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都市 > 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 第184章 开封府通判!(5K大章哈)

第184章 开封府通判!(5K大章哈)

推荐阅读:东京泡沫人生神祇:从哥布林开始联盟:开局唢呐,送走了周姐呆妹快穿之夫人在线求复婚全球降临空岛:开局抽取神级天赋重生三国:大乔不想当寡妇了大宣武圣食仙主我在妖魔世界拾取技能碎片长生,从养鸡杂役开始

    第184章 开封府通判!(5k大章哈)
    赵顼让门下省主管给怼了回来,但他想要让苏允留在汴京的心思却没有停歇。
    赵顼想了半刻,随后与孙思恭道:“请中书舍人蔡京前来。”
    蔡京匆匆而至,与赵顼拱手见礼,道:“陛下,可是有圣旨要拟写?”
    赵顼笑得很是和蔼,摆摆手,笑道:“不急不急,来来,蔡卿先坐下说话嘛,你从辽国出使回来后,朕还没有跟你好好聊聊呢,来来,先坐下,咱们聊聊天。”
    蔡京何等聪明之辈,自然看得出来赵顼另有所图,但他心思深沉,自然不会戳破赵顼的谎言,反而是十分诚恳与赵顼聊了起来。
    一开始赵顼只是问蔡京在中书舍人上的职位上感觉如何啊,可有什么改善的地方啊,对朝廷有什么建议这些君臣奏对的必要流程。
    到了后面,赵顼似乎是不经意道:“……你也知道,朕的皇儿也要就学了,朕想留新科状元郎苏允在京中就职,如此可以随时让皇儿向他请教一下经义。
    但朝廷惯例大多是将新科进士外放至州县,朕想请教一下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将苏允留在京中就职呢?”
    蔡京心道:来了!
    这便是戏肉了,前面的那些,不过是托词罢了。
    蔡京倒是有些暗暗心惊,心道官家对苏允的重视可真是了不得啊,竟是连外放都不舍得!
    本来新科进士外放至州县为通判或者签书判官,这都是朝廷培养进士的惯例。
    赵顼若是想要培养苏允,只需放出去一年半载,到时候再调回来便是。
    但现在赵顼竟是连这一年半载都不让苏允出去,直接就想留在京中……这哪里是对一般臣子的态度!
    蔡京心下震惊,自也不敢轻忽。
    赵顼之所以寻他过来,可不仅仅是不明白该怎么操作将苏允留下来,大宋官家,若是连这个都不知道,那岂不是闹笑话了。
    赵顼的用意,自然是得着眼于自己的职务上——中书舍人。
    中书舍人要帮官家起草圣旨,若是自己都不同意的话,这任命从一开始便难以进行。
    所以赵顼寻了自己过来,其中之意是——我想要给苏允某差遣,你得帮我通过。
    蔡京的脑子快速转动。
    这是个好机会,可以讨好官家,但这也有危险,若是官家想要的太多,那自己还给过了,固然是讨了官家欢心,但自己的名声也就臭了。
    中书舍人乃是清贵,通常对自己的名声极为看重,要营造公正、不偏不倚、不媚上的人设,若是自己表现得过于明显,那自己以后还怎么在朝堂上混?
    蔡京的念头在脑中稍微转转,马上便有了想法。
    蔡京感慨道:“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官家这个父亲,实在是有心了。
    父父子子,此乃我们大宋朝以孝治天下之根本。
    官家有这般慈父之心,臣自然要鼎力支持,官家可有心仪的差遣,臣好好思量一番。”
    赵顼看向蔡京,面露满意之色,与聪明人说话就是轻松,自己才说了一句,人家不仅意会到自己想要做什么,甚至还给自己找好了理由,让以后有人想要发难,都不太好找理由了。
    赵顼心中自然有了一些想法,但还是装作思考了一番,才道:“新科进士惯例是为府州通判、签书判官,目的是让他们好好观察一州府长官如何处理政务之意,好让他们快速地成长。
    朕想要让皇儿受到好的教育,但也不能耽误一个状元郎之才,所以,朕想让苏允去开封府当差,只是开封府级别比普通州府要高,是不是有些高置了?”
