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为官之道
推荐阅读:我父刘玄德、洪荒:云梦大蛇、我的谍战日记、我的谍战岁月、北辰剑宗掌门秘录、桃花山刘家修仙传、从收服狐仙开始万仙来朝、夫人,请尊重我的职业、我在乱世词条修仙、零界使徒、
第360章 ·为官之道
紫萤从未见过柳逢春笑得如此豪爽过。
她的印象里,柳逢春平时总是一副温吞模样,一身穿了不知多久的布长衣总是干干净净,遇见谁都端端正正地拱手行礼,浑身上下全是书生气;然而说书时却又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手舞足蹈,将台下听众唬得一愣一愣。
而今,紫萤仔细打量眼前的柳逢春,内里还是一身白衣,外罩着黑色长衫,风尘仆仆,长发随意束起,束得太随意以至于一缕青丝从侧边垂下,就着他眼里因刚大笑完还没消散的笑意,不像书生,倒像侠客。
眼前的人恍惚间变成杜青衫的脸,紫萤蓦然想起初见杜青衫时,他一袭青衫潇洒风流,也是这副似笑非笑的模样,仿佛时间所有事都不能让他上心,而如今,如今的杜大哥——
紫萤失笑,如今的杜大哥,眼里早已有了上心的人,他有宋姐姐、有小启元,在朝中亦是举重若轻之人,身在朝廷旋涡,他行事稳重缜密,不再像当初那样随心所欲。
“顾贤弟为何失笑?”
紫萤回过神来,眼前出现柳逢春询问的眼神,意识到自己竟在他人面前想远了,忙转移话题:“先生既已和万卷楼签订协议,这五十两定金先生且先收下,剩余润笔待新书大卖之时,自当奉上。”
说着命人送上一锭白银。
柳逢春一愣,随即笑到:“那就借顾老板吉言,预祝新书大卖。至于这五十两银子,就当在下今日的买书钱吧。”说着指了指对面书架旁的一摞书,“万卷楼名不虚传,让在下发现了不少好书,这些在下就买走了。天色不早,在下先行告辞。”
说着端端正正地拱手施礼。
紫萤暗道,又回到当初那个温吞模样的柳先生了。
遂也拱手回礼。
柳逢春抱着书离开万卷楼,回到住所,躺在竹床上看起书来。
京师房屋租金昂贵,他便舍近求远,在城外买了间久无人住的竹屋,如今春寒未过,竹屋四周又青竹林立,更显清冷异常。
然柳逢春却不甚在意,每日读书写字,吟诗弹琴,乐在其中,若无钱粮,便到城中去说书撰文,赚些日用,坊间都道,这柳先生颇有五柳先生风骨,只怕比五柳先生还要清寒些。
京师各大酒楼书馆慕柳逢春盛名,时常前来相请,十有八九被拒,然而只要柳逢春出场说书,定会万人空巷。
这一日正值休沐,柳逢春应祝令仪之请,到樊楼说书,前来听书的平民百姓、达官显贵均络绎不绝。
宋归尘和杜青衫好不容易得了闲,也来樊楼听书。
杜府距离樊楼不远,二人决定步行前往。
“启儿出生后,我们就很少这么慢悠悠地闲逛了。”杜青衫牵着宋归尘的手,不由感叹,“还记得初见小尘,是在逃荒路上,我一心求死,奈何你的饼实在太香。逝者如斯,不知不觉,这么多年过去,如今我为人父为人臣,年少时的恩怨情仇,竟像上辈子的事情。”
“现在这样不好么?”宋归尘轻声问。
“好,太好了,我总觉得这像是一场梦。”
“我倒觉得,昔日是一场梦,如今才是梦醒。”宋归尘闻言停下脚步,看向杜青衫,“犹记得与君再见,是西湖边上耸翠楼中,卿墨发青衣,少年倜傥,眼底愁绪浓得化不开,玩世不恭得让人看不透。那时的你,无论面上怎么笑,终究是不达眼底,如今的你,才是活生生的一个人。”
杜青衫闻言,狐狸眼里笑盈盈:“原来我在小尘眼里,一开始就是‘少年倜傥’啊~~”
“你——”
被这么一打趣,宋归尘脸瞬间红了,“你个促狭鬼,人家和你好好说话,你却只顾着打趣人。”
“哈哈哈哈,老夫老妻了,小尘还这么爱脸红。”
杜青衫大笑着打横抱起宋归尘一跃而起,飞身到附近房顶上往前快速奔走。
