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1.第389章 偶像
推荐阅读:星际最强大脑、怪猎:猎人的笔记、吞噬进化:我重生成了北极狼、我曝光前世惊炸全网、全球废土:避难所无限升级、名门第一儿媳、从机械猎人开始、天灾降临:我靠捡破烂当大佬、我也是异常生物、收到未来短信,我赚百亿很合理吧、
第389章 偶像
果不其然,当元子攸将推荐李神轨出任北中郎将的建议送到宫内,极度缺乏安全感的胡太后,第一时间就批准了这条建议。
李神轨本就是胡太后的男宠,得到胡太后的信任。
在胡太后另外两名男宠,被高阳王元雍为首的宗王发动政变诛杀后,对李神轨这个仅剩下的男宠,胡太后也不敢宣召进宫。
但毕竟恩情还在,当听说李神轨再次返回洛阳后,胡太后自然是大喜。
在元子攸推荐李神轨后,胡太后更是大笔一挥,先是以“时局维艰,朝廷求才”为理由,下令给李神轨夺情,让他停止为父守孝立刻返回工作岗位。
在孝文帝汉化改革才二十年的北魏,这倒不像后世明清那么有道德压力,父母去世继续做官是正常现象,因为父母去世辞官的反而是少数。
紧接着,胡太后同意了元子攸的上书,将北中郎将这个重要的职位交给了自己这位旧日情人。
胡太后又迫不及待的宣召李神轨进宫,而这一次面圣一面就是一整夜。
甚至第二天李神轨要去北中城上任,胡太后都有些恋恋不舍,最后又重新赐给李神轨自由出入宫禁的木牌,这才放他离开宫城。
旧日情人的归来,却只是这危难时局中少数让胡太后开心的事情。
安乐王元鉴的叛乱,再加上裴衍和源子邕的覆灭,已经让洛阳岌岌可危。
孝昌三年,十一月。
攻破信都,又消灭了裴衍和源子邕的军队后,葛荣一鼓作气,立刻攻入相州,一路向着洛阳进军,到了汲郡才停了下来。
汲郡,已经是洛阳东面的门户了,只要葛荣再加把劲,洛阳已经在眼前了。
就在洛阳卿贵们惶恐不安中,葛荣竟然退兵了。
北魏朝堂得到了喘息,加固了汲郡的防线,总算是守住了这座洛阳的东门。
葛荣在一眼能见到洛阳城的时候退兵,原因也很简单,他的军中已经没有粮食了。
葛荣号称四十万大军,实际上也有十多万人,孝昌三年这一年,基本上都是在冀州相州这边打仗。
而官军打仗,也是相州出兵出粮。
在裴衍和源子邕覆灭之前,他们又烧毁了随军的粮草,葛荣俘获收编了一部分官军,又增加了吃粮的嘴。
这一年的折腾,让冀州和相州根本没有进行粮食生产,十月份过后秋收也无粮,葛荣的军队实在是撑不下去了。
除了没粮食之外,葛荣的军队也没有御寒的衣物,最后只能眼看着洛阳退回了定州。
但是葛荣退兵,并不代表大魏朝堂就能松一口气。
在退兵之前,葛荣让麾下的邢杲前往青州。
邢杲投靠葛荣,就是因为他们这些被叛军挤出老家的豪族,侨居他乡被地方豪强欺压才造反的。
而此时齐鲁地区,也有着大量的,和邢杲一样,从老家被挤出去,被齐鲁地方豪族欺压的侨居豪族。
本地豪族和侨居豪族的矛盾,随着朝堂更加依靠齐鲁赋税,不断提高征税比例而日益矛盾。
邢杲迅速团结了大量侨居青州的和河东豪族,在青州打出旗帜,响应葛荣的起义。
青、齐、兖三州也开始烽烟四起,再加上徐州已经被南梁出兵占领,北魏朝廷彻底失去了钱粮供应。
可以说如今的大魏朝廷,能够直接控制的地区就剩下洛阳附近的京畿区域了。
在今年过年之前,洛阳再次爆发了卿贵逃离的风潮,甚至不仅仅是卿贵,就连洛阳大量的僧道,都携带各种金银财宝逃离洛阳。
其中一部分北上了并州,一部分南下准备投靠南梁,还有一部分向着关中而去。
——
关中,永乐城。
达摩从僧房中出来,他的弟子惠可催促道:
“师父,三教辩论就要开始了。”
今日是永乐城的大日子,儒、佛、道三门齐聚,高平郡公苏泽在百丈楼前建造了一座临时的台阁,命名为石趣阁,邀请三门的贤达进行辩论。
石趣阁,取的就是当年汉之石渠阁的谐音。
汉宣帝时期的石渠阁会议,是一次儒学发展的重要事件,是儒家统一经学界的一次重大会议,算是对汉初到宣帝时期的儒学流派进行了统一的梳理和总结,确定了官方的意识形态。
而这一次的三教之辩,虽然高平郡公苏泽对外说是切磋学问,但是明眼人明白,这是要定三教次第,明确未来三教地位的一场论战。
