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推荐阅读:苟道修仙,从种田开始、封神:从吞噬补天石开始、东京大律师:开局律所破产、我在三国骑砍无双、红龙有仙术、这个武圣血条太厚、洪荒:阐教大师兄,我是广成子、不死秦王,从吃下金蝉开始、我白锦一身正气、带着淘宝去修仙、
太尉张禹斟酌道:“司空所言有理,依照孝平故事,派遣谒者将灭蝗之法颁布天下,令其与刺史一道监督郡县官吏灭蝗。”
张敏补充道:“灭蝗有功擢赏,怠慢政令降级录用。百姓虽无知,蝗虫啃噬乃是自家之田,只要有人去灭蝗,百姓必会跟着去灭蝗。”
邓绥颔首,对张敏道:“你拟一道奖惩的奏表送上来。”
张敏连忙应下。朝堂之上,大部分时候是谁提出主意谁来实施。张敏既然这么说了,也做好自己拟奏表的打算。蝗虫固然可怕,但殿上的太后和圣上更能当场决定他们的生死。
既然皇太后和圣上决定灭蝗,那他们这些臣子只能一条道走到底了。
张敏是司空,手下掌管着大司农和少府这两个管理财政的部门,但大司农的钱各有用处,少府的钱主要供应皇家用度。
于是他问道:“陛下,蝗虫换钱的钱谷从哪里出?连年水旱,国库减收,支用尚不足,恐怕无力支援灭蝗。”
邓绥对国库的收入十分熟悉,自然也知道具体情况,点了下头,以示知道。
少府卿听到国库无钱,也连忙说出自己的难处:“陛下,由于水旱灾害,百姓大饥,陛下仁德下诏令百姓进入山川林泽找食,从去年开始少府的收入就大为减少。”
邓绥道:“少府供应皇家,宁可皇家节俭,不可让百姓饿死。”
刘隆在重臣面前也适当发表自己的意见,支持母后:“朕与母后以身作则,吃饭蔬,着旧衣,如常人,少府卿不必有其他的考虑。”
少府卿得了邓绥和刘隆的命令,爽快地应下。这少府中的钱也不是他的,之所以担心,就是因为怕过于节俭,得罪陛下和圣上。如今这两人都同意,那就没什么问题了。
邓绥叮嘱道:
“少府卿拟一个奏表来,制定蝗虫换粮的价格,一来要调动百姓的积极性,二来要达到赈济的效果不可让百姓大饥。若钱帛不够,可抵赋税。”
少府卿道:“下臣领命。”
同僚们都在为灭蝗献言献策,大司农如坐针毡,心绪不平。他能做到今天的位置,不止有家世的加持,也有几分急智。
大司农清楚地知道,要是过了今天,再想不出什么挽救陛下和圣上对自己印象的法子,恐怕自己就要完了。所以他在看治蝗册子时格外用心,期望能想出一个好办法。
果然大司农眼前一亮,在有人话音刚落的间隙,说道:“启……启禀陛下,农户为了防治蝗虫多种菽麻,臣请收田赋时,酌情以菽麻代替粟麦。”
蝗虫喜欢干旱温暖的环境,此次发生蝗灾的郡县大多分布在黄河流域,百姓多种植粟麦。
邓绥听到大司农说话,转头看去,大司农立刻顿首:“臣死罪,枉为大司农,还请陛下给臣将功赎罪的机会,允许臣前去地方灭蝗。”
邓绥这才对大司农缓和了语气,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念你已改过,朕命你为治蝗使者,监察郡县治蝗,务必以百姓为念。若再有差错,数罪并罚,朕绝不姑息。”
大司农听后心中松了一口气,知道这一关过了,谢恩道:“多谢陛下成全,下臣定当竭心尽力,不辜负陛下对臣的恩德。”
邓绥颔首,道:“至于你说的菽麻代粟麦纳税,有几分道理,且去拟个奏表上来。”大司农连忙应下。
