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7章 1072【电报请来王命旗牌】
推荐阅读:熊学派的阿斯塔特、食飨之诗、重生八一渔猎西北、领主又红名了、亡灵之息、NBA:我虽然嘴臭,但我打架强、灾变卡皇、黄昏分界、圣杯战争?龙珠战争!、综漫:从尸魂界开始砍穿万界、
第1077章 1072【电报请来王命旗牌】
保甲长们因为交税和应役,经常私底下碰头,有着属于自己的小圈子。
这些人最熟悉底层,四里八乡出了啥事,他们都非常清楚。
随着一桩桩案件捅出来,坐在旁边陪审的左布政使杨谙,刚开始还面色从容绷得住,但很快脸上就有惊容一闪而过。
两宋时期,户籍在四川的杨姓之人,约占全国杨姓的四分之一。
杨谙出自眉山杨氏。
他最初属于高景山的嫡系,高景山病逝之后,又倒向张根受到提拔。
随着张根退休归乡,此系渐渐演化为江西派,杨谙融不进去核心圈子,于是又朝着李含章靠拢。
二十三年时间,杨谙从一个前宋举人,稳步高升为淮南省左布政。他自然是有卓越政绩的,否则李含章想提拔也难;而且非常清廉从不贪污,每一次贪腐大案他都能躲过。
随着官职越来越高,杨谙依旧保持清醒,并没有忘乎所以飘起来。
在杨谙的掌舵之下,淮南省没什么大问题。人口越来越多,赋税越来越多,工商业越来越繁荣,百姓的整体生活水平也在提高。
这是一位合格的官僚。
但他站得太高,一览众山小,只能看到山峦轮廓,看不清山里的草树木。
杨谙知道楚州李氏有问题,他还好几次派人传话,让李孝俭悠着点别乱来。他觉得楚州李氏世代书香,而且还有族人做首相,再怎么搞事情也有底线,不会弄出那种捅破天的大事儿。
比如陶定安最开始说的那些,放在杨谙的眼里就都是小事。
直至陶定安说出一桩案子,杨谙才终于明白难以收场了。
“楚州有个沙河会,最初是一帮纤夫结社互助。后来有个叫姚光祖的纤夫做了会首,这沙河会就很快变了模样,控制着从宝应到淮阴的运河。沿岸的苦力、船工、纤夫,都必须交钱入会,否则就找不到活干。”
“他们最初只是欺行霸市,有‘贵人’提携之后,开始做拦截商船的买卖。官船、漕船他们不敢拦,背景很硬的商船不敢拦,其余的过往船只都敢拦。”
“他们每次都不会拦错,晓得哪条船能惹,哪条船万万惹不得。被拦截的船只,若不给钱就要倒霉。两年前有一条商船失火,官府查出是船工打翻油灯引燃的,但跳河逃生的船员都说看到了歹人。这件事情早就传遍楚州了,也不晓得是真是假……”
“我也认识一些船工和纤夫,据他们说,沙河会还帮忙走私淮盐……”
都指挥使郭雄终于忍不住,厉声怒喝道:“一派胡言!我亲自坐镇省城严查走私,那沙河会怎敢在眼皮子底下运私盐?难不成,末口钞关的官吏也帮着走私?”
分管商税的淮南省参政赵墩连忙说:“别的我不清楚,末口钞关不可能帮忙走私,御史若不信随时可以严查。”
陶定安已经彻底豁出去了:“确实跟钞关没有牵扯。入了沙河会的纤夫和苦力,会在走私船过钞关之前,就分批把私盐带回家里,夜里从野外绕过钞关,在沙河乡的沙湾村重新装船。那里的村民都知道这事,有时候为了赶时间,甚至会雇佣村民帮忙装船。”
“小民的家在末口乡堰河村,隔壁就是沙河乡沙湾村,小民的妻子也是从那边嫁过来的。有一天晚上,小民走亲戚住在岳父家里,亲眼看到那些人在河边装船。”
燕焘问道:“淮南盐价便宜,肯定不可能在本地销售。他们费这么大劲走私,你可知道最后是卖去哪里?且换个说法,走私船是去北边还是西边?”
“往西边去的。”陶定安说。
“那就是卖去河南或两京。”身为御史的燕焘,都被这事儿给吓了一跳。
为了保证各产盐区协调发展,食盐生产出来不能随便乱卖。
河南省和洛阳、开封,那属于鲁盐的销售区。
这些家伙走私食盐,而且还往河南方向运,已经违背了朝廷的食盐专卖制度。
而淮南省的各级官员,只要不把自己牵扯进去,就算知道了也会睁只眼闭只眼。因为这有利于淮南经济发展,甚至惠及淮南的许多商贾和百姓,至于吃亏的当然是山东盐商和盐工。
左布政使杨谙,此刻表情平淡,内心却是翻江倒海。
他以为李孝俭只是拦截商船收点过路费,万万没料到那些家伙胆大包天,竟敢杀人越货和走私食盐!
