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登高6
推荐阅读:LOL:什么叫自爆型打野啊?、序列大明、综网:终焉的守望之无尽词缀、科技公司,我成国产之光!、玩家重载、那就让她们献上忠诚吧!、港综世界的警察、我也是异常生物、退下,让朕来、人在综墓,卸岭盗魁、
三国。
曹植忍不住侧目,连年战乱,百姓流离,他亦有匡复之心,写“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可杜甫在冻馁之时,仍能推挤天下万姓,愿以“吾庐独破”换“天下寒士俱欢颜。”他阅遍前代经史,再没有找到杜甫这样的诗人。
“杜甫,圣人也。”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放出来之后,几乎各个时空里的人都对杜甫“诗圣”的称号确信不疑。杜甫的诗不仅写得好,还有亲亲仁民之情,深得三百篇精髓。
真诚高尚的情感总是格外感人,千古诗心,于文字中共振。不约而同的,如曹植、陶渊明、阮籍、谢灵运等人纷纷举杯,遥敬后世那个伟大的灵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被贬官的杜甫又一次踏上路途,两京收复,安史之乱却尚未平定。其时安禄山已被其子安庆绪杀死,郭子仪与李光弼、王思礼等人陈兵二十万,在邺城将安庆绪叛军包围,形势一片大好。
平卢。
安禄山悚然回头,看向自己的儿子安庆绪,心头一阵火起,抬手就想打人,却被旁边的官军制止住。
玄宗诏令已下,要将他押入长安,一应家小也一齐上路。安禄山动手不得,只好狠狠地瞪着安庆绪,骂道
“孽子,竟敢杀你老子”
安庆绪却一改往日恭敬,唇角露出几分讥笑 “父亲教得好。”你能犯上,我便不能弑父吗太极宫。
李世民听到两京收复,叛军也已被唐军合围,一直吊着的心才略略落下几分 “孽孙无用,所幸我大唐还有能打仗的将军。
武周。
武则天觉得郭子仪这个名字有些耳熟,便问一旁的上官婉儿。上官婉儿略一思索,笑道“陛下记得没错,前些口子武举,这郭子仪正是那一场的武状元。
武则天也想起来了,唇角也不由得带了笑,略略沉吟 “郭子仪既平定叛军,又留名青史,想来也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
上官婉儿闻声知意,问道 “陛下可是要重用于他”
武则天微一颔首,却并不着急“为国选材,不可随意。你下诏,命他入宫见朕,朕要亲自考校。
自水镜讲到安史之乱时,郭子仪便一直眉头紧锁。他是武举出身,虽一直未受大用,但到底是大唐的官将,食君禄、为君忧,听到安禄山叛乱,他恨不得冲到平卢,手刃这等狼子野心的小人。却不想实然在上面听到自己的名字,还透露出自己与别人联合将叛军包围
郭子仪一时心情大振,虽然有些遗憾未来的自己没能亲手杀死安禄山,但父债子偿,安庆绪既然敢弑父篡立,可见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他摩拳擦掌,仿佛已经穿越到了十几年后,指挥大军为大唐剪除叛乱。
洛阳。
李白神色微讶 “竟然是他。”
杜甫面露狐疑 “太白兄在说谁”
“郭子仪。当年我在并州游历,他不意犯刑,有性命之忧,我见他识见卓绝,故略施援手,所以有过几面之缘。
李白简单地将他和郭子仪的旧事叙述了一遍。
当年在并州,郭子仪声明尚且不彰,只在行伍之间,但虎目炯亮,通兵法而晓奇谋,李白对他印象颇深,所以一听水镜提起他的名字,就想起来了。
杜甫听罢了然地点点头,眼里颇有些敬佩 “太白兄古道热肠,又惹眼识才,当年这一救,也算是救了大唐。
杜甫对偶像向来不缺乏溢美之词,更何况李白这件事做得确实厚道。
被这位小友吹了无数彩虹屁的李白摆摆手“子美严重了,我只为朋友,郭子仪能得重用,参与平叛,亦是大唐之幸。
虽然暂时歇下求仕之心,但李白到底是心忧天下的文士,看了满眼苦诗,生民离乱,他同样迫不及待希望未来的朝廷能够迅速平定叛乱。
可惜唐肃宗这时候要出来秀操作了,他生性多疑,并不信任郭子仪等人,在军中不设统帅,反倒是派个宦官去当什么观军容使,总监大军。这波,实际上不就成了太监当统帅吗如朕亲临哦
