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都市 > 覆秦 > 第193章 :亡国复立

第193章 :亡国复立

推荐阅读: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从炼丹术开始肝熟练度贵妃她娇又媚,疯批暴君拿命宠穿成幻蝶后,我苟成了斗罗团宠御前女提刑呜!重生2000,被大佬掐腰宠替身男友扶正记横推武道:从降妖伏魔开始修仙:我在现代留过学贼天子

    “虞宾在位,群后德让。”
    邯郸唐王宫室,一间偏殿中。
    叔孙通正襟危坐。
    面对唐王询问兴灭继绝之事,他小心回答。
    “昔舜得位,封尧子丹朱为宾,以存尧祀。夏禹为帝,又封丹朱于唐,封舜子商均于虞。”
    “至周王翦商,又封黄帝之裔于祝、尧之后于蓟、舜之后于陈、夏之后于杞、商之后于宋。此即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故天下之民归心,为圣王之道也。”
    话落,叔孙通悄悄打量吴广的神色,试图领会这位唐王的想法。
    可惜唐王面无表情,只回了一个“嗯”字。
    这让叔孙通看不出君王喜怒,察言观色的本领也就难以发挥。
    叔孙通只能暗自感叹,相比心思深沉的唐王,还是秦二世好打发啊。
    吴广则在内心分析事情之利弊。
    叔孙通和卫角所言兴灭继绝,其实就是后世说的二王三恪那一套。
    如西汉便封周之后裔为周子南君,位比列侯,封邑三千户,承续周祀。又封孔子之后为宋公,续殷商之祀。
    其后之新、东汉、魏、晋……一直到明清,数千年间不管是割据政权还是大一统王朝,都在做这种事。
    封前朝宗嗣以收人心,展示君王之仁德。相比大肆屠杀前代宗室带来的恶果,舍微末之土而得人心安定,利益确实很大,这也是一直到清朝都在沿用的原因。
    以吴广如今有暴秦在前,诸侯在侧的情况下来看,这应该是一个好的选择,能以最快的速度安定河北,免除因建国而引起的赵氏之患。
    至于卫国,有卫角这个识相的亡国之君,或许可以用来当一个门面。
    “寡人欲复赵、卫,叔孙生认为当以何爵为好?”
    吴广望向了叔孙通。
    叔孙通眼中闪过一抹喜色,兴灭继绝正是他儒家的追求,今唐王欲行此道,正是儒门喜事。
    不过唐王这个问题有些门道,必须小心回答。
    唐王是王,昔日赵国也是王,莫非要让唐王立一个赵王出来不成?
    一些脑袋不够灵活的儒生或许会这样建议,叔孙通明显不在此列。
    唐王问封何爵,这明显就是一种暗示。
    叔孙通心领神会,恭敬道:“赵者,虽僭越为王,实则昔日周王所命之侯爵。今君上怜悯赵氏宗嗣断绝,欲复赵之社稷,自不能以其僭越之爵来命,当以周王之封而复,可为赵侯。”
    听到这话,吴广嘴角露出笑容,满意的看着眼前的儒生。
    聪明人就是好啊,一点就通。
    叔孙通不仅博学多才,更难能可贵的是灵活多变,没有一般儒生的迂腐,用起来确实很顺手。
    吴广欲复赵国,但不想封王。
    可昔日赵国称王,你给人家降爵而复,总得拿个明面上的理由出来吧。
    叔孙通“周王封赵为侯爵”的话正是最好的答案,任谁也挑不出毛病。
    吴广改楚制为秦制,其中秦制的两个顶层爵位正是侯爵,合乎于规则之中。
    “好,叔孙生所言有理。寡人建国,怜赵、卫有后而绝祀,今承圣王之道,当择赵、卫之后有德者而继之,为其复立社稷。”
    吴广大手一拍,定下了兴灭继绝的大基调。
    基调定下,但如何复,怎么复,同样是有可供操作的空间。
    比如在封地大小上。
    吴广就决定只给他们一个乡。
    卫角只要十里之地,吴广怜其哀苦而应下,这就是最好的理由。
    同时复赵、卫两国,吴广也不过才拿出来两个乡,连小半个县都没有,对于偌大一个国家,没什么损伤。
    吴广将自家三个谋士再度招来,让他们在为赵、卫复国的基础上出谋献策。
    蒯彻当先献策道:“君上今复赵国,可平赵氏之怨恨。然赵氏子弟众多,若聚于一团,引得当地赵人异动,或有田齐复国之患。臣以为不如封之以昔日燕土,则赵氏治下皆为燕人,定不会有任何拥护赵氏之心,如此君上可安心矣。”
    蒯彻所言田齐之患,正是指当今齐王田儋凭借田齐宗室身份,鼓动齐人造反复国的事情。
    他献出了一个釜底抽薪之计。
    “臣以为恒山郡之曲逆下辖乡邑便可,曲逆素为燕地,所在皆燕人。但昔日燕赵交战,此处曾被赵人夺过几次,也可称为赵之城邑。君上以此缘故封给赵氏,便可免除赵氏之患。”
    吴广听得点头。
    这招阴险啊。
    燕赵两国素来敌对,今天你夺我一城,明日我占你一地,燕人对于赵氏可没什么好感。
    用赵国曾占领曲逆的由头,将之视为赵地,封给赵氏作为封邑,下面一群人都是对赵氏不满的燕人。要是赵氏敢搞什么小动作,怕是立刻就会被举报,这简直就杜绝了赵氏搞事的可能性。
    而且从明面上还挑不出任何刺来。
    见唐王点头赞扬,蒯彻嘴角勾起得意的笑容,不由瞥向陈平。
    陈平扫了他一眼,然后对吴广拱手道:“臣认为蒯先生之策甚好,臣也有一策,当请大王听闻。”
