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们的死后生活 第522节
推荐阅读:精灵:帕底亚退役冠军的再就业、我的异世界是游戏模式、旧神之巅、开错外挂怎么办、从指环王开始的龙裔、从赛博朋克开始的跨位面科工、苍白徽记、开局赠送天生神力、玩家们的NPC大爹、穿越60年代,苟出富贵一生、
赵匡胤淡淡道:“人各有志。”看了一眼赵构的皇后吴瑜,赵构已经不在了,吴瑜却坚持不离开。
吴瑜略带悲伤的笑了笑,抚了抚身上略带陈旧的护手,这是她刚开始侍奉赵构时穿的。身上穿了一件男装,脸上不施脂粉,看起来像个清秀的的男孩子。
赵昚摸索着紫砂壶暖手:“昨日朱厚熜死,皇帝们必然回去看热闹。武曌一定不在翰林院。”
赵曙看了看高滔滔,低声说:“我看现在是个好时机。武曌所选用的人,有德无才,急则容易生乱。”
“朱熹虽然看阴间诸事,比看人间更不满,但他真的愿意为王所驱?”
他不满也就是自己写文章说一说,又不是祢衡,不会冲到人家门口去骂人。
“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这句话是朱熹说唐朝的话。赵恒慢悠悠的说:“武曌想把朱子家训从地府赶尽杀绝,算是送给婆家的礼物,难道朱熹是个无知无觉的死人?”
赵顼点了点头:“我看此事宜早不宜迟,还请太*祖决断。”
他们虽然一向没有什么动静,实则是蛰伏在中低层的官吏之中,隐姓埋名,允文允武的能力保守同僚好友的盛赞。
赵匡胤点了点头:“你们不要卷入其中。”
吴瑜站了起来,感慨的看了看左右:“妾这便去了。”
被筛选出来的理学士大夫也姓朱,单名一个科,为人古板,爱朱熹胜过爱亲爹,只恨自己的族谱写的清清楚楚,和朱熹没有关系——就从他家能记录族谱这一点,就知道祖上虽然未能大富大贵,却世代都是读书人。
来到阴间二十年,已近乎忍无可忍。除了严嵩和严世蕃被下地狱这一点,符合他对阴间的期许之外,其他的一切,从官和吏的身份可以互通且不分男女,到不尊奉孔孟之道而是百家争鸣……纵情声色的销金窟不禁止官员进入、公然举行露胳膊腿还露肚子的女子相扑大赛甚至还会把前几名吸纳进鬼差行列中,也允许鬼差参加。人人追求美食,而非艰苦朴素。这像话吗?
诸般种种,令人愤怒。
吴瑜找到他:“我看今日正是好日子,在下愿意舍命陪君子,不知道朱夫子会不会临阵退缩。”
朱科一被人叫朱夫子,就觉得热血往头上涌:“走!当年杨升庵不顾生死扣门,我虽然未食阴禄,也要扶助正气!”他能接受的最低职务是判官,但屡试不第。人间三年一考,阴间是允许一年一考,他已经落榜二十次了。
当即回家拿出一丈白布,在上面刷刷点点,写了一篇檄文。
开篇先骂你们不配称翰林院,文翰之林、草诏之处,岂能沦为一些鸡鸣狗盗之徒杂居之所!(说的就是施耐庵)洋洋洒洒两千字,从名字骂道思想内核,从做的事骂到用的人。
翰林院就在都城中占了一席之地,房舍的高度和别处差不多,只是鲜艳的多,嚣张的多。别人门口立的是石刻大狮子,她这里立了一对吉金的鸾凤(商周时的合金,氧化后成为青铜器,氧化前和金子一个颜色),在门口对面而立。
朱科带着两个志同道合的人,走到翰林院对面,两人扯着白布,他指着翰林院的大门就呵斥起来,叫里面的人出来对峙,其中心思想是——你们不遵孔孟,不遵程朱理学,就不要当人当鬼了。
杨慎正在此处做客,听见有人来挑衅,兴致勃勃的打算欣赏。
听到后面夸耀程朱理学万世师表时,冷笑道:“又是个迂夫门徒。”
李弘对妹妹开玩笑道:“骆宾王又回来了?”
李妙儿挠挠下巴:“我现在要是去揍他,是不是于理不合?”