    蔡京感觉自己的眼皮在疯狂的跳动,若非此人乃是大宋官家,换了是宰执之类的,他估计就拂袖而去了。
    这话您是真敢说啊!
    新科进士授为佥书判官乃是惯例,通判州县亦是惯例,但一般不会判雄州、上州,更不要说府这個级别了,而在府这个级别上,开封府乃是京畿府啊,乃是冠于天下州府之上的天下第一府!
    天下第一府的通判差遣,哪有给一个新科进士的?
    新科状元郎也不行!
    蔡京面露苦色,道:“官家,此事非议可能会很大。”
    赵顼呵呵一笑,道:“朕行新法来,非议多了去了。”
    蔡京悚然一惊,官家这话是什么意思?
    乍一听官家的意思是,我行新法来,遭受的非议很多,所以没有什么好怕的。
    但再往深里想一层是:我行新法,不拘一格降人才,你们新法大臣都是我不拘一格提拔起来的,怎么,以前你们可以,现在就不可以了?
    这是诛心之论。
    蔡京不敢回应这个问题,赶紧呵呵一声,道:“官家的爱子之心,想来不会有人敢非议的,不过,我听说胡知府与苏大家有师生之谊,苏大家若是进开封府任通判,恐怕有些不妥。”
    赵顼看了一眼蔡京,蔡京有些心虚低下头。
    蔡京话里的意思赵顼自然听得懂,他的意思是,官家若是想要让苏允破例当开封府通判,那么须得让旧党有所退让,让胡宗俞退出开封知府之位,这样子新党自然没有话说了。
    赵顼低哼了一声,这样的话,新党是没有意见了,但旧党的意见可就大了。
    但赵顼心里也清楚,若非如此,新党可能不会同意此事。
    赵顼心下快速思索,新法一派现在占据了朝廷诸多要职,旧党本就势弱,再将胡宗俞从开封知府职位上赶下去,旧党可能都没有半点办法钳制新党了。
    蔡京果然是个聪明人,他就是想要用这种方法来劝阻自己!
    这样子让自己知难而退,若是自己真要让苏允留下,必得让胡宗俞退下,若真是如此,新党也不会怪责蔡京,反而觉得蔡京做得很好。
    赵顼心底下有些恼怒,但也知道,新党肯定不会轻易退让的,蔡京来了是如此,王珪来了亦是如此!
    赵顼想了想道:“胡卿任开封知府以来,勤勤恳恳,政务上处理得极好。”
    蔡京笑呵呵道:“胡知府的确是干得很好,开封百姓亦是有口皆碑的。”
    赵顼没有说话。
    蔡京顿了顿,道:“臣听说苏御史近来弹劾官员无数,清正之名亦是远扬,开封百姓都说苏御史乃是铁面无私,实在是令人钦佩。”
    这话没头没脑的,但赵顼却是听明白了,蔡京之意是,旧党那边胡宗俞可以调去地方,但新党这边亦是可以退让,便是让苏辙提职,这样旧党那边也有所安慰,不会再出来阻挠此事。
    毕竟苏辙是旧党,苏允自然是旧党,退一个胡宗俞,旧党可以多出两个新生力量,这买卖旧党大约也能同意的。
    赵顼看向蔡京,似笑非笑。
    你们新党的买卖做的是真好,苏家最近与章惇要结亲之事大家都知道,现在让苏允去当开封通判,伱们还要让亲近新党的苏辙上去,这买卖做的也是没谁了。
    不过,这虽然不算是两全其美,但至少新旧党都能够同意了。
    就是……苏家人可得了大便宜了。
    苏允并不知道这里面竟是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情,但他在听到授官宣义郎后,差遣乃是开封通判的时候,苏允神情极为精彩。
    其他的新科进士们投来的眼神亦是惊愕中带着羡慕。
    苏允对于宋朝官制是有些了解的,听到任命后,立即猜测里面定然有自己不知道的内幕。
    随后,胡宗俞被卸去开封知府差遣,除京东西路转运使,寄禄官阶则是从朝议大夫升为中散大夫。
    虽然胡宗俞被撤去知府之职,但寄禄官阶提了一阶,还当上了转运使,这很难说是贬谪了,也算是有所补偿。
    在之后,苏辙被提拔为起居郎。
    起居郎这个差遣很有意思,一旦进入这个职位,意味着已经是开始进入升官的快车道了,很多的宰执基本上都会经过这么一个职位,因为这个职位相当于是官家的高级秘书,掌记录皇帝日常行动和国家大事,一般官员哪有这样的机会。
    结合在一起,苏允敏锐的察觉到,自己的开封府通判以及苏辙的起居郎,很大可能是得益于胡宗俞的退让。当然,这未必是胡宗俞主动退的,这是一场政治妥协,或者说,是因为官家要让自己上去,因此与新党所作的一场交易!