这位高平郡公自从来了关中以来,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佛教的倾向,这一点也让关中地区的佛门大德非常担忧,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可是灭过佛的。
所以永乐寺中的很多僧人,也希望通过这一次的三教辩论,让高平郡公能明白佛法的精要,最好能够皈依佛门。
佛门如此,道门和儒门也是同样的想法。自三国魏晋以来,由于连续的战乱,加上五胡乱华对北方经济文化的破坏,现在的儒学根本没有明清那种统治地位,在魏晋时期甚至还被玄学压过一头。
虽然北方也出了孝文帝、苻坚这类非常推崇儒学,自身也研习儒家典籍的异族君主,但是本质上这些异族君主任用儒生,也仅仅是因为统治需要。
从苏泽建立崇文阁开始,关中的儒学世家看到了苏泽推崇儒学后,纷纷加入进来,大大增加了儒生在整个体系中的地位。
相比佛门和儒门,道门更类似于一个陪跑的。
寇谦之的北天师道改革后,道门整体式微,在民间信仰上争夺不过佛门,在官方意识形态上也无法和官僚体系绑定的儒门竞争。
如今在关中,地位最高的道门人士,就是河州别驾刘伯之。
这位刘伯之,是苏泽在禁军时期就结识的旧友,是刘贵的从兄。
当年随着苏泽赴任河州,刘伯之向苏泽坦言,他是当代北天师的弟子。
苏泽并没有因为他道门的身份排斥他,河州刺史李世哲基本上不管事,从苏绰离开金城后,河州事务基本上就是刘伯之管理的。
这一次为了道门未来的发展,刘伯之也特意赶来了永乐城。
达摩还是一副不紧不慢的样子,惠可有些着急,当两人赶到石趣阁的时候,前排的位置已经被坐满了,两人只能坐在后排。
“前些日在永乐寺的辩经中,来自高昌的广惠大师被推举为主辩。”
达摩还是不关心的样子,惠可知道自己师父的能力,有些愤愤不平的说道:
“若是师父出马,这广惠又如何是您的对手?”
达摩见到弟子情绪波动,这才说道:
“惠可,你着相了。”
惠可被师父提醒,这才开始反省自己焦躁之心的来源,他连忙说道:
“多谢师父教导。”
这位广惠大师是高昌国师,高昌举国崇敬佛法,他身穿一件高昌国主所赐的多宝袈裟,当真是宝相森严,有名僧大德之相。
代表儒门来辩经的,是酒泉郡守祁泰。
祁泰的祖先祁嘉是前凉时期著名学者,在酒泉建立学宫讲授儒学,听讲的人最多的时候足有两千人。
祁家是凉州地区著名的儒学家族,祁泰也对于做官兴趣不大,当年苏泽敦煌大胜后,就将政务都委托给苏泽派来的副手,潜心钻研儒学。
苏泽建立崇文阁后,祁泰也将家祖祁嘉所著作的《二九神经》送到了崇文阁,又主动在凉州官学授课,传授儒学。
这样的学者型官员,苏泽也是一向宽厚,如今永乐城的高层都在传,等这次三教辩论后,祁泰可能调入政事堂,担任崇文阁学士一职。
随着礼乐声过后,苏泽带着众臣属走进了石趣阁,众人次第坐下后。
众人对苏泽这个高平郡公行礼后,王思政手持一份帛书站出来说道:
“今日群贤毕至,研三教之要义,非为次第高地,不论各家短长,为的是明理见真。”
这番话当然是场面话,参加三教辩论的人是一点都不信的。
不过也也有僧人松了一口气,这也定了基调,高平郡公不是要对付某一个教派,学习太武帝那样武力灭佛。
王思政接着说道:
“凡古往今来之辩,总要有一个要旨,这次的要旨也是郡公亲自拟定的。”
众人纷纷投来目光,王思政说道:
“偶像,就是本次辩论之要旨。”
等到宣读完主题,现场都沉默了一阵子。
偶像,儒门有先师的像,道门有道祖神仙牌位,而佛门的像是最多的,如今遍布南北的佛像不计其数。
用一个三教都有的东西作为辩论主题,听起来似乎公平,但实际上熟悉三教的人都知道,儒门对于先贤的崇拜不在于像,而在于经,就算是先师的像也就是祭祀的时候用一用,平日里是不拜的。
道门虽然也拜像,但是除了像以外也有其他的东西。
唯有佛门,佛像是极其重要和根本的事物,无论是佛寺还是信中,都热衷于造佛像请佛像,甚至还有那在山间耗费百年开凿的石窟佛像。
惠可皱起眉头,这还是冲着佛门来的啊?
