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先生教我
推荐阅读:我在大夏窃神权、我在妖魔世界拾取技能碎片、开局赠送天生神力、落崖三载后、我父刘玄德、综漫:从尸魂界开始砍穿万界、我在修仙界大器晚成、横推武道:从虎啸金钟罩开始、横推武道:从龙象镇狱开始、从魂动机开始姬械化斗罗、
荀笙僵在原地,而后赶忙摆手道:“微臣才薄,岂敢为人师长,恐使明珠蒙尘。”
昭皇大笑几声:“我听闻,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荀卿何必妄自菲薄。你的几篇文章我也看过,虽然引用的一些实例有些瑕疵,但是不掩其骨架清奇。”
荀笙在这边读的史书不多,和那些有资格面圣,严于治学的大佬没法比。那些文章虽然格局大的离谱,但是荀笙换下来的那些例证,就显得不伦不类了。
太虚剑宗都是武夫,荀笙基本上就是最有学问的,他们哪能挑荀笙的毛病。东方未明和尹老相爷都和荀笙关系暧昧,自然也不会计较这些,计较的时候也不会明说。至于昭皇,则不会在意这些。
荀笙猜想,以昭皇的智慧和情报能力,对自己和东方未明的关系应该看的很通透。虽然自己现在还没有实质上做什么,但是昭皇应该是信任东方未明的。
若是自己真的能破两国之局,昭皇肯定不介意把周庐彻底交到东方未明手中,有功就要有赏嘛。
周庐掌握那么多资源,全昭国人人都知道周庐存在的目的是压制武林势力。可谁要是真觉得有一司名为势至,专职监察皇城,高手如云,组织起来战斗力堪比皇城禁军的周庐,真的就只能够压制江湖,那只能说明这个人的脑子必然和硬物做过多次接触。
如果昭皇真的想立十二皇孙为皇太孙的话……
昭皇驾崩之日,就是周庐择主而动之时……
想到这里,荀笙莫名惊出一身冷汗。
这事儿昭皇心里怎么想,荀笙不管,可这事让自己知道作甚?
荀笙确认似的问道:“不知道陛下欲使微臣为何人师?”
昭皇一脸“这个问题问的真蠢”的样子,而后一把把自己的小孙子李初一抱起来:“我这皇孙,你看如何?”
荀笙赶忙躬身道:“微臣不敢。”
说实话,让自己一个自诩xx主义者的人,调教一个未来极有可能是封建君主的孩子?那会调教出来一个什么样的怪物?
陛下何故造反?
这种事儿,也太朋克了吧!
不过荀笙本是天外人,只身入江湖,庙堂他看不上,更容不下他。而且对于朝廷而言,还是不虚剑宗更需要他。
荀笙也不觉得昭皇真就想让自己当十二皇子的传道恩师,就算真的要自己当了,堂堂皇子也不可能只有一个老师。正常情况下,别人要是有这恩遇,那肯定纳头就拜生死相托了。多半,昭皇只是收买人心。
以昭皇的身份,不可能去腆着脸求荀笙给自己孙子做老师。荀笙一再推辞,他不动怒就算是有容人之量了。
刚好有人来报,西境有军情,荀笙准备退避,却被昭皇叫住,一起聆听军报,搞的荀笙有些无奈。
听罢,昭皇终于讲到了戏肉:“荀卿,我昭国男儿,这两年葬身西境者不知几何。说是西域诸国联合,可那些乌合之众,背后若无人指使,如何敢犯我昭国天威。这次中断任务,先让你游历大罗,又召你进京,便是望你能拿出一良策,破此两国之局。方未明说,你胸中已有成竹,不知可否将来听听?”
荀笙摇了摇头:“陛下,微臣胸中确有一策,只是此策不能为人所知,故还请陛下给臣一点时间。”
昭皇挑了挑眉:“哦?连我也不能知晓?”
荀笙点了点头:“陛下也不能。”
“荀卿可知。”昭皇一双苍老的眼睛盯着荀笙的脸:“每拖延一天,边境驻军就会耗费多少粮草和衣物。朝堂之上,又会有多少奏章递上来。里面的内容和祈使,又会是何等朝三暮四?”
