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8.第239章 恩!情!
推荐阅读:斗罗:绝世唐门之写轮眼截胡天梦、洪荒:我奎牛,开局指点女娲造人、诡异:快逃,他有概念级能力!、杂交系灵植修仙、从修改呼吸法开始变强、我在现实世界单机种田、湿卵胎化、人在斗罗,武魂掌天瓶、魔王大人深不可测、暴君亲娘重生,文武百官喜极而泣、
第239章 恩!情!
“不不不,大姐,我不饿……”
“不,我觉得你饿。”
卢龙县城门口。
苏定方刚张口拒绝,就被一位膀大腰圆的热情老大妈拽下了马,嘴里被塞上一个馒头。
“呜呜呜?”苏定方就辽东人民的热情,向长孙延表达疑问。
“呜。”长孙延蠕动着被投喂的食物塞得满满当当的大嘴,点头表示肯定。
“嗯?”苏定方指了指前方,理应是李明站立的地方。
已经看不见李明小老弟了,因为他身周已经围了一圈又一圈的大姐,能看见的只有辽东老铁们的屁股。
“哦哦哦!他真可爱!”
“他让人摸他让人摸!”
“来,宝贝儿笑一个~”
“嗯嗯?”苏定方对李明小殿下的人身安危表示担忧。
先不说会不会混个啥刺客什么的,光这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感觉都快能把他周围的空气吸走、让他憋死了。
“嗯。”淡定的长孙延表示见怪不怪,咱妇女之友李明殿下就是这么受欢迎的。
李明一行的行程是没法保密的。
一穿越幽、平分界线,踏上辽东的土地,这支庞大的杂牌军就立刻吸引了暗哨的注意。
当然,李明也没打算给看家的韦待价他们一个惊喜,就如实通报了。
然后,就在平州治所卢龙县的城外,发生了被狂热女粉堵路的一幕。
“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小殿下是深得民心啊。”
小老太张出尘安安稳稳地坐在车里,乐呵乐呵地看着眼前这热闹的一幕。
从进入辽东的这一路看下来,李明会受到老百姓如此真心拥戴是一点也不奇怪。
平州人丁兴旺、商贸繁盛、生活富足,连城市之外也人烟稠密、治安良好云云,自不必多说。
而这里人民的精神面貌,是最让她印象深刻的。
平州人极其自信,不论面对谁都是平视的,不会因为对方的身份而自然产生自卑或自傲的心理。
仿佛他们自己就是这方天地的主人翁。
这从他们对待李明殿下的态度就可见一斑。
对于这位带领大家奔向繁荣的领头羊,平州人自然是十分尊敬的。
但是他们表达尊敬的方式,和其他地方的人民迥异——
既不沿途跪拜,更不山呼万岁。
而是自发地拥护到他身边,一点也没把他当外人。
辉煌一刻谁都有,很难说辽东如今的富足是空前绝后的。
但是,辽东人这种主人翁心态,确实是张出尘前所未见、闻所未闻的。
在她丰富的人生阅历中,从未见过有其他地区的普通百姓,会普遍保持有这么——不恰当地说——“放肆逾矩”的心理状态。
这可以说是辽东人民真正最明显的特征了。
虽然独特,却正好和李明殿下本人“战天斗地”的性格有很大的契合之处。
可以说是双向奔赴了。
“未来能有这样的君主,大唐王朝前途无量啊。”
张出尘笑眯眯地说着。
“这么多兄弟和他争,未来是谁当皇帝还不好说。”李靖摇摇头说道。
他就陪在老伴儿身边,身体闲适,眼睛却是亮晶晶地盯着李明的方向。
这个宝贝疙瘩被那么多陌生人围着,他是一刻也不敢放松警戒。
“小殿下肯定会赢。”张出尘的语气十分淡然,仿佛在讲述日落乃是自然之理一般。
李靖的态度则谨慎得多:
“已经打起了内战,结果还犹未可知。
“监国殿下执政能力自然是一流的,可是辽东的地盘太小,人口和资源太少,气候也不佳。
“以有限的资源,和坐拥中原膏腴地的诸王争锋……犹未可知啊。”
他微微摇头。
战争,是世界上最唯物的一种行为。
评判对错有且仅有一个客观标准:打赢。
任你把一切政治制度玩出儿来,没有物质条件,该输还是得输。
而李明殿下挑选的辽东这一块地,怎么说呢……
从地缘上来讲,金角银边草肚皮,确实是自保的不二之选。
但问题是,辽东太边边角角了,物质基础太差了。
就以今天的例子来说,李明发动巨大的人力物力,培养出适宜在辽东种植的稻种,这固然很了不起。
但是在温暖的内地,水稻早就种植了上千年。
自然条件,完全可以弥补当地主官治理水平的差距。
李明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让太阳和雨水向东北更倾斜一点,把平、营两个下等州建设成四季如春的春城。
那么,这里的人口和财富总量,是无论如何也比不上中原富庶之地的。
换算成战争潜力,自然也是不如其他藩王控制下的州县的。
“战争之事,输赢真不好说……”
李靖嘴里喃喃地重复着。
张出尘温婉地扭头看着良人,嘴角含着笑意:
“还有良人打不赢的仗?”
