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约翰凯恩斯的经济账!
推荐阅读:穿越者大联盟、我的神秘赶山异闻、犁汉、大明与新罗马与无限神机、诡秘之主:瑶光、刚毅坚卓的他们、机战:从高达OO开始、求求了,快回家练琴吧、斗罗:萧炎穿越成唐三兄弟、这无限的世界、
第415章 约翰·凯恩斯的经济账!
英属印度的大吉岭地区,乃是一个产茶胜地,这里所产出的秋摘红茶,带有独特的果香和蜜香,被英国人称作“红茶界的香槟”。
此刻,艾略特教授手中端着的,便是极其受英国欢迎的大吉岭红茶。
如今经济不太景气,但这大吉岭红茶的价格还算正常,收入远超中产阶级的艾略特教授,可以每天下午茶来上一杯。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人之所以能够喝上便宜香浓的红茶,还跟一段历史有关系。
十八世纪之时,华夏茶叶传遍全世界,为清政府带来了丰厚的外汇,而英国不产茶叶,且当时清政府对于茶叶生产和种植技术技术严格保密。
某种意义上,英国人殖民印度,有一部分原因,也是为了摆脱自己长期的贸易逆差地位,自己掌握对于茶叶的供应。
以此可见,当时的英国人对于茶叶的强烈需求。
“某种意义上,大部分战争的源头实际上就是经济账。”
吴宓看着对方手里面的红茶,想起了之前在邮轮上,包国维跟自己提到的那些概念。
先前,吴宓还以为对方,只是以一个业余爱好者的身份,结合经济学,跟自己谈论这些事件。
现在他不免有些控制不住自己脸上的表情。
“包国维这个小子,他原来真的懂经济学啊?”
至少从报纸上面的内容来看,包国维的经济学水平得到了英国人的认可。
《东方文学家的反抗!一人对抗三百议员!》
看到这个标题,吴宓不免嘴角抽动了一下,英国的新闻媒体,显然比起国内更加的标题党。
毕竟,国内许多新闻媒体,大部分都是在模仿西方这些已经成熟的体系。
“昨夜在切尔西大教堂举办的文化沙龙之中,发生了一场对于大英帝国未来发展的激烈讨论,在议论之中许多优秀的议员先生以及教授发表了属于他们的看法.”
艾略特的手中是一份《泰晤士报》,比起其他报纸来说,《泰晤士报》即便是标题夸张了一点,里面的内容还是趋向于官方视角。
“奥斯瓦德·莫斯利先生发表了一些较为偏激的言论.”
“突然出现的乔治·奥威尔先生或许有一些社会主义倾向”
“哈罗德·拉斯基先生,这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他对于莫斯利先生的错误言论进行了严厉批判,也声援了可怜的乔治·奥威尔先生.”
《泰晤士报》作为一份官方背景的新闻报,自然是偏向于如今的执政党——工党。
吴宓也略了解一些英国的政治,知道这位哈罗德·拉斯基先生,名义上并没有什么职务。
实际上乃是工党的领导人之一,工党内部重要的理论家,也是当今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奠基者。
从报纸内容就可见得,大部分描述都是偏向营造这位教授的英勇形象。
后续的内容,便是简单介绍包国维突然出场,随后抛出一系列令人震惊的经济理论。
老实说,吴宓觉得报纸上淡化包国维出场的震撼程度。
因为根据他的想象来说,有了前面的铺垫,包国维的出场将会是十分惊艳的存在,至少聚光灯会打在他一个人身上。
可是在英国人的描述之中,包国维成为了和哈罗德·拉斯基并肩作战的经济学家。
他配合哈罗德·拉斯基一起将阴谋者莫斯利,灰溜溜地赶下台。
这很符合西方人对于骑士小说的想象。
吴宓有些不忿这些编辑的春秋笔法,不过还是很骄傲的,一个华夏人在伦敦参与文化沙龙,并且得到主流媒体的赞扬,即便是“不情不愿”,他吴宓作为华夏人也是与有荣焉。
随后,报纸就开始着重谈论包国维的经济理论了。
“包先生主张在经济萧条时期,采取政府干预的手段来刺激需求,根据讨论我们可以得知,这位东方文学家认为经济萧条的主要原因,乃是总需求不足造成的,私人部门的投资和消费往往不足以维持充分就业.
