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念 第21节
推荐阅读:从斩妖除魔开始横推无敌、神农序列、我有一身被动技、从短棍开始,肝成宇宙主宰、复活全人类、女帝座下第一走狗、我有一个修仙世界、我在诡夜斩神魔、斗罗:绝世唐门之写轮眼截胡天梦、长生不死:我能吸取亡灵记忆、
“尹局,这有点不合规矩吧?”郭诚还想坚持一下。
“哎呀,没事啊!小郭,这有啥可较真的,大家都是为了案子,局领导那边我来交代还不成吗?”尹局也不想和郭诚闹得太僵,一边打着哈哈,一边抬手掀起警戒线,顺势推了一把戚宁和程巍然。
程巍然和戚宁走进屋子,稍微打量了一下。
这是个两室两厅的房子。进门左手边是卫生间,右边是个小饭厅连着厨房,对面是大客厅,挑着南北两间卧室。屋子里有一股焦煳味,家具大都被白布蒙着,客厅中沙发和茶几的白布被掀在一旁,看上去只是为了方便临时会客,想必屋子里已好长时间没住过人了。沙发脚边放着一个女士的皮包,是一个国际大牌子,茶几上摞着几件女士衣物,虽稍有破损,但码放得很齐整。
南向卧室中,窗帘被烧尽,只剩下窗帘杆。两边墙壁黑漆漆的,一股烟熏火燎的味道直往人鼻子里钻。死者果然是贾姗姗,她裸着身子躺在床上,身上被象征性地捆了几道绳子,身子右侧有轻微的烧伤,心脏被掏出,不知去向。她脸上好像还糊着泪水,脑袋偏向身子左侧,脸色惨白,双眼瞪着衣柜上的镜子。
“还是跟先前的案子有些不一样,好像没看到凶手留下示罪的物件。”先期赶到的方宇已经屋里屋外转悠了一圈,凑过来说道。
“男抱铜柱,女卧火床,是地狱传说中针对触犯邪淫罪的特别惩罚。所以,这把‘火’不是为了毁灭证据,是用来示罪的。”戚宁冲贾姗姗身上指了指,“‘淫业’属于身恶业犯罪,凶手掏了她的心作为惩罚和战利品。”
“这便是凶手连环作案的第9起?”程巍然问。
“未必!”程巍然话音刚落,刚刚做完尸体初检的林欢接下话说,“被害人死亡时间大概在两小时之前,也就是晚上9点左右。脖子上的痕迹为扼痕,背部有瘀伤,两侧手臂有划痕,指甲破损,下体撕裂。试纸化验,下体残留物中发现精液成分,但被灭火的化学物质污染,恐怕无法进行dna检验。不过你们也不用担心,被害人指甲中有肉体纤维,不出意外的话是属于凶手的。并且勘查员在客厅中采集到了多枚指纹,沙发上还发现有精斑,都可以对凶手进行指证。
扼死,说明凶手与被害人面对着面,通常是熟人行凶的方式。衣服被撕碎、手臂指甲划伤、下体受损、沙发上遗留有精斑,意味着贾姗姗死前遭到过暴力性侵。那么,还原案发经过:凶手很可能因索爱不成,愤而将贾姗姗按倒在沙发上强行性交。在强奸过程中失手或者事后企图灭口,便将她掐死了。这更像是激情杀人,与前8起精心预谋的连环杀人有着本质的不同。可是,为什么后面会出现相同的杀人仪式呢?
是模仿吗?可是既然这样,又为什么会留下指纹、精液等一大堆可追查的证据?是原本以为大火会毁灭所有证据吗?可这就又绕了回来,既然想借助火灾将证据消灭,又何必模仿连环杀手布置现场呢?
还有两个问题难以解释:第一,仪式的具体细节警方从未对外公布过,凶手从何而知?第二,如果是临时模仿,又怎能做到如此贴切?绳子难道不是事先准备好的吗?
思维绕来绕去,线索矛盾重重。戚宁一时也无法理清案情头绪,只好用求助的目光望向程巍然。
程巍然毕竟久经沙场,关键时刻能沉得住气。在心里反复推敲之后,沉稳地说道:“别着急,案情确实很乱,证据也有自相矛盾的地方,那我们就先别急着下结论,把有可能的情况罗列出来,慢慢地理出头绪。”他停顿一下,眼睛扫过尸体,“单就眼前的证据看,比较直观的分析是,凶手受到贾姗姗的刺激,冲动之下强奸杀人。随后,为逃避追捕,便模仿连环杀手布置现场的方式。第二种可能,贾姗姗被杀确系‘8·22专案’犯罪人所为,是他连环杀人的延续。可能是出于某些原因或者出了意外,他改变了杀人方式。只是改变得有些大。”
“行凶方式变了,还附带了强奸,而且留下可查的证据,这退化得太厉害了。”戚宁凝神想了下,“但是从心理层面来分析也能够说得通。强奸主要关乎性和控制,而对于变态者来说更追求后者——控制。凶手突然改变杀人方式,很有可能是因为这里面掺杂了某种特殊情感,也许贾姗姗和石倩一样,都是致使凶手形成变态人格的因素之一。而凶手抛去了先前的谨慎,留下一大堆证据,也许是因为他的杀人计划已经接近尾声。他已经不在乎暴露自己,而且对最后一次杀人信心十足。”
“也许还有……另一种可能。”程巍然犹豫了一下,说道,“把我刚刚说的两种可能性综合一下。连环杀手早前有预谋地将贾姗姗锁定为惩罚目标,然后在今天这个作案日的夜晚跟踪她到这里,伺机寻找作案时机。不过,没想到贾姗姗却被别人奸杀了。他目睹了整个奸杀过程,在施暴者仓皇逃窜之后,按照自己原先的计划布置了仪式现场。这样既按照既定方针完成了自己的杀人计划,又可以扰乱咱们的办案视线,一举两得。”
戚宁眯了下眼睛,眼神有些放空,然后说道:“如果真是这样,也能解释为什么杀人和布置现场会呈现截然不同的两种心态——一种慌乱,一种冷静。只是连环杀手必定会从中得到愚弄警方的满足感,那接下来他的举动更加难以预测了。”
“那贾姗姗到底是谁杀的?她一个大明星大晚上的怎么会出现在这么老旧的小区?”方宇在两人身边听了一阵,突然插话进来,“对了,我们在沙发边上找到一个女士背包,里面有贾姗姗的身份证,一张五星级酒店的门卡,还有5万块钱现金。”
“5万块钱?大半夜的,贾姗姗出门背这么多钱干吗?”程巍然皱眉说道。
戚宁紧跟着问:“据说目击者很及时地发现了火情,那他就没留意到周围有没有可疑的人?”
