来偷偷地取报,其神秘兮兮的样子,好像搞“地下”接头似的。
结果是,《韩华日报》不但没有停刊,反倒成了受侨胞欢迎的“地下”报纸。这越发使大使馆官员们火冒三丈,大骂韩小个子的骨头是钢筋水泥铸的,怎么就干压不垮呢?
他们见此招不灵,又换成软招,让一些华侨到韩晟昊跟前去游说,让他放弃总编职务,言谈中还给他不少“许诺”。可是,韩晟昊这个人软硬不吃,就是不肯就范!
于是,一个更大的阴谋就在一夜之间形成了。
十一月末的这天早晨,韩晟昊早早地来到了编辑部。这天,有好多事情等着他去处理呢。他要发稿,要给职工发工资,要联系下个月的发行问题……
他夹着一份校样来到楼下,刚要推门进办公室,却被两个韩国人横眉立目地挡住了去路。他们厉声斥责他:“不许你进去了!《韩华日报》已经不属于你的了!”
“为什么不属于我的?我是《韩华日报》的总编!”他觉得这两个人在胡说八道,心里不无气愤。
“《韩华日报》已经被我们韩国人买下了!”
“你说什么?”他不敢相信地反问一句。
“《韩华日报》被我们买下了!”
当他听清这句话以后,这位不知经历过多少次生死磨难的汉子,脑海里突然变得一片空白,就像茫茫一片雪海,没有了任何内容。好一会儿,他才从五雷轰顶般的懵懂中清醒过来,这才猛然意识到自己将面临着怎样一个处境?
少许,他从懵懂中缓过神来,顿时就冲楼里气愤地大喊起来,“你们这帮东西蛮不讲理!我是总编,凭什么不经过我允许就卖掉《韩华日报》?有本事的出来,别在背后搞这套见不得人的鬼把戏!你们给我滚出来!”
可是,大楼里静悄悄的,没有人出来跟他对吵,更没有人听他讲道理,只有把门人不屑的目光冷冷地蔑视着他,显然一切都丝毫没用了。
此刻,在对面大使馆的办公室里,几个一手导演了这出好戏的人,正偷偷地乐呢。
原来,大使馆看到任何招法都治不了这个韩小个子,就动用了阴谋手段,利用曾是中国黄埔军校毕业、曾做过驻台大使、现任“韩中友好协会”会长的崔某,向《韩华日报》的韩方法人代表朱某施加压力,并重金收买了韩方代表理事郑某,未经总编同意,一夜之间就把《韩华日报》买了过去,致使韩晟昊连别人送给他的一套茶具都没拿出来,唯独“拿出来”一亿万元韩币——相当于三十多万美金的债务!
后来,那位曾是韩晟昊同乡的郑某,拿着这笔不光彩的巨款跑到阿根廷,被人骗得溜溜光之后,变成了穷光蛋的他,这才良心发现,又回到韩国,拿着蜂蜜来向韩晟昊痛哭流涕地赔礼道歉,说他对不起韩晟昊……可是,再诚恳的歉词也是过时的黄历,丝毫弥补不了当时的损失了。
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一夜之间,韩晟昊就从生活富裕的上层人士,一下子变成了一文不名的穷光蛋。潮起潮落。一朵早晨还在枝头上炫耀美丽的鲜花,转眼间就变成了众人脚下的一块泥巴……
现在,他唯一剩下的“财富”就是一亿万元韩币、相当于三十多万美元的负债表……
此刻,从摆有古玩字画、颇有儒雅风度的台湾大使馆里,正传出开心的笑声,“哈哈哈,这回看他韩小个子……”
是的,这次韩小个子可够惨的了,可以说是惨透了。一亿万元的债务像毒蛇一样勒住了他的脖子,凭他有天大的本事,这回也挣不脱这条毒蛇的吞噬了。放在一般人身上,说不定要寻根麻绳上吊了。
然而,最令韩晟昊痛心的也许不是一亿万元的债务。钱没了可以再赚,破产了可以再生产。可是,那个曾令他无比信赖、并为之卖了十年命的台湾国民党,却像一座建在沙丘上的阁楼一样,在他心中彻底倒塌了,再也扶不起一丁点的形象了!
当年,他毅然地退出政坛时,尽管心里有一种受骗上当之感,但毕竟还存在着一份多年交往的情分。然而现在,他与那个政党彻底地一刀两断了,尽管他还是一名国民党员。
仅仅因为他写了几篇鞭挞他们腐败的文章,仅仅因为他揭露了他们身上的疮疤,他们就对他下了如此黑手,就差没雇人拿刀捅他了。
他感到痛心,更感到寒心。
他第一次深刻地领悟到政治这个鬼东西,简直就是biao子,根本不讲什么良心!