宋归尘窝在他的怀里,看着路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吓了一跳:“这些都是去樊楼听书的人么,这人山人海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打仗了呢,这柳先生的盛名真是不同凡响啊。”
“可不,我们再耽搁一会儿,恐怕连位置都没了。”
杜青衫轻功了得,不一会儿便到了樊楼。
偌大一座樊楼,此刻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好在为避免人群拥挤,樊楼甚至请来了官府中人维持秩序,这才稍微开辟出一条道供人进出。
祝令仪和与徐家公子徐之礼成亲后,依然和未出阁时一样,张罗着樊楼的事务,据说,祝老板已经将樊楼作为女儿的嫁妆,这樊楼如今早已全权交给祝令仪打理了。
“杜大哥!宋姐姐!你们也来了呀!”紫萤远远地朝宋归尘他们招手,三两下窜到了宋归尘跟前,“这柳逢春真是奇人,才到京师不足半年,就尽人皆知了,他的书只要一刊印,简直是瞬间抢光。”
紫萤喜盈盈地掰着手指头计算着这些天的进账,看说书台上的柳逢春简直就像看财神爷。
宋归尘笑道:“我还听说,他的书只允许在万卷楼印刻售卖,其他书店高金买他的书都买不着,说是和万卷楼签了买断协议,可有这事么?”
“瞎传!”紫萤摇头到,“我只是让他签了委托协议而已,协议中只说他委托我万卷楼买书,所得书资五五分账。”
“对街书店王老板整日哀叹说自己都出了一九分的高价,也请不走柳先生呢。”杜青衫道。
宋归尘一行来到大堂早已布置好的位置上坐下,说书台上此时空空荡荡,柳逢春还没开始说书,下面早已坐满了人,个个品着茶,吃着点心,等着开场。
紫萤喝了杯茶:“那是柳先生道义——”
正说着,台上柳逢春一袭布衣,手持折扇走了上来,折扇一开,柳逢春朝四方拱手行礼,寒暄过后,才坐在桌椅前,整理整理衣衫,问众人道:“请问诸位今日要听那一朝故事?”
台前坐得较近的一人起哄:“不拘何朝,柳先生只拣着热闹爽快的说一回罢。”
柳逢春摇头回道:“相公不知,那热闹局就是冷淡的根芽,爽快事就是牵缠的枝叶;倒不如把些剩水残山,孤臣孽子,讲他几句,大家滴些眼泪罢。”
说着一敲醒木,朗声道:“昨在紫竹林中,看一本新出传奇,名为《梅扇》,乃是五代十国南唐近事,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实事实人,有凭有据.”
鼓板轻敲,便有风雷雨露;
舌唇才动,也成月旦春秋。
不知过了多久,一场说书将近,只见柳逢春喝了口水: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众人这才如梦初醒,齐声嚷着:“柳先生,多讲些罢!”
柳逢春并不理会,起身隐入后台,众人这才依依不舍地各自散去。
-
紫萤辞别宋归尘夫妇,正要往万卷楼去,忽被人叫住:
“顾姑娘留步。”
回头一看,却是柳逢春。
只见他手里拿着一本书,递到紫萤面前:“这是《梅扇》书稿,顾老板拿去吧。”
紫萤闻言大喜。
今日柳逢春说书,却没有说完,而是只讲半截,吊足了听众的兴趣,如今将这《梅扇》书稿给了万卷楼,意味着万卷楼可以借这个机会再大卖一笔!
这哪里是书稿!
这简直就是金子哇!
紫萤这么想着,仿佛见到金灿灿的金子齐齐朝自己砸来。
她两眼放光的样子被柳逢春尽收眼底,柳逢春只是笑着看着她,紫萤迟迟未接过书稿,柳逢春也并不催促,而是一动不动地举着手里的书,含笑等着。
“这怎么好意思呢!”紫萤终于回过神来,接过书,“不如这样吧,之前前的合同是五五分账对柳先生颇为不利,不如日后还是变为三七分,万卷楼三,您觉得如何?”