“没有。”方宇解释说,“据消防人员根据灰烬分析,点火者是将窗帘堆积到窗台上,在上面放了一捆香——就是寺庙拜神用的那种功德香,当香燃到一定距离的时候才会点着窗帘,这样他就有充分的时间逃离现场。”
“这一点同样也能证明放火是早有预谋。”程巍然看了戚宁一眼,说:“激情杀人不会有此准备,杀人和布置现场绝对是两个人。”
从现场出来,已经是下半夜。林欢要连夜对被害人进行尸检,戚宁和程巍然也就没必要继续暗中保护她了,所以两人也跟着回到支队。
专案组这边,联系上了贾姗姗的经纪人,对其进行了一番细致的盘问。然后,又通过经纪人,联系到贾姗姗的家属并做了笔录。差不多忙活到早上,方宇复印了一份询问笔录,送到程巍然办公室。
笔录中显示:贾姗姗这次回来,只在家里住了一晚,其余时间都住在酒店。家属对贾姗姗这段时间的活动,还没有经纪人了解多。据经纪人说,昨晚7点左右,他在贾姗姗房间里闲聊。贾姗姗当时接了个微信,微信那头应该是要约贾姗姗出去。贾姗姗有意拒绝,便用语音回复表示次日一早要赶飞机。可不知道对方又发了什么信息,贾姗姗脸色突变,改为文字信息回复。最终,似乎很不情愿地接受了邀约。之后,贾姗姗说家里出了点事情要回去看看,犹豫了一下,又冲经纪人要了5万块钱。经纪人以为她的家人出了意外,便没好意思多问。
经纪人还说,贾姗姗这次回来一方面是为了宣传新专辑,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贾姗姗的父亲患了癌症,她向公司申请回来探望父亲一段时间。所以,对于一些地方名流、赞助商等的邀约,除个别得罪不起的,其余一概由经纪人挡驾。另外,这次与贾姗姗联系比较多的是一家本地报纸的副总编,名字叫吴良志,本地的几个宣传活动都是他帮着策划和联系的。不过,经纪人也表示,不清楚他们两人到底是什么关系。
“贾姗姗既然是被一个微信约出来的,那她手机里没有记录吗?”看完讯问笔录,戚宁冲方宇问道。
“贾姗姗手机现场未搜集到,但她的经纪人强调她是带着手机出来的。”方宇答道。
“那可能被凶手带离现场了。”程巍然从旁说道。
戚宁点点头,但脸上又露出一丝疑惑,说:“如果杀死贾姗姗和布置现场的不是一个人,那么奸杀她的凶手很可能就是用微信约她出来的人,而布置现场的是我们一直在追查的连环杀手。问题是,手机是被他们中的哪一个带走的?”
“理论上手机当然是杀人凶手欲掩盖真相带走的。但就现场情形看,他杀人之后情绪极度慌乱,未做任何现场清理,甚至可能连房门都未关严实便逃离了现场,又怎么能想到要拿走手机呢?”程巍然说。
“手机是连环杀手带走的?可他为什么要替先前的凶手掩盖呢?”方宇问。
程巍然没有马上回应,想了想,目光突然收紧,道:“时间,他在拖延我们找到奸杀贾姗姗凶手的时间!小戚你不是说过,连环杀手对最后一次杀人信心十足吗?今天是9月20日,阴历七月三十,也就到了连环杀手最后行凶的日子。也许此时,他已经完成了第10个杀人计划。”
戚宁心中一凛:“你是说,杀死贾姗姗的凶手就是连环杀手最后一个目标?”
3 嫌疑犯人
9月20日,阴历七月三十,上午9点30分。
尸检、物证检验,以及一系列相关调查都有了结果,所有证据都指向一个人。
初一看到经纪人询问笔录中,提到贾姗姗回来这段时间与吴良志交往密切时,戚宁和程巍然都感到很意外。对八卦娱乐消息比较留意的方宇马上给出了解释,说是年初所有关于“日记门”的第一手报道,全部来自《春海都市报》,也就是说贾姗姗最初是由这家报纸炒红的,她跟吴良志的关系肯定不一般。
在调阅案发现场房屋拥有人时,专案组办案人员发现产权证书有过更迭,就是说现场的房子是个二手房,现房产证上登记的名字正是被害人贾姗姗。然而,联系到原房主,原房主回忆说,与他交易的是一个叫吴良志的男人。
从先前经纪人的讯问笔录,到调查现场房屋归属问题,吴良志的名字两次出现,不得不引起专案组的重视。专案组办案人员兵分两路,一路指向他工作的报社,一路直接杀到他位于城北“铭湖小区”的家中。
很快,报社那边传回消息,吴良志今天没上班,单位也在找他,打他电话始终无人接听。紧随着,另一路人马传回来振奋人心的消息……
刑警支队大院的警笛声犹如冲锋的号角骤然响起,法医、现场勘查员,以及以郭诚为首的核心办案人员,纷纷冲进车里,一溜烟地开走了。
透过办公室窗户默默地旁观着支队大院的变化,程巍然和戚宁好像感觉到案件完结的来临。随即,程巍然的手机也响了。默不作声地接听之后,他神情复杂,沉声冲戚宁说:“他果然在拖延时间,他要给自己充足的时间杀死他自己!”
戚宁和程巍然随后不久也赶到案发现场——吴良志的家。
屋子里一派欢欣鼓舞的场面,人人脸上都洋溢着破案后的喜悦。几位局长都到场了,也都舒展开拧着多日的眉头。郭诚满面春风,冲着两人主动迎上前来,一副掩饰不住得意的口吻说道:“案子破了,在咱们强大的追捕威慑力下,凶手心里扛不住,畏罪自杀了!”
程巍然勉强挤出一丝笑容:“那祝贺你破了个大案子!”说完便和戚宁越过他,走到同样表情不太自然的老徐身前问道,“尸体呢?”
