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倒卡?算了
推荐阅读:苟道修仙,从种田开始、封神:从吞噬补天石开始、东京大律师:开局律所破产、我在三国骑砍无双、红龙有仙术、这个武圣血条太厚、洪荒:阐教大师兄,我是广成子、不死秦王,从吃下金蝉开始、我白锦一身正气、带着淘宝去修仙、
第620章 倒卡?算了
如果说信号的生成已经解决,那剩下就是信号的检测和处理了,检测还是有一定把握的,只要信号功率够大。
那最后,就是另外一个了。
“但是我们对于信号处理的技术手段,很弱,对信号本身基本上办法不多,对于已经处理好的信号结果,倒是能借着你搞的djs-60d算一算,但是解决不了根本的目标探测问题。”
信号处理技术,这才是真正的拦路虎。
对于这个,高振东倒是不慌。
“这样,有了好的信号源,我们两条腿走路,一边走模拟,一边考虑数字。这两个方面,我都懂一些。”
其实对于高振东来说,更懂的是数字信号处理,这东西他能通过堆算力直接暴力获得一些想要的成果,某种程度上来说,通过堆硬件数学协处理器,他手上那些现成算法,要比搞模拟电路来得容易。
但数字信号处理,有一个暂时还没解决的问题,那就是高速ad,一般来说,信号进行模数转换时,采样速率需要达到信号频率的10倍以上,才能获得比较好的波形数据。
这对于现有器件来说,是個非常严峻的挑战,哪怕先进行了其他的信号预处理操作,也是非常麻烦的。
至于直接采样,直接全程数字处理,这种事情虽然爽,但对于现在的器件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就不用考虑了。
所以高振东的想法,是两条腿走路,短时间数字化处理搞不定的情况下,用模拟电路进行多普勒处理也是可以的,至少f-4j那个apg-59走的模拟多普勒处理,效果也还不错。
至少比米格-23那货要强很多嘛,而且和5年后的f-4j处在一个水平线上的东西,也不算差。
雷达原理这东西,高振东前世出于个人爱好,还是收藏了一些资料的,特别是不是最新但是应用很广的pd雷达,在相控阵大家还藏着掖着的时候,pd技术内容相对还比较好找。
来自几十年后技术环境的知识,放到现在那真的是降维打击。
有了雷达的原理,相应的模拟处理的技术手段,高振东还是有一些的,别忘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信号与系统、信号的时域频域分析这些课程,在前世可是他的专业课。
有了前世的知识加上这一世的脑子,把原理给大家说清楚总不是问题,有了这些针对性的理论知识,相信这些同志就有自己的办法了。
就好像搞hifi的老哥,要说真正的原理可能他不怎么懂,但是你要他搭个棚他干得贼溜。
见高振东胸有成竹,而且考虑到防工委那边已经对这种激进是默许状态,甚至为了给这种激进可能产生的后果擦屁股,防工委强势保留了rp-1的仿制工作。
这些大头都敢赌一把,那他跟着搞一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万一pd搞不成,那用搞pd的中间成果,缩回来搞个单脉冲+动目标指示的低配雷达还是不成问题的,怕啥,这玩意绝对比仿制rp-1强。
高振东提出的行波管,给了他极大的信心,俗话说得好,大力出奇迹,现在有了大力了,不妨期待一下奇迹。
承担主要责任的同志都敢打敢拼,自己缩在后面就显得太无能了,而且人家也不是完全没准备,从器件到理论,都有考虑。
别听人家说得谦虚,“懂一些”,实际上,就是“别怕,我教你们”的意思。
“行,既然这样,我们就按照pd雷达去搞。”刘总下定了决心,如果能实现这个跨代,那就真的太好了。
和他一起来的年轻人们也摩拳擦掌,要说他们,绝对是嗷嗷叫着冲得最厉害的那一群,这东西要搞就搞个大的。
眼看着高振东把自己一群人想了很久的方案否了个七七八八,但是他们却一点儿不高兴的意思都没有,还是这个劲儿大。
“高总工,总的东西都差不多了,那你看看这个天线……”
高振东“噗嗤”的一声笑了出来,搞得刘总一脸茫然,天线这玩意很好笑么?
