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都市 > 蜀汉 > 第734章 太原会战,非战之罪!

第734章 太原会战,非战之罪!

推荐阅读:熊学派的阿斯塔特食飨之诗重生八一渔猎西北领主又红名了亡灵之息NBA:我虽然嘴臭,但我打架强灾变卡皇黄昏分界圣杯战争?龙珠战争!综漫:从尸魂界开始砍穿万界

    连日来,涿县城头烽烟滚滚,战鼓雷动,曹真麾下的勇士们如同潮水般一次次冲击着那看似坚不可摧的城墙,却一次次被城上如雨点般落下的箭矢和滚木礌石击退。
    十日的猛攻,换来的只是城下堆积如山的尸体和将士们疲惫不堪的面容。
    涿县,仿佛被一种神秘的力量守护着,任凭魏军如何奋力,它依然屹立不倒。
    曹真的营帐内,气氛凝重得几乎令人窒息。
    烛光摇曳,映照在他那张因连日征战而略显憔悴的脸上,眉宇间锁着深深的忧虑。
    他坐在案前,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每一次敲击都似乎在诉说着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营帐外,偶尔传来战马嘶鸣和士兵的低语,更添了几分战时的紧张氛围。
    “传粮秣官。”
    曹真沉声下令,声音虽不高,却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
    不久,一名身着甲胄,面带惶恐之色的官员匆匆步入帐内,跪拜于地,正是负责粮草供应的粮秣官。
    他颤抖着身子,双手紧握成拳,似乎连抬头看曹真一眼的勇气都没有。
    “粮草还剩下多少?”曹真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股不容抗拒的力量。
    粮秣官咽了口唾沫,艰难地开口:“回……回大将军,粮草……已不足一月之用。”
    曹真闻言,脸色微变,眉头紧锁,仿佛有一块巨石压在他的心头。
    一个月,对于一支庞大的军队来说,实在是太短了,尤其是当他们正面临着一场旷日持久的攻坚战时。
    而若要撤退,至少需要半个月的时间来准备,这就意味着,他只剩下半个月的时间来攻下涿县,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退下吧。”曹真挥了挥手,示意粮秣官离开,随后他的目光落在了帐中一位身材魁梧,面容坚毅的将领身上——公孙渊。
    此人虽非魏国本土将领,但其勇猛善战,智谋过人,是曹真此次征讨涿县的重要助力。
    “公孙将军留下,其余人离开。”曹真的话语简短而有力,帐内的其他将领和幕僚纷纷行礼告退,只留下公孙渊一人。
    待帐内只剩下他们二人,曹真缓缓起身,走到公孙渊面前,目光深邃,仿佛能洞察人心。
    “公孙将军,局势紧张,时间紧迫,非有非常之法,难以破局。我意,佯装撤退,引诱汉军出城野战,再予以歼灭,你以为如何?”
