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都市 > 好莱坞的亿万富豪 > 第248章 盛满毒酒的圣杯

第248章 盛满毒酒的圣杯

推荐阅读:末世之三国无双极寒之下不养刁民道修大佬在未来写小说致富从填线炮灰到横扫千星全球进化:我移植了至高神心她也有翻车的一天科技强国:国宝竟是我自己宠妾灭妻?反手一纸休书甩渣男脸上我在星际重著山海经黄泉逆行

    第248章 盛满毒酒的圣杯
    “留在了时光里?”
    韩易轻蹙眉头,重复了一遍海莉的话。
    “如果是我理解的那个意思的话……”
    杜阿-利帕咬住下唇,认真思忖片刻,给出了不同意见。
    “那么我不同意,不管是paramore也好,还是你自己也好,并没有被留在时光里。《still into you》发行的时候,我还没有来过美国,不知道这里的情况,但是在伦敦,大街小巷都在放这首歌,从tesco到街边的印度餐厅,每家店都能听到。”
    “而且那还不是新paramore的巅峰。”
    波兹-马龙摩挲着布满全脸的络腮胡,永远是那副比蔚蓝海岸还要让人松弛惫懒的腔调。说实话,比起marshmello,他才更该把自己的艺名改成。
    “我第一次听《ain't it fun》的时候就被震撼了。当时是我朋友在连汽车蓝牙放歌,我问他这是谁的,他说paramore,我心想‘what?’,这是paramore?!power pop、pop rock、funk、new wave,再加上一点福音音乐的元素,直到今天,它也是我听到的,完成度和内容丰富程度最高的摇滚音乐之一。”
    “我喜欢这个全新的paramore。”哈立德附和道,“老实讲,比起之前那个流行朋克乐队,我认为这一版本……才是真正的你。才华横溢,以一种多元化的方式。”
    “但这不是人们记住的那个paramore!”
    海莉-威廉姆斯张开双臂,以一种终于获得认可之后,疯狂抒发压抑情绪的方式高声叫道。
    “粉丝们不会去考虑你往一首歌里融合了六种还是八种风格,要让这些元素混合在一起听起来天衣无缝有多么困难。他们不会考虑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你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是否产生了全新的,关于世界、关于人性、关于艺术的观念。你是不是已经厌倦了之前的音乐风格,是不是想要用更成熟的声音来表达自己……”
    “他们只会问你,为什么不做《misery business pt.2》,不做《the only exception pt.3》?为什么你不再怒吼了,不再headbang了,不再一首歌只挂三个和弦了?paramore不再是paramore了,你不再是你自己了,海莉……你能想象吗?一个素未谋面的乐迷,居然比我自己还了解我应该是什么样的,居然觉得……他应该来指导我,告诉我得活成什么样才算是‘符合期待’。”
    “乔什和扎克那个时候的出走,更是让这一情形雪上加霜。很多人觉得是我的贪婪赶走了乔什,我让paramore没了灵魂,乔什才是这支乐队的创作主脑……接下来发行的这一系列作品,《still into you》也好,《ain't it fun》也好,都证明了他们那些阴谋论的‘准确性’。”
    “海莉把paramore变成了流行乐队。”
    “果然,这是她的个人solo项目。”
    “paramore永远不会再像之前那样了。”
    “可这只不过是一部分hater的看法而已。”拉娜-德尔雷右手撑住后脑勺,左手向上一扬,埃及艳后一般慵懒地侧卧在沙发上,说道,“你知道的,我刚发第一张专辑的时候,甚至有媒体拿我跟你比较……还有那些说泰勒-摩森在模仿你的。我的意思是,他们只不过是一帮无聊的小孩子而已,从记者到粉丝都是。他们希望看到冲突,希望你一天不如一天,所以才会说那么多伤人的话。”
    “但其实……不只是hater而已,拉娜。”
    说这句话的时候,海莉-威廉姆斯的视线,从瀚音乐艺人那些朝气蓬勃的稚嫩脸庞前一一滑过。
    “你们可能才刚刚进入这个行业,还不能感受到……麦蒂,我能叫你麦蒂吗?”
    “当然。”麦迪逊-比尔莞尔一笑。
    “麦蒂,你不久之前才登上了公告牌的冠军……噢,不,好像现在依然是冠军,对吗?”
