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人屠白起
推荐阅读:菜鸟归来,末世也飞翔、被抄家流放,她要搬空皇帝的一切、重生嫁疯批太子爷,让渣男火葬场、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i人医生,e人患者、重生,但是被撤回、一封来自X的信、信息素真香定律、和病弱老婆离婚后我后悔了、天灾:开局一座山,囤货?种田!、
白起与王翦,廉颇,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白起号称人屠,这个恶号是因为在长平之战中坑杀四十万赵军而得名的。
从此以后,山东六国的人再听见白起之名无不惧怕。
这位战国时期赫赫有名的军事统帅,在战场上战无不胜,攻无不取,为大秦统一天下立下无数战功。
但就是一样难得军事天才武将,最终却被自己效忠一生的君主秦昭襄王赐死。
这背后的原因,着实令人欷歔。
“秦昭王十三年,时任左庶长的白起,率领秦军攻占了韩国的新城。”
“次年,韩釐王以公孙喜为将,联合东周、魏两国军队反击秦国。”
“仅用八日时间疾驰至华阳城下,大破赵魏联军,斩首十三万,追击败逃的魏将芒卯,又擒获魏将三人。”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吧?首发本小说}。-
“同时,秦国将目光转向南方的楚国,司马错从陇西出发攻占了楚国的黔中。”
“白起告诉秦昭王,长平之战后赵国对秦军感到恐惧,而如今的赵国同仇敌忾、守备充足,且又有盟友相助,实不易攻取。”
范雎利用秦昭王对白起的猜忌,进谗言,加剧了君主对白起的不信任,加速了白起的悲剧性结局。
无错版本在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范雎把亲信郑安平都派上战场了,就是想趁机捞一把功劳,以便稳定地位,在秦国为相,也是要有点军功的。
在朝中,白起与国相范雎的矛盾日益显现,二人在朝堂之上愈发对立。
这个时候的白起既得罪了小人的范雎,以及容不下人的秦昭襄王,结局就可想而知了。
“不如让赵、韩两国割地求和,也能让白起不能再立战功,范雎就能保持在秦国的地位。”
这一战彻底奠定了白起在秦军第一人的位置。
“此后白起又击败赵将贾偃,并溺毙赵军二万人。”
白起拒绝带兵出征,也是为了那些跟着他南征北战的士兵不至白白送命。
“秦昭王四十八年,他将秦军分为三部,王龁一部攻占赵国武安、皮牢。”
范雎在谋杀白起的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一点毋庸置疑。
“主帅被杀又无粮草,四十万余赵军不得不向白起缴械投降。”
“秦昭王第三次去请白起,让其带病指挥,但白起依然拒绝,并称自己不愿为辱军之将。”
“次年正月,王陵的攻击连连受挫,此时白起病愈,秦昭王决定启用白起,却遭到了白起的拒绝。”
秦王已经妥协了,要的就是白起去提振前线的秦军士气。
“长平之战后,白起平定上党全境,并企图乘势一举灭亡赵国。”
对秦昭襄来说,范睢的重要性远远大于白起。
“此时提前埋伏在垒壁两侧的两万五千人秦军穿插至赵军后方,对赵军形成包围之势,又有五千骑兵突入赵军之中。”
“一路攻城拔寨至轵,占领大小城池六十一座,并在次年又与司马错攻占了新垣、曲阳。”
“赵国经过商议后,封冯亭为华阳君,派平原君赵胜前去接收上党,并以廉颇为将驻守重兵于长平,以待秦军。”
他更没想过,自己为秦国打了70多场战役,被罢官后还落得一个自杀的下场。
“至此,韩国上党郡与韩国本土联系完全被切断,韩王便请将上党割让给秦国,换取秦国罢兵。”