    公孙渊闻言,沉默片刻,眉头紧蹙,显然也在权衡利弊。
    涿县城池坚固,守军顽强,强行攻城只会徒增伤亡,而粮草不济更是大军的致命软肋。
    公孙渊思索片刻,最后他缓缓点了点头,声音低沉而坚定:“大将军所言极是,目前看来,此乃惟一可行之策。只是,如何实施,还需周密计划,以防汉军识破。”
    曹真满意地点了点头,他深知公孙渊的智谋与谨慎,有他相助,此计成功的可能性大增。
    于是,两人开始详细商讨撤退的路线、时间以及如何布置伏兵,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推敲,力求万无一失。
    夜色渐深,营帐外的火光逐渐稀疏,而帐内的讨论却愈发激烈。
    曹真与公孙渊的身影在烛光下忽明忽暗,他们的脸上时而凝重,时而兴奋,每一个决策都凝聚着对胜利的渴望。
    终于,一个详尽的计划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成形。
    曹真决定,次日便开始执行撤退计划,同时派遣精锐部队暗中埋伏于涿县附近的山林之中,只待汉军出城追击,便立即发动突袭,一举将其歼灭。
    次日清晨,魏军大营突然之间旗帜倒卷,战鼓停息,士兵们开始有条不紊地拆卸营帐,装载物资,一副即将撤退的模样。
    涿县城头上的汉军见状,初时还半信半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魏军的“撤退”愈发逼真。
    涿县城楼之上,寒风凛冽,雪花纷飞,如同天空中洒下的万千银箭,无情地穿透每一寸裸露的肌肤。
    赵云身披厚重的铁甲,铠甲上的寒光与四周的白雪交相辉映,显得格外冷冽。
    他的双眼如同鹰隼,紧紧盯着远处正有序后撤的魏军,眼神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有对敌人退却的释然,也有对未来局势的深思。
    这十日来,魏军如潮水般一次次冲击着涿县的城门,而赵云始终站在最前线,亲自指挥每一场战斗。
    他的身影在风雪中若隐若现,仿佛与这座坚城融为一体,成为了士兵们心中最坚实的依靠。
    甲胄之下,汗水与雪水交织,浸湿了他的衣衫,但他却浑然不顾,只因心中那份对国家的忠诚,以及为报先帝之恩。
    副将李敢站在赵云身旁,望着魏军逐渐远去的背影,心中满是不甘。
    他年轻气盛,眉宇间透露出一股不服输的倔强。
    见赵云沉默不语,李敢忍不住上前一步,声音中带着几分急切:“将军,岂能眼睁睁看着魏军后撤?此刻出战截杀,或许可以杀得魏军溃散,进而谋夺冀州,此乃天赐良机啊!”
    赵云闻言,眉头微蹙,目光从远方收回,落在李敢那张充满斗志的脸上。
    李敢的勇猛与忠诚他是知道的,但有时候打仗,光靠勇敢是绝对不行的。
    赵云缓缓摇了摇头,声音沉稳而坚定:“我们手底下的兵卒有限,今年能够将幽州消化,便已是不易。冀州,也是魏军的重地,岂是我们轻易能拿下的?此番我们守住涿县,待魏军后撤,目的便已达成,不必为了一时的冲动而犯险。”
    李敢闻言,脸上闪过一丝不甘,但碍于赵云的威严,他只能将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眼神中却仍闪烁着不甘心的光芒。
    他明白赵云的考虑,但作为武将,骨子里的热血让他难以接受这样的保守策略。
    此时,涿县城楼下的街道上,士兵们正忙碌地搬运着物资,加固城墙,准备迎接可能的下一轮攻击。
    虽然魏军已撤,但战争的阴影依旧笼罩在这片土地上,让人无法彻底放松警惕。
    而在涿县之外,雪地上的脚印逐渐被新落的雪花覆盖,魏军的撤退显得既迅速又有序。
    曹真隐藏在雪地密林之中,等待着汉军的出击。
    他的脸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尽管天气寒冷,但内心的焦虑让他无法平静。
    原计划是利用撤退引诱汉军出城追击,然后利用伏兵进行反击,一举击溃汉军,但现在看来,这一切都成了泡影。
    计划再紧密。
    但汉军不出来。
    计划直接胎死腹中。
    曹真的目光穿过密林,望向那座坚不可摧的涿县城楼,心中不禁生出几分恼怒。
    赵云,这个名字在他心中如同一座不可逾越的山峰,无论他如何布局,对方总能洞察先机,不为所动。