    吴广笑道:“陈生请言。”
    陈平道:“为防赵氏之患,除了以燕地为其封邑外,君上可择选昔日赵王后裔之年幼者为侯,并以其年幼为由,派国相为其主政。则所谓赵国,不足为虑。”
    吴广眼眸微动,以赵侯年幼派国相为其主政,确实是个好手段。
    甚至以后还可将其作为定制,让他所封诸侯的国相皆由自己所派,将诸侯高高架空,只享受荣誉富贵,政务就不用操心了。
    李左车在一旁听得脸色发白,有些忌惮的看着蒯彻和陈平两人。
    以赵侯驭燕人,选幼主,派国相。
    照二人这样弄,所谓复立的赵国,不过就是唐王的玩物傀儡,连一丝威胁都无法带来。
    通过这几次献策,他已经看出这两人都是满肚子坏水的家伙,整人的手段一套接一套,在玩阴上面,自己完全不是他们的对手。
    “我还是只言军略算了,这二人不可怠慢,当敬而远之。让他们们自己斗去。”
    李左车暗暗下定远蒯、陈二人的心思,不愿与他们敌对。
    “尔等所言皆不错,不过在此之上,寡人认为还可施行之前暗中毁誉之策,削弱赵氏在河北之影响。如此不过两代,河北之人再无人愿追随赵氏。另外,寡人准备还在复赵、卫之后,让其二君在麾下各地巡游,宣示寡人之恩德。”
    吴广平静开口,决定将之前二人所献阴谋结合。
    阴谋阳谋一起用,双管齐下,进一步削弱赵氏在河北的影响力。
    同时这二国不是白复的,让他们的国君给自己做广告牌,宣扬自己的名声,同时借此打压他们的威望和神圣性。
    这样一弄下来,这为赵、卫复国不仅无害,还反带来不少利益。
    想到此处,吴广嘴角不由露出笑容。
    蒯彻、陈平对视一眼,二人拱手皆赞道:“君上所言,甚为高哉。”
    李左车愣愣的盯着那位微笑的唐王。
    原来这位才是真正的高手。
    ……
    秦二世二年,六月。
    唐王吴广于邯郸,受昔日卫国之君卫角哀请,以承圣王兴灭国,继绝世之理念,正式为赵、卫复国。
    唐王以赵孝成王之重孙,七岁的赵喜为赵侯,封其于恒山郡曲逆县下辖之乡,以此处为赵国,续赵氏之祀。
    又因赵侯年幼,唐王受其请,命阳夏人王瓜为赵相,辅赵国之政。
    至于卫国,则被吴广封于武安下辖一乡邑,以卫角为卫侯,同时命一赵人为卫相,助卫角主政。
    王令一下,河北震惊。
    “赵国和卫国都复了?”
    “唐王的心胸,可比昔日那个绝人社稷的皇帝高太多了!”
    黔首们议论纷纷。
    更有儒生当众赞颂:“兴灭继绝,圣王之德莫过于此。唐王真乃圣王啊!”
    甚至在军中,都有赵人出身的锐卒称赞。
    黑山激动的对袍泽开口:“别看我黑山是个屠狗的,可父祖当年在平原君手下当过门客,曾对我言多受赵氏恩德。之前我听闻南方韩楚齐魏皆复立,心中还有些可惜赵氏绝祀。如今蒙唐王圣德,复赵国之祀,我心中真是太舒坦了。唐王之圣德,真是比山还高,比海还深啊!”
    年迈的卫侯角乘着专车,到处向人宣扬唐王的恩德。
    七岁的赵侯喜,在唐王锐卒的保护下,也对各地的赵人背诵着称诵唐王的台词。
    二侯亲自出面表达感激之情。
    加上阿牛的引导,整个赵地舆论一片向好,甚至将吴广与那些上古圣王相并论。
    至于原本因吴广建国和听闻四国复立后,蠢蠢欲动的赵氏子弟则是陷入了一片茫然。
    他们想要复赵国。
    现在吴广主动帮他们复了,不再需要他们操心。
    虽然说赵国从王爵降成了侯爵,封地也只有一个小小的乡邑,还是曾经的燕地。
    可赵国终究是复国了,而且新任的赵侯还是赵孝成王的血脉,妥妥的王之后裔,任谁也挑不出毛病。
    或许有人能看出这个新复立的赵国,只是唐王吴广用来堵人嘴巴的傀儡,可他们在明面上真的无话可说。
    特别是当那个七岁的小赵侯,带着一群“懂事”的赵氏子弟,在邯郸城中当着无数赵人的面向着唐王叩拜,感谢其复赵之恩德时。
    赵氏的问题,基本算是解决了。
    赵国灭亡了二十余年,许多赵氏族人早就默认了亡国的事实,本来没有什么期待。
    现在吴广为他们复国续祀,已是大大超出预料,在感激之时,几乎不可能生出反抗之心。
    再加上吴广挑了一些优秀的赵氏子弟入唐国为官,再度分化了赵氏的团结。
    对于那些还怀有怨言的赵氏族人,曹季和阿牛则会执行毁誉之策,将他们一个一个收拾干净。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恩威并施,双管其下。
    赵国王族的历史遗留问题,就这样被吴广解决,在获得大量名声的同时,还保障了自己出征时后方的稳定。
    加上吴广之前还给匈奴下了个套,让塞外风起云涌乱作一团,没有精力对新生的唐国造成威胁。
    这使得吴广短时间内都不用担忧后方有变。
    接下来,他的目光将转向河内前线,将专注于对暴秦发动新一轮的攻势。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171638/5004522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