杨谙对钱财并不过份看重,认为只要够用就可以了。
他直至现在也想不明白,李孝俭靠着运河捞了那么多,为啥还铤而走险收取苛捐杂税?征收免役钱的影响太坏,涉及的老百姓太多,稍不注意就要闹出大事,而所得钱财还不如多走私几船食盐。
收益低,风险大,李孝俭不缺那点钱,非要伸手是为了什么?
这种行为在杨谙看来,就像一个家财万贯的富人,硬要跑去抢乞丐讨来的剩饭,而且那乞丐手里还拿着刀子。
还是那句话,杨谙爬得太高,已经脱离基层了。????李孝俭并非一个人,而是代表一个群体。
李孝俭自己或许看不上那几个钱,但跟他同流合污的官吏却馋疯了。此人黑白两道通吃,想收手都收不住,他虽然已经吃饱了,但底下的人还饿着肚子呢!
就像杀人越货这种事儿,李孝俭是严令禁止的。
可某位客商太不给面子,把沙河会的老大给得罪了,沙河会一怒之下烧船抢劫。李孝俭对此能怎么做?也就事后把人叫来怒斥一通,然后动用人脉给沙河会平事儿,毕竟他还要依靠沙河会走私食盐。
而这次违规征收免役钱,也不是李孝俭本人发起的,是府县两级那些胥吏在搞事儿。
聂问派人广贴告示之后,李孝俭已下令不得乱来,府县两级官员也严厉斥责。可那些“穷”疯了又胆大包天的胥吏,却根本不听上头的训诫,还逼着大户把钱送到李孝俭的家里。
李孝俭闭门不收,诸多大户被吓得更厉害,直接跪在李家偏门外哭嚎。
他养的狗太多,绳子又拴不住,总是出去乱咬人。
他当然不是冤枉的,因为这些狗的嚣张气焰,就是他经常放出去咬人而养成。
以前咬伤咬死无数人,都没有获得应有惩罚,于是那些狗就产生错觉,不管怎么乱咬都有主人罩着。他们的主人是万能的,没有不能摆平的事儿!
燕焘扭头看向杨谙。
杨谙双眼一闭,开始想着怎么抽身。
他是个真正的清廉官员,对家人也约束极严,完全不怕被御史调查。但省城和省府烂成这个样子,他身为左布政是有失察之责的,估计至少也得被贬官两级以上。
右布政使张肃嘴角微微上翘,随即恢复严肃道:“燕巡察,我手里还有一些人可用,李总兵也是可以协助办案的。至于府县两级官吏,恐怕都得回避才行,按察司更是需要回避此案。”
燕焘朝着李江拱手:“李总兵,请借兵一千。”
李江说道:“需要兵部公文,王命旗牌也可。”
燕焘说道:“我立即给督察院发电报,由督察院禀报陛下。”
“那我等着。”李江说道。
李江调来淮南仅仅半年时间,他跟这边牵扯不深。
他是李宝的人。
而那个郭雄,却是张广道的人。
看着燕焘和李江前往电报局,黄士廉、郭雄只觉两眼发黑。他们完蛋了,涉案实在太深,走私食盐他们也有份,还帮着李孝俭摆平刑案。
一堆官员在布政司等着。
大概过了三个小时,燕焘回到布政司:“没请到兵部调令,但请来了王命旗牌,李总兵已去调兵协助查案了。另外,三法司不会来淮南查案,但借调了山东、南京的按察司官吏。此案颇大,案情也复杂,可能会查好几个月。南京有一位按察副使,会暂代淮南按察使之职。”
黄士廉差点直接晕过去,他被原地卸任待查了。
燕焘又说:“左布政使杨谙,立即回京面圣。右布政使张肃,暂代左布政之职,不得耽误移民之事。若有府县官员涉案被查,张肃有权临时委任相应官员,以保证移民工作顺利进行。”
“啪!”
一个响声传来,众人扭头看去。
却是按察副使兼学政官冯亮,见燕焘回来了起身迎接,坐回去时却一屁股坐空。慌张之下,他抓住椅子扶手,连人带椅翻倒在地。
燕焘皱眉道:“冯副使专管淮南学政,难道这里的科举也有事?”
“无事,科举无事。”冯亮连忙否认。
燕焘说道:“如果有事,还是自首吧,可以减轻处罚。真等我们查到头上,到时候对谁都不好。”
冯亮哭丧着脸:“那……那我自首。科举并无徇私舞弊,就是官学的外舍生(自费生),每人额外多交了一笔钱。还有,外舍升内舍的考试,也稍有一点点问题。”
燕焘笑道:“小事而已,更何况阁下还自首了。只要金额不大,顶多罢官、退赃、罚款、坐牢而已。冯副使受贿贪赃得不多吧?”