商议完事情,邓绥让众人散去,救蝗如救命,催促重臣们早日将各自的奏表送上来。
大臣走后,后殿突然变得空旷起来,刘隆舒展下腿脚,跪坐真是难受呀。
蝗虫的事情有了明确的章程,邓绥的心情好上许多,神采奕奕,浑身充满干劲。
“若以菽麻代粟麦纳税,不如让太官研制几样菽麻做的菜。上有所好,下必从之。”刘隆对母后笑了笑,道:“太官有一道鱼肉炖豆腐做得鲜美,我甚喜欢。”
邓绥笑道:“隆儿喜欢就好,豆腐确实是个好吃食,入口鲜嫩。我以后让太官每早给我上一碗浇上豆豉的豆花。”
自从邓绥病愈后,刘隆叮嘱她每天都要吃羊
奶鸡蛋红枣,闻言又叮嘱道:“母后,别忘了吃羊奶鸡蛋红枣。”
邓绥应道:“我知道,隆儿快去上学吧,莫要让师长久等。”
“哦……”刘隆慢蹭蹭起身,大部分学生都爱在上课之前磨蹭磨蹭,刘隆也是如此。
许慎除了过来教学,就是去东观校书,作为大学者的他简直就像掉进米缸里的小老鼠,每日都乐此不疲。
周围的同事都是鸿儒大家,众人相互交流。许慎本来就渊博的学问现在更是一日千里,他的著作《说文解字》也在不断完善。
《说文解字》是中国最早的字典,个人开天辟地地编纂这样的语文工具书,需要扎实的学问,以及对文字学深刻而独特的理解,但是许慎做到了。
历经一千多年,语音发生了变迁,但文字词法依然在传承。此时的许慎不会想到后世有个叫段玉裁的人花费三十多年为他的《说文解字》作注。
许慎的学问大为精进,讲课愈加有趣,不拘经史,经常天南地北地给刘隆扯,这样一来布置的作业也多了,不是让刘隆看这个,就是让刘隆看那个。不仅要看,而且要写,这让刘隆有一种大学写论文的感觉。
比大学更惨的是,许慎和邓弘对刘隆的作业十分重视,刘隆若不认真做,立马会被请家长。爱面子的刘隆表示自己丢不起这个人。
张敏补充道:“灭蝗有功擢赏,怠慢政令降级录用。百姓虽无知,蝗虫啃噬乃是自家之田,只要有人去灭蝗,百姓必会跟着去灭蝗。”
邓绥颔首,对张敏道:“你拟一道奖惩的奏表送上来。”
张敏连忙应下。朝堂之上,大部分时候是谁提出主意谁来实施。张敏既然这么说了,也做好自己拟奏表的打算。蝗虫固然可怕,但殿上的太后和圣上更能当场决定他们的生死。
既然皇太后和圣上决定灭蝗,那他们这些臣子只能一条道走到底了。
张敏是司空,手下掌管着大司农和少府这两个管理财政的部门,但大司农的钱各有用处,少府的钱主要供应皇家用度。
于是他问道:“陛下,蝗虫换钱的钱谷从哪里出?连年水旱,国库减收,支用尚不足,恐怕无力支援灭蝗。”
邓绥对国库的收入十分熟悉,自然也知道具体情况,点了下头,以示知道。
少府卿听到国库无钱,也连忙说出自己的难处:“陛下,由于水旱灾害,百姓大饥,陛下仁德下诏令百姓进入山川林泽找食,从去年开始少府的收入就大为减少。”
邓绥道:“少府供应皇家,宁可皇家节俭,不可让百姓饿死。”
刘隆在重臣面前也适当发表自己的意见,支持母后:“朕与母后以身作则,吃饭蔬,着旧衣,如常人,少府卿不必有其他的考虑。”
少府卿得了邓绥和刘隆的命令,爽快地应下。这少府中的钱也不是他的,之所以担心,就是因为怕过于节俭,得罪陛下和圣上。如今这两人都同意,那就没什么问题了。
邓绥叮嘱道:
“少府卿拟一个奏表来,制定蝗虫换粮的价格,一来要调动百姓的积极性,二来要达到赈济的效果不可让百姓大饥。若钱帛不够,可抵赋税。”