紧接着,白起率军南征楚国,采取水攻战略,使鄢城沦陷,斩杀十万楚军。
“至此,韩、魏两国再无力对抗秦国,在秦昭王十七年不得不向秦国割地求和。”
白起也由于战功在秦国的权力结构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这也为他后来的命运埋下了悲剧的种子。
“同时又与楚国修好、结盟魏国、拉拢韩、燕两国,以六国之力共抗秦国。”
“秦昭王同意了范雎的建议,于是秦昭王四十九年正月,秦军罢兵,白起得知此事后,遂与范雎产生了矛盾。”
“范雎听后果然向秦昭王建议,秦兵疲惫,可允许韩、赵割地求和,让士兵得到修养。”
如果说军事层面的错误还可以原谅的话,那政治上的争权夺利是导致白起最后被杀的决定原因。
而事实又证明了白起的判断,这让白起在死亡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
面对生死抉择,白起没有选择反抗,他认命般地接受了自己的命运。
“白起首先令一只秦军佯败,诱使赵军追击至提前布好的垒壁之前。”
“白起行至据咸阳西门十里的杜邮时,范雎告诉秦昭王,白起对离开咸阳很不满意。”
白起虽然对范雎多有防范,但白起没想过范雎会身他痛下杀手。
“韩、魏两国自此元气大伤,白起趁机渡过黄河,攻取韩国安邑以东到乾河的土地。”
“此战斩首二十四万,并将公孙喜俘虏,占城五座,战后白起以功再升国尉。”
为了自己忠心守护的秦国不遭受巨大损失陷入灭国的危险之中。
刘彻:作为秦朝最伟大君主,秦昭襄王为何非要赐死这位功勋卓著的大将。
“秦昭王四十三年,白起奉命攻打韩国陉,占领攻陷陉等五城,斩首五万。”
白起出身不高,就是一个普通人,但魏冉却看中了他非凡的军事天赋。
于是就希望白起带兵,可白起还死活不去前线,这可谓是断人前程啊。
另外,当时如日中天的白起,在秦国的位置实在太重要了,已经重要到几乎无可替代的地步。
“此后几年,秦国又连续对韩、魏两国发起攻击。”
“其后秦昭王以白起为上将军,秘密前往长平指挥攻赵,让王龁为其裨将,并严令军中保守秘密,以麻痹赵军。”
次年攻破楚都郢都,迫使楚国迁都,山东六国对此更是一听白起之名无不不寒而栗。
“于是秦国展开了外交策略,首先热情接待了来求和的赵国使者,以此表示秦、赵已和解。”
只能说,白起是军事上的天才,政治上的小白。
可最终还是失败了,范雎对此肯定不能接受,关系着身家性命的啊。
范睢的一切都是围绕着秦昭襄王,秦昭王的意志可以通过范睢完全的施展。
“但随后又将其还给了魏国,此后秦国又攻占了韩国宛地。”
“秦昭王十八年,白起升大良造,奉命与客卿司马错伐魏。”
“楚王被迫逃亡,迁都于陈。”
“秦军从赵地撤兵后,赵王却采取大臣虞卿的建议,将约定要割让给秦国的六城献给了齐国。”
“长平之战后秦国国虚民饥时,白起要灭赵,经过修养后的秦国粮草充足,此时白起却说不能伐赵,秦昭王对此感到质疑。”
“况且秦国攻占的领土虽多,但却没有得到多少百姓。”
“战后魏国将其南阳之地献予秦国,向秦国求和。”
“并告诉他,白起已战功卓著,若再立灭赵国之功,则其地位必居于范雎之上。”
对于从基层起来的在白起来说吗,秦军比一个面子重要多了。
“同时又施展离间计,让赵王以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替换廉颇为将。”“此后魏国转而结交赵国,秦昭王二十七年,白起奉命攻赵国,夺取狼光城,斩首两万余人。”
“再以主力部队顽强防守,将赵军阻于坚壁之下。”
“秦昭王遂用王龁攻赵,围攻邯郸八九个月,仍然不克,秦军在楚国春申君及魏公子数十万大军的攻击下,伤亡颇重。”