第376章 理学之乱(上)
翰林院现在真不如人间威风,不负责草拟诏书——阎君不喜欢用人润色, 其诏书风格和朱元璋一样, 尽量让人一听就懂。也不负责参知政事——阎君自己内部就能完成好战必亡忘战必危的对立部分。更不负责的修缮国史——这部分有太史台。更不负责给皇帝开经筵讲授古圣先贤的思想——古圣先贤就住在阎君殿的画中山上, 持有独家解释权,拒绝他人代言。
即便是被极度削弱后的翰林院, 那也没弱到被人指着门口叫骂而置若罔闻。
“你刚刚说骆宾王?”杨慎好奇的问:“难道你们大学士是则天皇后?”
很多人在闲得无聊时,都在猜测执掌翰林院的人是谁,看文辞, 看身材, 似乎是唐朝人, 唐诗那个风格是消磨不去的,宋诗很难模仿像, 那是国家风气养出来的诗风。唐朝虽然有许多位美貌女诗人, 但俾睨天下, 诗中有帝王之气、艳而不妖的大概也就是那一位。其他的女诗人多缠绵, 多悲怨。
李弘一怔:“我只是看他的文风有些相似。”
杨慎点点头,确定了, 就是, 还真有意思。外面那鬼的文风比骆宾王还差一些, 写檄文都有八股文那个劲儿, 缺乏自由奔放。
外面的叫喊声没有停歇, 有几个人翰林庶士自告奋勇的起身,一抱拳:“诸位前辈,让我等占先。”
他们本来在筹措剧情, 正给女主设立了一大劫难,劫难是真难,前有十只依次排开的五彩卷毛吐火狮子炮,后有妖道手持浸透了尸毒的七星宝剑,左边埋伏下牵线旱天雷,右边是万丈深渊,当此囹吾,女主怎么办才能逃出生天?
这群作者也没想出来,卡文卡的抓心挠肝,好似活猴一样,难得的有个事打断一下,如蒙大赦,格外的勤劳。
出去和朱科对峙,出去就是一声大喝:“咄!那不分尊卑的黄口孺子!”
“好一阵犬吠蝉鸣!”
“不知死的鬼,你这是死后的好日子过够了,你想活啊!”
朱科反击道:“我只知道礼乐教化,你们这样的人,出口便是污秽,臭不可闻,也配腆着脸称为翰林?休要玷辱这两个字。”
“又是污秽,又是臭不可闻,阿弥陀佛,你这小糟老头天天都在想什么?你心里就没点孝悌忠信?”
“口口声声说着礼乐,胆敢到衙门面前聚众闹事,还有体统吗?”
“这翰林院三个字,是阎君钦定的,你们有什么不满之处,去阎君殿前撒泼啊。”
朱科不仅不退,反而越战越勇:“先叫你们知廉耻,再去拜见阎君也不忙,此事的根源就在阎君殿内。”整个地府的风气和他坚持多年的三观完全不同,他死后二十年间,一直在为此发声,写了许多批判风气的文章,仿佛泥牛入海,只有寥寥数名志同道合的人。
“你们也敢提孝悌忠信?真是满口仁义道德,满肚子的男盗女娼。古圣先贤曾说,男女七岁不可同席,男子理应端方朴素,你们涂脂抹粉,男女混居,在一起臆造些败坏风气的故事,叫女人都不安分,你们和李贽有什么区别?离经叛道!”
“所以你扯了一丈白布,给你们孔孟之道送终?”
“你这老头连什么是道都不知道,还敢说别人离经叛道?孔孟都亲自说过,不要称他们为圣人。”
朱科:“孔夫子谦逊而已,怹老人家肯谦逊,不是你们轻蔑圣贤之道的依据。你们写花木兰、红拂女,为那些不安于室的妇人鼓噪呐喊,勾引的良家妇女去舞刀弄枪,一个个都成了悍妇,满心压服丈夫,挟持儿子,又不肯在家安心相夫教子,提着刀枪在外挣命,为了作锦穿罗不辞劳苦,以致中馈乏人,家不成家。”
吴瑜听见这话都觉得不舒服,只是为了要用他,勉强忍耐一番。
“你这话不讲理,妇人舞刀弄枪就要压服丈夫了?莫非专诸敌不过娘子?谢安的地位低过夫人?河东狮依仗的是武力?王阳明立功仗节,九死不回,而独严事夫人,唯诺恐后。是怕家中悍妇?人间的戚继光对夫人俯首帖耳,怕的是什么?不过是敬畏而已。”
王阳明早就知道翰林院这里必然爆发出严重的冲突,出门散步时时常到附近走动。咦?我敬爱妻子的事他们都知道了?
