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8章 安南收复
推荐阅读:熊学派的阿斯塔特、食飨之诗、重生八一渔猎西北、领主又红名了、亡灵之息、NBA:我虽然嘴臭,但我打架强、灾变卡皇、黄昏分界、圣杯战争?龙珠战争!、综漫:从尸魂界开始砍穿万界、
“再做父子!”
父子二人慷慨激昂,只觉得豪气满溢,胡季牦提了剑,与长子一起大踏步入后宫中,刚入后宫,迎面便遇到他的发妻,发妻一身华贵袍服,身后跟着一大群妃嫔内侍,平日里总一丝不苟的模样,此时头发却已然乱了。
见了胡季牦和儿子,她眼前一亮,带着妃嫔们赶紧迎了上来,问道:“陛下,外头,外头怎么听到有人在打宫城?”
“战事,战事如何了?”
胡季牦不说话,忽然伸手一剑,捅在发妻的腹部,而后在发妻不敢相信的眼神中,缓缓将剑抽出。
“……你先去罢。为夫,一会就来。”
胡季牦道。
那女人原来脸上还带着不敢置信的怨恨神色,但当胡季牦说出这话之后,竟也是明白了,旋即就认命的闭上了眼睛。目睹了这一刻的妃嫔们都呆住了,直到胡季牦又挥手一剑,砍死了一位妃嫔之后,这些妃嫔们这才终于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了。
“来人啊……陛下,陛下疯了!”
一时之间,逃窜和惨叫四起。
胡季牦四处砍杀着这些妃嫔,胡澄则给胡季牦封锁着通路。他们很快就将这些妃嫔给杀光了。然后,又一个宫一个宫的去斩杀其他胡家的女眷妃嫔。
胡季牦杀的非常果断,因为这是为了让他胡家人莫遭耻辱。
等到杀的差不多了,整座宫城也开始燃起了熊熊的大火,胡季牦终于开始准备自刎了。他和胡澄选择了平日里会见群臣的大殿,要在这座大殿里,以大虞朝皇帝的身份高贵的死去。
“父亲,儿子,先行一步了!”胡澄将满是血渍的长剑横在脖颈上,一旋身,长剑即将划破脖颈。
“澄儿,等等……”胡季牦却一个箭步上前,将胡澄手上的剑给夺了下来。
“父亲?”胡澄一脸懵逼。
“……为父,忽然觉得……你方才所说的似乎也有道理。”胡季牦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保住性命,至少还能留住我胡氏一点香火……”
“为父和你要是死了,日后祖宗无人祭祀,这可怎么办……”
“为父死则死矣,却不好连累的祖宗无人祭祀……”
“况且,这大明是天朝上邦,该也不会赶尽杀绝……”
胡季牦絮絮叨叨的说着,眼神已经不复方才的坚定。刚刚,他亲眼杀了一众妃嫔,一开始时热血上头还没有感觉,但越杀,心里却越是恐惧。
那些妃嫔,死时是那么痛苦,自己一会,也要如他们那般一样……
胡季牦,怂了……
……
“殿下是如何断定胡季牦不敢寻死?”沐英有些好奇的问道。
“呵呵。胡家累世富贵,胡季牦虽权欲熏天,但,却不是从底层起来的人物。”朱肃笑着向沐英解释道。
“生在富贵窝里的人,没有那股狠劲儿。最关键的是……”朱肃露出神秘的样子,凑近沐英的耳朵。
“历史上,他全家被擒到应天了。”
沐英也是知道他穿越者内情的,告诉他此事倒是无妨。
“哦!”沐英恍然大悟。
历史上被擒去了应天,那么,基本可以说明,这胡季牦确实是不敢死了。
安南之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擒去应天,一路上更是有数千里之遥。真的要死,胡季牦在路上有一万次寻死自裁的机会。
这都没死,那就可以说明,这位胆子大到敢称帝的安南贼子,确实是没有胆量自尽的。
……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安南宫城的城门就被打开了,在一片烈火的背景中,胡季牦和他的儿子胡苍自缚双手,从宫城里走了出来。沐英和朱肃连忙叫人进入宫城,灭火、同时掌控宫城的方方面面,另外将里面的人全都清理出来。
数个时辰之后,升龙城里的乱象渐渐平息,一切开始尘埃落定,宫城里的俘虏也全都清理了出来。
“胡家的人呢?”朱肃皱了皱眉头,看着眼前这一堆俘虏。
“这……殿下。”负责压制宫城的狄猛有些欲言又止,看了看那边的胡季牦,将宫城里看到问到的事全都告诉了朱肃。
“……全都被胡季牦父子杀了?”朱肃一怔,转头看了看如同丧家之犬一般的胡季牦,以及仍对自己的父亲一脸不忿的胡澄,目瞪口呆。
“……够狠,是个狠人。”
朱肃道。只是,心中对胡季牦更加不屑了几分:
就这点水平,还敢来撩拨大明的虎须?