李靖的腰板下意识地挺直了,嘴里还在嘟嘟囔囔地谦虚:
“那也不一定,比如对上陛下我就没有必胜的把握……”
嘴上虽然这么说,但李靖和自己的老伴儿一样。
打从自己主动上了李明贼船这一刻,就已经代表他押了注。
赌李明胜出。
不然,在被李明放出囚车的当晚,他完全可以远走高飞,用那五百重骑兵在南扶余替自己杀出一片独立王国。
何必带着一辈子攒的本钱加入到李明的逃难队伍,甚至还与李泰的部队正面交手?
“或早或晚,儿子总是会继承父亲的。”张出尘宽慰老伴儿。
“嗯,是啊。”李靖微微点头,眼神骤然深邃。
“希望我们能活得久一点,亲眼见证那一天。”
…………
“你没事吧?”
李令和崔挹夫妻二人一人一边,替李明同学擦着脸。
在本地片儿警的帮助下,李明一行终于顺利逃脱粉丝的围追堵截,进入了卢龙县城中。
经过狂热女粉的疯狂投喂以后,李明的脸上沾满了糕饼和奶酪渣子,都成小猫了。
“没事,阿姆阿姆。”
李明嘴里还在嚼着,任由姐姐和姐夫把他的胖脸蛋搓扁捏圆了。
憨态可掬的形象,就……很难和半步皇帝联系起来。
“能受到人民的衷心爱戴,这是大好事呢~”
杨氏笑呵呵的。
整支车队里,也就她和李明本人两个粗线条,最不担心“安全问题”。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李明的粗神经也是遗传了母亲。
身处自己的人民之中,怎么可能遇到什么危险呢?
“我觉得她们不是爱戴我,只是单纯馋我身子。”
李明抹了抹自己软糯的脸颊,上面好像有个来源可疑的唇印。
被包围在大妈粉中间时,他听见了“啵儿”的一声,当即意识到,自己被揩油了。
奈何当时现场人太多,没能抓住那个下头女。
唉,男孩子穿越在外,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啊……
“明哥!”
大老远的,他听见中气十足的一吼,顿时虎躯一震。
循声望去,见是韦待价、房遗则和尉迟循毓,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还好还好,是理性老哥……
然而下一秒,他的双脚就离地了。
紧接着,自己粉粉嫩嫩、刚刚被某个不知名大妈啵儿了的脸颊,就被粗糙的胡须狠狠刮了刮。
“殿下!大半年未见,可想死我了!”
韦待价直接抱起了自己的领导,拿胡子拉碴的脸拼命地蹭。
“哎哎哎!阿韦你冷静!冷静一点!”