围观群众为他爆发出激烈的掌声和叫好声。
一家一个活法,那些怕老婆的男人,哪一个是真怕的?
我是!
另一个人说:“你一个承接祖产,不知小民辛苦的人,你以为百姓挣命为的是着锦穿罗?荒谬,能饱食无忧就是得了鬼神庇佑。妇人在地里耕种,在家中纺线织布,砍柴浇水,哪一样不用操持呢?”
朱科冷笑:“妇人做这么多活?男丁又在何处?男耕女织才是”
翰林庶士打断他的话:“是个屁。男丁在边关战死了。服劳役被累死了。欠了赋税被你们这种土豪劣绅挤兑着当了流民去了。你们这些儒生号称读书知礼,唯独不知人事。整日高枕无忧,不知人间疾苦,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你们导致的。”
朱科大怒道:“老夫生性节俭,布衣蔬食,善待佃户。你们所说的那些人,同样是不遵礼教的忤逆之徒。为了几个自称儒生的人贪污受贿,就能否定古圣先贤的教诲?那些奸佞小人假冒儒生不假,历代忠臣哪一个不是儒生?你们以偏概全!即便是洪武爷永乐爷的瓜蔓炒,也不是都牵连师生之间的关系,两千年后的事,与先贤有甚么关系?”
“先贤既然不负责,就不要拿他的话来管我们。”
“你觉得我玷辱孔孟之道?若不是学那玩意才能做官,你以为谁愿意去学?就要玷辱,你待怎样?你想杀我?”
朱科指着二人依次反驳道:“先贤虽逝,真理永存,程朱理学就是教人一心向好,匡正德行。人得对自己负责。不是我要杀你,正道容不得你。自古文以载道,以礼乐教化人心,朝廷赞美忠臣义士孝子烈女,旌表门楣,众人纷纷效法。
永乐一朝,大肆提倡岳王,才有后来诸多武将死战不退。你们现在写的这些东西,有私利无大义,教人好勇斗狠。奇珍异宝,俊男美女,唯独没有礼义。看了你们书的人,都觉得生活平淡无趣,都去相扑为戏!只有理学才能教人严以律己,严以待人。”
翰林庶士心说我们写的主角虽然经常打架,但也是一腔正气,不够正气的事交给队友负责了,我们也有教化啊,我们把反派写的可坏了,还挑食、酗酒,有些人看完之后真不挑食了。
他们使出杀手锏:“孔孟荀三位都已经公然说过,程朱理学自成一派。连古圣先贤的书都不许读,只许读他朱熹注解的四书五经,呵呵。”
孔孟虽然有些不满,但没有和理学割席断义,只是表示他们自成一派,但有很多思想源自儒家,同时他们对其中很多思想表示不满。孔子希望学生能学会礼教和思考分析的能力。
围观他们争论的人越聚越多,这双方思想的争端在地府中蔓延了一百多年,爆发的大大小小的冲突不胜枚举,刘义庆都懒得记录,也没有几次能列入史书中。思想极端对立时总会产生矛盾。
吴瑜生前不善于挑事,但不是不会,一句话就把矛盾从‘文以载道你们怎么可以写女人抛头露面’拔高到了另一个高度:“你们想扼杀理学?你提倡人欲?”
三个庶士中有一个人没防住,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说了:“没错,我恨不能让你们这些遏制人欲的人,都去试试穷困潦倒,衣食无着,看看你们还怎么教别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说这话的人,有几个真正饿过?你们文人只知道瑞雪赵丰年,这种可以冷得死人的大雪,居然也常常会被某些人当做吉兆。看不见雪中冻骨,也听不见孩子们在酷寒中挨饿的哀号。”
吴瑜微微一怔,忽然觉得这争论的双方,竟然都不坏。朱科自然是不坏,只是迂腐又有些贪慕虚名,爱了朱熹就愿意为之赴汤蹈火,他也知道将来或许会有什么下场,已经下定决心。对面这些人,原以为他们只是装模作样的写些劝人向善、做坏人一定会被杀、反对阎君不会有好下场的演义小说,没想到心里倒有这一点慈心。“你不是文人吗?提倡人欲,有权有势的人只会更加享乐,尽欲望欢乐,谁又会顾忌民间疾苦?”