    不过,苏允对胡宗俞总终究是有些愧疚,主动请胡宗俞吃饭,也算是给胡宗俞辞行。
    胡宗俞却是笑呵呵的,基本上都没有说什么,甚至一直都在勉励苏允。
    后面酒席散了,都喝得有些熏熏然,胡宗俞拉着苏允坠在了后面。
    胡宗俞在苏允耳边低声道:“居正,此事非你能决定,也非老夫能够决定,官家既然这般安排,那自然有官家的思量,你无须对老夫有所愧疚。”
    苏允脸色犹然有些愧疚,道:“老师,此事非我所愿……”
    胡宗俞笑道:“此事却是老夫所愿矣,一路转运使,还是京东西转运使,这比开封知府可爽利多了。
    开封知府就不是人干的活,老夫干了两年,感觉都老了十岁。
    去地方上享享福,到时候再回朝,可能就能够上六部主官了,这不是坏事情。
    倒是你,一入官场便是开封府通判,这是好事,但亦是难事,实在是说不上是好事还是坏事。
    依我想来,最好是你从地方州县开始干起,一步一个脚印,反而是好事情,现在虽然起步高,但开封府之事过于麻烦。
    就连浸淫官场多年的人,在开封府里面做事,亦是战战兢兢,何况是你一个官场新丁,唉,不容易啊,不容易!”
    随后胡宗俞与苏允交代了不少事情,比如说在官场上应该如何如何之类,胡宗俞没有在科举上教苏允什么,但这会儿却是教了不少的官场经验,也算是尽了老师的职责了。
    胡宗俞虽然说他很是庆幸脱离开封府,但心底下其实五感杂陈,毕竟通常来说,担任开封知府后,下一步便是要成为宰执,他却还是要去地方一趟,以后还回不回得来,那都是未知数。
    而苏辙亦是心下复杂,从御史到起居郎,自然也是高升,但他亦是知道,他的高升又是得益于他的好侄儿苏允。
    苏允却是没有太多时间感慨,因为他很快就得去开封府报到了。
    说实话,苏允心下是有些忐忑的,他想过中了进士后会当官,而且是一个州的二把手,相当于后世的一个市的二把手,但没想到这个市是京城二把手。
    好家伙,属实有些吓人了。
    嗯……你大学毕业后考公,然后考了个京城公务员,然后直接当上了京城二把手,哈,就问你怕不怕!