柳逢春道:“金银于在下乃是身外之物,够用即可。”
紫萤被他说得倒不好意思了。
瞧瞧人家,这才是读书人的风骨哇!
你既然不要,那本姑娘就不客气了!
紫萤思及此,不再坚持,珍惜地摩挲着书稿,巴不得赶紧回去翻阅。
自从柳逢春和万卷楼合作后,她的身份自然也没瞒住。
但紫萤每次以女儿身的身份和柳逢春相处时,不知为何,总觉得浑身不自在。
这会儿也是,说完了生意上的话,一时就没了话题,柳逢春不主动道别,她自己刚拿了人家好处,也不好干巴巴地说告辞的话,于是两人不紧不慢地一前一后走着,四周弥漫着一股尴尬的气息。“那个——”
“在下——”
紫萤回头,正要说话,正好柳逢春也开了口。
“你先说。”
“你先说。”
二人一番推让,顿时都笑起来,打破了空气中那份微妙的尴尬。
“我听说你住在郊外的紫竹林里,每日进出城多有不便,为何不在近处觅一宅子呢。”紫萤终于找到了一个话题。
她心里合算,这些日子,万卷堂付给柳先生的书资少说也上千了,在京师购置一屋,对他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加之柳逢春在京师人里的受欢迎程度,如果他看上了那家的宅子,只怕对方还会高兴地双手奉上。
“紫竹林地处偏僻,环境清幽,最适合在下这等闲散之人,我无心来这闹市。”
“柳先生果真如坊间传言,有五柳遗风。”
“靖节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归隐田园,固然是高风亮节、不染尘俗。”柳逢春道,“不过依在下拙见,古往今来,大多文人,仕途畅达时,也没有几个人愿意辞官退隐,总是到穷途末路,非得如此不可了,才假意归隐,给自己找一个不为五斗米折腰之托词,当世之人,更是如此。”
“柳先生此话,别有一番意味。”
“哈哈,都是说书人秉性,兴之所至,随口瞎说罢了,顾老板不必放在心上。”
“当世之中,我就见过一个真正归隐山林的。”紫萤忽然道,“我说出这个人来,看你能不能挑出他的错处?”
“谁人?”
“西湖孤山,林逋林和靖!”
“你说和靖先生。”柳逢春了然一笑,“我在杭州时,也曾拜谒过和靖先生,西湖之中,孤山之上,一梅一鹤,其不缺吃穿、逍遥自在,羡煞吾等,若当年陶渊明有此条件,也不至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和靖先生说是归隐,却非真隐,而是志趣如此罢了。”
“那柳先生的志趣呢?也在山林?”
“也在山林。”柳逢春很真诚,“只不过在下还没有隐于山林的条件,故而还在闹市徘徊。”
“隐于山林的条件?”
柳逢春笑着指了指紫萤手里的书稿,眉毛一挑:“金银是也~~”
“哈哈哈。”紫萤被他难得露出的这一调皮的模样逗笑,顿时理解了他的志趣,“先生的想法果真奇特,不爱闹市爱山林,欲隐山林无金银。”
“不爱闹市爱山林,欲隐山林无金银,此言绝妙。”
柳逢春扶手称赞。
将紫萤送到了万卷楼,柳逢春这才和对方道别,独自一人回了郊外的住所。
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何执意要和她多走一会儿,总归都是要分别的,多走那一段路,多说那一番话又能如何呢?
可他控制不住自己,这些日子每一个请他说书的邀约他都接受了,为的不过是有理由进城,有机会能见到她而已。
一见到她,他就不由自主地开心,甚至都不再想隐于山林的事,而是在她喜欢什么,自己又能给她什么呢?嗯,不用想,她喜欢挣钱,那就帮她挣钱好了!