李明的小脚拼命地扑腾。
“得人心者得天下,君臣同心,真是羡煞旁人呐~”杨氏还在笑呵呵地说着风凉话。这样真的好吗……李令看着弟弟如溺水之人扑腾的小脚,心里不知该羡慕还是该同情。
…………
历经坎坷,一行人还是顺利回到了州府。
士兵则统一进驻去年新建的平州都督府,和赤巾军(划掉)打着官军旗号的赤巾军一起交流业务去了。
州府是全辽东的政治中心,是在被慕容燕焚毁的平州州府旧址上重建的。
当然,本地人一般习惯称呼这里为“委员会”。
和平州的官僚体系一样,这里也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表示一下自己还是带唐的忠诚子民。
安顿好家人和新收入麾下的李靖、苏定方,李明和长孙延坐在办公室里,静静听取着韦待价和房遗则的汇报。
两位老哥差不多一百多章没露脸了,恨不得把这段时间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倒出来。
李明虽然每天定期能收到成吨来自辽东的情报。
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尤其当两地的通信还存在半个月左右时差的时候。
要全面了解情况,还是得面谈。
“所以,从长安来此避难的老臣、能臣,全被你们送去了高句丽?”
李明的眼神一厉,扫过韦待价。
阿韦面无惧色,胸有成竹地点头:
“是的。”
李明绷着的表情松弛下来,拍了拍他的肩膀:
“干得不错。”
把“长安帮”打包送到高句丽,是李明的既定政策。
没办法,平州和营州实在是庙小,加上李明打下的坚实基础,韦待价、房遗则两人就能轻松玩转。
容不下这些从长安请来的大神(褒义)——
从大权臣房玄龄以降,李明搬来了中书省一把手,侍中梁师道、侍郎崔仁师,以及尚书省二把手、老官僚代表萧瑀等等。
以及刘德全、孙伏伽等资深事务官。
差不多把大半个朝廷的精华,都给运到了辽东这个偏远之地。
如果让这半个大唐天团窝在辽东二州,手里又没什么事情做,可是要出大事情的。
就像斗鸡不能养在一起一样,这帮闲不下来的千年老狐狸,绝对会内耗到飞起,把政治斗争玩出来,演出几百章宫斗戏。
为了替大臣们发泄发泄充沛的精力和政治野心,别让自己回辽东时发现被斗死了几个。
李明果断决定,把他们放到高句丽去治理当地,发挥余热。
东北的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什么?派遣大唐的官员去直接管理高句丽,会不会太伤他们了?
伤他妹的头!
高句丽作为一个国家的所谓“主权完整”,已经完全不在李明的考量范围之内了。
扶余人已经事实上成为他的经济附庸了,有什么资格谈独立主权?
大家事实上已经是一家人了嘛,说什么两家话嘛!
高句丽的摄政,大莫离支渊盖苏文,他对全国的控制力已经基本丧失,政令不出安鹤宫,权力缩水得和他扶持的傀儡宝藏王差不多了。
至于地方上的各大小酋长,也被辽东伸过来的各级组织所架空,本人也被商社养成了只知吃拿卡要的税金小偷。
整个高句丽的上层建筑,用一个词形容就是——待宰的年猪。
再用一个词形容高句丽全国上下就是——夺舍。
李明治下的辽东就像一只触手怪,伸出一根根名为“商社”、“农庄”、“矿场”、“慈善组织”、“报社”、“环保组织”……等等的触手,深入到这个东北邻国的方方面面,将基层彻底侵蚀殆尽。
在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里,塞进去几十个有为中老年,绕过高句丽王廷和地方土豪,实质上统治当地人民,那根本不叫什么事儿。
“不敢不敢,老前辈们也是自己主动请缨,前往东北的,并不光只有我的功劳。”韦待价谦虚地说。
想来也是,对急于证明自己的诸位十四奸党来说,相比波澜不惊的平州营州,显然广大的高句丽更容易做出政绩。
“阿韦,大唐开始打内战了,你知道的吧?”