增加政府支出、减税和降低利率,这些都是包氏经济学的主旨之一
凯恩斯教授对此表示了关注
尊敬的国王陛下与首相阁下在得知了这一优秀理论之后,都表达了赞赏,着手命令科学院对相关理论进行研究讨论.
”
当然报纸里面也不会一味的进行夸赞,为了表达《泰晤士报》的客观性。
报道中还放了一些对于这个经济政策的反对声音。
“所谓的包氏经济学,无非是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一种异化,这些人在妄图颠覆我们的国家.”
“许多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个经济政策或许可以改变萧条的情况,可它也有可能造成通货膨胀和政府债务的增加,这是不能够忽略的问题”
不过,即便是有不同的声音,总体来看这篇报道也体现了英国当局的态度。
那便是十分支持或者是推崇包氏经济学!
入神的看完这些内容之后,艾略特不由得感慨说道。
“一个不错的设想,看起来并不是很完美系统,但对比起那些政客的办法,要实用很多。
经过完善优化之后,或许英国有机会走出经济泥潭。”
艾略特并不是一个普通人,他在文学上的造诣,在英国国内是数一数二的,比起萧伯纳在戏剧上面的造诣,艾略特更加体现在文学评论和诗歌上面。
他还曾经是诗歌现代派的运动领袖。
在吴宓的心里,这位是绝对有实力竞争诺贝尔文学奖的。
事实上,艾略特也真的在1948年,以一部《四个四重奏》拿到了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他或许在经济学上并没有什么造诣,可还是有着不一般的眼光。
平日里也有与政客打交道,时常与经济学家交流,很能够明白文章中所提到经济学概念的意义。
“包国维竟然真的做到了?”
吴宓不免有些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来的时候,他便曾经听包国维说过,想要在欧洲提升影响力,帮助到华夏以及在欧洲的同胞。
没有想到,这小子竟然实现的这么快?
这才到伦敦几天?
正当吴宓惊诧之余,耳畔传来了艾略特无比惊讶地感叹。
“吴?我的上帝,你是突然降临到我的办公室么?”
看到吓一跳的艾略特,吴宓不免有些歉意地说道。
“对不住了托马斯,我先前敲过门了,见你没有反应便擅自进来了。”
艾略特恍惚了一会儿,才从惊吓中回过神来。
二人当即坐到茶几旁攀谈起来。
“想不到三年前,托马斯先生你竟然加入了英国国籍。”
想起在哈佛大学与艾略特的几次见面,吴宓便有一些唏嘘,那个时候艾略特还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美国人。
如今便已经加入到英国国籍。
艾略特轻笑说道:“比起金钱至上的美国社会,我想我更加适合富有文化气息的欧洲,这里有更多的学术氛围,更多的艺术前卫思想,我尤其喜欢巴黎和伦敦,在这里我能够见到更多厉害的大师。
与他们的交流,让我每天都很充实。”
“更加富有文化气息.”
听到这话,吴宓不免也有些感慨,他来到欧洲的这几天,也不免惊讶,如今欧洲文化大师、艺术大师、科学大师,简直犹如井喷一般。????他想着自己若不是一个华夏人,身负着民族责任感,也会与艾略特一般,加入到欧洲的那个国家吧?