呵。
不过,胡季牦已经不再是重点了。蓝玉、李文忠也已经做完了压制城内的事,曹渊、阮越等人也带着剩下的兵马陆续入城,朱肃开始,施为起收复安南的最后步骤来。
先是,将安南升龙城,“归还”给曹渊、阮越等人统领的安南本土势力,嘱咐他们寻找陈氏后裔,承继安南江山。
明军则开始做势退却。
当然都只是做势,做个样子而已。不过这其中倒是发生了些有意思的弦外之音,许多人自称是陈朝后嗣,寻到了曹渊和阮越,其中包括一个叫做陈頠的男子,以及他的儿子陈季扩。
但大明天兵在侧,且无人能证明他们的身份,于是现在还活着的陈朝遗臣,包括胡季牦在内的一些被俘的遗臣,就开始辨认这些陈氏后人来。
最后的结果当然是:全是假冒的。
杀!
一时之间,升龙城菜市口血流成河,百姓们拍手叫好:这些敢上门冒认陈氏后嗣的亡命之徒,杀了才好!
当然,其中有多少真是陈氏后嗣,朱肃不知道,也没兴趣知道。
反正,他是很“和善”的提醒过那些陈氏遗臣了,一定要确实的认出哪些是陈氏后人,勿使得安南皇室的位置,被一个不知名的窃国者窃去。
如是两个月后,再无人前来自认陈氏后人的身份,朱肃也只得叹了口气,看来,陈氏后人们,是真的被胡季牦给杀光杀绝了。陈天平,就是陈氏最后的后嗣。
该死的胡季牦!太残暴了!
安南上下,百姓们也是这么抨击的。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来了,安南王位,谁来继承?
陈氏没人了,胡氏是窃国的大盗,其他出身高贵的士族们大都在这一仗中被打废了,阮氏只愿意投效大明做个明人,义军势力的黎利也已经死了。
诺大安南,竟忽然间变得群龙无首了起来。
眼看大明的周王殿下催促的越来越急,要安南群臣,尽早定下一个无论在法理层面,还是个人威望,都足以君临安南的人物来。
然后,由大明敕封,镇守安南,为大明翼护。
安南上至官员、下至百姓,无不为此事大挠其头,连一个人选也想不出来。
而就在这时,一个历史小知识,悄然在安南的市井里流传起来了。
这个说法,是说安南之地其实祖祖辈辈,都是华夏的旧土。早在秦朝时候,南越王赵佗,就曾雄踞安南。之后,安南作为大汉帝国的“交趾郡”,一直受到中原华夏王朝的统治。
直到唐朝后期,静海节度使割据安南开始,安南渐渐离开了中原王朝的统治。但严格算来,安南其实仍然算是华夏的一个割据势力,只是唐朝后面的王朝宋朝自顾不暇,没有统一安南。而之后的大一统大明朝,在统一华夏的时候,竟是把安南给忘记了。
闹来闹去,原来咱们和大明是一家人!
这还封什么安南王?回归华夏不香么?华夏人势力强大,皇帝英明神武,还没有那些腐朽的士族世家……不说别的,咱们安南若是华夏土地,且看那占城等国,还敢隔三岔五就来打秋风不?
大明人,单凭这名号,说出去都够那些蛮子抖上三抖!