李明脸上挂上了关切的表情,有些欲言又止。
“你们家……”
因为阿韦的老爹,韦挺,并不是十四党,无视了李明请他来辽东吃小鸡炖蘑菇的邀约,韦家继续待在长安。
而长安周边,恐怕即将沦为战区……
“没事,家翁自有应对之法。”韦待价对于自己老爹可能陷入战场的可能性,倒是相当的豁达。
长孙延补充道:
“如果连京兆韦氏都躲不过兵燹,那除非打得天都塌下来了。”
他的家也仍然滞留在长安,他也一点也不担心。
毕竟这只是皇子之间的内战,是夺储的后续。
并不是从下到上、改朝换代的大战。
如果连这点小场面都怕,韦氏和长孙氏也别腆着个大脸自称什么“门阀士族”了。
“既然家人无恙,那便好。”
没有了后顾之忧,李明彻底放下心来,开始和心腹们商讨正题:
“如今天下大乱,我们在东北一隅能做些什么?”
…………
与此同时,高句丽。
国内城。
在迁都平壤之前,国内城一直是高句丽的古都,与平壤、卒本合成高句丽三京,是重要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
同时,也是李明向高句丽渗透的重要枢纽。
由于其地理位置毗邻朝鲜半岛,国内城是向高句丽国都平壤城传播李明“玉音”的关键节点。
城中的青岩里寺,因为辽东矿场农场招工点、以及“善心铺”施粥摊设在此处,并且在严冬提供免费采暖。
所以城中百姓多聚集于此,听从唐人的差遣,已经事实上代替了州府,成为了当地的政治中心。
寺里的主殿,一位山羊胡老头盘腿坐在神像之前,烘着炭盆,苍老的双眼闪烁着聪慧狡黠,读着国内送来的书信。
“河北动乱……这倒是不出所料。殿下启程离开幽州……按路程推算,今天应该差不多抵达平州了吧?”
房玄龄抚着胡须,放下李明在马鞍上写就的书信,抿着煎茶。
这里的茶叶掺了丁香,有一股淡雅的香味,颇具当地特色。
因为国内城位于高句丽王国的地理中心,是李明对该国的统治中枢所在,因此由首席宰相房玄龄亲自坐镇。
从长安来的其他老臣,则分散在高句丽的各个重要山城之中,各自领导当地的唐人组织、赤巾军支部和当地土人。
这时,一位穿着粗布麻衣的高句丽人也进入了正殿,他低着头,亦步亦趋地走到房玄龄跟前,扑通跪下,用带着浓重口音的汉语,毕恭毕敬地说:
“相爷,大伙随时听您吩咐。”
房玄龄没有立刻回答他,下意识地扭头向后看了看。
神像的位置上,供奉的并不是一般寺庙里凶神恶煞、或宝相庄严的神祇。
而是一尊肉乎乎、胖嘟嘟的小萌娃像,憨态可掬,煞是喜庆。
不用问也知道,这座神像雕刻的,就是某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监国殿下。
被渊盖苏文和酋长土豪剥削麻了的高句丽人民,是从来此做善事的唐人口中,得知了这位小殿下的存在。
于是,他们也把这位素未谋面的殿下当做了精神依托,顶礼膜拜起来。
李委员长的恩情还不完。
当房玄龄刚接管国内城的政务、看见自己的老熟人被做成神像时,他吓了一跳。
即使现在,他也没办法让自己习惯。
坐在雕像前,他总感觉怪怪的,浑身不自在。
好像那雕像的眼神带着坏,永远憋着一股坏笑。
他耳边甚至能听见李明那贱兮兮的声音:
你继续,我在听。
房玄龄摇了摇头,无奈地笑着。
时隔一年半,爷孙二人又得从施粥摊开始了……
他恍惚了一会儿,旋即打起精神,对那传话的高句丽人吩咐道:
“请他们进来。”
不一会,几位高句丽人一同进庙。
这些人衣着朴素,但个个器宇轩昂,双眼闪烁着光芒。
他们向房玄龄行唐朝流行的叉手礼,恭敬地坐下。
这些人虽然出身普通,但都胸怀大才,经过赤巾军的层层选拔,最后由房玄龄亲自考核。所挑选出的人才。
真正的万里挑一。
这些人,将来便是李氏高句丽的骨干。
“时机已到,我们要抓紧了。”
房玄龄开门见山,简短地说道。
在座的几人都不傻,立刻精神起来,恭敬地拜倒在地:
“悉听吩咐!”
