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 > 香港那些事儿 > 第十三章:英國人來見中國皇帝了

第十三章:英國人來見中國皇帝了

推荐阅读:全球废土:避难所无限升级退下,让朕来谁让他玩游戏王的!死灵法师火爆波长裂天空骑黄泉逆行为什么它永无止境黜龙我也是异常生物

    道光二年(1822年),张保仔逝世。
    随着张兄的离去,在香港盘踞多年的华南海盗也渐渐崩溃和式微。
    这仿佛标示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
    海盗问题在困扰香港数百年后,似乎得到解决,步入历史。
    香港人终于可以休息一下,过着平静安逸的生活。
    但,香港人可别想着长休。
    因为上天知道,香港人喜爱上班,即使是刮着十号风,你们的诉求也是上班。
    所以,你们休息一下好了,上天又要交给你们新的任务。
    由现在开始,一连数章,我们都会谈谈中英在清中叶至晚清的局势。
    虽然与香港本土未必有直接关系,但对香港近代发展有重大影响。
    我们便着墨多一点,大家给点耐性。
    反正中英关系的故事也是挺有趣的。
    另一边厢。
    我们将镜头放到西方世界。
    欧洲的大航海时代仍在继续,大家还记得三百年前葡萄牙曾占领香港屯门、葵涌等地吗?那时正是葡萄牙王国的辉煌时代。
    葡萄牙出征以后,有西班牙的抗衡。
    西班牙与葡萄牙在势力范围的划分上出现纠葛,最终由教宗亚历山大六世介入调停,非洲、亚洲与南美洲东部归葡萄牙,绝大部分的美洲大陆、太平洋的岛屿以及当时尚未发现的陆地归西班牙。
    因此,葡萄牙在当时才有机会一方独霸香港地区的占有权。
    但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过了三百年后,世界格局已经今非昔比,葡萄牙在世界各地进行探索后得到丰富资源,吸引其他欧洲国家也陆陆续续出海争霸,争取殖民地,开辟新的贸易路线。
    荷兰、法国和英国有著航海的传统,他们的出征,很快便使原来本土狭小而独霸一方的葡萄牙失去竞争力。
    在1588年,英军扳倒了「在海上所见过最庞大的海军」的船舰。
    这不是我乱吹牛的,是当时的英国评论家这样说的。
    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这船队有130艘船,人员总计三万多人,陆军约一万九千人,总吨位57868吨。
    名字颇「无敌」的。
    结果仍然输给了英军。
    就好像是「铁达尼号」,号称「永不沉没」,结果展开首航,亦即是唯一一次的载客出航,便船底撞击冰山后沉没。
    西班牙船队仓皇出逃,结果回到西班牙剩下43艘破船,几乎全军覆没。
    这一次的战败,再次将海权的控制逆转,大英帝国即将成为海上霸主!
    「大英帝国在1763年崛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商业和殖民地势力。」(《至1870年的近代欧洲》)
    「1763年,大英帝国就像复兴并扩大的罗马帝国一样,君临天下。」(《至1870年的近代欧洲》)
    因此,在清中叶,英国的海上事业已经雄厚。
    她正在将她的目光投放在清朝。
    这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古老国家。
    地大物博、人头涌涌,是一个做贸易的好伙伴。
    英国人发现,中国出产的茶叶、丝绸、瓷器是英国人需要的。
    尤其是茶叶,在十八世纪,饮茶成为英国的一种国民风尚,英国人对茶叶的需求非常大。
    因此,英国很希望可以打通与清朝做贸易的门户。
    只可惜,自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起,清朝实施了「一口通商」政策,规定西洋商人只可以在广东(指广州,具体指广州十三行)进行通商。
    你或会好奇,跟外国人做生意有什么不好的?为什么硬是规定只有广州才能做生意?开多几个通商口岸不行吗?现在中国不是跟其他国家做生意赚得盆满钵满的?