唐肃宗亲手埋下一颗雷。当时粮草也不是很充足,结果显而易见,明明稳操胜券的唐军又白送了,
太极宫。
李世民一拍桌子,忍不住张口就骂 “荒唐让宦官监军,也亏他想得出来君臣相疑本就是大忌,更何况是战时眼看大好的形势被断送,百姓又要无辜遭受多少苦难
未央宫
。
刘彻也是冷嗤一声 “不设统帅,联军便无法得到统一指挥,宦官监军,不过是借君王之势,一朝得志,妄自指手画脚,啧,唐军焉能不败
他想想又在心里气闷,二十万大军啊就这么白送了。李隆基是败家子,这唐肃宗也不遑多让。咸阳。
豪政瞳孔微张,属实是没想到还能来这么个操作,眼里闪过一丝不屑愚蠢
旁边的王翦和蒙氏兄弟设想一下自己在前方打仗,赵高在帐中当监军的样子,心里就是一凛,纷纷目露热切地盯着上首的君王还是陛下好
被看了三眼的赢政一顿,随即明白过来,神情缓和了几分,开口道 “三位将军放心,我大秦必不会出现此等荒唐之事。
北宋。
赵匡胤叹了口气 “鱼朝恩后来虽然被杀,此职作废,但宦官已成气焰,那甘露之变不仅是藩镇难防,内廷的宦官也是一大祸患啊
明朝。
熟读这段历史的朱元璋也是摇头“宦官本为内廷伺候之人,不该给予过大权力,因其一朝得志,难免为非作歹,那东汉的十常侍、唐朝的甘露变,都是殷鉴。”
朱标亦通读经史,如今听朱元璋这话,心头更是受教,当即开口安慰道父亲放心,我大明必不会出现这样的事。
朱棣在一旁跟着点头 “是啊是啊,父皇和大哥教得好,我们大明才不学那些。”
见到两个儿子如此听话,朱元璋难得看到朱棣没有吹胡子瞪眼,只是冷着脸道 “知道就好。”朱元璋对他老朱家的种还比较放心,让宦官做大这种事,一定不会发生在他的大明。天宝年间。
郭子仪的满腔热血被浇了个透心凉 怎会如此他难以置信地喃喃,二十万大军,竟是这样败了
他第一次对高高在上的君王生出几分怨怼,尽管此时的他并不知晓那肃宗是谁。
这一战,安史叛军差点又重新占据东都洛阳。唐军大败,官兵散亡,叛乱犹未平定,兵员急需补充,朝廷下令征兵。
当时的的杜甫从河南往华州赴任,一路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看到了道旁横骨、家室皆净、健妇持门;看到了新婚的妻子送别自己的丈夫,
殷殷叮嘱“努力事戎行”
看到“寂寞天宝后”,无家可归、再一次被征兵的独身汉独对空室,悲愤叹息;看到了“子孙阵亡尽的老者告别垂老的妻子,毅然踏上兵戈之路
是的,奠定杜诗诗史地位的“三吏”、 “三别”出现了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他的诗里没有高轩风雅、仕途落寞、幽怨不平,只有战乱年代普通百姓的血泪,和虽则受尽苦楚,却仍在为自己的家园奔赴戎机的赤血丹心。
杜甫,和人民站在一起。人民的诗人,出现了。
楚棠将这几首诗都放了出来。滚动的屏幕上是宋体的小字,诸天万代的人都看到了被后世誉为“诗史”的杰作。
李世民通红着眼,仿佛透过水镜上的诗作,看到了那夜的石壕村,穿着官服的差役在夜色下征兵不绝,一个老翁仓皇之间逾墙躲藏,而他的老妻战战兢兢地开门,对官差陈述自己家中的惨状,最后竟是自己随军而去。
杜甫写得克制,诗中并没有自己的言语,只是单纯的叙事,可既解诗又通晓渚事的李世民岂能不懂
老翁本不在兵役之列,一家三子,已有两个为国捐躯,唯剩老弱与孤儿寡母,诗中没有交代,但那老妇岂是自愿前往,分明是怕自己的儿媳被强征了去,忍惧顶替
国家飘摇至此,竟使百姓涂炭。
李世民捂住眼,怆然落泪 “君王无德对不起百姓。”不只是他,长孙皇后、房玄龄、魏征等人亦是心神巨震。
杜甫的诗写得太好了援笔作录,不写王朝将相,却是落笔到史书上只会寥寥几笔的普通百姓,写他们的经历、写他们的内心。这样的冲击,比史书来得更为强烈。
长孙皇后看着那首新婚别,同为女子,她更能感受到那位新妇的衷心。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从军本便是九死一生,更何况是这样的战乱之时,可是她却如此深明大义,劝丈夫“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这是怎样的坚贞