老徐扭头冲身后的卧室示意了一下,引着两人走进去。
卧室很大,里面有股淡淡的苦味。吴良志一丝不挂,身子蜷缩着,双手交叉抱于胸前,侧卧在一张宽大柔软的沙发床上。他双眼微闭,面色安详,如果不是嘴角边挂着一丝血痕,连着下面的床罩也被染红了,他仿佛只是睡着了一般。床旁的床头桌上,放着一瓶开了盖的红酒和一只高脚杯。
林欢看着手中的温度测量计,略做计算,说:“死亡时间在凌晨两点左右,尸斑呈粉红色,身上散发杏仁味,嘴里有酒味……”她指了指床头桌的红酒,“初步分析是用红酒混合氰化物服毒死的。”
“能确定是自杀吗?”戚宁问。
“自杀与否还要综合判断,不过在死者双手、手臂、身上都没发现任何来自反抗的划痕。从这一点上看,他应该是在自愿或者无防备情况下服毒的。”林欢答道。
“他一个人住吗?”程巍然冲老徐问。
“他个人的具体情况小方正在核实。”老徐答。
“怎么和连环杀人案联系到一起的?”戚宁问。
老徐没言语,勾勾手,示意两人跟他走。
吴良志家是三室两厅的房子,书房在玄关的北侧。戚宁和程巍然随徐天成走进去的时候,几名勘查员正忙着采集证据。写字桌的抽屉全部被抽开,里面也被掏空了,紧挨着写字桌的是一个红木书架,空格中摆着规格相似装满液体的几个玻璃罐。两人定睛一看,不禁倒吸一口凉气,罐子里装的都是人体器官。
总计有8个玻璃罐,瓶面上竟然还都贴着口序纸并标着名字。显示出玻璃罐中分别装着的是:触犯口恶业的于梅(妄语)、高雅静(恶口)、孔家信(绮语)的舌头,以及触犯意恶业的杜善仁(贪欲)、马敬民(嗔恚)、张迪(愚痴)的眼球,还有触犯身恶业的王益德(杀)、贾姗姗(淫)的心脏。而石倩(盗)的骨灰则装在一个黑色方盒子中。由此,十恶业中只差了“两舌”业罪,放在善于颠倒黑白、挑拨是非的媒体人吴良志身上,再合适不过了。也即是说,吴良志既是本次系列杀人案的凶手,也是第10个被惩罚的目标。当然,他是自杀而亡的,便没法再割掉自己的舌头了。
“物证就这些?”程巍然冲老徐问。
“在杂物间里发现一捆绳子,看起来与前面案子中捆绑死者的绳子是同一种;冰箱里有一把20厘米左右长度的单刃刀,还有,在吴良志包里发现贾姗姗的手机。”
“有遗书吗?”戚宁问。
“目前还未找到。”老徐摊摊手。
戚宁皱了一下眉头,指了下写字桌上的笔记本电脑:“电脑中有没有什么发现?”说完又指着书架问,“那上面有没有地狱传说类书籍?”
“刚刚粗略浏览过,电脑中没什么特别的信息,等带回去再仔细查查看。至于你说的书籍,暂时也还未搜集到。”老徐未及作答,旁边一名勘查员接过话说。
“对了,在吴良志手包里还找到一个黑色u盘,刚刚在电脑中看了一下,里面存有贾姗姗的偷情日记和艳照。”老徐跟着补充说,“估计昨天晚上吴良志用u盘威胁贾姗姗了,后者才不情愿地与之在两人原先的老巢中见面。”
“还发现别的什么了吗?有没有……”
“够了!”尹局站在门边打断戚宁的问话,“这些证据应该足以证明吴良志就是‘8·22’连环杀人案的凶手了!”
“应该可以确认!”程巍然极不情愿,但也不得不承认证据。
戚宁张张嘴想说什么,但抬头看到尹局笃定的神情,又生生把话咽了回去。
一瞬间戚宁想明白一件事。此时在这栋房子里,尹局的观点恐怕除了她没有人会反对。任何反对的声音,在眼前的证据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说到底警察办案还是相信实实在在的证据。
而戚宁则更注重细节。犯罪侧写,是根据犯罪人在实施犯罪时的行为方式,来推断他的心理状态,从而分析出他的性格、生存环境、职业、智力和成长背景等。反过来说,一个人存在某种心理,必然会有行为的体现。而从戚宁踏进现场到现在,已经发现吴良志的一些行为并不符合具有畸变心理和偏执型人格障碍应该有的行为特征。比如:他选择死亡的方式,他死前没有留下任何只言片语,他家里并未见到地狱传说类书籍等。有了这些细节上的矛盾和缺失,从行为证据分析的角度来说,便不能完全判定吴良志就是连环杀手。起码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也不够客观和严谨。
不过,戚宁心里很清楚,在周围这一片喜悦的气氛下,她的意见只会让人家觉得刺耳,引起大家的反感,反而无助于案子。干脆还是少说多做,找到一些实在的证据再说吧。只是接下来,恐怕她要一个人去战斗了!
两天之后,在经历了两个不分昼夜的奋战,所有证据全部理顺清楚。
贾姗姗脖子上的扼痕,与吴良志的手形绝对吻合;经检验,尸体指甲中的肉体纤维和沙发上残留的精液,也与吴良志的dna吻合;在吴良志家里发现的绳索,与先前捆绑被害人的绳索类型、材质完全相同;在冰箱里找到的那把单刃刀具,与几个被害人的创伤痕迹相符,并且在刀具上还检测出残留的血迹,血迹当然也来自先前的被害人;现场总共发现8个玻璃容器,里面装的器官一一对应着本案的8个被害人;吴良志胃里含有大量的酒精,而床头桌上的酒瓶和酒杯只留有吴良志一个人的指纹,并未发现第二个人存在的痕迹。
吴良志以自杀的方式来完成对现世中十恶业的惩罚,事实清楚、铁证如山。警方已经可以完全判定:吴良志即是“8·22”连环杀人案之凶手。鉴于其已自杀身亡,有关领导建议尽快结案。
隔天早上,春海电视台早间新闻和各大报纸上出现了一篇寥寥数语的通告:自8月下旬延续到本月,在本市发生了数起杀人案,经警方确认系同一凶手所为。迫于警方强大的追捕力度和法律的威慑,凶手已于近日畏罪自杀。
至此,震惊全城掀起一阵腥风血雨的“8·22”连环杀人案,终于落下帷幕。结局之猝然,的确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好在这一切都过去了,大家都可以松一口气了。警方终于可以摆脱压力,集中警力全力以赴做好即将到来的国际商业博览会的保卫工作。那也是关乎整个城市形象和发展的大事件,同样是绝对不容有失的。