升斗小民能期待的,只是长官选择自律,如果官员选择不自律,基本上没有办法。
另一个庶士反应极快:“所以地府的君王、朝廷是最贤明的,人间无论如何都比不得。人间那点浅显愚见,怎敢在地府中教人做人?圣明阎君在上,什么孔孟之道,理学心学都应该俯首称臣。”
朱科:“你退下,让我来。”
争论仍在继续。
这件事一旦争论起来,人们各执一词,就很难分出胜负。阎君迄今为止也没有直接把程朱理学划为□□,虽然理学士大夫认为不抬高就是打压,但要是真打压,早就打死了。
时间越长,围观的人越多,终于吸引来了鬼卒,回去上报给京兆尹。
宋慈本来在和友人喝茶闲聊:“现在能遇到的凶案,都是一些轻轻浅浅蠢蠢的案子,很简单,很少有人间那种令人扼腕叹息的可悲之事。单是能合离一项,就减少了多少了残杀,虽有人为了不愿意合离而杀人,但一出一入,总体来说是少了。总有些人请我写洗冤故事,在阴间没有什么能冤枉人的事,我只能写一写蒙冤赴死的人,以他们的评述,人间的官员如果稍有分辨能力,能推理出真伪。”
友人们纷纷表示是啊这推理又不难,狄仁杰一年断案一万七千,那确实很多,实际上你我一年搞定几百一千个案件还不是很难。
狄仁杰:“那都是整理好的卷宗,双方几次的供词摆在那里,有什么出入很好分辨。”
鬼卒:“府尹大人,翰林院门口发生争执,一个老夫子挑着横幅和翰林庶士们争论理学的优劣。”
宋慈:“聚集了多少鬼?”隔三差五就吵起来。
“一眼望不到头,几条路上都堵满了,估计得有几千个。”
宋慈叹了口气,站起来拱了拱手:“诸位,少陪。”
到了这种情况,他就得去看看。
等他赶到现场时,翰林院中的庶士都在外面围观,只是还是那三个人开口反驳,辩论这种事,人越多越不体面。一边一个人是吵架,人一多就成了骂街。
现在正在争论古时候的分餐制和如今的合餐制,哪一个更优,既然厚古薄今,就不应该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就不该用桌椅。庶士们通过这一点,成功把孔孟和朱熹分割开,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有规范嘛。
杨慎就以看热闹的心态看着他们争论,两边不站,他面前为止有一个大计划。
有些人想的是进入阎君殿中,做个殿前都尉、扈从常随,或是跻身智囊团。人间的习气仍在,几乎无人敢说自己想做阎君,潜意识里就觉得那是欺君犯上,就像是有一道锁在灵魂中锁住了这些内容,锁后面的世界,普通人无法触碰。
杨慎则不然,他批判理学‘失之专者,一骋意见,扫灭前贤。失之陋者,惟从宋人,不知有汉唐前说也。(眼界被束缚只看一门的书)’批判心学‘高者凌虚厉空,师心去迹,厌观理之烦,贪居敬之约,渐近清谈,遂流禅学矣。(闭眼叨逼叨,参禅打坐盲修瞎练)’
以前也想过自成一派,只是要在嘉靖的打压下求生,全靠好朋友们告诉皇帝‘杨慎老病’,这才没有更惨。现在自由了,把自己成立一个学说提到了日程上,正在徐徐图之。
将来画中山内,必然有杨慎一席之地。
……
人间还在皇帝的丧期,没有什么事,新君对朝政有点迷茫,打定主意不要乱动,把朝政托付给徐阶等人。
唯有方皇后匆匆忙忙的烧化了那张帖子,有人引她去帝镇中,和皇帝团圆。她生前也曾受宠,也曾受冷落,死后很想知道到底是皇帝放火烧死自己,不让人救火,还是没能救得了火。她猜是后者,有明一朝中,三大殿已经被烧了数次,数次重修。实木加上桐油大漆,一烧起来烈火肆意浓烟滚滚,救火是很难的,寝殿又在正中,被人发现起火时不知道烧了多久。
着火之前先起的浓烟,皇后住在最里间,睡梦中就被熏晕了。
朱厚熜一见她,就诚心诚意的哭了起来,把那句话又说了一遍:“后救我,我不能救后。”
方氏想了想,没有在问究竟是怎么回事,是不是皇帝不让人去救火。她知道皇帝会说不是,所以不必问。当此时,可以同进退,以夫妻相称,再无一人干扰,倒是也不坏。
……
阎君们正在展开有奖竞猜,压刘邦现在是否回到中原地府,他之前用了什么办法消去劳役,那个感觉很正直的外国鬼和他是什么关系。
赌的很大,压了一天假期。其中一个选项只有一个人选,如果他对了,直接赢走十天的假期。李世民还没回来参赌,等他回来可以补下注。
吴瑜略带悲伤的笑了笑,抚了抚身上略带陈旧的护手,这是她刚开始侍奉赵构时穿的。身上穿了一件男装,脸上不施脂粉,看起来像个清秀的的男孩子。
赵昚摸索着紫砂壶暖手:“昨日朱厚熜死,皇帝们必然回去看热闹。武曌一定不在翰林院。”
赵曙看了看高滔滔,低声说:“我看现在是个好时机。武曌所选用的人,有德无才,急则容易生乱。”
“朱熹虽然看阴间诸事,比看人间更不满,但他真的愿意为王所驱?”