但,这样的新婚之别,本是可以避免的啊
长孙皇后握紧李世民的手,不由得也落下泪来,又急又叹
这些孩子,怎会这样荒唐
李世民反握住长孙皇后的手,在她的搀扶下站了起来,颤着手吩咐“都抄下来,把这几首诗都抄下来。朕要悬于大殿,日日看着那些不成器的后辈造下的孽,昭彰我大唐历代君王,君主昏聩,便是百姓流离,史书不记,诗家笔也会将他们拷问
咸阳。
豪政同样心惊于诗中表现的惨烈,君王一念,朝军落败,征兵本是寻常之举,若史书作载,也只会直叙其事,怎么会有人记下征兵之下的黔首呢可杜甫偏偏记下了,用他的诗笔。他沉吟着楚棠反复提到的一个词人民。
如果说楚棠的讲述有倾向性的话,除了诗人本身,便是那些黔首小民。他想起楚棠以前提到过的阶级,楚棠的阶级,原来是和那些黔首一起的么这倒不难理解为什么她会反复提及百姓苦难了。
但是,那样重视黔首,又是为何他总觉得楚棠的观点与七国征伐时对人口的重视不同。未央宫。
刘彻盯着水镜中的诗句良久,忽然道 “司马相如,你能写出这样的句子么”
司马相如从震动中回神,本以为自家陛下又是犯红眼病了,略一抬眸却是见他眉眼沉沉,抿唇不知在想些什么。
司马相如不由得敛眉,拱手深深下拜 “回陛下,臣惶恐。”刘彻嘴角扯出一个意味不明的笑 “是啊,你写不出来。”司马相如身体一僵,拜得更深。
刘彻甩袖,负手而立“起吧,朕派你往州郡地方,以后少写些颂赋。”与此同时,在外游历的司马迁同样看着水镜里的几首诗,心情激荡。
他父亲司马谈是太史令,他读了许多史书,同样不满足于书中只为帝王将相作,杜甫这几首诗全然从微末小民写起,从中却可窥当时历史的真实一角,司马迁大为叹服
“诗史竟是如此”有诗家情感,亦有史家实录。
他想起当年孔子修订春秋,不由满脸肃然,向着水镜的方向遥遥一拜。
“圣人当如是”
洛阳。
青年杜甫没忍住泪流满面,他不曾写过这些诗,却仍能感受到百姓的经年血泪透字而来。他想起自己在齐赵间游历所见的大好河山,眼中又是迷茫,又是不忍
“大唐怎会落到如斯地步呢”
叛军作乱、圣上逃窜,新君猜忌、百姓罹难。仅仅十几年之后,大唐就会变成这样吗
旁边的李白亦是叹息。他没有经过史书里的长安三年,也没有见奸小塞朝,对长安权贵的失望,还只在那一次次的求谒无门。杜甫未来的诗不仅冲击着其他人,也冲击着他。
他拍了拍杜甫的肩膀,安慰道 “会好的。”
他之前不赞同杜甫对朝中的奢望,如今却忍不住用这样的话来安慰他,也安慰自己。看到了那样的大唐,王座之上的君王,还会那样的麻木,无动于衷吗
兴庆宫。
李隆基整张脸都黑了下去“征调兵员补充乃是非常之举,杜甫身为朝廷命官难道不知道吗竟写下这样的诗抹黑朝廷,枉费君恩
高力士正要上前搀扶的手一顿忍不住奇异地看了一眼暴跳如雷的君王,迅速低下头。陛下,是真的不一样了。
东宫。
李亨已经收到了一些皇族递来的投诚之意,被自家父皇打压多年,他心中仍有犹疑,但如今他还是太子,若侥幸无事,那安史乱时继位的肃宗便是自己,自己对将领的猜忌,竟会酿成如此大祸吗
他忽然一阵心惊,纵史书可以模糊,杜甫的诗笔也会将他钉在耻辱柱上
不说这些人反应如何,震动最大的还是诸时空中的百姓,自古以来,少有诗人将目光落在他们的身上,他们只是王朝之下的灰尘,太平之世尚可安稳度日,一遇上昏聩君王、兵寇作乱,致使世道倾颓,便如蝼蚁草芥,惶惶不可终日。他们的血泪辛酸,又有谁曹关心呢
可是,真的有这样一位诗人,他愿意记一记黎民苦,苍生泪。水镜说,他和人民站在一起,是人民的诗人。
有人没忍住悄悄红了眼眶 “俺要让孩子学诗,学诗圣的诗”
“俺也要”有人附和道, “俺要让俺的孩子学写诗,让他好好记下俺们穷人家的苦,记下那些贪官污吏的恶行
天宝年间的百姓抹了一把眼泪,眼中既有愤恨,又有难以置信。
大唐承平百年之久,他们才过了一段物阜民丰的日子,谁能想到十几年后又会身陷兵戈,变成道旁枯骨。
新安、石壕、潼关诸地的百姓更是目眦欲裂,心里恨毒了那发动叛乱的安禄山。有一些人更是
把玄宗肃宗一起怨上。
“平时要我们交税,兵败了要我们充军,贫苦人的命就不是命了吗”
嘘你小点声,不要命了
“要命也是这十几年好活了,我还不能骂两句吗唉,要是我们在那太宗年就好了,太宗皇帝是好皇帝啊
“谁说不是呢唉,要是陛下是太宗皇帝就好了。”
初唐。