而春海的老百姓,尤其那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终于不用在各种恐怖的传言中惶惶度日了,春海又恢复了往日的祥和、平静。
只是对于程巍然来说,没能听到凶手亲口说出杀害妻子柳纯的原因,在他心里留下了些许的遗憾。
自吴良志自杀而死之后,戚宁差不多消失了一个多礼拜,连电话也没打一个。
程巍然能理解戚宁的心情——她所做出的罪犯侧写报告,并没有在本次案件侦破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对一个极力推崇自己专业的人难免会有些失落。尤其,报告与事实对比,准确度极低。从警方对吴良志背景信息全面调查的结果看,戚宁的那份侧写报告,只说对了犯罪人的年龄、阶层、职业等几个方面,很多地方确实经不起推敲。
程巍然几次都想主动给戚宁打电话安抚一下,考虑再三还是作罢了。他知道戚宁和他一样,表面看上去挺疯的,其实同样喜欢将痛苦埋在心底,喜欢独自面对喜悲。把话挑明了,反而会增加她的尴尬。再说,年轻人受点挫折也好,反正案子现在也破了,还是让她自己静静地反思吧。更何况,程巍然自己现在的境遇,不知要比戚宁难堪多少倍。
案子在限期之前成功告破,自然少不了论功行赏。整个破案团队记集体三等功一次,表现突出人员另获嘉奖。而在破案尾声才正式进入专案组的郭诚,更是得到组织上的大力褒奖。但对程巍然和戚宁只字未提。
从目前的形势看,刑警支队领导的调整是必然的。虽然郭诚现在还是代理支队长,但扶正只是早晚的事。程巍然暂时被中止所有职务,等待组织进一步安排。尹局在私下里极为痛心地知会程巍然,让他有个心理准备,过完十一长假,局里可能会派他到省干校学习一段时间。
程巍然知道这是固定的套路,你要么去干校镀镀金,回来之后便升位提职;要么出去转悠一圈,回来任个闲职,或者被打入冷宫。
程巍然很清楚,他属于后者。他当然不会任人摆布,他做好了准备,决定正式下达之时,便是他辞职之日。他找了个大纸箱子,开始收拾自己的私人物品,准备逐步带回家去。收拾到办公桌时,桌上的一个相框让他不自觉地凝住了神。相框中镶着他与尹局、老徐、方宇等几个人的一张合影。他拿起相框,轻抹灰尘,刹那间百感交集,心里生出万般的不舍。他舍不得朝夕相处多年的老领导和搭档,更舍不得这身警装。就像一个病入膏肓的人看待世界的目光,他原本并不对这一切有多看重,但是现在它们全是美好的。
正在程巍然黯然神伤之时,戚宁终于风尘仆仆地出现了。还未等程巍然开口,她便急不可耐地打开话匣。
当日与程巍然分别后,戚宁回到家中,躺在床上,仔细回想在吴良志家看到的一切。她越发觉得吴良志作为连环杀手有些行为解释不通,进而她有了想要探究吴良志整个人生的想法,即使最后未找出破绽,那也是个很好的研究和学习机会。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她分别拜访了吴良志的父母,他读过书的学校,以及先后工作过的单位。
吴良志是家中独子,是父母的命根子。面对儿子自杀这个突如其来的打击,他的父母陷到几乎对生活绝望的悲痛之中。同时,也深感茫然。和所有的父母一样,他们无论如何也不相信含辛茹苦抚养成人的儿子会是一个杀人恶魔。所以,起初对戚宁的造访,他们心里都有着很深的抵触情绪。无奈之下,戚宁只得触及老人的“伤口”,问他们想不想知道儿子为什么会成为一个杀人犯。而这一问题,足够调动起两位老人的情绪,于是他们逐渐地打开心扉。
吴良志父母都在税务部门工作,父亲还是中层干部,家庭条件优越,父母感情和睦。在他们的百般呵护下,吴良志度过了一个快乐安逸的童年。
吴良志性格开朗,活泼聪慧,读书时期无论小学、初中,还是高中,他都是班里的活跃分子。与同学关系融洽,与老师沟通顺畅,虽然也经历了早恋、叛逆等青少年成长中普遍出现的问题,但他一直是个知道学习上进的孩子,成绩基本都维持在班级前五名。高中毕业后,他顺利考上外省一所还算不错的大学。
四年大学生活后,吴良志回到本市,进入春海晚报社。当时晚报社正处在优化变革时期,观念陈旧的记者、编辑被调整,诸如吴良志这样有干劲儿、有创意、有点子的年轻人便有了施展的空间。凭着聪慧努力,吴良志很快便成为一名出色的记者。接着是首席记者,娱乐新闻部副主任,社会新闻部副主任、主任,仕途一路顺畅,前程远大。在此期间,他与一名女作家结了婚,在妻子生下一个女儿之后,将母女俩送到海外生活。吴良志死后的第三天,他妻子便带着女儿从国外赶回来。据他妻子说,这么多年虽然两人分居两地,但感情相当不错,吴良志一有机会便会飞到国外看她们母女,经济上也从未亏待过她们。
可以说,在吴良志的人生中,几乎找不到能令他产生心理畸变的因素。如果非要找出所谓的挫折经历,那也只能说是他在大概一年之前的工作调动。
去年春天,由市委宣传部牵头,整合春海现有公办三家报纸,成立了春海报业集团。集团一把手由发行量最大、影响力最广的春海晚报社总编辑担任,其余领导相继顺延上位,春海晚报由此便空下了一个副总编辑的位置。在当时看来,无论资历、能力、背景,这个位置都非吴良志莫属。只是在上层领导对他进行考察阶段,他却“阴沟里翻了船”。
吴良志头脑活泛,善于交朋纳友。无论做记者时期,还是做社会新闻部的负责人期间,他都充分利用了职权上的优势和便利,与很多企业方面的老板结交成朋友,从而觅得为数不少的灰色收入。其中,他尤与当年势力最大、财富最强的杜氏餐饮集团掌门人杜善仁,来往最为亲密。
去年7月份,杜氏集团“地沟油事件”爆发初期,杜氏集团不从产品自身找问题,反而企图通过一系列软硬广告和公关措施,制造舆论、欲盖弥彰。他们在各大媒体上都做了大幅广告,并且重金收买众多“水军”为其擂鼓鸣冤。而吴良志在私下收取重金之后,便开始不遗余力,亲手炮制了数篇为杜氏集团正名的文章。还通过私人关系,拉拢兄弟媒体一起为杜氏集团助威。可因政府有关部门明察秋毫,杜氏集团最终并没有渡过危机,还是为企业漠视消费者健康的恶劣行径,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就在有关方面宣布对杜氏集团予以严惩的同时,市委宣传部也在内部会议上对春海晚报误导舆论的行为提出严重批评。此后,负有主要责任的吴良志,便被调整到同属报业集团旗下濒临倒闭的春海都市报社。虽然坐上副总编辑的位置,但是此副总编非彼副总编,在集团中的地位可是差得太悬殊了。