“不多,不多……”冯亮真的快哭了,他其实胆子很小。
(本章完)
保甲长们因为交税和应役,经常私底下碰头,有着属于自己的小圈子。
这些人最熟悉底层,四里八乡出了啥事,他们都非常清楚。
随着一桩桩案件捅出来,坐在旁边陪审的左布政使杨谙,刚开始还面色从容绷得住,但很快脸上就有惊容一闪而过。
两宋时期,户籍在四川的杨姓之人,约占全国杨姓的四分之一。
杨谙出自眉山杨氏。
他最初属于高景山的嫡系,高景山病逝之后,又倒向张根受到提拔。
随着张根退休归乡,此系渐渐演化为江西派,杨谙融不进去核心圈子,于是又朝着李含章靠拢。
二十三年时间,杨谙从一个前宋举人,稳步高升为淮南省左布政。他自然是有卓越政绩的,否则李含章想提拔也难;而且非常清廉从不贪污,每一次贪腐大案他都能躲过。
随着官职越来越高,杨谙依旧保持清醒,并没有忘乎所以飘起来。
在杨谙的掌舵之下,淮南省没什么大问题。人口越来越多,赋税越来越多,工商业越来越繁荣,百姓的整体生活水平也在提高。
这是一位合格的官僚。
但他站得太高,一览众山小,只能看到山峦轮廓,看不清山里的草树木。
杨谙知道楚州李氏有问题,他还好几次派人传话,让李孝俭悠着点别乱来。他觉得楚州李氏世代书香,而且还有族人做首相,再怎么搞事情也有底线,不会弄出那种捅破天的大事儿。
比如陶定安最开始说的那些,放在杨谙的眼里就都是小事。
直至陶定安说出一桩案子,杨谙才终于明白难以收场了。
“楚州有个沙河会,最初是一帮纤夫结社互助。后来有个叫姚光祖的纤夫做了会首,这沙河会就很快变了模样,控制着从宝应到淮阴的运河。沿岸的苦力、船工、纤夫,都必须交钱入会,否则就找不到活干。”
“他们最初只是欺行霸市,有‘贵人’提携之后,开始做拦截商船的买卖。官船、漕船他们不敢拦,背景很硬的商船不敢拦,其余的过往船只都敢拦。”
“他们每次都不会拦错,晓得哪条船能惹,哪条船万万惹不得。被拦截的船只,若不给钱就要倒霉。两年前有一条商船失火,官府查出是船工打翻油灯引燃的,但跳河逃生的船员都说看到了歹人。这件事情早就传遍楚州了,也不晓得是真是假……”
“我也认识一些船工和纤夫,据他们说,沙河会还帮忙走私淮盐……”
都指挥使郭雄终于忍不住,厉声怒喝道:“一派胡言!我亲自坐镇省城严查走私,那沙河会怎敢在眼皮子底下运私盐?难不成,末口钞关的官吏也帮着走私?”
分管商税的淮南省参政赵墩连忙说:“别的我不清楚,末口钞关不可能帮忙走私,御史若不信随时可以严查。”
陶定安已经彻底豁出去了:“确实跟钞关没有牵扯。入了沙河会的纤夫和苦力,会在走私船过钞关之前,就分批把私盐带回家里,夜里从野外绕过钞关,在沙河乡的沙湾村重新装船。那里的村民都知道这事,有时候为了赶时间,甚至会雇佣村民帮忙装船。”
“小民的家在末口乡堰河村,隔壁就是沙河乡沙湾村,小民的妻子也是从那边嫁过来的。有一天晚上,小民走亲戚住在岳父家里,亲眼看到那些人在河边装船。”
燕焘问道:“淮南盐价便宜,肯定不可能在本地销售。他们费这么大劲走私,你可知道最后是卖去哪里?且换个说法,走私船是去北边还是西边?”
“往西边去的。”陶定安说。
“那就是卖去河南或两京。”身为御史的燕焘,都被这事儿给吓了一跳。
为了保证各产盐区协调发展,食盐生产出来不能随便乱卖。
河南省和洛阳、开封,那属于鲁盐的销售区。
这些家伙走私食盐,而且还往河南方向运,已经违背了朝廷的食盐专卖制度。
而淮南省的各级官员,只要不把自己牵扯进去,就算知道了也会睁只眼闭只眼。因为这有利于淮南经济发展,甚至惠及淮南的许多商贾和百姓,至于吃亏的当然是山东盐商和盐工。
左布政使杨谙,此刻表情平淡,内心却是翻江倒海。
他以为李孝俭只是拦截商船收点过路费,万万没料到那些家伙胆大包天,竟敢杀人越货和走私食盐!