    他叹了口气,心中暗道:“汉军之中,有赵云这样的将领,实乃我之大患。”
    随着时间的推移,魏军已撤退得七七八八,而涿县城门依旧紧闭,没有丝毫出城的迹象。
    曹真心中的希望逐渐熄灭,他明白,汉军根本不会中计。
    他紧握双拳,指甲深深掐入掌心,却感觉不到丝毫疼痛,只因心中的挫败感远胜于肉体上的痛苦。
    “撤!”曹真终于下达了命令,声音低沉而有力。
    此时再不撤退,只会让士气更加低落,甚至可能遭遇汉军的反击。
    随着命令的下达,埋伏在密林中的魏军迅速行动起来,他们无声无息地消失在雪地之中,只留下一串串深浅不一的脚印,很快便被新雪覆盖。
    涿县城楼上,赵云望着魏军彻底消失的方向,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情绪。
    这场战役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未来的路还很长,战争远未结束。
    他转过身,对着李敢以及众将士说道:“今日之战,我们虽未追击,但守住了涿县,便是最大的胜利。记住,真正的勇士,不仅在于敢于冲锋陷阵,更在于能审时度势,保全实力。”
    众将士闻言,纷纷点头,眼中闪烁着对赵云的敬仰与信任。
    雪继续下着,覆盖了战场上的痕迹,仿佛一切都未曾发生过。
    但在这片白雪之下,却埋藏着无数英雄的血与泪。
    。。。
    曹真的假撤退如同一场精心策划的戏剧,却在不经意间转换成了真实的战略转移,这一突变让幽州之主公孙渊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他站在林中,望着远处魏军逐渐消失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犹如被寒风侵袭,冰冷而刺痛。公孙渊身着华丽的锦袍,肩上披着厚重的狐裘,尽管如此,仍难以抵挡从心底涌上的寒意。
    走,还是不走?
    这个问题如同巨石般压在他的心头,让他难以抉择。若离开幽州,他便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手中的富贵权势将如流沙般消散;若留下,面对汉国的虎视眈眈,他又如何能保证自己的性命无忧?
    汉国绝不会容忍一个不听话的幽州王存在。
    公孙渊的眉头紧锁,眼神中闪烁着复杂的情绪,既有不甘,也有恐惧,更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倔强。
    最终,公孙渊还是决定返回蓟县,那里是他的根基,也是他最后的希望。
    回到蓟县后,他立即着手加强防务,城墙上,士兵们忙碌地搬运着石块,加固着城墙,箭楼之上,弓箭手们严阵以待,警惕地注视着四周。
    公孙渊则亲自巡视,每到一处,都详细询问防务情况,他的身影在城墙上穿梭,显得格外忙碌。
    与此同时,公孙渊也派出使者,秘密前往汉军营地,希望能够与赵云达成某种条件,以保住他在幽州的地位权势富贵。
    使者带着公孙渊的亲笔信,小心翼翼地穿过两军对峙的前沿,来到了赵云的营帐前。
    赵云坐在案前,正专注地研究着地图,他的面容严肃而冷静,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
    当使者呈上公孙渊的信时,他只是淡淡地扫了一眼,便扔在了一旁。
    对于公孙渊的无理要求,赵云心中早已有数,他绝不会允许一个心怀二意的人继续掌控幽州。
    于是,赵云派遣了从公孙渊处叛逃出来的妹夫杨祚,作为使者进入蓟县劝降。
    杨祚身穿便服,面容憔悴,但眼神中却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来到公孙渊的府邸,见到了这位曾经的主公,如今的对手。
    “舅兄,大汉愿意给你富贵,也可以封你为国公,但兵权是不可能的。”杨祚开门见山地说道,他的声音虽然不高,但每一个字都清晰地传入公孙渊的耳中。
    公孙渊闻言,脸色一变,他怒视着杨祚,声音冰冷地说道:“我有劲卒数万,坚守蓟县不出,等魏国筹集到了粮草,幽州归属,尚不一定呢!”
    杨祚却是不慌不忙,他继续说道:“便是魏国占据了幽州,届时将军兵力衰弱,还能做幽州王?焉知魏国不会趁将军虚弱,一举铲除将军呢?公孙兄,识时务者为俊杰,你何不顺应天命,归附大汉,以保性命富贵?”