看到她见到自己的书稿时那发自内心惊喜的样子,他也万分开心。柳逢春感受得到,顾姑娘对自己毫无男女之情,但最起码,自己对她而言,是有价值的,这样就足够了。
柳逢春坐在桌前,轻抚画卷上姿容姣好的女子,自言自语着。
“这样就足够了。”
他仔细地收起画卷,拿出纸笔,开始写下一个话本传奇。
——
自从得了《梅扇》一书,万卷楼上下热火朝天地忙着印书,紫萤忙得脚不沾地,倒是宋归尘闲了下来。
每日里逗弄逗弄小启元,看他张牙舞爪地舞动着小手小脚,再欣赏欣赏阿崔练武,在武叔的指导下,阿崔的武艺突飞猛进,宋归尘兴之所至,也会练练刀枪棍,不求练得神功,只求强身健体。
至于阿杞,整日埋头读书,读的不仅诸子百家,最近还沉迷于阴阳数术,张口便是什么“太极八卦”“阴阳两极”,时不时便替众人掐指一算。你还别说,好几次愣是让他算着了,惹得阿崔现在看他简直像看神仙。
本来阿崔一直对这个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阿杞哥哥就崇拜不已,这下更加不得,直接嚷嚷全天下没有比阿杞哥更好的人了!整日除了练武,就是缠在阿杞身边。
“好无聊啊,阿杞哥,你看今日秋高气爽,正是出门登高的日子,我们去登山吧。”
阿崔早上练完武,在书房陪杜杞看了一上午的书,实在无聊极了,边和杜杞说话,边将手里的书远远一扔,那书准确而稳当地落在书架上,不偏不倚,正正好。
“怪不得你额头上今日一股黑气,原来是应在这里。”杜杞老神在在,“如果要去登山,你必定会有血光之灾!”
阿崔一下子来了精神:“本来只有三分想去的,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有十分想去了。”
杜杞拗不过,加之也好奇阿崔今日究竟会怎样倒霉,便同意了:“我去问问嫂子去不去,她这几日在家里,恐怕也闷坏了。”
宋归尘自然是去的!
于是换了便利的男装,三人一起爬山去。
城郊外有座萝萝山,山上有座仙女庙,仙女庙附近种着十里菊,每至重阳佳节,便有不少读书人前来赏菊。
三人都是练过武的,速度飞快,一路超过众多前来爬山的人,很快便到了菊圃。
菊争相吐蕊,游人三五成群,好一片田园气象。
“如此好景,你哥哥大忙人,可见不到了。”
宋归尘想到最近连休沐之日都没有的杜青衫,有几分心疼。
杜杞感叹:“太后病重,新帝年幼,朝中表面上风平浪静,然而底下却暗潮汹涌。兄长年轻,却身为帝师,每走一步都如履薄冰,确实艰难。”
宋归尘欣慰地看着杜杞,眼底是吾家有儿初长成的骄傲。
朝中局势,她从杜青衫口中,也略知一二。
经历了寇相、丁谓等一系列朝中大臣的被贬,她对在朝为官的凶险早有感受。
历史浩浩荡荡,日子不断向前,永远有人处在那些位置上,却从来不会有一个人一直处于那个位置。
宋归尘问:“既然为官凶险,那阿杞如何看待为官一事?”
“为官者,为民也。圣人云‘为官者必先为德,从政者必定从民’,范公亦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然而真正为民之官,恐怕不多,尤其在京师这样的政治漩涡中心,一心为民之人到了这里怕是被吃得连骨头也不剩,阿杞又如何看待官场生存之道呢?”
杜杞沉思片刻,缓缓开口说道:
“为官之道,贵在能忍。能忍大丈夫,肯让真英雄。”
宋归尘不解其意,继续追问。
杜杞回道:“阿杞认为,做官当如昔日李沆、王公,‘温而厉’、‘恭而安’,宏旷雅量、慧眼识才,如若不能,也要向如今的宰相看齐。”
“王曾王大人?”
“正是。王大人在和丁谓的斗争之中,采取的正是忍字。正因为能忍,才能在改陵一案中将丁谓扳倒,如若他像寇相那样刚直,恐怕如今的宰相依然是丁谓等人。所以我认为,为官者,若想为民谋福,须得先保全自身,采取中庸之道。”
宋归尘再问:“然而在困境中选择并恪守中庸之道,谈何容易?”