杜家的门槛都要被踏破了,王命急宣,命杜审言入神都面圣,杜审言刚送得州郡长官出门,便看到自家门口堆了一堆东西,什么鸡啊肉啊面饼瓜果,还有布匹老酒和各类农货,五花八门几乎塞了满门。
杜审言小心地避开脚下物什,怔愣地问“这是怎么回事”
外面的管家好不容易将一只快被压死的鸡薅出来,擦了一把额上的汗,无奈道“这都是附近的百姓看了小公子的诗送来的,我拦都拦不住。
话是这么说着,管家的眼神也是热切得不得了。他虽在杜家做事,可也是个穷苦人出身,上面的三吏三别他也看了。自古诗家笔,少有写黎民。
水镜上说得没错,小公子是圣人啊
杜审言听罢管家的解释,不由得怔在原地“孙儿尚未出生”
州郡长官是个精明人,看到这一切不由得对杜审言更重视几分,他反应极快地笑道“未出生有什么关系,诗我们都看到了,这是百姓感念诗圣为他们作记呢
杜审言回过神来,摆摆手推辞 “大人言重,孙儿只是写了几首诗,当不得百姓如此爱重。”
州官笑得愈发亲切和善杜大人过谦了。杜大人不愧是名门之后,诗礼传家,连孙辈都这般出色,怪不得陛下也这般重视。杜大人还是快快收拾一番,带上家眷,本官派人送你们去神都面圣。
杜审言不耐这些逢迎,只笑了笑,略略拱手道“劳烦大人了。”
北宋。
苏轼目露感慨杜工部以史笔写诗,三吏、三别之中,既有百姓乱离,又有黎民深情,更惊心的,是大唐倾颓之实录,君王之失,延及百姓,便是灭顶之灾。
苏辙亦是点头,念起杜甫的忆昔诗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虽犹藏万家
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一旦兵戈起,便是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莫说时人难以接受,我等后人观之,亦是叹息不已。
杜甫用自己的诗笔,记下了诗笔不暇书写的黎民之情,他的内心应该是煎熬的,眼看着盛世大唐一夕倾塌,自己读圣贤书、食君王禄,却无法为世道出一份力,他的才华,前半生蹭蹬在长安,后半生流落在各州县。
世道倾颓,民有倒悬,壮志难酬。半生流离的他来到蛋地,于浣花溪畔结庐而居,他来到武侯祠,看着诸葛亮的遗迹感怀不已,写下了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他遥想着诸葛亮的功业,渴望有名臣贤相匡扶社稷,而诸葛亮赍志以殁的悲剧结局,亦使他感怀不已。
自古及今,功业难成。
三国。
刘备双目含泪,握住诸葛亮的手,犹自颤声 “军师”他的军师,出师未捷身先死。天命,为何终究不在汉室啊
诸葛亮眸中也充满震动,不仅是为功败垂成,更是为杜甫诗中的感念臣遇主公,共匡汉室,出师未捷,便是有负主公所托。蛋中百姓不嫌臣负主之人,犹为臣立祠,臣纵九死,鞠躬尽瘁,又有何不可
刘备目中哀意更甚 “军师何以言此备得军师,方有立锥之地,军师为我、为汉室谋议良多,如何能说是辜负备在此立誓,信军师如信我,我之骨肉,称你为父,备与军师,休戚与共。“主公”
诸葛亮长揖而拜,纵此时前途幽寐,但得主如此,夫复何求许都。
曹操摸着下巴沉吟 “诸葛亮是有才之人。”
曹植看了自家父亲一眼,毫不客气道“爹您别想了,人家不会来投奔您。”
曹操眼睛一瞪 “有你这么跟你爹说话的吗就你话多,你爹我不知道吗诸葛亮都是蜀相了
曹植撇撇嘴,并不管自家老爹暴跳如雷,反正水镜说了,他当不上世子,未来还被兄长、侄儿猜忌,那还这么小心干嘛
破罐子破摔,直接摆烂。
在成都的杜甫度过了生命
中较为安定的四年,然而好景不长,好友严武病逝,他失去依靠,只好买舟南下,落脚蔓州。夔州都督对杜甫也很照顾,所以他在夔州住了三年。那些年岁的杜甫,如何不像普经的孔子那般,惶惶如丧家之犬
杜甫还有一首登临诗,说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万方多难、万家忧乐,一齐到了心头,所以蔓州登高,写下“万里悲秋”这样“艰难苦恨”的诗句,就是极为自然的了。
了解这漫长的一段,我们再来将望岳与登高做一个对比总结。两首诗分列两边,一短、一长,一张扬、一沉痛,就这样冲击着水镜下的众人。老来登高仍赋诗,少年豪情终不再。这种不再的背后,是李唐王朝沉痛的家国动乱。
