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智珠在握
推荐阅读:斗罗:绝世唐门之写轮眼截胡天梦、洪荒:我奎牛,开局指点女娲造人、诡异:快逃,他有概念级能力!、杂交系灵植修仙、从修改呼吸法开始变强、我在现实世界单机种田、湿卵胎化、人在斗罗,武魂掌天瓶、魔王大人深不可测、暴君亲娘重生,文武百官喜极而泣、
第558章 智珠在握
长安中书省。
陈青兕正在伏案处理公务,在他下手也有两位少年,同样是埋头苦干,奋笔疾书。
偌大的中书令办公署唯有三人而已。
“陈相公!礼部袁郎中求见!”
陈青兕抬起了脑袋,大权在握的他更显得沉稳冷峻,此时听袁郎中求见,脸上也闪现出一抹笑意,说道:“让他进来。”
袁郎中叫袁恕己,汝南袁家的后裔,一个很精干的文士,历史上发动神龙政变,推倒武则天的五王之一,现在是礼部的郎中。
袁恕己大步走入店内,颇有些春风得意。汝南袁家早已在三国时期没落,在唐初几近跌出士族之列。但到他这里,受到了陈青兕的提携与器重,正是重新光复袁家门楣的时候。
袁恕己对于陈青兕安排的任务极为上心认真,务求尽善尽美,不让他失望,也极力证明自己的价值。
“元振,给袁郎中看坐。”
陈青兕对着下首的最小的青年喊了一句。
那个最小的青年叫郭元振是今科进士,陈青兕看到这个名字就将他安排到了自己的身旁打杂,做重点培养对象。
郭元振今年还小,不过十七岁,但却是远近闻名的少年天才,历史上他十八岁就中了进士,并且当上了县尉。现在因为科举制度的更变,他比历史上提前了一年中了进士。
郭元振为人机敏,干事勤快,很利索的给袁恕己准备好了席子入座。
袁恕己规规矩矩的坐下。
陈青兕这才不疾不徐的问道:“此番南方之行,结果如何?”
袁恕己跪坐着,直起身子抱拳高声道:“回禀陈相公,幸不辱命,臣下一等分别出使南方诸国,对于我等提出的粮食贸易皆是感恩戴德,所提要求,无不应诺。属下归来的时候,随行商船已经往回运了八百万石粮,其中五百万石新粮。经过商议,他们后续每年都能向朝廷提供至少三百万石的粮食。”
“辛苦了!”
陈青兕听到这里,虽不觉得意外,却也充满了喜悦之情,道:“五百万石的粮先拿一半用来填补前些日子调用义仓的空缺,其余的都先运到洛阳仓存着。”
陈青兕这话一说完,身上的压力也松了不少。
陈青兕现在大权在握,但他并没有选择当曹操、王莽,庙堂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反对声音的。
陈青兕调用义仓粮食支援前线的时候,就引发了不小的争端,甚至是清流派也出现反对的声音,觉得动用义仓之粮,一旦天空不作美,危害实在太大。
一旦出现天灾人祸,朝廷缺乏赈灾的手段,将会造成不可估算的结果,饿殍遍野,灾民横行,只是最轻的。
在这种混乱之下,只要出现一个陈胜、张角类似的人物,振臂一呼,将会出现响应者景从的情况。
当年的陈硕真起义不就是如此?