他不满也就是自己写文章说一说,又不是祢衡,不会冲到人家门口去骂人。
“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这句话是朱熹说唐朝的话。赵恒慢悠悠的说:“武曌想把朱子家训从地府赶尽杀绝,算是送给婆家的礼物,难道朱熹是个无知无觉的死人?”
赵顼点了点头:“我看此事宜早不宜迟,还请太*祖决断。”
他们虽然一向没有什么动静,实则是蛰伏在中低层的官吏之中,隐姓埋名,允文允武的能力保守同僚好友的盛赞。
赵匡胤点了点头:“你们不要卷入其中。”
吴瑜站了起来,感慨的看了看左右:“妾这便去了。”
被筛选出来的理学士大夫也姓朱,单名一个科,为人古板,爱朱熹胜过爱亲爹,只恨自己的族谱写的清清楚楚,和朱熹没有关系——就从他家能记录族谱这一点,就知道祖上虽然未能大富大贵,却世代都是读书人。
来到阴间二十年,已近乎忍无可忍。除了严嵩和严世蕃被下地狱这一点,符合他对阴间的期许之外,其他的一切,从官和吏的身份可以互通且不分男女,到不尊奉孔孟之道而是百家争鸣……纵情声色的销金窟不禁止官员进入、公然举行露胳膊腿还露肚子的女子相扑大赛甚至还会把前几名吸纳进鬼差行列中,也允许鬼差参加。人人追求美食,而非艰苦朴素。这像话吗?
诸般种种,令人愤怒。
吴瑜找到他:“我看今日正是好日子,在下愿意舍命陪君子,不知道朱夫子会不会临阵退缩。”
朱科一被人叫朱夫子,就觉得热血往头上涌:“走!当年杨升庵不顾生死扣门,我虽然未食阴禄,也要扶助正气!”他能接受的最低职务是判官,但屡试不第。人间三年一考,阴间是允许一年一考,他已经落榜二十次了。
当即回家拿出一丈白布,在上面刷刷点点,写了一篇檄文。
开篇先骂你们不配称翰林院,文翰之林、草诏之处,岂能沦为一些鸡鸣狗盗之徒杂居之所!(说的就是施耐庵)洋洋洒洒两千字,从名字骂道思想内核,从做的事骂到用的人。
翰林院就在都城中占了一席之地,房舍的高度和别处差不多,只是鲜艳的多,嚣张的多。别人门口立的是石刻大狮子,她这里立了一对吉金的鸾凤(商周时的合金,氧化后成为青铜器,氧化前和金子一个颜色),在门口对面而立。
朱科带着两个志同道合的人,走到翰林院对面,两人扯着白布,他指着翰林院的大门就呵斥起来,叫里面的人出来对峙,其中心思想是——你们不遵孔孟,不遵程朱理学,就不要当人当鬼了。
杨慎正在此处做客,听见有人来挑衅,兴致勃勃的打算欣赏。
听到后面夸耀程朱理学万世师表时,冷笑道:“又是个迂夫门徒。”
李弘对妹妹开玩笑道:“骆宾王又回来了?”
李妙儿挠挠下巴:“我现在要是去揍他,是不是于理不合?”
第376章 理学之乱(上)
翰林院现在真不如人间威风,不负责草拟诏书——阎君不喜欢用人润色, 其诏书风格和朱元璋一样, 尽量让人一听就懂。也不负责参知政事——阎君自己内部就能完成好战必亡忘战必危的对立部分。更不负责的修缮国史——这部分有太史台。更不负责给皇帝开经筵讲授古圣先贤的思想——古圣先贤就住在阎君殿的画中山上, 持有独家解释权,拒绝他人代言。
即便是被极度削弱后的翰林院, 那也没弱到被人指着门口叫骂而置若罔闻。
“你刚刚说骆宾王?”杨慎好奇的问:“难道你们大学士是则天皇后?”
