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其他 > 文娱行者 > 第四十五章 身家丰厚

第四十五章 身家丰厚

推荐阅读:洪荒:悟性逆天,我为截教第一仙深渊入侵?身为魔修的我笑了战锤:向虚空领主致敬!好好好,我抢功劳是吧?不死秦王,从吃下金蝉开始横推武道:从降妖伏魔开始皇帝替身:我的体质每天增加一点艾尔登法环,但是带着风灵月影领主:序列主宰金丹是恒星,你管这叫修仙?

    《春江花月夜》经港台一带的渲染,向南洋辐射。
    许多著名歌手,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表达了对张斯的喜爱与崇敬。这使得专辑影响力扩大,销售如潮,以至于这也成为一种现象,在各地报纸上出现。
    经过许多功夫,销量稳定,终于到了尾期。
    而统计之后,得出数据,达一千多万!
    “成绩公布,震惊乐坛,顿时人仰马翻。百万之数可封神,四百万则属巨星一流,达到千万,除了至尊二字,无法形容。”
    这是报纸上的说法,并不很夸张,基本属实。
    华语唱片并不具备全球发行的能力,因为经济文化的劣势,欧美人是不会听华语歌的。所以这一成绩只算了亚欧销量,至于欧美,一些华人应该会购买,但不会很多。
    无论如何,单张千万的数字就在眼前,张斯已经是众神之上的至尊了。
    “确实很意外,就像做梦一样。”黄霑在接受采访时,有些哭笑不得,说道:“我们预测过结果,以他的影响力,大概能稍稍赚些,应该不会很多。所以制作的时候,都是精装模式,偏于小众类型。
    从封面到编曲,从水墨画到整体风格,哪怕是几行文字,也精雕细琢。按他的说法,是为那些喜爱他的歌迷准备的,并不需要很多。
    但实际情况出了些差错,这也使得我们后来比较吃力。当然,得出这么个成绩,最大的感觉自然是欣喜,我们两个老家伙能亲自参与,说来是一种荣幸……”
    在专辑发行之前,大家抱着各种心思。
    有热烈期盼的,有纯粹好奇的,有等着看笑话的……但面对这个结果,都是同样的惊愕不已。一个业余的歌手,为自己的歌迷作了几首歌曲,竟然得出这么一个成绩,令其他歌手情何以堪?
    当然,其他歌手不会羡慕嫉妒恨的。
    因为他们始终认为,张斯属于玩票性质,不会在乐坛久待。再者,这个成绩实在太吓人,他们离的太远,除了仰望之外,已经生不出其它心思。
    而且张斯具有不可复制性,别人根本做不来。
    首先是歌曲的质量,十首华夏风的佳作,明明可以出十张专辑,偏偏凑在一起,别人如何能办到?有乐评人说“这里集中了十年的流行乐变迁,仔细琢磨,可以在短时间内推动大陆乐坛前进十年”。
    其次,他的身份错综复杂,属于跨领域的人物。
    这次有好多不听音乐的人,都来购买了专辑,数字非常惊人。这得归功于他在文坛的作为,读者遍地,已是无可争议的“大陆第一畅销”作家。
    读者们即算对歌曲无爱,为了他们心中的“通俗文学大师”,“华夏第一诗人”或是“精神导师”,也要出一份力的。
    前世金庸的影响力,被人概括为“有井水出有金庸,有金庸处有议论”。
    而张斯的议论已经超越了他,尽管出道不久,尚缺积淀,影响力已有些类似。在这无数的人中,莫说是十分之一,即算是百分之一的人,来了兴趣,买那么一张专辑,这又是一个怎样的数字呢?
    就连一些典雅的餐厅,也放了他的歌曲,这倒是第一次碰见。这类地方,属于流行乐的禁区,通常只有一些古典的纯钢琴演奏,或是历史上的经典曲目。张斯占了作家身份的光,被人高看一等。
    由于是自己的完全原创,已有些人说他是“音乐天才”,更夸张的是称“演唱艺术家”,由此他的专辑自然也就多了几份“艺术感”,那些附庸风雅的人,对此十分推崇。
    “他是有功绩的,大的出乎人意料。
    可能大家尚未意识到,很多少年的男女在讨论《兰亭序》的书法和王羲之的逸事,在辩驳青花瓷的年代与特色,在寻觅头发的故称与型式……
    这些事如此细微,自然小的很,许多人读了,或许感觉不值一提。但我知道潜移默化的力量,比晴天霹雳更有作用。这些细枝末节的功夫,迟早有一天,要令世人大吃一惊。
    我何以如此肯定呢?
    因为在无意之中,我摸索到了贯穿始终的线索。
    从《射雕》到《神雕》的文风清隽,从《品三国》到《明朝》的历史渊源,从现代诗到流行歌的古意盎然……一切都是今昔交汇的,在最先进的技巧中,藏匿着最醇厚的古识。想来,这并不是某种巧合。
    我们的文化有过断层,所以年轻人与老年人的隔阂,十分之大。而我们的认知与道德出现了问题,随着经济的进步,混乱无比。这是因为,我们无所适从,在错综的社会面前,找不到心里的归属。