甭说别的了,安南自古以来就是华夏的领土,咱们要回归华夏,华夏才是安南的母亲,我们离开母亲实在是太久了!太久了啊!
这个说法,开始渐渐在安南市井之间甚嚣尘上,甚至于,开始有安南人提出了安南不归,金瓯不全,华夏不整的说法。认为安南割据百年,若大明不收回安南,大明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大一统华夏王朝。
甚至于有安南官员和百姓,合写万人血书,呈予正在稳定安南政局的周王朱肃。
别敕封什么安南王了,咱们安南其实也是上国的土地啊!快快把安南收入大明国土,咱们一起嗨皮的迎接盛世吧!
收到这封万民书,周王朱肃表示万分惊诧,竟还有这样的缘由,忙表示自己会上书应天,请求大明皇帝陛下裁量。
于是,一纸奏疏高奏九重天,将这封安南百姓的万民书给带到了大明。
老朱早有准备,收到那奏疏的时候,便将那万民书让六部、内阁好好讨论,甚至将此事给国子监学子们也讨论了一番,要好好议一议,这安南,到底该是咱们大明的不征之国,还是华夏的固有领土?
而后,结果非常明显:众人都认为安南确实是华夏的一部分,是从唐时,就开始割据一方的华夏势力。大明此前一直将注意力集中在前元旧土上,竟是忽视了这么一块遗漏的金瓯碎片。
我华夏自古以来,便当同舟共济,绝无分裂之理!
一位叫做黄淮的士子,写了一篇文章,其中的一句话,振聋发聩。
我华夏,一个点都不能少!
这一句话有些白话,本不该登上大雅之堂,但却得到了应天府上下士子官员百姓们的支持。
安南是华夏的,自古以来就是华夏的,大明不该在安南敕封什么安南王,而是应该将其收复回来,好好安置,让游子归家,让华夏金瓯完整!
谁敢分裂华夏,谁就该挨一挨我大明天兵的铁拳!
在这样的舆论氛围下,收回安南所要承担的财政压力、行政压力,统统都不足为道了。六部和内阁皆向皇帝复旨,建议皇帝收复安南,将其视作我华夏郡治,而不是去敕封什么安南皇帝,继续将这已经迷失了百余年的游子,继续分隔出我华夏之外。
洪武皇帝在早朝上,答允了百官所请。
于是,应天城中,欢声雷动。
圣旨传到升龙城,安南不再敕封国王,而是收归大明,由朝廷直辖统治,周王朱肃负责安南收复整治事宜……此消息一处,升龙城中,忐忑了数个月的安南百姓们,也是欢声雷动。
更有甚者,甚至于喜极而泣,感动落泪的。
安南游子在外百余年,终于回归华夏了。
根据朝廷传来的旨意,朱肃“原复安南古郡县”,改称安南地区为交州,依照大明本国的行政区划模式,设置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等“三司”。接着,朱肃在交州设十五府、三十六州、一百八十多个县,以及五个直隶布政司的州,分辖二十九县,在要地则设十一卫、三所,一市舶司。
彻底打乱安南原有的行政编制,并在交州举办了第一次乡试、县试、府试,遴选安南有才德之人。
因为士族几乎全被铲平,这一项政策推行的十分顺畅,这些过了对应考试的人,便可以直接在交州担任基层官吏,一跃成为此前可望而不可即的官僚阶层。
在原有的历史上,安南被永乐皇帝收治后,安南的基层官员仍充斥着大量的士族成员,可以说安南的底层实权,仍然是被安南的士族们所把持着的。
士族们对大明怀有敌意,大明政令,在安南寸步难行。朝廷需要花费极大的代价,对安南展开施政。
后来大家发现在安南做官,实在是没有什么前途,于是来自大明的文武官员们干脆将安南视作捞钱的地方,而不是视为大明之土,收受士族贿赂,或者干脆靠着大明的威势向士族们明抢,导致安南对大明越发离心离德,最后再度分裂。
而现在,没有了士族的掣肘,这些基层官吏,全部由大明下令选拔,也就是说,他们没有家族支撑,他们的地位和富贵都是倚靠大明朝廷给予,这变相增加了他们的忠诚度。
一个行之有效的交州行政班底,飞快的搭建了起来。
父子二人慷慨激昂,只觉得豪气满溢,胡季牦提了剑,与长子一起大踏步入后宫中,刚入后宫,迎面便遇到他的发妻,发妻一身华贵袍服,身后跟着一大群妃嫔内侍,平日里总一丝不苟的模样,此时头发却已然乱了。
见了胡季牦和儿子,她眼前一亮,带着妃嫔们赶紧迎了上来,问道:“陛下,外头,外头怎么听到有人在打宫城?”
