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第237章 仁德之君
推荐阅读:我儿快突破、光明之路、重明仙宗、NBA:奇迹缔造者、我有一枚命运魔骰、我以神明为食、神佛竟是我自己、我的谍战岁月、绝境黑夜、万灵仙族:御兽长生、
第237章 仁德之君
对于文聘的投效,刘备虽然也感到十分意外,但依旧欣喜而又热情的接待了对方。
几乎点满的人格魅力,不过一顿饭的功夫,文聘便彻底信服,并将南阳的情况尽数告知,拱手相让。
刘备却并没有褫夺文聘的官职和兵权,依旧将其交由文聘管理,还将带来的百姓交由其安置在南阳。
如此信任重视,令文聘感动异常,归心认主。
南阳郡就这么轻易的收归了刘备的麾下。
陈群有些懵懵的跟着刘备率领十万大军继续自南阳南下襄阳,不禁怀疑起了人生。
自幼接受的教育告诉他,仁德只是一种口号、策略,亦或者是工具。
尤其是在这乱世,靠仁德得不了天下、掌不了权势,只会让自己处处受限,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下风。
在投效刘备之后,虽说是以臣属的身份在做事,但陈群对于刘备有所尊敬却并不完全心服。
从心里面,他觉得刘备虽然有张飞、陈到这些将领和些许兵马,但能够成事,主要还是靠着自己和陈家相助。
即便不是刘备,他选择任何一人,也足以打造如此基业。
而且刘备种种妇人之仁的决定总是令他觉得有些可笑。他虽然明白这并非是虚伪,却十分愚蠢。
但现在,他开始反思了起来,回想起了过往他所忽略的种种细节,观察起了百姓和将士们的态度想法。
豫州如此轻易便被拿下,他们能走到今天,真的主要是他的功劳吗?
“长文,在想什么?”见陈群神色有些不对,刘备关切道。
“没什么。”陈群摇了摇头,暂时把这些有的没的的念头抛在了脑后,大敌当前,哪有时间思考这些。
“主公,荆州四大家族,以蔡家与蒯家为首。刘表能够平定荆州,也主要是依靠这两家之力。”
“如今其意欲掌控荆州,自不愿意我等入主。但是另外两家,黄家和庞家,却可以拉拢,只是实力稍弱了些。”
“但我已与他们联系。只要主公能够攻入襄阳,他们便可说服荆州世家,助主公拿下南郡。”
刘备闻言,点了点头,问道:“刘琦还好吗?”
陈群等人完全是为了谋夺荆州而劝刘备南下,但刘备自己并非如此。
曾经他与刘表乃是盟友,又同为汉室后裔,关系自然极好。此次出兵,除了为拿下荆州,也是真的想护佑这位兄长的血脉。
“主公放心。只要主公不退兵,刘琦公子自会安然无恙。”陈群说道。
对于蔡瑁和蒯越,其实他并不看得起。并非是在智谋上的鄙夷,而是眼界上。
一群井底之蛙,眼中就只有荆州这点地,丝毫没有纵观天下的格局。
若是易地而处,他绝对不会这么坐以待毙,而是会立刻考察周围有潜龙之象的诸侯,来一手雪中送炭。
荆州如今的位置实在是太好了。南面交州不用担心,西面的益州毫无威胁而且有机会夺取,东面的扬州如今又颇为混乱,有机会乱中取利。
但凡能够迎一雄主尽快入主荆州,拿下扬益,不说一统天下,至少划江而治不成问题。
届时他们能够获得的回报又岂是死守区区荆州一地能够相比的。
而且这二人还因为荆州杠上了,互不相让,至今没有定下新的荆州牧,当真是毫无胆略。
“谋士,终究只是谋士啊!”
这一刻,陈群恍惚间有些醒悟了。
原来,他一直都错了。
并非是他选择了刘备,刘备才占据了豫州,而是他与刘备相互选择。
萧何只能是萧何,做不了刘邦。
大军缓缓南下,沿途秋毫无犯,顺便清扫了一些水匪贼寇。无数百姓纷纷箪食壶浆相迎,就连一些世家豪强,也明确表态支持。
就这么轻轻松松走到了襄阳城下,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阻碍。
民心向背即为大势所趋。一路上,陈群深切感受到了刘备一直引以为傲的仁德所具备的力量,想了很多。
同时,他也准备改变自己的战略。
“主公,咱们南下吧。”
襄平城外,陈群看着城墙上如临大敌的蔡瑁,忽的说道。
“什么?南下?”刘备不解的问道。
襄平城还没打,就南下?