大唐乱了。
高句丽这边要抓紧准备了。
(本章完)
“不不不,大姐,我不饿……”
“不,我觉得你饿。”
卢龙县城门口。
苏定方刚张口拒绝,就被一位膀大腰圆的热情老大妈拽下了马,嘴里被塞上一个馒头。
“呜呜呜?”苏定方就辽东人民的热情,向长孙延表达疑问。
“呜。”长孙延蠕动着被投喂的食物塞得满满当当的大嘴,点头表示肯定。
“嗯?”苏定方指了指前方,理应是李明站立的地方。
已经看不见李明小老弟了,因为他身周已经围了一圈又一圈的大姐,能看见的只有辽东老铁们的屁股。
“哦哦哦!他真可爱!”
“他让人摸他让人摸!”
“来,宝贝儿笑一个~”
“嗯嗯?”苏定方对李明小殿下的人身安危表示担忧。
先不说会不会混个啥刺客什么的,光这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感觉都快能把他周围的空气吸走、让他憋死了。
“嗯。”淡定的长孙延表示见怪不怪,咱妇女之友李明殿下就是这么受欢迎的。
李明一行的行程是没法保密的。
一穿越幽、平分界线,踏上辽东的土地,这支庞大的杂牌军就立刻吸引了暗哨的注意。
当然,李明也没打算给看家的韦待价他们一个惊喜,就如实通报了。
然后,就在平州治所卢龙县的城外,发生了被狂热女粉堵路的一幕。
“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小殿下是深得民心啊。”
小老太张出尘安安稳稳地坐在车里,乐呵乐呵地看着眼前这热闹的一幕。
从进入辽东的这一路看下来,李明会受到老百姓如此真心拥戴是一点也不奇怪。
平州人丁兴旺、商贸繁盛、生活富足,连城市之外也人烟稠密、治安良好云云,自不必多说。
而这里人民的精神面貌,是最让她印象深刻的。
平州人极其自信,不论面对谁都是平视的,不会因为对方的身份而自然产生自卑或自傲的心理。
仿佛他们自己就是这方天地的主人翁。
这从他们对待李明殿下的态度就可见一斑。
对于这位带领大家奔向繁荣的领头羊,平州人自然是十分尊敬的。
但是他们表达尊敬的方式,和其他地方的人民迥异——
既不沿途跪拜,更不山呼万岁。
而是自发地拥护到他身边,一点也没把他当外人。
辉煌一刻谁都有,很难说辽东如今的富足是空前绝后的。
但是,辽东人这种主人翁心态,确实是张出尘前所未见、闻所未闻的。
在她丰富的人生阅历中,从未见过有其他地区的普通百姓,会普遍保持有这么——不恰当地说——“放肆逾矩”的心理状态。
这可以说是辽东人民真正最明显的特征了。
虽然独特,却正好和李明殿下本人“战天斗地”的性格有很大的契合之处。
可以说是双向奔赴了。
“未来能有这样的君主,大唐王朝前途无量啊。”
张出尘笑眯眯地说着。
“这么多兄弟和他争,未来是谁当皇帝还不好说。”李靖摇摇头说道。
他就陪在老伴儿身边,身体闲适,眼睛却是亮晶晶地盯着李明的方向。
这个宝贝疙瘩被那么多陌生人围着,他是一刻也不敢放松警戒。
“小殿下肯定会赢。”张出尘的语气十分淡然,仿佛在讲述日落乃是自然之理一般。
李靖的态度则谨慎得多:
“已经打起了内战,结果还犹未可知。
“监国殿下执政能力自然是一流的,可是辽东的地盘太小,人口和资源太少,气候也不佳。
“以有限的资源,和坐拥中原膏腴地的诸王争锋……犹未可知啊。”
他微微摇头。
战争,是世界上最唯物的一种行为。
评判对错有且仅有一个客观标准:打赢。
任你把一切政治制度玩出儿来,没有物质条件,该输还是得输。
而李明殿下挑选的辽东这一块地,怎么说呢……
从地缘上来讲,金角银边草肚皮,确实是自保的不二之选。
但问题是,辽东太边边角角了,物质基础太差了。
就以今天的例子来说,李明发动巨大的人力物力,培养出适宜在辽东种植的稻种,这固然很了不起。
但是在温暖的内地,水稻早就种植了上千年。
自然条件,完全可以弥补当地主官治理水平的差距。
李明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让太阳和雨水向东北更倾斜一点,把平、营两个下等州建设成四季如春的春城。
那么,这里的人口和财富总量,是无论如何也比不上中原富庶之地的。
换算成战争潜力,自然也是不如其他藩王控制下的州县的。
“战争之事,输赢真不好说……”
李靖嘴里喃喃地重复着。
张出尘温婉地扭头看着良人,嘴角含着笑意:
“还有良人打不赢的仗?”