曹植忍不住侧目,连年战乱,百姓流离,他亦有匡复之心,写“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可杜甫在冻馁之时,仍能推挤天下万姓,愿以“吾庐独破”换“天下寒士俱欢颜。”他阅遍前代经史,再没有找到杜甫这样的诗人。
“杜甫,圣人也。”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放出来之后,几乎各个时空里的人都对杜甫“诗圣”的称号确信不疑。杜甫的诗不仅写得好,还有亲亲仁民之情,深得三百篇精髓。
真诚高尚的情感总是格外感人,千古诗心,于文字中共振。不约而同的,如曹植、陶渊明、阮籍、谢灵运等人纷纷举杯,遥敬后世那个伟大的灵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被贬官的杜甫又一次踏上路途,两京收复,安史之乱却尚未平定。其时安禄山已被其子安庆绪杀死,郭子仪与李光弼、王思礼等人陈兵二十万,在邺城将安庆绪叛军包围,形势一片大好。
平卢。
安禄山悚然回头,看向自己的儿子安庆绪,心头一阵火起,抬手就想打人,却被旁边的官军制止住。
玄宗诏令已下,要将他押入长安,一应家小也一齐上路。安禄山动手不得,只好狠狠地瞪着安庆绪,骂道
“孽子,竟敢杀你老子”
安庆绪却一改往日恭敬,唇角露出几分讥笑 “父亲教得好。”你能犯上,我便不能弑父吗太极宫。
李世民听到两京收复,叛军也已被唐军合围,一直吊着的心才略略落下几分 “孽孙无用,所幸我大唐还有能打仗的将军。
武周。
武则天觉得郭子仪这个名字有些耳熟,便问一旁的上官婉儿。上官婉儿略一思索,笑道“陛下记得没错,前些口子武举,这郭子仪正是那一场的武状元。
武则天也想起来了,唇角也不由得带了笑,略略沉吟 “郭子仪既平定叛军,又留名青史,想来也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
上官婉儿闻声知意,问道 “陛下可是要重用于他”
武则天微一颔首,却并不着急“为国选材,不可随意。你下诏,命他入宫见朕,朕要亲自考校。
自水镜讲到安史之乱时,郭子仪便一直眉头紧锁。他是武举出身,虽一直未受大用,但到底是大唐的官将,食君禄、为君忧,听到安禄山叛乱,他恨不得冲到平卢,手刃这等狼子野心的小人。却不想实然在上面听到自己的名字,还透露出自己与别人联合将叛军包围
郭子仪一时心情大振,虽然有些遗憾未来的自己没能亲手杀死安禄山,但父债子偿,安庆绪既然敢弑父篡立,可见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他摩拳擦掌,仿佛已经穿越到了十几年后,指挥大军为大唐剪除叛乱。
洛阳。
李白神色微讶 “竟然是他。”
杜甫面露狐疑 “太白兄在说谁”
“郭子仪。当年我在并州游历,他不意犯刑,有性命之忧,我见他识见卓绝,故略施援手,所以有过几面之缘。
李白简单地将他和郭子仪的旧事叙述了一遍。
当年在并州,郭子仪声明尚且不彰,只在行伍之间,但虎目炯亮,通兵法而晓奇谋,李白对他印象颇深,所以一听水镜提起他的名字,就想起来了。
杜甫听罢了然地点点头,眼里颇有些敬佩 “太白兄古道热肠,又惹眼识才,当年这一救,也算是救了大唐。
杜甫对偶像向来不缺乏溢美之词,更何况李白这件事做得确实厚道。
被这位小友吹了无数彩虹屁的李白摆摆手“子美严重了,我只为朋友,郭子仪能得重用,参与平叛,亦是大唐之幸。
虽然暂时歇下求仕之心,但李白到底是心忧天下的文士,看了满眼苦诗,生民离乱,他同样迫不及待希望未来的朝廷能够迅速平定叛乱。
可惜唐肃宗这时候要出来秀操作了,他生性多疑,并不信任郭子仪等人,在军中不设统帅,反倒是派个宦官去当什么观军容使,总监大军。这波,实际上不就成了太监当统帅吗如朕亲临哦
唐肃宗亲手埋下一颗雷。当时粮草也不是很充足,结果显而易见,明明稳操胜券的唐军又白送了,
太极宫。
李世民一拍桌子,忍不住张口就骂 “荒唐让宦官监军,也亏他想得出来君臣相疑本就是大忌,更何况是战时眼看大好的形势被断送,百姓又要无辜遭受多少苦难
未央宫
。