陈群笑了笑:“没错。襄平城或许不需要打了,我们直接南下平叛。”
“可若是蔡瑁从后偷袭怎么办?而且万一豫州出事,我们怕是不好顾及吧。”刘备不由得问道。
刘备可非不知兵之人,东征西讨多年,水平不说多高,起码有个二流水准。
“主公无需担心。荆州无主,我军南下平叛手握大义,蔡瑁不敢妄动,否则便是自寻死路。”陈群微笑道,看向刘备的目光中不禁多了些敬畏。
自始至终他都小觑了自己的这位主公。
原本他想做的是如袁绍一般挟民迁移,但是在刘备的影响之下,却成了携民迁移。
只一字之差,意义却天差地别。
数十万跟随迁移的百姓,几乎都是在毫无逼迫的情况下自发的跟随着刘备走。
这一场面的出现,使得刘备的仁德之名迅速遍于四海。
因此而产生的连锁反应,让陈群发现了另一条路。
他原本打算的是拿下荆州。但是现在看来,刘备完全可以做到平定荆州。
也只是一词之差,同样是天差地别。
如今的他方才醒悟,仁德之君、汉室后裔,这才是刘备在乱世中最大的资本。
胸怀锦绣的刘备自然看得出陈群的变化,心中也是颇为宽慰。
善于识人的他如何看不出此前陈群的态度。但是他不介意,因为他相信陈群有一天终会明白的。
出身卑微的他,虽然与世家出身的各路诸侯相比,眼界才略、资源本钱有所不足,但却也有着自己的优势。
多年织席贩履的经历,对于民间疾苦,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对于人性也非常了解,更是磨砺出了一颗百折不挠之心。
他很清楚,那些世家子弟看不上的黎民百姓、贩夫走卒,也是一股极其强大的力量。
尤其是在了解了田泽治下的情况和模式后,他更是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治世之道。
豫州各县村他全都逐一涉足,所有的县令、村长他都全盘掌握。倚仗着自身的人格魅力,愣是由下而上,以县村之力掌控了大局。
“民可载舟、亦可覆舟。”刘备一直将田泽曾说过的这句话奉为圭臬。
与田泽打压世家、拆散宗族、直插到底不同,刘备选择的方式更加温和。
团结宗族、平衡世家,尽可能的汇聚各方之力,于润物无声之中增强自己的影响力。
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情做多了,亦会留下浓墨重彩的痕迹;看似虚伪浮夸的口号喊多了,亦会影响和感染他人。
正是因为一个村一个村的走过,才有了这数十万流民跟随的盛景。才有了仁德之名遍布天下的美誉。
在这个充满权谋与争斗的时代,刘备的仁德和真诚反而化作了灯塔,吸引着无数人紧紧围绕。
独属于理想主义者的浪漫亦可在泥泞之中绽放出灿烂的朵。
(本章完)
对于文聘的投效,刘备虽然也感到十分意外,但依旧欣喜而又热情的接待了对方。
几乎点满的人格魅力,不过一顿饭的功夫,文聘便彻底信服,并将南阳的情况尽数告知,拱手相让。
刘备却并没有褫夺文聘的官职和兵权,依旧将其交由文聘管理,还将带来的百姓交由其安置在南阳。
如此信任重视,令文聘感动异常,归心认主。
南阳郡就这么轻易的收归了刘备的麾下。
陈群有些懵懵的跟着刘备率领十万大军继续自南阳南下襄阳,不禁怀疑起了人生。
自幼接受的教育告诉他,仁德只是一种口号、策略,亦或者是工具。
尤其是在这乱世,靠仁德得不了天下、掌不了权势,只会让自己处处受限,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下风。
在投效刘备之后,虽说是以臣属的身份在做事,但陈群对于刘备有所尊敬却并不完全心服。
从心里面,他觉得刘备虽然有张飞、陈到这些将领和些许兵马,但能够成事,主要还是靠着自己和陈家相助。
即便不是刘备,他选择任何一人,也足以打造如此基业。
而且刘备种种妇人之仁的决定总是令他觉得有些可笑。他虽然明白这并非是虚伪,却十分愚蠢。
但现在,他开始反思了起来,回想起了过往他所忽略的种种细节,观察起了百姓和将士们的态度想法。
豫州如此轻易便被拿下,他们能走到今天,真的主要是他的功劳吗?
“长文,在想什么?”见陈群神色有些不对,刘备关切道。
“没什么。”陈群摇了摇头,暂时把这些有的没的的念头抛在了脑后,大敌当前,哪有时间思考这些。
“主公,荆州四大家族,以蔡家与蒯家为首。刘表能够平定荆州,也主要是依靠这两家之力。”
“如今其意欲掌控荆州,自不愿意我等入主。但是另外两家,黄家和庞家,却可以拉拢,只是实力稍弱了些。”
“但我已与他们联系。只要主公能够攻入襄阳,他们便可说服荆州世家,助主公拿下南郡。”
刘备闻言,点了点头,问道:“刘琦还好吗?”