可吴宓不知道的是,如今欧洲的这般景象,并不能持续多久了。
不到十年以后,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打响,大批大批的专业学者,将会因为战乱逃往美国。
为美国的未来添砖加瓦。
随后,他们谈论起了关于这篇报道的事情。
“我看了不少关于这位包先生的报道,他卷入到了政治的漩涡之中,许多反对派诸如保守党、极端民族主义等等,他们都在各自的媒体上展开了攻击。
我了解过包先生的事迹,这是一个优秀的学者,若是因此受到伤害,那将是文化界的一个重大损失。”
听到艾略特担忧的话语,吴宓不免叹了一口气,他解释说道。
“托马斯,你或许不知道,包在我们国家就是一个很有冲劲的人,为了心中的目标,他可以做到毫无顾忌。
不过你放心,他是一个很精明的人,不会将自己陷于危险的境地。
况且包在沙龙上仅仅针对经济学做出的阐述,并没有明确的政治倾向,这应该能够很大的避免麻烦。”
最后这两句解释,同样也是说给吴宓自己听的。
老实说,以如今华夏人在欧洲的地位,即便是有信心,吴宓心里也还是在犯嘀咕。
艾略特点了点头,并没有继续说下去。
适才从交谈中,他得知吴宓与包国维的关系,既然对方都这么说了,那便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原本二人是想要交流比较文学的发展,可眼前遇到了包国维这档子事,便一直围绕着这个话题聊了下去。
“吴,怎么看包所提出的经济理论?”
“我感到十分的荣耀,因为这是华夏人所提出的优秀经济理论,可也有些担忧。”吴宓如实说道。
“包是一个十分全能的学者,他曾经在多个领域取得过优异的成绩。”
说到这里的时候,吴宓脑海里面不断闪过,包国维那些简直不是人的发明和理论。
拿出一个来,都是可以在历史上留下痕迹的。
“可在经济学上面,我觉得还是有些不够完善,正如新闻评论里面所说的,包所提出的经济理论,更像是基于一个体量庞大的大国所制定的。
如红色沙俄、美利坚等等。
放在英国身上,很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和债务增加。
缺少体量便缺少了容错率.”
华夏人终究是含蓄谦虚的,即便是包国维接连创造奇迹,可吴宓还是从最坏的角度着手。
艾略特却摇摇头。
“先生,我们必须考虑,如今的英国并不仅仅在岛屿之上。”
适才看到这里,他便已经展开了思考。
“我常常以英国入侵其他国家为耻,但也不能否认,殖民地为英国的经济带来了极大的裨益,伦敦市区的绅士们,几乎都享受着殖民地所带来的红利。
而如果仅仅从经济角度来看的话,讨论英国的经济,便必须考虑到殖民地的存在。
若是算上殖民地的体量,集各殖民地之力,来实现英国本岛的经济改革,这似乎也不是一件不能实现的事情,对吧?”
吴宓愣了一下,没有想到艾略特竟然比自己还有信心,但他对于经济学并没有那么了解。
“我想秉文,也就是包,应该会很同意您的看法。”
他今天是来请教对方的,自然也是摆着一个学生的姿态。
艾略特微微一笑,继续说道。
“先生,我想我们应该换一个话题了。”
“我可以。”
“经济学对于文学历史发展的影响,这个话题如何?”
剑桥大学的教师校舍内。
一放课,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这位教授,便像是一位学生一般,冲回自己的校舍之中。
房间里面,无论是地板上还是书桌上,不论是椅子上还是床铺上,都交错并排摆放着大部头的经济书籍、文献和资料。
作为这个时代,最为优秀的经济学家之一,凯恩斯一刻也没有松懈理论研究。
自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撰写《国富论》之后,经济学正式步入了现代学科之列。
如今也才一百多年的历史,这是一个全新的学科,也是一个前途无量,极其容易出成绩的学科。
凯恩斯一手拿着从好友、报纸上面收集的,关于包氏经济学的相关资料,一边翻开着自己的笔记。
“太难以置信了!”
“太难以置信了!”
“太难以置信了!”
他接连发出三句感慨,随后又瞥见了角落里面,那本《枪炮、病菌与钢铁》。
“大萧条产生的核心要素.”
凯恩斯拿起钢笔在草纸上面书写起来,这是他早已总结的各个因素。
“生产过剩、消费不足、投资下降.企业收益降低,导致大量人员失业,消费进一步萎缩,形成恶性循环.”
“而这些,都在包这位伟大先生,所提出的理论中得以解决,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
“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货币政策——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
“增强公共工程支出,以工代赈的形式!”
“他比我设想的还要完善一些,虽有些出入,但在讨论的范围之内。”
“政府通过投资基础建设,所能够直接间接创造的就业,这需要一个详细的评估”
“不行!不行!”