很多人在闲得无聊时,都在猜测执掌翰林院的人是谁,看文辞, 看身材, 似乎是唐朝人, 唐诗那个风格是消磨不去的,宋诗很难模仿像, 那是国家风气养出来的诗风。唐朝虽然有许多位美貌女诗人, 但俾睨天下, 诗中有帝王之气、艳而不妖的大概也就是那一位。其他的女诗人多缠绵, 多悲怨。
李弘一怔:“我只是看他的文风有些相似。”
杨慎点点头,确定了, 就是, 还真有意思。外面那鬼的文风比骆宾王还差一些, 写檄文都有八股文那个劲儿, 缺乏自由奔放。
外面的叫喊声没有停歇, 有几个人翰林庶士自告奋勇的起身,一抱拳:“诸位前辈,让我等占先。”
他们本来在筹措剧情, 正给女主设立了一大劫难,劫难是真难,前有十只依次排开的五彩卷毛吐火狮子炮,后有妖道手持浸透了尸毒的七星宝剑,左边埋伏下牵线旱天雷,右边是万丈深渊,当此囹吾,女主怎么办才能逃出生天?
这群作者也没想出来,卡文卡的抓心挠肝,好似活猴一样,难得的有个事打断一下,如蒙大赦,格外的勤劳。
出去和朱科对峙,出去就是一声大喝:“咄!那不分尊卑的黄口孺子!”
“好一阵犬吠蝉鸣!”
“不知死的鬼,你这是死后的好日子过够了,你想活啊!”
朱科反击道:“我只知道礼乐教化,你们这样的人,出口便是污秽,臭不可闻,也配腆着脸称为翰林?休要玷辱这两个字。”
“又是污秽,又是臭不可闻,阿弥陀佛,你这小糟老头天天都在想什么?你心里就没点孝悌忠信?”
“口口声声说着礼乐,胆敢到衙门面前聚众闹事,还有体统吗?”
“这翰林院三个字,是阎君钦定的,你们有什么不满之处,去阎君殿前撒泼啊。”
朱科不仅不退,反而越战越勇:“先叫你们知廉耻,再去拜见阎君也不忙,此事的根源就在阎君殿内。”整个地府的风气和他坚持多年的三观完全不同,他死后二十年间,一直在为此发声,写了许多批判风气的文章,仿佛泥牛入海,只有寥寥数名志同道合的人。
“你们也敢提孝悌忠信?真是满口仁义道德,满肚子的男盗女娼。古圣先贤曾说,男女七岁不可同席,男子理应端方朴素,你们涂脂抹粉,男女混居,在一起臆造些败坏风气的故事,叫女人都不安分,你们和李贽有什么区别?离经叛道!”
“所以你扯了一丈白布,给你们孔孟之道送终?”
“你这老头连什么是道都不知道,还敢说别人离经叛道?孔孟都亲自说过,不要称他们为圣人。”
朱科:“孔夫子谦逊而已,怹老人家肯谦逊,不是你们轻蔑圣贤之道的依据。你们写花木兰、红拂女,为那些不安于室的妇人鼓噪呐喊,勾引的良家妇女去舞刀弄枪,一个个都成了悍妇,满心压服丈夫,挟持儿子,又不肯在家安心相夫教子,提着刀枪在外挣命,为了作锦穿罗不辞劳苦,以致中馈乏人,家不成家。”
吴瑜听见这话都觉得不舒服,只是为了要用他,勉强忍耐一番。
“你这话不讲理,妇人舞刀弄枪就要压服丈夫了?莫非专诸敌不过娘子?谢安的地位低过夫人?河东狮依仗的是武力?王阳明立功仗节,九死不回,而独严事夫人,唯诺恐后。是怕家中悍妇?人间的戚继光对夫人俯首帖耳,怕的是什么?不过是敬畏而已。”
王阳明早就知道翰林院这里必然爆发出严重的冲突,出门散步时时常到附近走动。咦?我敬爱妻子的事他们都知道了?
围观群众为他爆发出激烈的掌声和叫好声。
一家一个活法,那些怕老婆的男人,哪一个是真怕的?
我是!