荀笙这才稍稍有些放松的说道:“陛下只是觉得拖延时间费力,却不是不愿为臣拖延时间。此君臣之信,可鉴千古。”
荀笙先是不露痕迹的拍了个马屁,而后才正色道:“至于如何拖延时间,又能减轻朝中压力,微臣倒是有一个法子。”
“哦?荀卿有何妙策?”昭皇好奇道。
关于域外诸国,昭国自然不可能真的怕了。只是狗朝着你喊,你又不能真上去给他两棒子。万一被咬一口不是什么大事儿,可终归还是要疼一会儿的。
荀笙眨了眨眼:“域外诸国在我朝多有质子,陛下可以遣返几个质子回去。他们内部乱起来了,自然就没有功夫冲我昭国大喊大叫了。”
昭皇好奇道:“可是那些质子,又怎可为我昭国做说客?”
荀笙摆了摆手:“自然不是让他们为我昭国做说客,只是他们也有域外王室血脉,让他们回去,乱一乱诸国罢了。”
质子回国争抢王位倒也不少见,只是昭皇还是不解:“可又如何能让他们上位之后心向昭国?难道要我国为其出力?”
世界上最一言九鼎的职业是封建统治者,但是最不讲信用的,往往也是封建统治者。昭皇作为泱泱天朝的皇帝,有君师之称,圣人之谓,说话和放屁一样都不知道多少次了。
那些连史官和士子都没有的域外诸国,难道说话能靠谱?
荀笙摆了摆手:“陛下,我等不需要他们上位之后效忠昭国,只要让他们乱起来就行。最好大罗为了整顿这份力量,让他们重新听自己的话,也下手干涉他们的争夺,这样更不会有人盯着昭国不放了。”
这么简单的策略,昭皇自然不可能想不到,只是问题在于:“难道荀卿就这么有自信,一段时日过后,定能破两国之局?”
问题不在于如何让域外诸国乱起来,而是诸国乱起来,昭国不下手,域外诸国真的被大罗那边捆绑上,那昭国日子过的要比现在更不安宁。要是下手干涉,昭国则没这个精力,还不如不放质子归国呢。
归根结底,还是在荀笙能不能有把握真的破局。
荀笙没有向昭皇拍胸脯保证什么,而是反问道:“陛下觉得,昭国和大罗之局,症结在何处?”
昭皇能把持朝政这么多年,政治才华自然非同小可,怀抱着小孙子讲了一番。多半是什么“卧榻之侧”或者“天道有常”之类的话。翻译翻译呢,差不多就是修昔底德陷阱的意思。
荀笙摇了摇头:“这只是原因,并非根本。”
昭皇怀中的十二皇子睁大了眼睛,昭皇摸了摸小孙子的脑袋,也有些好奇的说道:“还请先生教我。”
荀笙微一愣神,直到刚才,他才总算清醒的认识到,为什么昭皇李天澍被称作一代雄主。
但是荀笙很快就回过神来:“其实大罗和昭国之间的矛盾很简单,昭国有茶有瓷,大罗只有黄金白银。茶一年一茬,瓷土取之不尽,甚至产量一年比一年多。可黄金白银数量有限,甚至产量一年比一年少。大罗那边虽有教皇统领,但是封地之间也常年有战争。我方去的时候,听他们管战争叫黄金或者白银战争,我以为是一种修辞学上的称呼,是强行把打仗死人和金银的珍贵纯净高尚概念捆绑。后来微臣呆久了才知道,那就是抢劫黄金白银的。”
荀笙说到这里就没有继续说下去。
以昭皇的智慧,自然能明白荀笙的意思。那位教皇不是蠢人,尽管年事已高,却仍旧目光深远。唯一暂时终结大罗内耗的手段,就是从一个地方得到足够大罗挥霍几十年的黄金或者白银。
世界上只有一个这样的地方,就是昭国。
估计那位教皇也知道,他们不可能跨过高原雪山,气吞万里如虎,将整个昭国消化。他们背后挑拨甚至急欲挑起战争的目的,甚至和什么异教信徒,神祇信仰没有半文钱关系。
一代人做一代事,大罗教皇从一开始,就是为了死前为大罗挣出来几十年的繁荣。
而昭国,唯一和大罗和解的可能,就是拿出一个不止能令朝廷崩溃,而是能让整个统治阶级乃至整个国家崩溃的天文数字。或者,让最优秀的茶种,茶农,炒茶师傅,瓷土,瓷窑,烧瓷师傅都去往大罗,彻底终结这场不平等的贸易,甚至让昭国成为逆差的一方。
只是这可能么?