“所以如李沆、王旦以及王曾等人,在阿杞心中,都是圣贤人物。”杜杞摇头笑道,“更多的读书人往往由于看不惯官场做派,不能在困境中恪守本心而选择辞官归隐,自己倒是清闲了,却苦了天下百姓。”
闻言,宋归尘想到远在孤山的师父他老人家,感慨良多,一时无话。
(本章完)
紫萤从未见过柳逢春笑得如此豪爽过。
她的印象里,柳逢春平时总是一副温吞模样,一身穿了不知多久的布长衣总是干干净净,遇见谁都端端正正地拱手行礼,浑身上下全是书生气;然而说书时却又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手舞足蹈,将台下听众唬得一愣一愣。
而今,紫萤仔细打量眼前的柳逢春,内里还是一身白衣,外罩着黑色长衫,风尘仆仆,长发随意束起,束得太随意以至于一缕青丝从侧边垂下,就着他眼里因刚大笑完还没消散的笑意,不像书生,倒像侠客。
眼前的人恍惚间变成杜青衫的脸,紫萤蓦然想起初见杜青衫时,他一袭青衫潇洒风流,也是这副似笑非笑的模样,仿佛时间所有事都不能让他上心,而如今,如今的杜大哥——
紫萤失笑,如今的杜大哥,眼里早已有了上心的人,他有宋姐姐、有小启元,在朝中亦是举重若轻之人,身在朝廷旋涡,他行事稳重缜密,不再像当初那样随心所欲。
“顾贤弟为何失笑?”
紫萤回过神来,眼前出现柳逢春询问的眼神,意识到自己竟在他人面前想远了,忙转移话题:“先生既已和万卷楼签订协议,这五十两定金先生且先收下,剩余润笔待新书大卖之时,自当奉上。”
说着命人送上一锭白银。
柳逢春一愣,随即笑到:“那就借顾老板吉言,预祝新书大卖。至于这五十两银子,就当在下今日的买书钱吧。”说着指了指对面书架旁的一摞书,“万卷楼名不虚传,让在下发现了不少好书,这些在下就买走了。天色不早,在下先行告辞。”
说着端端正正地拱手施礼。
紫萤暗道,又回到当初那个温吞模样的柳先生了。
遂也拱手回礼。
柳逢春抱着书离开万卷楼,回到住所,躺在竹床上看起书来。
京师房屋租金昂贵,他便舍近求远,在城外买了间久无人住的竹屋,如今春寒未过,竹屋四周又青竹林立,更显清冷异常。
然柳逢春却不甚在意,每日读书写字,吟诗弹琴,乐在其中,若无钱粮,便到城中去说书撰文,赚些日用,坊间都道,这柳先生颇有五柳先生风骨,只怕比五柳先生还要清寒些。
京师各大酒楼书馆慕柳逢春盛名,时常前来相请,十有八九被拒,然而只要柳逢春出场说书,定会万人空巷。
这一日正值休沐,柳逢春应祝令仪之请,到樊楼说书,前来听书的平民百姓、达官显贵均络绎不绝。
宋归尘和杜青衫好不容易得了闲,也来樊楼听书。
杜府距离樊楼不远,二人决定步行前往。
“启儿出生后,我们就很少这么慢悠悠地闲逛了。”杜青衫牵着宋归尘的手,不由感叹,“还记得初见小尘,是在逃荒路上,我一心求死,奈何你的饼实在太香。逝者如斯,不知不觉,这么多年过去,如今我为人父为人臣,年少时的恩怨情仇,竟像上辈子的事情。”
“现在这样不好么?”宋归尘轻声问。
“好,太好了,我总觉得这像是一场梦。”
“我倒觉得,昔日是一场梦,如今才是梦醒。”宋归尘闻言停下脚步,看向杜青衫,“犹记得与君再见,是西湖边上耸翠楼中,卿墨发青衣,少年倜傥,眼底愁绪浓得化不开,玩世不恭得让人看不透。那时的你,无论面上怎么笑,终究是不达眼底,如今的你,才是活生生的一个人。”
杜青衫闻言,狐狸眼里笑盈盈:“原来我在小尘眼里,一开始就是‘少年倜傥’啊~~”
“你——”
被这么一打趣,宋归尘脸瞬间红了,“你个促狭鬼,人家和你好好说话,你却只顾着打趣人。”
“哈哈哈哈,老夫老妻了,小尘还这么爱脸红。”
杜青衫大笑着打横抱起宋归尘一跃而起,飞身到附近房顶上往前快速奔走。