    “两天之后就不是了。”麦迪逊指指不远处的霍尔希,“100%确信,阿什莉会直接把托马斯和我赶下来。”
    “嗯,什么?”在致幻的药物和困倦的精神间反复挣扎,半梦半醒的霍尔希猛然抬头,眼神迷离而又迷茫地注视着麦迪逊。刚才的话题,新泽西姑娘是一点也没参与,因为她早就不知道把魂儿丢到了哪里去,“赶谁?”
    “谁也不赶,爱你,阿什。”麦迪逊冲霍尔希比了个爱心,“继续睡吧,我的公主。”
    “好。”霍尔希换了一个更舒适的姿势,像猫一样在无靠背的黑色真皮沙发上蜷成一团,还砸了咂嘴,“吃晚饭的时候叫我。吃什么都行,碧梨帮我点就好了,我跟她都是……”
    vegan一词还没出口,霍尔希便发出了细微的鼾声。作为瀚音乐唯一一个今晚登台演出的艺人,她的确疲累已极。
    “不管下周是《cold water》还是《closer》,你都达成了一个我到现在为止也没拿到的荣誉——单曲榜冠军。我希望你知道,十七岁就能获得公告牌的第一名,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我知道,我永远对此心存感激。”麦迪逊捂住胸口,瞥了一眼韩易,眼角的线条变得更加柔和。
    “这种热度,应该也传递到了现场吧?”像是一个为妹妹的成就感到骄傲的大姐姐,海莉-威廉姆斯咋咋呼呼了一天的声线,沙哑却又温暖,“我不小心在派对上听到了你们瀚音乐同事的聊天,说你在今年的honda civic巡演里,都快要超过尼克和黛米的人气了。”
    “没有,他们那是……”
    “我作证,确实如此。”仍旧舒适趴在宥真怀里的碧梨抢先回应,“之前还能看出哪些人是专门买票来看她的,但现在不行了,因为麦蒂的音乐一响,基本上每个人都能跟着唱,不管是谁……前两天在卡尔加里,黛米和尼克还特地把《cold water》这首歌放在演出的安可部分,他们仨一起合唱的。”
    “让我猜猜,是不是有偷偷试过,把嘴巴闭上,麦克风对准观众,听听现场齐唱的声音有多洪亮?”海莉-威廉姆斯冲麦迪逊眨眨眼,问道。
    “每场都试。”麦迪逊不好意思地捂嘴偷笑,“而且会换不同的唱段来试验。”
    “效果如何?”
    “声音……越来越大。”麦迪逊想了想,“也是在卡尔加里,调音师直接把伴奏音轨拉到最小声,让现场观众唱完了八小节的主歌,居然比有伴奏的时候还要齐整。”
    “感觉不错吧?”
    “这个世界上最美妙的感觉。”麦迪逊笑靥如。
    “现在,把那个时刻,和那份感觉,打包起来。”海莉-威廉姆斯两只手在空中挤压,像是在捏制一颗无形的皮球,“放到脑海里,重复一万遍。”
    “重复一万遍,然后问问自己,是否还会像原来那样,每一次听到台下的尖叫与喝彩声,都会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是否看见全场大合唱时亮起的探照灯,还会感觉血液在沸腾……其实不用一万次,你在走巡演,到现在……第二十场、第三十场了?对吧?我没猜错的话,站在台上的时候身体感受到的那份比高烧还要灼人的温度,应该已经消减下去不少了吧?”