“战事,战事如何了?”
胡季牦不说话,忽然伸手一剑,捅在发妻的腹部,而后在发妻不敢相信的眼神中,缓缓将剑抽出。
“……你先去罢。为夫,一会就来。”
胡季牦道。
那女人原来脸上还带着不敢置信的怨恨神色,但当胡季牦说出这话之后,竟也是明白了,旋即就认命的闭上了眼睛。目睹了这一刻的妃嫔们都呆住了,直到胡季牦又挥手一剑,砍死了一位妃嫔之后,这些妃嫔们这才终于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了。
“来人啊……陛下,陛下疯了!”
一时之间,逃窜和惨叫四起。
胡季牦四处砍杀着这些妃嫔,胡澄则给胡季牦封锁着通路。他们很快就将这些妃嫔给杀光了。然后,又一个宫一个宫的去斩杀其他胡家的女眷妃嫔。
胡季牦杀的非常果断,因为这是为了让他胡家人莫遭耻辱。
等到杀的差不多了,整座宫城也开始燃起了熊熊的大火,胡季牦终于开始准备自刎了。他和胡澄选择了平日里会见群臣的大殿,要在这座大殿里,以大虞朝皇帝的身份高贵的死去。
“父亲,儿子,先行一步了!”胡澄将满是血渍的长剑横在脖颈上,一旋身,长剑即将划破脖颈。
“澄儿,等等……”胡季牦却一个箭步上前,将胡澄手上的剑给夺了下来。
“父亲?”胡澄一脸懵逼。
“……为父,忽然觉得……你方才所说的似乎也有道理。”胡季牦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保住性命,至少还能留住我胡氏一点香火……”
“为父和你要是死了,日后祖宗无人祭祀,这可怎么办……”
“为父死则死矣,却不好连累的祖宗无人祭祀……”
“况且,这大明是天朝上邦,该也不会赶尽杀绝……”
胡季牦絮絮叨叨的说着,眼神已经不复方才的坚定。刚刚,他亲眼杀了一众妃嫔,一开始时热血上头还没有感觉,但越杀,心里却越是恐惧。
那些妃嫔,死时是那么痛苦,自己一会,也要如他们那般一样……
胡季牦,怂了……
……
“殿下是如何断定胡季牦不敢寻死?”沐英有些好奇的问道。
“呵呵。胡家累世富贵,胡季牦虽权欲熏天,但,却不是从底层起来的人物。”朱肃笑着向沐英解释道。
“生在富贵窝里的人,没有那股狠劲儿。最关键的是……”朱肃露出神秘的样子,凑近沐英的耳朵。
“历史上,他全家被擒到应天了。”
沐英也是知道他穿越者内情的,告诉他此事倒是无妨。
“哦!”沐英恍然大悟。
历史上被擒去了应天,那么,基本可以说明,这胡季牦确实是不敢死了。
安南之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擒去应天,一路上更是有数千里之遥。真的要死,胡季牦在路上有一万次寻死自裁的机会。
这都没死,那就可以说明,这位胆子大到敢称帝的安南贼子,确实是没有胆量自尽的。
……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安南宫城的城门就被打开了,在一片烈火的背景中,胡季牦和他的儿子胡苍自缚双手,从宫城里走了出来。沐英和朱肃连忙叫人进入宫城,灭火、同时掌控宫城的方方面面,另外将里面的人全都清理出来。
数个时辰之后,升龙城里的乱象渐渐平息,一切开始尘埃落定,宫城里的俘虏也全都清理了出来。
“胡家的人呢?”朱肃皱了皱眉头,看着眼前这一堆俘虏。
“这……殿下。”负责压制宫城的狄猛有些欲言又止,看了看那边的胡季牦,将宫城里看到问到的事全都告诉了朱肃。
“……全都被胡季牦父子杀了?”朱肃一怔,转头看了看如同丧家之犬一般的胡季牦,以及仍对自己的父亲一脸不忿的胡澄,目瞪口呆。
“……够狠,是个狠人。”
朱肃道。只是,心中对胡季牦更加不屑了几分:
就这点水平,还敢来撩拨大明的虎须?