杨谙对钱财并不过份看重,认为只要够用就可以了。
他直至现在也想不明白,李孝俭靠着运河捞了那么多,为啥还铤而走险收取苛捐杂税?征收免役钱的影响太坏,涉及的老百姓太多,稍不注意就要闹出大事,而所得钱财还不如多走私几船食盐。
收益低,风险大,李孝俭不缺那点钱,非要伸手是为了什么?
这种行为在杨谙看来,就像一个家财万贯的富人,硬要跑去抢乞丐讨来的剩饭,而且那乞丐手里还拿着刀子。
还是那句话,杨谙爬得太高,已经脱离基层了。????李孝俭并非一个人,而是代表一个群体。
李孝俭自己或许看不上那几个钱,但跟他同流合污的官吏却馋疯了。此人黑白两道通吃,想收手都收不住,他虽然已经吃饱了,但底下的人还饿着肚子呢!
就像杀人越货这种事儿,李孝俭是严令禁止的。
可某位客商太不给面子,把沙河会的老大给得罪了,沙河会一怒之下烧船抢劫。李孝俭对此能怎么做?也就事后把人叫来怒斥一通,然后动用人脉给沙河会平事儿,毕竟他还要依靠沙河会走私食盐。
而这次违规征收免役钱,也不是李孝俭本人发起的,是府县两级那些胥吏在搞事儿。
聂问派人广贴告示之后,李孝俭已下令不得乱来,府县两级官员也严厉斥责。可那些“穷”疯了又胆大包天的胥吏,却根本不听上头的训诫,还逼着大户把钱送到李孝俭的家里。
李孝俭闭门不收,诸多大户被吓得更厉害,直接跪在李家偏门外哭嚎。
他养的狗太多,绳子又拴不住,总是出去乱咬人。
他当然不是冤枉的,因为这些狗的嚣张气焰,就是他经常放出去咬人而养成。
以前咬伤咬死无数人,都没有获得应有惩罚,于是那些狗就产生错觉,不管怎么乱咬都有主人罩着。他们的主人是万能的,没有不能摆平的事儿!
燕焘扭头看向杨谙。
杨谙双眼一闭,开始想着怎么抽身。
他是个真正的清廉官员,对家人也约束极严,完全不怕被御史调查。但省城和省府烂成这个样子,他身为左布政是有失察之责的,估计至少也得被贬官两级以上。
右布政使张肃嘴角微微上翘,随即恢复严肃道:“燕巡察,我手里还有一些人可用,李总兵也是可以协助办案的。至于府县两级官吏,恐怕都得回避才行,按察司更是需要回避此案。”
燕焘朝着李江拱手:“李总兵,请借兵一千。”
李江说道:“需要兵部公文,王命旗牌也可。”
燕焘说道:“我立即给督察院发电报,由督察院禀报陛下。”
“那我等着。”李江说道。
李江调来淮南仅仅半年时间,他跟这边牵扯不深。
他是李宝的人。
而那个郭雄,却是张广道的人。
看着燕焘和李江前往电报局,黄士廉、郭雄只觉两眼发黑。他们完蛋了,涉案实在太深,走私食盐他们也有份,还帮着李孝俭摆平刑案。
一堆官员在布政司等着。
大概过了三个小时,燕焘回到布政司:“没请到兵部调令,但请来了王命旗牌,李总兵已去调兵协助查案了。另外,三法司不会来淮南查案,但借调了山东、南京的按察司官吏。此案颇大,案情也复杂,可能会查好几个月。南京有一位按察副使,会暂代淮南按察使之职。”
黄士廉差点直接晕过去,他被原地卸任待查了。
燕焘又说:“左布政使杨谙,立即回京面圣。右布政使张肃,暂代左布政之职,不得耽误移民之事。若有府县官员涉案被查,张肃有权临时委任相应官员,以保证移民工作顺利进行。”
“啪!”
一个响声传来,众人扭头看去。
却是按察副使兼学政官冯亮,见燕焘回来了起身迎接,坐回去时却一屁股坐空。慌张之下,他抓住椅子扶手,连人带椅翻倒在地。
燕焘皱眉道:“冯副使专管淮南学政,难道这里的科举也有事?”
“无事,科举无事。”冯亮连忙否认。
燕焘说道:“如果有事,还是自首吧,可以减轻处罚。真等我们查到头上,到时候对谁都不好。”
冯亮哭丧着脸:“那……那我自首。科举并无徇私舞弊,就是官学的外舍生(自费生),每人额外多交了一笔钱。还有,外舍升内舍的考试,也稍有一点点问题。”
燕焘笑道:“小事而已,更何况阁下还自首了。只要金额不大,顶多罢官、退赃、罚款、坐牢而已。冯副使受贿贪赃得不多吧?”
“不多,不多……”冯亮真的快哭了,他其实胆子很小。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160633/4686140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