好吧,就算这是一个挫折,但很难对一个心理成长一直相当正常的人产生致命打击,从而发生心理畸变。而从吴良志在都市报社工作期间的一系列动作举措上看,他正处心积虑、不择手段地企图重回集团的核心权力阶层。从心态上说,他对前途是充满渴望,也满怀希望的。而变态连环杀手,是因为绝望产生的愤怒,进而才寻求解脱的。
戚宁最后的结论是:从证据上看,贾姗姗或许是吴良志所杀,但其余人的死跟他毫无关系,他只是连环杀手精心推出的一个替罪羊。
“哎呀,没事啊!小郭,这有啥可较真的,大家都是为了案子,局领导那边我来交代还不成吗?”尹局也不想和郭诚闹得太僵,一边打着哈哈,一边抬手掀起警戒线,顺势推了一把戚宁和程巍然。
程巍然和戚宁走进屋子,稍微打量了一下。
这是个两室两厅的房子。进门左手边是卫生间,右边是个小饭厅连着厨房,对面是大客厅,挑着南北两间卧室。屋子里有一股焦煳味,家具大都被白布蒙着,客厅中沙发和茶几的白布被掀在一旁,看上去只是为了方便临时会客,想必屋子里已好长时间没住过人了。沙发脚边放着一个女士的皮包,是一个国际大牌子,茶几上摞着几件女士衣物,虽稍有破损,但码放得很齐整。
南向卧室中,窗帘被烧尽,只剩下窗帘杆。两边墙壁黑漆漆的,一股烟熏火燎的味道直往人鼻子里钻。死者果然是贾姗姗,她裸着身子躺在床上,身上被象征性地捆了几道绳子,身子右侧有轻微的烧伤,心脏被掏出,不知去向。她脸上好像还糊着泪水,脑袋偏向身子左侧,脸色惨白,双眼瞪着衣柜上的镜子。
“还是跟先前的案子有些不一样,好像没看到凶手留下示罪的物件。”先期赶到的方宇已经屋里屋外转悠了一圈,凑过来说道。
“男抱铜柱,女卧火床,是地狱传说中针对触犯邪淫罪的特别惩罚。所以,这把‘火’不是为了毁灭证据,是用来示罪的。”戚宁冲贾姗姗身上指了指,“‘淫业’属于身恶业犯罪,凶手掏了她的心作为惩罚和战利品。”
“这便是凶手连环作案的第9起?”程巍然问。
“未必!”程巍然话音刚落,刚刚做完尸体初检的林欢接下话说,“被害人死亡时间大概在两小时之前,也就是晚上9点左右。脖子上的痕迹为扼痕,背部有瘀伤,两侧手臂有划痕,指甲破损,下体撕裂。试纸化验,下体残留物中发现精液成分,但被灭火的化学物质污染,恐怕无法进行dna检验。不过你们也不用担心,被害人指甲中有肉体纤维,不出意外的话是属于凶手的。并且勘查员在客厅中采集到了多枚指纹,沙发上还发现有精斑,都可以对凶手进行指证。
扼死,说明凶手与被害人面对着面,通常是熟人行凶的方式。衣服被撕碎、手臂指甲划伤、下体受损、沙发上遗留有精斑,意味着贾姗姗死前遭到过暴力性侵。那么,还原案发经过:凶手很可能因索爱不成,愤而将贾姗姗按倒在沙发上强行性交。在强奸过程中失手或者事后企图灭口,便将她掐死了。这更像是激情杀人,与前8起精心预谋的连环杀人有着本质的不同。可是,为什么后面会出现相同的杀人仪式呢?
是模仿吗?可是既然这样,又为什么会留下指纹、精液等一大堆可追查的证据?是原本以为大火会毁灭所有证据吗?可这就又绕了回来,既然想借助火灾将证据消灭,又何必模仿连环杀手布置现场呢?
还有两个问题难以解释:第一,仪式的具体细节警方从未对外公布过,凶手从何而知?第二,如果是临时模仿,又怎能做到如此贴切?绳子难道不是事先准备好的吗?
思维绕来绕去,线索矛盾重重。戚宁一时也无法理清案情头绪,只好用求助的目光望向程巍然。
程巍然毕竟久经沙场,关键时刻能沉得住气。在心里反复推敲之后,沉稳地说道:“别着急,案情确实很乱,证据也有自相矛盾的地方,那我们就先别急着下结论,把有可能的情况罗列出来,慢慢地理出头绪。”他停顿一下,眼睛扫过尸体,“单就眼前的证据看,比较直观的分析是,凶手受到贾姗姗的刺激,冲动之下强奸杀人。随后,为逃避追捕,便模仿连环杀手布置现场的方式。第二种可能,贾姗姗被杀确系‘8·22专案’犯罪人所为,是他连环杀人的延续。可能是出于某些原因或者出了意外,他改变了杀人方式。只是改变得有些大。”
“行凶方式变了,还附带了强奸,而且留下可查的证据,这退化得太厉害了。”戚宁凝神想了下,“但是从心理层面来分析也能够说得通。强奸主要关乎性和控制,而对于变态者来说更追求后者——控制。凶手突然改变杀人方式,很有可能是因为这里面掺杂了某种特殊情感,也许贾姗姗和石倩一样,都是致使凶手形成变态人格的因素之一。而凶手抛去了先前的谨慎,留下一大堆证据,也许是因为他的杀人计划已经接近尾声。他已经不在乎暴露自己,而且对最后一次杀人信心十足。”
“也许还有……另一种可能。”程巍然犹豫了一下,说道,“把我刚刚说的两种可能性综合一下。连环杀手早前有预谋地将贾姗姗锁定为惩罚目标,然后在今天这个作案日的夜晚跟踪她到这里,伺机寻找作案时机。不过,没想到贾姗姗却被别人奸杀了。他目睹了整个奸杀过程,在施暴者仓皇逃窜之后,按照自己原先的计划布置了仪式现场。这样既按照既定方针完成了自己的杀人计划,又可以扰乱咱们的办案视线,一举两得。”
戚宁眯了下眼睛,眼神有些放空,然后说道:“如果真是这样,也能解释为什么杀人和布置现场会呈现截然不同的两种心态——一种慌乱,一种冷静。只是连环杀手必定会从中得到愚弄警方的满足感,那接下来他的举动更加难以预测了。”
“那贾姗姗到底是谁杀的?她一个大明星大晚上的怎么会出现在这么老旧的小区?”方宇在两人身边听了一阵,突然插话进来,“对了,我们在沙发边上找到一个女士背包,里面有贾姗姗的身份证,一张五星级酒店的门卡,还有5万块钱现金。”
“5万块钱?大半夜的,贾姗姗出门背这么多钱干吗?”程巍然皱眉说道。
戚宁紧跟着问:“据说目击者很及时地发现了火情,那他就没留意到周围有没有可疑的人?”