这不可能。
那终结两国矛盾也不可能。
所以就算荀笙做不到,这场战争依旧要爆发,那给荀笙一点时间试试,搏一搏,倒也没什么。区区几个外域诸国,实在是不影响大局。以昭皇的名望和政治威信,他赌的起。
想通了这点,昭皇便对荀笙说道:“那我即刻安排人把那些质子送回国。”
荀笙说道:“陛下不急,臣在江湖中的身份特殊,虽然不敢说号令群雄,但是江湖上最顶尖的几个高手,多少都要卖臣几分薄面。如果只是放质子回国,他们的未必能掀起来多大的风浪。可若是遣一名高手,深入诸国之中,制造出各国国王暴死的假象。”
说到这里,荀笙顿了顿,补充道:“当然,人是真的死了。”
昭皇点了点头,示意荀笙继续说下去,荀笙接着说道:“这样一来,我想混乱持续的时间还会久一点。”
昭皇笑道:“他人不知,我却是知道的。当今天下第一高手,非方未明莫属。不若我当即遣方卿去域外,想必这对方卿而言不是什么难事。”
要荀笙说,昭皇也是心大。自己的臣子,刺王杀驾不是什么难事,他竟说的如此轻松。也不知道是真不在意,还是在同为周庐之人的荀笙面前装出来的不在意。
若是在以前,虽然知道完成这项任务对东方未明而言确实不是什么难事,但是能让东方未明跑跑腿,受受累,遭遭罪,荀笙绝对一百个乐意。
只是眼下自己身处长安,未来少不了还要依靠东方未明,荀笙只得说道:“何须出动方大人,方大人留在京中,能帮上我的忙。微臣可以举荐一人,此人武功不在方大人之下。”
“哦?”昭皇有些惊讶:“天下竟还有这般壮士?”
要不是在昭皇面前,荀笙铁定得翻个白眼,要是让简单知道,这人当着自己的面管简单叫“壮士”。
简单绝对第一时间用鸠潜剑砍了丫的。
荀笙赶忙解释道:“那不是什么壮士,而是一个女子。”
昭皇尴尬一笑:“哦,是吗?天下竟还有这等奇女子?”
荀笙咧嘴一笑:“这女子是微臣另一个身份李夙夜的未婚妻,名唤简单,与臣素来欢好。臣也想着,若是她能建功,想必陛下对有功之臣,应当不吝封赏。”
昭皇听罢,哈哈大笑,当即应下。
见昭皇笑了,荀笙也笑了。
其实让简单拿这几个人头,荀笙有自己的考虑。如果简单到时候真的得到封赏,就能名正言顺地来长安,和自己待在一起,这也是自己的一条后路。
昭皇虽然想要把荀笙留在长安,但是却没想到荀笙还有这种想法。
并不是说荀笙的想法有多么高明,一是因为荀笙为简单问昭皇要封赏的样子,是昭皇最常见到,也是最乐意见到的。
明君和昏君最大的不同就是明君知道,想要手底下的人办好事,就要把手底下的人喂饱,在这方面不能吝啬。同时,有能力的人越是贪心,反倒愈发忠诚,越让人放心。
再者就是,昭皇以前游历过江湖,现在是一国之君。对于男女之情,昭皇自己是一点不信,但是乐于相信他人存在这种想法。
因为只有这是真的,这种理念上的降维打击,才能让这位站在帝国最顶端,拥有一切的男人,由衷的感受到压制的愉悦。
对昭皇来说,简单能进京未尝不是好事,对昭皇而言相当于多了一个限制荀笙的人质。毕竟在长安,昭皇有千军万马,还有听命于他的周庐。但是对荀笙而言,简单根本不是累赘,因为没人能留得下简单。
说白了,昭皇对力量一无所知。
