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推荐阅读:假千金穿成和亲公主后、我的狐仙大人、不能倒,A起来、揣着反派的崽跑路、亡国后又成宠妃、穿成残疾总裁的AI伴侣、龙香拨、影后今天崩人设了吗、六十年代平凡生活、公主找了个女驸马、
而燕周两国被九州军吞并后,更是有大量的地区亟需人才,这里的职位都足够学子挑选的了,哪里还有人愿意舍去这里的公平竞争和长远发展,再南下去参加会试从头做起?
就连孟院长的临安书院里,许多老师和学子,从一开始对耿九尘的粗鄙不屑一顾,到如今一个个也都成了他忠实的追随者和拥趸,对大华九州军的命名,甚至比耿九尘自己还要积极。
因为他们都很清楚,名不正则言不顺,他们一天还叫着青州军,承认南安的任命,就要受南安的辖制。
甚至在他们刚刚接受东燕和北周的降书时,南安就有人迫不及待地带着皇帝的诏书北上,给耿九尘封了个青州刺史的头衔,让他留守青州,自己去接受北周东燕的投降顺便接收两国的领土和国库。
就把耿九尘差点气得笑了,让孟院长自己去交涉。
孟兴远也是十分尴尬,当初耿九尘揭竿而起,的确打是的反燕复安的旗号,可南安那边除了一纸任命外,一兵一卒,一刀一枪,甚至一两银子的军饷和粮食都没给过,在耿九尘和南安豪商做起精盐和海货买卖时,才曾经有人算计想要劫道收税,若不是耿九尘够硬气地打回去,还不知那几个海港最后落入谁的手中。
现在倒好,他们不费一兵一卒,就想来接收胜利果实?就算耿九尘不说,那些跟着他打仗的燕西昭和一众将士们,哪个肯答应?
大家提着脑袋造反,出生入死地作战,不就是为了搏个前程,封妻荫子,前提就是得让耿九尘自立为王,而不是空领个青州刺史的名号,将大好江山拱手让人。
更何况,如果耿九尘才封个青州刺史的官,他们还有什么奔头?
就算耿九尘肯答应,他们也不能答应,怎么着,也得把这事儿给搅合黄了。
好在,耿九尘并没有愚忠到底,也没有南安人想的那么简单。
他只是问了南安使者几个问题,“我曾经答应过所有收复地的百姓,收复之后,三年免税,九岁以下的儿童免费进学,各县统计人口,安置流民,分配土地,并由官府统一发放良种,待收成后归还。还有一些安民政策,不知你们能不能继续执行?”
南安使者面露难色,谨慎地说道:“这税赋之事,乃是朝廷政事,岂能由一地刺史擅自决定减免?耿刺史最好还是先禀报皇上,请诸位朝中大臣商议之后,再行决定吧。至于其他……北地久经战乱,连温饱尚难以解决,就大举兴办学校和诸多慈善之事,耿刺史是得了清名,可用的都是朝廷的银子啊!”
“我呸!还朝廷的银子,先前你们给过我们一文钱的饷银吗?当初北周发檄文要跟东燕来剿灭我们时,你们不是撇清了关系,说我们只是青州军,自立一军,根本不曾得过你们南安皇帝的正式封诰,现在又跑来说这些屁话!”
张五可不管那些规矩,当场就指着南安使者的鼻子骂了起来,“既然你们说我们自立,我们耿将军早就是青州王了,就你们那皇帝,给个刺史的官衔,是想恶心谁呢?我们辛辛苦苦打下的地方,你们一句话,一封圣旨就想抢了去?大白天的做什么美梦呢!”
南安使者哪里见过这等粗鄙不文,一点场面话不讲就开始破口大骂的武夫,当即也有点傻眼,结结巴巴地说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们……你们这是要谋反不成?”
“谋反?”燕西昭嘿嘿一笑,“我们分明是起义,你出去问问,谁敢说我们不是义军?”
“只有秉承民心民意,拯救天下苍生于水火的,才是义军,我们若是当不起这个名号,谁能当得起?你们吗?”
“呸!”张五啐骂道:“就他们那些只知道卑躬屈膝卖国求荣的贪官污吏,还能当得起个‘义’字?也不怕被人笑掉大牙!”
“你——你们!”南安使者眼见根本没法跟这两个混不吝的说下去,就转向耿九尘,理直气壮地质问道:“耿刺史这般纵容下属,莫非也跟他们一般想法,要违抗圣旨,不遵皇命吗?”
耿九尘一直没说话,也或许是以前都觉得他太好说话了,那南安使者才会将矛头转向了他,只要他点头答应下来,那这些个粗鄙的武夫说什么都没用。
至于耿九尘对大安的忠心,那更是毋庸置疑的,就连南安朝中的大臣们,私下里都有不少人都在嘲讽他的出身之余,又觉得他愚忠,手下已有数十万兵马,独领一方,居然还奉大安为主,却不曾要过一分一厘的饷银,这样耿直的傻子,再多几个也不嫌多。
耿九尘没回答他的话,反倒先望向孟兴远,问道:“孟院长以为,这圣旨,当接不当接?”
孟兴远感觉到数十道目光瞬间都集中在了他一人身上,那里面有他昔日的同僚,弟子,也有共事两年多的战友,他亲眼看着这些人付出的心血和努力,将这里打造成一个犹如世外桃源般平和安宁的胜地,才能获得民心,最终取得胜利。
而南安那些君臣,居然还以为,他们一道圣旨,就能抢走这些人的胜利果实?