“没有。”方宇解释说,“据消防人员根据灰烬分析,点火者是将窗帘堆积到窗台上,在上面放了一捆香——就是寺庙拜神用的那种功德香,当香燃到一定距离的时候才会点着窗帘,这样他就有充分的时间逃离现场。”
“这一点同样也能证明放火是早有预谋。”程巍然看了戚宁一眼,说:“激情杀人不会有此准备,杀人和布置现场绝对是两个人。”
从现场出来,已经是下半夜。林欢要连夜对被害人进行尸检,戚宁和程巍然也就没必要继续暗中保护她了,所以两人也跟着回到支队。
专案组这边,联系上了贾姗姗的经纪人,对其进行了一番细致的盘问。然后,又通过经纪人,联系到贾姗姗的家属并做了笔录。差不多忙活到早上,方宇复印了一份询问笔录,送到程巍然办公室。
笔录中显示:贾姗姗这次回来,只在家里住了一晚,其余时间都住在酒店。家属对贾姗姗这段时间的活动,还没有经纪人了解多。据经纪人说,昨晚7点左右,他在贾姗姗房间里闲聊。贾姗姗当时接了个微信,微信那头应该是要约贾姗姗出去。贾姗姗有意拒绝,便用语音回复表示次日一早要赶飞机。可不知道对方又发了什么信息,贾姗姗脸色突变,改为文字信息回复。最终,似乎很不情愿地接受了邀约。之后,贾姗姗说家里出了点事情要回去看看,犹豫了一下,又冲经纪人要了5万块钱。经纪人以为她的家人出了意外,便没好意思多问。
经纪人还说,贾姗姗这次回来一方面是为了宣传新专辑,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贾姗姗的父亲患了癌症,她向公司申请回来探望父亲一段时间。所以,对于一些地方名流、赞助商等的邀约,除个别得罪不起的,其余一概由经纪人挡驾。另外,这次与贾姗姗联系比较多的是一家本地报纸的副总编,名字叫吴良志,本地的几个宣传活动都是他帮着策划和联系的。不过,经纪人也表示,不清楚他们两人到底是什么关系。
“贾姗姗既然是被一个微信约出来的,那她手机里没有记录吗?”看完讯问笔录,戚宁冲方宇问道。
“贾姗姗手机现场未搜集到,但她的经纪人强调她是带着手机出来的。”方宇答道。
“那可能被凶手带离现场了。”程巍然从旁说道。
戚宁点点头,但脸上又露出一丝疑惑,说:“如果杀死贾姗姗和布置现场的不是一个人,那么奸杀她的凶手很可能就是用微信约她出来的人,而布置现场的是我们一直在追查的连环杀手。问题是,手机是被他们中的哪一个带走的?”
“理论上手机当然是杀人凶手欲掩盖真相带走的。但就现场情形看,他杀人之后情绪极度慌乱,未做任何现场清理,甚至可能连房门都未关严实便逃离了现场,又怎么能想到要拿走手机呢?”程巍然说。
“手机是连环杀手带走的?可他为什么要替先前的凶手掩盖呢?”方宇问。
程巍然没有马上回应,想了想,目光突然收紧,道:“时间,他在拖延我们找到奸杀贾姗姗凶手的时间!小戚你不是说过,连环杀手对最后一次杀人信心十足吗?今天是9月20日,阴历七月三十,也就到了连环杀手最后行凶的日子。也许此时,他已经完成了第10个杀人计划。”
戚宁心中一凛:“你是说,杀死贾姗姗的凶手就是连环杀手最后一个目标?”
3 嫌疑犯人
9月20日,阴历七月三十,上午9点30分。
尸检、物证检验,以及一系列相关调查都有了结果,所有证据都指向一个人。
初一看到经纪人询问笔录中,提到贾姗姗回来这段时间与吴良志交往密切时,戚宁和程巍然都感到很意外。对八卦娱乐消息比较留意的方宇马上给出了解释,说是年初所有关于“日记门”的第一手报道,全部来自《春海都市报》,也就是说贾姗姗最初是由这家报纸炒红的,她跟吴良志的关系肯定不一般。
在调阅案发现场房屋拥有人时,专案组办案人员发现产权证书有过更迭,就是说现场的房子是个二手房,现房产证上登记的名字正是被害人贾姗姗。然而,联系到原房主,原房主回忆说,与他交易的是一个叫吴良志的男人。
从先前经纪人的讯问笔录,到调查现场房屋归属问题,吴良志的名字两次出现,不得不引起专案组的重视。专案组办案人员兵分两路,一路指向他工作的报社,一路直接杀到他位于城北“铭湖小区”的家中。
很快,报社那边传回消息,吴良志今天没上班,单位也在找他,打他电话始终无人接听。紧随着,另一路人马传回来振奋人心的消息……
刑警支队大院的警笛声犹如冲锋的号角骤然响起,法医、现场勘查员,以及以郭诚为首的核心办案人员,纷纷冲进车里,一溜烟地开走了。
透过办公室窗户默默地旁观着支队大院的变化,程巍然和戚宁好像感觉到案件完结的来临。随即,程巍然的手机也响了。默不作声地接听之后,他神情复杂,沉声冲戚宁说:“他果然在拖延时间,他要给自己充足的时间杀死他自己!”
戚宁和程巍然随后不久也赶到案发现场——吴良志的家。
屋子里一派欢欣鼓舞的场面,人人脸上都洋溢着破案后的喜悦。几位局长都到场了,也都舒展开拧着多日的眉头。郭诚满面春风,冲着两人主动迎上前来,一副掩饰不住得意的口吻说道:“案子破了,在咱们强大的追捕威慑力下,凶手心里扛不住,畏罪自杀了!”
程巍然勉强挤出一丝笑容:“那祝贺你破了个大案子!”说完便和戚宁越过他,走到同样表情不太自然的老徐身前问道,“尸体呢?”
