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琵琶行4

推荐阅读:女帝座下第一走狗两界:别叫我邪魔!我有一枚命运魔骰饮食男女大道之上你们修仙,我种田文豪:这孩子打小就聪明北朝帝业旧神之巅万灵仙族:御兽长生

    大家应该很容易将乐曲的起伏与第三段所述的琵琶女的身世对应上,琵琶女“转轴拨弦三两声”,拉开了乐曲序幕, “弦弦掩抑声声思”,每一个音符都诉说着她一生的心事。
    开始时,弦音跳跃,欢快而又愉悦,或许她想起了自己年少时的辉煌恣意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紧接着弦声转涩,她的情绪忽而低落下来,想到“弟走从军阿姨死”,曾经的亲人好友个个离去,她自己也是“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庭零落,只好嫁给一个商人,曾经风华无限的琵琶手,转瞬已经寂寂无名,不由得让她生出无限的“幽愁暗恨”
    弦音忽转,伴随着“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的铿然之声,她的内心也转向对“商人重利轻别离”的控诉,对自己沦落命运的控诉。
    这里我们同样可以用来折线图表示她的情感走向,序幕拉开,对应序曲的基调;妙龄时风光无限,纵情欢畅; 老大后门庭冷落,寂寂寥寥;独守空闺时愤懑不平,怨叹不公;
    忽忆少年事时梦醒神伤,悲伤不已,同样经历了一个起始升降升降的变化。起伏变幻的琵琶曲里,蕴含着她一生的情愫。
    唐朝。
    白行简感叹再三 “真是一个苦命的女子。”
    从“名属教坊第一部”到“梦啼妆泪红阑干”,命运之翻覆真令人无限唏嘘,这些女子为什么不能结局圆满呢白行简又叹又怜,想起冯梦龙那日交的作业,他忽然灵光一闪
    “我想到下一本传奇要写什么了”“写什么”白居易饶有兴趣地问。
    “便写一个里坊女子,邂逅风流少年,待生资财耗尽,为生计计便弃他而去。后见生之寥落,又决意从良,亲身照料于他。其后生连中科举登官及第,显耀门庭,女子顾忌二人身份不相匹配,心生去意,然生执意不肯,情深不改,亲娶她为妻,而后女子夫荣子贵、荣耀加身,满门清华。便欲借此文,使天下人知倡女亦有节行。
    好妙”白居易听完连声赞叹, “情致跌宕奇思妙想,倡女而为荣门,更是古之未闻,吾弟大才,快快写来”
    得到兄长肯定的白行简志得意满,神情振奋道“我今夜便构意章程”三国。
    不同于
    白行简的激动,曹植却是悠悠哀叹,不仅是因为琵琶女悲惨的身世,他有些自伤其类了。
    楚棠曾说,他的一生以建安二十五年他哥继位为界,前期纵马恣意少年郎,一身报国壮志,后期遭到兄弟、侄子监视,惶惶不可终日,这和琵琶女先时被人追捧,后来独守空船黯然神伤有什么区别
    想到这里,他颇为怨念地再次看了旁边的兄长一眼,现在才是建安十三年,他已经感受到建安二十五年在之后的悲哀了。
    犹自沉浸在优美诗境中的曹丕四弟近来可是病了
    主位的曹操倒是福至心灵般看懂了点苗头,一颗老父亲般的心又痛了起来,儿子真是难养啊。
    昔日年轻貌美,而今年长色衰;昔日百般受追捧,今日独守空船;昔日欢乐恣意,今日寂寥悲伤。强烈的今昔对比间,我看可以看到一个封建时代孤独漂泊的弱女子形象,这个弱女子的遭际让诗人叹息不已,竟至于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琵琶女为何会让诗人产生这样强烈的共鸣
    终究是说到这里了。元稹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微微叹息 由人观己,一支曲、一番诉,却是勾起了天涯人的贬谪之悲。
    白居易很贴心,在诗前写了一段小序,交代写作缘由,我们回过去看一下。
    元和十年,予左迁江州司马。大家做过文言文迁表示官职变动,右迁是升官,左迁就是贬官,比如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还惦记着给苏轼写和诗的韩愈我又被贬了
    好吧,已经习惯了。入仕至今,他因性情刚直,得罪了不少权贵,所以屡遭贬谪,大概后来的他,又得罪了某位权贵吧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明年就是第二年,这是他来江州的第二个年头。剩下的诗里面都有写,就不再赘述,注意一个特殊句式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这是一个状语后置,正常句式是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大家翻译特殊句式的时候要把它调整成正常语序再翻译哦