(本章完)
果不其然,当元子攸将推荐李神轨出任北中郎将的建议送到宫内,极度缺乏安全感的胡太后,第一时间就批准了这条建议。
李神轨本就是胡太后的男宠,得到胡太后的信任。
在胡太后另外两名男宠,被高阳王元雍为首的宗王发动政变诛杀后,对李神轨这个仅剩下的男宠,胡太后也不敢宣召进宫。
但毕竟恩情还在,当听说李神轨再次返回洛阳后,胡太后自然是大喜。
在元子攸推荐李神轨后,胡太后更是大笔一挥,先是以“时局维艰,朝廷求才”为理由,下令给李神轨夺情,让他停止为父守孝立刻返回工作岗位。
在孝文帝汉化改革才二十年的北魏,这倒不像后世明清那么有道德压力,父母去世继续做官是正常现象,因为父母去世辞官的反而是少数。
紧接着,胡太后同意了元子攸的上书,将北中郎将这个重要的职位交给了自己这位旧日情人。
胡太后又迫不及待的宣召李神轨进宫,而这一次面圣一面就是一整夜。
甚至第二天李神轨要去北中城上任,胡太后都有些恋恋不舍,最后又重新赐给李神轨自由出入宫禁的木牌,这才放他离开宫城。
旧日情人的归来,却只是这危难时局中少数让胡太后开心的事情。
安乐王元鉴的叛乱,再加上裴衍和源子邕的覆灭,已经让洛阳岌岌可危。
孝昌三年,十一月。
攻破信都,又消灭了裴衍和源子邕的军队后,葛荣一鼓作气,立刻攻入相州,一路向着洛阳进军,到了汲郡才停了下来。
汲郡,已经是洛阳东面的门户了,只要葛荣再加把劲,洛阳已经在眼前了。
就在洛阳卿贵们惶恐不安中,葛荣竟然退兵了。
北魏朝堂得到了喘息,加固了汲郡的防线,总算是守住了这座洛阳的东门。
葛荣在一眼能见到洛阳城的时候退兵,原因也很简单,他的军中已经没有粮食了。
葛荣号称四十万大军,实际上也有十多万人,孝昌三年这一年,基本上都是在冀州相州这边打仗。
而官军打仗,也是相州出兵出粮。
在裴衍和源子邕覆灭之前,他们又烧毁了随军的粮草,葛荣俘获收编了一部分官军,又增加了吃粮的嘴。
这一年的折腾,让冀州和相州根本没有进行粮食生产,十月份过后秋收也无粮,葛荣的军队实在是撑不下去了。
除了没粮食之外,葛荣的军队也没有御寒的衣物,最后只能眼看着洛阳退回了定州。
但是葛荣退兵,并不代表大魏朝堂就能松一口气。
在退兵之前,葛荣让麾下的邢杲前往青州。
邢杲投靠葛荣,就是因为他们这些被叛军挤出老家的豪族,侨居他乡被地方豪强欺压才造反的。
而此时齐鲁地区,也有着大量的,和邢杲一样,从老家被挤出去,被齐鲁地方豪族欺压的侨居豪族。
本地豪族和侨居豪族的矛盾,随着朝堂更加依靠齐鲁赋税,不断提高征税比例而日益矛盾。
邢杲迅速团结了大量侨居青州的和河东豪族,在青州打出旗帜,响应葛荣的起义。
青、齐、兖三州也开始烽烟四起,再加上徐州已经被南梁出兵占领,北魏朝廷彻底失去了钱粮供应。
可以说如今的大魏朝廷,能够直接控制的地区就剩下洛阳附近的京畿区域了。
在今年过年之前,洛阳再次爆发了卿贵逃离的风潮,甚至不仅仅是卿贵,就连洛阳大量的僧道,都携带各种金银财宝逃离洛阳。
其中一部分北上了并州,一部分南下准备投靠南梁,还有一部分向着关中而去。
——
关中,永乐城。
达摩从僧房中出来,他的弟子惠可催促道:
“师父,三教辩论就要开始了。”
今日是永乐城的大日子,儒、佛、道三门齐聚,高平郡公苏泽在百丈楼前建造了一座临时的台阁,命名为石趣阁,邀请三门的贤达进行辩论。
石趣阁,取的就是当年汉之石渠阁的谐音。
汉宣帝时期的石渠阁会议,是一次儒学发展的重要事件,是儒家统一经学界的一次重大会议,算是对汉初到宣帝时期的儒学流派进行了统一的梳理和总结,确定了官方的意识形态。
而这一次的三教之辩,虽然高平郡公苏泽对外说是切磋学问,但是明眼人明白,这是要定三教次第,明确未来三教地位的一场论战。
这位高平郡公自从来了关中以来,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佛教的倾向,这一点也让关中地区的佛门大德非常担忧,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可是灭过佛的。