    麦迪逊眼帘低垂,没有答话,但她知道海莉-威廉姆斯所言非虚。任何快乐都有阈值,成就感也是。经历得越多,从同一行为中能够榨取的剩余情绪价值也就越少。就像买包一样,麦迪逊-比尔永远也不会忘记,十四岁的某一天,当她拿到小岛唱片汇来的预付款,走进罗迪欧大道,这个她当时还不甚熟悉的街区,用自己亲手赚来的钱买下第一只香奈儿手包时的欣悦与自豪。
    但这绝不是一种能反复体会而不褪色的愉悦,她很清楚,哪怕现在银行账户里躺着瀚音乐给她的七位数天价预付款,她也不会再提起去罗迪欧大道血拼的兴趣。该有的都有了,没有的也只是她不感兴趣而已。
    真的想要从购物这件事情上获得乐趣,可能得挽着韩易的手臂,由他帮忙挑选参谋才行,但那种欢喜,就又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体验了。
    音乐人的幸运,是他们可以站在舞台上,接受这种比国王加冕还要真实、还要强烈的顶礼膜拜。
    而音乐人的不幸,是他们无法丝毫不差地复制它。
    那种肾上腺素、多巴胺、内啡肽,所有能催生正面情绪的激素一股脑迸发出来的巅峰快感,是一生一次,或者说,最多一首歌一次的极乐。
    从现代流行音乐诞生至今,如此多的音乐人沉溺于酒精与药物不能自拔,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为了找寻与之同等的强烈反馈。
    “一首歌、一战成名,哪怕戴着墨镜,穿着宽大的卫衣,脑袋上还扣了一顶帽子,无比低调地走在街上,也会被惊喜的乐迷拦住,问你是不是他们反复聆听的那首热单的原唱。这种感觉太棒了,你想要再品尝到它巅峰时的那份甜美,于是,你更加努力地创作,五点起床对着电脑捣鼓,十点进家里的录音棚,一呆就是一天,连晚饭都忘了吃。”
    “你无比期待地给线上线下等待了你好几年的粉丝奉上这顿你精心烹制的大餐,你不怕那些hater,因为haters gotta hate,不管你做得再好,他们都能找到挑你刺的地方。这种事情,你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
    “你最怕的,是那种热情洋溢盛赞新专辑的粉丝,她们告诉你,哇噢,你的新专辑真的是太棒了,这个时代最好的摇滚专辑!”
    “但……关掉推特的评论区,她们会把新专辑束之高阁,然后点开《misery business》,甚至……其他人的歌。”
    “你明白我的意思吗?你依然很棒,依然有很多人喜欢你,但你不再是最棒的那个你了。”
    “人们心中……大众文化的语境里,最好的海莉-威廉姆斯,留在了《misery business》发行的那一刻,最晚,也只坚持到了《the only exception》从榜单上撤走的那个瞬间。”
    “在那之后,你做的所有事情,都已经与纪录片里他们会选择播放的那个你无关了。海莉-威廉姆斯,paramore乐队的主唱,永远会是穿着紧身背心、牛仔裤,挑染着火红发色的小女孩。你可以把你的头发染成各种各样的颜色,没问题,金色、蓝色、绿色、黄色,也可以是齐肩中发,过耳短发,甚至是平头,都没关系。”
    “不管你怎么改变,你都没办法再成为他们心中的那个海莉-威廉姆斯。就像被困在了一个透明的牢笼里,这个牢笼无限宽、无限高、无限长,不隔音,也不遮光。每个人都能看到你在干什么,听见你在说什么话,但是你不管怎么样冲他们嘶叫、怒骂,他们都毫无反应,因为他们……不再关心了。”
    “你想告诉他们,‘嘿,求求你们了,大家伙儿,看看现在的我。现在的我,比之前要好一万倍,求求你们相信我’……你觉得他们会作何反应?他们会带着悲悯的笑容看你一眼,伸出手,穿过牢笼,拍拍你的肩膀,告诉你,干得漂亮,然后缩回去,把注意力投向更值得他们关注的人。”
    说到这里,海莉-威廉姆斯将右手平放,举过头顶。
    “我想,这就是他们所说的……i've peaked。”
    “我在不自知的情况下,到达了我能够到达的顶峰。没有人给我登顶颁发证书,也没有人告知我说,‘hey,this is it’,但我就是知道。因为,当我踏上音乐节的舞台,或者paramore专场演唱会的舞台,我能感受到区别。”
    “《still into you》或者《ain't it fun》响起的时候,全场会跟我齐声合唱,他们会举起手机拍摄留念,他们会逐字逐句地复述每段歌词,他们会玩得很开心……但只有《misery business》和《the only exception》响起的时候,我才能看到,他们因为兴奋和感动而颤抖的双唇。”