    原因很简单,在乾隆帝的角度,八个大字。
    「事涉外夷,关系国体」。
    其实在乾隆帝实行一口通商以前,中国仍有另外一个通商口岸在宁波。
    但宁波此地本来甚少外国船只停泊,其实清朝也想将与外国贸易中心放在广州。
    但英国为了拓展业务,便派人到宁波进行贸易。
    不去还好,一去,发现宁波的关税居然比广州便宜。
    故此,商家的想法当然是去宁波做生意,哪里便宜,就去哪里。
    结果,广州的船愈来愈少,宁波的船愈来愈多。
    清朝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少了船去广州,广州关税锐减,清朝收入下降。
    因此,乾隆帝将宁波的关税提高,希望减少英国船只到达宁波。然而,英国人似乎没有意识到清朝的意思。
    仍然到宁波进行贸易。
    「事涉外夷,关系国体」
    乾隆帝索性下令把宁波的关口关了,现在只剩广州一口通商。
    英国人不愿放弃,派了外交人员到北京与乾隆帝交涉。
    因为在那个时候,一股「中国热」已经卷席欧洲。
    欧洲社会各界热衷于模仿中国的艺术风格和生活习俗。
    举过例吧,1700年,为庆祝十八世纪的到来,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居然在凡尔赛宫的舞会里身穿中国式服装,并坐在一顶中国式的八抬大轿。
    路易十四为取悦他的情人蒙特斯潘夫人,在凡尔赛宫建了欧洲首个中国风建筑「特里阿农瓷宫(trianon de porcelaine)」。
    1710年,德国在首都德勒斯登设立皇家瓷窑,生产出许多中国风的瓷器。
    1763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皇家建筑师威廉·钱伯斯也在伦敦邱园修建中国宝塔,仿照中国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而建。
    因此,英国人对中国产品的需求是极高的。
    加上,对英国人来说,他们认为中国君主是一个模范的开明君主,只要跟他们的皇帝说说话,事情就好办很多。(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所以,在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英国商人来到广州,奉国王乔治三世命向广东总督报告:
    「因前年大皇帝万寿未申祝厘,今遣使臣马加尔尼等将由天津入贡。」
    上曰:「准其所请。」
    马加尔尼代表英方,于乾隆五十七年(1793年)六月到达广州,后一路北上,最终在八月到达北京。
    乾隆帝对于马加尔尼使团的到来满心期待,毕竟,他们是第一个派到中国向乾隆帝祝寿的英国使团。
    但事情未有跟从乾隆帝的如意算盘。
    按中国惯例,所有到天朝进贡者都要行三跪九叩之礼,即使他国国王也不能括免。
    马加尔尼见到乾隆,就是不跪。
    这也难怪,马加尔尼心想:我堂堂大英帝国,国力不逊于你们,我怎要向你们下跪?
    乾隆帝心想:你们所有进贡国都是我特赏你们来的,所谓「贡者,从下献上之」,遇见天朝天子的接见,怎能不跪?
    总之,就是各执一词。
    马加尔尼说:「你要我跪也可以,但将来中国派使团到英国,遇见英王也要下跪,你们中国官员看到我们使节团的英王画像也要跪。」(不是我作的,历史真的是这样)
    乾隆帝心想:你当我是傻子?
    「好吧!朕今天心情愉悦,不用你三跪九叩,你们英国人是怎样行礼,就照你们的做吧。」
    结果,马加尔尼觐见乾隆帝时如其向英王般单膝下跪。
    行礼过后,马加尔尼将英国国书交给乾隆帝,并赠送了一批国礼,包括前膛枪等武器、望远镜、地球仪等天文学仪器、钟表等物。
    但乾隆帝看过以后,并没有多大的兴奋,「所称奇异之物,只觉视等平常耳」。
    随后马加尔尼列了一份清单,希望乾隆帝能够答应,其中包括,将贸易扩展到舟山、宁波和天津,不再局限于广州一地通商。
    结果,乾隆帝没有答应马加尔尼的要求,并下了逐客令,将致英王的敕书和礼物交给马加尔尼使团,因马加尔尼的要求「与天朝礼制不合」。
    「尔国王惟当善体朕意,益励款诚,永矢恭顺,以保义尔有邦,共享太平之福。」(《乾隆皇帝颁给??咭利国王勅书》)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今尔使臣于定例之外,多有陈乞,大乖仰体天朝加惠远人、抚育四夷之道。」(《乾隆皇帝颁给??咭利国王勅书》)
    这是乾隆帝写给英王的原话,意思即是,我大清什么都有,跟你们做生意,本来想着跟你们意思意思,我肯开放一个口岸给你们就已经是对你们的恩典了吧,毕竟我们不一定要与你们做生意的,你们不应该得寸进尺,变本加厉,这样有违我们大清的规矩,你们就应当明白朕的意思!
    后人都说乾隆帝傲慢,恃着自己天朝大国,却无视了西方国家的崛起,造就到后来满清政府的彻底失败!