宋归尘窝在他的怀里,看着路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吓了一跳:“这些都是去樊楼听书的人么,这人山人海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打仗了呢,这柳先生的盛名真是不同凡响啊。”
“可不,我们再耽搁一会儿,恐怕连位置都没了。”
杜青衫轻功了得,不一会儿便到了樊楼。
偌大一座樊楼,此刻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好在为避免人群拥挤,樊楼甚至请来了官府中人维持秩序,这才稍微开辟出一条道供人进出。
祝令仪和与徐家公子徐之礼成亲后,依然和未出阁时一样,张罗着樊楼的事务,据说,祝老板已经将樊楼作为女儿的嫁妆,这樊楼如今早已全权交给祝令仪打理了。
“杜大哥!宋姐姐!你们也来了呀!”紫萤远远地朝宋归尘他们招手,三两下窜到了宋归尘跟前,“这柳逢春真是奇人,才到京师不足半年,就尽人皆知了,他的书只要一刊印,简直是瞬间抢光。”
紫萤喜盈盈地掰着手指头计算着这些天的进账,看说书台上的柳逢春简直就像看财神爷。
宋归尘笑道:“我还听说,他的书只允许在万卷楼印刻售卖,其他书店高金买他的书都买不着,说是和万卷楼签了买断协议,可有这事么?”
“瞎传!”紫萤摇头到,“我只是让他签了委托协议而已,协议中只说他委托我万卷楼买书,所得书资五五分账。”
“对街书店王老板整日哀叹说自己都出了一九分的高价,也请不走柳先生呢。”杜青衫道。
宋归尘一行来到大堂早已布置好的位置上坐下,说书台上此时空空荡荡,柳逢春还没开始说书,下面早已坐满了人,个个品着茶,吃着点心,等着开场。
紫萤喝了杯茶:“那是柳先生道义——”
正说着,台上柳逢春一袭布衣,手持折扇走了上来,折扇一开,柳逢春朝四方拱手行礼,寒暄过后,才坐在桌椅前,整理整理衣衫,问众人道:“请问诸位今日要听那一朝故事?”
台前坐得较近的一人起哄:“不拘何朝,柳先生只拣着热闹爽快的说一回罢。”
柳逢春摇头回道:“相公不知,那热闹局就是冷淡的根芽,爽快事就是牵缠的枝叶;倒不如把些剩水残山,孤臣孽子,讲他几句,大家滴些眼泪罢。”
说着一敲醒木,朗声道:“昨在紫竹林中,看一本新出传奇,名为《梅扇》,乃是五代十国南唐近事,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实事实人,有凭有据.”
鼓板轻敲,便有风雷雨露;
舌唇才动,也成月旦春秋。
不知过了多久,一场说书将近,只见柳逢春喝了口水: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众人这才如梦初醒,齐声嚷着:“柳先生,多讲些罢!”
柳逢春并不理会,起身隐入后台,众人这才依依不舍地各自散去。
-
紫萤辞别宋归尘夫妇,正要往万卷楼去,忽被人叫住:
“顾姑娘留步。”
回头一看,却是柳逢春。
只见他手里拿着一本书,递到紫萤面前:“这是《梅扇》书稿,顾老板拿去吧。”
紫萤闻言大喜。
今日柳逢春说书,却没有说完,而是只讲半截,吊足了听众的兴趣,如今将这《梅扇》书稿给了万卷楼,意味着万卷楼可以借这个机会再大卖一笔!
这哪里是书稿!
这简直就是金子哇!
紫萤这么想着,仿佛见到金灿灿的金子齐齐朝自己砸来。
她两眼放光的样子被柳逢春尽收眼底,柳逢春只是笑着看着她,紫萤迟迟未接过书稿,柳逢春也并不催促,而是一动不动地举着手里的书,含笑等着。
“这怎么好意思呢!”紫萤终于回过神来,接过书,“不如这样吧,之前前的合同是五五分账对柳先生颇为不利,不如日后还是变为三七分,万卷楼三,您觉得如何?”
柳逢春道:“金银于在下乃是身外之物,够用即可。”
紫萤被他说得倒不好意思了。
瞧瞧人家,这才是读书人的风骨哇!