    通判可不是一般的官员,名为知府副手,实则乃是监州,专门用来监视知府的。
    赵匡胤通过兵变夺取后周政权以后,逐渐消灭割据势力并统一全国。
    面对偌大的疆域,为了稳定人心和巩固政权,设置了通判。
    宋代通判制度开始于乾德元年,宋太祖在率兵平定湖南、荆南等地后,下令让刑部郎中贾玭等官员,到湖南诸州担任通判这一职位。
    对于那些旧官僚,既不能都废除也不能放任不管,所以设置通判分权制衡。
    第二年,原后周辖区内的四十三个州府都设置了通判。
    之后的十几年,宋朝先后灭掉后蜀、南汉、南唐等政权,并且在这些新兼并的地区都设置了通判。
    通判与知州同领州事,职掌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审理等事务。
    各州公文,知州须与通判一起签押,方能生效。
    也就是说,通判虽然不负责具体事宜,但他有一票否决权利。
    通判还有权监督和向朝廷推荐本州官员,如果知州不法,通判可以奏告朝廷。
    所以通判通常有【半刺】的别称,也就是所谓的【半个刺史】。
    苏允属实有些忐忑。
    就如胡宗俞所说,他就是个官场新丁。
    虽然苏允对官场的事情不算陌生,但的的确确是第一次进官场,在外面看着好像是那么一回事,但真正进入官场,那还真是不知道会如何呢。
    几日之后,苏允来到了开封府衙。
    一般来说,开封百姓不会称其为开封府衙,说起时候,总是称之为南衙。
    并不是因为尚书省在大内之南,称“南省”,“南衙”犹“南省”之意;
    也不是因为开封府在皇宫之南而得名,更不是因为开封府治在宰相、枢密使居住的东西府及尚书省的南边,人们习惯上称之为南衙;
    而是因为宋太宗府邸的地理位置而得名。
    北宋王朝建立后,赵匡胤封其弟赵光义为晋王,当时晋王府邸的府址在大内和开封府治的南边。
    建隆二年七月,宋太祖以其弟晋王赵光义为开封府尹。
    晋王赵光义出任开封府尹后,不到开封府治去办公居住,而是在自己的府邸处理政务。
    自此,不仅宋太宗别号“南衙”,而且开封府和知开封府者也均别称“南衙”。
    比如说之前的胡宗俞,别人可以称他为胡知府,亦可以称呼他为‘胡南衙’,以区别他跟一般知府。
    苏允轻轻吁了一口气,想起了胡宗俞跟他说的一番话:“……南衙机构繁杂,争斗太多,光是里面的官员,便让人听得头昏脑涨。
    这个衙门里,有一个知府、一个通判,四五个判官、司录参军、六曹参军、左右军巡使、左右军巡判官、勾当左右厢公事……
    而士、户、仪、兵、刑、工为六曹次序,司录二员,六曹各二员,参军事八员,吏员数百人;
    使院则是置十一案,每日行谴钱谷税赋及刑狱诸般文书,里面都孔目官、勾押官、前行、后行、行首等数十人,吏员上百人。
    左右军巡使、判官与左右军巡院,左右厢公事干当官四人,置吏六百人……
    光是这些,府衙里面便已经有上千人。
    若是加上下辖的各种仓场库务数千人,这是一整个多达上万人的庞大机构。
    人们常说三司臃肿庞大,乃是天下第一大衙门,可这南衙,也不比三司简单到哪里去。
    嘿嘿,别说你一个官场新丁进去,就是老夫进去,也时常感觉到掣肘太多。
    所以,这对你来说或许是好事,但或许也是揠苗助长,你须得把握好才是。”
    不过随即苏允笑了笑,抬脚便往里面去。
    忐忑归忐忑,那不过因为震惊于其破格拔擢带来的情绪,对于苏允来说,却是很快便想通了。
    只要我足够咸鱼,便没有不好上的班!
    通判自然是位高权重,但若是想要偷懒,却是再简单不过了。
    若是在偏远州府,当通判可能不太简单,但在这京城当通判,却是简单得多。
    偏远州府的知府知州,那都是土皇帝,没有人盯着,他都能够对百姓敲骨吸髓,但这是汴京啊,不用通判盯着,上下不知道多少眼睛盯着呢。
    至于知府会不会拿什么东西来陷害自己……嘿嘿,自己只是通签文书,真出了问题,知府才是担责的大头,一个四入头的开封知府,拿他的大好前程来害自己……那也就随他去吧。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172332/5035150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