高振东也不知道怎么解释,主要是他想起前世名梗——“倒卡神器”来了,实在忍不住。
倒卡神器,来自老毛子从米格-21用到苏-27的天线结构——倒置卡塞格伦天线,其实这东西吧,别人也都用,比如约翰牛的狂风啥的,一样在用,很多船用雷达也在用。
之所以只有老毛子的出了这个梗,主要还是这东西我们用得多,而且我们还用得不好,8爷上那个倒卡神器搞了几十年没搞出来。
再加上su-27基本型的倒卡雷达又大又重,参数看起来爆表,但实际bvr能力在我们的三代机里垫底,别说别的,就连自己不用的发财block2都能摁着他摩擦。于是颇为不爽的国内军迷就给起了这个外号。
而高振东乐出来的原因,不是因为这次刘总用了倒卡天线,实际上,恰好是因为它没用倒卡天线,而是用的倒卡它爹——卡塞格伦天线。
估计是考虑到机头空间虽然大了不少,但是抛物面天线那过高的焦径比要求还是对战斗不太好,所以他选择了焦径比要求比较低的卡塞格伦天线。
但是卡塞格伦天线实际上在战斗机上使用的时间并不长,被倒卡取代,主要原因就是信号中心被遮挡,旁瓣电平高。
而倒卡就解决了卡塞格伦天线这个问题,有意思的是,如果不太懂雷达的同志看到完全体的倒卡天线,会有相当概率误认为以为这货是个相控阵。
实际上这货完全不可能作为相控阵的天线使用,反倒是另外一种天线,是可以实现相控阵能力的,那就是平板缝隙天线。
平板缝隙别看看起来是个平板,实际上大都是由很多波导管拼在一起形成的,是一堆各自独立的管子,如果信号部分设计得好,的确能实现相控阵的原理,只是单元数可能不太大而已。
话说回来,作为二代机里相当普及的一种天线形式,倒卡天线的性能放在这个时候还是不错的,在平板缝隙天线诞生之前,这个算是综合性能最好的战斗机用天线结构之一。
只是用到90年代乃至2000年后,就开始落后了,二代机的倒卡是真的神器,三代机还在用倒卡就有点神金。
但是倒卡还真能用在pd雷达上面,天线和雷达体制是不太搭界的。
对于刘总疑惑的眼神,高振东也不好解释,只好直入正题:“没啥没啥,想起点别的事儿。那啥,刘总,这里为什么不用倒置卡塞格伦天线?”
这是高振东很迷惑的地方,没记错的话,刘总前面仿制的rp-1雷达,那个装在进气道中间的、测距距离“高达”3公里的测距雷达,就是用的倒卡,按说他不应该不知道的。那玩意高振东前世见过照片,一眼就能看出来,特征太明显了。
刘总笑着道:“rp-1就是用的倒卡,性能太差,所以就用这个了。”
高振东本来想建议还是先用倒卡,毕竟rp-1那套雷达性能差,和倒卡天线没啥关系,倒卡比卡塞格伦,用在战斗机上还是更合适一些,那玩意看不远纯粹是技术和个头问题,但是话到嘴边,心里一动,还是忍住了。
这个事情,放到后面再说,反正现在不管用正卡还是倒卡,最后都影响不大。
否得已经够多了,再否不太好。
“嗯,这样啊……天线……先就这么着吧。”高振东含糊道。
刘总大概听出了点儿意思,但是见高振东没有其他表示,也就先这么搞着了。
“那高总工,我就把这个先改好,送防工委那边了?”大有收获的刘总,收起了本子。
高振东点点头:“嗯,速度尽快吧,攻-5多用途型现在进度很不错,如果最后没有好雷达,就有点儿可惜了。”
从瓷飞厂那边的反馈来看,他们进度不错,迄今为止总体也很顺利。
如果说后世的研发极为耗时的话,那在这个年代,研发速度相对要快不少,因为技术没有那么复杂、精密、极端,研究、制造、试验的进度都要快不少。
送走刘总他们,高振东翻开了一套图纸。
只看外壳图的话,能看出来是一个长方体的盒子,截面基本呈正方形,看起来也不是很大。
这正是刚才他和刘总提起的那玩意,行波管。
达到几十年后最先进程度的行波管设计他没找到,但是满足当前年代条件或者略微超前的,还是能找到的。
这东西好就好在可以体积换性能,但是高振东没有直接做太大,他有一些其他的想法,大力出奇迹是一种办法,但是怎么大力,他有自己的考量。