刘彻也是冷嗤一声 “不设统帅,联军便无法得到统一指挥,宦官监军,不过是借君王之势,一朝得志,妄自指手画脚,啧,唐军焉能不败
他想想又在心里气闷,二十万大军啊就这么白送了。李隆基是败家子,这唐肃宗也不遑多让。咸阳。
豪政瞳孔微张,属实是没想到还能来这么个操作,眼里闪过一丝不屑愚蠢
旁边的王翦和蒙氏兄弟设想一下自己在前方打仗,赵高在帐中当监军的样子,心里就是一凛,纷纷目露热切地盯着上首的君王还是陛下好
被看了三眼的赢政一顿,随即明白过来,神情缓和了几分,开口道 “三位将军放心,我大秦必不会出现此等荒唐之事。
北宋。
赵匡胤叹了口气 “鱼朝恩后来虽然被杀,此职作废,但宦官已成气焰,那甘露之变不仅是藩镇难防,内廷的宦官也是一大祸患啊
明朝。
熟读这段历史的朱元璋也是摇头“宦官本为内廷伺候之人,不该给予过大权力,因其一朝得志,难免为非作歹,那东汉的十常侍、唐朝的甘露变,都是殷鉴。”
朱标亦通读经史,如今听朱元璋这话,心头更是受教,当即开口安慰道父亲放心,我大明必不会出现这样的事。
朱棣在一旁跟着点头 “是啊是啊,父皇和大哥教得好,我们大明才不学那些。”
见到两个儿子如此听话,朱元璋难得看到朱棣没有吹胡子瞪眼,只是冷着脸道 “知道就好。”朱元璋对他老朱家的种还比较放心,让宦官做大这种事,一定不会发生在他的大明。天宝年间。
郭子仪的满腔热血被浇了个透心凉 怎会如此他难以置信地喃喃,二十万大军,竟是这样败了
他第一次对高高在上的君王生出几分怨怼,尽管此时的他并不知晓那肃宗是谁。
这一战,安史叛军差点又重新占据东都洛阳。唐军大败,官兵散亡,叛乱犹未平定,兵员急需补充,朝廷下令征兵。
当时的的杜甫从河南往华州赴任,一路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看到了道旁横骨、家室皆净、健妇持门;看到了新婚的妻子送别自己的丈夫,
殷殷叮嘱“努力事戎行”
看到“寂寞天宝后”,无家可归、再一次被征兵的独身汉独对空室,悲愤叹息;看到了“子孙阵亡尽的老者告别垂老的妻子,毅然踏上兵戈之路
是的,奠定杜诗诗史地位的“三吏”、 “三别”出现了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他的诗里没有高轩风雅、仕途落寞、幽怨不平,只有战乱年代普通百姓的血泪,和虽则受尽苦楚,却仍在为自己的家园奔赴戎机的赤血丹心。
杜甫,和人民站在一起。人民的诗人,出现了。
楚棠将这几首诗都放了出来。滚动的屏幕上是宋体的小字,诸天万代的人都看到了被后世誉为“诗史”的杰作。
李世民通红着眼,仿佛透过水镜上的诗作,看到了那夜的石壕村,穿着官服的差役在夜色下征兵不绝,一个老翁仓皇之间逾墙躲藏,而他的老妻战战兢兢地开门,对官差陈述自己家中的惨状,最后竟是自己随军而去。
杜甫写得克制,诗中并没有自己的言语,只是单纯的叙事,可既解诗又通晓渚事的李世民岂能不懂
老翁本不在兵役之列,一家三子,已有两个为国捐躯,唯剩老弱与孤儿寡母,诗中没有交代,但那老妇岂是自愿前往,分明是怕自己的儿媳被强征了去,忍惧顶替
国家飘摇至此,竟使百姓涂炭。
李世民捂住眼,怆然落泪 “君王无德对不起百姓。”不只是他,长孙皇后、房玄龄、魏征等人亦是心神巨震。
杜甫的诗写得太好了援笔作录,不写王朝将相,却是落笔到史书上只会寥寥几笔的普通百姓,写他们的经历、写他们的内心。这样的冲击,比史书来得更为强烈。
长孙皇后看着那首新婚别,同为女子,她更能感受到那位新妇的衷心。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从军本便是九死一生,更何况是这样的战乱之时,可是她却如此深明大义,劝丈夫“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这是怎样的坚贞
但,这样的新婚之别,本是可以避免的啊
长孙皇后握紧李世民的手,不由得也落下泪来,又急又叹
这些孩子,怎会这样荒唐
李世民反握住长孙皇后的手,在她的搀扶下站了起来,颤着手吩咐“都抄下来,把这几首诗都抄下来。朕要悬于大殿,日日看着那些不成器的后辈造下的孽,昭彰我大唐历代君王,君主昏聩,便是百姓流离,史书不记,诗家笔也会将他们拷问