    华夏是一个文化浑厚的民族,但眼下这代人,并不是有文化的华夏人。由于对自己的过往,缺少认知,我们难于判断接下来走的路。慌忙从别人那儿学来的伎俩,或许是高明的,却不见得适合我们。
    而寻根是一项艰难的事情,甚而无从着手。回望我们的遗产,烟波浩渺,我们传承的手段显得拙劣。而张斯寻到了方法,在不经意间,打开一个泉眼,涓涓之流,接连灌溉而来。这样的功德,当世没几人比得上。
    犹记得那次去桃源,在图书馆前见到的景象。
    余先生穿着唐装,踩着布鞋,背着双手,在教许多孩童读书。张先生也在场,一袭长袍,站在一旁静听,面上带着温和的笑意。余先生读完了,他便上场,给大家解释文意,两人一读一解,配合默契。
    那些少小的孩童,并不全能理解,却坐在蒲团上,挺直腰板,默默地听着。
    朝阳下的情景,令我心生感触,桃源出现这样多的有心人,何其幸也。如此功利仓皇的年代,还有人不声不响,在做这样可能完全没人在意的事,这个民族,毕竟是有希望与前途的……”
    这是一篇文化界的评论,与歌曲已没有什么重要干系,不过是作了个引子。内中提及了许多事,是之前人们不曾想过的,倒引起了少部分人的深思。而它很快又淹没在众多喧闹的评论中,并未引起世人的重视。
    专辑大卖,议论仍在继续,由此带来的事迹效益是,张斯忽然多了一大笔钱。
    所以有人开玩笑,说道:“当年《东风破》出来的时候,翻唱者无数,很多人都用作了商业,张先生却毫不在乎。如今年纪大了,反而没什么气魄,竟要跟我们这些小歌手夺些微薄的利润。张先生是诗人,怎么可以这样庸俗呢?”
    读者看了,不免好笑。
    “那是人家的歌曲,给你们用了一首,应该感恩戴德才是,怎么还说这样的话?张先生现在上有老,下有小,也需要养家糊口,生活压力这么大,你们怎么就不理解呢?”
    这是坊间流传的笑话,没什么恶意,不过是用来逗趣罢了。毕竟人家自己的东西,平白无故的,为什么要给你用?
    虽然有攻有守,大概也是同一人编造出来的,实则是自说自话。用意是说明处在这样的世界,谁的生活压力都大。至于“上有老,下有小”多少有些揶揄的意思,重点不在单云清身上,而在冯轩轩未婚先孕这件事上。
    由于下了许多功夫,这件事处理不错,大家已可以用平常心来看待。
    正如现在有人以此来揶揄张斯,虽然有些取笑的意思,同时也说明,大家心中已经没什么芥蒂,感觉很正常。
    由此倒是牵涉起另外一个话题,许多人好奇,张斯的身家到底有多少?
    “从他发家的时候开始,首先是小说连载,《射雕》由于是第一本,稿费并不很高,到一半的时候,才开始调整。之后的几本,无论是《明朝》,还是《火与冰》,拿的都是业内最高价格。
    当然,这个价格是值得的,因为他带来的收入,总是成百上千倍。
    加上平日的零碎文字,总共加起来,大概在百万左右。这在一位卖文为生的作家来说,两三年的光景,能有这么一笔收入,还是很了不起的。此外,还有主讲《品三国》那了出场费,也有数十万。
    这些只是小头,待《射雕》发行,统有千万册,获利便十分大了。将连载的稿费相加,也不过是它的零头。《明朝》与《品三国》销售稍低些,但两本加起来,又超过了前作。总计算来,作者大概有四千多万的身家。
    听闻《桃源报》得以大力发展,全靠他的身家支撑,花费了不少。具体用了多少,除非拿到内部信息,已经不可考证。
    不过《桃源报》已在港台与海外筑基,花费肯定不小。
    那么,将前面的一切清零,我们重头算起。
    《活埋》在美国卖得四百万美元,兑换华夏钱币,可值三千万;欧美一带,其总数大约有其一半;港台南洋一带,属于分账模式,可得一千五百万;大陆较南边稍稍高些,在两千万左右。
    扣去税务,此片净收入约有六千万。此外,唱片狂销,获利只比电影差些。将两项相加,大概在一亿左右。
    许多人看见这个数字,定要被吓到。
    一个少年,短短两三年的光景,积累到如此财富,怎能不令人惊奇?
    而他的致富之路,亦颇特殊,都与文艺相关。如此,可不可以说,国家富强了,对这类的服务的需要增加了呢?这是一条新路,可资许多人借鉴。
    不过,说来也真奇怪。
    张斯原是豁达大度的性格,花钱不知爱惜。家中装修尽管低调,看不出富丽堂皇的气息,而精致典雅,是真正要花大价钱的。此外还在城中另买了房子,以作会客之所,传闻郦清与雪伦都受邀在此暂住过。
    桃源城中,许多新建的图书馆与公共措施,也是他捐的钱。
    如今反倒不见这类事了,或许是倩依女士管的严,不敢再大手大脚花了?抑或是随着财富日增,人也变得吝啬了……”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148099/4250681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