仔细检查了一遍,他把图全部装袋密封好,打电话叫来三分厂机要室的同志,请他把这份图纸,送到防工委那边,请防工委的同志选择相关的专业厂,代为生产一批。
同时,高振东专门提出来,这个东西的生产厂,对于人员结构有要求,除了满足基本保密要求之外,还不能有国外的同志。
(本章完)
如果说信号的生成已经解决,那剩下就是信号的检测和处理了,检测还是有一定把握的,只要信号功率够大。
那最后,就是另外一个了。
“但是我们对于信号处理的技术手段,很弱,对信号本身基本上办法不多,对于已经处理好的信号结果,倒是能借着你搞的djs-60d算一算,但是解决不了根本的目标探测问题。”
信号处理技术,这才是真正的拦路虎。
对于这个,高振东倒是不慌。
“这样,有了好的信号源,我们两条腿走路,一边走模拟,一边考虑数字。这两个方面,我都懂一些。”
其实对于高振东来说,更懂的是数字信号处理,这东西他能通过堆算力直接暴力获得一些想要的成果,某种程度上来说,通过堆硬件数学协处理器,他手上那些现成算法,要比搞模拟电路来得容易。
但数字信号处理,有一个暂时还没解决的问题,那就是高速ad,一般来说,信号进行模数转换时,采样速率需要达到信号频率的10倍以上,才能获得比较好的波形数据。
这对于现有器件来说,是個非常严峻的挑战,哪怕先进行了其他的信号预处理操作,也是非常麻烦的。
至于直接采样,直接全程数字处理,这种事情虽然爽,但对于现在的器件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就不用考虑了。
所以高振东的想法,是两条腿走路,短时间数字化处理搞不定的情况下,用模拟电路进行多普勒处理也是可以的,至少f-4j那个apg-59走的模拟多普勒处理,效果也还不错。
至少比米格-23那货要强很多嘛,而且和5年后的f-4j处在一个水平线上的东西,也不算差。
雷达原理这东西,高振东前世出于个人爱好,还是收藏了一些资料的,特别是不是最新但是应用很广的pd雷达,在相控阵大家还藏着掖着的时候,pd技术内容相对还比较好找。
来自几十年后技术环境的知识,放到现在那真的是降维打击。
有了雷达的原理,相应的模拟处理的技术手段,高振东还是有一些的,别忘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信号与系统、信号的时域频域分析这些课程,在前世可是他的专业课。
有了前世的知识加上这一世的脑子,把原理给大家说清楚总不是问题,有了这些针对性的理论知识,相信这些同志就有自己的办法了。
就好像搞hifi的老哥,要说真正的原理可能他不怎么懂,但是你要他搭个棚他干得贼溜。
见高振东胸有成竹,而且考虑到防工委那边已经对这种激进是默许状态,甚至为了给这种激进可能产生的后果擦屁股,防工委强势保留了rp-1的仿制工作。
这些大头都敢赌一把,那他跟着搞一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万一pd搞不成,那用搞pd的中间成果,缩回来搞个单脉冲+动目标指示的低配雷达还是不成问题的,怕啥,这玩意绝对比仿制rp-1强。
高振东提出的行波管,给了他极大的信心,俗话说得好,大力出奇迹,现在有了大力了,不妨期待一下奇迹。
承担主要责任的同志都敢打敢拼,自己缩在后面就显得太无能了,而且人家也不是完全没准备,从器件到理论,都有考虑。
别听人家说得谦虚,“懂一些”,实际上,就是“别怕,我教你们”的意思。
“行,既然这样,我们就按照pd雷达去搞。”刘总下定了决心,如果能实现这个跨代,那就真的太好了。
和他一起来的年轻人们也摩拳擦掌,要说他们,绝对是嗷嗷叫着冲得最厉害的那一群,这东西要搞就搞个大的。
眼看着高振东把自己一群人想了很久的方案否了个七七八八,但是他们却一点儿不高兴的意思都没有,还是这个劲儿大。
“高总工,总的东西都差不多了,那你看看这个天线……”
高振东“噗嗤”的一声笑了出来,搞得刘总一脸茫然,天线这玩意很好笑么?