李靖的腰板下意识地挺直了,嘴里还在嘟嘟囔囔地谦虚:
“那也不一定,比如对上陛下我就没有必胜的把握……”
嘴上虽然这么说,但李靖和自己的老伴儿一样。
打从自己主动上了李明贼船这一刻,就已经代表他押了注。
赌李明胜出。
不然,在被李明放出囚车的当晚,他完全可以远走高飞,用那五百重骑兵在南扶余替自己杀出一片独立王国。
何必带着一辈子攒的本钱加入到李明的逃难队伍,甚至还与李泰的部队正面交手?
“或早或晚,儿子总是会继承父亲的。”张出尘宽慰老伴儿。
“嗯,是啊。”李靖微微点头,眼神骤然深邃。
“希望我们能活得久一点,亲眼见证那一天。”
…………
“你没事吧?”
李令和崔挹夫妻二人一人一边,替李明同学擦着脸。
在本地片儿警的帮助下,李明一行终于顺利逃脱粉丝的围追堵截,进入了卢龙县城中。
经过狂热女粉的疯狂投喂以后,李明的脸上沾满了糕饼和奶酪渣子,都成小猫了。
“没事,阿姆阿姆。”
李明嘴里还在嚼着,任由姐姐和姐夫把他的胖脸蛋搓扁捏圆了。
憨态可掬的形象,就……很难和半步皇帝联系起来。
“能受到人民的衷心爱戴,这是大好事呢~”
杨氏笑呵呵的。
整支车队里,也就她和李明本人两个粗线条,最不担心“安全问题”。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李明的粗神经也是遗传了母亲。
身处自己的人民之中,怎么可能遇到什么危险呢?
“我觉得她们不是爱戴我,只是单纯馋我身子。”
李明抹了抹自己软糯的脸颊,上面好像有个来源可疑的唇印。
被包围在大妈粉中间时,他听见了“啵儿”的一声,当即意识到,自己被揩油了。
奈何当时现场人太多,没能抓住那个下头女。
唉,男孩子穿越在外,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啊……
“明哥!”
大老远的,他听见中气十足的一吼,顿时虎躯一震。
循声望去,见是韦待价、房遗则和尉迟循毓,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还好还好,是理性老哥……
然而下一秒,他的双脚就离地了。
紧接着,自己粉粉嫩嫩、刚刚被某个不知名大妈啵儿了的脸颊,就被粗糙的胡须狠狠刮了刮。
“殿下!大半年未见,可想死我了!”
韦待价直接抱起了自己的领导,拿胡子拉碴的脸拼命地蹭。
“哎哎哎!阿韦你冷静!冷静一点!”