可以说,政治上的不成熟,导致了白起的不幸,因为君王的威仪不容质疑。
“此时赵军被一分为二,粮道也被断绝,同时秦军还不断以小股部队侵袭骚扰。”
秦昭襄王可以没有白起,但不可一日无范睢。
因此在白起与范雎的博弈中,秦昭襄王自然站在了范雎一侧。
“赵军只好原地筑垒防守,以待援军。”
秦赵长平之战,使得赵国的生机彻底断绝。
“秦昭王四十七年,又派左庶长王龁攻打上党,上党百姓纷纷逃亡至长平。”
“取得成效后,秦昭王二十八年,秦昭王与赵国暂时停战,并派白起大举攻楚。”
“防止其他诸国来援救赵国,并暗中将垣雍割让给魏国,劝其不要救赵国。””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事情,身为君王,是无法容忍,这种隐患一步步扩大,白起就距离死亡越来越近。
“白起在楚国别都鄢城,引长渠之水灌入城中,楚国军民溺死数十万,并占领邓等数城。”
应该说,不进攻邯郸除了秦昭襄王丢点面子之外秦国没什么损失,秦军也不用战死他乡曝尸荒野。
曾经的战神,在朝堂中的位置一落千丈,从此被逐出权力中心。
“至九月,赵军已断粮四十六天,内部已开始互相杀食。”
白起这个时候对于秦国如果不出战的话,已经没有存在的意义。
而后在伊阙之战中,白起以十万秦军,以少胜多一举击溃24万韩魏联军。
“因韩、魏两国军队各怀异心,都不愿先和秦军作战。”
对由于白起威望日高,范雎担心白起取代他的相位,于是在秦昭襄王面前多有构陷。
秦国当时的新生代将领,没有一个能比得上白起。
“秦昭王十六年,白起攻占魏国垣地。”
“对内也整顿国力、勤修军备,做好再次与秦国开战的准备。”
“赵、韩两国对此大为恐惧,于是派辨士苏代携重金游说秦相范雎。”
“此时已为左更的白起在丞相魏冉的举荐下,担任秦军主帅抵抗联军的进攻。”
对此白起坚决反对,白起从军事角度出发,认为秦军已疲惫不堪,已无力再战。
“白起认为赵人不愿归秦,且降卒数量众多,一旦作乱便难以控制,便将四十万余降卒尽皆活埋,仅将二百四十名最年轻者释放。”
从底层爬起来得白起能做到跟秦军共情,秦昭襄王眼里,都只是耗材而已,包括白起也一样。白起敢于硬刚秦王,看待自己的声誉,远远超过王命。
“秦昭王四十九年九月,秦昭王决定再次攻赵,由于白起抱病,便以五大夫王陵为将攻邯郸。”
为此白起甚至在公开场与秦昭襄王合针锋相对。
然而在秦昭襄王看来,即使整个秦国也不如自己面子重要。
“赵括以四只部队连番冲击包围圈,但都被秦军击退,赵括只好率领精锐亲自上阵突围,结果被秦军乱箭射杀。”
“同年四月王龁攻长平,期间虽取得了一些战果,但廉颇坚守不战,战局陷入了僵持。”
“次年,白起又攻陷楚国都城郢,并一路东进至竟陵、南攻至洞庭湖边。”
“赵括上任后,即刻命令赵军主动出击。”
那么这其中功劳最大之人就成了白起,日后三公之位也非白起莫属,敢问范雎能否屈居于白起之下?白起上位,范雎自然是不甘心的,出手加害白起也就不足为奇了。
“秦昭王三十四年,赵、魏两国联合攻韩,魏冉、白起率军援韩。”
邯郸之战,彻底让范雎在秦国朝堂失去地位。
白起的首次亮相,就是亲自领兵攻下韩国新城,首战告捷让秦昭王初窥到了白起的卓越军事才能,让秦昭襄王对他刮目相看。
“秦昭王三十一年,白起伐魏,攻取两城。”
“此战后,秦在郢地置南郡,白起被封为武安君。”
“此后两年,白起连克韩国南阳、野王。”
“于是白起先设疑兵与韩军对战,然后趁魏军不备,以精锐突然突袭魏军将其击溃,随后韩军不战自溃。”
长平之战后,秦昭襄王决定趁赵国虚弱之际,一举进攻赵国都城邯郸。
然而,不听从国君命令的举动,无疑为白起招来了祸端。