老徐扭头冲身后的卧室示意了一下,引着两人走进去。
卧室很大,里面有股淡淡的苦味。吴良志一丝不挂,身子蜷缩着,双手交叉抱于胸前,侧卧在一张宽大柔软的沙发床上。他双眼微闭,面色安详,如果不是嘴角边挂着一丝血痕,连着下面的床罩也被染红了,他仿佛只是睡着了一般。床旁的床头桌上,放着一瓶开了盖的红酒和一只高脚杯。
林欢看着手中的温度测量计,略做计算,说:“死亡时间在凌晨两点左右,尸斑呈粉红色,身上散发杏仁味,嘴里有酒味……”她指了指床头桌的红酒,“初步分析是用红酒混合氰化物服毒死的。”
“能确定是自杀吗?”戚宁问。
“自杀与否还要综合判断,不过在死者双手、手臂、身上都没发现任何来自反抗的划痕。从这一点上看,他应该是在自愿或者无防备情况下服毒的。”林欢答道。
“他一个人住吗?”程巍然冲老徐问。
“他个人的具体情况小方正在核实。”老徐答。
“怎么和连环杀人案联系到一起的?”戚宁问。
老徐没言语,勾勾手,示意两人跟他走。
吴良志家是三室两厅的房子,书房在玄关的北侧。戚宁和程巍然随徐天成走进去的时候,几名勘查员正忙着采集证据。写字桌的抽屉全部被抽开,里面也被掏空了,紧挨着写字桌的是一个红木书架,空格中摆着规格相似装满液体的几个玻璃罐。两人定睛一看,不禁倒吸一口凉气,罐子里装的都是人体器官。
总计有8个玻璃罐,瓶面上竟然还都贴着口序纸并标着名字。显示出玻璃罐中分别装着的是:触犯口恶业的于梅(妄语)、高雅静(恶口)、孔家信(绮语)的舌头,以及触犯意恶业的杜善仁(贪欲)、马敬民(嗔恚)、张迪(愚痴)的眼球,还有触犯身恶业的王益德(杀)、贾姗姗(淫)的心脏。而石倩(盗)的骨灰则装在一个黑色方盒子中。由此,十恶业中只差了“两舌”业罪,放在善于颠倒黑白、挑拨是非的媒体人吴良志身上,再合适不过了。也即是说,吴良志既是本次系列杀人案的凶手,也是第10个被惩罚的目标。当然,他是自杀而亡的,便没法再割掉自己的舌头了。
“物证就这些?”程巍然冲老徐问。
“在杂物间里发现一捆绳子,看起来与前面案子中捆绑死者的绳子是同一种;冰箱里有一把20厘米左右长度的单刃刀,还有,在吴良志包里发现贾姗姗的手机。”
“有遗书吗?”戚宁问。
“目前还未找到。”老徐摊摊手。
戚宁皱了一下眉头,指了下写字桌上的笔记本电脑:“电脑中有没有什么发现?”说完又指着书架问,“那上面有没有地狱传说类书籍?”
“刚刚粗略浏览过,电脑中没什么特别的信息,等带回去再仔细查查看。至于你说的书籍,暂时也还未搜集到。”老徐未及作答,旁边一名勘查员接过话说。
“对了,在吴良志手包里还找到一个黑色u盘,刚刚在电脑中看了一下,里面存有贾姗姗的偷情日记和艳照。”老徐跟着补充说,“估计昨天晚上吴良志用u盘威胁贾姗姗了,后者才不情愿地与之在两人原先的老巢中见面。”
“还发现别的什么了吗?有没有……”
“够了!”尹局站在门边打断戚宁的问话,“这些证据应该足以证明吴良志就是‘8·22’连环杀人案的凶手了!”
“应该可以确认!”程巍然极不情愿,但也不得不承认证据。
戚宁张张嘴想说什么,但抬头看到尹局笃定的神情,又生生把话咽了回去。
一瞬间戚宁想明白一件事。此时在这栋房子里,尹局的观点恐怕除了她没有人会反对。任何反对的声音,在眼前的证据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说到底警察办案还是相信实实在在的证据。
而戚宁则更注重细节。犯罪侧写,是根据犯罪人在实施犯罪时的行为方式,来推断他的心理状态,从而分析出他的性格、生存环境、职业、智力和成长背景等。反过来说,一个人存在某种心理,必然会有行为的体现。而从戚宁踏进现场到现在,已经发现吴良志的一些行为并不符合具有畸变心理和偏执型人格障碍应该有的行为特征。比如:他选择死亡的方式,他死前没有留下任何只言片语,他家里并未见到地狱传说类书籍等。有了这些细节上的矛盾和缺失,从行为证据分析的角度来说,便不能完全判定吴良志就是连环杀手。起码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也不够客观和严谨。
不过,戚宁心里很清楚,在周围这一片喜悦的气氛下,她的意见只会让人家觉得刺耳,引起大家的反感,反而无助于案子。干脆还是少说多做,找到一些实在的证据再说吧。只是接下来,恐怕她要一个人去战斗了!
两天之后,在经历了两个不分昼夜的奋战,所有证据全部理顺清楚。
贾姗姗脖子上的扼痕,与吴良志的手形绝对吻合;经检验,尸体指甲中的肉体纤维和沙发上残留的精液,也与吴良志的dna吻合;在吴良志家里发现的绳索,与先前捆绑被害人的绳索类型、材质完全相同;在冰箱里找到的那把单刃刀具,与几个被害人的创伤痕迹相符,并且在刀具上还检测出残留的血迹,血迹当然也来自先前的被害人;现场总共发现8个玻璃容器,里面装的器官一一对应着本案的8个被害人;吴良志胃里含有大量的酒精,而床头桌上的酒瓶和酒杯只留有吴良志一个人的指纹,并未发现第二个人存在的痕迹。
吴良志以自杀的方式来完成对现世中十恶业的惩罚,事实清楚、铁证如山。警方已经可以完全判定:吴良志即是“8·22”连环杀人案之凶手。鉴于其已自杀身亡,有关领导建议尽快结案。
隔天早上,春海电视台早间新闻和各大报纸上出现了一篇寥寥数语的通告:自8月下旬延续到本月,在本市发生了数起杀人案,经警方确认系同一凶手所为。迫于警方强大的追捕力度和法律的威慑,凶手已于近日畏罪自杀。
至此,震惊全城掀起一阵腥风血雨的“8·22”连环杀人案,终于落下帷幕。结局之猝然,的确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好在这一切都过去了,大家都可以松一口气了。警方终于可以摆脱压力,集中警力全力以赴做好即将到来的国际商业博览会的保卫工作。那也是关乎整个城市形象和发展的大事件,同样是绝对不容有失的。
而春海的老百姓,尤其那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终于不用在各种恐怖的传言中惶惶度日了,春海又恢复了往日的祥和、平静。
只是对于程巍然来说,没能听到凶手亲口说出杀害妻子柳纯的原因,在他心里留下了些许的遗憾。
自吴良志自杀而死之后,戚宁差不多消失了一个多礼拜,连电话也没打一个。
程巍然能理解戚宁的心情——她所做出的罪犯侧写报告,并没有在本次案件侦破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对一个极力推崇自己专业的人难免会有些失落。尤其,报告与事实对比,准确度极低。从警方对吴良志背景信息全面调查的结果看,戚宁的那份侧写报告,只说对了犯罪人的年龄、阶层、职业等几个方面,很多地方确实经不起推敲。