陈群等人完全是为了谋夺荆州而劝刘备南下,但刘备自己并非如此。
曾经他与刘表乃是盟友,又同为汉室后裔,关系自然极好。此次出兵,除了为拿下荆州,也是真的想护佑这位兄长的血脉。
“主公放心。只要主公不退兵,刘琦公子自会安然无恙。”陈群说道。
对于蔡瑁和蒯越,其实他并不看得起。并非是在智谋上的鄙夷,而是眼界上。
一群井底之蛙,眼中就只有荆州这点地,丝毫没有纵观天下的格局。
若是易地而处,他绝对不会这么坐以待毙,而是会立刻考察周围有潜龙之象的诸侯,来一手雪中送炭。
荆州如今的位置实在是太好了。南面交州不用担心,西面的益州毫无威胁而且有机会夺取,东面的扬州如今又颇为混乱,有机会乱中取利。
但凡能够迎一雄主尽快入主荆州,拿下扬益,不说一统天下,至少划江而治不成问题。
届时他们能够获得的回报又岂是死守区区荆州一地能够相比的。
而且这二人还因为荆州杠上了,互不相让,至今没有定下新的荆州牧,当真是毫无胆略。
“谋士,终究只是谋士啊!”
这一刻,陈群恍惚间有些醒悟了。
原来,他一直都错了。
并非是他选择了刘备,刘备才占据了豫州,而是他与刘备相互选择。
萧何只能是萧何,做不了刘邦。
大军缓缓南下,沿途秋毫无犯,顺便清扫了一些水匪贼寇。无数百姓纷纷箪食壶浆相迎,就连一些世家豪强,也明确表态支持。
就这么轻轻松松走到了襄阳城下,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阻碍。
民心向背即为大势所趋。一路上,陈群深切感受到了刘备一直引以为傲的仁德所具备的力量,想了很多。
同时,他也准备改变自己的战略。
“主公,咱们南下吧。”
襄平城外,陈群看着城墙上如临大敌的蔡瑁,忽的说道。
“什么?南下?”刘备不解的问道。
襄平城还没打,就南下?
陈群笑了笑:“没错。襄平城或许不需要打了,我们直接南下平叛。”
“可若是蔡瑁从后偷袭怎么办?而且万一豫州出事,我们怕是不好顾及吧。”刘备不由得问道。
刘备可非不知兵之人,东征西讨多年,水平不说多高,起码有个二流水准。
“主公无需担心。荆州无主,我军南下平叛手握大义,蔡瑁不敢妄动,否则便是自寻死路。”陈群微笑道,看向刘备的目光中不禁多了些敬畏。
自始至终他都小觑了自己的这位主公。
原本他想做的是如袁绍一般挟民迁移,但是在刘备的影响之下,却成了携民迁移。
只一字之差,意义却天差地别。
数十万跟随迁移的百姓,几乎都是在毫无逼迫的情况下自发的跟随着刘备走。
这一场面的出现,使得刘备的仁德之名迅速遍于四海。
因此而产生的连锁反应,让陈群发现了另一条路。
他原本打算的是拿下荆州。但是现在看来,刘备完全可以做到平定荆州。
也只是一词之差,同样是天差地别。
如今的他方才醒悟,仁德之君、汉室后裔,这才是刘备在乱世中最大的资本。
胸怀锦绣的刘备自然看得出陈群的变化,心中也是颇为宽慰。
善于识人的他如何看不出此前陈群的态度。但是他不介意,因为他相信陈群有一天终会明白的。
出身卑微的他,虽然与世家出身的各路诸侯相比,眼界才略、资源本钱有所不足,但却也有着自己的优势。
多年织席贩履的经历,对于民间疾苦,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对于人性也非常了解,更是磨砺出了一颗百折不挠之心。
他很清楚,那些世家子弟看不上的黎民百姓、贩夫走卒,也是一股极其强大的力量。
尤其是在了解了田泽治下的情况和模式后,他更是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治世之道。
豫州各县村他全都逐一涉足,所有的县令、村长他都全盘掌握。倚仗着自身的人格魅力,愣是由下而上,以县村之力掌控了大局。
“民可载舟、亦可覆舟。”刘备一直将田泽曾说过的这句话奉为圭臬。
与田泽打压世家、拆散宗族、直插到底不同,刘备选择的方式更加温和。
团结宗族、平衡世家,尽可能的汇聚各方之力,于润物无声之中增强自己的影响力。
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情做多了,亦会留下浓墨重彩的痕迹;看似虚伪浮夸的口号喊多了,亦会影响和感染他人。
正是因为一个村一个村的走过,才有了这数十万流民跟随的盛景。才有了仁德之名遍布天下的美誉。
在这个充满权谋与争斗的时代,刘备的仁德和真诚反而化作了灯塔,吸引着无数人紧紧围绕。
独属于理想主义者的浪漫亦可在泥泞之中绽放出灿烂的朵。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173020/5057131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