“于是秦昭王便派人给白起送去一把剑迫其自杀,白起不由感叹,随后拔剑自刎,其时为秦昭王五十年。”
白起拒不出战首先就是为了自己名声,没有必要为了避输的战役赔上自己的名声。
“白起先击败东周军队后,与韩、魏联军大战于伊阙。”
“司马梗一部攻占太原,自己则准备进攻赵国都城邯郸。”
三次推迟邯郸战役的指令,让秦昭襄王对白起忍无可忍。
此时秦昭襄王的怒火并未平息,他派遣亲卫队,带着一把赐死的利剑,前往杜邮逼迫白起自裁。
“秦昭王四十一年,秦国以范雎代替魏冉为相,实行其远交近攻战略,将韩国列为其攻打目标。”
不但如此,还完全不必担心范睢,两者的关系早已经脱离了一般的君臣。
“此举激怒了秦国,秦昭王四十六年,秦国攻取韩国缑氏、蔺。”
“后秦昭王又派范雎去劝说白起,白起称病不肯应命。”
李世民:白起自身的影响力对于秦王的威信是和则两利,不合则会大大损伤秦王的威信。
“秦昭王大怒,于是削去白起爵位,并将其逐出咸阳城迁往阴密居住。”
“秦昭王得知赵军粮道被断后,立刻征发河内十五岁以上男子为军,增援长平,阻止赵国向长平输送援军和粮草。”
“但上党太守冯亭却暗中与赵国联系,表示愿将上党郡十七个城池献给赵国,希望以此促成赵、韩联手抵抗秦国。”
然而,秦昭襄王从政治角度和个人威望出发执意要灭赵,于是白起以生病为由推辞。
最终,秦昭王以病重无法带兵的理由,将白起从武安君降为普通百姓。
苏代的游说很成功,他说长平之战后,秦国直逼邯郸,一旦拿下则赵亡。
范雎这个小人,肯定是要对白起举刀子的!
而白起则不同,白起围绕的是秦国而非秦王。
一字之差却是天壤之别,白起可以是国之柱石却不是君王可以随心所欲的利器。
赐死白起这一决定的背后,是秦昭王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一方面,白起功高盖主,军功赫赫,但其高傲和不羁的性格,已让他成为朝中不稳定的因素。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秦昭王不得不做出这样残酷的选择。(本章完)
白起号称人屠,这个恶号是因为在长平之战中坑杀四十万赵军而得名的。
从此以后,山东六国的人再听见白起之名无不惧怕。
这位战国时期赫赫有名的军事统帅,在战场上战无不胜,攻无不取,为大秦统一天下立下无数战功。
但就是一样难得军事天才武将,最终却被自己效忠一生的君主秦昭襄王赐死。
这背后的原因,着实令人欷歔。
“秦昭王十三年,时任左庶长的白起,率领秦军攻占了韩国的新城。”
“次年,韩釐王以公孙喜为将,联合东周、魏两国军队反击秦国。”
“仅用八日时间疾驰至华阳城下,大破赵魏联军,斩首十三万,追击败逃的魏将芒卯,又擒获魏将三人。”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吧?首发本小说}。-
“同时,秦国将目光转向南方的楚国,司马错从陇西出发攻占了楚国的黔中。”
“白起告诉秦昭王,长平之战后赵国对秦军感到恐惧,而如今的赵国同仇敌忾、守备充足,且又有盟友相助,实不易攻取。”
范雎利用秦昭王对白起的猜忌,进谗言,加剧了君主对白起的不信任,加速了白起的悲剧性结局。
无错版本在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范雎把亲信郑安平都派上战场了,就是想趁机捞一把功劳,以便稳定地位,在秦国为相,也是要有点军功的。
在朝中,白起与国相范雎的矛盾日益显现,二人在朝堂之上愈发对立。
这个时候的白起既得罪了小人的范雎,以及容不下人的秦昭襄王,结局就可想而知了。
“不如让赵、韩两国割地求和,也能让白起不能再立战功,范雎就能保持在秦国的地位。”