    “你们也许觉得这两者之间没什么太大的区别,但让我告诉你,区别大了。”
    “每次《misery business》结束,我放下麦克风,心底都会涌起这样一股感觉——我永远,都不会再凭借作品,获得这种程度的喜爱了。”
    “我无法打败2007年的海莉-威廉姆斯。”
    “就像亚伦-卡特一样。”杜阿-利帕低声喃喃说道。
    “不好意思,你说什么?”海莉没太听清楚。
    “噢,抱歉,我不是把你跟他比较……”杜阿-利帕显然会错了意,以为海莉-威廉姆斯不满她把paramore跟青少年偶像放在一起,“我只是想说,你刚才的那段话,让我想到了亚伦-卡特,或者杰西-麦卡特尼,或者……基本上所有的迪士尼偶像吧。巅峰过去,再也没有人会朝他们看上一眼,哪怕他们比之前更成熟、更优秀,因为他们……”
    “不再被需要了。”安妮-玛丽做出总结,“不知道我理解得对不对,但作为一个文化产品,他们已经在媒体的宣传曝光下彻底定格,定格之后,想要再加以改变,难如登天。哪怕是自杀也无济于事,人们心中的那个人依然活着,依然活在那个时代,但已经和他本人没有关系了。”
    “是的,说得非常好,这就是我想要表达的东西!”海莉-威廉姆斯的指尖在虚空中猛戳一下,“麦莉-塞勒斯,麦莉。为了继续……stay relevant,为了让人们能够看到不一样的她,她抡着一只大锤,字面意义上地抡着一只大锤,在摧毁之前由迪士尼为她建立的形象。”
    “关于这个全新的她,之前我在电台里说过不少坏话。时至今日,我仍然觉得我所说的那些没有问题。她利用了一种不属于她的亚文化,并将之作为名利装饰品的事实,没有任何人可以否认……可话说回来,与此同时,我也很佩服她的冒险精神。我看起来很疯,但我也不敢像她那样,把自己的身份识别脱到一点不剩。”
    “但就算是那样做了,她真正又得到了什么呢?《wrecking ball》里的她,已经跟原来那个甜美的迪士尼公主完全没有半点联系了,但人们还是把她称作……‘精神失常的汉娜-蒙塔娜’。”
    “我们的标签文化,已经发展到了一种丧心病狂的程度了。”哈立德无奈地叹了一口气,感慨道。
    “我同意你的观点,标签文化是现代社会最可恶的毒瘤,但我所说的情况,并不能用标签文化来简单地定义……yes, the labeling culture can’t put a label on this。”
    海莉-威廉姆斯攥紧拳头,从生理上,也从精神上竭尽全力,想要将她脑海里如闪电火般四处迸溅的想法准确有力地表达出来。
    “我感觉……这种现象就是所有艺术家的圣杯,一樽装满毒酒的圣杯。我们渴望获得天国般的永生,又害怕生命被过早地定格。所以,有的人一口饮尽,希望一次性解决问题,能挺得过去就挺,挺不过去早点毒死了事。有的人小口啜饮,觉得只要时间拉得足够长,他们就能尊享荣华,永葆活力……”
    “但即使是耶稣也会死亡,没有人可以幸免。每个定义时代的巨星,都随着那个时代的逝去而永久性地失去了生命力,即使是碧昂丝……”
    “即使是碧昂丝?”
    “即使是碧昂丝。”海莉重新强调了一遍,“我知道,她这张零宣传发布的专辑热度高得出奇,但是喧嚣之后,你再次想起她,还剩什么?”
    “第一时间从你脑海里跳出来的,是哪首歌?”
    “《single ladies》。”
    “《halo》。”
    “《if i were a boy》。”
    五八门的答案,从众人口中渐次吐露出来,虽然歌名不同,但大家都明白,它们指向的,都是同一个时期。
    碧昂丝作为音乐人的巅峰时期。
    “那……”韩易举起手,诚恳发问,“在你看来,有音乐人能够在他们有限的生命里,保持无限的艺术活力吗?”
    “在我看来……没有。”海莉摇摇头,“但是有那种可以明显将之拉长延伸的传奇。”
    “比如说?”
    “披头士、迈克尔-杰克逊、鲍勃-迪伦……如果不算那些猝然离世的年轻音乐人的话,应该说寥寥无几。”
    “迈克尔-杰克逊的伟大,相信不用我过多赘述,他超越了那些虚假的头衔和无中生有的负面新闻。我明天起来肯定会后悔这么说,但是……他既是黑色,也是白色,他是所有,也是任一,我想我们再难见到一个像他一样全面而独特的表演者了。”
    “纵使是如此出类拔萃的艺术家,也有感觉到无力的时候。哪怕他能战胜jackson 5时期的他,用《off the wall》和《thriller》重新定义自己,到了后来,特别是《invincible》时期,他依然被漠视、被遗忘、被放弃,被留在了过去。”
    “有道理。”
    韩易若有所思地微微颔首。
    “那么你觉得……我们这个时代,又是谁能存活得最久呢?”