高振东也不知道怎么解释,主要是他想起前世名梗——“倒卡神器”来了,实在忍不住。
倒卡神器,来自老毛子从米格-21用到苏-27的天线结构——倒置卡塞格伦天线,其实这东西吧,别人也都用,比如约翰牛的狂风啥的,一样在用,很多船用雷达也在用。
之所以只有老毛子的出了这个梗,主要还是这东西我们用得多,而且我们还用得不好,8爷上那个倒卡神器搞了几十年没搞出来。
再加上su-27基本型的倒卡雷达又大又重,参数看起来爆表,但实际bvr能力在我们的三代机里垫底,别说别的,就连自己不用的发财block2都能摁着他摩擦。于是颇为不爽的国内军迷就给起了这个外号。
而高振东乐出来的原因,不是因为这次刘总用了倒卡天线,实际上,恰好是因为它没用倒卡天线,而是用的倒卡它爹——卡塞格伦天线。
估计是考虑到机头空间虽然大了不少,但是抛物面天线那过高的焦径比要求还是对战斗不太好,所以他选择了焦径比要求比较低的卡塞格伦天线。
但是卡塞格伦天线实际上在战斗机上使用的时间并不长,被倒卡取代,主要原因就是信号中心被遮挡,旁瓣电平高。
而倒卡就解决了卡塞格伦天线这个问题,有意思的是,如果不太懂雷达的同志看到完全体的倒卡天线,会有相当概率误认为以为这货是个相控阵。
实际上这货完全不可能作为相控阵的天线使用,反倒是另外一种天线,是可以实现相控阵能力的,那就是平板缝隙天线。
平板缝隙别看看起来是个平板,实际上大都是由很多波导管拼在一起形成的,是一堆各自独立的管子,如果信号部分设计得好,的确能实现相控阵的原理,只是单元数可能不太大而已。
话说回来,作为二代机里相当普及的一种天线形式,倒卡天线的性能放在这个时候还是不错的,在平板缝隙天线诞生之前,这个算是综合性能最好的战斗机用天线结构之一。
只是用到90年代乃至2000年后,就开始落后了,二代机的倒卡是真的神器,三代机还在用倒卡就有点神金。
但是倒卡还真能用在pd雷达上面,天线和雷达体制是不太搭界的。
对于刘总疑惑的眼神,高振东也不好解释,只好直入正题:“没啥没啥,想起点别的事儿。那啥,刘总,这里为什么不用倒置卡塞格伦天线?”
这是高振东很迷惑的地方,没记错的话,刘总前面仿制的rp-1雷达,那个装在进气道中间的、测距距离“高达”3公里的测距雷达,就是用的倒卡,按说他不应该不知道的。那玩意高振东前世见过照片,一眼就能看出来,特征太明显了。
刘总笑着道:“rp-1就是用的倒卡,性能太差,所以就用这个了。”
高振东本来想建议还是先用倒卡,毕竟rp-1那套雷达性能差,和倒卡天线没啥关系,倒卡比卡塞格伦,用在战斗机上还是更合适一些,那玩意看不远纯粹是技术和个头问题,但是话到嘴边,心里一动,还是忍住了。
这个事情,放到后面再说,反正现在不管用正卡还是倒卡,最后都影响不大。
否得已经够多了,再否不太好。
“嗯,这样啊……天线……先就这么着吧。”高振东含糊道。
刘总大概听出了点儿意思,但是见高振东没有其他表示,也就先这么搞着了。
“那高总工,我就把这个先改好,送防工委那边了?”大有收获的刘总,收起了本子。
高振东点点头:“嗯,速度尽快吧,攻-5多用途型现在进度很不错,如果最后没有好雷达,就有点儿可惜了。”
从瓷飞厂那边的反馈来看,他们进度不错,迄今为止总体也很顺利。
如果说后世的研发极为耗时的话,那在这个年代,研发速度相对要快不少,因为技术没有那么复杂、精密、极端,研究、制造、试验的进度都要快不少。
送走刘总他们,高振东翻开了一套图纸。
只看外壳图的话,能看出来是一个长方体的盒子,截面基本呈正方形,看起来也不是很大。
这正是刚才他和刘总提起的那玩意,行波管。
达到几十年后最先进程度的行波管设计他没找到,但是满足当前年代条件或者略微超前的,还是能找到的。
这东西好就好在可以体积换性能,但是高振东没有直接做太大,他有一些其他的想法,大力出奇迹是一种办法,但是怎么大力,他有自己的考量。
仔细检查了一遍,他把图全部装袋密封好,打电话叫来三分厂机要室的同志,请他把这份图纸,送到防工委那边,请防工委的同志选择相关的专业厂,代为生产一批。
同时,高振东专门提出来,这个东西的生产厂,对于人员结构有要求,除了满足基本保密要求之外,还不能有国外的同志。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158317/5005039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