咸阳。
豪政同样心惊于诗中表现的惨烈,君王一念,朝军落败,征兵本是寻常之举,若史书作载,也只会直叙其事,怎么会有人记下征兵之下的黔首呢可杜甫偏偏记下了,用他的诗笔。他沉吟着楚棠反复提到的一个词人民。
如果说楚棠的讲述有倾向性的话,除了诗人本身,便是那些黔首小民。他想起楚棠以前提到过的阶级,楚棠的阶级,原来是和那些黔首一起的么这倒不难理解为什么她会反复提及百姓苦难了。
但是,那样重视黔首,又是为何他总觉得楚棠的观点与七国征伐时对人口的重视不同。未央宫。
刘彻盯着水镜中的诗句良久,忽然道 “司马相如,你能写出这样的句子么”
司马相如从震动中回神,本以为自家陛下又是犯红眼病了,略一抬眸却是见他眉眼沉沉,抿唇不知在想些什么。
司马相如不由得敛眉,拱手深深下拜 “回陛下,臣惶恐。”刘彻嘴角扯出一个意味不明的笑 “是啊,你写不出来。”司马相如身体一僵,拜得更深。
刘彻甩袖,负手而立“起吧,朕派你往州郡地方,以后少写些颂赋。”与此同时,在外游历的司马迁同样看着水镜里的几首诗,心情激荡。
他父亲司马谈是太史令,他读了许多史书,同样不满足于书中只为帝王将相作,杜甫这几首诗全然从微末小民写起,从中却可窥当时历史的真实一角,司马迁大为叹服
“诗史竟是如此”有诗家情感,亦有史家实录。
他想起当年孔子修订春秋,不由满脸肃然,向着水镜的方向遥遥一拜。
“圣人当如是”
洛阳。
青年杜甫没忍住泪流满面,他不曾写过这些诗,却仍能感受到百姓的经年血泪透字而来。他想起自己在齐赵间游历所见的大好河山,眼中又是迷茫,又是不忍
“大唐怎会落到如斯地步呢”
叛军作乱、圣上逃窜,新君猜忌、百姓罹难。仅仅十几年之后,大唐就会变成这样吗
旁边的李白亦是叹息。他没有经过史书里的长安三年,也没有见奸小塞朝,对长安权贵的失望,还只在那一次次的求谒无门。杜甫未来的诗不仅冲击着其他人,也冲击着他。
他拍了拍杜甫的肩膀,安慰道 “会好的。”
他之前不赞同杜甫对朝中的奢望,如今却忍不住用这样的话来安慰他,也安慰自己。看到了那样的大唐,王座之上的君王,还会那样的麻木,无动于衷吗
兴庆宫。
李隆基整张脸都黑了下去“征调兵员补充乃是非常之举,杜甫身为朝廷命官难道不知道吗竟写下这样的诗抹黑朝廷,枉费君恩
高力士正要上前搀扶的手一顿忍不住奇异地看了一眼暴跳如雷的君王,迅速低下头。陛下,是真的不一样了。
东宫。
李亨已经收到了一些皇族递来的投诚之意,被自家父皇打压多年,他心中仍有犹疑,但如今他还是太子,若侥幸无事,那安史乱时继位的肃宗便是自己,自己对将领的猜忌,竟会酿成如此大祸吗
他忽然一阵心惊,纵史书可以模糊,杜甫的诗笔也会将他钉在耻辱柱上
不说这些人反应如何,震动最大的还是诸时空中的百姓,自古以来,少有诗人将目光落在他们的身上,他们只是王朝之下的灰尘,太平之世尚可安稳度日,一遇上昏聩君王、兵寇作乱,致使世道倾颓,便如蝼蚁草芥,惶惶不可终日。他们的血泪辛酸,又有谁曹关心呢
可是,真的有这样一位诗人,他愿意记一记黎民苦,苍生泪。水镜说,他和人民站在一起,是人民的诗人。
有人没忍住悄悄红了眼眶 “俺要让孩子学诗,学诗圣的诗”
“俺也要”有人附和道, “俺要让俺的孩子学写诗,让他好好记下俺们穷人家的苦,记下那些贪官污吏的恶行
天宝年间的百姓抹了一把眼泪,眼中既有愤恨,又有难以置信。
大唐承平百年之久,他们才过了一段物阜民丰的日子,谁能想到十几年后又会身陷兵戈,变成道旁枯骨。
新安、石壕、潼关诸地的百姓更是目眦欲裂,心里恨毒了那发动叛乱的安禄山。有一些人更是
把玄宗肃宗一起怨上。
“平时要我们交税,兵败了要我们充军,贫苦人的命就不是命了吗”
嘘你小点声,不要命了
“要命也是这十几年好活了,我还不能骂两句吗唉,要是我们在那太宗年就好了,太宗皇帝是好皇帝啊
“谁说不是呢唉,要是陛下是太宗皇帝就好了。”
初唐。
杜家的门槛都要被踏破了,王命急宣,命杜审言入神都面圣,杜审言刚送得州郡长官出门,便看到自家门口堆了一堆东西,什么鸡啊肉啊面饼瓜果,还有布匹老酒和各类农货,五花八门几乎塞了满门。
杜审言小心地避开脚下物什,怔愣地问“这是怎么回事”
外面的管家好不容易将一只快被压死的鸡薅出来,擦了一把额上的汗,无奈道“这都是附近的百姓看了小公子的诗送来的,我拦都拦不住。