陷入到头脑风暴的凯恩斯,仿佛癫狂了一般,将手中的稿纸挥舞得满屋子都是。
不一会儿,他在飘落的稿纸之中安静下来,坚定了一个想法。
“我需要找到包先生,向他好好请教后续问题!”
(本章完)
英属印度的大吉岭地区,乃是一个产茶胜地,这里所产出的秋摘红茶,带有独特的果香和蜜香,被英国人称作“红茶界的香槟”。
此刻,艾略特教授手中端着的,便是极其受英国欢迎的大吉岭红茶。
如今经济不太景气,但这大吉岭红茶的价格还算正常,收入远超中产阶级的艾略特教授,可以每天下午茶来上一杯。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人之所以能够喝上便宜香浓的红茶,还跟一段历史有关系。
十八世纪之时,华夏茶叶传遍全世界,为清政府带来了丰厚的外汇,而英国不产茶叶,且当时清政府对于茶叶生产和种植技术技术严格保密。
某种意义上,英国人殖民印度,有一部分原因,也是为了摆脱自己长期的贸易逆差地位,自己掌握对于茶叶的供应。
以此可见,当时的英国人对于茶叶的强烈需求。
“某种意义上,大部分战争的源头实际上就是经济账。”
吴宓看着对方手里面的红茶,想起了之前在邮轮上,包国维跟自己提到的那些概念。
先前,吴宓还以为对方,只是以一个业余爱好者的身份,结合经济学,跟自己谈论这些事件。
现在他不免有些控制不住自己脸上的表情。
“包国维这个小子,他原来真的懂经济学啊?”
至少从报纸上面的内容来看,包国维的经济学水平得到了英国人的认可。
《东方文学家的反抗!一人对抗三百议员!》
看到这个标题,吴宓不免嘴角抽动了一下,英国的新闻媒体,显然比起国内更加的标题党。
毕竟,国内许多新闻媒体,大部分都是在模仿西方这些已经成熟的体系。
“昨夜在切尔西大教堂举办的文化沙龙之中,发生了一场对于大英帝国未来发展的激烈讨论,在议论之中许多优秀的议员先生以及教授发表了属于他们的看法.”
艾略特的手中是一份《泰晤士报》,比起其他报纸来说,《泰晤士报》即便是标题夸张了一点,里面的内容还是趋向于官方视角。
“奥斯瓦德·莫斯利先生发表了一些较为偏激的言论.”
“突然出现的乔治·奥威尔先生或许有一些社会主义倾向”
“哈罗德·拉斯基先生,这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他对于莫斯利先生的错误言论进行了严厉批判,也声援了可怜的乔治·奥威尔先生.”
《泰晤士报》作为一份官方背景的新闻报,自然是偏向于如今的执政党——工党。
吴宓也略了解一些英国的政治,知道这位哈罗德·拉斯基先生,名义上并没有什么职务。
实际上乃是工党的领导人之一,工党内部重要的理论家,也是当今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奠基者。
从报纸内容就可见得,大部分描述都是偏向营造这位教授的英勇形象。
后续的内容,便是简单介绍包国维突然出场,随后抛出一系列令人震惊的经济理论。
老实说,吴宓觉得报纸上淡化包国维出场的震撼程度。
因为根据他的想象来说,有了前面的铺垫,包国维的出场将会是十分惊艳的存在,至少聚光灯会打在他一个人身上。
可是在英国人的描述之中,包国维成为了和哈罗德·拉斯基并肩作战的经济学家。
他配合哈罗德·拉斯基一起将阴谋者莫斯利,灰溜溜地赶下台。
这很符合西方人对于骑士小说的想象。
吴宓有些不忿这些编辑的春秋笔法,不过还是很骄傲的,一个华夏人在伦敦参与文化沙龙,并且得到主流媒体的赞扬,即便是“不情不愿”,他吴宓作为华夏人也是与有荣焉。
随后,报纸就开始着重谈论包国维的经济理论了。
“包先生主张在经济萧条时期,采取政府干预的手段来刺激需求,根据讨论我们可以得知,这位东方文学家认为经济萧条的主要原因,乃是总需求不足造成的,私人部门的投资和消费往往不足以维持充分就业.