    北宋。
    苏轼很有研究精神 先前看故都的秋之时,便觉后世句法与今截然不同,想必他们都习惯了新文学的句法,所以将古文之句目为特殊吧
    苏
    辙点头 “应是如此,楚姑娘所说的阅读理解,看来除却理解诗文深意,还包括句法词法倒是与我们的小学有些类似了。
    古代所谓小学,是经学上的一科,包括释音、释义、释形,也是为学的基础。
    苏轼颔首,哪怕是他们学古代典籍,亦需从认字、句读入手,这样的安排并无问题。但是想到楚棠之前强调过的错字,苏轼的嘴角忍不住微微翘了起来,他有一个预感,这个特殊句式,定是难倒了后世更多学子。
    看到最后几句。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之意。”出官就是京官被贬往地方任职;感斯人言是感于斯人言的省略。
    他说我被贬至今已经是第二个年头了,一直恬然自适过着自己的日子,也不觉什么怨艾悲苦,直到今天听了你的一番诉说,才忽然生出了贬谪的哀伤。何以至此我们看诗,白居易和琵琶女的经历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水镜上出现了第四段的内容,“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难怪如此。
    一段读罢,杜甫感慨着“本为京官,仕途顺达,一夕遭贬,身上又是患病,遥想旧日种种,形势翻覆间岂会无有悲哀之意。
    仕途难料啊
    李白饮下一口酒,包括他在内,水镜中提到的诗人俱是郁郁不得志,哪怕豪如魏武,亦是难以完成统一天下之夙愿,难道传世的代价,便是百般磋磨吗他难得有几分感伤。
    白居易说,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琵琶女在京都,是色艺双绝, “一曲红绡不知数”,白居易在京都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史载,白居易少时苦读,参加科考之后, “十年之间,三科登第,名人重尔,迹升清贵。”仕途比李白杜甫顺畅了不止一点,连中唐大佬韩愈都比不过他。
    李白杜甫韩愈扎心了小娘子。
    韩愈想到这也颇为怨念,他曾经参加了三次进士考试,均是失败,第四次才得以考中;考中进士后,他又三次参加吏部的博学鸿词科考试,无一例外均未考中,白居易这种三科登第的经历岂止是比他好了一点
    韩愈有些辛酸,又有些高兴,白居易是个人才他早就
    知道,朝堂多了这样一位贤才之士,是国朝之幸。
    可是,白居易怎么就被贬了呢自己怎么就又被贬了呢
    太极宫。
    李世民听到白居易耀人的简历也不由得目露赞许 “一次便难,白居易竟能三科登第,可见才华横溢。”
    嬴政和刘彻闻言也是在心里点头,是个有才的。这样有才能的一个人,怎么就被贬了呢他们和韩愈想到一起了。
    说起来,白居易和韩愈作为中唐两大诗派的扛鼎人物,同朝为官近二十年都没有交往记录,直到韩愈晚年才有了些诗词唱和,难道前几十年他们没有t到彼此的人格魅力
    白居易
    韩愈
    这种私人关系难道也值得探究吗终南山。
    李白失笑,后世的有些关注点真是异于常人。
    元白诗派抑李扬杜,白居易还写文章嘴过李白的诗风雅比兴十不存一,韩愈很喜欢李白,是李杜双担,莫非他俩是因为自家偶像所以各自看不顺眼
    李白吃瓜的笑容凝固在脸上怎么还能和我扯上关系白居易我现在还没嘴你这小娘子能不能不要随意揣测他只是在心里构思了一下,根本来不及写出来就在前几课被剧透了一脸,他还怎么写
    韩愈府中。
    妻子卢氏饶有兴趣地推了推丈夫的肩膀 夫君,真是因为如此么
    韩愈无奈了 “夫人怎么也这样调侃,且不说那白乐天如今未曾写这样的文章,便是写了,我之迁怒,又岂是君子所为
    李白和王维也没什么交集,按理说,两人同时,又都是当时的顶流,还有共同好友孟浩然,二人又都拜访过玉真公主,明明有一百次交往的机会,偏偏就是没有,也不知道是为什么。
    李白
    一旁的杜甫忍笑 “似乎确实未见太白兄与王摩诘交游。”
    李白表情平静 交游一事因缘际会,各随心意,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另一边,万万没想到还能cue到自己的王维未曾相交便未曾相交,后世怎么连这等小事都要探询。