李明的小脚拼命地扑腾。
“得人心者得天下,君臣同心,真是羡煞旁人呐~”杨氏还在笑呵呵地说着风凉话。这样真的好吗……李令看着弟弟如溺水之人扑腾的小脚,心里不知该羡慕还是该同情。
…………
历经坎坷,一行人还是顺利回到了州府。
士兵则统一进驻去年新建的平州都督府,和赤巾军(划掉)打着官军旗号的赤巾军一起交流业务去了。
州府是全辽东的政治中心,是在被慕容燕焚毁的平州州府旧址上重建的。
当然,本地人一般习惯称呼这里为“委员会”。
和平州的官僚体系一样,这里也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表示一下自己还是带唐的忠诚子民。
安顿好家人和新收入麾下的李靖、苏定方,李明和长孙延坐在办公室里,静静听取着韦待价和房遗则的汇报。
两位老哥差不多一百多章没露脸了,恨不得把这段时间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倒出来。
李明虽然每天定期能收到成吨来自辽东的情报。
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尤其当两地的通信还存在半个月左右时差的时候。
要全面了解情况,还是得面谈。
“所以,从长安来此避难的老臣、能臣,全被你们送去了高句丽?”
李明的眼神一厉,扫过韦待价。
阿韦面无惧色,胸有成竹地点头:
“是的。”
李明绷着的表情松弛下来,拍了拍他的肩膀:
“干得不错。”
把“长安帮”打包送到高句丽,是李明的既定政策。
没办法,平州和营州实在是庙小,加上李明打下的坚实基础,韦待价、房遗则两人就能轻松玩转。
容不下这些从长安请来的大神(褒义)——
从大权臣房玄龄以降,李明搬来了中书省一把手,侍中梁师道、侍郎崔仁师,以及尚书省二把手、老官僚代表萧瑀等等。
以及刘德全、孙伏伽等资深事务官。
差不多把大半个朝廷的精华,都给运到了辽东这个偏远之地。
如果让这半个大唐天团窝在辽东二州,手里又没什么事情做,可是要出大事情的。
就像斗鸡不能养在一起一样,这帮闲不下来的千年老狐狸,绝对会内耗到飞起,把政治斗争玩出来,演出几百章宫斗戏。
为了替大臣们发泄发泄充沛的精力和政治野心,别让自己回辽东时发现被斗死了几个。
李明果断决定,把他们放到高句丽去治理当地,发挥余热。
东北的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什么?派遣大唐的官员去直接管理高句丽,会不会太伤他们了?
伤他妹的头!
高句丽作为一个国家的所谓“主权完整”,已经完全不在李明的考量范围之内了。
扶余人已经事实上成为他的经济附庸了,有什么资格谈独立主权?
大家事实上已经是一家人了嘛,说什么两家话嘛!
高句丽的摄政,大莫离支渊盖苏文,他对全国的控制力已经基本丧失,政令不出安鹤宫,权力缩水得和他扶持的傀儡宝藏王差不多了。
至于地方上的各大小酋长,也被辽东伸过来的各级组织所架空,本人也被商社养成了只知吃拿卡要的税金小偷。
整个高句丽的上层建筑,用一个词形容就是——待宰的年猪。
再用一个词形容高句丽全国上下就是——夺舍。
李明治下的辽东就像一只触手怪,伸出一根根名为“商社”、“农庄”、“矿场”、“慈善组织”、“报社”、“环保组织”……等等的触手,深入到这个东北邻国的方方面面,将基层彻底侵蚀殆尽。
在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里,塞进去几十个有为中老年,绕过高句丽王廷和地方土豪,实质上统治当地人民,那根本不叫什么事儿。
“不敢不敢,老前辈们也是自己主动请缨,前往东北的,并不光只有我的功劳。”韦待价谦虚地说。
想来也是,对急于证明自己的诸位十四奸党来说,相比波澜不惊的平州营州,显然广大的高句丽更容易做出政绩。
“阿韦,大唐开始打内战了,你知道的吧?”
李明脸上挂上了关切的表情,有些欲言又止。
“你们家……”
因为阿韦的老爹,韦挺,并不是十四党,无视了李明请他来辽东吃小鸡炖蘑菇的邀约,韦家继续待在长安。
而长安周边,恐怕即将沦为战区……
“没事,家翁自有应对之法。”韦待价对于自己老爹可能陷入战场的可能性,倒是相当的豁达。
长孙延补充道:
“如果连京兆韦氏都躲不过兵燹,那除非打得天都塌下来了。”
他的家也仍然滞留在长安,他也一点也不担心。
毕竟这只是皇子之间的内战,是夺储的后续。
并不是从下到上、改朝换代的大战。
如果连这点小场面都怕,韦氏和长孙氏也别腆着个大脸自称什么“门阀士族”了。
“既然家人无恙,那便好。”
没有了后顾之忧,李明彻底放下心来,开始和心腹们商讨正题:
“如今天下大乱,我们在东北一隅能做些什么?”