    公孙渊闻言,怒火中烧,他猛地一拍案几,站起身来,怒视着杨祚,大声说道:“你休要再说!我公孙渊岂是贪生怕死之辈?我便是战死沙场,也绝不向汉国低头!”
    杨祚看着公孙渊愤怒的模样,心中却是一片平静
    公孙渊已经走到了绝路,只是他还不愿承认而已。
    于是,他不再多言,只是深深地看了公孙渊一眼,便转身离去。
    公孙渊看着杨祚的背影,心中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屈辱和愤怒。
    杨祚的话虽然刺耳,但却是事实。
    然而,他仍不愿放弃,他相信自己还有一线生机。
    他当即将杨祚驱逐出蓟县,顺便将他的妹妹也赶出蓟县,并加强了城防,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
    然而,赵云却已经看穿了公孙渊的虚张声势。
    要拿下幽州,不啃下蓟县这块硬骨头是不行的。
    于是乎,汉军开始调集兵力,准备对蓟县发动总攻。
    另外一边。
    在太原晋阳城的苍穹之下,烽火连天,战鼓不息,护匈奴中郎将田豫的日子确如煎熬。
    晋阳城历经无数风雨,此刻却如同一叶扁舟,在汉军的汹涌攻势中摇摇欲坠。
    已近两个月,汉军的铁蹄未曾停歇,他们像一群饥饿的狼,紧紧咬住晋阳不放,而所谓的支援,却如同远在天边的星辰,可望而不可及。
    田豫站在城楼之上,身披厚重的铠甲,铠甲上的每一处磨损都记录着战斗的艰辛。
    他的面容憔悴,眼窝深陷,但那双眼睛依然锐利,透露出不屈的光芒。
    他紧握着手中的长剑,剑尖轻轻点在地上,仿佛是他心中最后的一点坚持。
    “再坚固的城池,也无法一直守下去。”田豫心中暗自叹息。
    粮草是守城的关键,而晋阳的粮仓已经日渐空虚。
    士兵们的脸上写满了疲惫和饥饿,他们的眼神中开始流露出绝望。
    田豫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知道自己必须想办法激励士气,否则,这座城池将不战而溃。
    一个月前,田豫还曾收到并州刺史梁习南下支援的消息,那一刻,他的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
    他立刻修书一封,详细阐述了晋阳的困境,并请求梁习尽快发兵。
    然而,希望总是短暂的。
    不久之后,梁习的回信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田豫心中的火焰。
    原来,并州也遭到了汉国的袭扰,梁习不得不回师援救,田豫再次陷入了孤军重围之中。
    “守城,当真是看不到任何希望啊!”田豫望着远方,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悲凉。
    夜幕降临,晋阳城陷入了一片寂静之中。
    田豫独自坐在城楼上,望着星空发呆。
    他的思绪如同飘散的云烟,无法凝聚。
    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宁静,一名传令兵匆匆跑来,手中拿着一封加急信件。
    “将军,有您的急信!”传令兵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显然,这封信的内容并不寻常。
    田豫接过信件,拆开一看,顿时脸色大变。
    信中写道,汉军已经攻破了马邑,掌控了雁门郡,梁习在战斗中身受重伤,生死未卜。
    更糟糕的是,汉军正调集大军,准备对晋阳发动最后的总攻。
    “这……”田豫手中的信件无力地滑落,他的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恐惧。
    他知道,自己已经走到了绝境,再也无法回头。
    但是,他不能就这样放弃,他必须为大魏争取最后一线生机。
    田豫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慌乱。
    他召集起所有的将领,将信件的内容告诉了他们,并宣布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夜袭汉军营地。
    这个计划风险极大,但却是他们唯一能够扭转局势的机会。
    毕其功于一役。
    胜了,继续坚守.
    败了
    他对大魏,也算是有所交代了。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171349/4992137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