所以,直到二十年后的一九九三年,也就是风传韩晟昊充当“中共地下大使”时,台湾驻韩代表不知出于亏对了这位“**第一高手”的缘由,还是想重新拉拢他这股政治势力,竟亲自把一枚“四十年荣誉党员”的奖状,送到了韩晟昊的家里,却被韩老先生当场拒之门外了。
“对不起,我不能接受你们的奖状!你们还是送给那些对党国有功的人吧!”
当时,弄得那位代表好不尴尬。
是年,台湾代表又在一次侨社大聚会的餐桌上,殷切地问他:“韩博士,现在有两个差事,一个是侨务顾问,一个是国民党中央顾问,您选择哪一个?”
韩老先生却毫不客气地回绝对方,“我哪个都不要!我需要的时候你们不给我,现在我什么都不需要了,你们给我有什么用?”
那个阴霾四起的早晨,面对这场阴谋,面对这番毒辣的手段,韩晟昊真是欲告无门,欲哭无泪啊。他只好拖着几乎爆炸的身子,摇摇晃晃地离去了。
可他必须挺着,雇佣的伙计等着他发放退职金,一亿万元的债务限期他在一年之内还清……
当时的一亿万元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它简直就是一条绳索,能把任何一个人逼上绝路的!
可是,他不能死。早在长白山走投无路时他都没有死,现在他更不能死了。死就不是他韩晟昊了。
他准备向一位曾有求过他的朋友借点款,他知道这个朋友有钱。可是还没等他走进家门,那位朋友的夫人就迎了出来,说:“对不起韩先生,我家先生没在家!”
可是,韩晟昊却见一个身影匆匆地进了里间……
没有比这一刻更令他体会到什么叫世态炎凉了。他曾多次帮助过这位朋友闯过难关。然而现在,当他遇到麻烦时,这人不但不肯帮一把,而且连句安慰话都不肯给他。
他奶奶的,一个地地道道的势利小人!他真想大骂他几句,可他没有那份心气了,仅冲朋友的夫人冷笑一声,说:“你告诉你家先生吧,不用怕!今后我韩晟昊就是要饭,也不会要到你们头上的了!”说罢拂袖而去。
这一天,韩晟昊走在汉城的大街上,瑟瑟冷风吹拂着他滚烫的脸颊,心里就像要炸裂开一般。此刻,他真希望自己的心能炸裂开来,连同这个丑恶的世界一齐炸掉!那样他就轻松多了,再不用犯愁眼前的许多事情了!
这天晚间,他回到了光州,围着花园般美丽的家园转了一圈又一圈,不时地抚摸一下修剪得整整齐齐的树墙,扶正一枝歪出花坛已经凋谢了的花梗,到水榭边久久地注视着水底的游鱼,然后来到清香四溢的植物园里,坐了下来,一坐就是半宿……
这天夜里,冷气袭人,但是星光大好,月朗星稀。静寂的植物园里洒满了姣好的月光,却不时传出沉郁的叹息声,“唉——”
他爱惜这血汗铸成的一切。然而这一切,马上就不再属于他的了。
他破产了,变成了一文不名的穷光蛋,唯独剩下的就是一身债务及几张嗷嗷待哺的嘴巴……
他知道没有别的路可走,只好忍痛割爱,廉价卖掉这座美丽的家园。
这一夜,他在向自己的家园告别,他的心疼得流血啊。
天快亮时他回到屋里,毫无所知的家人都在沉睡。他把诊所、药房、卧室,所有的房间都转了一遍,转完了,走进书房,仰在躺椅上,久久一动不动,就像死了一般。直到太阳出来了,鲜活的晨光透过窗纱,照在他疲惫的脸上,他这才睁开酸涩的眼睛……
可他必须挺着。一亿万元的债务等着他去偿还,家里的一家老小都能着他来喂养呢。
他妻子得知情况后,说他瞎折腾,把一个好端端的家给活活折腾垮了,把一个富裕的上层之家折腾成了穷光蛋!她不能理解他,对他百般嗔怨。
此刻,他陷入了内外交困之中,他们的婚姻也到了崩溃的边缘……
后来,在一个初冬的清晨,他安排好怨声载道的妻儿老小,只身背着一只小行李,最后留恋地看一眼已不再属于自己的家园,匆匆地上路了,再次走向艰难的人生之路……
从此他远离华侨界,陷入沉默,一沉默就是二十年。
(未完待续)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146762/4204569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