你既然不要,那本姑娘就不客气了!
紫萤思及此,不再坚持,珍惜地摩挲着书稿,巴不得赶紧回去翻阅。
自从柳逢春和万卷楼合作后,她的身份自然也没瞒住。
但紫萤每次以女儿身的身份和柳逢春相处时,不知为何,总觉得浑身不自在。
这会儿也是,说完了生意上的话,一时就没了话题,柳逢春不主动道别,她自己刚拿了人家好处,也不好干巴巴地说告辞的话,于是两人不紧不慢地一前一后走着,四周弥漫着一股尴尬的气息。“那个——”
“在下——”
紫萤回头,正要说话,正好柳逢春也开了口。
“你先说。”
“你先说。”
二人一番推让,顿时都笑起来,打破了空气中那份微妙的尴尬。
“我听说你住在郊外的紫竹林里,每日进出城多有不便,为何不在近处觅一宅子呢。”紫萤终于找到了一个话题。
她心里合算,这些日子,万卷堂付给柳先生的书资少说也上千了,在京师购置一屋,对他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加之柳逢春在京师人里的受欢迎程度,如果他看上了那家的宅子,只怕对方还会高兴地双手奉上。
“紫竹林地处偏僻,环境清幽,最适合在下这等闲散之人,我无心来这闹市。”
“柳先生果真如坊间传言,有五柳遗风。”
“靖节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归隐田园,固然是高风亮节、不染尘俗。”柳逢春道,“不过依在下拙见,古往今来,大多文人,仕途畅达时,也没有几个人愿意辞官退隐,总是到穷途末路,非得如此不可了,才假意归隐,给自己找一个不为五斗米折腰之托词,当世之人,更是如此。”
“柳先生此话,别有一番意味。”
“哈哈,都是说书人秉性,兴之所至,随口瞎说罢了,顾老板不必放在心上。”
“当世之中,我就见过一个真正归隐山林的。”紫萤忽然道,“我说出这个人来,看你能不能挑出他的错处?”
“谁人?”
“西湖孤山,林逋林和靖!”
“你说和靖先生。”柳逢春了然一笑,“我在杭州时,也曾拜谒过和靖先生,西湖之中,孤山之上,一梅一鹤,其不缺吃穿、逍遥自在,羡煞吾等,若当年陶渊明有此条件,也不至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和靖先生说是归隐,却非真隐,而是志趣如此罢了。”
“那柳先生的志趣呢?也在山林?”
“也在山林。”柳逢春很真诚,“只不过在下还没有隐于山林的条件,故而还在闹市徘徊。”
“隐于山林的条件?”
柳逢春笑着指了指紫萤手里的书稿,眉毛一挑:“金银是也~~”
“哈哈哈。”紫萤被他难得露出的这一调皮的模样逗笑,顿时理解了他的志趣,“先生的想法果真奇特,不爱闹市爱山林,欲隐山林无金银。”
“不爱闹市爱山林,欲隐山林无金银,此言绝妙。”
柳逢春扶手称赞。
将紫萤送到了万卷楼,柳逢春这才和对方道别,独自一人回了郊外的住所。
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何执意要和她多走一会儿,总归都是要分别的,多走那一段路,多说那一番话又能如何呢?
可他控制不住自己,这些日子每一个请他说书的邀约他都接受了,为的不过是有理由进城,有机会能见到她而已。
一见到她,他就不由自主地开心,甚至都不再想隐于山林的事,而是在她喜欢什么,自己又能给她什么呢?嗯,不用想,她喜欢挣钱,那就帮她挣钱好了!