话是这么说着,管家的眼神也是热切得不得了。他虽在杜家做事,可也是个穷苦人出身,上面的三吏三别他也看了。自古诗家笔,少有写黎民。
水镜上说得没错,小公子是圣人啊
杜审言听罢管家的解释,不由得怔在原地“孙儿尚未出生”
州郡长官是个精明人,看到这一切不由得对杜审言更重视几分,他反应极快地笑道“未出生有什么关系,诗我们都看到了,这是百姓感念诗圣为他们作记呢
杜审言回过神来,摆摆手推辞 “大人言重,孙儿只是写了几首诗,当不得百姓如此爱重。”
州官笑得愈发亲切和善杜大人过谦了。杜大人不愧是名门之后,诗礼传家,连孙辈都这般出色,怪不得陛下也这般重视。杜大人还是快快收拾一番,带上家眷,本官派人送你们去神都面圣。
杜审言不耐这些逢迎,只笑了笑,略略拱手道“劳烦大人了。”
北宋。
苏轼目露感慨杜工部以史笔写诗,三吏、三别之中,既有百姓乱离,又有黎民深情,更惊心的,是大唐倾颓之实录,君王之失,延及百姓,便是灭顶之灾。
苏辙亦是点头,念起杜甫的忆昔诗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虽犹藏万家
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一旦兵戈起,便是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莫说时人难以接受,我等后人观之,亦是叹息不已。
杜甫用自己的诗笔,记下了诗笔不暇书写的黎民之情,他的内心应该是煎熬的,眼看着盛世大唐一夕倾塌,自己读圣贤书、食君王禄,却无法为世道出一份力,他的才华,前半生蹭蹬在长安,后半生流落在各州县。
世道倾颓,民有倒悬,壮志难酬。半生流离的他来到蛋地,于浣花溪畔结庐而居,他来到武侯祠,看着诸葛亮的遗迹感怀不已,写下了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他遥想着诸葛亮的功业,渴望有名臣贤相匡扶社稷,而诸葛亮赍志以殁的悲剧结局,亦使他感怀不已。
自古及今,功业难成。
三国。
刘备双目含泪,握住诸葛亮的手,犹自颤声 “军师”他的军师,出师未捷身先死。天命,为何终究不在汉室啊
诸葛亮眸中也充满震动,不仅是为功败垂成,更是为杜甫诗中的感念臣遇主公,共匡汉室,出师未捷,便是有负主公所托。蛋中百姓不嫌臣负主之人,犹为臣立祠,臣纵九死,鞠躬尽瘁,又有何不可
刘备目中哀意更甚 “军师何以言此备得军师,方有立锥之地,军师为我、为汉室谋议良多,如何能说是辜负备在此立誓,信军师如信我,我之骨肉,称你为父,备与军师,休戚与共。“主公”
诸葛亮长揖而拜,纵此时前途幽寐,但得主如此,夫复何求许都。
曹操摸着下巴沉吟 “诸葛亮是有才之人。”
曹植看了自家父亲一眼,毫不客气道“爹您别想了,人家不会来投奔您。”
曹操眼睛一瞪 “有你这么跟你爹说话的吗就你话多,你爹我不知道吗诸葛亮都是蜀相了
曹植撇撇嘴,并不管自家老爹暴跳如雷,反正水镜说了,他当不上世子,未来还被兄长、侄儿猜忌,那还这么小心干嘛
破罐子破摔,直接摆烂。
在成都的杜甫度过了生命
中较为安定的四年,然而好景不长,好友严武病逝,他失去依靠,只好买舟南下,落脚蔓州。夔州都督对杜甫也很照顾,所以他在夔州住了三年。那些年岁的杜甫,如何不像普经的孔子那般,惶惶如丧家之犬
杜甫还有一首登临诗,说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万方多难、万家忧乐,一齐到了心头,所以蔓州登高,写下“万里悲秋”这样“艰难苦恨”的诗句,就是极为自然的了。
了解这漫长的一段,我们再来将望岳与登高做一个对比总结。两首诗分列两边,一短、一长,一张扬、一沉痛,就这样冲击着水镜下的众人。老来登高仍赋诗,少年豪情终不再。这种不再的背后,是李唐王朝沉痛的家国动乱。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147996/4246982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