另一个人说:“你一个承接祖产,不知小民辛苦的人,你以为百姓挣命为的是着锦穿罗?荒谬,能饱食无忧就是得了鬼神庇佑。妇人在地里耕种,在家中纺线织布,砍柴浇水,哪一样不用操持呢?”
朱科冷笑:“妇人做这么多活?男丁又在何处?男耕女织才是”
翰林庶士打断他的话:“是个屁。男丁在边关战死了。服劳役被累死了。欠了赋税被你们这种土豪劣绅挤兑着当了流民去了。你们这些儒生号称读书知礼,唯独不知人事。整日高枕无忧,不知人间疾苦,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你们导致的。”
朱科大怒道:“老夫生性节俭,布衣蔬食,善待佃户。你们所说的那些人,同样是不遵礼教的忤逆之徒。为了几个自称儒生的人贪污受贿,就能否定古圣先贤的教诲?那些奸佞小人假冒儒生不假,历代忠臣哪一个不是儒生?你们以偏概全!即便是洪武爷永乐爷的瓜蔓炒,也不是都牵连师生之间的关系,两千年后的事,与先贤有甚么关系?”
“先贤既然不负责,就不要拿他的话来管我们。”
“你觉得我玷辱孔孟之道?若不是学那玩意才能做官,你以为谁愿意去学?就要玷辱,你待怎样?你想杀我?”
朱科指着二人依次反驳道:“先贤虽逝,真理永存,程朱理学就是教人一心向好,匡正德行。人得对自己负责。不是我要杀你,正道容不得你。自古文以载道,以礼乐教化人心,朝廷赞美忠臣义士孝子烈女,旌表门楣,众人纷纷效法。
永乐一朝,大肆提倡岳王,才有后来诸多武将死战不退。你们现在写的这些东西,有私利无大义,教人好勇斗狠。奇珍异宝,俊男美女,唯独没有礼义。看了你们书的人,都觉得生活平淡无趣,都去相扑为戏!只有理学才能教人严以律己,严以待人。”
翰林庶士心说我们写的主角虽然经常打架,但也是一腔正气,不够正气的事交给队友负责了,我们也有教化啊,我们把反派写的可坏了,还挑食、酗酒,有些人看完之后真不挑食了。
他们使出杀手锏:“孔孟荀三位都已经公然说过,程朱理学自成一派。连古圣先贤的书都不许读,只许读他朱熹注解的四书五经,呵呵。”
孔孟虽然有些不满,但没有和理学割席断义,只是表示他们自成一派,但有很多思想源自儒家,同时他们对其中很多思想表示不满。孔子希望学生能学会礼教和思考分析的能力。
围观他们争论的人越聚越多,这双方思想的争端在地府中蔓延了一百多年,爆发的大大小小的冲突不胜枚举,刘义庆都懒得记录,也没有几次能列入史书中。思想极端对立时总会产生矛盾。
吴瑜生前不善于挑事,但不是不会,一句话就把矛盾从‘文以载道你们怎么可以写女人抛头露面’拔高到了另一个高度:“你们想扼杀理学?你提倡人欲?”
三个庶士中有一个人没防住,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说了:“没错,我恨不能让你们这些遏制人欲的人,都去试试穷困潦倒,衣食无着,看看你们还怎么教别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说这话的人,有几个真正饿过?你们文人只知道瑞雪赵丰年,这种可以冷得死人的大雪,居然也常常会被某些人当做吉兆。看不见雪中冻骨,也听不见孩子们在酷寒中挨饿的哀号。”
吴瑜微微一怔,忽然觉得这争论的双方,竟然都不坏。朱科自然是不坏,只是迂腐又有些贪慕虚名,爱了朱熹就愿意为之赴汤蹈火,他也知道将来或许会有什么下场,已经下定决心。对面这些人,原以为他们只是装模作样的写些劝人向善、做坏人一定会被杀、反对阎君不会有好下场的演义小说,没想到心里倒有这一点慈心。“你不是文人吗?提倡人欲,有权有势的人只会更加享乐,尽欲望欢乐,谁又会顾忌民间疾苦?”