ps:前两天山东省考,去外地考试了,所以没更新,这章是两章的量,我之后慢慢补回来,嘤嘤嘤
昭皇大笑几声:“我听闻,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荀卿何必妄自菲薄。你的几篇文章我也看过,虽然引用的一些实例有些瑕疵,但是不掩其骨架清奇。”
荀笙在这边读的史书不多,和那些有资格面圣,严于治学的大佬没法比。那些文章虽然格局大的离谱,但是荀笙换下来的那些例证,就显得不伦不类了。
太虚剑宗都是武夫,荀笙基本上就是最有学问的,他们哪能挑荀笙的毛病。东方未明和尹老相爷都和荀笙关系暧昧,自然也不会计较这些,计较的时候也不会明说。至于昭皇,则不会在意这些。
荀笙猜想,以昭皇的智慧和情报能力,对自己和东方未明的关系应该看的很通透。虽然自己现在还没有实质上做什么,但是昭皇应该是信任东方未明的。
若是自己真的能破两国之局,昭皇肯定不介意把周庐彻底交到东方未明手中,有功就要有赏嘛。
周庐掌握那么多资源,全昭国人人都知道周庐存在的目的是压制武林势力。可谁要是真觉得有一司名为势至,专职监察皇城,高手如云,组织起来战斗力堪比皇城禁军的周庐,真的就只能够压制江湖,那只能说明这个人的脑子必然和硬物做过多次接触。
如果昭皇真的想立十二皇孙为皇太孙的话……
昭皇驾崩之日,就是周庐择主而动之时……
想到这里,荀笙莫名惊出一身冷汗。
这事儿昭皇心里怎么想,荀笙不管,可这事让自己知道作甚?
荀笙确认似的问道:“不知道陛下欲使微臣为何人师?”
昭皇一脸“这个问题问的真蠢”的样子,而后一把把自己的小孙子李初一抱起来:“我这皇孙,你看如何?”
荀笙赶忙躬身道:“微臣不敢。”
说实话,让自己一个自诩xx主义者的人,调教一个未来极有可能是封建君主的孩子?那会调教出来一个什么样的怪物?
陛下何故造反?
这种事儿,也太朋克了吧!
不过荀笙本是天外人,只身入江湖,庙堂他看不上,更容不下他。而且对于朝廷而言,还是不虚剑宗更需要他。
荀笙也不觉得昭皇真就想让自己当十二皇子的传道恩师,就算真的要自己当了,堂堂皇子也不可能只有一个老师。正常情况下,别人要是有这恩遇,那肯定纳头就拜生死相托了。多半,昭皇只是收买人心。
以昭皇的身份,不可能去腆着脸求荀笙给自己孙子做老师。荀笙一再推辞,他不动怒就算是有容人之量了。
刚好有人来报,西境有军情,荀笙准备退避,却被昭皇叫住,一起聆听军报,搞的荀笙有些无奈。
听罢,昭皇终于讲到了戏肉:“荀卿,我昭国男儿,这两年葬身西境者不知几何。说是西域诸国联合,可那些乌合之众,背后若无人指使,如何敢犯我昭国天威。这次中断任务,先让你游历大罗,又召你进京,便是望你能拿出一良策,破此两国之局。方未明说,你胸中已有成竹,不知可否将来听听?”
荀笙摇了摇头:“陛下,微臣胸中确有一策,只是此策不能为人所知,故还请陛下给臣一点时间。”
昭皇挑了挑眉:“哦?连我也不能知晓?”
荀笙点了点头:“陛下也不能。”
“荀卿可知。”昭皇一双苍老的眼睛盯着荀笙的脸:“每拖延一天,边境驻军就会耗费多少粮草和衣物。朝堂之上,又会有多少奏章递上来。里面的内容和祈使,又会是何等朝三暮四?”