少府卿道:“下臣领命。”
同僚们都在为灭蝗献言献策,大司农如坐针毡,心绪不平。他能做到今天的位置,不止有家世的加持,也有几分急智。
大司农清楚地知道,要是过了今天,再想不出什么挽救陛下和圣上对自己印象的法子,恐怕自己就要完了。所以他在看治蝗册子时格外用心,期望能想出一个好办法。
果然大司农眼前一亮,在有人话音刚落的间隙,说道:“启……启禀陛下,农户为了防治蝗虫多种菽麻,臣请收田赋时,酌情以菽麻代替粟麦。”
蝗虫喜欢干旱温暖的环境,此次发生蝗灾的郡县大多分布在黄河流域,百姓多种植粟麦。
邓绥听到大司农说话,转头看去,大司农立刻顿首:“臣死罪,枉为大司农,还请陛下给臣将功赎罪的机会,允许臣前去地方灭蝗。”
邓绥这才对大司农缓和了语气,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念你已改过,朕命你为治蝗使者,监察郡县治蝗,务必以百姓为念。若再有差错,数罪并罚,朕绝不姑息。”
大司农听后心中松了一口气,知道这一关过了,谢恩道:“多谢陛下成全,下臣定当竭心尽力,不辜负陛下对臣的恩德。”
邓绥颔首,道:“至于你说的菽麻代粟麦纳税,有几分道理,且去拟个奏表上来。”大司农连忙应下。
商议完事情,邓绥让众人散去,救蝗如救命,催促重臣们早日将各自的奏表送上来。
大臣走后,后殿突然变得空旷起来,刘隆舒展下腿脚,跪坐真是难受呀。
蝗虫的事情有了明确的章程,邓绥的心情好上许多,神采奕奕,浑身充满干劲。
“若以菽麻代粟麦纳税,不如让太官研制几样菽麻做的菜。上有所好,下必从之。”刘隆对母后笑了笑,道:“太官有一道鱼肉炖豆腐做得鲜美,我甚喜欢。”
邓绥笑道:“隆儿喜欢就好,豆腐确实是个好吃食,入口鲜嫩。我以后让太官每早给我上一碗浇上豆豉的豆花。”
自从邓绥病愈后,刘隆叮嘱她每天都要吃羊
奶鸡蛋红枣,闻言又叮嘱道:“母后,别忘了吃羊奶鸡蛋红枣。”
邓绥应道:“我知道,隆儿快去上学吧,莫要让师长久等。”
“哦……”刘隆慢蹭蹭起身,大部分学生都爱在上课之前磨蹭磨蹭,刘隆也是如此。
许慎除了过来教学,就是去东观校书,作为大学者的他简直就像掉进米缸里的小老鼠,每日都乐此不疲。
周围的同事都是鸿儒大家,众人相互交流。许慎本来就渊博的学问现在更是一日千里,他的著作《说文解字》也在不断完善。
《说文解字》是中国最早的字典,个人开天辟地地编纂这样的语文工具书,需要扎实的学问,以及对文字学深刻而独特的理解,但是许慎做到了。
历经一千多年,语音发生了变迁,但文字词法依然在传承。此时的许慎不会想到后世有个叫段玉裁的人花费三十多年为他的《说文解字》作注。
许慎的学问大为精进,讲课愈加有趣,不拘经史,经常天南地北地给刘隆扯,这样一来布置的作业也多了,不是让刘隆看这个,就是让刘隆看那个。不仅要看,而且要写,这让刘隆有一种大学写论文的感觉。
比大学更惨的是,许慎和邓弘对刘隆的作业十分重视,刘隆若不认真做,立马会被请家长。爱面子的刘隆表示自己丢不起这个人。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159988/4658891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