升斗小民能期待的,只是长官选择自律,如果官员选择不自律,基本上没有办法。
另一个庶士反应极快:“所以地府的君王、朝廷是最贤明的,人间无论如何都比不得。人间那点浅显愚见,怎敢在地府中教人做人?圣明阎君在上,什么孔孟之道,理学心学都应该俯首称臣。”
朱科:“你退下,让我来。”
争论仍在继续。
这件事一旦争论起来,人们各执一词,就很难分出胜负。阎君迄今为止也没有直接把程朱理学划为□□,虽然理学士大夫认为不抬高就是打压,但要是真打压,早就打死了。
时间越长,围观的人越多,终于吸引来了鬼卒,回去上报给京兆尹。
宋慈本来在和友人喝茶闲聊:“现在能遇到的凶案,都是一些轻轻浅浅蠢蠢的案子,很简单,很少有人间那种令人扼腕叹息的可悲之事。单是能合离一项,就减少了多少了残杀,虽有人为了不愿意合离而杀人,但一出一入,总体来说是少了。总有些人请我写洗冤故事,在阴间没有什么能冤枉人的事,我只能写一写蒙冤赴死的人,以他们的评述,人间的官员如果稍有分辨能力,能推理出真伪。”
友人们纷纷表示是啊这推理又不难,狄仁杰一年断案一万七千,那确实很多,实际上你我一年搞定几百一千个案件还不是很难。
狄仁杰:“那都是整理好的卷宗,双方几次的供词摆在那里,有什么出入很好分辨。”
鬼卒:“府尹大人,翰林院门口发生争执,一个老夫子挑着横幅和翰林庶士们争论理学的优劣。”
宋慈:“聚集了多少鬼?”隔三差五就吵起来。
“一眼望不到头,几条路上都堵满了,估计得有几千个。”
宋慈叹了口气,站起来拱了拱手:“诸位,少陪。”
到了这种情况,他就得去看看。
等他赶到现场时,翰林院中的庶士都在外面围观,只是还是那三个人开口反驳,辩论这种事,人越多越不体面。一边一个人是吵架,人一多就成了骂街。
现在正在争论古时候的分餐制和如今的合餐制,哪一个更优,既然厚古薄今,就不应该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就不该用桌椅。庶士们通过这一点,成功把孔孟和朱熹分割开,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有规范嘛。
杨慎就以看热闹的心态看着他们争论,两边不站,他面前为止有一个大计划。
有些人想的是进入阎君殿中,做个殿前都尉、扈从常随,或是跻身智囊团。人间的习气仍在,几乎无人敢说自己想做阎君,潜意识里就觉得那是欺君犯上,就像是有一道锁在灵魂中锁住了这些内容,锁后面的世界,普通人无法触碰。
杨慎则不然,他批判理学‘失之专者,一骋意见,扫灭前贤。失之陋者,惟从宋人,不知有汉唐前说也。(眼界被束缚只看一门的书)’批判心学‘高者凌虚厉空,师心去迹,厌观理之烦,贪居敬之约,渐近清谈,遂流禅学矣。(闭眼叨逼叨,参禅打坐盲修瞎练)’
以前也想过自成一派,只是要在嘉靖的打压下求生,全靠好朋友们告诉皇帝‘杨慎老病’,这才没有更惨。现在自由了,把自己成立一个学说提到了日程上,正在徐徐图之。
将来画中山内,必然有杨慎一席之地。
……
人间还在皇帝的丧期,没有什么事,新君对朝政有点迷茫,打定主意不要乱动,把朝政托付给徐阶等人。
唯有方皇后匆匆忙忙的烧化了那张帖子,有人引她去帝镇中,和皇帝团圆。她生前也曾受宠,也曾受冷落,死后很想知道到底是皇帝放火烧死自己,不让人救火,还是没能救得了火。她猜是后者,有明一朝中,三大殿已经被烧了数次,数次重修。实木加上桐油大漆,一烧起来烈火肆意浓烟滚滚,救火是很难的,寝殿又在正中,被人发现起火时不知道烧了多久。
着火之前先起的浓烟,皇后住在最里间,睡梦中就被熏晕了。
朱厚熜一见她,就诚心诚意的哭了起来,把那句话又说了一遍:“后救我,我不能救后。”
方氏想了想,没有在问究竟是怎么回事,是不是皇帝不让人去救火。她知道皇帝会说不是,所以不必问。当此时,可以同进退,以夫妻相称,再无一人干扰,倒是也不坏。
……
阎君们正在展开有奖竞猜,压刘邦现在是否回到中原地府,他之前用了什么办法消去劳役,那个感觉很正直的外国鬼和他是什么关系。
赌的很大,压了一天假期。其中一个选项只有一个人选,如果他对了,直接赢走十天的假期。李世民还没回来参赌,等他回来可以补下注。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166048/4847053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