…………
与此同时,高句丽。
国内城。
在迁都平壤之前,国内城一直是高句丽的古都,与平壤、卒本合成高句丽三京,是重要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
同时,也是李明向高句丽渗透的重要枢纽。
由于其地理位置毗邻朝鲜半岛,国内城是向高句丽国都平壤城传播李明“玉音”的关键节点。
城中的青岩里寺,因为辽东矿场农场招工点、以及“善心铺”施粥摊设在此处,并且在严冬提供免费采暖。
所以城中百姓多聚集于此,听从唐人的差遣,已经事实上代替了州府,成为了当地的政治中心。
寺里的主殿,一位山羊胡老头盘腿坐在神像之前,烘着炭盆,苍老的双眼闪烁着聪慧狡黠,读着国内送来的书信。
“河北动乱……这倒是不出所料。殿下启程离开幽州……按路程推算,今天应该差不多抵达平州了吧?”
房玄龄抚着胡须,放下李明在马鞍上写就的书信,抿着煎茶。
这里的茶叶掺了丁香,有一股淡雅的香味,颇具当地特色。
因为国内城位于高句丽王国的地理中心,是李明对该国的统治中枢所在,因此由首席宰相房玄龄亲自坐镇。
从长安来的其他老臣,则分散在高句丽的各个重要山城之中,各自领导当地的唐人组织、赤巾军支部和当地土人。
这时,一位穿着粗布麻衣的高句丽人也进入了正殿,他低着头,亦步亦趋地走到房玄龄跟前,扑通跪下,用带着浓重口音的汉语,毕恭毕敬地说:
“相爷,大伙随时听您吩咐。”
房玄龄没有立刻回答他,下意识地扭头向后看了看。
神像的位置上,供奉的并不是一般寺庙里凶神恶煞、或宝相庄严的神祇。
而是一尊肉乎乎、胖嘟嘟的小萌娃像,憨态可掬,煞是喜庆。
不用问也知道,这座神像雕刻的,就是某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监国殿下。
被渊盖苏文和酋长土豪剥削麻了的高句丽人民,是从来此做善事的唐人口中,得知了这位小殿下的存在。
于是,他们也把这位素未谋面的殿下当做了精神依托,顶礼膜拜起来。
李委员长的恩情还不完。
当房玄龄刚接管国内城的政务、看见自己的老熟人被做成神像时,他吓了一跳。
即使现在,他也没办法让自己习惯。
坐在雕像前,他总感觉怪怪的,浑身不自在。
好像那雕像的眼神带着坏,永远憋着一股坏笑。
他耳边甚至能听见李明那贱兮兮的声音:
你继续,我在听。
房玄龄摇了摇头,无奈地笑着。
时隔一年半,爷孙二人又得从施粥摊开始了……
他恍惚了一会儿,旋即打起精神,对那传话的高句丽人吩咐道:
“请他们进来。”
不一会,几位高句丽人一同进庙。
这些人衣着朴素,但个个器宇轩昂,双眼闪烁着光芒。
他们向房玄龄行唐朝流行的叉手礼,恭敬地坐下。
这些人虽然出身普通,但都胸怀大才,经过赤巾军的层层选拔,最后由房玄龄亲自考核。所挑选出的人才。
真正的万里挑一。
这些人,将来便是李氏高句丽的骨干。
“时机已到,我们要抓紧了。”
房玄龄开门见山,简短地说道。
在座的几人都不傻,立刻精神起来,恭敬地拜倒在地:
“悉听吩咐!”
大唐乱了。
高句丽这边要抓紧准备了。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170562/5033321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