    王摩诘心细如发,电光火石间想起楚棠之前的言语,忽然有所明悟
    文人私交,在后世眼中,不会也是“八卦”中的一类吧
    历史上还记载了有关白居易的一个小故事,说他初到京师时,拜访名重一时名士顾况,顾况看到他的名字出言调侃,说,长安的米价很贵,你想在这里住下来可不那么容易。然而等他打开白居易呈上的诗却是翻然赞赏,夸耀道
    “能写出这样的诗,在长安住下来还是很容易的。”白居易送上的诗正是那首赋得古原草送别。
    众人的兴趣一下子被提起来了,纷纷想知道到底是什么诗才会让人说出这样一番话。在大家期待的目光中,诗歌原文被放了出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东晋。
    谢灵运于廊亭读到了这首清淡的小诗,一双眼睛越来越亮。即使早已见识到了唐人的手笔,他仍然会一次次为他们的诗作所惊叹
    “此诗初读只觉平平无奇,细品之下却是大有深意,草木岁岁枯荣,纵有火烧残,来岁春日仍会有新芽长出,欣欣向荣、生生不息之理自蕴含其间,如此才是天然之诗
    自孙绰、许询起始,时下盛行玄言之诗,于诗语之间寄托玄理,却形象全无。他自得于自己的诗,以记游发端,摹山川胜景,而后道德穷通之理,可在这首诗的对比下,他诗作结尾续上的玄言是何等相形见绌
    唐朝。
    隐居茅山的顾况再次听得这一桩旧事,唇角浮现起几分浅淡的微笑。他素来轻狂,看到白居易的名字忍不住出于调侃,直到看得帖上之诗,才识得眼前才俊。他以为白居易诗才已是佳绝,可今日读到琵琶行才知晓,当真有人一支笔足矣移人。
    有诗如此,何止在长安居易,便是天下亦可去得
    连各朝名家都赞叹不已,更不用说天下百姓了。白居易的诗本就通晓平易, “离离原上草”几句更是明白如话,仿佛童谣一般从口中说出,却又蕴含哲理。最重要的是,它短啊比琵琶行短上太多太多了
    这样浅近好读的诗句一下子便受到了市井百姓的青睐,连垂髻童子都能几遍成诵,一时之间,蔚然成风。
    可以说,白居易三科登第,初步证明了自己的政治才能,又凭绝佳的诗才得到了大佬赏识,可谓是长安的新晋顶流,名满京城,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是后来呢琵琶女年老色衰, “老大嫁作商人妇”,诗人也因为触怒皇帝,被贬出长安。他们都是曾经辉煌的京都子,现在俱成了浔阳江上的落寞人,命运何其相似
    和京中相比,浔阳是什么样的呢“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没有音乐,地方也太潮湿了,湿气重对身体不好,可能白居易就是有点水土不服,所以才病了的吧。
    生病的人总是脆弱的,更何况他日日夜夜听到的是什么呢“杜鹃啼血猿哀鸣。”猿前面讲过了,杜鹃也是悲啼之鸟,传说杜鹃鸟啼叫的时候,会从嘴里淌出血来,声音极其悲切。
    难道就没山歌村笛之类的可以解颐吗 “呕哑嘲晰难为听。”他在浔阳连个解闷的都没有。这里埋了个小心机,照应上了前面的“举酒欲饮无管弦”,也侧面凸显了琵琶女的难得,这样,一整篇都统摄到音乐里了。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一番话娓娓道来,既说清了自己的感慨,又表达了对琵琶女的赞赏,情致委婉、平易流畅。
    这一段也是考试的重点,大家一定要高亮注意哦尤其是“呕哑嘲听”四个字,划重点
    院子里,白居易的表情顿了顿 “这四个字也没有那么容易写错吧”也值得这样单独划重点吗
    学霸的思维高度永远和普通人不在同一个水平。
    一旁的白行简
    兄长,该关注的似乎不是这个问题吧
    看看他哥哥在诗里写的,多么困顿啊他听完都有些难受了。“嗯”白居易看了他一眼,缓缓笑开, 你是说贬谪之事不然还能有什么白行简用眼神回答。
    白居易笑了笑,嘴角含着几分淡然 “仕途风波难料,彼时境地,我虽心中不郁,但此时闻之,倒也如观他人,又何必为未来之事忧心
    他这样说着,言语间似乎真有了些“乐天”的意味。
    白行简张了张嘴,话是这样说,但是贬谪之因语焉不详,他总觉得没那么简单。
    白行简对这位兄长尚有几分了解,家中儒教甚敦,他兄长立下的志向是达则兼济天下,否则也不会写着诗都想着要讽喻现实补蔽时政了,可是在
    这首琵琶行里,他却听出了萧然之音,兄长到底是因何事被贬,心境才会隐隐发生翻覆
    另一边,再读一遍诗歌的元稹仍是忍不住叹息,听完讲解更是忧伤不已。出贬京师,谪居浔阳,又受湿毒之苦,无丝竹好友可慰怅怀,乐天兄在浔阳,真是苦楚不堪啊