只是因为小规模的水患,就造成了十万规模的农民起义。
人无法算计老天是否会降灾,义仓是最低标准的保障。如果义仓空空如也,就算朝廷有心从别处调拨物资,也需时间调度筹措。
这不是二十一世纪,一通电话,大卡车火车甚至是飞机能够在三五天里将一切物资准备就绪。
别说朝廷将物资调度整理好,仅双方建立通讯都得成片的死人。
陈青兕调用义仓的粮食,不少人都在明里暗里的说他不顾百姓生死。但其实调用只是权宜之计,他早已派出了礼部的干吏南下占城、真腊、暹罗、室利佛逝等国,商议粮食贸易问题。
东南亚的地理环境更适合粮食的种植,相比江南的一年两熟,东南亚的很多地方甚至可以一年两熟一年三熟。通过与他们的贸易,能够弥补一定的空缺。
他们在清理扬州大食商人的时候,缴获了大量的阿拉伯商船,正好派上用场。
袁恕己高声应诺。
陈青兕柔声道:“你先下去休息,休息两日,将此次出使的情况整理一下呈报上来。”
袁恕己道:“为国效力不觉辛苦,明日属下便将此行与诸国往来的情况细表。”
“好!”陈青兕赞许的颔首,不得不说,如袁恕己这样在青史上留下大名的人是真好用。培养他们的成果,远比提拔一个在野遗贤更有成效。
袁恕己退下去后,下方传来一声恭敬又带有几分惭愧的声音:“原来陈相早有准备,卑职惭愧,对相公多有误解。”
陈青兕道:“无妨……”
然后很装逼的说了一句:“某自无愧于心。”
简单的几个字,让青年听的肃然起敬,惭愧之心更甚。
郭元振低声道:“就说了,元之兄这是杞人忧天。”
青年姓姚,单名一个崇字,正是历史上与贞观房杜齐名的开元宰相姚宋里的姚。他是三年前的进士,受陈青兕提拔,入中书省当任陈青兕的佐官。
姚崇生性洒脱,重气节,才智绝伦,但为人作风有些强硬认死理。
在调用义仓粮食一事上,他也觉得陈青兕做得不对,也提过意见。
只是陈青兕决定的事情,当前大唐庙堂谁反对都没有,哪怕是皇帝。姚崇仅是陈青兕在中书省的佐官,地位并不高,只是协助他处理杂务而已,更加左右不了决定,只能闷在心里。
现在才知道,自己的这位顶头上司,那是智珠在握。
听郭元振这般说,姚崇也只能闷闷的应了一声。
陈青兕将两人的情况看在眼里,轻轻一笑。
这也是两人的区别,郭元振其实并不是真的相信陈青兕有后手,只是他不觉得百姓的命是命罢了。
郭元振是那种眼中没有善恶的人,历史上他少年成名,十八岁就当上了县尉,但他在位其间,那是坏事做尽,贪污受贿都是小事,甚至铸造私钱、掠卖人口,砍头都不为过。但他是真有大才,大唐最大的苦主论钦陵就是死在了他的离间计下。而且得到重用以后,一改早年荒唐行事,治理凉州时,深受当地各族百姓敬仰,使得治下牛羊遍野,路不拾遗。都护安东亦是如此,他守边多年,以建设、安抚见长,无显赫武功,但能化干戈为玉帛,不战而屈突厥、吐蕃之兵,让边疆免于战火……
而姚崇心中却存着一定信念,故而不能理解。
但毫无疑问,两人都是仅次于狄仁杰的大才奇才。
陈青兕不再理会性格迥异的两人,继续伏案办公。
直到收到了西域传来大捷的消息……
(本章完)
长安中书省。
陈青兕正在伏案处理公务,在他下手也有两位少年,同样是埋头苦干,奋笔疾书。
偌大的中书令办公署唯有三人而已。
“陈相公!礼部袁郎中求见!”
陈青兕抬起了脑袋,大权在握的他更显得沉稳冷峻,此时听袁郎中求见,脸上也闪现出一抹笑意,说道:“让他进来。”
袁郎中叫袁恕己,汝南袁家的后裔,一个很精干的文士,历史上发动神龙政变,推倒武则天的五王之一,现在是礼部的郎中。
袁恕己大步走入店内,颇有些春风得意。汝南袁家早已在三国时期没落,在唐初几近跌出士族之列。但到他这里,受到了陈青兕的提携与器重,正是重新光复袁家门楣的时候。
袁恕己对于陈青兕安排的任务极为上心认真,务求尽善尽美,不让他失望,也极力证明自己的价值。
“元振,给袁郎中看坐。”
陈青兕对着下首的最小的青年喊了一句。
那个最小的青年叫郭元振是今科进士,陈青兕看到这个名字就将他安排到了自己的身旁打杂,做重点培养对象。
郭元振今年还小,不过十七岁,但却是远近闻名的少年天才,历史上他十八岁就中了进士,并且当上了县尉。现在因为科举制度的更变,他比历史上提前了一年中了进士。
郭元振为人机敏,干事勤快,很利索的给袁恕己准备好了席子入座。
袁恕己规规矩矩的坐下。
陈青兕这才不疾不徐的问道:“此番南方之行,结果如何?”
袁恕己跪坐着,直起身子抱拳高声道:“回禀陈相公,幸不辱命,臣下一等分别出使南方诸国,对于我等提出的粮食贸易皆是感恩戴德,所提要求,无不应诺。属下归来的时候,随行商船已经往回运了八百万石粮,其中五百万石新粮。经过商议,他们后续每年都能向朝廷提供至少三百万石的粮食。”
“辛苦了!”