这一战彻底奠定了白起在秦军第一人的位置。
“此后白起又击败赵将贾偃,并溺毙赵军二万人。”
白起拒绝带兵出征,也是为了那些跟着他南征北战的士兵不至白白送命。
“秦昭王四十八年,他将秦军分为三部,王龁一部攻占赵国武安、皮牢。”
范雎在谋杀白起的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一点毋庸置疑。
“主帅被杀又无粮草,四十万余赵军不得不向白起缴械投降。”
“秦昭王第三次去请白起,让其带病指挥,但白起依然拒绝,并称自己不愿为辱军之将。”
“次年正月,王陵的攻击连连受挫,此时白起病愈,秦昭王决定启用白起,却遭到了白起的拒绝。”
秦王已经妥协了,要的就是白起去提振前线的秦军士气。
“长平之战后,白起平定上党全境,并企图乘势一举灭亡赵国。”
对秦昭襄来说,范睢的重要性远远大于白起。
“此时提前埋伏在垒壁两侧的两万五千人秦军穿插至赵军后方,对赵军形成包围之势,又有五千骑兵突入赵军之中。”
“一路攻城拔寨至轵,占领大小城池六十一座,并在次年又与司马错攻占了新垣、曲阳。”
“赵国经过商议后,封冯亭为华阳君,派平原君赵胜前去接收上党,并以廉颇为将驻守重兵于长平,以待秦军。”
他更没想过,自己为秦国打了70多场战役,被罢官后还落得一个自杀的下场。
“至此,韩国上党郡与韩国本土联系完全被切断,韩王便请将上党割让给秦国,换取秦国罢兵。”
紧接着,白起率军南征楚国,采取水攻战略,使鄢城沦陷,斩杀十万楚军。
“至此,韩、魏两国再无力对抗秦国,在秦昭王十七年不得不向秦国割地求和。”
白起也由于战功在秦国的权力结构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这也为他后来的命运埋下了悲剧的种子。
“同时又与楚国修好、结盟魏国、拉拢韩、燕两国,以六国之力共抗秦国。”
“秦昭王同意了范雎的建议,于是秦昭王四十九年正月,秦军罢兵,白起得知此事后,遂与范雎产生了矛盾。”
“范雎听后果然向秦昭王建议,秦兵疲惫,可允许韩、赵割地求和,让士兵得到修养。”
如果说军事层面的错误还可以原谅的话,那政治上的争权夺利是导致白起最后被杀的决定原因。
而事实又证明了白起的判断,这让白起在死亡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
面对生死抉择,白起没有选择反抗,他认命般地接受了自己的命运。
“白起首先令一只秦军佯败,诱使赵军追击至提前布好的垒壁之前。”
“白起行至据咸阳西门十里的杜邮时,范雎告诉秦昭王,白起对离开咸阳很不满意。”
白起虽然对范雎多有防范,但白起没想过范雎会身他痛下杀手。
“韩、魏两国自此元气大伤,白起趁机渡过黄河,攻取韩国安邑以东到乾河的土地。”
“此战斩首二十四万,并将公孙喜俘虏,占城五座,战后白起以功再升国尉。”
为了自己忠心守护的秦国不遭受巨大损失陷入灭国的危险之中。
刘彻:作为秦朝最伟大君主,秦昭襄王为何非要赐死这位功勋卓著的大将。
“秦昭王四十三年,白起奉命攻打韩国陉,占领攻陷陉等五城,斩首五万。”
白起出身不高,就是一个普通人,但魏冉却看中了他非凡的军事天赋。
于是就希望白起带兵,可白起还死活不去前线,这可谓是断人前程啊。
另外,当时如日中天的白起,在秦国的位置实在太重要了,已经重要到几乎无可替代的地步。
“此后几年,秦国又连续对韩、魏两国发起攻击。”
“其后秦昭王以白起为上将军,秘密前往长平指挥攻赵,让王龁为其裨将,并严令军中保守秘密,以麻痹赵军。”
次年攻破楚都郢都,迫使楚国迁都,山东六国对此更是一听白起之名无不不寒而栗。
“于是秦国展开了外交策略,首先热情接待了来求和的赵国使者,以此表示秦、赵已和解。”