    他第一反应是若是能帮好友一把就好了,随即想起来楚棠前面说他那时在四川,说不定也是被贬了,心里不由得更加郁郁,同样遭贬,他和乐天兄不愧是难兄难弟。
    同样有过被贬经历的韩愈不禁也生出些共鸣,如前所述,白居易的仕途比他顺遂得多,朝为京官、暮徙州县,连他都难免落寞,更何况是一路平顺的白居易他摇了摇头,沉默地饮下一杯酒。
    江湖多风波,舟楫总失坠。
    北宋。
    无想寺中新进的小沙弥恍然大悟看向对面的周邦彦 “原来你日前作的那句词是从白居易那抄化用来的
    周邦彦
    夏日酷暑,他在无想山中寻凉,无想山中有寺一间,南唐名臣韩熙载曾在其中读书,他慕名前往,一为偷闲,二为静心。
    山中秀美,他睹秀生情,填了一阙满庭芳,其中有“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之句,脱胎于白诗,他本甚为得意,觉得此句含而不露,结果这个小沙弥竟说他是抄的他以诗入词,自然别有一番妙趣,怎么能用抄袭来评判
    周邦彦颇有些愤愤,打定主意要多寻前人好诗入词,为词中引入清新雅正的诗家格调。
    东晋。
    陶渊明也有些沉默,为白居易笔下的浔阳。他尚在浔阳隐居,浔阳山水灵秀、风情质朴,甚合他的心意,哪有白居易说得这样惨陶渊明觉得自己的隐居之所被人黑了。
    正这么想着,水镜里的话锋一转
    不过看白居易和元稹的往来唱和,他在浔阳确实还比较恬然自安,应该就是像他自己说的,听到琵琶女的自述,所以忽然勾起怀想,心生哀感吧但是,这首诗真正感人的地方在哪里呢
    难道不是琵琶女落寞沉沦、独守空船黯然神伤的一生有人为诗中的琵琶女唏嘘。
    非也,难道不是白乐天才华横溢却遭贬谪、谪居卧病有人为白居易的仕
    途波折叹惋不平。这些都不是。
    白居易是一个封建士大夫,士农工商,士最是清贵,哪怕他现在是一个贬官,只有区区九品,但在身份、在社会心境上,他都处于绝对位置;
    可琵琶女呢,她只是一个倡伎,在社会最底层,纵然她有琵琶圣手,可如今已经是个“过气明星”了。
    自古以来,士人耻与倡优并列,可白居易在这里却肯摒弃成见,由衷地感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他将自己与琵琶女放在了同等位置,封建社会下层的琵琶女与精英阶层的知识分子成为同调,就像伟人说的,作者与琵琶演奏者有平等心情。这是这句诗的高度所在,是千年前尚还蒙昧的民主思想的回响。
    u主想,这句诗琵琶女一定听懂了,并且深受震动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她决意再为白居易弹奏一曲,不是霓裳六幺那样的场面之曲,而是发自内心的,支曲酬知音。
    “凄凄不似向前声。”
    这样哀切的琵琶声寄托了琵琶女心中无限的落寞怨艾之情,竟是令船上所有人都忍不住哭了起来,而满船之中,谁又哭得最厉害呢江州司马青衫湿。
    江州司马是白居易的代称,青衫是唐代官袍的颜色,三品以上穿紫袍,四、五品着红,六、七品着绿,八、九品则穿青色,白居易这时的官阶是从九品,只能穿青袍。
    他的眼泪是那样深重,连衣袍都被打湿了。这固然是一个夸张的说法,但也可以从侧面看出他心中的苦闷。一支琵琶曲,两个失意人同是天涯沦落人。
    “白大人真是一个好人。”有歌女抹着眼泪说道。
    她也是个琵琶女,来往献技于筵席间,达官贵人虽然赞赏她的技艺,可她知道,那些人看她的眼神中没有半点尊重。
    她本也不曾在意,因为她本就是卑贱之人,,与那些达官贵人是云泥之别,哪怕“老大嫁作商人妇”, “去来江口守空船”,不都是她的命么可白居易却说,同是天涯沦落人。
    她又哭又笑,原来也有人的眼里,看得见她们。
    市坊之中,几乎所有倡优伶人都被这句诗感动了,有人整顿衣裳,郑重地抱起了手中的琵琶。“你要去干嘛”小姐妹不解地问。
    她回眸,嫣然一笑 “去练琵琶。”
    练好琵琶,希望有朝一日也能逢上那位名满天下的大诗人,用一支好曲,换他一首琵琶行。小姐妹眨了眨眼,忽然也握紧了手中的玉箫, 琵琶行可以,玉箫行也行吧
    一时之间,全国各地的倡优伶人都纷纷开始苦练技艺,盼望着哪天遇到些名家诗人,为她们写一首两首歌行。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147996/4246984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