直到此刻,他才深刻地认识到,他心目中那个大安盛世,早在当初被燕人攻破京都,驱逐到江南偏安一隅时,就已经彻底完了。
那些在江南苟且偷生的君臣,如何知道北地百姓所受之苦,如何知道天下已非大安的天下,却仍是无数苍生的天下。
就连孟院长的临安书院里,许多老师和学子,从一开始对耿九尘的粗鄙不屑一顾,到如今一个个也都成了他忠实的追随者和拥趸,对大华九州军的命名,甚至比耿九尘自己还要积极。
因为他们都很清楚,名不正则言不顺,他们一天还叫着青州军,承认南安的任命,就要受南安的辖制。
甚至在他们刚刚接受东燕和北周的降书时,南安就有人迫不及待地带着皇帝的诏书北上,给耿九尘封了个青州刺史的头衔,让他留守青州,自己去接受北周东燕的投降顺便接收两国的领土和国库。
就把耿九尘差点气得笑了,让孟院长自己去交涉。
孟兴远也是十分尴尬,当初耿九尘揭竿而起,的确打是的反燕复安的旗号,可南安那边除了一纸任命外,一兵一卒,一刀一枪,甚至一两银子的军饷和粮食都没给过,在耿九尘和南安豪商做起精盐和海货买卖时,才曾经有人算计想要劫道收税,若不是耿九尘够硬气地打回去,还不知那几个海港最后落入谁的手中。
现在倒好,他们不费一兵一卒,就想来接收胜利果实?就算耿九尘不说,那些跟着他打仗的燕西昭和一众将士们,哪个肯答应?
大家提着脑袋造反,出生入死地作战,不就是为了搏个前程,封妻荫子,前提就是得让耿九尘自立为王,而不是空领个青州刺史的名号,将大好江山拱手让人。
更何况,如果耿九尘才封个青州刺史的官,他们还有什么奔头?
就算耿九尘肯答应,他们也不能答应,怎么着,也得把这事儿给搅合黄了。
好在,耿九尘并没有愚忠到底,也没有南安人想的那么简单。
他只是问了南安使者几个问题,“我曾经答应过所有收复地的百姓,收复之后,三年免税,九岁以下的儿童免费进学,各县统计人口,安置流民,分配土地,并由官府统一发放良种,待收成后归还。还有一些安民政策,不知你们能不能继续执行?”
南安使者面露难色,谨慎地说道:“这税赋之事,乃是朝廷政事,岂能由一地刺史擅自决定减免?耿刺史最好还是先禀报皇上,请诸位朝中大臣商议之后,再行决定吧。至于其他……北地久经战乱,连温饱尚难以解决,就大举兴办学校和诸多慈善之事,耿刺史是得了清名,可用的都是朝廷的银子啊!”
“我呸!还朝廷的银子,先前你们给过我们一文钱的饷银吗?当初北周发檄文要跟东燕来剿灭我们时,你们不是撇清了关系,说我们只是青州军,自立一军,根本不曾得过你们南安皇帝的正式封诰,现在又跑来说这些屁话!”
张五可不管那些规矩,当场就指着南安使者的鼻子骂了起来,“既然你们说我们自立,我们耿将军早就是青州王了,就你们那皇帝,给个刺史的官衔,是想恶心谁呢?我们辛辛苦苦打下的地方,你们一句话,一封圣旨就想抢了去?大白天的做什么美梦呢!”
南安使者哪里见过这等粗鄙不文,一点场面话不讲就开始破口大骂的武夫,当即也有点傻眼,结结巴巴地说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们……你们这是要谋反不成?”
“谋反?”燕西昭嘿嘿一笑,“我们分明是起义,你出去问问,谁敢说我们不是义军?”
“只有秉承民心民意,拯救天下苍生于水火的,才是义军,我们若是当不起这个名号,谁能当得起?你们吗?”
“呸!”张五啐骂道:“就他们那些只知道卑躬屈膝卖国求荣的贪官污吏,还能当得起个‘义’字?也不怕被人笑掉大牙!”
“你——你们!”南安使者眼见根本没法跟这两个混不吝的说下去,就转向耿九尘,理直气壮地质问道:“耿刺史这般纵容下属,莫非也跟他们一般想法,要违抗圣旨,不遵皇命吗?”
耿九尘一直没说话,也或许是以前都觉得他太好说话了,那南安使者才会将矛头转向了他,只要他点头答应下来,那这些个粗鄙的武夫说什么都没用。
至于耿九尘对大安的忠心,那更是毋庸置疑的,就连南安朝中的大臣们,私下里都有不少人都在嘲讽他的出身之余,又觉得他愚忠,手下已有数十万兵马,独领一方,居然还奉大安为主,却不曾要过一分一厘的饷银,这样耿直的傻子,再多几个也不嫌多。
耿九尘没回答他的话,反倒先望向孟兴远,问道:“孟院长以为,这圣旨,当接不当接?”
孟兴远感觉到数十道目光瞬间都集中在了他一人身上,那里面有他昔日的同僚,弟子,也有共事两年多的战友,他亲眼看着这些人付出的心血和努力,将这里打造成一个犹如世外桃源般平和安宁的胜地,才能获得民心,最终取得胜利。
而南安那些君臣,居然还以为,他们一道圣旨,就能抢走这些人的胜利果实?
直到此刻,他才深刻地认识到,他心目中那个大安盛世,早在当初被燕人攻破京都,驱逐到江南偏安一隅时,就已经彻底完了。
那些在江南苟且偷生的君臣,如何知道北地百姓所受之苦,如何知道天下已非大安的天下,却仍是无数苍生的天下。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147199/4220973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