陈青兕听到这里,虽不觉得意外,却也充满了喜悦之情,道:“五百万石的粮先拿一半用来填补前些日子调用义仓的空缺,其余的都先运到洛阳仓存着。”
陈青兕这话一说完,身上的压力也松了不少。
陈青兕现在大权在握,但他并没有选择当曹操、王莽,庙堂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反对声音的。
陈青兕调用义仓粮食支援前线的时候,就引发了不小的争端,甚至是清流派也出现反对的声音,觉得动用义仓之粮,一旦天空不作美,危害实在太大。
一旦出现天灾人祸,朝廷缺乏赈灾的手段,将会造成不可估算的结果,饿殍遍野,灾民横行,只是最轻的。
在这种混乱之下,只要出现一个陈胜、张角类似的人物,振臂一呼,将会出现响应者景从的情况。
当年的陈硕真起义不就是如此?
只是因为小规模的水患,就造成了十万规模的农民起义。
人无法算计老天是否会降灾,义仓是最低标准的保障。如果义仓空空如也,就算朝廷有心从别处调拨物资,也需时间调度筹措。
这不是二十一世纪,一通电话,大卡车火车甚至是飞机能够在三五天里将一切物资准备就绪。
别说朝廷将物资调度整理好,仅双方建立通讯都得成片的死人。
陈青兕调用义仓的粮食,不少人都在明里暗里的说他不顾百姓生死。但其实调用只是权宜之计,他早已派出了礼部的干吏南下占城、真腊、暹罗、室利佛逝等国,商议粮食贸易问题。
东南亚的地理环境更适合粮食的种植,相比江南的一年两熟,东南亚的很多地方甚至可以一年两熟一年三熟。通过与他们的贸易,能够弥补一定的空缺。
他们在清理扬州大食商人的时候,缴获了大量的阿拉伯商船,正好派上用场。
袁恕己高声应诺。
陈青兕柔声道:“你先下去休息,休息两日,将此次出使的情况整理一下呈报上来。”
袁恕己道:“为国效力不觉辛苦,明日属下便将此行与诸国往来的情况细表。”
“好!”陈青兕赞许的颔首,不得不说,如袁恕己这样在青史上留下大名的人是真好用。培养他们的成果,远比提拔一个在野遗贤更有成效。
袁恕己退下去后,下方传来一声恭敬又带有几分惭愧的声音:“原来陈相早有准备,卑职惭愧,对相公多有误解。”
陈青兕道:“无妨……”
然后很装逼的说了一句:“某自无愧于心。”
简单的几个字,让青年听的肃然起敬,惭愧之心更甚。
郭元振低声道:“就说了,元之兄这是杞人忧天。”
青年姓姚,单名一个崇字,正是历史上与贞观房杜齐名的开元宰相姚宋里的姚。他是三年前的进士,受陈青兕提拔,入中书省当任陈青兕的佐官。
姚崇生性洒脱,重气节,才智绝伦,但为人作风有些强硬认死理。
在调用义仓粮食一事上,他也觉得陈青兕做得不对,也提过意见。
只是陈青兕决定的事情,当前大唐庙堂谁反对都没有,哪怕是皇帝。姚崇仅是陈青兕在中书省的佐官,地位并不高,只是协助他处理杂务而已,更加左右不了决定,只能闷在心里。
现在才知道,自己的这位顶头上司,那是智珠在握。
听郭元振这般说,姚崇也只能闷闷的应了一声。
陈青兕将两人的情况看在眼里,轻轻一笑。
这也是两人的区别,郭元振其实并不是真的相信陈青兕有后手,只是他不觉得百姓的命是命罢了。
郭元振是那种眼中没有善恶的人,历史上他少年成名,十八岁就当上了县尉,但他在位其间,那是坏事做尽,贪污受贿都是小事,甚至铸造私钱、掠卖人口,砍头都不为过。但他是真有大才,大唐最大的苦主论钦陵就是死在了他的离间计下。而且得到重用以后,一改早年荒唐行事,治理凉州时,深受当地各族百姓敬仰,使得治下牛羊遍野,路不拾遗。都护安东亦是如此,他守边多年,以建设、安抚见长,无显赫武功,但能化干戈为玉帛,不战而屈突厥、吐蕃之兵,让边疆免于战火……
而姚崇心中却存着一定信念,故而不能理解。
但毫无疑问,两人都是仅次于狄仁杰的大才奇才。
陈青兕不再理会性格迥异的两人,继续伏案办公。
直到收到了西域传来大捷的消息……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172020/5064255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