只能说,白起是军事上的天才,政治上的小白。
可最终还是失败了,范雎对此肯定不能接受,关系着身家性命的啊。
范睢的一切都是围绕着秦昭襄王,秦昭王的意志可以通过范睢完全的施展。
“但随后又将其还给了魏国,此后秦国又攻占了韩国宛地。”
“秦昭王十八年,白起升大良造,奉命与客卿司马错伐魏。”
“楚王被迫逃亡,迁都于陈。”
“秦军从赵地撤兵后,赵王却采取大臣虞卿的建议,将约定要割让给秦国的六城献给了齐国。”
“长平之战后秦国国虚民饥时,白起要灭赵,经过修养后的秦国粮草充足,此时白起却说不能伐赵,秦昭王对此感到质疑。”
“况且秦国攻占的领土虽多,但却没有得到多少百姓。”
“战后魏国将其南阳之地献予秦国,向秦国求和。”
“并告诉他,白起已战功卓著,若再立灭赵国之功,则其地位必居于范雎之上。”
对于从基层起来的在白起来说吗,秦军比一个面子重要多了。
“同时又施展离间计,让赵王以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替换廉颇为将。”“此后魏国转而结交赵国,秦昭王二十七年,白起奉命攻赵国,夺取狼光城,斩首两万余人。”
“再以主力部队顽强防守,将赵军阻于坚壁之下。”
“秦昭王遂用王龁攻赵,围攻邯郸八九个月,仍然不克,秦军在楚国春申君及魏公子数十万大军的攻击下,伤亡颇重。”
可以说,政治上的不成熟,导致了白起的不幸,因为君王的威仪不容质疑。
“此时赵军被一分为二,粮道也被断绝,同时秦军还不断以小股部队侵袭骚扰。”
秦昭襄王可以没有白起,但不可一日无范睢。
因此在白起与范雎的博弈中,秦昭襄王自然站在了范雎一侧。
“赵军只好原地筑垒防守,以待援军。”
秦赵长平之战,使得赵国的生机彻底断绝。
“秦昭王四十七年,又派左庶长王龁攻打上党,上党百姓纷纷逃亡至长平。”
“取得成效后,秦昭王二十八年,秦昭王与赵国暂时停战,并派白起大举攻楚。”
“防止其他诸国来援救赵国,并暗中将垣雍割让给魏国,劝其不要救赵国。””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事情,身为君王,是无法容忍,这种隐患一步步扩大,白起就距离死亡越来越近。
“白起在楚国别都鄢城,引长渠之水灌入城中,楚国军民溺死数十万,并占领邓等数城。”
应该说,不进攻邯郸除了秦昭襄王丢点面子之外秦国没什么损失,秦军也不用战死他乡曝尸荒野。
曾经的战神,在朝堂中的位置一落千丈,从此被逐出权力中心。
“至九月,赵军已断粮四十六天,内部已开始互相杀食。”
白起这个时候对于秦国如果不出战的话,已经没有存在的意义。
而后在伊阙之战中,白起以十万秦军,以少胜多一举击溃24万韩魏联军。
“因韩、魏两国军队各怀异心,都不愿先和秦军作战。”
对由于白起威望日高,范雎担心白起取代他的相位,于是在秦昭襄王面前多有构陷。
秦国当时的新生代将领,没有一个能比得上白起。
“秦昭王十六年,白起攻占魏国垣地。”
“对内也整顿国力、勤修军备,做好再次与秦国开战的准备。”
“赵、韩两国对此大为恐惧,于是派辨士苏代携重金游说秦相范雎。”
“此时已为左更的白起在丞相魏冉的举荐下,担任秦军主帅抵抗联军的进攻。”
对此白起坚决反对,白起从军事角度出发,认为秦军已疲惫不堪,已无力再战。
“白起认为赵人不愿归秦,且降卒数量众多,一旦作乱便难以控制,便将四十万余降卒尽皆活埋,仅将二百四十名最年轻者释放。”
从底层爬起来得白起能做到跟秦军共情,秦昭襄王眼里,都只是耗材而已,包括白起也一样。白起敢于硬刚秦王,看待自己的声誉,远远超过王命。
“秦昭王四十九年九月,秦昭王决定再次攻赵,由于白起抱病,便以五大夫王陵为将攻邯郸。”