呵。
不过,胡季牦已经不再是重点了。蓝玉、李文忠也已经做完了压制城内的事,曹渊、阮越等人也带着剩下的兵马陆续入城,朱肃开始,施为起收复安南的最后步骤来。
先是,将安南升龙城,“归还”给曹渊、阮越等人统领的安南本土势力,嘱咐他们寻找陈氏后裔,承继安南江山。
明军则开始做势退却。
当然都只是做势,做个样子而已。不过这其中倒是发生了些有意思的弦外之音,许多人自称是陈朝后嗣,寻到了曹渊和阮越,其中包括一个叫做陈頠的男子,以及他的儿子陈季扩。
但大明天兵在侧,且无人能证明他们的身份,于是现在还活着的陈朝遗臣,包括胡季牦在内的一些被俘的遗臣,就开始辨认这些陈氏后人来。
最后的结果当然是:全是假冒的。
杀!
一时之间,升龙城菜市口血流成河,百姓们拍手叫好:这些敢上门冒认陈氏后嗣的亡命之徒,杀了才好!
当然,其中有多少真是陈氏后嗣,朱肃不知道,也没兴趣知道。
反正,他是很“和善”的提醒过那些陈氏遗臣了,一定要确实的认出哪些是陈氏后人,勿使得安南皇室的位置,被一个不知名的窃国者窃去。
如是两个月后,再无人前来自认陈氏后人的身份,朱肃也只得叹了口气,看来,陈氏后人们,是真的被胡季牦给杀光杀绝了。陈天平,就是陈氏最后的后嗣。
该死的胡季牦!太残暴了!
安南上下,百姓们也是这么抨击的。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来了,安南王位,谁来继承?
陈氏没人了,胡氏是窃国的大盗,其他出身高贵的士族们大都在这一仗中被打废了,阮氏只愿意投效大明做个明人,义军势力的黎利也已经死了。
诺大安南,竟忽然间变得群龙无首了起来。
眼看大明的周王殿下催促的越来越急,要安南群臣,尽早定下一个无论在法理层面,还是个人威望,都足以君临安南的人物来。
然后,由大明敕封,镇守安南,为大明翼护。
安南上至官员、下至百姓,无不为此事大挠其头,连一个人选也想不出来。
而就在这时,一个历史小知识,悄然在安南的市井里流传起来了。
这个说法,是说安南之地其实祖祖辈辈,都是华夏的旧土。早在秦朝时候,南越王赵佗,就曾雄踞安南。之后,安南作为大汉帝国的“交趾郡”,一直受到中原华夏王朝的统治。
直到唐朝后期,静海节度使割据安南开始,安南渐渐离开了中原王朝的统治。但严格算来,安南其实仍然算是华夏的一个割据势力,只是唐朝后面的王朝宋朝自顾不暇,没有统一安南。而之后的大一统大明朝,在统一华夏的时候,竟是把安南给忘记了。
闹来闹去,原来咱们和大明是一家人!
这还封什么安南王?回归华夏不香么?华夏人势力强大,皇帝英明神武,还没有那些腐朽的士族世家……不说别的,咱们安南若是华夏土地,且看那占城等国,还敢隔三岔五就来打秋风不?
大明人,单凭这名号,说出去都够那些蛮子抖上三抖!
甭说别的了,安南自古以来就是华夏的领土,咱们要回归华夏,华夏才是安南的母亲,我们离开母亲实在是太久了!太久了啊!