看到她见到自己的书稿时那发自内心惊喜的样子,他也万分开心。柳逢春感受得到,顾姑娘对自己毫无男女之情,但最起码,自己对她而言,是有价值的,这样就足够了。
柳逢春坐在桌前,轻抚画卷上姿容姣好的女子,自言自语着。
“这样就足够了。”
他仔细地收起画卷,拿出纸笔,开始写下一个话本传奇。
——
自从得了《梅扇》一书,万卷楼上下热火朝天地忙着印书,紫萤忙得脚不沾地,倒是宋归尘闲了下来。
每日里逗弄逗弄小启元,看他张牙舞爪地舞动着小手小脚,再欣赏欣赏阿崔练武,在武叔的指导下,阿崔的武艺突飞猛进,宋归尘兴之所至,也会练练刀枪棍,不求练得神功,只求强身健体。
至于阿杞,整日埋头读书,读的不仅诸子百家,最近还沉迷于阴阳数术,张口便是什么“太极八卦”“阴阳两极”,时不时便替众人掐指一算。你还别说,好几次愣是让他算着了,惹得阿崔现在看他简直像看神仙。
本来阿崔一直对这个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阿杞哥哥就崇拜不已,这下更加不得,直接嚷嚷全天下没有比阿杞哥更好的人了!整日除了练武,就是缠在阿杞身边。
“好无聊啊,阿杞哥,你看今日秋高气爽,正是出门登高的日子,我们去登山吧。”
阿崔早上练完武,在书房陪杜杞看了一上午的书,实在无聊极了,边和杜杞说话,边将手里的书远远一扔,那书准确而稳当地落在书架上,不偏不倚,正正好。
“怪不得你额头上今日一股黑气,原来是应在这里。”杜杞老神在在,“如果要去登山,你必定会有血光之灾!”
阿崔一下子来了精神:“本来只有三分想去的,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有十分想去了。”
杜杞拗不过,加之也好奇阿崔今日究竟会怎样倒霉,便同意了:“我去问问嫂子去不去,她这几日在家里,恐怕也闷坏了。”
宋归尘自然是去的!
于是换了便利的男装,三人一起爬山去。
城郊外有座萝萝山,山上有座仙女庙,仙女庙附近种着十里菊,每至重阳佳节,便有不少读书人前来赏菊。
三人都是练过武的,速度飞快,一路超过众多前来爬山的人,很快便到了菊圃。
菊争相吐蕊,游人三五成群,好一片田园气象。
“如此好景,你哥哥大忙人,可见不到了。”
宋归尘想到最近连休沐之日都没有的杜青衫,有几分心疼。
杜杞感叹:“太后病重,新帝年幼,朝中表面上风平浪静,然而底下却暗潮汹涌。兄长年轻,却身为帝师,每走一步都如履薄冰,确实艰难。”
宋归尘欣慰地看着杜杞,眼底是吾家有儿初长成的骄傲。
朝中局势,她从杜青衫口中,也略知一二。
经历了寇相、丁谓等一系列朝中大臣的被贬,她对在朝为官的凶险早有感受。
历史浩浩荡荡,日子不断向前,永远有人处在那些位置上,却从来不会有一个人一直处于那个位置。
宋归尘问:“既然为官凶险,那阿杞如何看待为官一事?”
“为官者,为民也。圣人云‘为官者必先为德,从政者必定从民’,范公亦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然而真正为民之官,恐怕不多,尤其在京师这样的政治漩涡中心,一心为民之人到了这里怕是被吃得连骨头也不剩,阿杞又如何看待官场生存之道呢?”
杜杞沉思片刻,缓缓开口说道:
“为官之道,贵在能忍。能忍大丈夫,肯让真英雄。”
宋归尘不解其意,继续追问。
杜杞回道:“阿杞认为,做官当如昔日李沆、王公,‘温而厉’、‘恭而安’,宏旷雅量、慧眼识才,如若不能,也要向如今的宰相看齐。”
“王曾王大人?”
“正是。王大人在和丁谓的斗争之中,采取的正是忍字。正因为能忍,才能在改陵一案中将丁谓扳倒,如若他像寇相那样刚直,恐怕如今的宰相依然是丁谓等人。所以我认为,为官者,若想为民谋福,须得先保全自身,采取中庸之道。”
宋归尘再问:“然而在困境中选择并恪守中庸之道,谈何容易?”
“所以如李沆、王旦以及王曾等人,在阿杞心中,都是圣贤人物。”杜杞摇头笑道,“更多的读书人往往由于看不惯官场做派,不能在困境中恪守本心而选择辞官归隐,自己倒是清闲了,却苦了天下百姓。”
闻言,宋归尘想到远在孤山的师父他老人家,感慨良多,一时无话。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171969/5022010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