所以永乐寺中的很多僧人,也希望通过这一次的三教辩论,让高平郡公能明白佛法的精要,最好能够皈依佛门。
佛门如此,道门和儒门也是同样的想法。自三国魏晋以来,由于连续的战乱,加上五胡乱华对北方经济文化的破坏,现在的儒学根本没有明清那种统治地位,在魏晋时期甚至还被玄学压过一头。
虽然北方也出了孝文帝、苻坚这类非常推崇儒学,自身也研习儒家典籍的异族君主,但是本质上这些异族君主任用儒生,也仅仅是因为统治需要。
从苏泽建立崇文阁开始,关中的儒学世家看到了苏泽推崇儒学后,纷纷加入进来,大大增加了儒生在整个体系中的地位。
相比佛门和儒门,道门更类似于一个陪跑的。
寇谦之的北天师道改革后,道门整体式微,在民间信仰上争夺不过佛门,在官方意识形态上也无法和官僚体系绑定的儒门竞争。
如今在关中,地位最高的道门人士,就是河州别驾刘伯之。
这位刘伯之,是苏泽在禁军时期就结识的旧友,是刘贵的从兄。
当年随着苏泽赴任河州,刘伯之向苏泽坦言,他是当代北天师的弟子。
苏泽并没有因为他道门的身份排斥他,河州刺史李世哲基本上不管事,从苏绰离开金城后,河州事务基本上就是刘伯之管理的。
这一次为了道门未来的发展,刘伯之也特意赶来了永乐城。
达摩还是一副不紧不慢的样子,惠可有些着急,当两人赶到石趣阁的时候,前排的位置已经被坐满了,两人只能坐在后排。
“前些日在永乐寺的辩经中,来自高昌的广惠大师被推举为主辩。”
达摩还是不关心的样子,惠可知道自己师父的能力,有些愤愤不平的说道:
“若是师父出马,这广惠又如何是您的对手?”
达摩见到弟子情绪波动,这才说道:
“惠可,你着相了。”
惠可被师父提醒,这才开始反省自己焦躁之心的来源,他连忙说道:
“多谢师父教导。”
这位广惠大师是高昌国师,高昌举国崇敬佛法,他身穿一件高昌国主所赐的多宝袈裟,当真是宝相森严,有名僧大德之相。
代表儒门来辩经的,是酒泉郡守祁泰。
祁泰的祖先祁嘉是前凉时期著名学者,在酒泉建立学宫讲授儒学,听讲的人最多的时候足有两千人。
祁家是凉州地区著名的儒学家族,祁泰也对于做官兴趣不大,当年苏泽敦煌大胜后,就将政务都委托给苏泽派来的副手,潜心钻研儒学。
苏泽建立崇文阁后,祁泰也将家祖祁嘉所著作的《二九神经》送到了崇文阁,又主动在凉州官学授课,传授儒学。
这样的学者型官员,苏泽也是一向宽厚,如今永乐城的高层都在传,等这次三教辩论后,祁泰可能调入政事堂,担任崇文阁学士一职。
随着礼乐声过后,苏泽带着众臣属走进了石趣阁,众人次第坐下后。
众人对苏泽这个高平郡公行礼后,王思政手持一份帛书站出来说道:
“今日群贤毕至,研三教之要义,非为次第高地,不论各家短长,为的是明理见真。”
这番话当然是场面话,参加三教辩论的人是一点都不信的。
不过也也有僧人松了一口气,这也定了基调,高平郡公不是要对付某一个教派,学习太武帝那样武力灭佛。
王思政接着说道:
“凡古往今来之辩,总要有一个要旨,这次的要旨也是郡公亲自拟定的。”
众人纷纷投来目光,王思政说道:
“偶像,就是本次辩论之要旨。”
等到宣读完主题,现场都沉默了一阵子。
偶像,儒门有先师的像,道门有道祖神仙牌位,而佛门的像是最多的,如今遍布南北的佛像不计其数。
用一个三教都有的东西作为辩论主题,听起来似乎公平,但实际上熟悉三教的人都知道,儒门对于先贤的崇拜不在于像,而在于经,就算是先师的像也就是祭祀的时候用一用,平日里是不拜的。
道门虽然也拜像,但是除了像以外也有其他的东西。
唯有佛门,佛像是极其重要和根本的事物,无论是佛寺还是信中,都热衷于造佛像请佛像,甚至还有那在山间耗费百年开凿的石窟佛像。
惠可皱起眉头,这还是冲着佛门来的啊?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160537/4681209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