荀笙这才稍稍有些放松的说道:“陛下只是觉得拖延时间费力,却不是不愿为臣拖延时间。此君臣之信,可鉴千古。”
荀笙先是不露痕迹的拍了个马屁,而后才正色道:“至于如何拖延时间,又能减轻朝中压力,微臣倒是有一个法子。”
“哦?荀卿有何妙策?”昭皇好奇道。
关于域外诸国,昭国自然不可能真的怕了。只是狗朝着你喊,你又不能真上去给他两棒子。万一被咬一口不是什么大事儿,可终归还是要疼一会儿的。
荀笙眨了眨眼:“域外诸国在我朝多有质子,陛下可以遣返几个质子回去。他们内部乱起来了,自然就没有功夫冲我昭国大喊大叫了。”
昭皇好奇道:“可是那些质子,又怎可为我昭国做说客?”
荀笙摆了摆手:“自然不是让他们为我昭国做说客,只是他们也有域外王室血脉,让他们回去,乱一乱诸国罢了。”
质子回国争抢王位倒也不少见,只是昭皇还是不解:“可又如何能让他们上位之后心向昭国?难道要我国为其出力?”
世界上最一言九鼎的职业是封建统治者,但是最不讲信用的,往往也是封建统治者。昭皇作为泱泱天朝的皇帝,有君师之称,圣人之谓,说话和放屁一样都不知道多少次了。
那些连史官和士子都没有的域外诸国,难道说话能靠谱?
荀笙摆了摆手:“陛下,我等不需要他们上位之后效忠昭国,只要让他们乱起来就行。最好大罗为了整顿这份力量,让他们重新听自己的话,也下手干涉他们的争夺,这样更不会有人盯着昭国不放了。”
这么简单的策略,昭皇自然不可能想不到,只是问题在于:“难道荀卿就这么有自信,一段时日过后,定能破两国之局?”
问题不在于如何让域外诸国乱起来,而是诸国乱起来,昭国不下手,域外诸国真的被大罗那边捆绑上,那昭国日子过的要比现在更不安宁。要是下手干涉,昭国则没这个精力,还不如不放质子归国呢。
归根结底,还是在荀笙能不能有把握真的破局。
荀笙没有向昭皇拍胸脯保证什么,而是反问道:“陛下觉得,昭国和大罗之局,症结在何处?”
昭皇能把持朝政这么多年,政治才华自然非同小可,怀抱着小孙子讲了一番。多半是什么“卧榻之侧”或者“天道有常”之类的话。翻译翻译呢,差不多就是修昔底德陷阱的意思。
荀笙摇了摇头:“这只是原因,并非根本。”
昭皇怀中的十二皇子睁大了眼睛,昭皇摸了摸小孙子的脑袋,也有些好奇的说道:“还请先生教我。”
荀笙微一愣神,直到刚才,他才总算清醒的认识到,为什么昭皇李天澍被称作一代雄主。
但是荀笙很快就回过神来:“其实大罗和昭国之间的矛盾很简单,昭国有茶有瓷,大罗只有黄金白银。茶一年一茬,瓷土取之不尽,甚至产量一年比一年多。可黄金白银数量有限,甚至产量一年比一年少。大罗那边虽有教皇统领,但是封地之间也常年有战争。我方去的时候,听他们管战争叫黄金或者白银战争,我以为是一种修辞学上的称呼,是强行把打仗死人和金银的珍贵纯净高尚概念捆绑。后来微臣呆久了才知道,那就是抢劫黄金白银的。”
荀笙说到这里就没有继续说下去。
以昭皇的智慧,自然能明白荀笙的意思。那位教皇不是蠢人,尽管年事已高,却仍旧目光深远。唯一暂时终结大罗内耗的手段,就是从一个地方得到足够大罗挥霍几十年的黄金或者白银。
世界上只有一个这样的地方,就是昭国。
估计那位教皇也知道,他们不可能跨过高原雪山,气吞万里如虎,将整个昭国消化。他们背后挑拨甚至急欲挑起战争的目的,甚至和什么异教信徒,神祇信仰没有半文钱关系。
一代人做一代事,大罗教皇从一开始,就是为了死前为大罗挣出来几十年的繁荣。
而昭国,唯一和大罗和解的可能,就是拿出一个不止能令朝廷崩溃,而是能让整个统治阶级乃至整个国家崩溃的天文数字。或者,让最优秀的茶种,茶农,炒茶师傅,瓷土,瓷窑,烧瓷师傅都去往大罗,彻底终结这场不平等的贸易,甚至让昭国成为逆差的一方。
只是这可能么?