增加政府支出、减税和降低利率,这些都是包氏经济学的主旨之一
凯恩斯教授对此表示了关注
尊敬的国王陛下与首相阁下在得知了这一优秀理论之后,都表达了赞赏,着手命令科学院对相关理论进行研究讨论.
”
当然报纸里面也不会一味的进行夸赞,为了表达《泰晤士报》的客观性。
报道中还放了一些对于这个经济政策的反对声音。
“所谓的包氏经济学,无非是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一种异化,这些人在妄图颠覆我们的国家.”
“许多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个经济政策或许可以改变萧条的情况,可它也有可能造成通货膨胀和政府债务的增加,这是不能够忽略的问题”
不过,即便是有不同的声音,总体来看这篇报道也体现了英国当局的态度。
那便是十分支持或者是推崇包氏经济学!
入神的看完这些内容之后,艾略特不由得感慨说道。
“一个不错的设想,看起来并不是很完美系统,但对比起那些政客的办法,要实用很多。
经过完善优化之后,或许英国有机会走出经济泥潭。”
艾略特并不是一个普通人,他在文学上的造诣,在英国国内是数一数二的,比起萧伯纳在戏剧上面的造诣,艾略特更加体现在文学评论和诗歌上面。
他还曾经是诗歌现代派的运动领袖。
在吴宓的心里,这位是绝对有实力竞争诺贝尔文学奖的。
事实上,艾略特也真的在1948年,以一部《四个四重奏》拿到了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他或许在经济学上并没有什么造诣,可还是有着不一般的眼光。
平日里也有与政客打交道,时常与经济学家交流,很能够明白文章中所提到经济学概念的意义。
“包国维竟然真的做到了?”
吴宓不免有些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来的时候,他便曾经听包国维说过,想要在欧洲提升影响力,帮助到华夏以及在欧洲的同胞。
没有想到,这小子竟然实现的这么快?
这才到伦敦几天?
正当吴宓惊诧之余,耳畔传来了艾略特无比惊讶地感叹。
“吴?我的上帝,你是突然降临到我的办公室么?”
看到吓一跳的艾略特,吴宓不免有些歉意地说道。
“对不住了托马斯,我先前敲过门了,见你没有反应便擅自进来了。”
艾略特恍惚了一会儿,才从惊吓中回过神来。
二人当即坐到茶几旁攀谈起来。
“想不到三年前,托马斯先生你竟然加入了英国国籍。”
想起在哈佛大学与艾略特的几次见面,吴宓便有一些唏嘘,那个时候艾略特还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美国人。
如今便已经加入到英国国籍。
艾略特轻笑说道:“比起金钱至上的美国社会,我想我更加适合富有文化气息的欧洲,这里有更多的学术氛围,更多的艺术前卫思想,我尤其喜欢巴黎和伦敦,在这里我能够见到更多厉害的大师。
与他们的交流,让我每天都很充实。”
“更加富有文化气息.”
听到这话,吴宓不免也有些感慨,他来到欧洲的这几天,也不免惊讶,如今欧洲文化大师、艺术大师、科学大师,简直犹如井喷一般。????他想着自己若不是一个华夏人,身负着民族责任感,也会与艾略特一般,加入到欧洲的那个国家吧?
可吴宓不知道的是,如今欧洲的这般景象,并不能持续多久了。
不到十年以后,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打响,大批大批的专业学者,将会因为战乱逃往美国。
为美国的未来添砖加瓦。
随后,他们谈论起了关于这篇报道的事情。
“我看了不少关于这位包先生的报道,他卷入到了政治的漩涡之中,许多反对派诸如保守党、极端民族主义等等,他们都在各自的媒体上展开了攻击。
我了解过包先生的事迹,这是一个优秀的学者,若是因此受到伤害,那将是文化界的一个重大损失。”
听到艾略特担忧的话语,吴宓不免叹了一口气,他解释说道。
“托马斯,你或许不知道,包在我们国家就是一个很有冲劲的人,为了心中的目标,他可以做到毫无顾忌。
不过你放心,他是一个很精明的人,不会将自己陷于危险的境地。
况且包在沙龙上仅仅针对经济学做出的阐述,并没有明确的政治倾向,这应该能够很大的避免麻烦。”
最后这两句解释,同样也是说给吴宓自己听的。
老实说,以如今华夏人在欧洲的地位,即便是有信心,吴宓心里也还是在犯嘀咕。
艾略特点了点头,并没有继续说下去。
适才从交谈中,他得知吴宓与包国维的关系,既然对方都这么说了,那便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原本二人是想要交流比较文学的发展,可眼前遇到了包国维这档子事,便一直围绕着这个话题聊了下去。
“吴,怎么看包所提出的经济理论?”