为此白起甚至在公开场与秦昭襄王合针锋相对。
然而在秦昭襄王看来,即使整个秦国也不如自己面子重要。
“赵括以四只部队连番冲击包围圈,但都被秦军击退,赵括只好率领精锐亲自上阵突围,结果被秦军乱箭射杀。”
“同年四月王龁攻长平,期间虽取得了一些战果,但廉颇坚守不战,战局陷入了僵持。”
“次年,白起又攻陷楚国都城郢,并一路东进至竟陵、南攻至洞庭湖边。”
“赵括上任后,即刻命令赵军主动出击。”
那么这其中功劳最大之人就成了白起,日后三公之位也非白起莫属,敢问范雎能否屈居于白起之下?白起上位,范雎自然是不甘心的,出手加害白起也就不足为奇了。
“秦昭王三十四年,赵、魏两国联合攻韩,魏冉、白起率军援韩。”
邯郸之战,彻底让范雎在秦国朝堂失去地位。
白起的首次亮相,就是亲自领兵攻下韩国新城,首战告捷让秦昭王初窥到了白起的卓越军事才能,让秦昭襄王对他刮目相看。
“秦昭王三十一年,白起伐魏,攻取两城。”
“此战后,秦在郢地置南郡,白起被封为武安君。”
“此后两年,白起连克韩国南阳、野王。”
“于是白起先设疑兵与韩军对战,然后趁魏军不备,以精锐突然突袭魏军将其击溃,随后韩军不战自溃。”
长平之战后,秦昭襄王决定趁赵国虚弱之际,一举进攻赵国都城邯郸。
然而,不听从国君命令的举动,无疑为白起招来了祸端。
“于是秦昭王便派人给白起送去一把剑迫其自杀,白起不由感叹,随后拔剑自刎,其时为秦昭王五十年。”
白起拒不出战首先就是为了自己名声,没有必要为了避输的战役赔上自己的名声。
“白起先击败东周军队后,与韩、魏联军大战于伊阙。”
“司马梗一部攻占太原,自己则准备进攻赵国都城邯郸。”
三次推迟邯郸战役的指令,让秦昭襄王对白起忍无可忍。
此时秦昭襄王的怒火并未平息,他派遣亲卫队,带着一把赐死的利剑,前往杜邮逼迫白起自裁。
“秦昭王四十一年,秦国以范雎代替魏冉为相,实行其远交近攻战略,将韩国列为其攻打目标。”
不但如此,还完全不必担心范睢,两者的关系早已经脱离了一般的君臣。
“此举激怒了秦国,秦昭王四十六年,秦国攻取韩国缑氏、蔺。”
“后秦昭王又派范雎去劝说白起,白起称病不肯应命。”
李世民:白起自身的影响力对于秦王的威信是和则两利,不合则会大大损伤秦王的威信。
“秦昭王大怒,于是削去白起爵位,并将其逐出咸阳城迁往阴密居住。”
“秦昭王得知赵军粮道被断后,立刻征发河内十五岁以上男子为军,增援长平,阻止赵国向长平输送援军和粮草。”
“但上党太守冯亭却暗中与赵国联系,表示愿将上党郡十七个城池献给赵国,希望以此促成赵、韩联手抵抗秦国。”
然而,秦昭襄王从政治角度和个人威望出发执意要灭赵,于是白起以生病为由推辞。
最终,秦昭王以病重无法带兵的理由,将白起从武安君降为普通百姓。
苏代的游说很成功,他说长平之战后,秦国直逼邯郸,一旦拿下则赵亡。
范雎这个小人,肯定是要对白起举刀子的!
而白起则不同,白起围绕的是秦国而非秦王。
一字之差却是天壤之别,白起可以是国之柱石却不是君王可以随心所欲的利器。
赐死白起这一决定的背后,是秦昭王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一方面,白起功高盖主,军功赫赫,但其高傲和不羁的性格,已让他成为朝中不稳定的因素。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秦昭王不得不做出这样残酷的选择。(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170983/5079290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