这个说法,开始渐渐在安南市井之间甚嚣尘上,甚至于,开始有安南人提出了安南不归,金瓯不全,华夏不整的说法。认为安南割据百年,若大明不收回安南,大明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大一统华夏王朝。
甚至于有安南官员和百姓,合写万人血书,呈予正在稳定安南政局的周王朱肃。
别敕封什么安南王了,咱们安南其实也是上国的土地啊!快快把安南收入大明国土,咱们一起嗨皮的迎接盛世吧!
收到这封万民书,周王朱肃表示万分惊诧,竟还有这样的缘由,忙表示自己会上书应天,请求大明皇帝陛下裁量。
于是,一纸奏疏高奏九重天,将这封安南百姓的万民书给带到了大明。
老朱早有准备,收到那奏疏的时候,便将那万民书让六部、内阁好好讨论,甚至将此事给国子监学子们也讨论了一番,要好好议一议,这安南,到底该是咱们大明的不征之国,还是华夏的固有领土?
而后,结果非常明显:众人都认为安南确实是华夏的一部分,是从唐时,就开始割据一方的华夏势力。大明此前一直将注意力集中在前元旧土上,竟是忽视了这么一块遗漏的金瓯碎片。
我华夏自古以来,便当同舟共济,绝无分裂之理!
一位叫做黄淮的士子,写了一篇文章,其中的一句话,振聋发聩。
我华夏,一个点都不能少!
这一句话有些白话,本不该登上大雅之堂,但却得到了应天府上下士子官员百姓们的支持。
安南是华夏的,自古以来就是华夏的,大明不该在安南敕封什么安南王,而是应该将其收复回来,好好安置,让游子归家,让华夏金瓯完整!
谁敢分裂华夏,谁就该挨一挨我大明天兵的铁拳!
在这样的舆论氛围下,收回安南所要承担的财政压力、行政压力,统统都不足为道了。六部和内阁皆向皇帝复旨,建议皇帝收复安南,将其视作我华夏郡治,而不是去敕封什么安南皇帝,继续将这已经迷失了百余年的游子,继续分隔出我华夏之外。
洪武皇帝在早朝上,答允了百官所请。
于是,应天城中,欢声雷动。
圣旨传到升龙城,安南不再敕封国王,而是收归大明,由朝廷直辖统治,周王朱肃负责安南收复整治事宜……此消息一处,升龙城中,忐忑了数个月的安南百姓们,也是欢声雷动。
更有甚者,甚至于喜极而泣,感动落泪的。
安南游子在外百余年,终于回归华夏了。
根据朝廷传来的旨意,朱肃“原复安南古郡县”,改称安南地区为交州,依照大明本国的行政区划模式,设置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等“三司”。接着,朱肃在交州设十五府、三十六州、一百八十多个县,以及五个直隶布政司的州,分辖二十九县,在要地则设十一卫、三所,一市舶司。
彻底打乱安南原有的行政编制,并在交州举办了第一次乡试、县试、府试,遴选安南有才德之人。
因为士族几乎全被铲平,这一项政策推行的十分顺畅,这些过了对应考试的人,便可以直接在交州担任基层官吏,一跃成为此前可望而不可即的官僚阶层。
在原有的历史上,安南被永乐皇帝收治后,安南的基层官员仍充斥着大量的士族成员,可以说安南的底层实权,仍然是被安南的士族们所把持着的。
士族们对大明怀有敌意,大明政令,在安南寸步难行。朝廷需要花费极大的代价,对安南展开施政。
后来大家发现在安南做官,实在是没有什么前途,于是来自大明的文武官员们干脆将安南视作捞钱的地方,而不是视为大明之土,收受士族贿赂,或者干脆靠着大明的威势向士族们明抢,导致安南对大明越发离心离德,最后再度分裂。
而现在,没有了士族的掣肘,这些基层官吏,全部由大明下令选拔,也就是说,他们没有家族支撑,他们的地位和富贵都是倚靠大明朝廷给予,这变相增加了他们的忠诚度。
一个行之有效的交州行政班底,飞快的搭建了起来。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171266/4988855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