这不可能。
那终结两国矛盾也不可能。
所以就算荀笙做不到,这场战争依旧要爆发,那给荀笙一点时间试试,搏一搏,倒也没什么。区区几个外域诸国,实在是不影响大局。以昭皇的名望和政治威信,他赌的起。
想通了这点,昭皇便对荀笙说道:“那我即刻安排人把那些质子送回国。”
荀笙说道:“陛下不急,臣在江湖中的身份特殊,虽然不敢说号令群雄,但是江湖上最顶尖的几个高手,多少都要卖臣几分薄面。如果只是放质子回国,他们的未必能掀起来多大的风浪。可若是遣一名高手,深入诸国之中,制造出各国国王暴死的假象。”
说到这里,荀笙顿了顿,补充道:“当然,人是真的死了。”
昭皇点了点头,示意荀笙继续说下去,荀笙接着说道:“这样一来,我想混乱持续的时间还会久一点。”
昭皇笑道:“他人不知,我却是知道的。当今天下第一高手,非方未明莫属。不若我当即遣方卿去域外,想必这对方卿而言不是什么难事。”
要荀笙说,昭皇也是心大。自己的臣子,刺王杀驾不是什么难事,他竟说的如此轻松。也不知道是真不在意,还是在同为周庐之人的荀笙面前装出来的不在意。
若是在以前,虽然知道完成这项任务对东方未明而言确实不是什么难事,但是能让东方未明跑跑腿,受受累,遭遭罪,荀笙绝对一百个乐意。
只是眼下自己身处长安,未来少不了还要依靠东方未明,荀笙只得说道:“何须出动方大人,方大人留在京中,能帮上我的忙。微臣可以举荐一人,此人武功不在方大人之下。”
“哦?”昭皇有些惊讶:“天下竟还有这般壮士?”
要不是在昭皇面前,荀笙铁定得翻个白眼,要是让简单知道,这人当着自己的面管简单叫“壮士”。
简单绝对第一时间用鸠潜剑砍了丫的。
荀笙赶忙解释道:“那不是什么壮士,而是一个女子。”
昭皇尴尬一笑:“哦,是吗?天下竟还有这等奇女子?”
荀笙咧嘴一笑:“这女子是微臣另一个身份李夙夜的未婚妻,名唤简单,与臣素来欢好。臣也想着,若是她能建功,想必陛下对有功之臣,应当不吝封赏。”
昭皇听罢,哈哈大笑,当即应下。
见昭皇笑了,荀笙也笑了。
其实让简单拿这几个人头,荀笙有自己的考虑。如果简单到时候真的得到封赏,就能名正言顺地来长安,和自己待在一起,这也是自己的一条后路。
昭皇虽然想要把荀笙留在长安,但是却没想到荀笙还有这种想法。
并不是说荀笙的想法有多么高明,一是因为荀笙为简单问昭皇要封赏的样子,是昭皇最常见到,也是最乐意见到的。
明君和昏君最大的不同就是明君知道,想要手底下的人办好事,就要把手底下的人喂饱,在这方面不能吝啬。同时,有能力的人越是贪心,反倒愈发忠诚,越让人放心。
再者就是,昭皇以前游历过江湖,现在是一国之君。对于男女之情,昭皇自己是一点不信,但是乐于相信他人存在这种想法。
因为只有这是真的,这种理念上的降维打击,才能让这位站在帝国最顶端,拥有一切的男人,由衷的感受到压制的愉悦。
对昭皇来说,简单能进京未尝不是好事,对昭皇而言相当于多了一个限制荀笙的人质。毕竟在长安,昭皇有千军万马,还有听命于他的周庐。但是对荀笙而言,简单根本不是累赘,因为没人能留得下简单。
说白了,昭皇对力量一无所知。
ps:前两天山东省考,去外地考试了,所以没更新,这章是两章的量,我之后慢慢补回来,嘤嘤嘤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152884/4421963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