程巍然几次都想主动给戚宁打电话安抚一下,考虑再三还是作罢了。他知道戚宁和他一样,表面看上去挺疯的,其实同样喜欢将痛苦埋在心底,喜欢独自面对喜悲。把话挑明了,反而会增加她的尴尬。再说,年轻人受点挫折也好,反正案子现在也破了,还是让她自己静静地反思吧。更何况,程巍然自己现在的境遇,不知要比戚宁难堪多少倍。
案子在限期之前成功告破,自然少不了论功行赏。整个破案团队记集体三等功一次,表现突出人员另获嘉奖。而在破案尾声才正式进入专案组的郭诚,更是得到组织上的大力褒奖。但对程巍然和戚宁只字未提。
从目前的形势看,刑警支队领导的调整是必然的。虽然郭诚现在还是代理支队长,但扶正只是早晚的事。程巍然暂时被中止所有职务,等待组织进一步安排。尹局在私下里极为痛心地知会程巍然,让他有个心理准备,过完十一长假,局里可能会派他到省干校学习一段时间。
程巍然知道这是固定的套路,你要么去干校镀镀金,回来之后便升位提职;要么出去转悠一圈,回来任个闲职,或者被打入冷宫。
程巍然很清楚,他属于后者。他当然不会任人摆布,他做好了准备,决定正式下达之时,便是他辞职之日。他找了个大纸箱子,开始收拾自己的私人物品,准备逐步带回家去。收拾到办公桌时,桌上的一个相框让他不自觉地凝住了神。相框中镶着他与尹局、老徐、方宇等几个人的一张合影。他拿起相框,轻抹灰尘,刹那间百感交集,心里生出万般的不舍。他舍不得朝夕相处多年的老领导和搭档,更舍不得这身警装。就像一个病入膏肓的人看待世界的目光,他原本并不对这一切有多看重,但是现在它们全是美好的。
正在程巍然黯然神伤之时,戚宁终于风尘仆仆地出现了。还未等程巍然开口,她便急不可耐地打开话匣。
当日与程巍然分别后,戚宁回到家中,躺在床上,仔细回想在吴良志家看到的一切。她越发觉得吴良志作为连环杀手有些行为解释不通,进而她有了想要探究吴良志整个人生的想法,即使最后未找出破绽,那也是个很好的研究和学习机会。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她分别拜访了吴良志的父母,他读过书的学校,以及先后工作过的单位。
吴良志是家中独子,是父母的命根子。面对儿子自杀这个突如其来的打击,他的父母陷到几乎对生活绝望的悲痛之中。同时,也深感茫然。和所有的父母一样,他们无论如何也不相信含辛茹苦抚养成人的儿子会是一个杀人恶魔。所以,起初对戚宁的造访,他们心里都有着很深的抵触情绪。无奈之下,戚宁只得触及老人的“伤口”,问他们想不想知道儿子为什么会成为一个杀人犯。而这一问题,足够调动起两位老人的情绪,于是他们逐渐地打开心扉。
吴良志父母都在税务部门工作,父亲还是中层干部,家庭条件优越,父母感情和睦。在他们的百般呵护下,吴良志度过了一个快乐安逸的童年。
吴良志性格开朗,活泼聪慧,读书时期无论小学、初中,还是高中,他都是班里的活跃分子。与同学关系融洽,与老师沟通顺畅,虽然也经历了早恋、叛逆等青少年成长中普遍出现的问题,但他一直是个知道学习上进的孩子,成绩基本都维持在班级前五名。高中毕业后,他顺利考上外省一所还算不错的大学。
四年大学生活后,吴良志回到本市,进入春海晚报社。当时晚报社正处在优化变革时期,观念陈旧的记者、编辑被调整,诸如吴良志这样有干劲儿、有创意、有点子的年轻人便有了施展的空间。凭着聪慧努力,吴良志很快便成为一名出色的记者。接着是首席记者,娱乐新闻部副主任,社会新闻部副主任、主任,仕途一路顺畅,前程远大。在此期间,他与一名女作家结了婚,在妻子生下一个女儿之后,将母女俩送到海外生活。吴良志死后的第三天,他妻子便带着女儿从国外赶回来。据他妻子说,这么多年虽然两人分居两地,但感情相当不错,吴良志一有机会便会飞到国外看她们母女,经济上也从未亏待过她们。
可以说,在吴良志的人生中,几乎找不到能令他产生心理畸变的因素。如果非要找出所谓的挫折经历,那也只能说是他在大概一年之前的工作调动。
去年春天,由市委宣传部牵头,整合春海现有公办三家报纸,成立了春海报业集团。集团一把手由发行量最大、影响力最广的春海晚报社总编辑担任,其余领导相继顺延上位,春海晚报由此便空下了一个副总编辑的位置。在当时看来,无论资历、能力、背景,这个位置都非吴良志莫属。只是在上层领导对他进行考察阶段,他却“阴沟里翻了船”。
吴良志头脑活泛,善于交朋纳友。无论做记者时期,还是做社会新闻部的负责人期间,他都充分利用了职权上的优势和便利,与很多企业方面的老板结交成朋友,从而觅得为数不少的灰色收入。其中,他尤与当年势力最大、财富最强的杜氏餐饮集团掌门人杜善仁,来往最为亲密。
去年7月份,杜氏集团“地沟油事件”爆发初期,杜氏集团不从产品自身找问题,反而企图通过一系列软硬广告和公关措施,制造舆论、欲盖弥彰。他们在各大媒体上都做了大幅广告,并且重金收买众多“水军”为其擂鼓鸣冤。而吴良志在私下收取重金之后,便开始不遗余力,亲手炮制了数篇为杜氏集团正名的文章。还通过私人关系,拉拢兄弟媒体一起为杜氏集团助威。可因政府有关部门明察秋毫,杜氏集团最终并没有渡过危机,还是为企业漠视消费者健康的恶劣行径,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就在有关方面宣布对杜氏集团予以严惩的同时,市委宣传部也在内部会议上对春海晚报误导舆论的行为提出严重批评。此后,负有主要责任的吴良志,便被调整到同属报业集团旗下濒临倒闭的春海都市报社。虽然坐上副总编辑的位置,但是此副总编非彼副总编,在集团中的地位可是差得太悬殊了。
好吧,就算这是一个挫折,但很难对一个心理成长一直相当正常的人产生致命打击,从而发生心理畸变。而从吴良志在都市报社工作期间的一系列动作举措上看,他正处心积虑、不择手段地企图重回集团的核心权力阶层。从心态上说,他对前途是充满渴望,也满怀希望的。而变态连环杀手,是因为绝望产生的愤怒,进而才寻求解脱的。
戚宁最后的结论是:从证据上看,贾姗姗或许是吴良志所杀,但其余人的死跟他毫无关系,他只是连环杀手精心推出的一个替罪羊。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167505/4886577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