    “你怎么看?”海莉把问题抛了回来。
    “我不知道未来还会出现什么样的惊喜……”
    韩易故意眼神躲避,没有去看他精心选拔出的明日之星们。
    “按照目前的情况判断,我看好你的朋友,泰勒。”
    你可以不喜欢她,不喜欢她的词作编曲,不喜欢她的私人生活,但没人可以否认,她就是这个时代的芭芭拉-史翠珊。
    或者说,芭芭拉-史翠珊,是泰勒-斯威夫特的序曲。
    巅峰之作,是所有音乐人的圣杯,而作为生活在这个时代,力求翻天覆地的音乐资本家,泰勒-斯威夫特,恰是韩易的圣杯。
    为了这樽圣杯,他已谋划多时。
    海莉-威廉姆斯,是他倾慕已久的签约对象,也是他夺杯计划的第一块拼图。
    想要搞定那位一个人养活半个环球音乐集团的超级天后,韩易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泰勒,是吗?是的,我也觉得,如果我们这个时代真的有这么一号人物,那应该就是她了。”
    相比起韩易,海莉-威廉姆斯虽然跟泰勒-斯威夫特的关系更亲密,但她压在话底那份不确定的意味却更重。
    她没有韩易那双可以看透时间迷雾的天眼,《1989》之后,《reputation》之前,泰勒-斯威夫特已经如日中天,但能否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拿到千禧年之后世界乐坛无可争议的头把交椅?再乐观的分析师,再亲近的密友,也很难做出这种判断。
    “但是……哪怕这个时代真的有幸能孵化一位这样的人物,哪怕这样的人物真是泰勒-斯威夫特,我们也很难再看到第二个了。”
    海莉-威廉姆斯深吸一口气,将她铺垫已久的结论和盘托出。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如果你真心喜欢音乐,就不要进入这个行业。我不是想要劝退你们……我知道你们还非常年轻,没有跟我相同的从业时间和经历,哪怕我说得再多,你们也无法感同身受。但即使如此,我还是想让你们知道,你们选择的,是一台看起来光鲜无比,但实际上,会一步一步将你吞噬,根本就没有回头路的,会让你循环往复,困在同一天的残破时光机。”
    “如果你很走运,你可能会像我一样,有幸拥有一首可以定义时代,或者被时代定义的歌曲,然后,抱着它永远留在原地。记住,这是走运的情况。绝大多数人,还没来得及在岸边的树上刻下一个名字,就被洪水刷地冲走了。”
    “所以,我经常说,音乐人,就是时间的守护者。其他人都高唱着各种各样的歌曲,大步向前走,去欣赏未来的无限美好。只有我们,抱着那视若珍宝的作品坐在某棵代表时间的大树下,一遍又一遍地反复诵唱,期待有怀旧的人可以……从前路回来,回来看我们一眼,再听我们唱一句。”
    “whoa, i never meant to brag。”
    “but i got him where i want him now。”
    这是《misery business》里最有名的两句歌词,海莉对它们不能再熟悉了。但这一次,她没有引吭高歌,而是颓唐地将食指伸进龙舌兰里,轻轻画着圈,来回搅拌,自我告解。
    “我已经晚了……也许在座的各位,也都已经来不及了。”
    “我喝醉了,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但如果有机会的话,告诉你们的下一代——别加入这个游戏。”
    这是活力四射的海莉-威廉姆斯,那不为人知的灰暗一面。随着这股灰气如舞台上的烟雾般四散开来,整个沙龙区陷入了一片死寂。
    瀚音乐的艺人们,不能完全理解海莉-威廉姆斯经历的一切。她的职业生涯巅峰已过,她的乐队回天乏术,她的时光不再流动,就连她的私人感情,也岌岌可危。
    但作为艺术家,生性敏感的他们,能从海莉的话语里嗅到真挚的味道。
    借着酒劲发泄了一通的她,说的都是真话。
    这就是作为音乐人,必然要面临的未来。
    他们也会在职业生涯的某个阶段,在不经意间达到他们并不满足的巅峰,然后,永远地被时光和大众文化的集体记忆困在那里。
    从那一秒开始,往后的人生,就再也没有更多意义了。
    每个人都在咀嚼,细细品味着海莉-威廉姆斯毫无保留的经验与教训。
    除了一个人。
    她瞪大倔强的眼眸,扬起坚定的下巴,张开丰腴的嘴唇,吐出柔软的话语。
    “为什么要对我们的下一代这样说?”
    “音乐人的宿命,不就是成为殉道者吗?”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172674/5045397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