    但我觉得这样说,可就对乾隆帝有点不公平了,毕竟乾隆帝当时已是八十一岁的老人家,有什么风浪没见过,他可是两平准噶尔、一平回部(今新疆南部),两定金川(今四川西北部),两征廓尔喀(今尼泊尔),一靖台湾,一征缅甸,一征安南(今越南)的「十全老人」。故此,他面对英国人来华,也无法想像到英国国力已能及得上天朝大国。
    对于老人家来说,有时候就是会陷入「固有性思维」。
    结果,马加尔尼使团无功而返。
    由于英国人对中国物品的需求大,在贸易情况没有改善的状态下,英国的白银源源不绝流向清朝,而清朝的货物如茶叶、丝绸、瓷器则不断流入英国,形成巨大的贸易「逆差」。
    情况就有点像,现在美国经常说中国的货品低廉得以进入美国市场,但美国的产品却无法大量销往中国,所以特朗普说中国偷了他们的钱财。
    总言之,当时英国也意识到这个问题。
    所以,继马加尔尼使团以后,英国派第二个使团来中国,即「阿美士德使团」,此团于1816年8月抵达北京,面见当时的嘉庆皇帝,改善在华利益。
    同样地,阿美士德使团拒绝向嘉庆帝行三跪九叩之礼。
    嘉庆帝也算数了,毕竟他的父亲当年也是容许他们这样行的。
    「凡事不必过于苛细,转失驭外之礼。即五十八年(指乾隆五十八年马加尔尼使团),亦系将就了事。此一事耳,总之逐回,不如接见之为事。」(《清嘉庆二十一年英使来聘案》)
    8月28日下午,英国使团突然收到嘉庆帝的觐见命令,由通州启程前往圆明园。
    当时阿美士德的马车只能用4只骡子牵引,使团「骡」不停蹄地由28日的下午4时走到29日的上午5时,历时13小时。
    要知道,当时的路崎岖难行,夜间在坑坑洼洼的路上颠簸得很厉害。后来,马车转入大道上才有所改善。故此,阿美士德到圆明园的这段路,相当辛苦。
    本来,8月29日这一天经历了13小时的车程,阿美士德可以好好休息一番,因为嘉庆帝原是说好了在8月30日接见他们。
    但,8月29日这一天,嘉庆帝在早上六时半就早早来到正大光明殿等候觐见,阿美士德经历了长时间的辛劳还未来得及休息,就被清朝官员催上殿见皇帝。
    如果是一介平民,能够觐见皇帝则是何等大事,即使再困,也会硬着头皮上朝堂去,毕竟是圣上亲自接见,是何等的荣耀。
    但是,阿美士德并非一般平民。
    说好了8月30日就8月30日,怎么早了一天就见?更何况,我长途跋涉到你这里来,休息都还未好,你说我如何见?不见!
    嘉庆帝也是好脾性,在正大光明殿传了阿美士德三次,却得到以下回覆:
    「正使不能快走。」
    「正使病泄,稍缓片刻。」
    「正使病倒,不能觐见。」(《清朝柔远记》)
    好吧,嘉庆帝不能见正使,那就传令见副使吧。
    结果,同样是收到以下讯息:
    「副使俱病,俟正使痊愈后,一同进见」。(《清朝柔远记》)
    好吧,你们一个二个都病倒,那朕就要好好的「照顾」你们,传太医!
    「回皇上,使团成员并没有病!」
    嘉庆帝大怒:
    「中国为天下共主,岂有如此侮慢倨傲甘心忍受之理!是以降旨逐其使臣回国,不治重罪,仍命广惠护送至广东下船。」(《清朝柔远记》)
    好吧,事情至此,阿美士德你满意吧?
    不过,我倒觉得阿美士德并非有心得罪嘉庆帝的,毕竟,他山长水远来到,就是为了见嘉庆帝一面,但在面见之前,他或许真的太累了,需要休息,但就是这个休息,就赔了面见皇帝的机会。
    不但赔了这次面见皇帝的机会,还赔了永远的机会。
    因为嘉庆帝降旨:
    「嗣后毋庸遣使远来,徒烦跋涉!」(《嘉庆皇帝颁给??咭利国王勅书》)
    别再来了!你们来了朕反而不高兴!
    好吧!事到如今,大家可以见到中英关系有多恶劣。
    说实话,英国也有做得不完美的地方,或许手腕可以更为圆滑,改善两国的关系。中国方面,虽然中国皇帝也有让步,但始终未能脱去「以天朝大国自居」的心态,一时三刻也未能与他国平等相待。
    如果当时,阿美士德能面见嘉庆帝,中英贸易关系或许有所改善。
    但历史没有如果,中英交恶似乎已成既定事实!
    因为,英国人并未有想撤出中国市场的主意!
    等著瞧吧!英国的船队将会登陆香港!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171366/4992837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