“我感到十分的荣耀,因为这是华夏人所提出的优秀经济理论,可也有些担忧。”吴宓如实说道。
“包是一个十分全能的学者,他曾经在多个领域取得过优异的成绩。”
说到这里的时候,吴宓脑海里面不断闪过,包国维那些简直不是人的发明和理论。
拿出一个来,都是可以在历史上留下痕迹的。
“可在经济学上面,我觉得还是有些不够完善,正如新闻评论里面所说的,包所提出的经济理论,更像是基于一个体量庞大的大国所制定的。
如红色沙俄、美利坚等等。
放在英国身上,很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和债务增加。
缺少体量便缺少了容错率.”
华夏人终究是含蓄谦虚的,即便是包国维接连创造奇迹,可吴宓还是从最坏的角度着手。
艾略特却摇摇头。
“先生,我们必须考虑,如今的英国并不仅仅在岛屿之上。”
适才看到这里,他便已经展开了思考。
“我常常以英国入侵其他国家为耻,但也不能否认,殖民地为英国的经济带来了极大的裨益,伦敦市区的绅士们,几乎都享受着殖民地所带来的红利。
而如果仅仅从经济角度来看的话,讨论英国的经济,便必须考虑到殖民地的存在。
若是算上殖民地的体量,集各殖民地之力,来实现英国本岛的经济改革,这似乎也不是一件不能实现的事情,对吧?”
吴宓愣了一下,没有想到艾略特竟然比自己还有信心,但他对于经济学并没有那么了解。
“我想秉文,也就是包,应该会很同意您的看法。”
他今天是来请教对方的,自然也是摆着一个学生的姿态。
艾略特微微一笑,继续说道。
“先生,我想我们应该换一个话题了。”
“我可以。”
“经济学对于文学历史发展的影响,这个话题如何?”
剑桥大学的教师校舍内。
一放课,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这位教授,便像是一位学生一般,冲回自己的校舍之中。
房间里面,无论是地板上还是书桌上,不论是椅子上还是床铺上,都交错并排摆放着大部头的经济书籍、文献和资料。
作为这个时代,最为优秀的经济学家之一,凯恩斯一刻也没有松懈理论研究。
自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撰写《国富论》之后,经济学正式步入了现代学科之列。
如今也才一百多年的历史,这是一个全新的学科,也是一个前途无量,极其容易出成绩的学科。
凯恩斯一手拿着从好友、报纸上面收集的,关于包氏经济学的相关资料,一边翻开着自己的笔记。
“太难以置信了!”
“太难以置信了!”
“太难以置信了!”
他接连发出三句感慨,随后又瞥见了角落里面,那本《枪炮、病菌与钢铁》。
“大萧条产生的核心要素.”
凯恩斯拿起钢笔在草纸上面书写起来,这是他早已总结的各个因素。
“生产过剩、消费不足、投资下降.企业收益降低,导致大量人员失业,消费进一步萎缩,形成恶性循环.”
“而这些,都在包这位伟大先生,所提出的理论中得以解决,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
“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货币政策——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
“增强公共工程支出,以工代赈的形式!”
“他比我设想的还要完善一些,虽有些出入,但在讨论的范围之内。”
“政府通过投资基础建设,所能够直接间接创造的就业,这需要一个详细的评估”
“不行!不行!”
陷入到头脑风暴的凯恩斯,仿佛癫狂了一般,将手中的稿纸挥舞得满屋子都是。
不一会儿,他在飘落的稿纸之中安静下来,坚定了一个想法。
“我需要找到包先生,向他好好请教后续问题!”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171319/4991163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